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五校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地理試題(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五校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地理試題(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五校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地理試題(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五校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地理試題(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五校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地理試題(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試題(二)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距離地球大約12光年的位置有一顆紅矮星蒂加登A星,繞其旋轉的蒂加登B星是處于蒂加登A星宜居帶內的一顆行星。據(jù)科學家推測,蒂加登B星可能適合人類居住。下表為金星、地球、蒂加登B星部分物理性質數(shù)據(jù)。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距離恒星距離①質量②表面大氣均溫/℃公轉周期/天金星0.720.82464226地球1115365蒂加登B星0.252.4285注:①②數(shù)據(jù)以地球為1個單位。1.從天體類型看,蒂加登A星屬于() A.恒星 B.行星 C.衛(wèi)星 D.星云2.和日、金距離相比,蒂加登B星距離其恒星更近,但表面溫度為28℃,主要是因為其() A.存在大氣保溫 B.質量體積較大 C.公轉周期較短 D.恒星能量較弱【答案】1.A2.D【解析】【1題詳析】由材料可知,距離地球大約12光年的位置有一顆紅矮星蒂加登A星,繞其旋轉的蒂加登B星是處于蒂加登A星宜居帶內的一顆行星,結合表格可知,蒂加登B星為行星,行星圍繞恒星運轉,故蒂加登A星屬于恒星,故選A。【2題詳析】存在大氣保溫,溫度會更高,A錯誤;質量較大,但不會影響氣溫,B錯誤;公轉周期較短,會使得溫度變化大,C錯誤;和日、金距離相比,蒂加登B星距離其恒星更近,溫度應更高,因恒星能量較弱,獲取的熱量相對較少,故表面溫度為28℃,D正確;故選D。下圖為地球6億年以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工業(yè)革命期間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1)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頻繁的火山爆發(fā) B.植物的出現(xiàn)發(fā)展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海陸的不斷變遷4.下列有關地球歷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生代出現(xiàn)的森林大部分是蕨類植物 B.恐龍整體滅絕發(fā)生在生物滅絕事件③ C.喜馬拉雅山脈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時期 D.新生代時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時期【答案】3.B4.A【解析】【3題詳析】圖示曲線變化表明,地質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呈下降趨勢,圖示植物登陸和森林出現(xiàn)后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下降,主要是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B正確。頻繁的火山爆發(fā)、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地質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不符,A、C錯誤。海陸變遷與二氧化碳濃度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4題詳析】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出現(xiàn)的森林主要是蕨類植物,A正確;恐龍整體滅絕發(fā)生在中生代末期,生物滅絕事件④,B錯誤;喜馬拉雅山脈主要形成于新生代時期,C錯誤;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時期,D錯誤。故選A。2024年3月4日,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深地塔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0000米。.刷新亞洲最深水平井記錄。下圖為地球內部(局部)地震波傳播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該井鉆探過程中經(jīng)過的地球內部圈層() A.由堅硬的巖石構成 B.有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 C.地震波速度變化大 D.大陸部分的厚度均一6.根據(jù)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乙、丙所屬圈層為() A.地殼和地幔 B.地幔和地核 C.上地幔和下地幔 D.外核和內核【答案】5.A6.C【解析】【5題詳析】由材料可知“2023年3月,新疆果勒3C井順利完成地下鉆探,突破10000米”,由于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9-41千米,故鉆探深度位于地殼的范圍,地殼是巖石圈的組成部分,主要由堅硬的巖石構成,A正確。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B錯誤。地震波速度變化較大的地方是不連續(xù)面,是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C錯誤。大陸部分的地殼由于地表起伏不一,厚度并不均一,D錯誤。故選A。【6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下33km附近,縱波和橫波向下速度增快;900km附近,縱波和橫波向下增速減緩;2900km附近,縱波速度驟減,橫波完全消失;5100km附近,縱波速度增快。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說明節(jié)點上下的物質性質不同,由此劃出地球內部圈層,33km附近為莫霍界面,劃分地殼與地幔,2900km附近為古登堡界面,劃分地幔和地核。900km深度為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蒲城縣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于夏季某晴朗的上午在室外進行大氣受熱過程模擬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三個玻璃箱和溫度計規(guī)格均相同)。