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件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學習資料_第1頁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件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學習資料_第2頁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件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學習資料_第3頁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件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學習資料_第4頁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件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

FoodAdditivesandManagement“你敢下筷嗎?”“一滴香”“火鍋飄香劑”只需一滴清水變高湯234食品添加劑安全嗎??蘇丹紅、三聚氰胺、一滴香是食品添加劑嗎??你在購買食物時是否考慮食品添加劑??你知道自己每天吃了多少種食品添加劑??什么是食品添加劑??5全世界食品添加劑種類25000余種;美國2900多種;日本1100多種;我國2424種;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6第一節食品添加劑概述是指在食品制造、加工、調整、處理、包裝、運輸、保管中為其技術目的而添加的物質。(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ointFAO/WHOexpertcommitteeonfoodadditives,JECFA)1.Whatisfoodadditives?作為輔助成分可直接或間接成為食品成分;不能影響食品的特性;不含污染物;不以改善食品營養為目的的物質。7我國: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營養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GB276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1.Whatisfoodadditives?8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GB26687-2011)中規定,復配食品添加劑是指為了改善食品品質、便于食品加工,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物理方法混勻而成的食品添加劑。復配食品添加劑種類:復配營養強化劑、復配防腐保鮮劑、復配抗氧化劑、復配香料、復配增稠劑、復配凝膠劑、復配乳化劑、復配甜味劑、復配酸味劑等92.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Classificationoffoodadditives⑴生產方法生物技術獲得的產品:檸檬酸、紅曲米等物理方法從天然動植物提取的產品:甜菜紅、辣椒紅素等;化學合成得到的純化學合成物:苯甲酸鈉、胭脂紅等。102.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Classificationoffoodadditives⑵來源(origin)人工合成添加劑:是通過化學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經過氧化、還原、縮合、聚合、成鹽等反應而得到的物質。特點:品種齊全、價格低、使用量少但毒性較大。天然食品添加劑:是指來自動、植物組織或微生物代謝產物及一些礦物質,并用干燥、粉碎、提取等方法制得的物質。特點:毒性較小、品種少、價格較高。11食品添加劑分類與代碼(GB2760-2011)名稱代碼名稱代碼名稱代碼名稱代碼酸度調節劑01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07面粉處理劑13甜味劑19抗結劑02著色劑08被膜劑14增稠劑20消泡劑03護色劑09水分保持劑15食品用香料21抗氧化劑04乳化劑10營養強化劑16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22漂白劑05酶制劑11防腐劑17其他23膨松劑06增味劑12穩定和凝固劑182.食品添加劑的分類

Classificationoffoodadditives12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Principlesoffoodadditivesusage我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GB26687-2011)《食品安全法》或衛生部公告名單規定的品種及其使用范圍和使用量。13食品添加劑使用時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在達到預期效果時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不得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過量使用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Principlesoffoodadditivesusage14在下列情況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劑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作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改進其感觀特性。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貯藏。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Principlesoffoodadditivesusage15食品添加劑帶入原則在下列情況下食品添加劑可以通過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劑)帶入食品中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食品配料中允許使用該食品添加劑。食品配料中該添加劑的用量不應超過允許的最大使用量。應在正常工藝條件下使用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該添加劑的含量不應超過由配料帶入的水平。由配料帶入食品中的添加劑的含量應明顯低于直接將其添加到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Principlesoffoodadditivesusage16復配食品添加劑使用基本要求復配食品添加劑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復配食品添加劑在達到預期的效果下,應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用于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的各種食品添加劑,應符合GB2760-2011和衛生部公告的規定,具有共同的使用范圍。用于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的各種食品添加劑和輔料,其質量規格應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相關標準。復配食品添加劑在生產過程中不應發生化學反應,不應產生新的化合物復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企業應按照國家標準和相關標準組織生產,制定復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各種食品添加劑的含量和檢驗方法。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Principlesoffoodadditivesusage174.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

(Healthfulmanagementforfoodadditives)⑴我國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a.制定和執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法規1981年正式頒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種類、名稱、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等。1986年和1996年進行兩次修訂,采用了《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及《食品用香料分類與編碼》的分類及代碼、編碼。2007年和2011年對《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又進行兩次修訂。現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1),調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的使用原則,調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類和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名單。18b.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提出申請報告并提供有關資料衛生部組織專家對其必要性和安全性評估衛生部決定準予許可并列入允許使用名單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9c.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管理1992年頒布《食品添加劑生產管理辦法》1993年頒布《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2002年實施新《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2010年6月實施《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2010年發布實施《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4.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

