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_第1頁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_第2頁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_第3頁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_第4頁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案

第一課《春天》

教學目標:

一、通過傾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二、通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視察事物,啟迪學生酷愛大自然。

三、用柔軟的聲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像的地方。

四、能編創動作表現歌(樂)曲,精確地唱歌。

教學建議:

1、本課可支配兩課時完成。

2、老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春天”萬事萬物的描述,提高學生的視察力、想像力。在“春天”

主題的理解上傾聽樂曲和歌曲,

3、老師可調動現代化教學手段,選用春天的錄像,激發學生的愛好。

4、老師應采納各種方法,使學生有表現地唱好歌。

四、教材分析:

L手風琴獨奏曲《杜鵑圓舞曲》

《杜鵑圓舞曲》是依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

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于世。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弦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

奏。據說在1918?193。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

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采納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

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在簡短的弱拍起先的、節奏自由的4小節引子過后,出

現下行三度仿照杜鵑鳴叫的音調,第一段以杜鵑鳴叫的下行三度所構成的動機為核心,運用

重復、模進、變奏等手法發展而成。它以輕快、活潑的節奏和清爽、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

幅朝氣盎然的景象,宛轉的鳥鳴和輕松的三拍子節奏,形成了溫柔、迷人的氣氛。

其次段以“山”的長顫音起先,主旋律應用了很多顫音,間雜著杜鵑的鳴叫聲,似乎杜鵑鳥

敏捷地在林中飛來飛去,一會兒在這個枝頭跳動,一會兒又在那個枝頭高唱,杜鵑鳥的鳴叫

聲為林中增加了濃濃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暢而連貫,極富歌頌性,由于曲中出現了一系列改變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

奇。這一段音樂與前兩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形成顯明的對比,加之手風琴特有的音色,使得

音樂有一種迷人的色調。在豎笛仿照杜鵑鳥鳴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復了一次,最

終第一段音樂再現,并結束在杜鵑鳥的鳴叫聲上,與樂曲的起先形成呼應。《杜鵑圓舞曲》

由于曲調美麗,音樂形象生動顯明,深受人們的寵愛。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護士日記》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這支歌便飛入了千家萬戶,

成為孩子們寵愛的歌曲,多年傳唱不衰。

歌曲為五聲宮調式,4/4拍,兩個樂段,其次個樂段是第一個樂段的改變重復。歌曲遵循了

語言的音調、竹奏寫成,音樂語言淳樸簡練,口語化;歌曲幾次出現了附點音符,都奇妙地

結合了語言的節奏、韻律,還有延音記號,后倚音的運用等,使得詞曲結合緊密。歌詞以一

顆童心描繪了小女孩與小燕子摯友般的密切交談,唱起來朗朗上口,娓娓好聽。尤其作者在

處理其次段歌詞時,不加停頓,將小女孩要把家鄉的新改變、新面貌一一'告知小燕子,力邀

小燕子來做客的急迫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歌曲以小女孩為主子公,動情地歌頌了祖國的新面貌,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宏大

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感覺。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3/4拍,大調式,歌曲以仿照布谷鳥叫聲的音調起先,其二

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交替的節奏,顯得特別從容,帶出了以級進為主的流暢旋律,有著三拍子

舞曲的特點,給人以開心、美麗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頌了英勇報春的布谷鳥,

抒發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溢快樂的喜悅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宮調式。旋律采納了級進、

同音反復與改變重復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協作下,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

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溢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

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視察事物。啟迪孩子酷愛生活,酷愛大自然。歌曲符合

語言的規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寵愛的好歌。可啟發學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課時

一律動:

傾聽《杜鵑圓舞曲》仿照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心情。

二傾聽《杜鵑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傾聽全曲。

提示:樂曲中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給同學們聽一聽。

2.復聽樂曲,隨著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或用彩色筆畫在白紙上,聽后,展示給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魚和碰鐘參與樂曲的演奏,應怎樣敲擊比較合適,分小組探討,分別與樂曲合

作。

三、表演《布谷》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后聽歌曲錄

音,用手指引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2.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其次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

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留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鳥歌頌的方式出示歌詞。課本上仍以口為四分音符的時值,表

示旋律的凹凸、長短,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老師可依據小黑板供應的樂譜進行教學。

四、編創與活動

老師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留意視察生活,視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

也可依據自己的體驗,編創其他聲音,表現給人家聽,使學生主動動腦,主動參與,還可以

分小組設計更多的像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不要生硬地讀,要

有感情地朗讀,可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好玩。

五、課堂評價活動:

六、老師小結,下課。

其次課時

一、律動:

