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_第1頁
±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_第2頁
±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_第3頁
±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_第4頁
±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of27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

±5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ongrodcompositeinsulatorswithanominalvoltageof±500kV

DCandabove

DL/T810-2012

發布日期:2012年04月06日

實施日期:2012年07月01日

發布部門:國家能源局

前言

本標準代替DL/T810-2002《±500kV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技術條件》。與DL/T810-2002相比,

主要差別如下:

——修訂了DL/T810-2002中的“術語”、“技術要求”、“檢驗規則”:

——標準范圍擴充至±500kV及以上直流線路用復合絕緣子;

——修訂了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負責修訂單位: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清華人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華東電力設計院、襄樊國網合成絕緣子股份

有限公司、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梁曦東、吳光亞、黃偉中、張銳、張勤、宿志一、王曉楠、馬斌。

本標準由電力行業絕緣子標準化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一

號,100761)。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直流復合絕緣子(以下簡稱絕緣子)的定義、試驗方法、驗收準則、標志和包裝,以及

傘套材料、芯棒附件的性能。

本標準適用于±500kV及以下直流線路、換流站用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其他電壓等級的直流棒形懸

式復合絕緣子可參照本標準,線路柱式絕緣子不屬于本標準的適用范圍。絕緣子安裝地點的環境溫度一般

在-40℃~+40℃之間。

本標準所規定的復合絕緣子是指在耐高溫、耐酸芯棒上采用高溫硫化硅橡膠制成。

本標準不包括有關按特定運行條件選擇絕緣子的要求。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

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311.1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絕緣配合(GB311.1-1997,IEC71-1:1993,NEQ)

GB/T52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拉伸應力應變性能的測定(GB/T5282009,ISO37:1994,IDT)

GB/T529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撕裂強度的測定(褲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試樣)(GB/T529-2008,

1

Page2of27

ISO34-1:1994,MOD)

GB/T531.1-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壓入硬度試驗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計法(邵爾硬度)

(GB/T531.1-2008,ISO7619-1:2004,IDT)

GB/T775.2絕緣子試驗力法第2部分:電氣試驗方法

GB/T1408.2絕緣材料電氣強度試驗方法第2部分:對應用直流電壓試驗的附加要求

GB/T1692-2008硫化橡膠絕緣電阻率的測定

GB/T2900.5-2002電工術語絕緣固體、液體和氣體

GB/T2900.8-2009電工術語絕緣子

GB/T2900.19-1994電工術語高電壓試驗技術和絕緣配合

GB/T4056-2008絕緣子串元件的球窩連接尺寸(IEC60120:1984,IDT)

GB/T6553評定在嚴酷環境條件下使用的電氣絕緣材料耐電痕化和蝕損的試驗方法(GB/T6553-

2003,IEC60587:1984,IDT)

GB/T10707-2008橡膠燃燒性能的測定

GB/T16927.1高電壓試驗技術第1部分:一般試驗及試驗要求(GB/T16927.1-2011,IEC60060-

1:2010,MOD)

GB/T16927.2-1997高電壓試驗技術第二部分:測量系統

GB/T18851.2-2008無損檢測滲透檢測第2部分;滲透材料的檢驗(ISO3452-2:2006,IDT)

GB/T19519標稱電壓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定義、試驗方法及驗收準則

GB/T21421.1-2008標稱電壓高于1000V的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串元件第1部分:標準強度等級和

端部附件

GB/T22707-2008直流系統用高壓絕緣子的人工污穢試驗(IEC/TR61245:1993,MOD)

GB/T24623-2009高壓絕緣子無線電干擾試驗

GB/T25318-2010絕緣子串元件球窩聯接用鎖緊銷:尺寸和試驗

JB/T11219.1-2011高壓架空線路復合絕緣子用端部裝配件第1部分:絕緣子串元件用端部裝配件

3術語和定義

GB/T2900.5、GB/T2900.8和GB/T2900.19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復合絕緣子compositeinsulator

復合絕緣子至少由兩種聚合物絕緣材料(即芯棒和傘套)所構成,并帶有端部附什。

3.2

芯棒core

芯棒是復合絕緣子的內絕緣件,承擔機械負荷,一般由玻璃纖維增強環氧樹脂棒制成。

3.3

傘套housingandsheds

傘套指傘裙和外護套,是絕緣子的外絕緣件,它可以提供必要的爬電距離,且能保護芯棒不受大氣的

侵襲。

3.4

金屬附件endfitting

金屬附件是復合絕緣子的端部金屬部件,與絕緣件裝配,作為安裝連接用。

2

Page3of27

3.5

連接區connectionzone

連接區是芯棒的一部分和端部附件的一部分,通過這些部分來傳遞芯棒與端部附件的機械負荷。

3.6

界面interfaces

界面是復合絕緣子不同材料或不同部件之間的接觸面。在大多數的復合絕緣子中存在有許多界面,

如:

——玻璃纖維利浸漬環氧樹脂之間的界面;

——填充料粒與聚合物之間的界面;

——芯棒與傘套之間的界面;

——傘套、芯棒與金屬附件之間的界面。

3.7

電痕track

絕緣件表面由于放電形成的導電通道。

3.8

電痕化tracking

絕緣件表面形成電痕的過程。

39

蝕損erosion

蝕損是由于放電等原因的作用,在復合絕緣子表面和界面上產生的一種不可逆的且不導電的劣化現

象。

注:復合絕緣子如同瓷絕緣子一樣,在局部閃絡后通常會出現樹枝狀的很淺的表面痕跡。這種痕跡只

要不導電就無妨礙,若它導電就應屬于電痕化。

3.10

樹枝狀通道treeing

在絕緣材料內部形成的細微通道,產生不可逆的劣變現象。這種通道可能不導電,也可能導電,并且

能夠在整個材料上逐漸延伸直到產生電氣和機械破壞。

3.11

粉化chalking(flouring)

絕緣子傘套材料中填料的一些顆粒露出,形成粗糙或粉狀的表面。

3.12

裂紋crazing

裂紋是指深0.01mm~0.1mm的表面微小裂縫。

3.13

開裂crack

深度超過0.1mm的任何表面裂縫。

3.14

3

Page4of27

水解hydrolysis

絕緣子的元件由于受到水或水蒸氣的滲透作用,在內部發生化學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導致電性能或機