(Healthfulmanagementforfoodadditives)20GRASA類B類C類安全物質不需建立ADI可以使用并已制定ADI毒理學資料不足尚未建立ADI原則上禁止使用⑵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

a.聯合國FAO/WHO的衛生管理(JECFA)JECFA:JointFAO/WHOExpertCommitteeonFoodAdditivesFAO:FoodandAgricultureOganizationGRAS:generalrecognizedassafeADI:acceptabledailyintake

21b.美國

1966年又頒布了食品用化學品法典(foodchemicalscodex,FCC),是FDA評價食品添加劑的一項重要依據。c.歐盟

針對食品添加劑,歐盟有兩個相關法規:歐盟“258/97/EC法規”和歐盟“2002/46/EC法規”。d.日本

2004年日本實施新修訂的《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添加劑要擴大使用范圍,必須經過新成立的隸屬內閣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⑵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的衛生管理

a.聯合國FAO/WHO的衛生管理(JECFA)22第二節

各類食品添加劑一、酸度調節劑(acidulatingagent)常見種類:枸櫞酸(檸檬酸)、枸櫞酸鈉(檸檬酸鈉)、乳酸、酒石酸、蘋果酸、等二十余種。(表9-2)功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增加食欲;提高食品的防腐和抗氧化能力;促進體內鈣、磷物質消化吸收。概念:是指用以維持或改變食品酸堿度的物質。24一、酸度調節劑(acidulatingagent)名稱ADI值(FAO/WHO,1994)應用范圍最大使用量枸櫞酸無需規定嬰幼兒配方輔助食品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枸櫞酸鈉同上同上同上乳酸同上嬰幼兒配方食品同上蘋果酸同上各類食品同上表9-2幾種常見酸度調節劑的ADI值及使用標準酸度調節劑均能參與體內代謝,故它們的毒性很低,可以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25概念:是指能防止或延緩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變質,提高食品穩定性的物質。二、抗氧化劑(antioxidant)功能:主要用于防止油脂和富脂食品的氧化酸敗常用的抗氧化劑: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沒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茶多酚、抗壞血酸。26概念:是指能延緩食品成分氧化變質的一類物質。二、抗氧化劑(antioxidant)功能:主要用于防止油脂和富脂食品的氧化酸敗常用的抗氧化劑:丁基羥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羥基甲苯(BHT)、沒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茶多酚、抗壞血酸。27機制向已被氧化脫氫后的脂肪所產生的自由基提供氫,使其還原到脂肪的原來狀態,終止脂肪的繼續氧化。向已被氧化生產的過氧化自由基提供氫,而使之成為氫過氧化物,中斷脂肪的過氧化過程。二、抗氧化劑(antioxidant)28幾種常用的抗氧化劑及其特點種類特點ADI值mg/(kg.bw)BHA穩定性好、毒性較低、安全性較高、廣泛使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劑0~0.5BHT無味、不易著色、穩定性好、抗氧化效果好、價格低廉0~0.3PG對植物油的穩定性好、無蓄積性、毒性小,PG、BHA和BHT三者合用效果更好0~1.4TBHQ新的酚類抗氧化劑,熔點和沸點高,適于煎炸食物,對魚油的不飽和脂肪酸效果好0~0.229種類特點ADI值mg/(kg.bw)硫醚類新型、高效、低毒L-抗壞血酸類L-抗壞血酸的抗氧化性及其防癌作用L-抗壞血酸鈉鹽:溶解性更好、防止血紅蛋白被氧化而引起的變色和保持肉類的香味;L-抗壞血酸硬脂酸鈉:抗氧化劑和VC的強化劑,無味不改變食品的味道。0~151.0g/kg(最大使用量)天然抗氧化劑天然香料低聚原花青素幾種常用的抗氧化劑及其特點/yjsjy/dsjj.asp?gzh=js06011830概念:是指能夠破壞、抑制食品的發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變的物質。三、漂白劑(bleachingagent)原理:漂白劑通過氧化或還原反應破壞、抑制食品氧化酶活性和食品的發色因素,使食品褐變色素褪色或免于褐變,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31分類氧化型:將著色物質氧化分解后漂白,主要用于面粉處理漂白;常用的有過氧化氫、過硫酸銨等。還原型:利用二氧化硫的還原作用而使其作用的物質褪色;常用的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等。321.二氧化硫漂白機制⑴亞硫酸被氧化時可使著色物質還原褪色,使食品保持鮮艷色澤;⑵植物性食品的褐變多與食品中的氧化酶有關,亞硫酸對氧化酶有強抑制作用,故可防止其褐變;⑶亞硫酸與糖進行加合反應,其加合物不形成酮結構,可阻斷含羰基化合物與氨基酸的縮合反應,從而防止非酶性褐變;⑷亞硫酸為強還原劑,能阻斷微生物的生理氧化過程,對細菌、霉菌、酵母有抑制作用,故其即是漂白劑又是防腐劑常用漂白劑331.二氧化硫ADI值為0~0.7mg/kg體重.使用量為0.01~0.4g/kg(以SO2殘留量計)存在問題:殘留量嚴重超標,如烘炒食品、銀耳、干黃花菜、蜜餞食品。常用漂白劑342.亞硫酸鹽類通過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亞硫酸而發揮作用多用于制作蜜餞、干果等食品和處理、保藏水果原料及其半成品。亞硫酸鹽不適用于肉、魚等動物性食品,以免其殘留的氣味掩蓋了肉、魚的腐敗氣味及破壞其中的硫胺素。ADI值為0~0.7mg/kg體重最大使用量為0.4g/kg,蜜餞中最大使用量0.35g/kg(均以SO2量計)常用漂白劑353.硫磺硫磺通過燃燒產生二氧化硫,因其具有還原作用而使食品被漂白并防止食品褐變。僅限于與水果干類、蜜餞涼果、干制蔬菜、經表面處理的鮮食用菌和藻、粉絲、粉條和食糖。最大使用量為0.4g/kg(以SO2量計)常用漂白劑36

