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1頁(共61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時間結構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廣東模擬)研究人員對某森林群落部分鳥類基層遇見率(調查者在森林各個分層遇見某一物種的頻率)及其生態位寬度(鳥類在群落中利用的資源越多樣且越均衡,其生態位寬度越大)的研究結果如下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物種基層遇見率(×100%)生態位寬度冠上層冠中層冠下層小喬木層灌叢草叢地面黑鵯0.76510.21590.0159—0.0031——0.0970白頭鵯0.87380.03950.0791—0.0076——0.0469栗背鵯0.30290.53300.14280.01560.0057——0.2536灰眶雀鹛0.00500.09300.07100.11760.67850.01460.02030.1740紅頭長尾山雀0.15790.32760.15740.15380.2033——0.5813A.該群落結構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維持較高的物種多樣性 B.鳥類的分布呈現垂直分層結構,棲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響因素 C.黑鵯與白頭鵯在冠上層生態位重疊度高,種間競爭激烈 D.相較于其它鳥類,紅頭長尾山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2.(2024秋?益陽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荷塘生物群落 B.受驚后鷗鷺起飛時的鳴叫聲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 C.蜻蜓能幫助荷花傳粉,蜻蜓采食荷花的花蜜有助于物質循環 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棲息空間3.(2024秋?牡丹江期末)下列與群落有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群落是不同物種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B.每個物種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空間位置和作用 C.群落的鑲嵌分布與地形、光照無關,與物種、個體體積有關 D.在群落中優勢物種可能會逐漸喪失優勢地位,甚至從群落中消失4.(2024秋?廣州期末)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密度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據此可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B.某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是受食物、空間和天敵等環境阻力的限制 C.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重要因素,也是鑒別不同群落類型的基本特征 D.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發生變化,會在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上體現5.(2024秋?三臺縣校級期末)“塞罕壩”系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塞罕壩曾水草豐茂,禽獸繁集,后來清政府將樹木砍伐殆盡,將美麗的高嶺變成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半個多世紀以來,塞罕壩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降水不豐沛的高原上營造起萬頃林海,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塞罕壩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B.該地區高矮不一的冷杉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該地區所有的樹和動物構成了一個群落 D.塞罕壩的變遷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6.(2024秋?豐臺區期末)研究人員調查北京不同森林群落的植被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調查森林植物物種豐富度時可采取樣方法,樣方大小統一以25m2正方形為宜 B.由圖可知,森林植物垂直結構明顯,為動物創造了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C.草本層豐富度差異明顯,說明不同群落的林內光照、落葉厚度等對草本影響大 D.栓皮櫟群落主要生長在低海拔陽坡,物種豐富度低可能是因為人為活動干擾多7.(2024秋?白銀期末)珍稀瀕危植物廟臺槭為落葉喬木,科研人員調查了某散生在總面積約17000m2的落葉闊葉林中的廟臺槭天然種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如圖所示。幼苗和幼樹均屬于幼年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注:樹齡用胸徑表示,幼苗胸徑<2.5cm,2.5cm≤幼樹胸徑<12.5cm,成樹胸徑≥12.5cm。A.年齡結構直接決定種群密度大小 B.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C.同一區域不同廟臺槭高度不同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D.該區域廟臺槭面臨的生存壓力主要來自種內競爭8.(2024秋?遼寧期末)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這里的雪山、草原、森林、河流等多種群落靜靜展示著原生態的美。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森林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在生態系統水平上進行研究獲得的 B.從山腳到山頂,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群落都具有水平結構 C.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屬群落的季節性特征 D.不同動物間覓食行為和覓食生境適當錯開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9.(2024秋?河西區期末)盤錦市被譽為中國河蟹第一市,該市實施“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蟹稻共生”生態種養模式,河蟹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蟲害,同時糞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河蟹的爬行還能起到松動田泥的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長,使得水稻產量增加。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稻田群落中既存在垂直結構也存在水平結構 B.河蟹所處的空間位置及所占用的資源就是其生態位 C.人為地將普通農田改造成稻—蟹共生農田屬于群落的演替 D.影響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層的環境因素包括光照、水分和無機鹽等10.(2024秋?白城校級期末)生活在同一區域的不同種群總是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著聯系,構成有序的整體,即群落。下列有關群落的說法,錯誤的是()A.群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后,物種的組成仍然會發生變化 B.大田中的玉米植株高低錯落,這不屬于群落的垂直分層現象 C.群落中,不同物種占據不同的生態位,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D.在一個群落中,兩個種群的生態位重疊越多,種間互助就越強,有利于兩個種群的長期共存11.(2024秋?涼州區期末)下列有關生物群落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某風景區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 B.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 C.竹林中的箭竹林高低錯落有致,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D.森林中鳥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這主要與食物種類與棲息空間有關12.(2024秋?西青區期末)洪泛區是指江河兩岸、湖周海濱等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這些地區土地肥沃、生物種類豐富,綜合利用工程力學和植物學等學科知識構建生態護坡,可有效減輕洪災對生產的影響。如圖為某河流生態護坡的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區別淹沒區與水位變動區兩個區域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組成 B.偶然洪泛區到淹沒區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該河流中某兩種魚的食性重疊越多,則其生態位分化越明顯 D.該區域內的所有生物通過復雜的食物關系實現了物質循環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諸暨市模擬)淡水珍珠養殖是浙江諸暨重要的經濟產業,傳統養殖方式成本低,但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一系列污染問題,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后推出的立體養殖技術既能提高珍珠品質、增加收入,又能保證綠水清波。