械性能的下降。

3.15

電解腐蝕electrolyteerosion

端部金具在直流電場下由于電解導致的腐蝕

3.16

離子遷移ionmigration

絕緣子中的堿金屬或堿土金屬離子在直流電場下的定向移動。

3.17

憎水性hydrophobicity

固體材料的一種表面性能,水在憎水性的固體表面形成的是一種相互分離的水滴或水珠狀態,而不是

連續的水膜或水片狀態。

3.18

憎水性遷移transferenceofhydrophobicity

憎水性的傘裙護套在表面染污后,將自身的憎水性傳遞給污層并且自身仍具有憎水性的現象。

3.19

憎水性的減弱與恢復lossandrecoveryofhydrophobicity

清潔或污穢復合絕緣子傘裙護套的憎水性在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下減弱,外界因素停止作用后其憎水性

自然恢復。

3.20

憎水性遷移時間timeofhydrophobicitytransference

具有憎水性遷移特性的復合絕緣子從涂污到試驗或測量時所經過的時間,經過這段時間,復合絕緣子

表面的污層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憎水性。

3.21

額定機械負荷(SML)specifiedmechanicalload

用來表征產品機械強度等級的負荷值,在該負荷下,產品應能耐受lmin而不破壞。

3.22

可燃性flameretardance

傘套材料所具有的阻止火焰蔓延的性能。

3.23

應力腐蝕stresscorrosion

絕緣子芯棒在酸及機械應力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破壞。

3.24

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standardlaboratoryenvironment

壓力為1個標準大氣壓;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為40%~70%。

4

Page5of27

4標志

絕緣子制造商在圖樣上標明相關尺寸、公差,以及按照本標準檢查和試驗時必要的參數值,同時標明

相應標準規定的型號。

每一只絕緣子上均標出絕緣子的制造商名稱或商標、制造年份、SML或相應標準規定的型號。這些標

志應清晰牢固,不易脫落。

5試驗分類

試驗分為以下4種。

5.1設計試驗

設計試驗旨在驗證設計、材料和制造方法(工藝)是否合適。當一種復合絕緣子進行設計試驗時,其

結果認為對整類復合絕緣子都有效,該類絕緣子由被試的該種絕緣子所代表,并具有下述特性:

——芯棒、傘套材料相同,并且制造方法(工藝)相同;

——相同的端部附件材料、相同的設計和相同的端部附件與芯棒固定方法;

——*芯棒上的傘套材料層厚度(包括所采用的傘套)相同或較大;

——*最高系統電壓與絕緣子長度之比相同或較小:

——*所有機械負荷與兩附件間芯棒最小直徑之比相同或較小;

——*芯棒直徑相同或較大。

注1:在下列范圍內,傘套形狀的變化不認為存在差異:

