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生物人教版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9頁(共39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高一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鄭州模擬)果蠅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Ⅱ號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為顯性。Aa雄性經輻射誘變后與aa雌性雜交,后代中Aa的雄性再與aa雌性果蠅單對雜交,其中一個雜交的后代性狀統計如下。根據上述條件,判斷最有可能發生了哪種類型的變異()性狀性別數量卷翅雄性146直翅雄性0卷翅雌性0直翅雌性163A.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缺失了a基因片段 B.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Y染色體上 C.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X染色體上 D.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Ⅲ號染色體上2.(2025?浙江)調查發現,中國男性群體的紅綠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體約為0.5%。男性的紅綠色盲基因只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控制人類紅綠色盲的基因是()A.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B.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C.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D.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3.(2024秋?邯鄲期末)人類Y染色體上存在性別決定基因——SRY基因(睪丸決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對男性特征的維持至關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體男性和XY染色體女性,其性染色體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Y染色體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質可能與促進原始性腺向睪丸的分化有關 B.XX染色體男性的出現是因為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中X、Y染色體的片段互換,產生了X染色體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該精子參與了受精 C.XY染色體女性的出現是因為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中Y染色體發生結構變異,產生了Y染色體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該精子參與了受精 D.染色體組成分別為XXY和XYY的個體均含有Y染色體,一般均表現為男性4.(2024秋?陽江期末)某興趣小組調查了某紅綠色盲家系并據此繪制的遺傳系譜圖如圖所示。由于Ⅰ代個體去世,圖中Ⅰ1﹣Ⅰ4的患病情況未知,基因型無法檢測。不考慮突變,據圖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Ⅰ1和Ⅰ2均含有紅綠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紅綠色盲 B.Ⅰ1和Ⅱ4的紅綠色盲基因均來自母親 C.Ⅱ2不能檢測出紅綠色盲基因,Ⅱ3能檢測出紅綠色盲基因 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為5.(2025?浙江模擬)已知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該昆蟲的正常翅與殘翅、紅眼與朱紅眼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且這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某同學選取一只正常翅朱紅眼雄性個體與一只正常翅紅眼雌性個體交配,得到的F1表現型及其比例見下表。該同學提出了一種假設: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紅眼對朱紅眼為顯性。符合上述雜交結果的合理假設還有幾種()表現型正常翅紅眼正常翅朱紅眼殘翅紅眼殘翅朱紅眼比例A.1種 B.3種 C.5種 D.7種6.(2024秋?重慶期末)熒光原位雜交(FISH)是利用熒光標記的特異DNA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DNA單鏈進行雜交,在熒光顯微鏡下對待測DNA進行定性、定量或相對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體細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標記為黃色,B和b被標記為紅色,A、a與B、b都位于Z染色體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和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Z染色體是其載體 B.一次FISH難以對Z染色體上DNA的所有堿基序列進行測定 C.FISH技術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利用了堿基互補配對的原理 D.不考慮變異,1個雌蝴蝶體細胞中最多可觀察到4個紅色熒光點7.(2025?1月份模擬)生物學研究中蘊含著寶貴的科學思路和方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細胞核的功能 B.X射線提高果蠅突變率的原理研究為航天育種提供了理論支持 C.自由組合定律的發現和DNA復制方式的解釋都使用了假說—演繹法 D.在暗室中飼養果蠅希望獲得眼睛退化個體的思路符合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8.(2024秋?清遠期末)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一個女性攜帶者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代患病概率為()A.1 B. C. D.09.(2024秋?清遠期末)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含有的基因數量相同 B.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C.基因為ZaW的昆蟲個體,其a基因能傳遞給雄性子代 D.X、Y染色體片段的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Ⅱ的前期10.(2024?泰安四模)某二倍體小鼠,控制其毛色的等位基因G(黑色)、g(灰色)只位于X染色體上。受表觀遺傳的影響,基因G、g來自母本時不表達,且基因G、g均不表達時小鼠表型為白色。某雄性小鼠與雜合子雌性小鼠雜交,F1代小鼠中出現白色、黑色兩種不同的毛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來自母本的G基因與來自父本的G基因堿基序列不同 B.親本雄性小鼠表型可能為灰色 C.親本雜合子雌性小鼠表型為黑色 D.F1中小鼠自由交配,F2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1:211.(2024?浙江二模)已知某種群中的雌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Xa:BbXAXa=1:1,雄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Y:bbXaY=1:2,現某興趣小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個信封來模擬上述種群中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生子代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雄1中只放入1種卡片,則雄2中需放入2種卡片且比例為1:2 B.若雌1中有2種卡片且比例為3:1,則雌2中也有2種卡片但比例為1:1 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在一起,可模擬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卡片組合類型共有10種12.(2024?浙江模擬)某二倍體植物的性別是由如圖所示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決定,已知雌性特異性基因誘導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異性基因的表達。不考慮細胞質遺傳。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雌性特異性基因和雌性抑制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 B.同時含有a染色體和b染色體的植物性別為雄株 C.該植株染色體結構變異可能會產生功能正常的兩性花 D.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該植株進行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在圖示染色體上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湖南開學)若果蠅眼睛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將一只純合朱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純合玉色眼雄果蠅雜交,F1中雌果蠅均表現為野生型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朱紅眼。F1中雌雄果蠅雜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為雌果蠅中野生型眼:朱紅眼=1:1,雄果蠅中朱紅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慮突變及X、Y同源區段。