回答下列問題:(1)立體生態養殖場中劃分出了家禽養殖區、魚蚌混養區、水稻種植區、水質凈化區,這是充分考慮了不同生物在群落中的,利用了群落的結構,從而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立體生態養殖能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因是。(2)魚、蚌混養水域中珍珠蚌吊養在水中,春秋淺吊,冬夏深吊,這是依據水體的隨季節變化進行調整的,是生態系統信息在養殖中的應用。水域中放養魚類是通過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中的干預了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底泥用于種植稻田,是干預了系統的過程。(3)富營養化是一些浮游植物逐漸成為水體中的過程,水體中的P元素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珍珠養殖過程中餌料的大量投放給水體帶來大量P元素,其中一部分會沉入底泥。當遇到風浪擾動時,淺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會進入上層水體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體過深,底泥無法被風浪擾動。因此,在相同條件下(填“淺水型”、“深水型”)湖泊更易發生富營養化。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營養化的關鍵措施,而對于淺水型湖泊還需要定期。14.(2024?山東模擬)我國北方寒冷地帶某原始森林存在如圖所示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員針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有關森林群落演替和群落生產力的問題開展相關研究。(1)若生物A、B、C分別為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出現分層現象的原因是。若生物A、B、C分別為在垂直方向上生活空間不同的動物,這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的結果。若生物A、B、C在該森林群落中占據的生態位相同,這三個物種將來的發展結果可能是。(2)與南方熱帶雨林相比,該森林土壤中的有機物相對含量(填“多”或“少”),有關的影響因素有(答出3點即可)。(3)二十年多前該森林發生過大火,如今又重新演替為森林,在該群落演替過程中(填“需要”或“不需要”)經歷地衣和苔蘚階段,原因是。(4)在森林群落演替的過程中,提高森林群落生產力最重要的措施是,主要利用了生態工程的原理。15.(2024?浙江模擬)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它為人類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淡水資源,也孕育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干擾的加劇,河流生態系統面臨嚴峻挑戰。請回答下列問題:(1)河流的深水區和淺水區生活著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體現了群落的結構。若在調查某種運動能力強、運動范圍廣的魚類數量時,發現調查數值比實際值偏小,原因可能是。(寫出一點即可)(2)一些市民從菜場買大量養殖泥鰍傾倒于河流進行放生,一段時間后出現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該段時間河流的凈初級生產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費者與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放生的泥鰍雖然是本地物種,但仍可能與河流中野生泥鰍種群發生競爭,導致野生種群崩潰,多樣性下降。(3)河岸帶是河流與陸地生態系統的過渡地帶,具有明顯的邊緣效應,此處動物豐富度較高的原因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很多河岸帶遭到破壞,而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生態修復工程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如圖是河岸修復常見的兩種模式,根據河岸生態特點和其生態功能,應選擇模式,從生態系統穩定性角度分析,其理由是。(4)生活污水中含有尿素,排入河流后可被水中的異養細菌、放線菌和真菌通過作用轉變為無機化合物。當排入污水量超過河流的自凈能力,將造成水污染,為檢測某河流的水質,可選用的工具和儀器有。(A.氨氮分析儀B.總磷分析儀C.pH計D.塞氏盤)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高二同步經典題精練之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時間結構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DCADABABDC題號12答案A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5?廣東模擬)研究人員對某森林群落部分鳥類基層遇見率(調查者在森林各個分層遇見某一物種的頻率)及其生態位寬度(鳥類在群落中利用的資源越多樣且越均衡,其生態位寬度越大)的研究結果如下表。以下說法錯誤的是()物種基層遇見率(×100%)生態位寬度冠上層冠中層冠下層小喬木層灌叢草叢地面黑鵯0.76510.21590.0159—0.0031——0.0970白頭鵯0.87380.03950.0791—0.0076——0.0469栗背鵯0.30290.53300.14280.01560.0057——0.2536灰眶雀鹛0.00500.09300.07100.11760.67850.01460.02030.1740紅頭長尾山雀0.15790.32760.15740.15380.2033——0.5813A.該群落結構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維持較高的物種多樣性 B.鳥類的分布呈現垂直分層結構,棲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響因素 C.黑鵯與白頭鵯在冠上層生態位重疊度高,種間競爭激烈 D.相較于其它鳥類,紅頭長尾山雀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專題】數據表格;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群落的結構分為:垂直結構、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它們呈鑲嵌分布。【解答】解:A、由表可知,該群落中在各基層均有相應物種生存,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其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維持較高的物種多樣性,A正確;B、植物為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鳥類的分布呈現垂直分層結構,棲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響因素,B正確;C、由表可知,黑鵯與白頭鵯在冠上層生態位重疊度高,種間競爭激烈,C正確;D、白頭鵯的生態位寬度最小,其較其他鳥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弱,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2024秋?益陽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些詩句描繪了荷塘的生動景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荷塘生物群落 B.受驚后鷗鷺起飛時的鳴叫聲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 C.蜻蜓能幫助荷花傳粉,蜻蜓采食荷花的花蜜有助于物質循環 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棲息空間【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信息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D【分析】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蜘蛛網的振動頻率。(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為信息: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如孔雀開屏。【解答】解: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構成荷塘生物群落,A正確;B、生態系統中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屬于物理信息,受驚后鷗鷺起飛時的鳴叫聲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B正確;C、蜻蜓屬于消費者,荷花屬于生產者,蜻蜓能幫助荷花傳粉,蜻蜓采食荷花的花蜜有助于物質循環,C正確;D、影響荷塘中鷗鷺等鳥類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3.(2024秋?牡丹江期末)下列與群落有關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群落是不同物種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B.每個物種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空間位置和作用 C.群落的鑲嵌分布與地形、光照無關,與物種、個體體積有關 D.在群落中優勢物種可能會逐漸喪失優勢地位,甚至從群落中消失【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C【分析】群落的結構主要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直結構: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與不同層次的環境有關。