傘伸出:±10%

直徑:+15%、-0%

傘根厚和傘尖厚:±15%

傘間距:±25%

平均傘傾角:±3°

傘交替形式:相同

注2:芯棒直徑±15%以內的變化不認為存在差異。

被測試的復合絕緣子按圖紙上標有制造公差的所有尺寸進行檢查。以后,如果復合絕緣子的設計數據

變化較小,不超過用“*”號表示的特性值的15%,則設計試驗不需重復。

5.2型式試驗

型式試驗用來驗證復合絕緣子的主要特性,這些主要特性取決于其形狀和尺寸。型式試驗對通過了設

計試驗的復合絕緣子類型進行。僅當復合絕緣子的型式或材料改變時(詳見7),該型式試驗才需重復進

行。

5.3抽樣試驗

抽樣試驗是為了驗證復合絕緣子的其他特性,包括取決于制造質量和所用材料的特性。它在從提交驗

收的絕緣子批中隨機抽取的絕緣子上進行。

5.4逐個試驗

本試驗用來剔除有制造缺陷的復合絕緣子,對提交驗收的每只絕緣子進行。

注:在某些情況下,對一種新結構的直流復合絕緣子,其設計試驗、型式試驗、抽樣試驗和逐個試驗

的集合稱為“定型試驗”。

6設計試驗

5

Page6of27

本試驗由6.1~6.5所敘述的5個部分組成。設計試驗僅進行一次,并將結果記錄在試驗報告中,每

一部分試驗可以獨立地用合適的新試品進行。儀當所有的絕緣子或試品通過了6.1~6.5中規定程序的各

項設計試驗時,該特定設計的復合絕緣子才被認為合格。

設計試驗見表1。

相同設計、材料和工藝情況下,設計試驗只進行1次。

表1設計試驗

6

Page7of27

6.1界面和金屬附件連接區試驗

6.1.1試品和預備試驗

7

Page8of27

從生產線上裝配三只絕緣子進行試驗,絕緣長度(金屬附件到金屬附件間的距離)不小于800mm。兩

端金屬附件與生產的標準絕緣子一樣。附件的裝配,使附件到最近的一個傘裙之間的絕緣部分與正常生產

線上絕緣子的該部分相同。對這些絕緣子進行外觀檢查且按照圖樣核對尺寸是否符合,然后按9.3進行逐

個機械試驗。

6.1.2干工頻電壓試驗

本試驗作為6.1.4.3試驗結果評定的依據。

對3只試品的每一只測定5次閃絡電壓,取其平均值為其干工頻閃絡電壓測定值。此平均閃絡電壓應校

正到GB/T16927.1所提到的正常標準大氣條件。該閃絡電壓在1min內,從零直線上升到閃絡值。

6.1.3預應力試驗

試驗對3只試品按下面的次序進行。

6.1.3.1突然卸載試驗

在-25℃~-20℃下,對每一只試品進行5次等于30%額定機械負荷的拉伸負荷突然卸載的試

驗。

注:在特定條件下,可協議選定更低的溫度。

6.1.3.2熱機試驗

如圖1所示,在一連續的機械負荷下對試品加熱的溫度變化,24h為—個熱循環,此24h熱循環應

重復4次。每24h循環內的兩個溫度水平(一個是+50℃±5℃,另一個是-35℃±5℃)各至少持續8h。試

驗可以在空氣中或在其他合適的介質中進行。

施加的機械負荷等于試品的逐個試驗負荷(至少為50%的額定機械負荷)。此負荷在環境溫度下

于第一次熱循環開始前施加到試品上。

為了便于維護,試驗可以中斷,但中斷的總時間應在4h內,并在中斷后重新開始時,該循環仍然

有效。

在試驗開始前,在環境溫度下對試品施加至少5%的額定機械負荷,持續1min。在此期間測量試

品的長度,精確到0.5mm。此長度作為參照長度。

在試驗后,在相同的負荷和起始試品溫度下,用類似的方法再次測量此長度(為了提供確關金屬

附件相應位移的某些補充情況)。

對于使用耐腐蝕環、套的絕緣子,熱機試驗后,耐腐蝕環、套應不松動、開裂。

圖1熱機試驗

6.1.3.3水煮試驗

將試品放入容器內,浸在含有0.1%質量NaC1的去離子水中保持沸騰42h。

8

Page9of27

在沸騰結束后,試品仍保留在容器中,直到水冷卻至大約50℃,維持此溫度,按下面的次序開始

驗證試驗。

6.1.4驗證試驗

下面的各個試驗(6.1.4.1、6.1.4.2和6.1.4.3)的間隔時間使得此驗證試驗在48h內完

成。

6.1.4.1外觀檢查

對每只試品的傘套進行外觀檢查,不允許有開裂。

6.1.4.2沖擊擊穿電壓耐受試驗

在試品上布置電極(該電極由夾片構成,例如可由大約20mm寬、厚度不超過1mm的窄銅條做成)。

此電極牢固地緊繞在傘裙間的傘套上,形成等于或小于500mm的區段。若絕緣子的絕緣長度小于或等于

500mm,就將電壓直接加到原有的金屬附件上。

將陡度不小于1000kV/μs且不大于1500kV/μs的沖擊電壓施加到兩個相鄰的電極間,或將電壓施加到

金屬附件與相鄰的電極上,每個區段分別承受25次正極性沖擊和25次負極性沖擊。

每次的沖擊引起電極間的外部閃絡,而不產生擊穿,然后撒去構成區段所用的電極。

6.1.4.3干工頻電壓試驗

按照6.1.2所給出的程序對每一只試品再次測定干工頻閃絡電壓。

每—只試品的閃絡電壓平均值不得低于按6.1.2測得值的90%。對每一只試品分別施加按6.