請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果蠅眼睛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寫出F1中雌果蠅的基因型:。(2)F2中野生型雌果蠅的基因型是;F2的雄果蠅中朱紅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是。14.(2024秋?張家口期末)某昆蟲(2n=18)的紅眼和紫眼為一對相對性狀,受等位基因A/a控制。為了研究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以及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體(X、Y染色體),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所示:實驗一:紅眼♀×紫眼→紅眼(♀)實驗二:紫眼♀×紅眼→紅眼(♀)請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A與a的根本區別為。分析實驗結果推測,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體或。為了進一步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應選擇個體雜交。(2)若實驗證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則為了進一步確定該對基因是否位于3號染色體,研究人員選擇3﹣三體(3號染色體多一條)昆蟲進一步實驗,實驗結果如下所示:三體昆蟲進行減數分裂時,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為,得到F1后,還應選擇昆蟲進行交配,若實驗結果為,則說明A/a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若實驗結果為,則說明A/a基因不位于3號染色體。(3)該昆蟲野生型個體為正常翅,其兩個單基因突變體均為短翅,相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雜交組合親代F1表型及比例組合1突變體1×野生型正常翅組合2突變體2×野生型正常翅組合3突變體1×突變體2正常翅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兩突變體均為(填“顯性”或“隱性”)突變,且兩個突變體的短翅基因互為(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則組合3的正常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不考慮互換),子代表型及比例為。15.(2024秋?蘇州期末)科學家在果蠅遺傳學研究中得到裂翅突變體品系,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為研究其遺傳特點,進行了一系列如下表所示的雜交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1)據實驗一和實驗二分析,裂翅突變是發生于(填“常”或“X”)染色體上的(填“顯性”或“隱性”)突變。(2)實驗一和實驗二的親本中的裂翅果蠅自繁(同種基因型雌雄果蠅交配),獲得實驗三所示結果。研究發現裂翅基因純合時致死,且另有隱性致死基因b與其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請在答題卡相應的圖中標注它們的相對位置:。若該裂翅果蠅不斷自繁,則子代裂翅基因的頻率將(填“上升”或“下降”或“不變”)。(3)若用實驗一的F1個體進行自繁,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4)欲檢測某野生型果蠅該染色體上是否出現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用實驗一親本中的裂翅果蠅進行實驗四(不考慮雜交過程中的染色體互換及新的基因突變)。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①F2的表型及比例為,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該染色體上有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②F2的表型及比例為,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該染色體上無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高一同步經典題精練之伴性遺傳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BCACDDCCDA題號12答案A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鄭州模擬)果蠅的卷翅和直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Ⅱ號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為顯性。Aa雄性經輻射誘變后與aa雌性雜交,后代中Aa的雄性再與aa雌性果蠅單對雜交,其中一個雜交的后代性狀統計如下。根據上述條件,判斷最有可能發生了哪種類型的變異()性狀性別數量卷翅雄性146直翅雄性0卷翅雌性0直翅雌性163A.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缺失了a基因片段 B.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Y染色體上 C.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X染色體上 D.在Aa的精原細胞中,含A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Ⅲ號染色體上【考點】伴性遺傳;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專題】正推法;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易位是指染色體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缺失是指染色體缺失某一片段;重復是指染色體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是指染色體某一片段位置顛倒。【解答】解:表格中子代出現雌雄個體性狀差異,說明控制翅形的基因最可能與性染色體相關聯,根據卷翅為顯性,子代雄性均為卷翅,可知親本控制卷翅的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Y染色體上,即Aa雄性經輻射誘變后變為aOXYA,與aaXX雌性雜交,子代Aa的雄性(aOXYA)再與aaXX雌性果蠅單對雜交,子代雄性為aaXYA或aOXYA,雌性為aaXX或aOXX,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2025?浙江)調查發現,中國男性群體的紅綠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體約為0.5%。男性的紅綠色盲基因只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控制人類紅綠色盲的基因是()A.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B.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 C.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 D.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人類遺傳病;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等,發病特點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遺傳,即男性患者將致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均為患者。【解答】解: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即控制人類紅綠色盲的基因是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B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特點,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3.(2024秋?邯鄲期末)人類Y染色體上存在性別決定基因——SRY基因(睪丸決定因子基因),SRY基因的存在對男性特征的維持至關重要,但在人群中也存在一些XX染色體男性和XY染色體女性,其性染色體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Y染色體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物質可能與促進原始性腺向睪丸的分化有關 B.XX染色體男性的出現是因為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中X、Y染色體的片段互換,產生了X染色體上含SRY基因的精子,該精子參與了受精 C.XY染色體女性的出現是因為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中Y染色體發生結構變異,產生了Y染色體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該精子參與了受精 D.染色體組成分別為XXY和XYY的個體均含有Y染色體,一般均表現為男性【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模式圖;伴性遺傳;解決問題能力.【答案】C【分析】正常情況下,只有具有Y染色體的受精卵才能發育為男性,即性別決定基因(SRY)存在于Y染色體上.