問題與事件雙氧水

——“太倉鮮肉松”吊白塊——腐竹、米粉

37概念:是指賦予食品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四、著色劑(colour)分類1.天然色素2.合成色素381.天然色素:是來自天然物質(主要來源于動植物或微生物代謝產物),利用一定的加工方法所獲得的有機著色劑。特點:難溶、著色不均、難以任意調色、對光、熱、PH穩定性差及成本高等特點。種類:開發出100多種、允許使用的有60多種,常用的有:焦糖色、紅曲米、甜菜紅、蟲膠紅、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等。39紅曲米屬于微生物色素,是指將紅曲霉接種在米上經發酵制成。醇溶性,對pH變化反應穩定,耐光、耐熱,不受金屬離子的影響,對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著色力較強。紅曲米色素對肉制品具有良好的著色穩定性和賦予特有的“肉紅色”。紅曲霉菌在形成色素的同時,還合成谷氨酸類物質,具有增香作用。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于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餅干等食品。40番茄紅素一種類胡蘿卜素,可提供鮮艷的紅色且有較強抗氧化作用來源廣泛:番茄、南瓜、西瓜、柿、桃、木瓜、芒果、葡萄、茶葉、蘿卜和胡蘿卜等。是多不飽和脂肪烴,對氧化反應敏感,如光、溫度、氧氣、pH等均能影響其穩定性。非常有效的單線態氧猝滅劑,同時對氧、氧自由基和酯類過氧化反應等具有清除作用。一種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劑而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中。412.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從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烴化合物為原料合成的有機色素,又稱為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特點:性質穩定、著色力強、可任意調色、成本低、使用方便。種類:莧菜紅、檸檬黃、靛藍、其他合成色素等22種42合成色素莧菜紅:又名藍光酸性紅,可用于果蔬汁(肉)飲料、碳酸飲料、配制酒、蜜餞涼果、果凍、果醬等制品,使用量0.025~0.3g/kg