1.2的平均閃絡電壓的80%的電壓,持續30min。

試驗不產生擊穿,試驗后立即測得的絕緣子桿休的溫升不超過10K。

6.2裝配好的芯棒的負荷-時間試驗

6.2.1試品

用在生產線制成的6只絕緣子進行試驗,絕緣子的長度(金屬附件至金屬附件的絕緣距離)應不小于

800mm,兩端金屬附件與生產線上的絕緣子所采用的相同。芯棒的端部連接區相同,但芯棒端部以外的部

分可作適當修改,以避免連接的破壞。

對這6只絕緣子進行外觀檢查,并核對其尺寸是否符合產品圖紙。

6.2.2機械負荷試驗

本試驗在環境溫度下進行兩個方面的測試。

6.2.2.1裝配好的絕緣子的芯棒平均破壞負荷的測定

對3只試品施加拉伸負荷。此拉伸負荷應迅速而平穩地從零升高到大約為芯棒預期機械破壞負荷

的75%,然后在30s~90s的時間內逐漸升高到芯棒被破壞或完全抽出。最終導致連接破壞的任何試驗應當

不計入。算出3只試品的破壞負荷平均值。

6.2.2.2絕緣子強度-時間曲線斜率的檢查

對剩余的3只試品施加拉伸負荷。此拉伸負荷應迅速而平穩地從零升高到6.2.2.1中算出的平

均破壞負荷值的75%,然后在這個負荷下持續96h不破壞(斷裂或完全抽出)。

6.3傘套試驗:起痕和蝕損試驗

6.3.1試品

兩只試驗絕緣子的爬電距離在500mm~800mm之間。若試驗的絕緣子不能從生產線上取得,則應從別的

絕緣子上切下制成專門的試品,使其爬電距離在給定值之間。此專門試品應裝上正常生產用的金屬附件。

6.3.2試驗裝置

9

Page10of27

此試驗在潮濕、密封、防銹的霧室中進行,霧室的容積不超過10m3,且應備有一個不大于80cm2的

孔,以便自然排氣。用渦輪噴霧器或具有恒定噴射能力的室內噴霧裝置。霧充滿試驗室且不直接噴向試

品。將由NaC1和去離子水配制好的鹽水裝入噴霧裝置中。

當試驗所用直流電源高壓側帶有阻性電流250mA的負荷時,電源電壓降應不大于5%。回路保護水平調

整到1A。

6.3.3試驗條件

具體試驗條件見表2。

表2試驗條件

水流的速率是以升每小時每立方米試驗室體積來定義的。不允許用循環水。

對于嚴酷環境條件(強烈的陽光照射,頻繁的溫度變化并凝露,d、e級污穢等級),可經用戶和制造

廠間協議采用附錄C所述的試驗方法。

注:為便于檢查,允許試驗有幾次中斷,但每次中斷不應超過15in,中斷的時間不應計入試驗時間

內。

6.3.4試驗程序

在開始試驗前,試品應用去離子水清洗。試驗時一只試品應水平地安裝(大約在霧室高度的一半位置

處),另一只試品應垂直安裝,試品離霧室頂的間距至少為200mm,離墻的間距至少為100mm。

此試驗是在14.3kV~22.9kV范圍內的負極性直流電壓和鹽霧條件下進行的一種限定時間的連續試

驗。試驗電壓千伏數按爬電距離毫米數除以35(等于統一爬電比距35mm/kV)來確定。

絕緣子在設定的負極性直流電壓下經受連續1000h的試驗。為進行試品檢查和設備維修,試驗期間允

許6次中斷電源,但總的中斷時間應在4b以內,并在中斷后繼續進行試驗,中斷的時間不計入試驗總時間

內。

6.3.5試驗評定

若每只被試試品都沒有出現超過3次過流中斷,不產生電痕,蝕損沒有腐蝕到玻璃纖維芯棒,傘裙末

被擊穿,則認為試驗通過。

6.4傘套材料試驗

6.4.1可燃性試驗

本試驗用來檢查傘套材料的點燃及自熄性能。

10

Page11of27

6.4.1.1試驗步驟

本試驗按照GB/T10707-2008中的方法B:垂直燃燒法進行。

6.4.1.2試驗評定

如果試樣屬于GB/T10707-2008所確定的FV-0級范圍,則試驗通過。

6.4.2體積電阻率試驗

絕緣子用傘套材料的體積電阻率,按GB/T1692-2008規定的試驗方法不小于1012Ω·m。

6.4.3擊穿強度試驗

6.4.3.1試品

試品厚度為(2±0.1)mm,其余尺寸符合GB/T1408.2的要求。

6.4.3.2試驗裝置與程序

本項試驗參照GB/T1408.2進行。試驗電壓采用直流電壓;,對5個試品分別進行直流介電強度

試驗。

6.4.3.3試驗的判定

試品的直流介電強度不小于30kV/mm。

6.4.4抗撕裂強度試驗

絕緣子用傘套材料的機械抗撕裂強度,按GB/T529規定的試驗方法不小于10kN/m(直角形試樣)。

6.4.5機械扯斷強度試驗和拉斷伸長率試驗

絕緣子用傘套材料的機械扯斷強度,按GB/T528規定的試驗方法不小于4.0MPa。同時測量試樣的扯

斷伸長率和扯斷永久變形,扯斷伸長率不小于150%。

6.4.6憎水性試驗

本方法對復合絕緣子的憎水性進行全面的評價,包括傘套材料的憎水性、染污后憎水性的遷移特性、

憎水性在一定條件下的減弱以及恢復特性。

憎水性狀態用靜態接觸角(θ)和噴水分級(HC)來表示。

本標準推薦采用噴水分級法(HC法),靜態接觸角法(CA法)尚在研究中。

6.4.6.1試品

試品的配方及硫化成形工藝應與按正常工藝生產的絕緣子的傘裙護套相同。若絕緣子傘裙與護套

的配方及硫化成形工藝不同,則對傘裙材料及擴套材料分別進行本項試驗。

靜態接觸角法(CA法)采用平板試品,面積為30cm2~50cm2,試品厚度為3mm~6mm,試品數量為

3個。

噴水分級法(HC法)采用平板或傘裙試品,面積為50cm2~100cm2,試品數量為5個。

6.4.6.2清潔表面試品預處理

用無水乙醇清洗表面,然后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沖洗,干燥后置于防塵容器內,在實驗室標

準環境條件下至少保存24h。

然后用干燥的海綿團或軟毛刷在復合絕緣子表面輕輕的均勻涂敷一層干燥的硅藻土,再用洗耳球

等氣吹裝置吹掉表面多余的硅藻土,使絕緣子表面附著很薄的一層親水性物質。由于這層硅藻土極薄,因

此并不影響復合絕緣子的灰密。涂污在試品預處理后1h內完成。

6.4.6.3試品染污

清潔表面試品預處理后進行染污。染污可采用浸污法、定量涂刷法、噴污沾、澆污法等方法。浸

污濁方便實用、污層均勻性較好,可以滿足大批量復合絕緣子試驗的要求。推薦使用的浸污法具體程序如

下:

a)浸污法預處理。浸污槽的尺寸及污液量應保證試品被全部浸沒于污液中。鹽度(NaC1的濃

11

Page12of27

度)為21g/L(相當于鹽密0.1mg/m2),灰度(不導電成分的濃度,如硅藻土)為242g/L(相當于灰密

0.5m/cm2)。

注:g/L的含義為“克每升溶液”。

b)干燥。將預處理過的試品小心浸入,轉動一兩周后拿出,在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下干燥。對

傘裙邊緣積聚的污液予以清除。在試品浸入染污的過程中不斷攪拌污液保證其均勻性。

c)校核。為了染污的準確性,一般浸污后校核該試品部分傘裙或同樣條件下另一只染污陪試品

的鹽密及灰密,確定所染污穢是否與預定污穢度相符合。

鹽密、灰密的測量參照GB/T22707-2008。由于硅橡膠材料具有憎水性遷移特性,可能使得部分親水

性的污穢物質具有憎水性,因此校核在涂污后1h內完成,并將清洗下來的污穢物質充分攪拌均勻,方可進

行測量。

注:對大型復合絕緣子件,使用定量涂刷法、澆污法、噴污法較為方便,具體方法參照GB/T22707-

2008。

6.4.6.4憎水性遷移

涂污后的試品置于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下的防塵容器內進行憎水性遷移,遷移時間為4天。

6.4.6.5憎水性測量方法

6.4.65.1靜態接觸角法(CA法)

靜態接觸角法即通過直接測量固體表面平衡水珠的靜態接觸角來反映材料表面憎水性狀態的

方法。可通過靜態接觸角測量儀器、測量顯微鏡或照相等方法來測量靜態接觸角θ的大小。水珠的體積為4

μL~7μL(即水珠重量為4mg~7mg),每個試品需測5個水珠的靜態接觸角(3個試品15個測量點的平均值

為θav、最小值為θmin)。

6.4.6.5.2噴水分級法(HC法)

噴水分級法是用憎水性分級來表示固體材料表面憎水性狀態的方法。該法將材料表面的憎水

性狀態分為7級,分別表示為HC1~HC7。HC1級對應憎水性很強的表面,HC7級對應完全親水性的表面。憎

水性分級的描述及典型狀況見附錄A。

a)憎水性分級測量的要求。噴水設備噴嘴距試品25cm,每秒噴水1次,共25次,噴水后表面

有水分流下;噴射方向盡可能垂直于試品表面,憎水性分級的HC值的讀取應在噴水結束后30s以內完成;

試品與水平面呈20°~30°傾角。

b)對噴水裝置的要求。噴水裝置可用噴壺,噴壺應滿足:每次噴水量為0.7mL~1mL:噴射

水流散開角為50°~70°。噴射水流散開角的校核可采用如下方法:在距噴嘴25cm遠處立一張報紙,噴射

方向垂直于報紙,噴水10次~15次,形成的濕斑直徑為25cm~35cm。

6.4.6.6試驗程序與判定

對被測試品,靜態接觸角θ及憎水性分級HC值兩個參數均應進行測量,并同時滿足相應的要求。

6.4.6.6.1清潔表面憎水性

按照6.4.6.2規定的測量方法,測量清潔試品表面的靜態接觸角θ及憎水性分級HC值。試

品要求見6.4.6.1。試品滿足如下條件:

a)靜態接觸角θav≥100°、θmin≥90°:

b)一般為HC1級~HC2級,且HC3級的試品不多于1個。

6.4.6.6.2憎水性的減弱特性

在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下,將5片清潔試品置于盛有蒸餾水的玻璃容器中浸泡96h。蒸餾水應

保證試品被完全浸沒,具電導率小于10μS/cm。試品要求見6.4.6.1。

將試品取出后,甩掉表面的水珠,用濾紙吸干殘余水分。然后任選3個試品,順序測量其靜

態接觸角θ及HC值,其余兩個試品僅測HC值。每個試品的測量過程均應在10min內完成。試品滿足如下條

件:

a)靜態接觸角皂,θav≥90°、θmin≥85°。

b)一般應為HC3級~HC4級,且HC5級的試品不多于1個。

6.4.6.6.3憎水性的恢復特性

12

Page13of27

完成6.4.6.6.2的測量后,將上述試品在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下靜置48h。然后任選3個

