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部分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部分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部分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部分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部分學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階段性檢測高一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收回。現代文閱讀(35分)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聽眾的力量楊貝①古典時期,早慧的希臘人高度重視聽眾的力量。希臘人看到了聽眾在思想交流中的主導作用,悉心整理出一系列以聽眾為中心展開溝通的演說經驗,是為修辭學。在十六世紀中期出版的《哲學拾珍》叢書中,有一幅以修辭學為主題的封面版畫,畫中的修辭學儼然一副女王模樣,詩學、法學、歷史學、自然哲學等學科圍繞侍立。②從笛卡兒開始,聽眾的形象發生變化。從前的聽眾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軀,但在笛卡兒之后,理性成為聽眾的唯一屬性。人的情感與理性被對立起來,情感因為妨礙理性認知而被貶斥,修辭學所總結的調動聽眾力量的方法被貶為混淆視聽、蠱惑人心的詭計。笛卡兒以后的人們相信,只要是真理,不論誰來說,不論以什么方式說,不論說給誰聽,效果都是一樣的。邏輯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辭不過是可有可無的侍婢。這樣一來,曾經貴為三藝、七藝之一的修辭學,在二十世紀初期退出中小學課堂也就不足為奇。③但“二戰”讓人們看到理性的真相。愛因斯坦在一次反戰演講中說:“我知道討論基本的價值判斷是徒勞無望的。比方說,如果有人主張把滅絕人類種族作為目標,其他人很難從理性的基礎上駁倒他。”如果基本的價值判斷無從確證,單一真理論很容易成為罪惡的掩護。戰后的人們更愿意相信心存懷疑、接納不確定之于自由的意義。多元主義憑借包容性取代一元論,卻讓一個問題變得突出:人類究競應該如何協調行動?新修辭學就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④“行動”是理解新修辭學的關鍵。行動視角使得理解思想交流、看待聽眾的維度更豐富、更立體,它們著重從事實的角度考察聽眾力量的產生、作用機制。新修辭學將聽眾由理性思考的大腦還原為有理性、有情感的心靈。開篇就對笛卡兒提出挑戰、質疑笛卡兒所推崇的理性與推理,作者毫不客氣地指出,笛卡兒“對我們的推理和證明能力的運用范圍進行的完全未加證成、毫無根據的限制”,笛卡兒所倡導的理性與情感的二分法是“對人的能力進行完全人為的、與我們真實的思維過程相悖的區分”。新修辭學看到了知與行之間的溝壑,認識到“人們可能不依據看起來唯一合理的結論行動,對這一事實感到憤慨的那些哲學家,不得不補充他們對人性的看法,承認人們擁有與理性的教導相對立的激情與利益”。⑤行動視角還意味著把言語交流本身視作一種行為。新修辭學多次強調要將言談視作一種行動。這使得語詞之外的因素被納入考慮范圍。施特勞斯、拉康等人肯定了語言在塑造人類思維、建構自我認知中的作用,意義不再是以語言為管道進行傳輸,而是在語言中生長,由言說者與聽眾共同創造。新修辭學秉持相同的語言觀,新修辭學甚至認為,每一個人就是一個特定的語境,言語、行為、人相互界定。語言的人身依附性由此變得不言而喻,權威的說服力順理成章。源自權威的論辯是指某個主張被認同的原因不在于該主張本身而在于提出這一主張的人,這不符合就事論事的理性議事規則。但基于言語的人身依附性,言說者的聲望事實上的確能促成該主張被認同。在現代法律程序中,證人本身的可信度與他所述證言的可信度被認為存在必然聯系,其原理與權威論辯一致。⑥新修辭學在聽眾問題上采取的是現實主義、經驗主義的立場,這一立場是修辭學在當代復興的重要原因。當然,修辭學在當代社會的復興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確定性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亟需能夠處理或然性問題的理論與方法,這正是修辭學的傳統長項。除此之外,視頻、直播等即時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單一的文字交流不再是占據主導的交流方式,語調、表情、手勢等不被重視的信息傳遞方式重新變得重要,作為行為的言語交流廣受認同,這些都使得修辭學備受矚目。在信息繭房、判斷極化、認知撕裂的當代社會,修辭學在維系社會方面的作用尤其值得重視。1.下列看法不符合新修辭學“行動視角”觀念的一項是()(3分)A.言說的意義來自于言說者與聽眾的共同參與、相互作用。B.言說者不應該關心語言的邏輯性,而應該重視修辭手法。C.言說者應該借助技術手段、自我的行為舉止來增強效果。D.言說者要調動場景、措辭、聽眾等因素,贏得聽眾認同。2.新修辭學反駁笛卡爾的觀點,下列有關他們的基本前提中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理性不是聽眾的唯一屬性,人的情感與理性并不對立。B.不能對推理和證明能力的運用范圍加以不恰當的限制。C.事實上人們往往并不依據看起來唯一合理的結論行動。D.