水平結構: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它們常呈鑲嵌分布。【解答】解:A、群落是在同一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是不同物種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A正確;B、群落中每個物種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空間位置和作用,這就是該物種的生態位,B正確;C、群落的鑲嵌分布與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有關,C錯誤;D、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群落中優勢物種可能會逐漸喪失優勢地位,甚至從群落中消失,這個過程屬于演替,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4.(2024秋?廣州期末)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密度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據此可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B.某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是受食物、空間和天敵等環境阻力的限制 C.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重要因素,也是鑒別不同群落類型的基本特征 D.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發生變化,會在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上體現【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種群的數量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群落的概念和物種組成.【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A【分析】1、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種群的空間分布一般可概括為三種基本類型:隨機分布、均勻分布和集群分布。2、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群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濕度、人與動物影響等。【解答】解:A、根據種群密度的定義可知,種群密度能夠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A錯誤;B、在自然界中,環境條件是有限的,由于受食物、空間和天敵等環境阻力的限制,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B正確;C、物種組成是群落類型的基本特征,是決定群落性質的重要因素,C正確;D、群落的外貌和結構會隨季節變化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在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上有明顯的體現,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數量特征,識記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理解群落演替的特征,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5.(2024秋?三臺縣校級期末)“塞罕壩”系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塞罕壩曾水草豐茂,禽獸繁集,后來清政府將樹木砍伐殆盡,將美麗的高嶺變成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半個多世紀以來,塞罕壩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降水不豐沛的高原上營造起萬頃林海,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塞罕壩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B.該地區高矮不一的冷杉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該地區所有的樹和動物構成了一個群落 D.塞罕壩的變遷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環境.【答案】D【分析】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類不清楚的價值。2、人類活動:人類的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類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還湖、封山育林等。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動:濫砍濫伐、濫捕濫獵、填湖造地等。3、抵抗力穩定性的大小取決于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物種的多少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而恢復力穩定性則是生態系統被破壞后恢復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穩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解答】解:A、塞罕壩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A錯誤;B、該地區高矮不一的冷杉是一個種群,不能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C、該地區所有的樹、動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構成了一個群落,C錯誤;D、塞罕壩的變遷的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6.(2024秋?豐臺區期末)研究人員調查北京不同森林群落的植被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調查森林植物物種豐富度時可采取樣方法,樣方大小統一以25m2正方形為宜 B.由圖可知,森林植物垂直結構明顯,為動物創造了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C.草本層豐富度差異明顯,說明不同群落的林內光照、落葉厚度等對草本影響大 D.栓皮櫟群落主要生長在低海拔陽坡,物種豐富度低可能是因為人為活動干擾多【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坐標曲線圖;種群和群落;解決問題能力.【答案】A【分析】1、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2、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狀態,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分層現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許多層次的現象。群落的水平結構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現特征是鑲嵌性。【解答】解:A、調查森林植物物種豐富度時可采取樣方法,但樣方大小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不是樣方大小統一以25m2正方形為宜,A錯誤;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B正確;C、由于不同群落的林內光照、落葉厚度等對草本影響大,因此草本層豐富度差異明顯,C正確;D、由柱形圖可知,栓皮櫟群落物種豐富度相對較低,可能是該群落主要生長在低海拔陽坡,人為活動干擾多,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結合柱形圖,考查群落的結構特征和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難度不大。7.(2024秋?白銀期末)珍稀瀕危植物廟臺槭為落葉喬木,科研人員調查了某散生在總面積約17000m2的落葉闊葉林中的廟臺槭天然種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如圖所示。幼苗和幼樹均屬于幼年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注:樹齡用胸徑表示,幼苗胸徑<2.5cm,2.5cm≤幼樹胸徑<12.5cm,成樹胸徑≥12.5cm。A.年齡結構直接決定種群密度大小 B.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 C.同一區域不同廟臺槭高度不同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D.