試品,順序測量其靜態接觸角θ及HC值,其余兩個試品僅測HC值。試品滿足如下條件:

a)靜態接觸角θav≥95°、θmin≥90°;

b)一般應為HC2級~HC3級,且HC4級的試品不多于1個。

6.4.6.6.4憎水性的遷移特性

從5個按6.4.6.3方法染污并憎水性遷移4d后的試品中,任選3個,順序測量其靜態接觸角

θ及HC值,其余兩個試品僅測其HC值。試品滿足如下條件:

a)靜態接觸角θav≥110°、θmin≥100°;

b)一般為HC2級~HC3級,且HC4級~HC5級的試品不多于1個。

6.4.7傘套材料耐漏電起痕和電蝕損性試驗

6.4.7.1試品

試品以五個為一組,同時進行試驗。每個試品的尺寸均為120mm×50mm×6mm。試品的配方及硫化

成形工藝應與傘裙護套的配方及硫化成形工藝相同。若絕緣子傘裙與護套的配方及硫化成形工藝不同,則

應對傘裙材料及護套材料分別進行本項試驗。

本項試驗試品也可在絕緣子上按6.4.7.1.1~6.4.7.1.3的方法取得。

6.4.7.1.1裁取膠片

在絕緣子較大傘裙處裁取,裁取的膠片表面沒有或存在較小的劃傷、凸起、凹坑、氣泡、標

記、修補痕跡、等缺陷。膠片數量不少于5片。

6.4.7.1.2修整膠片

將膠片修整成長度不小于60mm、寬度為40mm~50mm、厚度為2mm~6mm的形狀,修整時應盡可

能少地裁削膠片,并且進行厚度修整時只能對其中—個傘面(一般為傾斜角較大的一面)切削,膠片的邊

沿可以不是直線,但在以上規定的范圍內。

6.4.7.1.3壓制試樣

將修整的膠片放置于試樣制備模具中,放置叫保證待試樣長度方向距模腔底邊5mm~10mm,

寬度方向使試樣放在中間,厚度方向將未修面緊貼模具底面,然后均勻放置適量膠料(此膠料與傘裙膠料

相同或相近),按混煉膠硫化工藝成型、制樣,制備的試樣表面無裂痕,未修整表面中部不應有制樣用膠

料,必要時可在待試樣親和界面涂偶聯刑。

6.4.7.2安裝試樣

本項試驗參照GB/T6553,采用斜面法進行試驗。若采用從絕緣子上裁取的試品,應將長度

方向中裁取膠片較靠近底邊的一端連接在高壓電極,且此電極在未修整面上,上下電極間至少65%的面積

為待試表面。

6.4.7.3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應能提供+4.5kV的直流電壓,且在進行試驗時,當高壓側流過持續0.5s的60mA

電流時,試驗裝置的輸出電壓降應不大于5%。流過試品表面的污液流量為(0.2±0.05)mL/min。

6.4.7.4試驗程序

按照GB/T6553規定的方法安裝試品及向試品提供污液。試驗采用恒壓法,對試品施加+4.