。檸檬黃:可用于飲料類配制酒、糖果、風味發酵乳、腌制蔬菜、果凍、膨化食品等三十余類制品,使用量0.04~0.5g/kg靛藍:可用于果蔬汁(肉)飲料、碳酸飲料、配制酒、蜜餞類、腌制蔬菜、膨化食品等制品,最大使用量0.01~0.3g/kg43問題與事件(著色劑)濫用檸檬黃等加工情人梅。過量使用44蘇丹紅一號(工業用染料用于食品)非法添加4546概念:又稱發色劑,是指能與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質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過程中不致分解、破壞、呈現良好色澤的物質。我國允許食用的有:硝酸鈉(鉀)與亞硝酸鈉(鉀)葡萄糖酸亞鐵、D-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7種五、護色劑(colourfixative)說明:1.可使肉類保持穩定的鮮艷紅色;2.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3.歐盟建議不得用于兒童食品;4.在保證發色的條件下,限制在最低水平。47硝酸鹽亞硝酸鹽亞硝酸一氧化氮高鐵肌紅蛋白肌紅蛋白亞硝基肌紅蛋白一氧化氮(亞鐵)血色原亞硝基化菌紅菌酶低pH值還原性物質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生色反應途徑粉紅色48護色劑的使用標準及ADI值名稱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g/kg)殘余量(g/kg)ADI[(mg/(kg.bw)]硝酸鈉(鉀)肉制品0.500.030~5亞硝酸鈉(鉀)畜禽肉類罐頭0.150.050~0.2肉制品0.150.03西式火腿0.150.07歐盟建議不得將其用于兒童食品4950概念:是由動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傳統或通過基因修飾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細菌、放線菌、真菌菌種)發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過程和提高食品產品質量。六、酶制劑(enzymepreparation)分類:按其加工食品原料的作用可分為糖類水解酶、蛋白質水解酶、脂肪分解酶、氧化還原酶,以及具有某種特定作用的酶。優點:催化活性高、反應條件溫和、作用特異性強、底物專一性強等。51我國《食品工業用酶制劑衛生管理辦法》的衛生要求⑴對酶制劑的菌種應嚴格鑒定,不能使用致病菌及有可能產生毒素的菌種;⑵只能使用有一定規格的食品工業專用酶制劑,不得任意使用普通工業用酶制劑;⑶來自動植物非可食部分的酶制劑須經毒理學鑒定;⑷由不熟悉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制成的酶制劑應進行嚴格的毒性鑒定;⑸食品工業中不能使用與治療用酶抗原近似的酶制劑。521.谷氨酰胺轉氨酶屬于催化酰基轉移反應的轉移酶,能夠使酪蛋白、肌球蛋白、谷蛋白和乳球蛋白等分子之間產生交聯,改變蛋白質的功能性質。用于畜禽肉、乳品、植物蛋白制品、仿真食品等食品的加工。各類酶制劑53木瓜蛋白酶可從未成熟的木瓜的膠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酶、枯草芽孢桿菌等制得。具有較強的分解蛋白質能力,使其水解呈小分子肽或氨基酸;可有效地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用于水解動植物蛋白、餅干、肉禽制品等。各類酶制劑54α-淀粉酶可從幾種細菌、真菌和酵母中分離獲得。只可作用于淀粉分子內任意a-1,4鍵,且從分子鏈的內部進行,故又稱內淀粉酶。在水溶液中使淀粉分子迅速液化,產生較小分子的糊精,又稱液化酶。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于淀粉、糖、發酵酒、蒸餾酒和酒精中。各類酶制劑55概念:是補充或增強食品原有風味的物質。增味劑可能本身并沒有鮮味,但卻能增加食物的天然鮮味。1.谷氨酸鈉(monosodiumglutamate)2.核苷酸增味劑廣泛應用于各類食品中七、增味劑(flavourenhancer)56常用的增味劑:谷氨酸鈉(味精)、5’-鳥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琥珀酸二鈉及L-丙氨酸;(前三者合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天然增味劑:肉類提取物、酵母提取物、水解動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與谷氨酸鈉等組合與配比,有協同增效作用。57谷氨酸鈉(味精)含有一分子結晶水的L-谷氨酸一鈉。易溶于水,在150℃時失去結晶水,在210℃時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則分解。對光敏感,在堿性條件下加熱發生消旋作用,呈味力下降在pH小于5的酸性條件下加熱亦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于各類食品中。嬰幼兒及乳母盡量少吃58只需一滴,清水就能變高湯。這種頗為神奇的食品添加劑名為“一滴香”。經分析,“一滴香”是通過化工合成,主要成分為乙基麥芽酚、丙二醇、食用香料等。這些化學合成的添加劑進入體內后,由肝臟進行分解,長期過量食用“一滴香”有損健康。59概念:是指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儲存期的物質