聽眾兼有理性與情感,而且往往依據情感來采取行動。3.依據新修辭學的觀點,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表達與交流需要具有“讀者意識”。B.說理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動人。C.言說的意義有待讀者共同創造完成。D.說理關注說給誰聽而不是如何說理。4.第⑤段畫線句是新修辭學圍繞“權威的論辯”展開論述,請評估該論述的說服力。(4分)5.如果你是傳統邏輯學的支持者,你將如何對“邏輯才是真理的良配,修辭不過是可有可無的侍婢”這一觀點加以辯護?請簡述你的辯護要點。(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戰馬魂蒙福森東漢時期,伏波將軍馬援率大軍平定交趾之亂,途經龔州,渡江之處名曰“將軍古渡”,又名“將軍灘”,后此地更是名聲大噪。渡口夕陽曾飲馬,隴頭荒草覺怡顏。歷代文人騷客在將軍古渡留下了不少詩作,詠嘆千年。摘錄一二如下:其一:漢將征蠻地,威名重伏波。金銜曾飲馬,銅鼓重鳴鼉。戈日迷津岸,帆風落戰舸。狂瀾經底定,舟楫近如何?其二:勛傳銅柱曾平越,名在龔州話伏波。試看將軍灘上水,猶留豪氣擊鳴鼉。在將軍古渡不遠,有一處空曠開闊的草坪,一馬平川,綠草如茵,出征交趾前,馬援曾經在此操練士兵。每日,旌旗招展,戰馬嘶鳴,聲震四野。草坪中有一處泥潭,深可陷腹,寬數丈,野草覆蓋,人所不知。一匹戰馬陷進去了。此馬,名火龍駒,名馬也,來自西域大宛,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渾身赤色,毛如炭火,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頂,高八尺;嘶鳴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后人有詩云:此馬若遂千里志,追風猶可到天涯。火龍駒是馬援的坐騎,皇帝親贈。多年來,此馬跟隨馬援南征北戰,保家衛國,開疆辟土,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立下赫赫戰功。人、馬渾然合一,不分彼此。那日,操練中,馬援下馬,解鞍卸甲,任由火龍駒在草地上吃草。忽然,火龍駒陷入泥潭之中。馬援聞訊,大驚。火龍駒拼命掙扎,泥潭深可裹腹,無法脫身。泥潭像一個囚籠,牢牢地困住了火龍駒。到了中午,驕陽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龍駒因一直掙扎,耗去了力氣,渾身汗津津的,疲憊不堪。馬援想盡了種種辦法,依然無法把火龍駒救出來。從黃昏到傍晚,從傍晚到深夜,從深夜到黎明,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邊,默默地陪伴著火龍駒,眼看著心愛的坐騎慢慢耗盡了力氣,卻一籌莫展。燃燒的篝火,映紅了馬援的臉龐。他的腦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風沙,古道,草原,砂礫……火龍駒馳騁沙場,迅疾如風;戰場上,刀光劍影,血染沙場;殷紅的血,染紅了火龍駒的軀體;那血跡,有馬援的,有火龍駒的,有敵人的。天邊露出了魚肚白,遠處,晨曦初露,綠野平疇,疏林野樹,江水蒼茫,水天一色,沙鷗飛翔,江中一葉輕舟,隨波逐流。看來,火龍駒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時刻了。馬援老淚縱橫。揪心的是,火龍駒也流下了淚水,仿佛親人間的生離死別。馬援心如刀割。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向馬援走來。老人深鞠一躬:“昨晚,聞將軍的坐騎陷入泥潭之中,您束手無策,一夜不眠。老朽來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馬,懂馬。多年前隨大軍南下,負傷后留在龔州。今有一法,或可救將軍的坐騎。”“請問何法?”馬援緊緊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說。老人說:“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試。”馬援依照老人的方法,將所有的戰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頭裹紅布,腰系紅綢,手持長鞭,身手敏捷,牽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躍而上。“嗷呼——”一聲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騎。馬奔跑起來了。其他戰馬也跟著奔跑起來。老人揮舞長鞭,驅馬繞著泥潭一圈兒一圈兒地奔跑。一時間,群馬嘶鳴,響遏行云。馬蹄翻飛,泥土飛濺,馬蹄聲急,聲震四野。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風馳電掣,氣勢如虹。馬群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閃電,如飛沙,如走石,如颶風,如海嘯,如天崩,如地裂……最初,火龍駒茫然地望著它的同伴奔跑。后來,隨著群馬的嘶鳴,飛奔,火龍駒沉寂的靈魂被喚醒了,激發了,一股與生俱來的力量,剎那間迸發出來,“咴——”但聞其一聲嘶鳴,掙扎著,一躍而起。雖然,躍起一點兒,隨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撓,無所畏懼,不斷地躍起,沉下,躍起,沉下,躍起,沉下……哪怕每次躍起,挪移只有一點點,但它依然頑強不屈,絕不放棄。