5kV的直流電壓,并同時開始計時。全部試驗持續6h。試驗前后應測量流過每只試品的污液流量,且應記

錄每只試品的試驗時間,記錄所用污液的總量。流過試品的污液不得循環使用。

6.4.7.5試驗的判定

經6h試驗后,儀當五個試品均未出現電痕且蝕損深度均不大于2.5mm時,方認為該組試品達

4.5級,且本項試驗通過。對于從絕緣子上裁取的試品,試驗結果僅當蝕損區域在裁取的傘裙膠料內時方

為有效。

6.5芯棒材料試驗

13

Page14of27

6.5.1染料滲透試驗

6.5.1.1試品

在流動的冷水下,用有金剛石層的圓鋸片從正常生產的絕緣子上沿與芯棒軸線成90°的方向切割

下10只試品,試品長度為10mm±0.5mm。切面應用細砂布打光(砂粒大小為180目),兩端的切面應清潔

且平行。

6.5.1.2試驗程序

試品應(纖維垂直地)放入玻璃容器內,置于一層直徑(1mm~2mm)相同的鋼球或玻璃球上,將

1%的品紅乙醇溶液(1g的品紅放入100g的乙醇中)染料倒入容器中,使其液面比球層的上平面高2mm~

3mm,染料可因毛細作用而從芯棒內上升,測量染料上升貫通試品的時間。

6.5.1.3判定準則

染料上升貫通試品所用的時間長于15min。

6.5.2水擴散試驗

6.5.2.1試品

在流動的冷水下,用有金剛石層的圓鋸片從正常生產的絕緣子上沿與芯棒軸線成90°的方向切割

下6只試品,試品長度為30mm±0.5mm。切面用細砂布打光(砂粒大小為180目),兩端的切面應清潔且平

行。

6.5.2.2預處理過程

試品的表面在煮沸前先用異丙醇清洗并用濾紙擦凈,將試品放入含0.1%重量NaC1的去離子水的

玻璃容器內煮沸,沸騰持續(100±0.5)h。

在同一容器中,只能放入所切割的同一種芯棒材料的試品在—起煮沸。水擴散試驗用沸騰容器舉

例如圖2所示。

在沸騰時間到了以后,將試品從玻璃容器中取出,在周圍溫度下置于裝滿自來水的另一玻璃容器

中,持續至少15min。在試品自沸騰容器中取出后3h內進行6.5.2.3的電壓試驗。

6.5.2.3電壓試驗

電壓試驗應在圖3和圖4所示的裝置中進行。

在電壓試驗前,將試品從玻璃容器中取出,并用濾紙將其表面擦干。然后將每一只試品置于二電

極間。試驗電壓以大約1kV/s的速度升到12kV。維持12kV電壓1min,然后降低和除去電壓。

試驗期間不出現擊穿和表血閃絡,在整個試驗期間的電流不超過0.1mA。

14

Page15of27

圖2水擴散試驗用沸騰容器舉例

圖3電壓試驗用電極

注:對較大直徑的試品,電極的直徑也應加大,電極直徑至少應比試品直徑大20mm。

T1-調壓器;mA-毫安表;T2-變壓器;Pr-毫安表的保護;V-電壓測量裝置;S-試樣和電極

圖4耐壓試驗回路

6.5.3直流擊穿電壓試驗

6.5.3.1試品

從一只絕緣子上用金剛石鋸片將芯棒沿軸線90°角的方向切下5只試品,每只試品長度為(10±

0.5)mm。除去芯棒上的傘套,斷面用180目或更細的細砂紙打光,兩斷面清潔且平行。

6.5.3.2試驗裝置與程序

將試品放入平行平板電極間,為防止試品沿面閃絡,試驗應在變壓器油中進行,或采取其他防止

沿面閃絡的方法,如加大沿面距離等。

參照GB/T1408.2,對5只試品分別進行直流擊穿電壓試驗。

6.5.3.3試驗的判定

5只試品的直流擊穿電壓均大于50kV。

6.5.4雷電沖擊耐壓試驗

6.5.4.1試品

從一只絕緣子上用金剛石鋸片將芯棒沿軸線90°角的方向切下5只試品,每只試品長度為(10±

0.5)mm。除去芯棒上的傘套,斷面用180目或更細的細砂紙打光,兩斷面清潔且平行。

6.5.4.2試驗裝置與程序

將試品放入平行平板電極間,為防止試品沿面閃絡,試驗在變壓器油中進行,或采取其他防止沿

面閃絡的方法,如加大沿面距離等。

參照GB/T1408.2,對5只試品分別施加+100kV的雷電沖擊電壓各5次。

6.5.4.3試驗的判定

15

Page16of27

在雷電沖擊耐受試驗中,試品不出現擊穿或閃絡。

6.5.5芯棒體積電阻率試驗

6.5.5.1試品

從一只絕緣子上用金剛石鋸片將芯棒沿軸線90°角的方向切下5只試品,每只試品長度為(10±

0.5)mm。除去芯棒上的傘套,斷面用180目或更細的細砂紙打光,兩斷面清潔且平行。

在芯棒上下端面用膠粘上鋁箔電極,側面離下電極2mm處開一淺槽以安裝測量用的屏蔽電極。

6.5.5.2試驗裝置與程序

將試品放入恒溫干燥箱內,試驗電壓為+6kV,紋波系數小5%,試驗溫度從室溫升到140℃,升

溫速度不大于20℃/h,溫度達到140℃后對試品進行連續96h的試驗,并連續監測流過試品的電流。試驗期

間電源不得中斷。

6.5.5.3試驗的判定

經96h試驗后,芯棒材料在140℃下的體積電阻率不小于1010Ω·m。試馳期間不出現擊穿或閃絡。

6.5.6芯棒應力腐蝕試驗

6.5.6.1試品與試驗裝置

取按正常工藝生產;裝配妁3只絕緣子試品,試品的絕緣距離不得小于800mm。試品的連接區應與

正常生產所采用的相同,連接區以外的部分可作適當修改,以避免端部附近的連接結構破壞。絕緣子中部

的傘套應被剝去至少150mm的長度以露出芯棒,芯棒露出部分的表面用180目或更細的細紗紙打磨光滑,傘

套的殘余部分被全部去除。

在試品芯棒露出部分的周圍,安裝一個聚乙烯或其他耐酸介質的盛酸容器,使酸液可方便地注入

容器,而不與端部金屬附件相接觸。盛酸容器采用的尺寸使得包圍芯棒的酸液厚度不小于1cm,高度不小

于4cm。容器有端蓋,以使得試驗期間酸液體積的蒸發量不超過5%。

6.5.6.2試驗程序

在20℃±5℃溫度下對3只試品施加一拉伸負荷,此負荷在67%SML和300MPa中取較大的一個。此

拉伸負荷迅速而平穩地從零升至預定負荷。加載后立即在盛酸容器中注入1N濃度的硝酸(該濃度與937g水

中注入63g純硝酸的濃度相同),酸液不與端部金屬附件相接觸。維持這個負荷96h。

6.5.6.3試驗的判定

如果芯棒在96h內未出現斷裂,則本項試驗合格。

7型式試驗

一種絕緣子型式在電氣上是由電弧距離、爬電距離、傘傾角、傘徑和傘間距所確定的。一種型式符合

上述準則的絕緣子,其電氣型式試驗只需進行一次。如果引孤裝置是該型式絕緣子的一完整部分,則電氣

型式試驗帶上引弧裝置進行。

僅當上述特性中有一項或幾項改變的電氣型式試驗才需重新進行。一種絕緣子型式在機械上是由芯棒

直徑和材料、傘套的材料和工藝、金屬附件的連接方法來確定的。僅當上述特性中有一項或兩項都改變時

機械型式試驗才需重新進行。

除非另有規定,對未規定特定公差的所有尺寸允許有下述公差:

±(0.04d+1.5)mm(當d≤300mm時);

±(0.025d+6)mm(當d>300mm,最大偏差為+50mm)。

爬電距離L的允許偏差不大于±0.01Lmm。

幾種常見電壓下直流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的結構高度、爬電距離如表3所示,實際采用值不應低于表3

16

Page17of27

中的參數。

表3不同電壓等級不同環境下絕緣子參數

型式試驗在逐個試驗合格后,由電弧距離、爬電距離、傘形和芯棒直徑所定義的且通過了設計試驗的

絕緣子,方按表4進行型式試驗。

表4型式試驗

7.1電氣型式試驗

根據GB311.1和GB/T775.2,按表5中的電氣型式試驗參數對試品進行7.1.1~7.17的試驗。

注:對用于海拔高度1000m以上地區的絕緣子,考慮海拔高度對絕緣子放電電壓的影響。

表5絕緣子電氣型式試驗參數

17

Page18of27

7.1.1干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對絕緣子進行15次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試驗期間不發生擊穿,且閃絡次數不得超過2次,否則不

合格。

7.1.2濕直流1min耐受電壓試驗

對絕緣子進行濕直流耐受電壓試驗1min。試驗期間不發生擊穿利閃絡,否則不合格。

7.1.3濕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對絕緣子進行15次濕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試驗期間不發生擊穿,且閃絡次數不得超過2次,否則

