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_第1頁
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_第2頁
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_第3頁
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_第4頁
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專業知識(下)》試題(網友回憶版)

[單選題]1.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設計交通量預測年限為(

))。

A.15年

B.20年

C.25年

D.30年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GB01—2014)第3.3.1條規定,新

建和改擴建公路項目的設計交通量預測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高速公路和一級公

路的設計交通量預測年限為20年;二、三級公路設計交通量預測年限為15

年;四級公路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②設計交通量預測年限的起算年為該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計劃通車年。

[單選題]2.在公路工程設計時,應進行交通安全評價的是()。

A.鄉村公路

B.三級公路

C.四級公路

D.二級及二級以上的干線公路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GB01—2014)第1.0.10條規定,二

級及二級以上的干線公路應在設計時進行交通安全評價,其他公路在有條件時

也可進行交通安全評價。

[單選題]3.無中間帶公路超高過渡有多種方式,下列方式中不常用的是()。

A.繞內側車道邊緣旋轉

B.繞外側車道邊緣旋轉

C.繞路中線旋轉

D.繞內側邊溝邊緣旋轉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7.5.5條第1款規

定,對于無中間帶的公路,當超高橫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時,將外側車道繞路中

線旋轉,直至超高橫坡度;當超高橫坡大于路拱坡度時一,應采用繞內側車道邊

緣旋轉、繞路中線旋轉或繞外側車道邊緣旋轉的方式。

[單選題]4.一般情況下,公路隧道長度大于100m時,洞內路段的縱坡應大于

0.3%,小于()o

A.3.0%

B.3.5%

C.3.8%

D.4.0%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第8.0.4條,隧道及

其洞口兩端路線的平、縱、橫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隧道路段平、縱線形應均衡、協調。水下隧道平面線形宜采用直線,當設為

曲線時宜采用不設超高的平曲線。

②洞口內外側各3s設計速度行程長度范圍的平、縱線形應一致。特殊困難地

段,經技術經濟比較論證后,洞口內外平曲線可采用緩和曲線,但應加強線形

誘導設施。

③洞口外相接路段應設置距洞口不小于3s設計速度行程長度,且不小于50m的

過渡段,保持橫斷面過渡的順適。

④隧道內縱坡應小于3%,大于0.3%,但短于100m的隧道可不受此限。

⑤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中、短隧道,當條件受限制時,經技術經濟論證、交

通安全評價后,隧道最大縱坡可適當加大,但不宜大于4虬

[單選題]5.公路主線設計速度為30km/h時-,回頭曲線內的最大縱坡應不大于

()。

A.3.5%

B.2.5%

C.4.0%

D.4.5%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6920—2017)第7.10.3條規定,回

頭曲線各部分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表7.10.3(題5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公

路主線設計速度為30km/h時,回頭曲線內的最大縱坡應不大于4.0%o

題5解表回頭曲線的設計要求

主線設計速度(km/h)403020

回頭曲線設計速度(km/h)3S302520

園曲線■小半徑40302015

回旗線最小長度(m)35302520

超高橫坡度(%)6666

雙面道路面加言值(m)2.5Z52.53.0

最大縱坡(%)153.54.04.5

[單選題]6.在公路邊線時,一般不是路線基本走向控制點的是()。

A.路線起、終點

B.必須連接的城鎮、工礦企業

C.互通式立體交叉、鐵路交叉的位置

D.特定的特大橋、特長隧道的位置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6920—2017)第5.0.2條規定,路

線走向及主要控制點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規定:①路線起、終點,必須連接的城

鎮、重要園區、工礦企業、綜合交通樞紐,以及特定的特大橋、特長隧道等的

位置,應為路線基本走向的控制點。②特大橋、大橋、特長隧道、長隧道、互

通式立體交叉、鐵路交叉等的位置,應為路線的走向控制點,原則上應服從路

線基本走向。③中、小橋涵,中、短隧道,以及一般構造物的位置應服從路線

走向。

[單選題]7.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整體式路基必須設置中間帶,組成中間帶的是

中央分隔帶和兩條()。

A.護欄

B.路緣石

C.右側路緣帶

D.左側路緣帶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6.3.1條規定,高

速公路、一級公路,整體式路基斷面必須設置中間帶,中間帶由兩條左側路緣

帶和中央分隔帶組成。

[單選題]8.公路選線的全過程,除應包括確定路線基本走向、路線方案至選定

線位外,關鍵是確定()。

A.橋梁方案

B.隧道方案

C.路線走廊帶

D.互通方案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5.0.1條規定,選

線應包括確定路線基本走向、路線走廊帶、路線方案至選定線位的全過程。

[單選題]9.某四級公路在越嶺段路線連續上坡,該段相對高差為600m,在縱斷

面設計時平均縱坡應不大于()。

A.3.0%

B.4.0%

C.5.0%

D.5.5%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6920—2017)第8.3.4條規定,二

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越嶺路線連續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對高差為

200?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大于5.5%;相對高差大于500m時,平均縱坡不應

大于5%o任意連續3km路段的平均縱坡宜不大于5.5%o

[單選題H0.高速公路路基設計洪水頻率應采用()。

A.1/25

B.11/50

C.1/100

D.1/200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第5.0.2條第1款規

定,路基設計洪水頻率應符合表5.0.2(見題10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高

速公路路基設計洪水頻率應采用l/100o

題10解表公路路基設計洪水頻率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胳二級公路三級公路酸公路

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710011001/501/2S按具體情況確定

[單選題H1.位于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20g地區的一級公路,下列選項中,

應驗算路邊坡抗震穩定性的是()。

A.黏性土邊坡高度大于20m

B.土質邊坡高度大于15m

C.碎石土邊坡高度大于15m

D.黃土邊坡高度大于30m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抗震規范》(JTGB02—2013)第8.2.1條規定,路