該區域廟臺槭面臨的生存壓力主要來自種內競爭【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種群的數量特征;群落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種群的年齡組成:(1)增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數目接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穩定時期,種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于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解答】解:A、年齡結構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出生率、死亡率等能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A錯誤;B、由圖可以看出,該種群的幼樹較多,所以其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B正確;C、不同高度的廟臺槭屬于同一個種群,不能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錯誤;D、種間競爭是指不同種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種內競爭是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競爭關系,由于廟臺槭種群密度小,種內競爭弱,因此該地廟臺槭面臨的主要生存壓力來自種間競爭而非種內競爭,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群落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考查學生對概念的辨析和應用能力。8.(2024秋?遼寧期末)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這里的雪山、草原、森林、河流等多種群落靜靜展示著原生態的美。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森林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在生態系統水平上進行研究獲得的 B.從山腳到山頂,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群落都具有水平結構 C.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屬群落的季節性特征 D.不同動物間覓食行為和覓食生境適當錯開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專題】正推法;生物的進化;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群落的結構分為:垂直結構、水平結構。垂直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它們呈鑲嵌分布。【解答】解:A、森林中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在群落水平上進行研究獲得的,A錯誤;B、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它們呈鑲嵌分布。因此從山腳到山頂,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群落都具有水平結構,B正確;C、群落的外貌和結構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屬群落的季節性特征,C正確;D、不同動物間覓食行為和覓食生境適當錯開說明每種生物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和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9.(2024秋?河西區期末)盤錦市被譽為中國河蟹第一市,該市實施“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蟹稻共生”生態種養模式,河蟹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蟲害,同時糞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河蟹的爬行還能起到松動田泥的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長,使得水稻產量增加。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稻田群落中既存在垂直結構也存在水平結構 B.河蟹所處的空間位置及所占用的資源就是其生態位 C.人為地將普通農田改造成稻—蟹共生農田屬于群落的演替 D.影響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層的環境因素包括光照、水分和無機鹽等【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群落演替的類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1、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方面。垂直結構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2、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3、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作群落演替。【解答】解:A、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方面,因此稻田群落中既存在垂直結構也存在水平結構,A正確;B、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因此河蟹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是其生態位,B錯誤;C、人類的許多活動正在影響著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人為地將普通農田改造成稻﹣蟹共生農田就屬于人類活動影響群落演替的實例,C正確;D、影響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層的環境因素包括光照、溫度、水分和無機鹽,動物的垂直分層與其棲息地有關,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群落的結構、演替、生態位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識記及熟練應用的能力。10.(2024秋?白城校級期末)生活在同一區域的不同種群總是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著聯系,構成有序的整體,即群落。下列有關群落的說法,錯誤的是()A.群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后,物種的組成仍然會發生變化 B.大田中的玉米植株高低錯落,這不屬于群落的垂直分層現象 C.群落中,不同物種占據不同的生態位,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結果 D.在一個群落中,兩個種群的生態位重疊越多,種間互助就越強,有利于兩個種群的長期共存【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生態位是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解答】解:A、群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后,物種的組成仍然會發生一定的變化,A正確;B、群落的垂直結構描述的是不同物種間的高低錯落關系,而不是同一物種不同個體,因此大田中的玉米植株高低錯落,這不屬于群落的垂直分層現象,B正確;C、由于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因此不同物種會占據不同的生態位,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長期適應以及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D、在一個群落中,兩個種群的生態位重疊越多,種間競爭就越強,不利于兩個種群的長期共存,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1.(2024秋?涼州區期末)下列有關生物群落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某風景區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 B.群落的空間結構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 C.竹林中的箭竹林高低錯落有致,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D.森林中鳥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這主要與食物種類與棲息空間有關【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群落結構的形成的原因與意義:①形成的原因:在長期自然選擇的基礎上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②意義:有利于群落整體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2.垂直結構:(1)特點:大多數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顯的分層現象。(2)群落分層的原因:①植物的垂直分層主要與對光的利用有關,這種分層現象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的能力。②陸生群落中,決定植物地上分層的環境因素還有溫度等條件;決定地下分層的環境因素有水分、無機鹽等。③動物的垂直分層主要與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有關。(3)群落分層的意義:植物的分層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植物分層為動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3.