完成下面小題。7.同一時刻測得溫度計的數(shù)值()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8.圖中的沙土所起的作用為() A.增強太陽輻射 B.削弱太陽輻射 C.增強地面輻射 D.削弱大氣逆輻射【答案】7.D8.C【解析】【7題詳析】據(jù)圖可知,甲和丙為密閉玻璃箱,密閉玻璃箱上覆蓋透明薄膜,可以減少箱內熱量的散失,增加箱內的氣溫;乙為開放玻璃箱,箱內的熱量容易散失,氣溫較甲和丙低。丙的箱內有沙土,太陽光的照射下,沙土的比熱容較小,沙土升溫快,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多,地面輻射量較大,丙的溫度計氣溫較高。因此同一時刻測得溫度計的數(shù)值丙>甲>乙,D正確,ABC錯誤。故選D。【8題詳析】沙土在密閉的玻璃箱內,沙土無法增強太陽輻射,也不能削弱太陽輻射,A、B錯誤;沙土吸收太陽輻射,使沙土升溫,然后釋放出長波輻射,可以增強地面輻射,C正確;地面輻射增強,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較多,大氣逆輻射增強,D錯誤。故選C。山谷風是山區(qū)晝夜間風向發(fā)生反向轉變的風系。某氣象站位于我國華北地區(qū)某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風環(huán)流較為強盛。下圖為“某年冬季該氣象站點山谷風日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冬季該地山風的風向為()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10.以下各圖能正確反映該地谷風的是() A. B. C. D.【答案】9.B10.A【解析】【9題詳析】讀某年冬季該氣象站點山谷風日變化示意圖可知,當?shù)?8時至次日10時以東北風為主,10時至18時以西南風為主。在黑夜,山坡的冷卻速度要快于山谷(地形封閉)且氣溫更低,此時山坡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高氣壓,谷地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低氣壓,氣壓梯度力推動空氣由山坡向下運動,形成山風,因此山風主要出現(xiàn)在夜間,則冬季該地山風的風向為東北風,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10題詳析】在白天,山坡受太陽輻射加熱后升溫更快且氣溫更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山谷獲得太陽輻射較少,氣溫較低,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推動空氣由山谷沿坡面向山上運動,形成谷風,因此谷風出現(xiàn)在白天,排除CD;圖A中山坡上風由谷地吹向山頂,屬于谷風,圖B中山坡上的風由山上吹向谷地,屬于山風,A符合題意,排除B。故選A。下圖為某日亞洲局部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圖示時刻貴陽的風向為() A.西北 B.東北 C.東南 D.西南12.下列四個城市中風速最大的是() A.烏魯木齊 B.貴陽 C.上海 D.福州【答案】11.B12.A【解析】【11題詳析】讀圖可知,貴陽北側為高壓,南側為低壓,水平氣壓梯度力由北向南,貴陽位于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轉,形成東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大,圖中烏魯木齊所在位置等壓線最密集,風速最大,A正確。貴陽、上海、福州等壓線相對稀疏,風力較弱,BCD錯誤。故選A。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某廢棄礦山治理點,存在大片寸草不生的裸露巖石,只有部分“椰絲毯”(是將經(jīng)過加工的椰殼纖維,鉤織成網(wǎng)格制成的毯狀可降解材料)覆蓋下的地表萌發(fā)出小草的嫩葉。完成下面小題。13.“椰絲毯”覆蓋后,使區(qū)域水循環(huán)() A.下滲增加 B.降水增加 C.蒸發(fā)增加 D.地表徑流增加14.下列關于“椰絲毯”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夜晚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B.比砂石覆蓋成本低廉 C.降解后對土壤造成污染 D.比砂石覆蓋增大晝夜溫差【答案】13.A14.A【解析】【13題詳析】材料提及原本土地是寸草不生的裸露基巖,“椰絲毯”是將經(jīng)過加工的椰殼纖維覆蓋在地表,裸露基巖下滲少,“椰絲毯”會滯留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地下徑流增加,地表徑流有所減少,蒸發(fā)減少,A正確,CD錯誤;“椰絲毯”對降水的影響相對較少,B錯誤。故選A。【14題詳析】裸露基巖增溫降溫更明顯,“椰絲毯”覆蓋在地面,可以減少地面熱量散失,起到一定保溫作用,白晝吸熱也會減慢,晝夜溫差減小,A正確,D錯誤;加工的椰殼纖維,鉤織網(wǎng)格制成的毯狀,其成本高于砂石,B錯誤;材料提及由椰殼制作,是可降解材料,并不會造成污染,C錯誤。故選A。海水性質隨海水深度變化而發(fā)生顯著改變的水層稱為“海水躍層”,根據(jù)性質可分為鹽度躍層、溫度躍層、密度躍層和聲速躍層。海水躍層對潛艇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造成潛艇失事。下圖示意我國某海域不同季節(jié)不同深度海水溫度、鹽度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根據(jù)海水溫度、鹽度的垂直差異,該海域海水密度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6.最容易造成潛艇失事的海水躍層是() A.溫度躍層 B.鹽度躍層 C.密度躍層 D.聲速躍層【答案】15.B16.C【解析】【15題詳析】海水密度躍層是指海水密度隨海水深度變化而發(fā)生顯著改變的水層。據(jù)圖可知,夏季時,我國海域氣溫較高,降水較多。氣溫對表層海水溫度影響大,降水對表層海水鹽度影響大。由此可知,夏季上層水溫和下層水溫以及上層鹽度和下層鹽度差異最大,因此上層水溫高,鹽度低,密度小。而下層水溫低,鹽度高,海水密度大。因此該海域海水密度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是夏季,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題詳析】海水躍層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會形成負密度梯度躍變層,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潛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斷崖,會立即失去浮力,急劇掉向海底,大多數(shù)常規(guī)潛艇的有效潛深為300米,潛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潛深以下時,會被巨大的海水壓力破壞,造成海中斷崖失事,C正確;溫度躍層和鹽度躍層也是通過影響海水密度而影響浮力的,AB錯誤;聲速躍層對潛艇失事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錐峰、塔峰為常見的喀斯特丘陵形態(tài),如圖所示。