基應按表8.2.1規定的范圍和要求驗算其抗震穩定性。查表8.2.1(題11解

表)可知,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20g地區的一級公路,黏性土邊坡高度大

于20m時應進行路邊坡抗震穩定性的驗算。

題11解表路基抗震穩定性驗算的范圍

基本磔曲度值加速度

三級公路、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

項目醯公路

0.10g

0.20g(0.30g)240

(0.15g>s

用巖塊及颯土(粉性

巖石、非磁亶H>20也臭H>15蛉亶H>20驗復

土、有機質土照外?填筑

非液化浸

用相位士(極細機

土及非水礴JI

細砂除外〉埴筑

軟土地

水庫地區

至上的用海水性土塌筑礴亶H>>3蛆H%>2概I

國>3蛉菖

算早

地面橫坡度大于1:3的路是襁.城篁然亶揚算

路望黏性土'?±.碎石牡一般不驗直

注:①H為路基高度(m)j

②國為路基潛水常水位的深度(■)?

[單選題]12.下列土質中,可直接作為公路路堤填料的是()。

A.泥炭土

B.強膨脹土

C.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

D.液限小于50%>塑性指數小于26的細粒土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第3.3.3條規定,路

堤填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路堤宜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

小于150mm。

②泥炭、淤泥、凍土、強膨脹土、有機土及易溶鹽超過允許含量的土等,不得

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季節凍土地區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應直接采用粉質土

填筑。

③路堤填料最小承載比應符合表3.3.3的規定。

④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

⑤浸水路堤、橋涵臺背和擋土墻背宜采用滲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滲水材料缺乏

的地區,采用細粒土填筑時,可采用無機結合料進行穩定處治。

[單選題]13.工業廢渣用作路堤填料時,為保證公路路基穩定性,不得使用()。

A.堆存一年以上的鋼渣

B.堆存一年以上的高爐礦渣

C.堆存時間不足一年的鋼渣

D.燒失量小于20%煤砰石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6930—2015)第3.10.2條規定,高

爐礦渣、鋼渣、煤肝石等可用于路堤填筑的工業廢渣,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高爐礦渣、鋼渣應分解穩定,粒徑符合規定要求,具有足夠的強度。浸水膨

脹率不應大于2.0%,壓蒸粉化率不應大于5.0%,鋼渣中金屬鐵含量不應大于

2.0%,游離氧化鈣含量應小于3.0%。應采用堆存一年以上的陳渣。

②未經充分氧化與陳化、塑性指數大于10的煤砰石不宜直接用于填筑高速公路

和一級公路路堤。性能較差的煤砰石應通過改良,并經試驗論證后方可采用。

③煤砰石中主要成分Si。?、AI2O3和Fe。,的總含量之和不應低于70%,燒失量不

應大于20%。煤砰石中不宜含有雜質。

[單選題]14.利用公路沿線天然砂石料或開挖路基的廢石方填筑路堤時,不得用

于公路路堤填筑的是()。

A.硬質巖石

B.中硬巖石

C.軟質巖石

D.鹽化巖石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GD30—2015)第3.8.1條規定,填

石路堤設計原則包括:

①硬質巖石、中硬巖石可用作路床、路堤填料;軟質巖石可用作路堤填料,不

得用于路床填料;膨脹性巖石、易溶性巖石和鹽化巖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筑。

②填石路堤應做好斷面設計、結構設計和排水設計,保證填石路堤有足夠的強

度和穩定性。

③填石路堤施工前,應通過試驗路段,確定填石路堤合適的填筑層厚、壓實工

藝以及質量控制標準。

[單選題]15.[已過時]公路瀝青路面路表排水形式有()。

A.2種

B.3種

C.4種

D.5種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6口50—2006)第10.0.2條規

定,路表排水方式有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兩種。

【說明】《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已經廢止?,F行《公路

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中已刪除上述內容。

[單選題]16.評價公路瀝青路面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的指標是()。

A.流值

B.飽和度

C.動穩定度

D.馬歇爾穩定度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口口69—2012)第5.2.2條第3

款規定,高溫穩定性應采用車轍試驗的動穩定度來評價。按交通等級、結構層

位和溫度分區的不同,應分別符合表5.2.2-3的要求。對交叉口進口道和公交

車??空韭范渭伴L大陡縱坡路段的瀝青混合料,應提高一個交通等級進行設

計。

[單選題]17.根據公路瀝青路面內部排水系統設計要求,骨架空隙型水泥處治碎

石的7d浸水抗壓強度不得低于()。

A.1?2MPa

B.3?4MPa

C.5?6MPa

D.7?8MPa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仃"69—2012)第9.3.6條規

定,排水基層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所用集料應選用潔凈、堅硬而耐久的碎石,快速路、主干路壓碎值不應大于