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解答】解:A、海拔高度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濕度和鹽堿度、不同的溫度,從而導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這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A正確;B、群落的空間結構(植物分層、動物分層)有利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B正確;C、箭竹林不是群落,竹林中的箭竹林高低錯落有致,是由于箭竹生長發育階段不同而呈現的,不能體現群落的垂直結構,C錯誤;D、植物分層為動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所以,森林中鳥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主要與食物種類與棲息空間有關,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12.(2024秋?西青區期末)洪泛區是指江河兩岸、湖周海濱等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這些地區土地肥沃、生物種類豐富,綜合利用工程力學和植物學等學科知識構建生態護坡,可有效減輕洪災對生產的影響。如圖為某河流生態護坡的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區別淹沒區與水位變動區兩個區域的重要特征是物種組成 B.偶然洪泛區到淹沒區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該河流中某兩種魚的食性重疊越多,則其生態位分化越明顯 D.該區域內的所有生物通過復雜的食物關系實現了物質循環【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研究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2、研究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解答】解:A、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確;B、從偶然洪泛區到淹沒區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的生物種類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錯誤;C、該河流中某兩種魚的食性重疊越多,則其生態位分化越不明顯,相互間競爭會加劇,C錯誤;D、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進行,具有全球性,只是該區域的所有生物通過復雜的食物關系無法實現物質循環,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態位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二.解答題(共3小題)13.(2024?諸暨市模擬)淡水珍珠養殖是浙江諸暨重要的經濟產業,傳統養殖方式成本低,但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一系列污染問題,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后推出的立體養殖技術既能提高珍珠品質、增加收入,又能保證綠水清波。回答下列問題:(1)立體生態養殖場中劃分出了家禽養殖區、魚蚌混養區、水稻種植區、水質凈化區,這是充分考慮了不同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利用了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結構,從而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立體生態養殖能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因是合理的調整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2)魚、蚌混養水域中珍珠蚌吊養在水中,春秋淺吊,冬夏深吊,這是依據水體的溫度隨季節變化進行調整的,是生態系統物理信息在養殖中的應用。水域中放養魚類是通過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者干預了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底泥用于種植稻田,是干預了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3)富營養化是一些浮游植物逐漸成為水體中優勢種的過程,水體中的P元素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珍珠養殖過程中餌料的大量投放給水體帶來大量P元素,其中一部分會沉入底泥。當遇到風浪擾動時,淺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會進入上層水體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體過深,底泥無法被風浪擾動。因此,在相同條件下淺水型(填“淺水型”、“深水型”)湖泊更易發生富營養化。減少外源P的輸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營養化的關鍵措施,而對于淺水型湖泊還需要定期清除底泥。【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研究能量流動實踐意義;信息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1)生態位水平和垂直合理的調整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2)溫度物理消費者物質循環(3)優勢種淺水型減少外源P的輸入清除底泥【分析】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解答】解:(1)立體生態養殖場中劃分出了家禽養殖區、魚蚌混養區、水稻種植區、水質凈化區,這是充分考慮了不同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態位,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從而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立體生態養殖合理的調整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有效提高經濟效益。(2)魚、蚌混養水域中珍珠蚌吊養在水中,不同水層溫度不同,春秋淺吊,冬夏深吊,這是依據水體的溫度隨季節變化進行調整的,溫度屬于物理信息。魚類屬于消費者,因此水域中放養魚類是通過增加生態系統成分中的消費者干預了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底泥用于種植稻田,是干預了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3)富營養化是一些浮游植物逐漸成為水體中優勢種的過程,水體中的P元素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由于遇到風浪擾動時,淺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會進入上層水體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體過深,底泥無法被風浪擾動,因此在相同條件下淺水型湖泊更易造成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發生富營養化。減少外源P的輸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營養化的關鍵措施,當遇到風浪擾動時,淺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會進入上層水體而被生物重新利用,因此對于淺水型湖泊還需要定期清除底泥。故答案為:(1)生態位水平和垂直合理的調整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2)溫度物理消費者物質循環(3)優勢種淺水型減少外源P的輸入清除底泥【點評】本題考查群落、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14.(2024?山東模擬)我國北方寒冷地帶某原始森林存在如圖所示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員針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有關森林群落演替和群落生產力的問題開展相關研究。(1)若生物A、B、C分別為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出現分層現象的原因是不同植物適宜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生長。若生物A、B、C分別為在垂直方向上生活空間不同的動物,這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若生物A、B、C在該森林群落中占據的生態位相同,這三個物種將來的發展結果可能是種間競爭使生態位分化,三個物種可能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也可能其中一方或兩方消失。(2)與南方熱帶雨林相比,該森林土壤中的有機物相對含量多(填“多”或“少”),有關的影響因素有微生物的種類、溫度、水分(答出3點即可)。(3)二十年多前該森林發生過大火,如今又重新演替為森林,在該群落演替過程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經歷地衣和苔蘚階段,原因是大火后,森林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4)在森林群落演替的過程中,提高森林群落生產力最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物種的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主要利用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群落演替的類型;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生態系統;理解能力.