而人類中發現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有可能發生了X和Y染色體上的片段的轉移,導致SRY轉移到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丟失該基因,這屬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解答】解:A、SRY基因的存在對男性特征的維持至關重要,故Y染色體上SRY基因控制合成的睪丸決定因子可能與促進原始性腺向睪丸的分化有關,A正確;B、SRY基因位于Y染色體的男性特異區(與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故XX染色體男性出現的原因是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中Y染色體含SRY基因的片段移接到X染色體上,導致產生了X染色體上含SRY基因的精子,B正確;C、XY染色體女性出現的原因是其父親初級精母細胞或次級精母細胞中Y染色體上含SRY基因的片段缺失,導致產生了Y染色體上不含SRY基因的精子,該精子參與受精、發育后形成了XY染色體女性,C錯誤;D、含有SRY基因時,個體即表現為男性,染色體組成分別為XXY和XYY的個體因均具有Y染色體(其上帶有SRY基因),故其性別一般為男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2024秋?陽江期末)某興趣小組調查了某紅綠色盲家系并據此繪制的遺傳系譜圖如圖所示。由于Ⅰ代個體去世,圖中Ⅰ1﹣Ⅰ4的患病情況未知,基因型無法檢測。不考慮突變,據圖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Ⅰ1和Ⅰ2均含有紅綠色盲基因,且Ⅰ2患有紅綠色盲 B.Ⅰ1和Ⅱ4的紅綠色盲基因均來自母親 C.Ⅱ2不能檢測出紅綠色盲基因,Ⅱ3能檢測出紅綠色盲基因 D.Ⅱ2和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男孩患病的概率為【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紅綠色盲遺傳的特點(伴X隱性遺傳):(1)交叉遺傳(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外孫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解答】解:A、根據色盲遺傳特點,女性色盲的父母親均含有紅綠色盲基因,且其父親Ⅰ2患有紅綠色盲,A正確;B、Ⅰ1的紅綠色盲基因來自父親或母親,B錯誤;C、男性正常Ⅱ2不能檢測出紅綠色盲基因,Ⅱ4為男性色盲,其母親含有色盲基因,父親情況未知,Ⅱ3可能不含色盲基因,C錯誤;D、Ⅰ2患有紅綠色盲,男性色盲生育的后代中女孩可能患病,男性正常Ⅱ2與Ⅱ3生育的后代中女孩不可能患病,由于Ⅱ3基因型未知,不能得出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5.(2025?浙江模擬)已知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該昆蟲的正常翅與殘翅、紅眼與朱紅眼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且這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某同學選取一只正常翅朱紅眼雄性個體與一只正常翅紅眼雌性個體交配,得到的F1表現型及其比例見下表。該同學提出了一種假設: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紅眼對朱紅眼為顯性。符合上述雜交結果的合理假設還有幾種()表現型正常翅紅眼正常翅朱紅眼殘翅紅眼殘翅朱紅眼比例A.1種 B.3種 C.5種 D.7種【考點】伴性遺傳;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由題意知,該昆蟲的正常翅與殘翅、紅眼與朱紅眼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2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表格:關于翅形:子代正常翅:殘翅=3:1,說明正常翅為顯性性狀,紅眼:朱紅眼=1:1。【解答】解:根據該同學的假設,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基因型為AaXBXb,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XbY,除該種假設外,符合上述雜交結果的合理假設還有5種:①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為顯性,則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②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朱紅眼為顯性,則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③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X染色體上,朱紅眼為顯性,則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XBY,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的基因型是AaXbXb;④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為顯性,則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的基因型是BbXAXa;⑤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朱紅眼為顯性,則正常翅朱紅眼雄性親本的基因型是BbXAY,正常翅紅眼雌性親本的基因型是bbXAXa,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和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6.(2024秋?重慶期末)熒光原位雜交(FISH)是利用熒光標記的特異DNA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DNA單鏈進行雜交,在熒光顯微鏡下對待測DNA進行定性、定量或相對定位分析的方法。雄蝴蝶體細胞中等位基因A和a被標記為黃色,B和b被標記為紅色,A、a與B、b都位于Z染色體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和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Z染色體是其載體 B.一次FISH難以對Z染色體上DNA的所有堿基序列進行測定 C.FISH技術測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利用了堿基互補配對的原理 D.不考慮變異,1個雌蝴蝶體細胞中最多可觀察到4個紅色熒光點【考點】伴性遺傳;基因與DNA的關系.【專題】正推法;基因;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通常情況下,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真核細胞中,基因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2、DNA片段與DNA單鏈進行雜交利用了堿基互補配對原則。3、蝴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雄蝴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雌蝴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解答】解:A、對于蝴蝶而言,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A和B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因此Z染色體是它們的載體,A正確;B、熒光原位雜交(FISH)是利用熒光標記的特異DNA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DNA單鏈進行雜交,由此可見,一次FISH難以對Z染色體上DNA的所有堿基序列進行測定,B正確;C、熒光原位雜交(FISH)是利用熒光標記的特異DNA片段為探針與染色體DNA單鏈進行雜交,利用了堿基互補配對的原理,C正確;D、B、b(B和b被標記為紅色)位于Z染色體上,而雌蝴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因此不考慮變異,1個雌蝴蝶體細胞中最多可觀察到2個紅色熒光點,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和基因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常見的性別決定方式;識記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能正確分析題文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準確答題。7.(2025?1月份模擬)生物學研究中蘊含著寶貴的科學思路和方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細胞核的功能 B.X射線提高果蠅突變率的原理研究為航天育種提供了理論支持 C.自由組合定律的發現和DNA復制方式的解釋都使用了假說—演繹法 D.在暗室中飼養果蠅希望獲得眼睛退化個體的思路符合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考點】伴性遺傳;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誘變育種;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教材經典實驗;正推法;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在探索肺炎雙球菌遺傳物質的實驗中,很好地設計了“加法”實驗和“減法”實驗:1、在“加法”實驗中,艾弗里在培養R型肺炎雙球菌的培養基中分別加入了分離提純的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蛋白質等物質,結果,只在加入DNA的培養基上出現了S型肺炎雙球菌,說明DNA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蛋白質等其他物質不是遺傳物質。2、在“加法”實驗之后,艾弗里又設計了“減法”實驗,他在培養R型肺炎雙球菌的培養基中除了加入分離提純的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之外,還同時加入了DNA水解酶,結果培養基上沒有出現S型肺炎雙球菌。