26%,其他等級道路壓碎值不應大于30%o最大粒徑可為19mm或26.5mm,并不

得超過層厚的1/3。4.75mm粒徑以下細料的含量不應大于10%。集料級配應滿足

滲透系數不得小于300m/d的透水性要求。

②骨架空隙型水泥處治碎石的7d浸水抗壓強度不得低于3MPa?4MPa;開級配瀝

青碎石的瀝青用量宜為集料質量的2.5%?4.5%0

③排水基層的厚度應按所需排放的水量和基層材料的滲透系數通過水力計算確

定,宜為150mm,其最小厚度對于瀝青穩定碎石不得小于60mm,對于水

泥穩定碎石不得小于100mm。其寬度應超出面層寬度300mm~900mmo

[單選題]18.公路瀝青路面以路表彎沉值為設計或驗算指標時一,瀝青混凝土的設

計參數采用()。

A.劈裂強度

B.極限劈裂強度

C.抗拉強度

D.抗壓回彈模量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支刀169—2012)第5.5.7條規

定,瀝青混凝土設計參數應按照以下要求確定:

①計算路表彎沉時,設計參數應采用抗壓回彈模量,瀝青層模量取20℃時的抗

壓回彈模量。

②計算半剛性基層層底拉應力時,設計參數應采用抗壓回彈模量,瀝青層模量

取15℃時的抗壓回彈模量。

③計算瀝青層剪應力時,設計參數采用抗壓回彈模量,瀝青上面層取60℃的抗

壓回彈模量。

[單選題]19.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排水設計重現期值為()。

A.5年

B.6年

C.7年

D.8年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G/TD33—2012)第9.1.2條規定,

設計降雨的重現期應根據公路等級和排水類型,按表9.1.2(題19解表)確

定。設計降雨重現期的規定,既要考慮到公路設施在使用中受水侵害的風險大

小,又要考慮排水設施的斷面尺寸,即其造價。因而,應根據公路的重要性

(等級和交通量)以及浸水或水淹對公路使用和周圍地區的影響程度,以及各

項排水設施的排水目的和類型,綜合確定降雨重現期。由表可知,高速公路瀝

青路面排水設計重現期值為5年。

題19解表設計降雨的重現期(單位:年)

公路等級路面和路舄表面排水路界內坡面排水

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51$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310

[單選題]20.公路橋梁設計時,下列作用中,屬于永久作用的是()。

A.船舶的撞擊作用

B.基礎變位作用

C.汽車引起的土側壓力

D.溫度(均勻溫度和梯度據度)作用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橋梁的設計作用是指施加在結構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

也稱為荷載)和引起結構外加變形或約束變形的原因(間接作用)。根據《公

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15)第4.1.1條規定,公路橋涵設計采用

的作用分為永久作用、可變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四類。其中,永久作用

的類型見題20解表所示。由表可知,B項,基礎變位作用屬于橋梁的永久作

用。

題20解表橋梁的永久作用

1結構重力(包括結構附加重力)

2f肺力

3土的重力

4永久作用土惻壓力

5混;凝士收縮、徐變作用

6水浮力

7基礎變位作用

[單選題]21.公路橋涵設計中,關于車輛荷載,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公路一I級車輛荷載車輛重力標準值為1200kN

B.公路一n級車輛荷載車輛重力標準值為1000kN

C.公路一II級車輛荷載按公路一I級的0.75倍采用

D.公路一I級和公路一II級汽車荷載采用相同的車輛荷載標準值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ABD三項,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15)第

4.3.1條第5款規定,車輛荷載的立面、平面尺寸如圖4.3.1-2所示,主要技術

指標規定見表4.3.1-3。公路一I級和公路一II級汽車荷載采用相同的車輛荷載

標準值。公路一級和公路二級汽車荷載采用相同的車輛荷載標準值。C項,第

4.3.1條第4款規定:公路一II級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標準值qk和集中荷載標

準值Pk按公路一I級車道荷載的0.75倍采用。

[單選題]22.I類環境條件下,梁、板的普通鋼筋和預應力直線形鋼筋的最小混

凝土保護層厚度是。。

A.35mm

B.30mm

C.20mm

D.15mm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3362-

2018)第9.1.1條第3款規定,普通鋼筋和預應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

度應符合表9-1-1(見題22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該厚度為20mm。

題22解表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架、板.塔.

限四墩臺身、酒同下部承臺、基礎

拱圈、涵洞上部

50年、50年、50年、

設計使用年限100年100年100年

30年30年30年

I類-一般環境202025204040

n終凍融玨境302535304540

川類-近?;蚝Q笱趸锃h境353045406560

【V類卷冰拈等其他氯化物環境302535304540

v類型結晶環境302540354540

VI類-化學腐蝕環境353040356055

VD類-唇函填353045406560

[單選題]23.關于山區河流的公路橋梁橋孔布設,以下說法錯誤的是0。

A.峽谷河段宜單孔跨越

B.開闊河段應盡量壓縮河灘

C.河灘路堤與洪水主流斜交時應增設調治工程

D.地質條件允許時,沿河縱向橋應盡量設置在山坡坡腳,避開或少占水面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JTGC30—2015)第7.3.6條

規定:山區河流的橋孔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峽谷河段宜單孔跨越。橋面設

計高程應根據設計洪水位,并結合兩岸地形和路線等條件確定。②在開闊河段

可適當壓縮河灘。河灘路堤宜與洪水主流流向正交,斜交時應增設調治工程。

③山區沿河縱向橋,宜提高線位,將沿河縱向橋設置在山坡坡腳,避開水面或

少占水面。

[單選題]24.公路橋梁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0。

A.C50

B.C40

C.C35

D.C30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

4.1.2條規定,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采用強度等級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

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預應力混凝土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構件不應低于C40,且