研究發(fā)現(xiàn),該地喀斯特錐峰會逐漸變陡,有的演變?yōu)樗澹迳铰雌路e物多為重力崩塌而成。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7.塔峰最可能對應喀斯特地貌類型的() A.溶溝 B.洼地 C.峰叢 D.孤峰18.與先形成的錐峰相比,塔峰() A.淀積作用更加顯著 B.溶蝕程度較高 C.坡積物的顆粒較細 D.土層殘留較厚【答案】17.D18.B【解析】【17題詳析】結合材料分析,塔峰為錐峰底部遭受溶蝕作用之后形成,且兩者為貴州地區(qū)常見的喀斯特丘陵形態(tài),塔峰之間并不相連,因此可以推測塔峰最可能對應喀斯特地貌發(fā)育階段中的孤峰,而不是峰叢階段,D正確,C錯誤。溶溝、洼地屬于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初期階段,不是塔峰對應的發(fā)育階段,AB錯誤。故選D。【18題詳析】根據(jù)分析可知,塔峰體積更小,坡度更陡,說明塔峰遭受侵蝕時間更久,因此其土層殘留較錐峰薄,巖石溶蝕程度也更高,AD錯誤,B正確;塔峰山麓坡積物多為重力崩塌而成,表明其坡積物分選性差,C錯誤。故選B。滑坡湖嘯是指當滑坡發(fā)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庫區(qū)域時引發(fā)的巨大涌浪。大型水庫若發(fā)生滑坡湖嘯,產生的涌浪在堤壩處爬高,巨大的水波漫壩下泄,會給下游沿岸造成嚴重的災害。下圖示意滑坡湖嘯的過程。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9.我國滑坡湖嘯相對多發(fā)的區(qū)域及季節(jié)為() A.東北平原春季 B.云貴高原夏季 C.塔里木盆地秋季 D.山東丘陵冬季20.滑坡湖嘯發(fā)生后,為快速獲取受災范圍,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 B.GPS C.GIS D.BDS【答案】19.B20.A【解析】【19題詳析】根據(jù)材料“滑坡湖嘯是指當滑坡發(fā)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庫區(qū)域時引發(fā)的巨大涌浪”滑坡湖嘯主要發(fā)生在容易發(fā)生滑坡的地方,而且該地水體豐富。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河流湖泊比較少,C錯誤;東北地區(qū)主要地形是東北平原,地勢低平,滑坡主要發(fā)生在地勢起伏大的地方,東北地區(qū)不容易出現(xiàn)滑坡,A錯誤;山東丘陵位于我國地勢第三階梯,地勢起伏較小,且冬季降水少,滑坡發(fā)生比較少,D錯誤;我國的西南地區(qū)主要是橫斷山區(qū)、云貴高原,地勢起伏大,容易出現(xiàn)滑坡,西南地區(qū)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多,容易發(fā)生滑坡湖嘯,B正確。故選B。【20題詳析】RS(遙感技術)主要是收集信息,主要是看,對事物進行實時監(jiān)控、涉及拍照片,屬于遙感技術,滑坡湖嘯發(fā)生后,快速獲取漫壩湖水淹沒范圍的影像獲取信息屬于遙感技術,A正確;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是分析數(shù)據(jù),通過收集的信息去分析、決策,C錯誤;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BDS(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滑坡湖嘯發(fā)生后,快速獲取漫壩湖水淹沒范圍的影像不是定位,BD錯誤。故選A。福建某林場現(xiàn)有27年生杉木純林以及杉木和不同年份套種的南方紅豆杉形成的混交林四種林分類型。下圖為四種林分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全鉀含量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1.不同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 A.7a8a B.7aCK C.8a9a D.CK8a22.為保證土壤為林木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可以考慮在套種后某年進行土壤肥力的補充。林場補充土壤肥力最適宜的年份是套種后() A.第7年 B.第8年 C.第9年 D.第27年23.該地土壤的鉀元素主要來自() A.凋落物的輸入 B.成土母質的風化與分解 C.南方紅豆杉枯枝落葉的分解 D.杉木枯枝落葉的分解【答案】21.C22.C23.B【解析】【21題詳析】土壤肥力與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根據(jù)左側圖例,可以在柱狀圖的高低之中看出不同混交林中土壤中肥力最高的是8a,最低的是9a。所以排除ABD,選擇C項。【22題詳析】土壤肥力與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林場補充土壤肥力最適宜在肥力最低的年份進行施肥補充,可以在左側圖中看出,有機質含量最低也就是土壤肥力最低為9a(杉木與9年生南方紅豆杉混交林)處,也就是套種后的第9年。排除ABD,選擇C項。【23題詳析】凋零物形成枯枝落葉層,而不會為土壤提供鉀元素,A錯;成土母質是土壤形成的基礎,它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長期風化、分解和淋溶作用下,釋放出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如氮、磷、鉀鈣等礦物質,所以土壤中的鉀元素較豐富,B對;枯枝落葉經(jīng)過微生物的分解和轉化,形成有機質,為土壤提供了養(yǎng)分和改善了土壤結構,而不會提供鉀元素,所以C、D錯。故選B。廣東省橫琴島位于澳門西側,與澳門隔河相望。2024年3月1日,琴澳一體化建設進程加速。下表為2023年兩地面積、人口統(tǒng)計表。完成下面小題。地區(qū)面積(km2)人口(萬人)澳門3369橫琴島106424.影響兩地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經(jīng)濟 D.文化25.琴澳一體化建設會導致未來幾年內() A.橫琴島人口密度超過澳門 B.人口主要由澳門遷往橫琴 C.澳門面臨勞動力短缺局面 D.橫琴島的人口老齡化加劇【答案】24.C25.B【解析】【24題詳析】根據(jù)所學可知,澳門經(jīng)濟發(fā)達,遷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C正確;橫琴島與澳門都是島嶼組成,地形差異小,A錯誤;兩地相近,氣候差異小,B錯誤;文化會影響人口分布,但不是兩地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C。【25題詳析】琴澳一體化建設后,人口主要由澳門遷往橫琴,緩解澳門壓力,B正確;澳門經(jīng)濟發(fā)達,在未來幾年內橫琴島人口密度不會超過澳門,A錯誤;琴澳一體化建設,外遷的不僅是勞動力,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yè)也會外遷,澳門不會面臨勞動力短缺局面,C錯誤;橫琴島勞動人口遷入,人口老齡化減緩,D錯誤,故選B。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qū)陸續(xù)出現(xiàn)強降水,70多個小時“瘋狂傾倒”,局地累計降水量達650mm至1003mm,多地遭受嚴重內澇。下圖為北京市及周邊地形圖。