【解答】解:A、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可用于探究細胞核的功能,例如將蠑螈受精卵橫縊為有細胞核的一半和無細胞核的一半,A正確;B、X射線提高果蠅突變率的原理是基因突變,該研究為航天育種提供了理論支持,即航天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B正確;C、自由組合定律的發現和DNA復制方式的解釋均使用了假說—演繹法,該方法是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C正確;D、在暗室中飼養果蠅希望獲得眼睛退化個體的思路符合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多個基礎實驗或經典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實驗的思路和結論,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8.(2024秋?清遠期末)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一個女性攜帶者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代患病概率為()A.1 B. C. D.0【考點】伴性遺傳.【專題】遺傳基本規律計算;伴性遺傳.【答案】C【分析】紅綠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用B、b表示)。女性攜帶者的基因型為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BY,據此答題。【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女性攜帶者的基因型為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BY,后代患病概率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遺傳的特點,能根據題干信息準確判斷這對夫婦的基因型,再計算相關概率即可。9.(2024秋?清遠期末)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A.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含有的基因數量相同 B.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C.基因為ZaW的昆蟲個體,其a基因能傳遞給雄性子代 D.X、Y染色體片段的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Ⅱ的前期【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伴性遺傳.【答案】C【分析】1、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2、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女性的一對性染色體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是異型的,用XY表示。人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無論大小還是攜帶的基因種類和數量都有差別。X染色體攜帶著許多個基因,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大小的左右,攜帶的基因比較少。所以許多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解答】解:A、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人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無論大小還是攜帶的基因種類和數量都有差別,X染色體攜帶著許多個基因,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大小的左右,攜帶的基因比較少,A錯誤;B、人男性性染色體組成為XY,減數分裂可以產生含X染色體的雄配子和含Y染色體的雄配子,B錯誤;C、基因為ZaW的昆蟲個體,其a基因能傳遞給ZZ,即雄性子代,C正確;D、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X、Y染色體片段的互換發生在減數分裂Ⅰ的前期,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0.(2024?泰安四模)某二倍體小鼠,控制其毛色的等位基因G(黑色)、g(灰色)只位于X染色體上。受表觀遺傳的影響,基因G、g來自母本時不表達,且基因G、g均不表達時小鼠表型為白色。某雄性小鼠與雜合子雌性小鼠雜交,F1代小鼠中出現白色、黑色兩種不同的毛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來自母本的G基因與來自父本的G基因堿基序列不同 B.親本雄性小鼠表型可能為灰色 C.親本雜合子雌性小鼠表型為黑色 D.F1中小鼠自由交配,F2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1:2【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作表觀遺傳。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此現象稱為伴性遺傳。【解答】解:A、基因G來自母本時不表達,但來自母本的G基因與來自父本的G基因的堿基序列相同,A錯誤;B、基因G、g來自母本時不表達,且基因G、g均不表達時小鼠表型為白色,由題意可知:某雄性小鼠的為XGY或XgY,其中的XG或Xg來自母本,所以親本雄性小鼠表型為白色,B錯誤;C、親本雜合子雌性小鼠的基因型為XGXg,若其中的XG來自母本,則該雌性小鼠的表型為灰色,若其中的Xg來自母本,則該雌性小鼠的表型為黑色,C錯誤;D、由題意可知:基因G、g來自母本時不表達,且基因G、g均不表達時小鼠表型為白色,某雄性小鼠(XGY或XgY)與雜合子雌性小鼠(XGXg)雜交,F1代小鼠中出現白色、灰色兩種不同的毛色,說明親本雄性小鼠的基因型為XgY,F1小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XGXg:XgXg:XGY:XgY=1:1:1:1,產生的雌配子為XG、Xg,產生的雄配子為XG、Xg、Y,所以F1中小鼠自由交配,F2中小鼠表型黑色:灰色:白色=1:1:2,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和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伴性遺傳的特點,從而結合題干信息對本題做出正確判斷。11.(2024?浙江二模)已知某種群中的雌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Xa:BbXAXa=1:1,雄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Y:bbXaY=1:2,現某興趣小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個信封來模擬上述種群中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生子代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雄1中只放入1種卡片,則雄2中需放入2種卡片且比例為1:2 B.若雌1中有2種卡片且比例為3:1,則雌2中也有2種卡片但比例為1:1 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在一起,可模擬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卡片組合類型共有10種【考點】伴性遺傳;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雌1、雌2、雄1、雄2四個信封代表基因,雌1、雌2組合模擬不同基因自由組合,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組合。【解答】解:A、若雄1中只放入1種卡片,則,則雄2中需放入3種卡片代表XA、Xa、Y,A錯誤;B、若雌1中有2種卡片且比例為3:1,即代表B、b,則雌2中也有2種卡代表XA、Xa,比例為1:1,B正確;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在一起即B、b和XA、Xa組合,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正確;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組合,組合類型就是隨機交配產生的基因型,第一對等位基因的后代基因型有BB、Bb,第二對后代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五種基因型,因此后代基因型10種卡片組合類型共有10種。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12.(2024?浙江模擬)某二倍體植物的性別是由如圖所示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決定,已知雌性特異性基因誘導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異性基因的表達。不考慮細胞質遺傳。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雌性特異性基因和雌性抑制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 B.同時含有a染色體和b染色體的植物性別為雄株 C.該植株染色體結構變異可能會產生功能正常的兩性花 D.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該植株進行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在圖示染色體上【考點】伴性遺傳;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專題】正推法;伴性遺傳;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解答】解:A、據圖可知,雌性特異性基因和雌性抑制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但位置并不相同,不屬于等位基因,A錯誤;B、同時含有a染色體和b染色體的白麥瓶草具有雌性特異性基因、雌性抑制基因和雄性活化基因,結合題干“雌性特異性基因誘導雌株形成,雌性抑制基因可抑制雌性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因此同時含有a染色體和b染色體的白麥瓶草的性別為雄株,B正確;C、該植株染色體結構變異(b染色體上的雌性抑制基因缺失)可能會產生功能正常的兩性花,C正確;D、圖示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決定該植物性別,其上基因遺傳時與性別相關聯,因此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該植株進行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在圖示染色體上,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5?