傾聽《小燕子》,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二、傾聽《小燕子》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傾聽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你想和小燕子說什么

2.聽歌曲《小燕子》分小組編創動作。

3.隨著復聽歌曲的錄音,分組表演。

三、表演《小雨沙沙》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傾聽范唱歌曲,使學生對唱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留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

集中精力聽歌曲。

2.再聽范唱。提示:雨能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可指導學生仿照小雨的聲音,歌曲中怎樣說的視

學生實力可將學生的創作組合成兩個部。

3.盡快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組編創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復習歌曲《布谷》:

1聽錄音感受歌曲心情。

2聽琴唱歌熟識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老師小結。

其次課《放牧》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

化學生酷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改變。

二、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相識三角鐵,探究三角鐵的敲擊方法,駕馭其演奏姿態。

三、精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開心。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鐐的伴奏。

教學建議

一、本課可按兩課時完成。

二、學唱歌曲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應符合學習音樂的規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多聽多感

受,學生自然駕馭了歌曲的旋律,獲得對唱曲的完整的體驗,對于理解、表現歌曲好處匪淺。

老師確定要重視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也就是完整體驗感受的過程。

三、傾聽音樂前,老師可結合主題“放牧”,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以獲得對牧童生活的

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拍變換拍子,

七聲商調式。全曲由兩部分構成。

歌曲為山歌風,旋律悠揚、親切。第一部分節拍變換頻繁,節奏改變較多,旋律顯得自由、

伸展。四樂句均以強拍弱位起音:前兩樂句起先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區轉為波浪式的旋律;

第三樂句平和起句,仍具有樂句間大的起伏的特點;第四樂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

敘述性的口吻描繪了山坡、青草、山花、笛聲,同顧了牧童往日的開心生活。

其次部分節拍一樣,以襯詞起句,似牧童叫賣聲的新的音調出現,與前部分形成了對比。隨

后運用改變重復的手法與第一部分緊密呼應,弱位起句改為弱拍起句,隨著主子公的疑問,

“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斷起伏、下行,音調有些傷感。當確認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學讀書的

好消息,旋律上揚,音調明朗起來。結束句出現全曲最高音,并延長,似乎要將好消息傳向

四方。

這首歌表現了在祖國飛速發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

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上學的志向。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調。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第一樂句旋律以級

進為主,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歌曲增加了生氣。其次樂句作第一樂句節奏的完全重復,只是采

納了嚴格的模進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樂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現了全曲最高音“mi”,

抒發了牧童內心涌動的快樂情感。第四樂句節奏做適當改變,旋律線漸漸下降,歌曲的心情

也慢慢安靜下來。

其次段歌詞采納卡農的二聲部處理方式,其次聲部比第一聲部晚一小節進入,改變了主旋律,

由于聲部的加入,使得其次段歌曲的音樂心情更為活潑、歡快,最終有力地結束在主音“do”

上,為歌曲增加了明朗的色調,

〈〈牧童》像一幅出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酷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被大

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寵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美麗抒情。

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畫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

然放牧的開心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叫賣聲襯詞為歌詞,奇妙地補充

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備的審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2/4柏,五聲徵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歡愉快潑,

很有朝氣。好玩的是聰慧的作曲家采納仿照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

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頌中,我們仿佛感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趣盎然

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放牛歌》不僅易唱,好玩味,而且用音節約,音域也只有六度,實在是相宜低年齡學生演

唱的好兒歌。

第一課時

一、律動:

傾聽《牧童哪里去了》仿照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心情。

二、傾聽《牧童哪里去了》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前,同學們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老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滲透珍惜學習時間的教化。3.學生可依據歌曲內容,分

小組、分角色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

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精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老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究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老師應對主動探究的學生賜予充分的

確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與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

瞭亮、透亮、洪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困難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

隊而賦于樂曲以特別的色調。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

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四、復習歌曲《小雨沙沙》:

1、聽錄音感受歌曲心情。

2、聽琴唱歌熟識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

六、老師小結,下課。

課后小結:

其次課時

一律動:

傾聽《小燕子》,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二傾聽《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傾聽歌曲《牧童》的錄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歌曲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編創與活動

1.相識雙響筒。

提示:為什么叫雙響簡,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來嗎

2.探究。分小組敲擊,聽一聽,雙響筒兩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樣的聲音

3.分小組用雙響筒敲擊出節奏,老師記錄下來,大家把每一小組編創的節奏連起來敲擊,還

可以變換連接方式敲擊,為每一次敲擊,取一個好玩的名字,如:火車開了、小馬跑了等等。

雙響筒與演奏方法簡介:

