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_第1頁
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_第2頁
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_第3頁
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_第4頁
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柔石《二月》(節選)閱讀答案二月(節選)【注】柔石六年前,蕭澗秋和陶慕侃一起從杭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他們的感情非常好,可是畢業以后,因為志趣不同,就各走各路了。在這六年之中,蕭澗秋風萍浪跡,跑過中國大部分的疆土。但終于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所以答應陶慕侃的聘請,回到浙江來。浙江本是他的故鄉,可是他從小就死了父母,孑然一身,只跟著一位堂姊生活。不料,堂姊在他臨畢業的一年也死去了。他在人間更加孤獨,沒別的朋友。陶慕侃倒還是和以前一樣記著他,時常與他通通信,而且也佩服他的學問,所以趁著學校的擴充,再三要求他到芙蓉鎮來幫忙。他喜歡孩子,所以應了下來。況且他將學校觀察一番之后,更覺得滿意。這座學校的房子,雖然不大,卻是新造的,半西式的;布置,光線,都像一座學校。陶慕侃為他選定的房間靠近小花園,當時他打開窗,就望見梅花還在落瓣。他覺得自己愿意在這住兩三年,也可能更久。他在房內走了兩圈,似乎他的過去,沒有一事使他掛念,他要在這里新生了,從此新生了。因為一星期的旅路勞苦,他就上了床想睡下去。可是,他的性情使他常常在快樂時想到不幸,所以,這時,他三小時前在船上所見的一幕,一個悲慘的故事,在他腦內復現了:從海市到芙蓉鎮,三個小時,他坐在統艙的欄桿邊,眺望兩岸的衰草。他對面,是一位青年婦人,身穿著青布夾衣,滿臉愁戚的。她雖大方而溫良,可是從她的兩眼內,可以瞧出極烈的悲哀,如夏午驟雨一般。她的膝前倚著一位約七歲的女孩,眼秀頰紅,小嘴如櫻桃,非常可愛。正掂著手里的橘子玩,好似橘子的紅色可以使她心醉。婦人懷里還抱著一個約兩歲的小孩。一位老人,就向坐在她旁邊的一位老婦問:“李先生到底怎么哩?”那位老婦凄慘地答:“真的打死了!”“真的打死了嗎?”老人驚駭地重復問。“可憐真的打死了!什么惠州一役打死的。聽說惠州城,銅墻鐵壁那樣堅固,里面又排著陣圖,李先生這邊的兵,打了半個月也打不進去。李先生憤怒起來,可憐的孩子,真不懂事!他自討令箭,要一個人去沖鋒。說他那時,一手提著機關槍,腰里佩著一把鋼刀,藏著一顆炸彈,背上又背著一支短槍,真像古代的猛將!說起來嚇死人!就趁半夜漆黑的時候,他去偷營。誰知城墻還沒有爬上去,那邊就是一炮,接著就是雨點似的排槍。李先生立刻就從半城墻上跌下來,死了!”老婦人擦一擦眼淚,繼續說,“惠州倒是打下來了。城內的敵兵,見這邊有這樣忠勇的人,嚇破了膽,都逃散了。不過李先生終究給打死了!”她語氣和緩一些,說:“我們這次到上海去,也白跑了一趟。李先生的行李衣服都沒有了,撫恤金一時也領不到。他們說上海還是一個姓孫的管的,他和守惠州的人一邊的,都是李先生這邊的敵人。所以我們也沒處去多說,跑了兩三處秘密的、不像衙門的地方。他們告訴我,撫恤金是有的,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我們白住在上海也費錢,只得回家。”稍停一息,又說:“可憐她們母子,不知怎樣過活!家里一塊田沒有,屋后一方菜園也在前年賣掉,給李先生做了盤纏。兩年來,他也沒有寄回家一個錢。現在竟連性命都送掉了!李先生是個有志的人,人又非常好。他去當兵,是騙了他的妻去的,對她是說到廣東考武官。誰知剛剛有些升上去,竟給一炮打死了!