湖南開學)若果蠅眼睛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將一只純合朱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純合玉色眼雄果蠅雜交,F1中雌果蠅均表現為野生型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朱紅眼。F1中雌雄果蠅雜交得到F2的表型及比例為雌果蠅中野生型眼:朱紅眼=1:1,雄果蠅中朱紅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慮突變及X、Y同源區段。請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果蠅眼睛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A/a,B/b)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上,寫出F1中雌果蠅的基因型:XAbXaB。(2)F2中野生型雌果蠅的基因型是XAbXaB和XABXAb;F2的雄果蠅中朱紅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是1中雌果蠅XAbXaB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發生了染色體互換,導致產生了四種配子:XAb:XaB:XAB:Xab=4:4:1:1。【考點】伴性遺傳.【專題】正推法;伴性遺傳;理解能力.【答案】(1)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上XAbXaB(2)XAbXaB和XABXAbF1中雌果蠅XAbXaB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發生了染色體互換,導致產生了四種配子:XAb:XaB:XAB:Xab=4:4:1:1【分析】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解答】(1)依據F1中雌果蠅均表現為野生型眼,雄果蠅均表現為朱紅眼。可以判斷至少有一對基因在X染色體上;再依據F2表型及比例為雌果蠅中野生型眼:朱紅眼=1:1,雄果蠅中朱紅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4:4:1:1不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可以出現的比例,依據連鎖和互換的經驗,應該是4:4為主的變化,確認兩對基因都應該在X染色體上。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XAbXAb(朱紅眼)×XaBY(玉色眼),F1為XAbXaB(野生型眼)XAbY(朱紅眼)。(2)結合(1)F1為XAbXaB(野生型眼)XAbY(朱紅眼),F1相互雜交,F1產生的雌配子為:XAb:XaB:XAB:Xab=4:4:1:1,雄配子為XAb:Y=1:1,所以F2表型及比例為雌果蠅中野生型眼(1XABXAb、4XAbXaB):朱紅眼(1XAbXab、4XAbXAb)=1:1,雄果蠅中朱紅眼(4XAbY):玉色眼(4XaBY):野生型眼(1XABY):白眼(1XabY)=4:4:1:1故答案為:(1)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上XAbXaB(2)XAbXaB和XABXAbF1中雌果蠅XAbXaB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發生了染色體互換,導致產生了四種配子:XAb:XaB:XAB:Xab=4:4:1:1【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14.(2024秋?張家口期末)某昆蟲(2n=18)的紅眼和紫眼為一對相對性狀,受等位基因A/a控制。為了研究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以及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體(X、Y染色體),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所示:實驗一:紅眼♀×紫眼→紅眼(♀)實驗二:紫眼♀×紅眼→紅眼(♀)請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A與a的根本區別為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或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分析實驗結果推測,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為了進一步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應選擇F1雌雄個體雜交。(2)若實驗證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則為了進一步確定該對基因是否位于3號染色體,研究人員選擇3﹣三體(3號染色體多一條)昆蟲進一步實驗,實驗結果如下所示:三體昆蟲進行減數分裂時,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為18或20,得到F1后,還應選擇F1中三體昆蟲與紫眼昆蟲進行交配,若實驗結果為紅眼:紫眼=5:1,則說明A/a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若實驗結果為紅眼:紫眼=1:1,則說明A/a基因不位于3號染色體。(3)該昆蟲野生型個體為正常翅,其兩個單基因突變體均為短翅,相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雜交組合親代F1表型及比例組合1突變體1×野生型正常翅組合2突變體2×野生型正常翅組合3突變體1×突變體2正常翅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兩突變體均為隱性(填“顯性”或“隱性”)突變,且兩個突變體的短翅基因互為非等位基因(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若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則組合3的正常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不考慮互換),子代表型及比例為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考點】伴性遺傳.【專題】實驗性簡答題;伴性遺傳;實驗探究能力.【答案】(1)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或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XY染色體同源區段F1雌雄(2)18或20F1中三體昆蟲與紫眼紅眼:紫眼=5:1紅眼:紫眼=1:1(3)隱性非等位基因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作伴性遺傳。【解答】解:(1)基因A與a為等位基因,兩者的根本區別為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或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由實驗一、二可知,正反交結果相同,說明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同源區段。F1全部為紅眼,說明紅眼為顯性性狀,若位于常染色體上,實驗一、二中F1的基因型都是Aa,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無論雌雄,紅眼:白眼都是3:1;若位于XY同源區段,實驗一中親本基因型為XAXA×XaYa,F1基因型為XAXa、XAYa,F1相互交配,F2中紅眼:白眼=1:1,但白眼全為雄性,實驗二中親本基因型為XaXa×XAYA,F1基因型為XAXa、XaYA,F1相互交配,F2雌性中紅眼:白眼=1:1,雄性全為紅眼,因此為了進一步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應選擇F1雌雄個體雜交。(2)某昆蟲中染色體數目2n=18,若為三體昆蟲,則染色體為19條,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形成得兩個子細胞,一個含有9條染色體,一個含有10條染色體,因此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為18或20條;若A/a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則親本為aa×AAA,F1的基因型為Aa、AAa,可選取F1中三體昆蟲與紫眼aa昆蟲進行交配,AAa昆蟲可產生配子及比例為AA:Aa:A:a=1:2:2:1,則子代中紅眼:紫眼=5:1;若A/a基因不位于3號染色體,則親本為aa×AA,F1的基因型為Aa,則子代中紅眼:紫眼=1:1。綜上所述可知,若實驗結果為紅眼:紫眼=5:1,則說明A/a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若實驗結果紅眼:紫眼=1:1,則說明A/a基因不位于3號染色體。(3)該昆蟲野生型個體為正常翅,其兩個單基因突變體均為短翅,兩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F1都是正常翅,說明兩突變體均為隱性突變。且兩個突變體雜交F1為正常翅,說明兩個突變體的短翅基因互為非等位基因,但兩對基因的位置不確定,若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組合3的正常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為正常翅:短翅=1:1;若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組合3的正常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為正常翅:短翅=9:7。故答案為:(1)基因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或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XY染色體同源區段F1雌雄(2)18或20F1中三體昆蟲與紫眼紅眼:紫眼=5:1紅眼:紫眼=1:1(3)隱性非等位基因正常翅:短翅=1:1或正常翅:短翅=9:7【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4秋?