雙響筒是打擊樂器(也是兒童節奏樂器)的一種,竹木體樂器,由空心的竹筒與木柄組成。演奏

時,左手持樂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擊竹筒兩側,會發出凹凸兩種聲音。使學生懂得雙響

筒一側發音低,一側發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學基本要求

1.提示學生留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即:看著課本中圖形譜對于歌曲凹凸長短的提示,感受

歌曲旋律的進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輕松、開心。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是間奏部分,用鑼、鼓、鑲伴奏。4.編創動作表演《放牛歌》。

編創與活動:

1.本課的編創與活動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主動性,用自己學過的樂器,為歌曲《放牛歌》

編創鑼、鼓、鐐的伴奏。

2.提示學生分組進行鑼、鼓、鐐的節奏編創。

老師盡量運用學生編創的節奏,加以調整、運用,以調動學生編創的主動性。

四、復習歌曲《牧童》:

1、聽錄音感受歌曲心情。

2、聽琴唱歌熟識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

六、老師小結,下課。

第三課《手拉手》

一、教學內容:

1、傾聽《讓我們手拉手》

2、傾聽《鴨子拌嘴》

3、表演《一對好摯友》

4、表演《數鴨子》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讓我們手拉手》、《鴨子拌嘴》,唱《一對好摯友》、《數鴨子》,感受生活中

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情。

2、能完整、精確、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3、能結合傾聽歌(樂)曲,創建性地運用打擊樂器表現小鴨的生活。

4、能精確地讀出兩聲部帶詞的節奏。

三、教材分析:

1.童聲獨唱《讓我們手拉手》

《讓我們手拉手》是一首朝氣蓬勃的創作歌曲。歌曲以昂揚的音調,歡快的旋律,富有特點

的節奏構成。

2.民間打擊樂《鴨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順編創的打擊樂曲。樂曲一起先,用小鉞的獨奏來模擬鴨子沖破黎明時

的安靜引頸鳴叫,忽然聽眾帶入可愛的鴨群之中。人們仿佛望見一只調皮的小鴨,拍著翅膀

飛出鴨棚,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

該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樂舞》中。該曲于1983年被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評為優秀

音樂作品,并榮獲1984年全國民族器樂作品創作競賽二等獎。

3.歌曲《一對好摯友》

《一對好摯友》是一首采納民間音調寫成的創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潑,節奏緊湊,描述了

小儕儕和小妞妞一塊去放鴨和牛,一塊唱著歌回家的情景。歌頌了小摯友間真摯樸實的友情。

4.歌曲《數鴨子》

《數鴨子》是一首具有說唱風格的創作歌曲。歌曲說唱結合,旋律的音調主要以級進為主,

接近語言的韻律,極富童趣。歌詞描寫了小摯友看到鴨群游過大橋,興奮地數鴨子的情景,

反映了富有了的農夫的華蜜生活。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歌曲學生很寵愛唱,尤其是《數鴨子》一首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特別的高,老師要

利用學生的主動性,把這首歌的其次段歌詞也教給學生。本課的傾聽曲目《鴨子拌嘴》學生

聽起來有些難度,不簡潔理解,也不簡潔聽懂,老師要好好的指引學生去聽。

五、課時支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

2、學唱歌曲《一對好摯友》

3、表演歌曲《一對好摯友》

4、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情。

2、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摯友》,引導學生探究歌曲應以贊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

親切自然,并用動作表達自己對唱曲的理解。

3、通過自編動作與活動,引導學生自創動作和在歌曲的空拍處加上小動物的叫聲,使歌曲的

演唱更為生動好玩。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頌的常規等。

3.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聽歌曲錄音《讓我們手拉手》;(規范要求同學們傾聽時能創建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

伴奏。)

1)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心情怎樣?

2)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一對好摯友》;其次遍老師范唱,引導學生邊拍邊聽。聽后談歌曲內容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一對好摯友》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在樂句結束處加上牛或鴨

的叫聲),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鴨子伴嘴》

2、學唱歌曲《數鴨子》

3、表演歌曲《數鴨子》

4、節奏編創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鴨子伴嘴》,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強弱所帶來的改變,以與感受音樂作品

中鴨子的生動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數鴨子》,引導學生能以歌聲、動作來表現自己酷愛生活,寵愛小動物

的情趣。感受不同音樂要素的表現的不同動物的形象與場景。

3、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

實踐活動。

4、通過節奏讀拍編創活動,進行簡潔的二聲部練習。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3.二聲部節奏編創活動:先分別學習吹口哨“du”和鴨子叫“ga”;后全起來。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鴨子伴嘴》