不合格。

7.1.4可見電暈試驗

絕緣子在1.15倍最高運行電壓下,不出現可見電暈。

7.1.5無線電干擾試驗

用戶和制造廠商進行此試驗,協商可接受的最大無線電干擾水平。

此試驗根據GB/T24623-2009進行,必要時,絕緣子在屏蔽電場的環境中測試。

7.1.6人工污穢試驗

絕緣子能滿足人工污穢試驗的要求,推薦試驗方法見附錄B。用戶和制造廠協商進行此試驗。

7.1.7多因素試驗

絕緣子能滿足多因素試驗的要求,推薦試驗方法見附錄C。用戶和制造廠協商進行此試驗。

7.2機械型式試驗

7.2.1機械負荷-時間試驗和金屬附件與絕緣傘套間界面的灌透性試驗

7.2.1.1試品

取4只正常生產的絕緣子做試驗。對于較長的絕緣子,試品可以專門制作,其絕緣距離不少于

800mm、采用相同工藝生產,兩端金屬附件與正常生產線上的絕緣子的一樣,附件到最近的一個傘裙之間

的絕緣部分與生產線上的絕緣子的該部分相同。對這些絕緣子進行外觀檢查,且按照圖紙核對尺寸是否滿

足要求,然后按9.3進行逐個機械試驗。

7.2.1.2試驗步驟

a)在環境溫度下對4只試品施加拉伸負荷,此拉伸負荷迅速而平穩地從零上升到額定機械負荷

SML的70%,然后在此值下保持96h。

b)96h試驗結束時,取4只試品中的一只,對其兩端面根據GB/T18851.2-2008用染色材料滲透

檢查裂痕情況,這兩端包括傘套與金屬附件間全部界面所涉及的區域,也包括屬于金屬附件的有效延伸

區。

檢查按以下方式進行:

——用清潔劑將表面完全預清理干凈;

——在清潔的表面用滲透劑作用20min;

——除去多余滲透劑,使表面清潔干燥;

——如需要,可使用顯影劑;

——檢查表面。

有些傘套材料可被滲透劑滲透,在這些情況下應提供證據證明結論分析的有效性。

滲透試驗后,檢查試品是否出現裂紋,如果出現裂紋,將傘套(必要時連同金屬附件和芯棒)在

18

Page19of27

顯示表面裂紋最寬部位的中間沿垂直于裂紋方向切成兩半,研究兩表面裂紋深度。

c)在環境溫度下對剩下3只試品施加拉伸負荷,此拉伸負荷迅速而平穩從零上升到大約為額定機

械負荷SML的75%,然后在30s~90s的時間內逐漸上升到額定機械負荷SML。如果在少于90s的時間內達到

額定機械負荷SML的100%,則在此負荷(100%的SML)下保持90s的剩余時間(此試驗可認為是等效于額

定機械負荷SML的1min耐受試驗)。

為了從試驗中獲得更多的資料,除非有特殊原因(如試驗機的最大拉伸負荷限制),負荷可以一

直上升到試品破壞,并記錄破壞負荷值和破壞狀況。

7.2.1.3試驗判定

如果符合下列規定,則試驗通過:

——在70%額定機械負荷下96h耐受試驗[7.2.1.2a)]和100%額定機械負荷下1min耐受試驗

[7.2.1.2c)]均無破壞發生(芯棒斷裂或拉脫,或金屬附件破裂);

——用7.2.1.2b)中所述的染色滲透法沒有出現裂紋;

——研究7.2.1.2b)中所述切成兩半的情況能清楚表明開裂沒有達到芯棒。

7.2.2金屬附件耐腐蝕性試驗

直流復合絕緣子的金屬附件應采取防腐蝕措施,其耐腐蝕性試驗包含在6.3中。若經6.3試驗后,絕

緣子金屬附件未出現腐蝕,則本項試驗通過。

對于使用耐腐蝕環、套的絕緣子,其耐腐蝕環、套的厚度不小于3mm。對采用熔合工藝的絕緣子,其

熔合面的比例不小于80%。

7.2.3金屬附件鋅層和連接結構試驗

絕緣子金屬附件鋅層符合GB/T19519的規定。

絕緣子金屬附件連接結構如采用球窩或槽型時,連接結構尺寸符合GB/T4056-2008的規定,鎖緊銷應

符合GB/T25318-2010的規定,且與絕緣子成套供應。

球窩或槽刑連接件的機械拉伸破壞負荷符合JB/T11219.1-2011的規定。

鋼腳或槽型連接件的機械拉伸破壞負荷符合JB/T11219.1-2011的規定。

7.2.4絕緣子的動態負荷疲勞試驗

對于日益廣泛采用的V形串,絕緣子除受軸向拉伸應力外,還有可能反復受到軸向的壓縮應力。供需

雙方若想對此種狀況下絕緣子的機械性能進行考核,可參考附錄D的動態負荷疲勞試驗方法,具體技術指

標由供需雙方協商。

8抽樣試驗

8.1總則

抽樣試驗使用兩種樣本,E1和E2此兩種樣本的大小見表6。若被檢驗絕緣子多于10000只,則應將它

們分成幾批,每批的數量在2000只~10000只之間。分別對每批試驗結果作出評定。

絕緣子從該批中隨機地抽取,買方有權抽取,并對抽取樣本進行相應的抽樣試驗。

抽樣方案見表6,抽樣試驗項目見表7。

如果有一只試品不能滿足某一項試驗要求,則按照8.7重復試驗程序進行重復試驗。

表6抽樣方案

19

Page20of27

只有在鍍鋅層試驗用磁力法試驗后的樣本E2的絕緣子才準于運行使用

表7抽樣試驗

8.2尺寸檢查(E1+E2)

對圖樣上所給出的尺寸進行檢查,圖樣上給出的公差是有效的。若圖樣上未給出公差,則采用7中的

規定值。

8.3鎖緊系統的檢查(E2)

本試驗僅對帶有按GB/T4056-2008規定的球窩連接的絕緣子進行,并按GB/T19519的規定進行檢驗。

8.4驗證金屬附件和傘套間界面的滲透性(E2)和驗證額定機械負荷(E1)

a)隨機地從E2試品中抽出一只絕緣子,根據GB/T18851.2-2008用染色滲透法進行裂痕檢查。檢查

部位包括傘套與金屬附件間全部界面所涉及的區域,也包括屬于金屬附件的有效延伸區。

檢查應按以下方式進行:

——用清潔劑將表面完全預清理干凈;

——用清潔的表面滲透劑作用20min;

——在環境溫度下,滲透開始后5min內,在絕緣子金屬附件之間施加70%額定機械負荷的拉伸負荷,

此拉伸負荷迅速而平穩地增加到SML的70%,在此值下保持1mim;

——除去多余滲透劑,使表面清潔干燥;