【答案】(1)不同植物適宜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生長協同進化種間競爭使生態位分化,三個物種可能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也可能其中一方或兩方消失(2)多微生物的種類、溫度、水分(3)不需要大火后,森林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4)增加物種的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自生【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其主要類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解答】解:(1)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層的原因是不同植物適宜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生長。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若不同物種的生態位相似,在空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會產生種間競爭,使生態位分化,三個物種可能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也可能其中一方或兩方消失。(2)與南方熱帶雨林相比,該森林土壤中的有機物相對含量多,與分解者有關,受微生物的種類、溫度、水分等因素的影響,該群落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少。(3)大火后的森林由于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條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因此重新演替為森林不需要經歷地衣和苔蘚階段。(4)增加物種(或遺傳)多樣性是提高森林群落生產力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這些生物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形成有序的整體)。故答案為:(1)不同植物適宜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生長協同進化種間競爭使生態位分化,三個物種可能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也可能其中一方或兩方消失(2)多微生物的種類、溫度、水分(3)不需要大火后,森林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4)增加物種的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自生【點評】本題考查群落和生態系統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5.(2024?浙江模擬)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它為人類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淡水資源,也孕育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干擾的加劇,河流生態系統面臨嚴峻挑戰。請回答下列問題:(1)河流的深水區和淺水區生活著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若在調查某種運動能力強、運動范圍廣的魚類數量時,發現調查數值比實際值偏小,原因可能是標志物影響動物的活動,導致更容易被捉到;兩次捕捉間隔太短;被標志個體仍聚集于原處。(寫出一點即可)(2)一些市民從菜場買大量養殖泥鰍傾倒于河流進行放生,一段時間后出現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該段時間河流的凈初級生產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費者與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放生的泥鰍雖然是本地物種,但仍可能與河流中野生泥鰍種群發生競爭,導致野生種群崩潰,遺傳多樣性下降。(3)河岸帶是河流與陸地生態系統的過渡地帶,具有明顯的邊緣效應,此處動物豐富度較高的原因是復雜的環境能生長更多種類的植物,為更多種類的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城市發展過程中很多河岸帶遭到破壞,而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生態修復工程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如圖是河岸修復常見的兩種模式,根據河岸生態特點和其生態功能,應選擇模式A,從生態系統穩定性角度分析,其理由是模式A生物的種類較多,營養結構較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較強。(4)生活污水中含有尿素,排入河流后可被水中的異養細菌、放線菌和真菌通過氨化作用轉變為無機化合物。當排入污水量超過河流的自凈能力,將造成水污染,為檢測某河流的水質,可選用的工具和儀器有ABCD。(A.氨氮分析儀B.總磷分析儀C.pH計D.塞氏盤)【考點】群落的空間結構;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類型;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理解能力.【答案】(1)水平標志物影響動物的活動,導致更容易被捉到;兩次捕捉間隔太短;被標志個體仍聚集于原處(2)小于遺傳(3)復雜的環境能生長更多種類的植物,為更多種類的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A模式A生物的種類較多,營養結構較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較強(4)氨化ABCD【分析】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垂直結構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例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別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結構。水平結構群落的結構特征不僅表現在垂直方向上,也表現在水平方向上。例如,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它們常呈鑲嵌分布。【解答】解:(1)河流的深水區和淺水區(由于地理坡度引起的深淺)生活著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調查某種運動能力強、運動范圍廣的動物數量時運用標記重捕法,N總=初捕數×重捕數÷重捕中標記數,因此若重捕中標志數偏大將會導致調查數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有標志物影響動物的活動,導致更容易被捉到,兩次捕捉間隔太短,被標志個體仍聚集于原處等。(2)該段時間河流的凈初級生產量小于消費者與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導致其能量供應不夠,從而引發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若放生泥鰍后導致野生種群崩潰,大量物種個體死亡(沒有導致滅絕),可能會導致生物遺傳多樣性下降。(3)河岸帶復雜的環境能生長更多種類的植物,為更多種類的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使得此處動物豐富度較高。由圖可知,模式A生物的種類較多,所以其營養結構較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較強,應選擇模式A進行修復。(4)尿素排入河流后可作為氮源,被水中的異養細菌、放線菌和真菌通過氨化作用轉變為無機化合物。可用氨氮分析儀、總磷分析儀完成水體中相應物質測量,用pH計檢測水體中酸堿度,用塞氏盤測定水質透明度,ABCD正確。故選:ABCD。故答案為:(1)水平標志物影響動物的活動,導致更容易被捉到;兩次捕捉間隔太短;被標志個體仍聚集于原處(2)小于遺傳(3)復雜的環境能生長更多種類的植物,為更多種類的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A模式A生物的種類較多,營養結構較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較強(4)氨化ABCD【點評】本題考查了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群落的結構、生物的多樣性等相關內容,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難度適中。
考點卡片1.協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知識點的認識】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生物多樣性的內容(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進化歷程生物的進化歷程可概括為: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從無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3、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命題方向】題型一: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典例1:(2015?河南一模)關于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正確的說法是()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B.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單細胞、進行有氧呼吸C.生物多樣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D.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是不會相互影響共同進化的分析: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是按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生物多樣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進化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必然結果.