李先生的身體,他的朋友看見,打的和蜂窩一樣,千穿百孔,血肉模糊,哪里還有鼻子眼睛,說起來怕死人!”兩旁的人都聽得搖頭嘆息!這時,那位青年寡婦,止不住流出淚來。老婦人說到末段的時候,她更低頭看著小孩的臉,似乎小孩的白嫩的臉包含著未來的隱光,可以安慰一些她內心的酸痛和絕望。女孩仍是一味玩著橘子。一時她仰頭向她的母親問,“媽媽,家里就到了喔?”“就到了。”婦人輕輕而冷淡地答。女孩又問,“到了家就可吃橘子了喔?”“此刻吃好了。”女孩聽到,簡直跳起來。隨即剝了橘子的皮,將紅色的橘皮在手心上拋了數下,藏在她母親的懷里。又將橘子分一半給她弟弟和母親,一邊自己吃起來,又抬頭向她母親問,“家里就到了喔?”“是呀,就到了。”婦人不耐煩地。女孩又叫,“家里真好呀!家里還有娃娃呢!”這樣,蕭澗秋就離開欄桿,向船頭默默地走去。船到埠,他先望見婦人,一手抱著小孩,一手牽著少女。那位述故事的老婦人提著衣包走在前面。她們慢慢地向一條小徑走去。這樣想了一回,他從床上起來。似乎精神有些不安定,失落了物件在船上一樣。站在窗前向窗外望了一望,天已經刮起風,小雨點也在干燥的空氣中落下幾滴。于是他又打開箱子,將幾部他所喜歡的舊書都拿出來,整齊地放在書架之上。又抽出一本古詩來,讀了幾首,要排遣方才的回憶似的。(有刪改)【注】《二月》最初發表于1929年,中國尚處在劇烈動蕩期。1926年至1927年,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重創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勢力,而上海作為多方外國勢力的盤踞地和各種思想潮流的交匯地,形勢更為復雜。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蕭澗秋決定落腳芙蓉鎮,是因為他厭倦了漂泊,好友又發出了邀約,而他自己也喜歡孩子和這里的環境。B.老婦的敘述中夾雜著“說起來嚇死人”“怕死人”這類評說,反映了普通百姓對殘酷戰爭的恐懼心理。C.青年寡婦對待懷中男孩兒和身邊女孩兒的態度截然相反,主要是由于鄉土社會“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D.李先生的英勇獻身及其家人的遭遇,使革命義士的巨大犧牲真實可感,使底層民眾的辛酸苦楚如在目前。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簡筆交代了蕭澗秋的身世經歷,保持了人物塑造的完整性,并與后文關聯甚密。B.文中的血色和橘色,與整體素淡的色調形成視覺沖擊,富有暗喻性,意味著生命的隕落。C.年齡稍大的女孩尚不諳世事,單身母親養育兒女的艱難可想而知,加重故事的悲劇色彩。D.文中有多處環境描寫,或清新恬靜,或陰郁壓抑,暗示了主人公蕭澗秋的心境變化。8.學界普遍認為蕭澗秋身上有作者的影子,正如魯迅先生評價柔石“很有悲觀的氣息,但實際上并不然”,請結合文本分析蕭澗秋的形象如何印證了這一評價。(4分)9.嵌套式敘事結構,是通過不同時間線或不同視角的疊加,使一個主體故事包含一個或多個次級故事。請簡要分析本文嵌套式結構的表現方式及藝術效果。(6分)參考答案6.C(母親“重男”在原文依據不足,她對女孩的不耐煩只是因為當時的心境使然,并非真正的“輕女”。)7.B(對“橘色”的理解有誤,可將其理解為“于絕望中見希望”。)8.①蕭澗秋表面上看起來孤冷、憂郁:蕭澗秋的人生經歷使他不熱衷于交游,幾乎沒有朋友,旅途中并不攀談,可見其孤冷;常常在快樂時想到不幸的事情,可見其憂郁。這些使他看起來很有些悲觀的氣息。(2分)②實際上蕭澗秋仁愛、有同理心:他愛孩子,對新生活充滿希望;在聽聞他人遭遇不幸的時候,他會產生難以排遣的牽掛,對社會現實有回應,可見并不像表現出來的那樣孤冷,內心是溫暖善良的。(2分)9.(1)本文的主體故事是蕭澗秋受邀來到浙江芙蓉鎮任教。通過蕭澗秋回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