(1)從水循環(huán)角度,說明京津冀地區(qū)此次強降水的水汽來源。(2)結合材料,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京津冀內澇嚴重的原因。(3)為減少內澇現(xiàn)象,請從水循環(huán)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1)海洋表面蒸發(fā)出的水汽;當?shù)氐暮恿鳌⒑吹鹊乇硭舭l(fā)成水汽進入大氣;當?shù)刂参镎趄v作用產生的水汽進入大氣。(2)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城市化進程快,地表硬化,雨水不易下滲;河道水位上漲,造成城市街道排水不暢;城市排水系統(tǒng)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3)利用3S技術加強對災害天氣的監(jiān)測和預報,關注水循環(huán)降水環(huán)節(jié);合理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高城市滲水功能,增強水循環(huán)下滲環(huán)節(jié);城市建設過程中多使用透水磚,增加下滲環(huán)節(jié);完善城市排水系統(tǒng),減少地表徑流積蓄。【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區(qū)此次強降水主要來自于海洋表面蒸發(fā)出的水汽;同時,七月份屬于北半球夏季,氣溫較高,京津冀地區(qū)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蒸發(fā),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中,以及當?shù)刂参镎趄v作用,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使得本地區(qū)降水水汽來源較為充足。【小問2詳析】水循環(huán)包括大氣降水、水汽輸送、蒸發(fā)、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環(huán)節(jié)。材料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局地累計降水量達650mm至1003mm,表明京津冀內澇嚴重,首先是因為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路面硬化面積越來越多,導致雨水難以下滲;強降水導致河道水位上漲,城市街道排水不暢;城市排水系統(tǒng)年代久遠,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導致地表積水過多,形成嚴重的內澇災害。【小問3詳析】根據(jù)上題分析,要解決內澇,主要從水循環(huán)中的降水、徑流、下滲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比如通過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多使用透水磚等,提高城市地表徑流的下滲;通過合理規(guī)劃城市道路,不斷完善和維護城市排水系統(tǒng)來增加排水量,減少地表徑流積蓄。另外還可以利用3S技術加強對災害天氣的監(jiān)測和預報,關注降水環(huán)節(jié),提前采取適當措施減少內澇的發(fā)生。27.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區(qū)中部(如圖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區(qū)周圍風力較大且季節(jié)變化明顯,湖陸風冬季明顯弱于夏季。在湖區(qū)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作用下,湖區(qū)a氣象站檢測該地雨季多夜雨(如圖乙所示),同時年內平均氣溫日變化隨季節(jié)變化明顯(如圖丙)。(1)利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分析納木錯冬季湖陸風弱的原因。(2)請利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說明納木錯夏季多夜雨的原因。(3)請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a氣象觀測站8月比1月平均氣溫日較差小的原因。【答案】(1)冬季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湖面封凍、湖泊周圍陸地被冰雪覆蓋,導致湖陸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弱。(2)夏季,季風帶來豐富的水汽,受湖泊與陸地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夜晚湖區(qū)盛行上升氣流,水汽易凝結形成降水(3)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氣溫較低;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所以氣溫日變化小【解析】【小問1詳析】由所學知識可知,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可歸納為,地面冷熱不均引起空氣垂直運動使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引起大氣(空氣)的水平運動。近地面氣溫高,空氣垂直對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氣溫較低,空氣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空氣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形成熱力環(huán)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冬季湖陸風弱,說明冬季湖泊與陸地的溫差小。結合區(qū)域知識可知,冬季納木錯所在區(qū)域的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納木錯湖面封凍、湖泊周圍陸地被冰雪覆蓋,導致湖陸溫差減小,溫差減小,空氣垂直運動減弱,近地面湖泊與陸地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減弱。【小問2詳析】受湖泊和周邊陸地熱力性質的影響,白天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升溫慢,氣溫低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夜間,湖泊與周圍陸地相比降溫慢,氣溫相對較高,氣流上升,加上湖面水汽充足(夏季受季風影響,帶來豐富的水汽),易形成降水,因此湖區(qū)多夜雨。【小問3詳析】由乙圖可知,8月降水較多,白天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弱,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地面溫度較低,地面輻射較弱,大氣吸收地面輻射較少,導致氣溫較低;夜晚多云雨,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氣溫較高,所以氣溫日變化小。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下圖為南美洲南部略圖。