不應低于C30。承受重復荷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30o

[單選題]25.二級公路特長隧道設計洪水頻率標準為()。

A.1/300

B.1/200

C.1/100

D.1/50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JTG3370.1—2018)第

4.2.6條規定,隧道設計水位的洪水頻率標準可按表4.2.6(見題25解表)取

值。由表可知,二級公路特長隧道設計洪水頻率標準為1/100。

題25解表隧道設計水位的洪水頻率標準

公路等緞

窿道類別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綬公路四級公路

特長隧道inoo1/100V501750

長隧道1/100L501150V2S

中、短隧道F10017501/251/25

[單選題]26.通過瓦斯地層的公路障道,含瓦斯地層的噴射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

()。

A.20cm

B.15cm

C.10cm

D.8cm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JTG3370.1—2018)第

14.6.4條規定,含瓦斯地層的噴射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150mm,二次模筑混凝

土襯砌厚度不應小于400mmo

[單選題]27.公路隧道照明設計中,雙車道單向交通量大于200輛/h時,路面亮

度總均勻度(Uo)應不低于0。

A.0.2

B.0.3

C.0.4

D.0.5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衡量隧道照明的主要指標為路面亮度和路面亮度的均勻度,而亮度

的均勻度又分為路面亮度總均勻度(Uo)和路面亮度縱向均勻度(U.)o題27

解表給出了隧道照明設計對路面亮度總均勻度(U。)的要求。由表可知,雙車道

單向交通量大于200輛/h時-,路面亮度總均勻度應不低于0.3o

題27解表路面亮度總均勻度U。與設計交通量的關系

i研艾通量N(筋h)

雙車道單向交通雙車向交通5

>2400>13000.4

<700W3600J

[單選題]28.公路隧道洞內縱向排水系統主要排放地下水、運營清洗污水及()。

A.雨水

B.雪水

C.洪水

D.消防污水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JTG3370.1—2018)第

10.3.1條規定,隧道洞內宜按地下水與運營清洗污水、消防污水分離排放的原

則設置縱向排水系統。

[單選題]29.公路障道總體設計在地質條件很差時,特長隧道的位置()。

A.應控制路線走向,以避開不良地質地段

B.應盡可能避開不良地質地段

C.處治不良地質地段

D.可服從路線走向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特長隧道應盡量避免穿越復雜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等不良地質地

段;若須通過時,應有切實可行的工程措施;隧道洞口應避免設置在滑坡、崩

塌、巖堆、危巖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質及排水困難的溝谷低洼處或不穩定的

懸崖陡壁處;避免在隧道洞口形成高邊坡和高仰坡。

[單選題]30.公路功能、等級、交通量有明顯差別的兩條公路平面相交時,交通

管理方式應采用()。

A.主路優先交叉

B.無優先交叉

C.環形交叉

D.信號交叉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10.1.3條規定,平

面交叉根據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級、交通量等可分別采用主路優先交叉、無優

先交叉和信號交叉三種不同的交通管理方式。選用規則如下:

①公路功能、等級、交通量有明顯差別的兩條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較大的T形

交叉,應采用主路優先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②相交兩條公路的等級均低且交通量較小時,應采用無優先交叉的交通管理方

式。

③兩條交通量均大,且功能、等級相同的公路相交,難以用“主路優先”的規

則管理時,應采用信號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

[單選題]31.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可分為0。

A.互通式立體交叉和分離式立體交叉

B.上跨式立體交叉和下穿式立體交叉

C.兩層式立體交叉和多層式立體交叉

D.一般互通式立體交叉和樞紐互通式立體交叉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口6801—2014)第9.1和9.2條規

定,公路與公路立體交叉分為互通式立體交叉和分離式立體交叉,設置立體交

叉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高速公路與各級公路交叉,必須采用立體交叉;②一級

公路同交通量大的其他公路交叉,宜采用立體交叉;③二級、三級公路間的交

叉,直行交通量大時或有條件的地點宜采用立體交叉。

[單選題]32.公路設計中,相鄰互通立體交叉間距小于規定的最小值,且經論證

必須設置時,應將兩互通式立體交叉合并設置為()。

A.一般互通式立體交叉

B.樞紐互通式立體交叉

C.多岔交叉互通式立體交叉

D.復合式互通立體交叉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06801—2014)第9.2.4條規定,高

速公路上互通式立體交叉間距要求如下:

①大城市、重要工業園區附近的平均間距宜為5?10km,其他地區宜為15?

25km。

②相鄰互通式立體交叉的最小間距不宜小于4km。

因路網結構或其他特殊情況限制,經論證相鄰互通式立體交叉的間距需適當減

小時,加速車道漸變段終點至下一個互通式立體交叉的減速車道漸變段起點間

的距離不應小于1000m;小于1000m且經論證必須設置時,應將兩互通式立體交

叉合并為復合式互通立體交叉。

③相鄰互通式立體交叉的間距不宜大于30km,西部荒漠戈壁、草原地區和人口

稀少的山區可增大至40km;但應在適當位置設置與主線立體分離的U形轉彎設

施。

[單選題]33.高速公路設計服務水平應不低于()。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口6口20—2017)第3.2.1條規定,公

路設計服務水平應根據公路功能、技術等級地形條件等合理選用,并不低于表

3.2.1(見題33解表)的規定。道路服務水平是指在被規定的道路與交通條件

下,根據交通量、車速、舒適、方便、經濟和安全等指標,道路可向使用者

(主要指汽車駕駛員)所能提供的綜合效果。公路的服務水平分為六級。由表

可知,高速公路設計服務水平應不低于三級。

題33解表各級公路設計服務水平

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圾公路三坦公路四娛公路

服務水平三批酸

[單選題]34.一條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y=80km/h,該公路的停車視距是0。