1)初聽,(完整聽全曲)。并提示小鴨與老鴨叫的地方。

2)談談所聽內容;故事描述(集體)并談談每個情景所用的打擊樂器是怎能樣協作的。

3)復聽:自由活動:隨《鴨子伴嘴》,引導學生自由地進行編創活動,以走路、鴨叫等。

2.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由樂曲《鴨子伴嘴》入歌曲《數鴨子》)

1)老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指譜,要有明顯的凹凸、長短的動作表示;)

3)通過分句唱嫻熟歌曲的演唱。

3.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數鴨子》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

表演。

三、課堂小結:激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四課《長鼻子》

一、教學內容:

1、傾聽《小象》

2、傾聽《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兩只小象》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大象的音樂,從而懂得愛惜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3、能夠精確地拍擊二、三聲部的節奏,培育合作意識。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小象》

《小象》是美國亨利?理仙尼樂隊演奏的爵士風格的樂曲。樂曲輕松活潑,形象地表現了小

象們玩耍游戲的情景。

2.管弦樂《大象》

《大象》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五首。這是一部形象生

動、充溢幽默諧趣的管弦樂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采納由一個問答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抒情而美

麗,節奏協作歌詞的語氣重音,詞曲結合緊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曲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

兩個小動物之間的友好交談,一問一答之間表露了小象以長得酷似自己的媽媽而引為驕傲,

歌頌了小象愛媽媽的真挈情感,

4.歌曲《兩只小象》

《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作歌曲。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生動

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摯友用長鼻子相互問好,一同在河邊游戲的友好情

景。似乎在告知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長鼻子,講的是大象的內容,學生們都很寵愛大象,所以學起這一課的內容主

動性會特別的高,學習愛好會特別的濃。本節課的內容要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節奏,要讓學

生通過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現出來。

五、課時支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小象》

2、學唱歌曲《小象》

3、表演歌曲《小象》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小象》,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能精確地選擇樂曲所表達的心情。

2、聽唱法學唱歌曲《小象》,要求學生用柔軟、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編創動作,以表達對

小動物的愛惜之情。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進行簡潔的二聲部練習。

二、新課學習:

1.聽歌曲錄音《小象》(規范要求同學們傾聽時能創建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談談“象”的有關學問;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并能從“歡快”與“美麗抒情”中選擇出樂曲

的心情。回答小象叫了幾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小象〉〉;其次遍老師范唱,引導學生邊拍邊按圖示劃旋律線,體會旋律的起

伏。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同學作伴奏),從

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大象》

2、學唱歌曲《兩只小象》

3、表演歌曲《兩只小象》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大象》,感受音樂的表現與事物的形象動態有干脆的關系。

2、聽唱法學唱歌曲《兩只小象》,通過老師范唱感染學生心情,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

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

實踐活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進行簡潔的二聲部練習。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大象》(提示學生大象的音樂應當是:緩慢沉重的、還是輕愉快潑的?并能回

答為什么是緩慢沉重的?)

1)初聽,(完整聽全曲)。

2)談談所聽內容;并探討大象有些什么習性、怎樣走路、與小象有什么區分等)

3)復聽:自由活動:《大象》樂曲,引導學生自由地進行編創活動,以走路、甩鼻等動作為

主;

2.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由樂曲《小象》入歌曲《兩只小象》)

1)老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指譜,要有明顯的強弱與美麗感)

3)通過分句唱嫻熟歌曲的演唱。

3.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

演。

三、課堂小結:

第五課《跳起舞》

一、教學內容:

1、傾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2、傾聽《擠奶舞》

3、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4、表演《小松樹》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并能自編動作表演。

2、在傾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改變,簡述音樂表現給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音的凹凸,并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

三、教材分析:

1.木琴獨奏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我是人民小騎兵》是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由力度改變仿照馬蹄聲,描繪一隊

小騎兵由遠而近奔馳而來的形象。

2.器樂曲《擠奶舞》

《擠奶舞》是采納一首歡快的蒙古族民歌寫成,樂曲描繪了孩子們學做小小擠奶員,開心地

勞碌著擠奶的情景。學生邊聽邊學擠奶舞。

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這首旋律流傳已久,填詞很多。歌

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使得歌曲簡潔、易唱,表

現了小小年紀的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酷愛之情。

4.歌曲《小松樹》〉

《小松樹》是一首好聽的內蒙古民歌,這首歌曲以贊美小松樹為題,從擬人的角度,贊美小

松樹“綠茵茵”,“真美麗”,“像小兄弟一樣”,“華蜜的在微笑”,比方小摯友像小松

樹一樣強壯成長,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寵愛小松樹挺立、堅韌的品行,英勇地與風沙搏斗的精