——如需要可使用顯影劑;

——檢查表面。

有些傘套材料可被滲透劑滲透,在這些情況下提供證據證明結論分析的有效性。

在70%的額定機械負荷下進行1min試驗后,檢查試品是否出現開裂,如果出現開裂,將傘套(必要時

連同金屬和芯棒)在顯示表面開裂最寬部位的中間沿垂直于開裂方向切成兩半,研究兩表面開裂深度。

b)在周圍溫度下對樣本E1的所有絕緣子施加拉伸負荷。負荷施加在兩連接端間,此拉伸負荷應迅速

而平穩地從零上升到大約為額定機械負荷的75%,然后在30s~90s時間內逐漸上升到額定機械負荷。

20

Page21of27

若在少于90s時間內達到100%額定機械負荷,則此負荷(100%的SML)應維持90s的剩余時間(此試

驗可以認為等效于在額定機械負荷下的1min耐受試驗)。

為了從試驗中獲得更多的資料,除非有特殊原因(如試驗機的最大拉伸負荷限制),負荷可以一直上

升到試品破壞,并記錄破壞負荷值和破壞狀況。

絕緣子如果滿足下列要求則試驗通過:

——在70%額定機械負荷1min耐受試驗[a)]和100%額定機械負荷1min耐受試驗[b)]期間均無破壞

(芯棒斷裂或完全拉脫、金屬附件破裂)發生;

——7.2.1.2a)所述染色滲透方法后確認無裂紋;

——對7.2.1.2a)所述的兩部分進行檢查后,清楚表明裂紋沒有達到芯棒。

8.5金屬附件鋅層和連接結構試驗(E2)

試驗按GB/T19519進行。

8.6沖擊擊穿電壓耐受試驗(E1)

試驗按GB/T19519進行。

8.7重復試驗程序

如果僅有一只絕緣子或金屬件不能滿足抽樣試驗,則抽取原先提交試驗數量兩倍的新樣品進行重復試

驗。

重復試驗包括未通過的該項試驗。

如果有兩只或更多只絕緣子或金屬附件不能滿足抽樣試驗中的任何一項,或如果在重復試驗中有任

何—項試驗不通過,則認為該批絕緣子不能滿足本標準要求,由制造廠收回。

若能清楚地知道試驗未通過的原因,則制造廠可以從該批中剔除所有有缺陷的絕緣子。然后將挑選后

的批再提交試驗。抽取等于第一次抽取數量三倍的試品進行重復試驗。如果在重復試驗中有任何絕緣子不

通過,則認為該批絕緣子不能滿足本標準,由制造廠收回。

9逐個試驗

絕緣子按表8的項目逐個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不符合本技術條件規定的任何一項要求的絕緣子時,

則此只絕緣子不合格。

表8絕緣子逐個試驗項目

9.1復合絕緣子的標志

每只絕緣子上要標明制造廠的名稱或商標以及制造年份。此外,每只絕緣子上標明額定機械負荷。這

些標志應清晰、牢固。

9.2外觀檢查

每只絕緣子都進行外觀檢查。在絕緣件上安裝的金屬附件符合圖樣。絕緣子的顏色與圖樣上規定的接

近。

在絕緣子表面上允許有面積不大于25mm2(但總缺陷面積不超過絕緣子總表面的0.2%),并且深度

21

Page22of27

小于1mm的表面缺陷。

9.3逐個機械試驗

每只絕緣子在環境溫度下,耐受相應于至少為50%額定機械負荷的逐個試驗負荷,且持續至少10s。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憎水性分級(HC值)的典型狀態

試品表面水滴狀態與憎水性分級標準見表A.1。

表A.1試品表面水滴狀態與憎水性分級標準

圖A.1憎水性分級的典型狀態

22

Page23of27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人工污穢試驗方法——固體層法

B.1試驗的一般規定

B.1.1試驗電源

試驗過程中,絕緣子應在一規定極性下施加直流電壓。

試驗電源在500mA、持續0.5s電流下的電壓降不應大于5%。電源容量應滿足試品發生閃絡時的

實際穩定短路電流不小于10A。

B.1.2高壓測量

高壓測量應符合GB/T16927.2的規定,測量裝置必須與試品直接并聯。

B.1.3霧

a)污層使用人工霧濕潤,人工霧包括熱霧(蒸汽霧)、冷霧、冷熱混合霧等。

b)霧的濃度和流動速度應滿足在(15~30)min使得人工染污標準懸式瓷絕緣子的污層電導率達

到最大值。試品周圍的霧均勻分布。一般情況下霧能見度應小于2m。

c)霧與試品的溫差一般不應超過5K,霧室溫度一般不應超過40℃。

B.1.4污穢物質

試品染污時的污穢物質為NaC1(化學純)、300目硅藻土(化學純)及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按

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的混合物。用浸污法、噴污法、澆污法時使用懸浮液,用定量涂刷法時使用糊狀物。

硅藻土、鹽、水的比例及用量,視所需的灰密、鹽密及染污方法而定。

B.1.5試品準備間的環境條件應符合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

B.2試品的準備

B.2.1清潔試品預處理

將試品用自來水及酒精清洗干凈,干燥后用塑料布包裹,封存待用。

B.2.2染污試品預處理

染污前對試品進行預處理,方法如下:用干燥的海綿團或軟毛刷在復合絕緣子表面輕輕的均勻涂

敷一層干燥的硅藻土,再用洗耳球等氣吹裝置吹掉表面多余的硅藻土,使得絕緣子表面附著了很薄的一層

親水性物質。由于這層硅藻土極薄,因此并不影響復合絕緣子的灰密。染污在試品預處理后1h內完成。

B.2.3染污

a)染污可采用浸污法、定量涂刷法、噴污濁、澆污法等方法。浸污法方便實用、污層均勻性較

好,可以滿足大批量復合絕緣子試驗的要求。

b)推薦使用的浸污法具體程序如下:浸污槽的尺寸及污液量應保證試品被全部浸沒于污液中。

參照圖B.1、圖B.2曲線,根據試驗要求的鹽密、灰密及污液體積,得到所需的NaC1、硅藻土及去離子水

(或蒸餾水)的量。配置污液并攪拌均勻。

c)將預處理過的試品小心浸入,轉動一兩周后拿出,在實驗室標準環境條件下干燥。對傘裙邊

緣積聚的污液,應予以清除。在試品浸入染污的過程中應不斷攪拌污液保證其均勻性。

d)為了染污的準確性,一般浸污后應校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