乙地海岸線支離破碎,多深入陸地的峽灣。丙地為巴塔哥尼亞高原,現(xiàn)代風蝕、風積地貌廣布,氣候涼冷、干燥,且多焚風性強風,年降水量不足300mm。材料二貴州省石灰?guī)r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鄉(xiāng)鎮(zhèn)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貴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據(jù)貴州省山地氣候研究所統(tǒng)計,貴州旱災頻繁,缺水嚴重。(1)簡述丙地風蝕、風積地貌廣布的形成條件。(2)貴州省年降水總量豐富,但農業(yè)缺水嚴重,旱災頻繁,分析貴州省旱災頻發(fā)的原因。【答案】(1)氣候干旱,降水少;多焚風性強風,風力作用強。(2)貴州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大;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滲嚴重,地表難以儲水;地表崎嶇,坡度大,水流快,保存時間短;植被破壞嚴重,植被涵養(yǎng)水源能力下降。【解析】【小問1詳析】風蝕、風積地貌廣布說明當?shù)仫L力作用強。讀圖可知,丙地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位于西北風的背風坡,多焚風性強風,降水少,晝夜溫差大,風力作用強,所以風蝕、風積地貌廣布。【小問2詳析】降水總量豐富,但仍缺水,說明當?shù)亟邓臅r間分配不均,地表儲水條件差,或者需水量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夏季風不穩(wěn)定,降水的年際變化大,貴州位于云貴高原上,地形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由于溶蝕作用強烈,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下滲嚴重,地表難以儲水,使地表水缺乏,地表崎嶇,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時間短,由于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影響,造成植被嚴重破壞、土地生產能力衰退或喪失,巖石大面積裸露,植被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災頻發(fā)。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東北地區(qū)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山區(qū)植被茂密,平原黑土廣布。2024年元旦期間,哈爾濱旅游火爆出圈,迎來大批南方游客,三天接待游客300余萬。其中,11名來自廣西南寧的小朋友的哈爾濱游學之旅,更是引發(fā)全網(wǎng)圍觀。他們統(tǒng)一身穿橘色上衣,在哈爾濱的冰天雪地里撒歡兒,被網(wǎng)友們稱為“小砂糖橘”,下圖為“小砂糖橘”們在哈爾濱堆雪人。(1)指出南寧、哈爾濱的植被類型,簡析導致兩地植被變化的根本原因。(2)從收支角度分析東北黑土有機質含量高的原因。【答案】(1)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原因:兩地存在緯度差異,不同緯度熱量不同,所形成的植被不同。(2)植被豐富,枯枝落葉多,有機質來源豐富;冬季寒冷漫長,微生物分解(有機質)慢,消耗少;收大于支,有機質積累多。【解析】【小問1詳析】廣西南寧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哈爾濱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導致兩地植被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南寧、哈爾濱兩地緯度位置不同造成的熱量差異;南寧所處緯度低,熱量條件好,能滿足亞熱帶植被的生長;哈爾濱緯度較高,熱量條件只能滿足溫帶植被的生長。【小問2詳析】東北地區(q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植被覆蓋率高,枯枝落葉多,有機質來源豐富;所處緯度較高,冬季氣溫較低,寒冷漫長,微生物分解(有機質)慢,有機質消耗少;有機質收入大于支出,有機質積累多。

山東省德州市五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試題(二)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距離地球大約12光年的位置有一顆紅矮星蒂加登A星,繞其旋轉的蒂加登B星是處于蒂加登A星宜居帶內的一顆行星。據(jù)科學家推測,蒂加登B星可能適合人類居住。下表為金星、地球、蒂加登B星部分物理性質數(shù)據(jù)。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距離恒星距離①質量②表面大氣均溫/℃公轉周期/天金星0.720.82464226地球1115365蒂加登B星0.252.4285注:①②數(shù)據(jù)以地球為1個單位。1.從天體類型看,蒂加登A星屬于() A.恒星 B.行星 C.衛(wèi)星 D.星云2.和日、金距離相比,蒂加登B星距離其恒星更近,但表面溫度為28℃,主要是因為其() A.存在大氣保溫 B.質量體積較大 C.公轉周期較短 D.恒星能量較弱【答案】1.A2.D【解析】【1題詳析】由材料可知,距離地球大約12光年的位置有一顆紅矮星蒂加登A星,繞其旋轉的蒂加登B星是處于蒂加登A星宜居帶內的一顆行星,結合表格可知,蒂加登B星為行星,行星圍繞恒星運轉,故蒂加登A星屬于恒星,故選A。【2題詳析】存在大氣保溫,溫度會更高,A錯誤;質量較大,但不會影響氣溫,B錯誤;公轉周期較短,會使得溫度變化大,C錯誤;和日、金距離相比,蒂加登B星距離其恒星更近,溫度應更高,因恒星能量較弱,獲取的熱量相對較少,故表面溫度為28℃,D正確;故選D。下圖為地球6億年以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工業(yè)革命期間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為1)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頻繁的火山爆發(fā) B.植物的出現(xiàn)發(fā)展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海陸的不斷變遷4.下列有關地球歷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生代出現(xiàn)的森林大部分是蕨類植物 B.恐龍整體滅絕發(fā)生在生物滅絕事件③ C.喜馬拉雅山脈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時期 D.新生代時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時期【答案】3.B4.A【解析】【3題詳析】圖示曲線變化表明,地質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呈下降趨勢,圖示植物登陸和森林出現(xiàn)后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下降,主要是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B正確。