神。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演唱曲目《草原就是我的家》比較的簡潔,學生能很簡潔的駕馭,歌曲歡快,學生寵

愛唱,寵愛表演。《小松樹》這首歌學生學習起來就有些困難了,節奏,音準學生都不簡潔

駕馭,這首歌不是很好聽,學生的學習勁頭會不是很高的,老師要留意調動學生演唱的主動

性。

五、課時支配: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2、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引導學生聽辯出音樂力度的改變,并能簡潔音樂表現

給自己的感受。

2、聽唱法學習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過老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感受蒙占族

民歌的特點。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學習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

通過小組探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

1)蒙古騎馬式練習(后十六節奏練習XXXXXXI|)

2)音的凹凸練習: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聲音組合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提示:樂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騎馬奔她的音樂形象。)

1)談談“草原、騎馬”等有關學問;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學生小騎兵由遠與近采納民什么方法?全

曲節奏的特點是什么?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體會旋律的起伏與蒙古民歌

的風格。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同學

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小松樹》

2、表演歌曲《小松樹》

3、學習簡潔的蒙古舞蹈動作組合

教學目標:

1、聽唱法學唱歌曲《小松樹》,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風

格、旋律、節奏;

2、用歡快的動作表演歌曲《小松樹》,體驗歡快的心情,增加身體動作的協調性。結合生活

中的閱歷,探究感知、體驗音樂的節奏。

3、通過學習蒙古族人民的擠奶舞的動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習慣與音樂特點。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

1)蒙古騎馬式練習(后十六節奏練習XXXXXXII)

2)結合蒙古族運動項目,進行三聲部節奏練習。

二、新課學習:

1.歌曲學習:聽歌曲錄音《小松樹》;

2.其次遍老師范唱,引導學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其次遍可隨著輕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小松樹》,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同學作伴奏),

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6.舞蹈動作練習:擠奶舞動作組合:站、蹲等。

7.自編動作復習觀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三、課堂小結:激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擠奶舞》練習并表演

教學目標:

1、組織傾聽《擠奶舞》的音樂與錄像,引發學生的愛好。

2、仿照擠奶舞的動作,合著音樂跳一跳。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擠奶舞》

1)談談擠奶的有關學問,組織學生觀看擠奶片斷;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時想象擠奶的場景。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復習擠奶舞的基本動作。(硬肩與笑肩。)

3.跟著音樂跳一跳。

4.選擇跳得棒的小摯友上來領舞。

5.四人一小組進行協作練習。

6.自編動作復習觀賞:《擠奶舞》。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六課《咯咯噠》

一、教學內容:

1、傾聽《公雞母雞》

2、傾聽《我的小雞》

3、表演《母雞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傾聽、表演,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寵愛之情。

2、相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究式的學習駕馭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這部組曲由13

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與終曲組成,分別是⑴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

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

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納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和頓音,仿照母雞咯咯的啼叫

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仿照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

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深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

規范,類似帶再現的三段體,和聲大調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

曲結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好玩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奇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

和小跳、重復和改變重復等手法仿照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好玩。歌詞譯配也很有

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頸項伸伸、兩翼撲撲”的興奮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

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

年級學生演唱和表演。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容特別的有童趣,學生會特別寵愛聽寵愛唱,學生駕馭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五、課時支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練習用簡潔的圖形表現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老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

曲表現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

過小組探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C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相識(簡潔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細致聽樂曲,辨別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納圖譜表示的方

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

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表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響板”為

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鈴鼓”學習

教學目標:

1、觀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學生通過自編動作表現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心情。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老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

現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

組探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相識(簡潔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

樂心情(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音樂心情)。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表演。

2、老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4、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響板”“鈴鼓”

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激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七課《大海的歌》

一、教學內容:

1、傾聽《大海搖籃》

2、傾聽《海上風暴》

3、表演《海》

4、表演《云》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現歌曲美麗、抒情的心情。

2、通過傾聽辨別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出來。

3、能夠看圖為歌謠填上適當的詞,并能精確地讀拍。

4、能發揮想像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心中的大海。

三、教材分析:

