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講 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8講 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8講 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8講 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8講 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晚清至民初的內憂外患與救亡道路的探索第二部分中國近代史第18講晚清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目錄課標要求檢索·必備知識

提升·關鍵能力研析·素能培優課標要求中外歷史綱要(上)選擇性必修

1.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對近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2.認識大機器生產、工廠制度等對中國近代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響;3.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4.了解近代以來西醫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5.了解近代以來學校教育、留學、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內容廢除科舉制度(1)內容: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1905年,光緒帝詔準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的立停科舉之奏,決定自

年起,停止鄉試、會試,令學務大臣頒發各種教科書,責成各督撫遍設學堂,將育人、取才合于學校一途

(2)結果:在中國歷史上延續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改革官制(1)內容:裁減冗署冗官;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設農工商部、巡警部、學部等(2)影響:瓦解傳統六部建制;學部設立,標志著中國選官制度進入一個新階段

1906

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選必1)內容設立學堂選官制度(1)設立:1904年年初,清政府頒布《

》,即癸卯學制,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頒布且由政府督導施行的全國性法定學制系統

(2)內容①考試結果:自高等小學以上,畢業考試結果分為最優、優、中、下、最下五等②獎勵出身:一般中等以上者都獲相應的獎勵出身,大致分為翰林、進士、舉人、貢生、生員五級,依據各級不同情形,分別由官府予以選錄,并被授以官職或得以升學奏定學堂章程(續表)內容確立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1)次數:每年舉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2)結果:分為最優、優、中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的官職結果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后,學堂選官、

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

留學畢業生選官(續表)銀行1865年,英國在香港開辦匯豐銀行,并在上海設立分行;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股份制企業和證券機構(1)19世紀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業出現,

開始走向市場

(2)證券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百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先施百貨公司;之后,廣州、上海等地也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股票二、晚清商業、金融業的形成和發展(選必2)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新的商業經營形式被引入中國。三、晚清城市化和城市建設(選必2)城市化的演進(1)鴉片戰爭后,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2)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的鄉村人口進城,開啟了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基礎設施的發展特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

_表現1864年,上海煤氣公司成立。此后,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問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

_不平衡通商口岸

(續表)【名師點撥】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階段特點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由于受到列強的侵略,以及軍閥割據的困擾,中國城市化水平低、發展不均衡。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結構,使得城市化長期處于停滯的狀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四、晚清交通和郵政(選必2)1.鐵路交通(1)成就鐵路干線完成時間概況唐胥鐵路1881年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京張鐵路1909年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2)特點:當時中國的鐵路業主要掌握在列強手中。2.造船業和航運業(1)19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人建造的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

的序幕。

(2)1872年,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打破了列強在華的壟斷局面,推動了中國水上運輸的近代化進程,成為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里程碑。近代造船工業3.交通與城市興衰:交通的改進影響了城市的發展。(1)

(今江蘇淮安主城區)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

(2)京漢和隴海兩大鐵路開通后,鄭州發展態勢超越了洛陽與開封兩大古都。清江浦4.通信事業(1)中國發行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2)1878年,天津海關書信館對公眾開放郵寄業務。(3)1897年創辦的

,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其業務范圍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辦理匯兌等。

(4)電報、電話也在晚清時期傳入中國。大清郵政官局五、西醫在中國的傳播(選必2)1.內容西式醫院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醫生憑借醫療設備,對各種疾病作出診斷,廣受歡迎西醫成就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以及其他近代西醫成就陸續被引入中國西醫院校西醫院校也建立起來,將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2.影響(1)西醫憑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驗等手段,積極采取措施預防傳染病、隔離傳染源、治療感染者、普及

知識,對人們的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公共衛生六、文化交流:鐘表文化傳入中國(選必3)1.傳入:大約在16世紀中期,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18世紀,進口數量增多,成為高官收藏品。2.普及:鐘表在社會中下層中逐漸流行,一些公共場所也安裝有鐘表。3.特色: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七、晚清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選必3)1.學校教育:京師大學堂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主導新式教育的推進,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

”。1911年,創辦清華學堂。

2.圖書館: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北京大學3.博物館(1)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上海建立自然歷史博物院(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2)英國亞洲文會在上海設立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3)1905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4.文物保護:通過立法保護文物古跡。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視角1

晚清選官制度改革【史料探究】史料

清末,隨著統治危機的加深,清政府開始了選官制度的變革。1901年,清政府頒布《學堂選舉鼓勵章程》,規定:凡由學堂考試合格畢業生,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出身;對于成績優秀的舉人、進士再進行考試,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1903年,清政府擬定《約束鼓勵游學生章程》,對錄用留學生的辦法作了詳細的規定。之后,學部確定每年八月為留學生考試月份,考試的結果分為三等,最優等者被給予進士出身,優等、中等者被給予舉人出身。1905年,清政府又宣布“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1908年7月22日,為了規范諮議局職權和議員選舉,清政府批準了《各省諮議局章程》及《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1909年,清政府又頒布了《資政院章程》,規定資政院議員分為欽定議員與民選議員,欽定議員主要由具備一定身份或者條件的人擔任。盡管這些舉措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最終停止,卻為后來的民主政治做了一些鋪墊。——摘編自許卓《試論清末選官制度改革》思考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清末選官制度改革。答案