頻繁的火山爆發(fā)、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地質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不符,A、C錯誤。海陸變遷與二氧化碳濃度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4題詳析】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出現(xiàn)的森林主要是蕨類植物,A正確;恐龍整體滅絕發(fā)生在中生代末期,生物滅絕事件④,B錯誤;喜馬拉雅山脈主要形成于新生代時期,C錯誤;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時期,D錯誤。故選A。2024年3月4日,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深地塔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0000米。.刷新亞洲最深水平井記錄。下圖為地球內部(局部)地震波傳播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該井鉆探過程中經(jīng)過的地球內部圈層() A.由堅硬的巖石構成 B.有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 C.地震波速度變化大 D.大陸部分的厚度均一6.根據(jù)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乙、丙所屬圈層為() A.地殼和地幔 B.地幔和地核 C.上地幔和下地幔 D.外核和內核【答案】5.A6.C【解析】【5題詳析】由材料可知“2023年3月,新疆果勒3C井順利完成地下鉆探,突破10000米”,由于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9-41千米,故鉆探深度位于地殼的范圍,地殼是巖石圈的組成部分,主要由堅硬的巖石構成,A正確。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B錯誤。地震波速度變化較大的地方是不連續(xù)面,是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C錯誤。大陸部分的地殼由于地表起伏不一,厚度并不均一,D錯誤。故選A。【6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下33km附近,縱波和橫波向下速度增快;900km附近,縱波和橫波向下增速減緩;2900km附近,縱波速度驟減,橫波完全消失;5100km附近,縱波速度增快。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說明節(jié)點上下的物質性質不同,由此劃出地球內部圈層,33km附近為莫霍界面,劃分地殼與地幔,2900km附近為古登堡界面,劃分地幔和地核。900km深度為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蒲城縣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于夏季某晴朗的上午在室外進行大氣受熱過程模擬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三個玻璃箱和溫度計規(guī)格均相同)。完成下面小題。7.同一時刻測得溫度計的數(shù)值()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8.圖中的沙土所起的作用為() A.增強太陽輻射 B.削弱太陽輻射 C.增強地面輻射 D.削弱大氣逆輻射【答案】7.D8.C【解析】【7題詳析】據(jù)圖可知,甲和丙為密閉玻璃箱,密閉玻璃箱上覆蓋透明薄膜,可以減少箱內熱量的散失,增加箱內的氣溫;乙為開放玻璃箱,箱內的熱量容易散失,氣溫較甲和丙低。丙的箱內有沙土,太陽光的照射下,沙土的比熱容較小,沙土升溫快,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多,地面輻射量較大,丙的溫度計氣溫較高。因此同一時刻測得溫度計的數(shù)值丙>甲>乙,D正確,ABC錯誤。故選D。【8題詳析】沙土在密閉的玻璃箱內,沙土無法增強太陽輻射,也不能削弱太陽輻射,A、B錯誤;沙土吸收太陽輻射,使沙土升溫,然后釋放出長波輻射,可以增強地面輻射,C正確;地面輻射增強,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較多,大氣逆輻射增強,D錯誤。故選C。山谷風是山區(qū)晝夜間風向發(fā)生反向轉變的風系。某氣象站位于我國華北地區(qū)某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風環(huán)流較為強盛。下圖為“某年冬季該氣象站點山谷風日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冬季該地山風的風向為()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10.以下各圖能正確反映該地谷風的是() A. B. C. D.【答案】9.B10.A【解析】【9題詳析】讀某年冬季該氣象站點山谷風日變化示意圖可知,當?shù)?8時至次日10時以東北風為主,10時至18時以西南風為主。在黑夜,山坡的冷卻速度要快于山谷(地形封閉)且氣溫更低,此時山坡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高氣壓,谷地盛行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低氣壓,氣壓梯度力推動空氣由山坡向下運動,形成山風,因此山風主要出現(xiàn)在夜間,則冬季該地山風的風向為東北風,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10題詳析】在白天,山坡受太陽輻射加熱后升溫更快且氣溫更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山谷獲得太陽輻射較少,氣溫較低,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推動空氣由山谷沿坡面向山上運動,形成谷風,因此谷風出現(xiàn)在白天,排除CD;圖A中山坡上風由谷地吹向山頂,屬于谷風,圖B中山坡上的風由山上吹向谷地,屬于山風,A符合題意,排除B。故選A。下圖為某日亞洲局部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圖示時刻貴陽的風向為() A.西北 B.東北 C.東南 D.西南12.下列四個城市中風速最大的是() A.烏魯木齊 B.貴陽 C.上海 D.福州【答案】11.B12.A【解析】【11題詳析】讀圖可知,貴陽北側為高壓,南側為低壓,水平氣壓梯度力由北向南,貴陽位于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轉,形成東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大,圖中烏魯木齊所在位置等壓線最密集,風速最大,A正確。貴陽、上海、福州等壓線相對稀疏,風力較弱,BCD錯誤。故選A。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某廢棄礦山治理點,存在大片寸草不生的裸露巖石,只有部分“椰絲毯”(是將經(jīng)過加工的椰殼纖維,鉤織成網(wǎng)格制成的毯狀可降解材料)覆蓋下的地表萌發(fā)出小草的嫩葉。完成下面小題。13.“椰絲毯”覆蓋后,使區(qū)域水循環(huán)() A.下滲增加 B.降水增加 C.蒸發(fā)增加 D.地表徑流增加14.