1.歌曲《大海搖籃》

《大海搖籃》是一首具有民歌風的少兒歌曲。較有規律的節奏似安靜的大海般搖蕩,配以抒

情性的旋律、詩一般的歌詞,歌頌了少年兒童心中美麗的大海。

2.管弦樂《海上風暴》

《海上風暴》選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樂《培爾-金特其次組曲》。劇情

為:鄉村破落子弟培爾?金特生性粗野又耽于幻想。其行徑為眾人所不齒,惟有少女索爾維

格對他另眼相看,并產生了愛情。在一次參與摯友的婚禮時,他拐走了新娘英格麗德,把她

帶到荒蕪的深山里,其次天就拋棄了她,獨自由山中游蕩。后無意闖入山妖的洞窟,因又愛

上了山妖的女兒,遭眾妖凌辱與熬煎,幾致喪命,幸而傳來黎明的鐘聲,妖魔星散而去,培

爾才死里逃命。但培爾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險。奧薩終日盼兒歸來,積思成疾。在

她彌留之際,培爾趕回家中,奧薩聽著兒子漫無邊際的海外奇談,凌然長逝。失去母親的培

爾冒險出海去尋找富貴。幾經磨難后,培爾想起了自己忠實的愛人和自己的家鄉,而且從現

實中猛省過來:世界上最大的華蜜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國和家鄉,見到自己的親人和同鄉。最

終他最終回到了家鄉,回到了愛人的懷抱里。而《海上風暴》是其次組曲的第3曲。描寫培

爾在美洲淘金成為百萬富翁后乘船回國,在海上遇到風暴攻擊時的情景。

3.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是一首贊美海的抒情詩、海的贊美歌。由于節奏的疏松、旋律

顯得寬廣,有著海的氣概,又因旋律多為級進式的起伏,音調帶著柔軟的美,描繪了月光初

上碧浪相逐遠去的海面。

4.歌曲《云》

《云》是一首熱忱的兒童歌曲。歌曲的節奏伸展平穩,旋律起伏跌宕,美麗抒情,白云在藍

天上漂浮,引發了孩子們天真的聯想,從“藍天”、“白云”到“大海”、“帆船”,從“裝

著小雨點”的大船到“快快澆麥田”,寄予了孩子們真誠而美妙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實地為

人類服務,讓人們的辛勤勞動換來豐碩的成果。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歌曲和大海有關系,同學們見過海得不多,多數是從電視上,畫報上見過,老師可以

給學生方有關海的影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課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有確定的困難,

老師要適時地進行指引。

課時支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大海搖籃》

2、學唱歌曲《海》

3、表演歌曲《海》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樂曲《大海搖籃》,引導學生練習用簡潔的圖形譜(線段圖)表現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海》,完整地傾聽錄音范唱,并通過提示辨別歌曲描繪的“海”的形象。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海》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探

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小練習:學習利用身邊的物品仿照聲音。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大海搖籃》{引導學生細致聽樂曲,辨別歌曲唱出的內容,并采納圖譜(線段

圖)表示的方法。

1)初聽前談談“海”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

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或利用身邊的物品制造聲響進行體驗表演。

2、聽歌曲錄音《海》;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海》,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品與打擊樂器等方法

制造聲響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樂曲《海上風暴》

2、學唱歌曲《云》

3、表演歌曲《云》

教學目標:

1、觀賞樂曲《海上風暴》,引導學生練習用簡潔的圖形譜(線段圖)表現音樂的形象,利用

制造聲響與音樂綜合仿照大海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云》,通過老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體驗歌曲伸展平穩的節奏、

起伏跌宕、美麗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云》創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探

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學習利用身邊的物品制造聲響,增加綜合創編的實力。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

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學習利用身邊的物品(各種物品、身體、喊叫、聲音仿照等)制造聲響。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海上風暴》

1)簡潔談談大海改變無常的習性。

2)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線段圖)表示

所聽到的音樂心情(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音樂心情)。

3)復聽時利用身邊的物品(各種物品、身體、喊叫、聲音仿照等)制造聲響。與樂曲一起綜

合成為一個生動的大海。

2、老師范唱歌曲《云》;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創動作體驗進行“藍天、白云、大海)的聯想。

并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激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八課《華蜜生活》

一、教學內容:

1、傾聽《快樂的啰嗦》

2、傾聽《陽光下的孩子》

3、傾聽《夏天的陽光》

4、表演《彝族娃娃真華蜜》

5、表演《乃喲乃》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傾聽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樂特點,背唱《彝族娃娃真華蜜》。

2、能初步聽辨高和低的音。

3、能編創簡潔伴奏,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能按圖意與節奏編創適當的詞,并能精確地拍和讀,

三、教材分析:

1.彈撥樂合奏曲《快樂的啰嗦》

《快樂的啰嗦》是作曲家張式業依據彝族民間舞曲音樂改編而成的彈撥樂合奏曲。這是一首

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樂曲,曲調簡樸、短小精悍,旋律美麗、流暢,帶有舞曲性的音樂給人