解答:A、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共同進化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A正確.B、生物的進化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則先有單細胞生物,后有多細胞生物,早期地球與現代地球相比,沒有大氣層或大氣層很薄,氧氣是在自養型生物出現以后才逐漸生成和增多的,則生物先進行無氧呼吸;B錯誤.C、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C錯誤.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進化與無機環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題型二:生物進化的條件典例2:(2014?青島一模)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從根本上講,若沒有突變,進化將不可能發生B.遷入、遷出不會造成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對象D.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問的生存斗爭實現的分析: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會受到突變、選擇、遷移和遺傳漂變的影響.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解答:A、突變對于群體遺傳組成的改變表現在兩個方面:它提供自然選擇的原始材料,如果沒有突變,選擇就無法發生作用;突變本身就是影響基因頻率的一種力量;故A正確.B、基因頻率的改變取決于遷入率及遷入個體與原群體之間的基因頻率差異;故B錯誤.C、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直接對象是生物的變異性狀;故C錯誤.D、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此題容易混淆,基本知識必須扎實,易混知識必須區分清楚.2.種群的數量特征【知識點的認識】一、種群: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二、種群的特征:(1)數量特征(核心問題):①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一般根據年齡結構)(2)空間特征: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3)遺傳特征:遺傳的單位,繁殖的單位.三、種群的數量特征(一)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注意事項:①標志不能過于醒目;②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③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④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密度.(1)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增加;(2)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不變.(三)遷入率和遷出率1、概念:在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四)性別比例性引誘劑應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達到殺蟲效果.)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型、雌多雄少型、雌少雄多型.2、意義:影響種群密度.(五)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1、年齡組成的類型:(1)A增長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大(2)B穩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保持穩定(3)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越來越小2、意義:預測種群密度變化趨勢四、種群數量特征間的相互關系:①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種群數量越多.種群數量與種群密度呈正相關.②對一個自然種群來說,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是作為預測一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的決定因素.⑤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⑥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⑦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命題方向】題型一:種群數量特征的綜合考察典例1:(2013?浙江)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分析:種群的數量特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和遷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種群數量的變化,但年齡組成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數量變化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的.解答:A、根據出生率的計算應該是20%,自然增長率是10%,故A錯誤;B、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較高,故B正確;C、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降低,故C錯誤;D、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增長型的出生率最高,使得種群密度增加,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特征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題型二:年齡組成的判斷典例2:(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為()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長型,乙是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分析:本題是根據種群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判斷不同種群的年齡結構的類型.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時期的個體數目比例,分為增長型、穩定性和衰退型,增長型幼年個體比例多,老年的個體比例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穩定性是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比例相當,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基本保持穩定;衰退型是幼年個體比例少,老年個體比例多,未來一段時間內,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小.解答:由表格數據可知,三個種群的種群數量相等,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數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齡段的比例,甲種群幼年個體比例高,老年個體的比例低,屬于增長型;乙種群幼年個體、成年個體、老年個體的比例相當,屬于穩定型;丙種群幼年個體比例低,老年個體比例高,屬于衰退型.故選:A.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年齡結構的概念,年齡結構三種類型的判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題型三:圖示分析預測典例3:(2013?洛陽一模)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種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諸多因素.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種群數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決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從而直接影響了種群數量的變化.而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又受各種環境條件(天敵數量的多少、季節更替以及食物質量和數量的變化等)的影響.解答:A、從題中柱形圖的分析可知,未成熟個體從2月底到6月逐漸增多,從6月到12月逐漸減少至12月變為0,而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因此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為0,A正確;B、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捕食具有選擇性,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B正確;C、由題圖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C正確;D、大量誘殺某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的失調,進而通過出生率的明顯降低,使種群的密度的減小,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種群的年齡結構和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A選項的分析是難點,解題時要結合題圖信息與題干信息分析解答.