下列關于“椰絲毯”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夜晚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B.比砂石覆蓋成本低廉 C.降解后對土壤造成污染 D.比砂石覆蓋增大晝夜溫差【答案】13.A14.A【解析】【13題詳析】材料提及原本土地是寸草不生的裸露基巖,“椰絲毯”是將經(jīng)過加工的椰殼纖維覆蓋在地表,裸露基巖下滲少,“椰絲毯”會滯留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地下徑流增加,地表徑流有所減少,蒸發(fā)減少,A正確,CD錯誤;“椰絲毯”對降水的影響相對較少,B錯誤。故選A。【14題詳析】裸露基巖增溫降溫更明顯,“椰絲毯”覆蓋在地面,可以減少地面熱量散失,起到一定保溫作用,白晝吸熱也會減慢,晝夜溫差減小,A正確,D錯誤;加工的椰殼纖維,鉤織網(wǎng)格制成的毯狀,其成本高于砂石,B錯誤;材料提及由椰殼制作,是可降解材料,并不會造成污染,C錯誤。故選A。海水性質隨海水深度變化而發(fā)生顯著改變的水層稱為“海水躍層”,根據(jù)性質可分為鹽度躍層、溫度躍層、密度躍層和聲速躍層。海水躍層對潛艇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造成潛艇失事。下圖示意我國某海域不同季節(jié)不同深度海水溫度、鹽度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根據(jù)海水溫度、鹽度的垂直差異,該海域海水密度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6.最容易造成潛艇失事的海水躍層是() A.溫度躍層 B.鹽度躍層 C.密度躍層 D.聲速躍層【答案】15.B16.C【解析】【15題詳析】海水密度躍層是指海水密度隨海水深度變化而發(fā)生顯著改變的水層。據(jù)圖可知,夏季時,我國海域氣溫較高,降水較多。氣溫對表層海水溫度影響大,降水對表層海水鹽度影響大。由此可知,夏季上層水溫和下層水溫以及上層鹽度和下層鹽度差異最大,因此上層水溫高,鹽度低,密度小。而下層水溫低,鹽度高,海水密度大。因此該海域海水密度躍層最明顯的季節(jié)是夏季,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題詳析】海水躍層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會形成負密度梯度躍變層,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潛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斷崖,會立即失去浮力,急劇掉向海底,大多數(shù)常規(guī)潛艇的有效潛深為300米,潛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潛深以下時,會被巨大的海水壓力破壞,造成海中斷崖失事,C正確;溫度躍層和鹽度躍層也是通過影響海水密度而影響浮力的,AB錯誤;聲速躍層對潛艇失事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C。錐峰、塔峰為常見的喀斯特丘陵形態(tài),如圖所示。研究發(fā)現(xiàn),該地喀斯特錐峰會逐漸變陡,有的演變?yōu)樗澹迳铰雌路e物多為重力崩塌而成。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7.塔峰最可能對應喀斯特地貌類型的() A.溶溝 B.洼地 C.峰叢 D.孤峰18.與先形成的錐峰相比,塔峰() A.淀積作用更加顯著 B.溶蝕程度較高 C.坡積物的顆粒較細 D.土層殘留較厚【答案】17.D18.B【解析】【17題詳析】結合材料分析,塔峰為錐峰底部遭受溶蝕作用之后形成,且兩者為貴州地區(qū)常見的喀斯特丘陵形態(tài),塔峰之間并不相連,因此可以推測塔峰最可能對應喀斯特地貌發(fā)育階段中的孤峰,而不是峰叢階段,D正確,C錯誤。溶溝、洼地屬于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初期階段,不是塔峰對應的發(fā)育階段,AB錯誤。故選D。【18題詳析】根據(jù)分析可知,塔峰體積更小,坡度更陡,說明塔峰遭受侵蝕時間更久,因此其土層殘留較錐峰薄,巖石溶蝕程度也更高,AD錯誤,B正確;塔峰山麓坡積物多為重力崩塌而成,表明其坡積物分選性差,C錯誤。故選B。滑坡湖嘯是指當滑坡發(fā)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庫區(qū)域時引發(fā)的巨大涌浪。大型水庫若發(fā)生滑坡湖嘯,產生的涌浪在堤壩處爬高,巨大的水波漫壩下泄,會給下游沿岸造成嚴重的災害。下圖示意滑坡湖嘯的過程。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9.我國滑坡湖嘯相對多發(fā)的區(qū)域及季節(jié)為() A.東北平原春季 B.云貴高原夏季 C.塔里木盆地秋季 D.山東丘陵冬季20.滑坡湖嘯發(fā)生后,為快速獲取受災范圍,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 B.GPS C.GIS D.BDS【答案】19.B20.A【解析】【19題詳析】根據(jù)材料“滑坡湖嘯是指當滑坡發(fā)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庫區(qū)域時引發(fā)的巨大涌浪”滑坡湖嘯主要發(fā)生在容易發(fā)生滑坡的地方,而且該地水體豐富。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氣候干旱,河流湖泊比較少,C錯誤;東北地區(qū)主要地形是東北平原,地勢低平,滑坡主要發(fā)生在地勢起伏大的地方,東北地區(qū)不容易出現(xiàn)滑坡,A錯誤;山東丘陵位于我國地勢第三階梯,地勢起伏較小,且冬季降水少,滑坡發(fā)生比較少,D錯誤;我國的西南地區(qū)主要是橫斷山區(qū)、云貴高原,地勢起伏大,容易出現(xiàn)滑坡,西南地區(qū)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多,容易發(fā)生滑坡湖嘯,B正確。故選B。【20題詳析】RS(遙感技術)主要是收集信息,主要是看,對事物進行實時監(jiān)控、涉及拍照片,屬于遙感技術,滑坡湖嘯發(fā)生后,快速獲取漫壩湖水淹沒范圍的影像獲取信息屬于遙感技術,A正確;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是分析數(shù)據(jù),通過收集的信息去分析、決策,C錯誤;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BDS(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滑坡湖嘯發(fā)生后,快速獲取漫壩湖水淹沒范圍的影像不是定位,BD錯誤。故選A。福建某林場現(xiàn)有27年生杉木純林以及杉木和不同年份套種的南方紅豆杉形成的混交林四種林分類型。下圖為四種林分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全鉀含量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1.不同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和最低的分別是() A.7a8a B.7aCK C.8a9a D.CK8a22.為保證土壤為林木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可以考慮在套種后某年進行土壤肥力的補充。林場補充土壤肥力最適宜的年份是套種后() A.