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_第1頁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_第2頁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_第3頁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_第4頁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健康教學設計:探索舒適圈、學習圈與恐慌圈課程目標:1、理解三個心理圈層的定義與特點2、覺察自己當前的生活/學習狀態圈層3、掌握從舒適圈向學習圈邁進的實用方法4、學會識別和處理恐慌圈狀態一、課程引入:動畫啟思(10分鐘)1、播放內容:動畫片《鷸》(Piper)短片(5分鐘版)(曾獲2016年度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篇獎)。(這個動畫片網上很容易搜到。)教師指導語:“同學們,短片中這只小鷸鳥一開始為什么縮在窩里不敢出去?(停頓等待回答)對,因為它害怕海浪。但后來它發現,當它鼓起勇氣在海水中睜開眼時的一瞬間,感覺真的是太美妙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面對這樣的海浪時,選擇退縮還是勇往直前?”2、提問互動問題清單:①如果你是小鷸鳥,第一次失敗后還會再嘗試嗎?為什么?②你覺得‘永遠躲在窩里’和‘冒險嘗試’各要付出什么代價?二、心理探索:繪制三圈地圖(20分鐘)1、概念引出講解:利用上一步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引出下一步的探索:小鷸鳥如果永遠躲在舒適的窩里,它就學不會覓食的本領,但出去要面對海浪這個巨獸,它又恐慌不已。老師用兩個圓來表示一下它此刻的處境:中間的藍色圈代表了它的舒適圈,如果它要走出舒適圈,會進入紅色代表的恐慌圈,因為咆哮的海浪讓它害怕。后來改變的契機出現了,它看到了小寄居蟹可以鉆到泥土里躲避海浪,于是它也如法炮制,鉆到泥里。當海水沒過它們,它睜開了眼睛,看到了美麗的海底世界,那一瞬間,它明白了,原來一切都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改變的時刻,就是在舒適圈和恐慌圈形成了新的圈層:學習圈。所以,在舒適圈和恐慌圈之間其實還有一個圈層,那就是學習圈。學習圈,是幫助我們挑戰困難、突破自我、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老師逐一介紹這三圈)板書設計:??舒適圈(安全但停滯):舉例:只和固定朋友聊天、作業只做基礎題??學習圈(適度挑戰):舉例:主動認識新同學、嘗試解一道壓軸題??恐慌圈(過度壓力):舉例:被迫轉學到陌生城市、突然要求全校演講生理指標: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軀體化反應老師過渡語:在日常生活經歷中,你能判斷出自己正處在哪個圈里嗎?接下來,我們要像X光機一樣,照一照識別以下的生活場景分別正處在什么圈中。2、場景診斷:老師活動:分發四種顏色的便利貼:藍色:代表舒適圈黃色:代表學習圈紅色:代表恐慌圈老師:老師給出了九種情境,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分析它們分別屬于哪個圈,把標號記在相應的便利貼上。②如果不屬于學習圈,那我們怎樣找到改變的契機,進入到學習圈中,完成自我的成長和突破?(例子有點多,可根據課堂時長進行刪減,也可以把例子分別分給不同的小組討論,在此設計的初心,是盡量將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場景建立鏈接,幫助他們更有智慧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學生活動:按要求分組討論以下情境1、數學考試永遠只復習基礎題,放棄最后兩道大題2、主動報名參加英語配音比賽,每天對著鏡子練10分鐘3、月考連續失利后,每天偷偷學習到凌晨2點4、課間只和小學就認識的兩個朋友聊天,拒絕和新同學組隊5、午餐時主動坐到不太熟的同學旁邊,聊起共同喜歡的動漫6、被全班傳謠言后不敢進教室,躲在廁所隔間哭7、明明喜歡畫畫,但只敢在筆記本角落偷偷涂鴉8、鼓起勇氣對父母說:“周末我想自己安排時間”9、父母激烈爭吵后,你整晚失眠擔心他們離婚小組派代表起來交流后,老師指導。