蘇州期末)科學家在果蠅遺傳學研究中得到裂翅突變體品系,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為研究其遺傳特點,進行了一系列如下表所示的雜交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實驗四(1)據實驗一和實驗二分析,裂翅突變是發生于常(填“常”或“X”)染色體上的顯(填“顯性”或“隱性”)突變。(2)實驗一和實驗二的親本中的裂翅果蠅自繁(同種基因型雌雄果蠅交配),獲得實驗三所示結果。研究發現裂翅基因純合時致死,且另有隱性致死基因b與其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請在答題卡相應的圖中標注它們的相對位置:。若該裂翅果蠅不斷自繁,則子代裂翅基因的頻率將不變(填“上升”或“下降”或“不變”)。(3)若用實驗一的F1個體進行自繁,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裂翅:野生型=1:2。(4)欲檢測某野生型果蠅該染色體上是否出現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用實驗一親本中的裂翅果蠅進行實驗四(不考慮雜交過程中的染色體互換及新的基因突變)。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①F2的表型及比例為裂翅:野生型:新性狀翅=4:1: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該染色體上有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②F2的表型及比例為裂翅:野生型=2: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該染色體上無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考點】伴性遺傳.【專題】實驗性簡答題;伴性遺傳;實驗探究能力.【答案】(1)常顯(2)不變(3)裂翅:野生型=1:2(4)裂翅:野生型:新性狀翅=4:1:1裂翅:野生型=2:1【分析】1、自由組合規律是現代生物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之一。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2、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是指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應當說明的是,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與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并不矛盾,它們是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的遺傳規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是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向后代傳遞的,而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則是按照連鎖和交換。【解答】解:(1)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無論親本是裂翅♀×野生型♂還是野生型♀×裂翅♂,F1中裂翅和野生型的性狀在雌雄果蠅中都有出現,且比例接近1:1,這說明該性狀與性別無關,所以裂翅突變是發生在常染色體上。實驗一和實驗二中,親本為裂翅和野生型雜交,F1中出現了裂翅和野生型兩種性狀,且裂翅果蠅數量與野生型果蠅數量接近,由此可推斷裂翅為顯性性狀,野生型為隱性性狀,即裂翅突變是顯性突變。(2)已知裂翅基因純合時致死,且另有隱性致死基因b與其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裂翅果蠅自繁,子代只有裂翅類型,推測裂翅果蠅的基因型為A+/+b,因此它們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可以表示為:;該裂翅果蠅自交,產生的配子為A+和+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Bb:++bb=1:2:1,由于AA++和++bb致死,所以存活個體只有A+/+b,裂翅基因A和+的頻率始終為,即子代裂翅基因的頻率不變。(3)實驗一親本裂翅(為方便分析,記作AB/+b)×野生型(+B/+B)雜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B:+b/+B=1:1。F1個體自繁:AB/+B自交,由于AA致死,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B/+B:+B/+B=2:1;+b/+B自交后代+b/+B:+B/+B=2:1,均表現為野生型,綜合考慮,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裂翅:野生型=1:2。(4)實驗一親本中的裂翅果蠅基因型為ABD/+bD,待測野生型果蠅若有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則其基因型為+BD/+Bd,雜交后,選出裂翅果蠅ABD/+BD、ABD/+Bd自交,AA致死,子代裂翅占,野生型占,,新性狀翅占,即裂翅:野生型:新性狀翅=4:1:1;若待測野生型果蠅無決定新性狀翅的隱性突變基因d,則其基因型為+BD/+BD,雜交后選出裂翅果蠅ABD/+BD自交,F2中裂翅占,野生型占,所以F2的表型及比例為裂翅:野生型=2:1。故答案為:(1)常顯(2)不變(3)裂翅:野生型=1:2(4)裂翅:野生型:新性狀翅=4:1:1裂翅:野生型=2:1【點評】本題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考點卡片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知識點的認識】一、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內容及實質1、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2、實質(1)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2)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適用條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3)兩對或兩對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4、細胞學基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5、應用:(l)指導雜交育種,把優良性狀重組在一起.(2)為遺傳病的預測和診斷提供理淪依據.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提出問題﹣﹣純合親本的雜交實驗和F1的自交實驗(1)發現者:孟德爾.(2)圖解:2、作出假設﹣﹣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1)兩對相對性狀(黃與綠,圓與皺)由兩對遺傳因子(Y與y,R與r)控制.(2)兩對相對性狀都符合分離定律的比,即3:1,黃:綠=3:1,圓:皺=3:1.(3)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4)F1產生雌雄配子各4種,YR:Yr:yR:yr=1:1:1:1.(5)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6)F2的表現型有4種,其中兩種親本類型(黃圓和綠皺),兩種新組合類型(黃皺與綠圓).黃圓:黃皺:綠圓:綠皺=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種組合方式,有9種基因型.3、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1)方法:測交.(2)預測過程:(3)實驗結果:正、反交結果與理論預測相符,說明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是正確的.三、自由組合類遺傳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變形:1、9:3:3:1是獨立遺傳的兩對相對性狀自由組合時出現的表現型比例,題干中如果出現附加條件,則可能出現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離比.2、特殊條件下的比例關系總結如下:條件種類和分離比相當于孟德爾的分離比顯性基因的作用可累加5種,1:4:6:4:1按基因型中顯性基因個數累加正常的完全顯性4種,9:3:3:1正常比例只要A(或B)存在就表現為同一種,其余正常為同一種,其余正常表現3種,12:3:1(9:3):3:1單獨存在A或B時表現同一種,其余正常表現3種,9:6:19:(3:3):1aa(或bb)存在時表現為同一種,其余正常表現3種,9:3:49:3:(3:1)A_bb(或aaB_)的個體表現為一種,其余都是另一種2種,13:3(9:3:1):3A、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同一種,其余為另一種2種,9:79:(3:3:1)只要存在顯性基因就表現為同一種2種,15:1(9:3:3):1注:利用“合并同類項”巧解特殊分離比(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組合,若組合方式是16種,不管以什么樣的比例呈現,都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2)寫出正常的分離比9:3:3:1.(3)對照題中所給信息進行歸類,若后代分離比為9:7,則為9:(3:3:1),即7是后三種合并的結果;若后代分離比為9:6:1,則為9:(3:3):1;若后代分離比為15:1則為(9:3:3):1等.