提示

學堂和留學生考試選官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改變政府的人才結構,但本質上仍屬于科舉選官;廢除科舉制有利于教育的發展,培養新式人才;諮議局和資政院的設立及議員選舉為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改革具有很強的保守性,目的是遏制革命潮流、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史論凝煉】

晚清選官制度改革的特點歷程曲折反復變革進程先后歷經初步嘗試、傳統選官制度的徹底廢止和新式選官制度的形成、發展三個階段體制逐步完善科舉選官制度被徹底廢止,學堂選官制度、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議員選舉制度成為新式選官制度的主體性內容,中央和地方的選官制度均在各自的體系中得以完善,職業官僚選用制度開始形成制度新舊雜陳由于晚清統治者守舊與變革思想的矛盾沖突,變革創新與保守固舊并存、舊制更替與新意多元統一是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的主要特點進程多維同步與政治變革、經濟發展、思想解放的進程同步(續表)視角2

晚清城市化建設【史料探究】史料一

1846年至1914年上海租界的發展史料二1850年《北華捷報》創刊1871年大北電報公司鋪設香港至上海的海底電纜,電報線接入租界1872年英國人美查等人創辦《申報》1879年美國傳教士創辦圣約翰書院,后來改稱圣約翰大學1881年上海自來水公司創辦1882年英國人開辦的上海電光公司所屬的乍浦路電燈廠開始發電1904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東方雜志》1908年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通車1910年上海出現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筑——上海總會1912年陸費逵在福州路創立中華書局思考以上是某歷史學習小組研究近代上海發展時所搜集的史料。有的同學認為近代上海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請簡單論證這一觀點。答案

提示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上海被迫成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成為與西方接觸的前沿陣地,這客觀上傳播了西方的先進生產方式和理念;帝國主義列強在上海獲取租借地,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為部分流亡者提供庇護;上海以外其他地區的人紛紛避難或移居上海,為上海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客觀上促進了上海經濟的發展;清政府的自強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客觀上促進了上海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綜上所述,上海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近代化,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史論凝煉】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半殖民地色彩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開始的,一系列通商口岸的開放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些城市成為西方列強侵華的基地,成為西方人的主要聚集地農村人口的涌入是城市化重要的推力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隨著近代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經濟發展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就業人群,造成近代中國城市就業壓力非常大,貧民窟數量眾多無工業化的城市化近代中國城市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之上的,城市中從事生產事業的人口比例很低,這使得近代中國城市失業、無業人口眾多【典例精析】[2023·全國甲卷]

有學者認為,紳商是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主要活躍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已開始接觸和使用新的資本主義營運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開始帶有近代趨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舊和傳統。這可用于說明當時中國()A.紳士是社會轉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賤商”的積習遭棄C.傳統社會階級結構已被顛覆D.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思維導圖]【跟蹤訓練】1.[2024·湖南卷]

清朝新科進士任職意愿向來“以吏、戶二部為優選”,而癸卯(1903年)、甲辰(1904年)兩科進士的選擇已大相徑庭,最終僅有三人流入吏部,擔任主事。這一變化(

)A.導致了科舉制度廢除B.體現了統治集團的分裂C.改變了中樞決策機制D.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響D解析

清末新政進行了一系列官制改革,這些改革包括部門職能的調整、職位設置的變動等,從而影響了進士們的任職選擇,進士們任職意愿的變化就是對這些改革的直接反應,即官制改革導致進士任職意愿的轉變,故選D項;科舉制度的廢除是在1905年,是多種復雜因素的綜合作用,不僅僅是因為進士任職意愿的變化,排除A項;題干并沒有提及統治集團內部的分歧或分裂,僅僅是進士任職選擇的變化,并不能直接推斷出統治集團的分裂,排除B項;題干討論的是進士的任職意愿變化,并沒有涉及中樞決策機制的具體改變,排除C項。2.[2023·浙江卷]1865年,上海大英自來火房制成煤氣燈。19世紀80年代,有人記云:“地火皆由鐵管通至馬路,于是各戲館及酒樓、茶肆俱可接點。其燈每盞有玻罩,或倒懸,或直豎,或向壁上橫穿,各隨其便。人行其間,真如入不夜城也。”這一時期“煤氣燈”在上海的使用(

)①與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關②反映了上海對外貿易的繁盛③為居民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開啟了近代上海城市化進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

材料“1865年,上海大英自來火房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