A.80m

B.110m

C.125m

D.150m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7.9.2條規定,二

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會車視距與停車視距不小于表7.9.2(見題34

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當一條二級公路的設計速度為y=80km/h,該公路的停

車視距是HOmo

題34解表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的會車視距與停車視距

設計速度(kmh)806040初[20

60J

會車旗(m)2201508040

停車視距<m)11075403020

[單選題]35.根據《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建設項目交付

使用后,為滿足初期正常營運必須購置的第一套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費用是()。

A.設備購置費

B.工器具購置費

C.生活用家具購置費

D.辦公用家具購置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建標回164號)第3章第31

條第3款規定:工器具及生產家具購置費。指新建項目為保證初期正常生產所

必須購置的第一套不夠固定資產標準的設備、儀器、工卡模具、器具等的費

用,不包括其備品備件的購置費。該費用按照財政部財建回394號文件相關規

定,應計入第一部分工程費用內。

[單選題]36.城市道路設計速度大于60km/h時,一條小客車專用車道最小寬度

應為()。

A.3.00m

B.3.25m

C.3.50m

D.3.75m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第5.3.1條第1

款規定,一條機動車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5.3.1的規定(見表36解表)。由表

可知,城市道路設計速度大于60km/h時,一條小客車專用車道最小寬度應為

3.5m。

題36解表各級城市道路主要技術指標

設計車速(Imh)

車型及車道類型

2s&60

大型車或混行車道寬(?)3.753.50

,]學車專用車道寬(m)153.25

[單選題]37.設計速度為50km/h的城市主干路,平面交叉口范圍設置的最小圓

曲線半徑不宜小于()。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各級城市道路主要技術指標見題37解表。由表可知,設計速度為

50km/h的城市主干路,不設超高的最小圓曲線半徑為400m。

題37解表各級城市道路主要技術指標

道路等級1提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設計車速(kmh)1008060605040504030403020

極陽昆H、半徑(m)400250150150100TO1007040704020

不設超高

16001000600600400300400300150300ISO70

最“泮徑(?>

停車視距(m)1601107070604060403040%20

最大縱坡(%)45666767S71S

[單選題]38.設有中央分隔帶的城市主干路,當設計速度為50km/h時,其路緣

帶最小寬度為()。

A.1.00m

B.0.75m

C.0.50m

D.0.25m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37—2012)第5.3.5條第2款

規定,分車帶最小寬度應符合表5.3.5(題38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中央

分隔帶的城市主干路,當設計速度為50km/h時,其路緣帶最小寬度為0.25m。

題38解表分車帶最小寬度

類別中間帶兩例蹄

設計速度(knrh)K60<60匕60<60

路綠帶寬度機動車道0.500.250.500.25

(m)非機動車——0.250.25

安全帶寬度機動車道0.250J50.25

%(m)非機動車—0250.25

機動車道

側向凈室wt0.750.500750.50

(m)非機動車——0.500.50

分隔帶最小度度(?)1.501.501.501.50

分車帶最小建度(?)Z5O100250(225)100

[單選題]39.城市道路三E機動車道:設計時,困難情況下其最大紛(坡不應大于0。

A.4.0%

B.3.5%

C.3.0%

D.2.5%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3137—2012)第7.2.5條規定,

平面交叉口范圍內道路豎向設計應保證行車舒順和排水通暢,交叉口進口道縱

坡不宜大于2.5%,困難情況下不應大于3%,山區城市道路等特殊情況,在保證

安全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

[單選題]40.城市地下敷設工程管線時,在垂直方向上()。

A,不應重疊直埋敷設

B.不宜重疊直埋敷設

C.應該重疊直埋敷設

D.可以重疊直埋敷設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第4.1.2

條?4.1.6條規定,城市地下敷設工程管線時的要求有:①工程管線應根據道路

的規劃橫斷面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面。位置受限制時,可布置在機動

車道或綠化帶下面;②工程管線在道路下面的規劃位置宜相對固定,分支線

少、埋深大、檢修周期短和損壞時對建筑物基礎安全有影響的工程管線應遠離

建筑物。工程管線從道路紅線向道路中心線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為:電力、

通信、給水(配水)、燃氣(配氣)、熱力、燃氣(輸氣)、給水(輸水)、

再生水、污水、雨水;③工程管線在庭院內由建筑線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順

序,應根據工程管線的性質和埋設深度確定,其布置次序宜為:電力、通信、

污水、雨水、給水、燃氣、熱力、再生水;④沿城市道路規劃的工程管線應與

道路中心線平行,其主干線應靠近分支管線多的一側。工程管線不宜從道路一

側轉到另一側。道路紅線寬度超過40m的城市干道宜兩側布置配水、配氣、通

信、電力和排水管線;⑤各種工程管線不應在垂直方向上重疊敷設。

[單選題]41.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寬度不應小于

Oo

A.1.00m

B.1.20m

C.1.30m

D.1.5m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第3.1.1條?3.3.3條

規定,緣石坡道的設計要求有:

①緣石坡道的坡面應平整、防滑;緣石坡道的坡口與車行道之間宜沒有高差;