四、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不同: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兩對相對性狀n對相對性狀相對性狀的對數1對2對n對等位基因及位置1對等位基因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2對等位基因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n對等位基因位于n對同源染色體上F1的配子2種,比例相等4種,比例相等2n種,比例相等F2的表現型及比例2種,3:14種,9:3:3:12n種,(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種,1:2:19種,(1:2:1)23n種,(1:2:1)n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2種,比例相等4種,比例相等2n種,比例相等遺傳實質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分別進入不同配子中減數分裂時,在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進而進入同一配子中實踐應用純種鑒定及雜種自交純合將優良性狀重組在一起聯系在遺傳中,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同時起作用: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既有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又有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命題方向】題型一:F2表現型比例分析典例1:(2015?寧都縣一模)等位基因A、a和B、b分別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讓顯性純合子(AABB)和隱性純合子(aabb)雜交得F1,再讓F1測交,測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1:3.如果讓F1自交,則下列表現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現的是()A.13:3B.9:4:3C.9:7D.15:1分析:兩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狀時,F2中出現的表現型異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解答:根據題意分析:顯性純合子(AABB)和隱性純合子(aabb)雜交得F1,再讓F1測交,測交后代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四種,表現型比例為1:3,有三種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讓F1自交,F2代可能出現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種情況.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及運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型二: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典例2:(2014?順義區一模)如圖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體細胞中的兩對基因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這兩對基因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從理論上說,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甲、乙植株雜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況下,甲植株中基因A與a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分離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逐對分析法: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其次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計算出每一對相對性狀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解答:A、甲(AaBb)×乙(aabb),屬于測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1:1:1:1,A正確;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為1:1:1:1,B正確;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為AAbb、Aabb、aabb,且比例為1:2:1,C正確;D、A與a是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而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結合細胞中基因及染色體位置關系圖,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據題圖判斷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對分析法對各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題型三:概率的綜合計算典例3:(2014?山東模擬)某種鸚鵡羽毛顏色有4種表現型:紅色、黃色、綠色和白色,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決定(分別用Aa、Bb表示),且BB對生物個體有致死作用.將綠色鸚鵡和純合黃色鸚鵡雜交,F1代有兩種表現型,黃色鸚鵡占50%,紅色鸚鵡占50%;選取F1中的紅色鸚鵡進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種表現型,這4種表現型的比例為:6﹕3﹕2﹕1,則F1的親本基因型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分析:本題是對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性狀分離比偏離現象的應用考查,梳理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回憶回憶子二代的表現型和比例,根據題干給出的信息進行推理判斷.解答:由題意可知,控制鸚鵡羽毛顏色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在遺傳過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又知BB對生物個體有致死作用,且F1中的紅色鸚鵡進行互交配,后代的四種表現型的比例為:6﹕3﹕2﹕1,因此可以猜想,后代的受精卵的基因組成理論上應該是A_B_:aaB_:A_bb:aabb=9:3:3:1,其中A_BB和aaBB個體致死,導致出現了6﹕3﹕2﹕1,所以F1中的紅色鸚鵡的基因型為AaBb.又由題意知,將綠色鸚鵡和純合黃色鸚鵡雜交,F1代有兩種表現型,黃色鸚鵡占50%,紅色鸚鵡占50%,因此親本的基因型綠色鸚鵡的基因型為aaBb,純合黃色鸚鵡的基因型為AAbb.故選:B.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顯性純合致死對于子二代性狀分離比的影響,根據題干給出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推理判斷是解題的關鍵.其他經典試題見題庫.【解題方法點撥】1、F2共有16種組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其中雙顯(黃圓):一顯一隱(黃皺):一隱一顯(綠圓):雙隱(綠皺)=9:3:3:1.F2中純合子4種,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總數的1/16;只有一對基因雜合的雜合子4種,即YyRR、Yyrr、YYRr、VyRr,各占總數的2/16;兩對基因都雜合的雜合子1種,即YyRr,占總數的4/16.2、F2中雙親類型(Y_R_十yyrr)占10/16.重組類型占6/16(3/16Y_rr+3/16yyR_).3、減數分裂時發生自由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則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4、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問題(1)基因原理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2)解題思路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基因就可以分解為幾個分離定律問題.如AaBb×Aabb可分解為:Aa×Aa,Bb×bb.然后,按分離定律進行逐一分析.最后,將獲得的結果進行綜合,得到正確答案.2.伴性遺傳【知識點的認識】1.伴性遺傳概念: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與性別相聯系。2.性別決定方式:(1)性染色體決定性別(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不都是決定性別的,如色盲基因)①XY型:XX為雌性,XY雄性,如哺乳動物、果蠅、大多雌雄異株植物。②ZW型:ZZ為雄性,ZW雌性,如鳥類(雞鴨鵝)、蛾類、蝶類。【注意】①雌雄異體的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性染色體是指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如X染色體和Y染色體、Z染色體和W染色體);常染色體是指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②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體,只有雌雄異體(雌雄異株)的生物才有性染色體。例如:酵母菌,豌豆,玉米,水稻均沒有性染色體。(2)染色體數目決定性別:如蜜蜂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工蜂和蜂王均為雌性,由受精卵發育而來。(3)其他因素決定性別:如溫度等。3.X、Y染色體結構比較①I區段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I區段的基因在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上都存在;②Ⅱ﹣1區段的基因只在Y染色體,因此屬于伴Y遺傳。③Ⅱ﹣2區段的基因只在X染色體,因此屬于伴X遺傳。④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控制的遺傳具有性別差異。