第7年 B.第8年 C.第9年 D.第27年23.該地土壤的鉀元素主要來自() A.凋落物的輸入 B.成土母質的風化與分解 C.南方紅豆杉枯枝落葉的分解 D.杉木枯枝落葉的分解【答案】21.C22.C23.B【解析】【21題詳析】土壤肥力與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根據(jù)左側圖例,可以在柱狀圖的高低之中看出不同混交林中土壤中肥力最高的是8a,最低的是9a。所以排除ABD,選擇C項。【22題詳析】土壤肥力與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林場補充土壤肥力最適宜在肥力最低的年份進行施肥補充,可以在左側圖中看出,有機質含量最低也就是土壤肥力最低為9a(杉木與9年生南方紅豆杉混交林)處,也就是套種后的第9年。排除ABD,選擇C項。【23題詳析】凋零物形成枯枝落葉層,而不會為土壤提供鉀元素,A錯;成土母質是土壤形成的基礎,它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長期風化、分解和淋溶作用下,釋放出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如氮、磷、鉀鈣等礦物質,所以土壤中的鉀元素較豐富,B對;枯枝落葉經(jīng)過微生物的分解和轉化,形成有機質,為土壤提供了養(yǎng)分和改善了土壤結構,而不會提供鉀元素,所以C、D錯。故選B。廣東省橫琴島位于澳門西側,與澳門隔河相望。2024年3月1日,琴澳一體化建設進程加速。下表為2023年兩地面積、人口統(tǒng)計表。完成下面小題。地區(qū)面積(km2)人口(萬人)澳門3369橫琴島106424.影響兩地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經(jīng)濟 D.文化25.琴澳一體化建設會導致未來幾年內() A.橫琴島人口密度超過澳門 B.人口主要由澳門遷往橫琴 C.澳門面臨勞動力短缺局面 D.橫琴島的人口老齡化加劇【答案】24.C25.B【解析】【24題詳析】根據(jù)所學可知,澳門經(jīng)濟發(fā)達,遷入人口多,人口密度大,C正確;橫琴島與澳門都是島嶼組成,地形差異小,A錯誤;兩地相近,氣候差異小,B錯誤;文化會影響人口分布,但不是兩地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C。【25題詳析】琴澳一體化建設后,人口主要由澳門遷往橫琴,緩解澳門壓力,B正確;澳門經(jīng)濟發(fā)達,在未來幾年內橫琴島人口密度不會超過澳門,A錯誤;琴澳一體化建設,外遷的不僅是勞動力,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yè)也會外遷,澳門不會面臨勞動力短缺局面,C錯誤;橫琴島勞動人口遷入,人口老齡化減緩,D錯誤,故選B。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qū)陸續(xù)出現(xiàn)強降水,70多個小時“瘋狂傾倒”,局地累計降水量達650mm至1003mm,多地遭受嚴重內澇。下圖為北京市及周邊地形圖。(1)從水循環(huán)角度,說明京津冀地區(qū)此次強降水的水汽來源。(2)結合材料,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京津冀內澇嚴重的原因。(3)為減少內澇現(xiàn)象,請從水循環(huán)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答案】(1)海洋表面蒸發(fā)出的水汽;當?shù)氐暮恿鳌⒑吹鹊乇硭舭l(fā)成水汽進入大氣;當?shù)刂参镎趄v作用產生的水汽進入大氣。(2)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城市化進程快,地表硬化,雨水不易下滲;河道水位上漲,造成城市街道排水不暢;城市排水系統(tǒng)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3)利用3S技術加強對災害天氣的監(jiān)測和預報,關注水循環(huán)降水環(huán)節(jié);合理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高城市滲水功能,增強水循環(huán)下滲環(huán)節(jié);城市建設過程中多使用透水磚,增加下滲環(huán)節(jié);完善城市排水系統(tǒng),減少地表徑流積蓄。【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區(qū)此次強降水主要來自于海洋表面蒸發(fā)出的水汽;同時,七月份屬于北半球夏季,氣溫較高,京津冀地區(qū)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蒸發(fā),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中,以及當?shù)刂参镎趄v作用,形成水汽進入大氣,使得本地區(qū)降水水汽來源較為充足。【小問2詳析】水循環(huán)包括大氣降水、水汽輸送、蒸發(fā)、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等環(huán)節(jié)。材料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局地累計降水量達650mm至1003mm,表明京津冀內澇嚴重,首先是因為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路面硬化面積越來越多,導致雨水難以下滲;強降水導致河道水位上漲,城市街道排水不暢;城市排水系統(tǒng)年代久遠,管道老化,排水能力不足,導致地表積水過多,形成嚴重的內澇災害。【小問3詳析】根據(jù)上題分析,要解決內澇,主要從水循環(huán)中的降水、徑流、下滲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比如通過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多使用透水磚等,提高城市地表徑流的下滲;通過合理規(guī)劃城市道路,不斷完善和維護城市排水系統(tǒng)來增加排水量,減少地表徑流積蓄。另外還可以利用3S技術加強對災害天氣的監(jiān)測和預報,關注降水環(huán)節(jié),提前采取適當措施減少內澇的發(fā)生。27.閱讀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納木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區(qū)中部(如圖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區(qū)周圍風力較大且季節(jié)變化明顯,湖陸風冬季明顯弱于夏季。在湖區(qū)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作用下,湖區(qū)a氣象站檢測該地雨季多夜雨(如圖乙所示),同時年內平均氣溫日變化隨季節(jié)變化明顯(如圖丙)。(1)利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分析納木錯冬季湖陸風弱的原因。(2)請利用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說明納木錯夏季多夜雨的原因。(3)請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a氣象觀測站8月比1月平均氣溫日較差小的原因。【答案】(1)冬季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