當有高差時,高出車行道的地面不應大于10mm;宜優先選用全寬式單面坡緣石

坡道。

②全寬式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坡度不應大于1:20;三面坡緣石坡道正面及側面的

坡度不應大于1:12;其他形式的緣石坡道的坡度均不應大于1:12。

③全寬式單面坡緣石坡道的寬度應與人行道寬度相同;三面坡緣石坡道的正面

坡道寬度不應小于1.20m;其他形式的緣石坡道的坡口寬度均不應小于1.50m。

[單選題]42.無障礙設計行進盲道的寬度宜為()。

A.150mm?400mm

B.200mm?450mm

C.250mm?500mm

D.300mm?550mm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6850763—2012)第3.2.2條規定,行進

盲道應符合下列規定:①行進肓道應與人行道的走向一致。②行進盲道的寬度

宜為250?500mm。③行進盲道宜在距圍墻、花臺、綠化帶250?500mm處設置。

④行進盲道宜在距樹池邊緣250?500mm處設置;如無樹池,行進盲道與路緣石

上沿在同一水平面時,距路緣石不應小于500mm,行進盲道比路緣石上沿低時,

距路緣石不應小于250mm;盲道應避開非機動車停放的位置。⑤行進盲道的觸感

條規格應符合相關規定。

[單選題]43.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路基頂面設計回彈模量但分別不

應小于()。

A.30MPa.30MPa、20MPa

B.30Pa、30Mpa、25mpa

C.40MPa、30MPa、30MPa

D.40Ma、40mpa>30mpa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第12.2.2條規

定,路基設計回彈模量和濕度狀況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頂面設計回彈模量值不應小于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應

小于20MPa;當不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措施提高回彈模量。

②路基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道路運行中的各種不利因素,采取措施減小路基回

彈模量的變異性,保證其持久性。

③道路路基應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對潮濕或過濕路基,必須采取措施改善其

濕度狀況或適當提高路基回彈模量。

[單選題]44.城市道路路面可分為面層、基層和墊層。以下對基層性能要求描述

正確的是0。

A.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水穩定性的要求

B.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水穩定性和抗凍性的要求

C.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低描穩定性和抗凍性的要求

D.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高溫穩定性和抗凍性的要求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第3.1.1條規定,

道路路面的基本結構層一般可分為面層、基層和墊層三個層次。路面結構層所

選材料應滿足強度、穩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面層應滿足結構強度、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抗疲勞、抗水損害及耐

磨、平整、抗滑、低噪聲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②基層應滿足強度、擴散荷載的能力以及水穩定性和抗凍性的要求。

③墊層應滿足強度和良好的水穩定性的要求。

[單選題]45.對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橋梁,當兩側無人行道時,兩側應設檢修

道,其寬度宜為()。

A.小于0.5m

B.0.5m?0.75m

C.0.8m?1.0m

D.不小于1.5m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橋梁設計規范》(。口1—2011)第6.0.7條規定,市橋

梁橫斷面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橋梁人行道或檢修道外側必須設置人行道欄桿。

②對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橋梁,當兩側無人行道時,兩側應設檢修道,其寬度宜

為0.50m?0.75m。

③對橋面上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上有永久性分隔帶的橋或專用非機動車的

橋,其兩旁的人行道或檢修道緣石宜高出車行道路面0.15m?0.20m。

④對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橋梁,橋面為混合行車道或專用機動車道時,人

行道或檢修道緣石宜高出車行道路面0.25m?0.40m。當跨越急流、大河、深

谷、重要道路、鐵路、主要航道或橋面常有積雪、結冰時,其緣石高度宜取較

大值,外側應采用加強欄桿。

⑤對快速路橋、機動車專用橋的橋面兩側應設置防撞護欄。

[單選題]46.確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及信號相位方案時,應采用信號配時

時段的()。

A.高峰小時內的到達車輛數

B.設計小時內的到達車輛數

C.年第30位設計小時內的到達車輛數

D.高峰小時內高峰15min的到達車輛數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第4.2.1條規

定,平面交叉口機動車設計交通量應區分直行及左右轉交通量。確定進口道車

道數等平面設計時,應采用高峰小時內信號周期平均到達車輛數。當確定渠化

及信號相位方案時,應當用信號配時時段的高峰小時內高峰15min的到達車輛

數。

[單選題]47.在設置雙車道臣道的城市互通式立交分、合流處,為了保持基本車

道數連續和車道數平衡,應增設()。

A.加速車道

B.減速車道

C.集散車道

D.輔助車道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仃以52—2010)第5.3.8條規

定,一般位于樞紐立交的定向匝道,當出入口交通量很大時,雙車道出入口應

在下行方向按車道數平衡、基本車道數連續兩條原則,增設輔助車道。

[單選題]48.位于城市主干路的地塊或建筑物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車線不應小

于()。

A.30m

B.50m

C.80m

D.100m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0月52—2010)第4.2.17條規

定,改建交叉口附近地塊或建筑物出入口應滿足下列要求:①主干路上,距平

面交叉口停止線不應小于100m,且應右進右出。②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

止線不應小于80m,且應右進右出。③支路上,距離與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

止線不應小于50m,距離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不應小于30m。

[單選題]49.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范圍內設置的實體交通島,其面積不宜小

于()。

A.5.0m"

B.7.0m2

C.9.Om2

D.11.Om2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GB50647—2011)第4.1.7規

定,平面交叉口交通島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交叉口內各流向交通流行駛軌跡所需空間之外的面積,宜構筑標線交通島或