【命題方向】下列與伴性遺傳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A.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關系B.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位于X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雙親分析: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遺傳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遠比女性患者多;②雙親無病時,兒子可能發病,女兒則不會發病;兒子如果發病,母親肯定是個攜帶者,女兒也有一半的可能性為攜帶者;③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親一定也是患者,母親一定是攜帶者。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遺傳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遠比女性患者少;②患者的雙親中必有一名是該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兒全部都為患者,兒子全部正常;④系譜中常可看到連續傳遞現象,這點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一致。解答:解:A、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不一定都有一定的關系,但其遺傳都和性別相關聯,A錯誤;B、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的特點,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正確;C、位于X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正確;D、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雙親,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伴性遺傳的類型及特點,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解題方法點撥】與決定性別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與性別決定有關。基因在染色體上,并隨著染色體傳遞。3.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知識點的認識】1.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遺傳物質自我復制的假說: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也有人提出全保留復制的假說。2.DNA的復制方式的研究方法:假說——演繹法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大腸桿菌為實驗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法、密度梯度離心法得出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3.實驗證據(1)實驗技術:同位素標記法和離心技術(2)實驗原理:含15N的雙鏈DNA密度大,含14N的雙鏈DNA密度小,一條鏈含15N,一條鏈含14N的雙鏈DNA密度居中。(3)實驗假設: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復制(4)實驗預期:離心后應出現3條DNA帶。重帶(密度最大)是兩條單鏈都為15N標記的親代雙鏈DNA,中帶(密度居中)是一條鏈為一條鏈含15N,一條鏈含14N的雙鏈,輕帶(密度最小)是兩條單鏈都為14N的雙鏈。(5)實驗材料:大腸桿菌(6)實驗過程(7)過程分析:①立即取出:提取DNA→離心→全部重帶。②細胞分裂一次(即細菌繁殖一代)取出:提取DNA→離心→全部中帶。③細胞再分裂一次(即細菌繁殖兩代)取出:提取DNA→離心→輕帶、中帶。(8)實驗結論:DNA的復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進行的。【命題方向】下列關于證明DNA半保留復制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理論上第n代應出現2n﹣2個14N/14N﹣DNAB.僅通過子一代所觀察到的現象便可區分半保留復制和全保留復制C.DNA半保留復制實驗的關鍵是區分親代和子代的DNAD.將子三代離心,理論上輕帶占7/8,中帶占1/8分析:DNA分子的復制時間: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間期;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過程:邊解旋邊復制;結果: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特點:半保留復制。解答:A、第n代有2nDNA,其中有2個N14/N15﹣DNA,故有2n﹣2個N14/N14﹣DNA,A正確;B、若為全保留復制,則子一代應出現輕帶和重帶;若為半保留復制,則子一代應出現中帶,B正確;C、DNA半保留復制實驗的關鍵是區分親代和子代的DNA,C正確;D、將子三代離心,理論上輕帶占3/4,中帶占1/4,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解題思路點撥】半保留復制:DNA在復制時,以親代DNA的每一條單鏈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親代DNA鏈,這種現象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4.基因與DNA的關系【知識點的認識】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2、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并且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3、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4、基因和性狀的關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5、基因和脫氧核苷酸的關系:每個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6、基因和遺傳信息的關系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堿基對)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例如:豌豆的高莖基因D和矮莖基因d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命題方向】題型一:相關概念的考察典例1:下列關于基因、遺傳信息的描述,錯誤的是()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B.遺傳信息可以通過DNA復制傳遞給后代C.互為等位基因的兩個基因肯定具有相同的堿基數量D.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分析:本題是考查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DNA復制的意義、基因突變的概念、遺傳信息的概念的題目,回憶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DNA復制的意義、基因突變和遺傳信息的概念和基因突變的結果,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解答:A、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其次線粒體、葉綠體也含有少量基因,因此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A正確;B、DNA復制的意義是將DNA中的遺傳信息經過精確復制傳遞給后代,B正確;C、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基因突變是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因此互為等位基因的兩個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堿基數量,C錯誤;D、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是遺傳信息,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DNA分子復制的意義、等位基因的來源和基因突變的概念,遺傳信息的概念,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DNA分子復制的意義、等位基因的來源和基因突變的概念,遺傳信息的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是解題的關鍵。C選項往往不能準確分析選項扣準考查的知識點而分析錯誤。題型二:等位基因的本質區別典例2:控制豌豆子葉顏色的等位基因Y和y的本質區別是()A.基因Y、y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B.Y對y為顯性C.兩者的堿基序列存在差異D.減數分裂時基因Y與y分離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2、等位基因Y和y的本質區別是兩者的脫氧核苷酸(堿基)序列存在差異。3、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解答:A、基因Y、y是一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A錯誤;B、Y對y為顯性,但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B錯誤;C、等位基因Y和y的本質區別是兩者的脫氧核苷酸(堿基)序列存在差異,C正確;D、減數分裂時基因Y與y分離,這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不是兩個基因的本質區別,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與遺傳信息的關系,要求考生識記等位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