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頌美妙生活的歡快熱情的場面。

2.歌曲《陽光下的孩子》

《陽光下的孩子》是是山張名河作詞曉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時代氣息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朝氣

蓬勃的音調,歡快的心情,歌頌了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在黨的陽光培育下強壯成長。

3.歌曲《夏天的陽光》

《夏天的陽光》是一首瑞典民歌。第一部分為四樂句,旋律起伏跌宕,帶有附點的節奏,具

有一種推動力,給人一種奮進的感受。其次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改變再現,采納了器樂曲常用

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為活潑、跳動,表現了瑞典人民酷愛自己的家鄉、酷愛生活的樂觀

情懷。

4.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

《彝族娃娃真華蜜》是一首依據彝族民歌音調創作的兒童歌曲。作品通過對彝家娃娃在喜慶

佳節中狂歡歌舞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熱忱洋溢地贊美了彝族兒童的華蜜生活,歌詞簡潔形

象,旋律歡快、跳動,加上全曲采納了

“xxxxxx/xxx/"“xxxxx/xxx

r等明愉快潑、具有舞蹈性的節奏型貫穿始終,以與“阿里里”這一彝家韻味的襯詞的運用,

極富民族色調,生動地描繪出一群天真可愛的彝家娃娃身著節日盛裝,在山寨空曠的青草坪

上盡情歌舞的動人場景。

5.歌曲《乃喲乃》

《乃喲乃》是一首簡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個音,而且每個樂句的句

尾最終一小節都是sol、mi、do依次,音高、節奏完全相同。由干歌曲樂句的長短不同,形

成了(2+2+3+3+3)有改變句式結構,旋律簡潔而不單調,簡短旋律歡快熱情,表現了土家族

兒童快樂開朗的性格。

四、課時支配: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彈撥樂曲《快樂的羅嗦》

2、學唱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

3、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彈撥樂曲《快樂的羅嗦》,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力度、速度與凹凸的改變,以與

感受音樂作品濃郁的民族風格,

2、模唱法學習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通過錄音與老師范唱,引導學生輕聲模唱,并學習

演唱的聲音要干凈面富有彈性。

3、學習用節奏型為歌曲作伴奏并通過創編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

過小組探討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節奏創編練習(以簡潔的節奏重復組成節奏型為主)

二、新課學習:

1、觀賞彈撥樂曲《快樂的羅嗦》,

1)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初聽后:樂曲是什么心情?與題目的說明

2)復聽時,提示學生可用簡潔的舞步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心情。

2、老師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華蜜》

1)引導學生用課前所創編的節奏型為歌曲作伴奏;

2)動作創編(要求自創與老師的民族舞動引導相結合)按句創編;然后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

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3)錄音、學生的節奏、舞蹈結合起來表演

三、小結:激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

1、觀賞歌曲《陽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陽光》

2、學唱歌曲《乃喲乃》

3、表演歌曲《乃喲乃》

4、音高聽辨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賞歌曲《陽光下的孩子》與《夏天的陽光》,感受體驗歌曲朝氣蓬勃、歡快的音樂

心情,并能隨歌曲的旋律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作伴奏。

2、聽唱法學唱歌曲《乃喲乃》,學習邊打拍邊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

使歌曲的演唱達快樂的效果。

3、通過自編動作表演,增加學生的自信念,激發學生的編創熱忱。

4、通過聽辨活動引導學生能初步辨別音的凹凸。

教學打算: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與唱。

3、小練習:音高聽辨:用幾組音距效遠的兩音組成聽辨。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歌曲《陽光下的孩子》,

1)完整地傾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心情是“興奮”還是“哀痛”

2)復聽時,提示學生用輕聲合著節奏拍手。

2、觀賞歌曲《夏天的陽光》

1)完整地傾聽全曲,選擇動作為“走路?跳舞?”

2)復聽時,提示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作伴奏。

2、老師范唱歌曲《乃喲乃》;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老師提示式伴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乃喲乃》。動作創編(要求自創與老師的民族舞動引導相結合)

按句創編;然后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激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九課《巧巧手》

教學目標:

1.通過編創動作和表演,培育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

2.能理解勞動的開心,并用輕松開心的聲音邊唱邊表演《粉刷匠》。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種創建性的教學活動。

2.用輕松開心的聲音演唱,感受勞動的快樂。

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樂句。

教具打算:多媒體課件、手工制作品、手風琴、打擊樂、手工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按規定坐好。

2.師生問好。

二、新課教學

1.導入。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謎面是:十個小摯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個小摯友,五個在左