實體交通島。

②實體交通島面積不宜小于7.Om?。面積窄小時-,宜構筑標線交通島。

③交通島不宜設在豎曲線頂部。

④交通島間導流車道的寬度宜以車輛通過交叉口的需要確定。

⑤在交叉口轉角交通島內側的右轉專用車道,應按右轉車道內側路緣石轉彎半

徑及規劃通行車型布設車道加寬。

[單選題]50.根據交通安全和管理設施等級的規定,城市道路中長隧道適用的等

級是()。

A.A級

B.B級

C.C級

D.D級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2016年版)第

14.1.4條規定,交通安全和管理設施等級分為A、B、C、D四級,各級道路交通

安全和管理設施等級與適用范圍應符合表14.1.4(題50解表)的規定。城市道

路交通安全及管理設施的等級與適用范圍見。由表可知,城市道路中長隧道適

用的等級為A級。

題50解表交通安全和管理設施等級與適用范圍

交通安全和管理設椅等級適用隨國

A快速路、中、長、特長隧道及特大型橋維

B壬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多選題]1.公路技術等級選用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其中,次要干線公路應選用

Oo

A.三級公路

B.二級公路

C.一級公路

D.高速公路

參考答案:BC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61301—2014)第3.1.2條規定,公

路技術等級選用應遵循下列原則:

①公路技術等級選用應根據路網規劃、公路功能,并結合交通量論證確定。

②主要干線公路應選用高速公路。

③次要干線公路應選用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

④主要集散公路宜選用一、二級公路。

⑤次要集散公路宜選用二、三級公路。

⑥支線公路宜選用三、四級公路。

[多選題]2.二級公路設計速度一般情況下可選擇()。

A.100km/h

B.80km/h

C.60km/h

D.40km/h

參考答案:B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GD20—2017)第2.1.4條規定,各

級公路的設計速度應符合表2.1.4(題52解表)的規定。由表可知,二級公路

設計速度可以采用80km/h和60km/ho

題52解表各級公路設計速度

公路技術等級高速公路一般公路二級公路三艱公路酸公路

設計速度12010080100S060806040303020

[多選題]3.某高速公路項目設計速度為120公里/小時,正常情況下,圓曲線的

運用()。

A.應與地形相適應,以采用超高為2%?4%的圓曲線半徑為宜

B.條件受限制時,R可采用大于1000m

C.R可采用大于等于650m,小于1000m

D.可采用小于650m

參考答案:A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6口20—2017)第7.3.2條規定,圓

曲線最小半徑應根據設計速度,按表7.3.2(題53解表)確定。由表可知C項

正確,BD兩項錯誤。第9.2.3條第1款規定,設置圓曲線時應與地形相適應,

宜采用超高為2%?4%對應的圓曲線半徑為宜,故A項正確。

題53解表圓曲線最小半徑

設計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

國轆£最小半徑《一般值》(m)1000700rII2001006530

1?=4%810500300150654020

圖曲^最小半程

710440270135603515

(極限值)(m)1251

!—=?%6504002503015

1m=10%570360220115———

注:“一般值"為正常情況下的采用值「'極限值”為條件受限制時可采用的值

為采用的最大超高值;"一"為不考慮采用對應最大超高值的情況。

[多選題]4.一般情況下,公路設計應采用運行速度進行檢驗的路段有()。

A.平縱配合良好路段

B.平縱指標變化大的路段

C.最大或最小平縱技術指標采用路段

D.實際速度可能高于或低于設計速度的路段

參考答案:BCD

參考解析:根據《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條文說明第8.L3

條規定,對受條件限制而采用平、縱技術指標最大值(或最小值)的路段,或

平縱線形組合復雜的路段,或實際行駛速度可能超出(或低于)設計速度的路

段等,應采用運行速度進行檢驗。保證其運行速度與設計速度之差不應大于

20km/h。

[多選題]5.公路路基寬度為車道寬度和與路肩寬度之和,除應計入中間帶、加

(減)速車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超車道、錯車道、慢車道外,下列選

項中還應計入的有()。

A.側分隔帶

B.人行道

C.避險車道

D.非機動車道

參考答案:AD

參考解析:公路路基橫斷面形式及橫斷面中各個組成部分的規定為:

①公路路基寬度為車道寬度與路肩寬度之和。當設有中間帶、加(減)速車

道、爬坡車道、緊急停車帶、錯車道、超車道、側分隔帶、非機動車道(或慢

車道)和人行道等時,應包括上述部分的寬度。

②非機動車、行人密集公路和城市出入口的公路,可根據需要設置側分隔帶、

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③一級公路在慢行車輛較多時,可利用右側硬路肩(寬度不足時應加寬)設置

慢車道,并應在車道與慢車道之間設置隔離設施。

④二級公路在慢行車輛較多時,可根據需要采用加寬硬路肩的方式設置慢車

道,并應增加必要的交通安全設施,加強交通組織管理。

[多選題]6.[已過時]公路線形與橋梁的配合,下面說法恰當的有()。

A.橋梁及其引道的位置、線形可不與路線線形相協調

B.橋(涵)路銜接處的外側護欄在平面上應為同一直線或曲線

C.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上的橋梁線形應與路線線形相協調,且連續、流暢

D.橋梁及其引道的位置、線形應與路線線形相協調,使之視野開闊,視線誘導

良好

參考答案:BC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9.6.1條規定,橋

頭引道與橋梁線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橋梁及其引道的位置、線形應與路線線形相協調,使之視野開闊,視線誘導