八、防腐劑(preservative)分類:一般分為酸型防腐劑、酯型防腐劑和生物型防腐劑按來源分為化學防腐劑和天然防腐劑;按照其抗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性質,可分為殺菌劑和抑菌劑我國允許使用:苯甲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鈉鹽)、脫氫醋酸、丙酸等30余種601.酸型防腐劑各類防腐劑名稱真菌酵母乳酸菌革蘭陽性菌(無芽孢)革蘭陰性菌(無芽孢)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對羥基苯甲酸※+++++++++++++表9-4防腐劑的抗菌效果注:+++強++普通+微弱–無效※對羥基苯甲酸的抗菌效果不受pH影響,在固體狀態下殺菌效果強;其余幾種均在酸性條件下殺菌效果較好。61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是苯甲酸的衍生物;對細菌、霉菌及酵母菌有廣泛的抑制作用,但對革蘭氏陰性桿菌及乳酸菌作用弱;可抑制微生物細胞呼吸酶與電子傳遞酶系的活性,從而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結構;防腐效果受pH值的影響小,在pH4~8范圍內均有較好效果不在體內蓄積,故毒性很低。主要用于果蔬保鮮及食醋、碳酸飲料、果汁型飲料等2.酯型防腐劑各類防腐劑62乳酸鏈球菌素主要是乳酸鏈球菌屬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用乳酸鏈球菌發酵提取制得。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類蛋白質物質,能被人體消化道中的蛋白質水解酶水解,所以是一種無毒的天然防腐劑;對細菌抑制作用強,對霉菌和酵母的影響很弱;對熱穩定,可減少食品加熱時間、節省食品加工過程的耗能,降低營養成分的破壞作用

3.生物型防腐劑各類防腐劑63乳酸鏈球菌素作用機制吸附于敏感細胞表面;與細胞膜結合形成管狀結構,引起細胞膜的滲透,導致小分子量的細胞質成分如鉀離子、氫離子、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質流失和膜電位下降,并立即對DNA、R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的生物合成產生抑制作用。生物型防腐劑各類防腐劑64九、甜味劑(sweetener)使用量最多的添加劑㈠分類:根據營養價值:營養性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根據來源: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理想甜味劑的特點:安全性好、味覺良好、穩定性好、水溶性好和價格低廉。65人工合成甜味劑(磺胺類、二肽類和蔗糖衍生物)天然甜味劑(糖醇類非糖醇類)來源分類糖精阿斯巴甜(aspartame)66人工合成甜味劑磺胺類:糖精、環已基氨基磺酸鈉、乙酰磺胺酸鉀二肽類:阿斯巴甜和阿力甜蔗糖衍生物:三氯蔗糖、異麥芽酮糖醇和新糖(果糖低聚糖)天然甜味劑糖醇類: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麥芽糖醇、異麥芽醇、赤鮮糖醇;非糖醇類:甜菊糖甙、甘草、奇異果素、羅漢果素和索馬甜。67㈡各類甜味劑1.糖精鈉: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曾經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糖精及糖精鈉結構式68特性:在體內不被利用,大部分經腎臟排除而不損害腎功能,不改變體內酶系統的活性;使用量過大有金屬苦味,對人體無任何營養價值,且不是食品中天然成分,對其毒性仍不肯定(膀胱癌);產品中易帶有致癌物鄰甲苯磺酰胺。我國允許使用的范圍有:腌漬蔬菜、飲料、蜜餞涼果、冷飲等,最大使用量為0.15g/kg。692.阿斯巴甜(aspartame)甜度高、味感接近于蔗糖;不影響血糖、不造成齲齒;含有苯丙氨酸,不能用于苯丙酮尿癥患者,所以必需在使用食品的標簽上標明苯丙氨酸的含量;FDA/WHO定其ADI為0~40mg/(kg.bw)aspartame: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屬于一種代糖,經常使用在低糖飲料當中。而代糖已經被認為成一種神經毒素,損害神經系統,故這些癥狀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一些常見的與代糖有關的癥狀為頭痛,記憶力衰退,癲癇,視力消失,昏迷及癌腫。703.安賽蜜(乙酰磺胺酸鉀)口味酷似蔗糖,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甜度大、口感清爽、風味良好、安全無副作用;穩定性好,能夠耐受225℃的高溫,不與食品或飲料中其他成分發生反應;不在人體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