馬群依然在奔跑。火龍駒在躍起,沉下,躍起,沉下……像在戰場上,它和它的伙伴們,披荊斬棘,永不退縮。它們馳騁沙場,無所畏懼。哪怕刀山火海,依然不折不撓,勇往直前。這,就是戰馬之魂。這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激發生命,生命呼喚生命的壯舉。馬群喚醒了火龍駒沉寂的潛能,激發了它的斗志。火龍駒一步一步地,最終,躍出了泥潭。空曠的草地上,火龍駒劫后重生,那一刻,它渾然不覺體力極度透支后的疲憊、饑渴,驀然間,它鬃毛豎立,前蹄高揚,“咴——”一聲長嘶,穿云裂帛,聲震荒野。此時,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紅彤彤的,遠處的田野、山巒、樹木、村落、河流,殷紅一片。“浮生幾度,蒼生困苦,功名付與酒一壺,醉怒吼,慷慨處,氣吞萬里如虎,十萬弓弩,欲遮天幕,百萬同袍,不知歸路……”軍營里,歌聲忽起,慷慨激昂,悲壯蒼涼。一年后,馬援在征戰五溪蠻時,病逝于軍前,壯志未酬,年六十四歲。其坐騎火龍駒不吃不喝,日夜嘶鳴,絕食而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如此,馬亦如此。(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第一段介紹了龔州的“將軍古渡”,它又名“將軍灘”,是因馬援將軍渡江而得名。B.小說第九段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火龍駒的形象,不僅表現出其特點,更突出其不凡。C.“從黃昏到傍晚……從深夜到黎明”,小說通過時間的推移側面表現了人們的焦灼心理。D.作者寫馬援將軍病逝后,火龍駒日夜嘶鳴,絕食而亡,表現了英雄戰馬的忠貞品格。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開頭和結尾都引用了詩歌,以突顯軍營將士的威名豪氣,慷慨悲壯,感染力強。B.小說結尾部分紅日升起的環境描寫,既實寫太陽的初升,又虛寫隱喻火龍駒的重生。C.小說在交代戰馬陷入泥潭后,運用補敘宕開一筆,補充說明了火龍駒陷落的過程。D.小說主要運用記敘、議論的表達方式,展現戰馬掙脫泥潭的震撼場景,暗示了主旨。8.請從語言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9.小說標題是“戰馬魂”,文中時時寫馬,卻處處寫人,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侯①曰:“嚴刑明賞,足以勝敵乎?”吳子②曰:“嚴明之事,非所恃也。發號布令,而民樂聞;興師動眾,而民樂戰;交兵接刃,而民安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武侯曰:“致之奈何?”對曰:“君舉有功而進之饗,無功而厲之。”于是武侯設坐廟庭,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有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減;無功坐后行,肴席無重。饗畢而出,乃又班賜有功者之父母妻子于廟門之外,亦以功為差數,唯無功者不得耳。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于西河。魏士聞之,介胄不待吏令奮擊之者以萬數。吳子曰:“臣聞之,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其可乎?今使一死賊伏于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一死賊以率討之,固難當矣。”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以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節選自《群書治要》)材料二:太宗③曰:“嚴刑峻法,使人畏我而不畏敵,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軍當王莽百萬之眾,非有刑法臨之。此何由乎?”靖④曰:“兵家勝敗,情狀萬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陳勝、吳廣敗秦師,豈勝、廣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蓋順人心之怨莽也。況又王尋、王邑不曉兵法,徒夸兵眾,所以自敗。臣按《孫子》曰:‘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此言凡將先有愛結于士,然后可以嚴刑也。若愛未加而獨用峻法,鮮克濟焉。”(節選自《唐李問對》)【注】①武侯:魏武侯,魏文侯之子,名魏擊,戰國初期魏國國君。②吳子: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魏武侯時期任西河郡守。③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④靖:李靖,隋末至初唐時期杰出的軍事家。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著有《衛公兵法》等。