良好。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路線布設與總體設計的相關規定。

②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承擔干線功能的二級公路上的橋梁線形應與路線線形

相協調,且連續、流暢。

③橋梁、涵洞等人工構筑物同路基的銜接,其平、縱線形應符合路線布設的有

關規定。

【說明】B項是舊規范《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06)第9.6.1條的內

容,最新規范《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第9.6.1條中已刪除該

知識點。

[多選題]7.選擇公路路基橫斷面形式時,應因地制宜,統籌考慮的因素有()。

A,公路等級

B.施工條件

C.地形條件

D.地質條件

參考答案:CD

參考解析:路基設計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選擇適當的路基橫

斷面形式和邊坡高度。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道,應根據沖刷情況,設置必要的

防護支擋工程,并妥善處理路基廢方,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沖毀沿線構

造物、農田、房屋等。

[多選題]8.《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規定,根據路基平衡濕度

狀況可依據路基的溫度來源,將路基濕度狀況劃分為()。

A.干燥狀態

B.中濕狀態

C.潮濕狀態

D.過濕狀態

參考答案:ABC

參考解析:公路建成通車后,路基在地下水、降雨、蒸發、凍結和融化等因素

作用下,濕度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此時濕度稱為平衡濕度。根據《公路

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附錄C.O.1條規定,路基平衡濕度狀態可依

據路基的濕度來源分為潮濕、中濕、干燥等三類。

[多選題]9.公路控方路基路頂上設置截水溝時,應綜合考慮的因素有()。

A,主頂的地形條件

B.塹頂的匯水面積

C.挖方路基邊坡坡率

D.邊坡高度

參考答案:AB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15)第4.2.5條第1款規

定,截水溝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①截水溝應根據地形條件及匯水面積進行設

置。挖方路基的塹頂截水溝應設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結合地形進行布設,填

方地段斜坡上方的路堤截水溝距路堤坡腳的距離,應不小于2m。②截水溝斷面

形式及尺寸應結合設置位置、排水量、地形及邊坡情況確定,溝底縱坡不宜小

于0.3%。③截水溝的水流應排至路界之外,不宜引入路塹邊溝。④截水溝進行

防滲加固。

[多選題]10.增加路堤邊坡穩定性,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A.路堤加筋

B.設置支擋結構物

C.邊坡中部增設平臺并放緩邊坡坡率

D.設防落石網

參考答案:ABC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路基設計規范》("GD30—2015)第3.6.9條規定,路

堤堤身穩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體穩定性宜采用簡化Bishop法。由該方法可

知,提高邊坡穩定性的方法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增大抗滑力。另一種是減小下

滑力,AB兩項措施可以增大邊坡抗滑力,C項可以減小下滑力。D項僅能起到防

護作用,無法增加路堤邊坡穩定性。

[多選題]11.公路瀝青路面結構層可由多層結構組成,除墊層外,還有()。

A.面層

B.封層

C.基層

D.底基層

參考答案:AC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第4.1.2條規

定,路面結構可由面層、基層、底基層和必要的功能層組合而成。根據道路的

交通繁重程度,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和材料供應情況,合理選擇和安排瀝青路面

的結構層次。包括路基(墊層)、基層(有時包括底基層)和面層的結構類型

和厚度。各結構層按照強度和剛度自上而下遞減的規律,以使各結構層材料的

效能得到充分發揮,防止或減輕沉陷、車轍開裂等病害,承受預期交通荷載作

用,滿足使用性能要求的路面結構。

[多選題]12.公路瀝青路面的墊層是設置在底基層與土基之間的結構層,其作用

有()。

A.耐磨

B.排水

C.隔水

D.防凍

參考答案:BCD

參考解析:瀝青路面墊層結構位于基層以下,主要用于路基狀況不良的路段,

以確保路面結構不受路基中滯留的自由水的浸蝕以及凍融的危害。從墊層的設

置目的與功能出發,墊層可分為以下幾類:①防水墊層;②排水墊層;③防污

墊層;④防凍墊層。

[多選題]13.[已過時]確定新建公路瀝青路面結構厚度時,二級及以上等級的公

路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的指標有()。

A.路表面回彈彎沉值

B.瀝青混凝土層的層底拉應力

C.半剛性材料層的層底拉應力

D.路表面設計彎沉值

參考答案:ABC

參考解析:《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6口50—2006)第8.0.3條規定,高

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的路面結構,以路表面回彈彎沉值、瀝青混凝土

層的層底拉應力及半剛性材料層的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

【說明】《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已經廢止。現行《公路

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17)中已刪除上述內容。

[多選題]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基應()。

A.穩定

B.耐磨

C.密實

D.均質

參考答案:AC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06口40—2011)第4.2.1

條規定,路基應穩定、密實、均質,對路面結構提供均勻的支承。

[多選題]15.公路橋涵設計時,下列屬于永久作用的有()。

A.溫度(均勻溫度和梯度溫度)作用

B.汽車引起的土側壓力

C.混凝土收縮及徐變作用

D.基礎變位作用

參考答案:CD

參考解析: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15)第4.1.1條規

定,公路橋涵設計采用的作用分為永久作用、可變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

四類,如題65解表所示,由表可知,混凝土收縮及徐變作用、基礎變位作用屬

于永久作用。

題65解表作用分類表

序號分類名稱

1結構要力(包括結構附加重力)

2麓加力

3土的重力

4永久作用土側壓力

5溜壁士收縮、徐變作用

6杓挈力

7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