五個在右;十個小摯友,只會做事不會開口。(生答:手)對,就是我們的這雙手。我聽說,

在昨天的美術課上,同學們用一雙小手制作了很多美麗的手工作品,老師真想看看。昨天通

知你們今日音樂課帶來展示一下,大家都帶來了嗎?(生答,同時拿出作品)哇,真不錯,

看了你們的作品,老師真佩服你們,因為你們都有一雙靈活的手。今日這節音樂課,我們就

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巧巧手》,(出示課題:巧巧手)(課件1)

2.傾聽《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1)感受音樂,參與創編

師:同學們,我們的手除了剪紙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觀賞《我有一雙

萬能的手》o

(提出要求)請大家細致聽,然后告知我歌曲中小摯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樂,

出示課件2)現在哪位同學來回答我剛才提出的問題,歌曲中的小摯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

(生答:會洗衣、補襪子、縫紐扣、還會修桌子、補圖書、栽花種樹等)說得真棒!同學們

再想想,歌曲中小摯友的手做了這么多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把它表現出來:比如洗

衣服、洗手娟……(學生依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把音樂再聽一遍,同學

們一邊聽一邊依據自己剛才創編的動作把它表演出來。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吧!(學

生表演)

(2)思想教化:

師:大家表演得真好,誰能說說,這首歌告知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生答: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勞動最光榮,勞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我們從

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我們一起來想想,在生活中你們的這雙小手還能做什么

呢?誰來說說?(生答:會穿衣服、整理書包、掃地等)你們真棒,一雙小小的手能做出這

么多的事情來,真讓我艷羨,同學們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也露一手,好嗎?(好)

3.學唱《粉刷匠》

(1)學唱歌曲,體驗快樂。

師:下面就讓我彈一曲,同學們來評一評,老師的手巧不巧,給我打個分兒°(老師彈唱《粉

刷匠》)老師彈得好不好,能打幾分呀?感謝同學們的夸獎。我發覺剛才我在彈唱的時候,

有的同學也跟著唱起來,看樣子,有的同學在幼兒園、學前班就學過了這首歌,那太好了。

誰來說說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粉刷匠》)(對)(出示課件3)誰情愿上來唱

給大家聽?(叫2名同學唱)唱得真好,讓我們激勵他一下。(學生鼓掌)今日這節課,我

們還要學習一個新本事,學唱這首歌的歌譜,看看誰學得又快又好!(生學唱)大家學得真

不錯,能不能自己演唱一遍給我聽,行嗎?(生演唱)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興奮,沒想到你們

這么快就學會了,真是太聰慧了。不過剛才同學們演唱的時候,老師發覺有的同學把第三樂

句唱借了,我們現在把這一樂句再學學。(生學唱)(解決難點)很好,把旋律再視唱一遍。

(學演唱)接下來請大家把歌詞朗讀一遍,(生讀歌詞)現在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小

粉刷匠的小鼻子為什么變了樣呢?(生答:因為在勞動時,不當心弄臟的)那他怕不怕?(生

答:不怕)是的,因為他用他那雙勤勞的小手把房子刷得漂美麗亮,并得到了大家的夸獎,

你們說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興奮、開心)是的,我們大家要向小粉刷匠學習,勞動時要不

怕臟不怕累。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種開心的心情,把歌曲演唱一遍。(學生演唱)我真興奮,

同學們唱得越來越好了。接下來請同學們隨著音樂邊唱邊跳,大家能行嗎?(行)(學生表

演)

(2)動手操作,參與實踐。

師:老師知道,在美術課上同學們還學過折帽子,是不是?則現在我就要給同學們提出一個

新的要求,就是用老師手上的手工紙來折一頂帽子,看看哪位同學的手最巧。希望同學們能

用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折好并把自己裝扮成粉刷匠的樣子,(學生動手操作)啊,不一會兒的

功夫,我們都變成了粉刷匠,則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粉刷匠。(放音樂,讓師生一起歌表

演)

(3)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師:在你們這雙小手的辛勤勞動下,我們的房子變得更美麗了,你們快樂嗎?為了更好地體

現我們勞動的快樂,我們配上這些打擊樂,(出示打擊樂)讓我們載歌載舞地再表演一遍。

拿到打擊樂的同學,不要擔憂,雖然我們還沒學過,但只要把這份快樂表現出來,就行。

4、總結

今日這節課就要結束了。通過這節課,同學們不僅懂得了從小要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還用

你們的這雙巧巧手為歌曲創編了很多的動作,使得你們的這雙手變得更加靈活了。我信任今

后同學們確定能像歌中所說的那樣:樣樣事情自己做,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播放《我

有一雙萬能的手》讓同學們在歌聲中結束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