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今使一死A賊B伏于曠野C千人D追之E莫不梟視F狼顧G何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樂,樂于、樂意,與《赤壁賦》中“侶魚蝦而友麋鹿”的“侶”“友”用法不相同。B.厲,同“勵”,指勉勵、激勵,與成語“變本加厲”中的“厲”意思相同。C.“五萬之眾”與《六國論》中“然則諸侯之地有限”的“之”用法相同。D.克,能夠,與《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的“克”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武侯很想通過賞罰嚴明的方式來戰勝敵人,但遭到了西河郡守吳起的完全否定。B.吳起主動請纓,率領五萬無功之人抵御入侵的秦軍,在魏武侯支援下,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赫赫戰功。C.唐太宗疑惑的是,嚴刑峻法使百姓怕他而不怕敵人,光武帝沒有使用嚴刑峻法來管理軍隊卻能取得勝利。D.李靖認為,做將領的,首先要用愛心結交士卒,然后才可以用嚴刑來管理、約束軍隊。13.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饗畢而出,乃又班賜有功者之父母妻子于廟門之外,亦以功為差數。(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14.同為軍事家,在對待“賞罰”問題上,吳起與李靖的觀點有何異同?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詩,完成15-16題。江樓月[唐]元稹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月色滿床兼滿地,江聲如鼓復如風。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萬一帝鄉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注】杏園:泛指都城長安新科進士游宴之處。采桑子[宋]呂本中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15.下面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元詩首聯頷聯寫在岸邊驛樓望江水明月,點名時間地點,接著描寫月色彌漫,江濤陣陣,靜謐中隱藏著詩人思念的感傷。B.元詩頸聯雖然自我安慰無論遠近都有三五知己,但月亮陰晴圓缺卻會不同,與蘇軾“月有陰晴圓缺”有異曲同工之處。C.呂詞清新婉麗中有繾綣情致,無論是贊月還是怨月實質上都是對“君”的刻骨思念,同時又有一種瑯瑯上口的民歌風味。D.兩首詩詞雖體裁不同,但都借江樓月這一眼前意象表達離別相思之情,元詩語言委婉含蓄,呂詞明白曉暢、渾然天成。16.兩首作品都是借月抒情,但具體寫法不同,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7.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兩句寫神仙們駕著風云而來,畫面神奇而飄逸。(2)在《虞美人》,李煜用“______,______”兩句來抒發物是人非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3)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以酒器代酒,通過祭酒行為表達某種人生感受的兩句是:“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應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用時間成就更好的自己。生活如同一場旅行,在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岔路口,在選擇面前感到迷茫。對有閱讀習慣的人而言,拿起書,就是跨越迷茫最好的方式。書本所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和經驗,更是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我們得以不斷思考,更新自我認知,直至越來越篤定從容。時間非常寶貴,拖延是最容易以“松毜感”為借口壓垮一個人斗志的東西。我們不防試著每天睡前花上幾分鐘,列下明日要做的事,按重要程度、難易程度排個序,給每項任務分配合理的時間。如此提前規劃,當新的一天開始,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A地朝著目標前行,讓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向著更好的自己持續退變。很多時候,再美好的夢想與目標,再完美的計劃和方案,如果不能在行動中落實,最終只能是B,淪為空想。從現在開始,提升學識,磨煉意志,成為一個既有清晰目標也有高度執行力的人。在日復一日的探索中,錨定自己的天賦和激情所在,在具體的行動中,體驗“向目標逐步靠近”的滿足感。18.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3分)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寫恰當的成語。(3分)20.小剛閱讀語段后,進行了摘要,已經提煉出第一個要點,請仿照他的句式,提煉并表述另外兩個要點。