【解題方法點撥】1、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2、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未來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而性別比例是預測未來種群數量變化的次要依據.3、樣方法注意事項:(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數目:總體面積大要多取,總體面積小可少取.(4)樣本統計:位于樣方邊線上的植物計數相鄰兩邊及其交點上的植物;不同生長期的個體都應統計.4、標志重捕法注意事項:(1)前提: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相等.(2)標記技術: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影響被標記動物的正常活動;也不能導致其發生疾病、感染等;標記符號必須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又不能過分醒目.3.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調查方法:①總數調查:逐個計數.②取樣調查:計數種群一部分,估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法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2)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樣:①五點取樣法: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要求一致,適用于總體為非長條形.②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條形的總體,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例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以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如圖所示:(4)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個數.(5)調查記錄樣表及計算公式: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種群密度合計/樣方數樣方X1X2X3X4X5X6X7X8種群密度N1N2N3N4N5N6N7N8(注意:這里的N1、N2指的是樣方的種群密度,而不是指樣方的個體數量)種群密度=2、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捕的概率相等.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無遷入和遷出.(2)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3)計算公式:=(4)標志重捕法中的標志技術:①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傷害.②標志不能過于醒目.原因: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③標志一段時間內不能消失;④標志不能影響個體生活,不影響重新捕捉;⑤調查期間種群不能有個體的遷入或遷出.【命題方向】題型一:樣方法及其注意事項的考察典例1:(2012?海南)某小組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隨機取樣B.選擇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C.根據調查數據估算該種群密度D.根據地段的形狀確定取樣方法分析:種群密度的調查一般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在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注意隨機取樣、樣方大小合適,并且樣本數據足夠大等.解答:A、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最關鍵是進行隨機取樣,以使所得數據更加接近準確值,A正確;B、據A項可知,取樣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在植物生長茂盛處取樣,B錯誤;C、根據調查數據取平均數可估算該種群的種群密度,C正確;D、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樣方法,如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等,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利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注意點,難度不大,解題關鍵是識記和理解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相關知識.題型二:取樣方法的考察典例2:(2010?海南)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分析:該草地的面積比較大,直接把該地區的所有該種植物統計一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應選用樣方法,樣方法的注意點是本題解題的關鍵.解答: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為樣方法.該草地上全部個體數全部統計難度較大;只選取一個樣方的數目進行調查不具有代表性;一般隨機設置1m2的樣方為宜,并且盡量選擇多個樣方求平均值.故選C.點評:本題著重考查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和樣方法的注意點,考查了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典例3:(2010?徐匯區一模)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①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為1m2的樣方②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小不同的樣方③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采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具體過程為: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計數→計算種群密度(取平均值).解答: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①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參入主觀意識,且選取的樣方大小要相同,①正確;②選取樣方時要隨機取樣,不能選取種群分布比較密集地塊,且樣方大小要相同,②錯誤;③計算種群密度時,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③錯誤;④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重點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過程,能注意相關細節,特別是取樣的時候,要注意隨機取樣,而且樣方的大小要相等,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題型三:標志捕重法的考察典例4:某農場面積為140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分析: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解得X=14000只/140hm2,所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4000÷140=100只/hm2.解答:A、鷹是鼠的天敵,鷹的數量肯定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A正確;B、由以上分析可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為100只/hm2,B正確;C、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但并未滅絕,C錯誤;D、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因此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第三營養級含能量少,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種間關系、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特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能運用標志重捕法計算種群密度;識記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動特點.【解題方法點撥】1、樣方法注意事項:(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1)樣方應隨機選取(2)樣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喬木:10m×10m;②如果種群個體數較少,樣方面積需要適當擴大;③應以物種個體數達到最穩定時的最小面積計算.(3)樣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