附上老師課前準備的關于這九個案例的分析準備:1、數學考試永遠只復習基礎題,放棄最后兩道大題所屬圈層:舒適圈心理機制:自我設限,還沒有挑戰就覺得自己不行,忽略了大腦是在不斷挑戰難題的過程中不斷發育的。讓自己進入學習區的策略方法:①將難題拆解為小步驟,逐步提升難度(如先完成第(1)小問),積累成功體驗以增強信心。②通過反思錯題(如“這道題卡在哪一步?對應的知識點是什么?”)培養問題診斷能力,而非單純回避。③強調“能力可通過努力提升”,將錯誤視為學習信號而非失敗標志。2、主動報名參加英語配音比賽,每天對著鏡子練10分鐘所屬圈層:學習圈老師引導:每天固定十分鐘的刻意練習,長期堅持下去,會使自己能力蹭蹭上漲呦。3、月考連續失利后,每天偷偷學習到凌晨2點所屬圈層:恐慌圈心理機制:用過度努力抵消挫敗感、對失敗的焦慮轉化為自我懲罰式勤奮。不良后果:睡眠剝奪導致記憶力下降、效率降低;長期疲憊引發情緒崩潰;形成“假裝努力”的自我欺騙,忽視真正問題。讓自己進入學習區的策略方法:每天拿出不超過半小時時間努力;真正的成長不是用熬夜證明決心,而是清醒地找到考試失利的原因、精準地解決它。4、課間只和小學就認識的兩個朋友聊天,拒絕和新同學組隊所屬圈層:舒適圈心理機制:可熟悉的人交往有安全感,擔心被新同學評價或否定風險:社交能力退化,過度依賴少數人,一旦關系變動易陷入孤立無援讓自己進入學習區的策略方法:每日微挑戰——課間主動與新同學閑聊1句(如“今天作業難嗎?”),逐步延長對話時間。或用任務組隊法——主動加入興趣社團或班級活動(如運動會策劃),通過共同目標自然建立聯系,減少尷尬。5、午餐時主動坐到不太熟的同學旁邊,聊起共同喜歡的動漫所屬圈層:學習圈教師引導:即使話題卡住了也沒關系,尷尬沉默不超過4秒對方就會救場——這是人類的社交本能哦!6、被全班傳謠言后不敢進教室,躲在廁所隔間哭所屬圈層:恐慌圈心理機制:想象中所有人都在敵視自己,被孤立無援的恐懼教師建議:記住,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你是無法獨立應對的,要學會求助。這時候請啟動‘3人法則’:找出至少3個確定支持你的人(朋友/老師/心理咨詢師),他們的存在就是你的防彈衣。(此處可提供校心理咨詢室位置/線上心理援助渠道)7、明明喜歡畫畫,但只敢在筆記本角落偷偷涂鴉所屬圈層:舒適圈心理機制:完美主義傾向,“畫不好會被笑”→用不展示逃避評價進入學習圈的策略:可以用匿名展示的方法,偷偷看同學的反應,建立自信后逐步實名8、鼓起勇氣對父母說:“周末我想自己安排時間”所屬圈層:學習圈心理學優勢:用非對抗方式表達需求,有利于自主性建立。教師引導:“可以試試‘三明治溝通法’:先感謝(謝謝你們關心)→提請求(這周作業我想自主規劃)→給承諾(周日晚上會給你們檢查)。”9、父母激烈爭吵后,你整晚失眠擔心他們離婚所屬圈層:恐慌圈心理機制:災難化思維,把成年人的問題歸咎于自己教師建議:“父母的爭吵本質上是對自己在家庭中話語權的爭奪。”“記住心理學家的話:孩子的任務不是修補父母的裂縫,而是保護自己的心靈花園。可以找信任的老師當‘臨時樹洞’。”三、成長能量站(12分鐘)1.匿名勇氣罐操作步驟:①分發樹葉形便簽,播放輕音樂②引導語:“請寫下你今年做過的勇敢進入學習區的小事,哪怕小到‘今天吃了從來沒嘗過的香菜’。不用署名,我們把這些勇氣碎片存進班級能量罐。”③隨機抽取朗讀(教師示例):“上周我主動找數學老師問作業錯題,雖然腿都在抖。”2、能量轉化儀式每人分發一個氣球教師:氣球癟時的狀態,就相當于我們處在舒適區,下面,讓我們捏住氣球的口,向氣球里慢慢吹氣,心里默念著“吹入我的勇氣、智慧,讓我不斷在學習區得到成長。”到也要控制好吹入的量,避免氣球太鼓進入恐慌區。四、課后行動包(3分鐘)1、發放“勇氣、智慧存折”??本周挑戰:_________________??恐懼指數:????????(畫星星)??行動獎勵:_________________(如:買奶茶/多看一集動漫)??成果記錄:_________________2、老師指導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