(4分)①少迷茫,多讀書(二)語言文字應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基于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來自中國的科研人員采用多種測試方法,成功獲得月球20億年前的磁場信息。地核中有一層液態物質,主要成分是鐵,也有少量其他元素,(甲),又可導電,被稱為導電流體。地球外核中的導電流體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這套機制就像“磁場發電”,(乙),使地球磁場長期運行。①與地球類似相同,②月球也曾有“磁場發電機”。③由“發電機”產生的月球磁場可以反映月球內部結構,④并能夠影響月表環境。⑤因此研究月球磁場的變化過程可以剖析月球演化歷史提供重要信息。⑥因而目前關于“月球發電機磁場”中晚期的演化過程還存在較大爭議。我國嫦娥五號在月球風暴洋區域采集了人類首批月球中緯度玄武巖樣品。研究表明,這批玄武巖樣品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月球玄武巖返回樣品。研究團隊對玄武巖樣品開展了磁學分析,這些年輕玄武巖為獲取月球中晚期古磁場數據提供了機遇。結果顯示,20億年前,(丙),這一過程產生的磁場僅為2~4微特。這表明,月球深部在20億年前仍具有一定活力,保持一定的熱對流或熱傳導,并可能向月球內部傳輸熱量。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于從零開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語文參考答案1.B2.D3.D4.示例:論述很有說服力。“權威的論辯”之所以被認同不在于主張,而在于權威的威望。新修辭學也承認這種觀點不符合理性議事規則(邏輯),但是它既有理論依據——言語的人身依附性,又有言說者聲望能促成該主張被認同的事實支撐,有效地論證觀點。最后,以法律中證人的可信度與證言的可信度具有必然聯系作類比,更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5.示例:邏輯之所以是真理的良配,在于它能夠提供清晰的思維路徑,保證了獲取真理過程正確性,至少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工具;即使基本的價值判斷無從確證,但是人類不可能否定其存在的正當性,否則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尺度;我們承認情感因素對人的重要性,我們也承認人們更多地依賴情感來行動,但是在公共說理領域我們不應該為了迎合聽眾而放棄理性,恰恰相反,人們更加需要理性的引導,否則新的納粹又將粉墨登臺、蠱惑人心。6.A7.B8.①運用比喻(博喻),把馬群奔跑的狀態比作彩虹、激流、暴雨、閃電、飛沙、走石、颶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馬群奔跑的磅礴氣勢。②運用排比(鋪排),增強語勢,強調馬群的風馳電掣,氣勢如虹。③多用短句,真實地表現出馬群奔跑的迅疾感、急促有力的節奏感。9.①寫火龍駒征戰無數疆場,也是將軍為國征戰身經百戰無所畏懼的體現。②寫火龍駒受困后,被同伴激發潛能斗志,勾起永不退縮勇往直前的戰馬之魂,也是將士們無數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折不撓的勇毅精神的映射。③寫火龍駒最后隨主人軍前而去,也表現了馬援的壯志未酬、視死如歸和將士們“百萬同袍,不知歸路”的悲壯命運。總之,馬與人相得益彰,使小說意蘊豐厚。10.CEG11.B12.A13.(1)宴會結束出來后,又在朝堂門外分發賞賜給有功之人的父母、妻子與兒女,也按照功勞大小而有所差別。(2)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鞠躬的樣子。14.同:吳起和李靖都強調對待“賞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刀切。異:①吳起更強調獎賞激勵的作用與價值,要讓全國軍民都知道建功立業的光榮。②李靖則認為先要關心愛護士兵,然后才可用嚴刑來約束、管理軍隊。參考譯文:材料一:魏武侯問:“賞罰嚴明,就足夠用來戰勝敵人嗎?”吳起回答說:“賞罰嚴明一事,不是戰勝敵人所依靠的。發號施令,而百姓樂于聽從;興師動眾,而百姓樂于參戰;兩軍交戰,而百姓甘愿效死。這三方面,才是君主所應依靠的。”魏武侯問:“怎樣才能做到呢?”吳起答道:“君王選出有功之人并將其召來設宴款待,對沒有功勞的人也要勉勵他們。”于是魏武侯在朝廷設席,分為三排座位宴請士大夫。功勞最大的坐在前排,席上擺有寶器和豬、牛、羊等美味;功勞次一等的坐在中排,席上佳肴、寶器則有所差別和減少;沒有功勞的人坐在后排,只有佳肴而沒有寶器。宴會結束出來后,又在朝堂門外分發賞賜給有功之人的父母、妻子與兒女,也按照功勞大小而有所差別,只有無功之人的家屬得不到賞賜。對于為國捐軀者的家庭,每年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這樣做了三年之后,秦國出兵到達魏國西河邊境。魏國的士民們聽到這一消息,不等官吏下令,就主動披甲戴盔、奮勇抗敵的人數以萬計。吳起說:“臣聽說,人都有短處和長處,士氣也有興盛和衰敗。君王不妨試著派遣五萬名沒有功勞的人,臣請求率領他們來抵擋秦軍,可以嗎?假如現在讓一個不怕死的盜賊潛伏在荒郊野外,派一千個人去追捕他,那些追捕的人沒有不瞻前顧后、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