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濟大學教案
2006~2007學年第二學期
學
院材料科學與工程
教
室
研工程教研室
課
稱
程
名流體力學與設備
課
號
程
編
012206
課
型
程
類
專業基礎課
授
級
課
班
材料0501
授
時
課
學
材料0501
課
任
師
教
濟南大學教務處制
第1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一章緒論概述本課程
第一節流體定義、特征及流體的連續介質假設
第二節流體的主要物理特性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流體力學課程在本專業中的應用,認識到流體力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的主要專業技術基礎課,了解流體力學研究對象、任務以及流體力學的研究方法。
2)掌握流體的連續介質模型、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易流動性、密度與重度、表
面張力特性、連續介質力學模型、粘性與理想流體模型、壓縮性與不可壓模型等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流體的力學的任務、研究方法及發展史;流體的主要力學性質
重點:粘性。
難點:連續介質的概念,粘性的物理意義。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教師講授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流體力學研究的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40分鐘)
2、流體的主要力學性質(50分鐘)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瀏覽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內容,
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下次課提問。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2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一章緒論第三節作用在流體的力
第四節流體力學模型
第二章流體靜力學第一節流體靜壓強及其特性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表面力和質量力區別。了解粘性與理想流體模型、壓縮性與不可壓模型等
2)理解靜壓強的特性;掌握流體平衡微分方程。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表面力和質量力。流體力學模型;流體靜壓強的定量描述、流體靜壓
強的特性。
重點:表面力和質量力區別;流體靜壓強的特性
難點:怎樣用反推法證明靜壓強的特性。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教師講授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作用在流體上的力(20分鐘)
2、流體的力學模型(20分鐘)
3、流體力學靜壓強的定量描述、(10分鐘)
4、流體力學靜壓強的特性(40分鐘)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瀏覽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內容,
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下次課提問。
P12:1-10選做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3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二章流體靜力學第二節流體平衡微分方程
第三節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歐拉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流體靜力壓強基本方程,學會應用分析靜力學
問題。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歐拉平衡微分方程,.流體靜壓強的分布規律、等壓面、壓強的三種表
示方法。
重點:歐拉平衡微分方程、流體靜壓強的分布規律、
難點:怎樣用微元法推導微分方程、等壓面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
引導式、討論式、提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歐拉平衡微分方程推導(40分鐘)
2、流體靜力壓強基本方程推導(20分鐘)
2、流體靜力壓強基本方程應用分析(30分鐘)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瀏覽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內容,
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重點掌握歐拉平衡微分方程、等壓面
的概念,流體靜力壓強方程。下次課提問。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4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二章流體靜力學第四節壓強的計算基準及量度單位
第五節測量壓強的儀器
第六節作用于平面壁上的液體總壓力(簡介)
本章小結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壓強的三種表示方法,絕對壓強、相對壓強、真空度,壓強三種量度單位。
2)掌握直管式測壓管、U形管式測壓管、壓差計的測量原理。熟練計算作用在平
面上的靜水總壓力。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壓強的三種表示方法,直管式測壓管、U形管式測壓管、壓差計、作
用在平面上的靜水總壓力(簡介)
重點:測定兩點間壓強差。如何應用本次課的內容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難點:等壓面的確定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
引導式、討論式、提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壓強的表示方法(30分鐘)
2、各種測壓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30分鐘)
3、作用在平面上的靜水總壓力(20分鐘)
4、課程總結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瀏覽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內容,,
重點掌握壓強的三種表示方法,絕對壓強、相對壓強、真空度,壓強三種量度單
位。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
P46:2-10~2-25選做
2-10、271、2-14必做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5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三章流體動力學基礎第一節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
第二節恒定流動和非恒定流動
第三節跡線與流線
第四節一元流動模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描述流體運動的歐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掌握定常與非定常流動、均勻
與非均勻流、跡線、流線、流管和流量及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定常與非定常流動;均勻與非均勻流;跡線、流線、流管和流量;
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
重點:歐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的區別,定常與非定常流動的區別,跡線、流線區別。
難點:跡線、流線的區別,歐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的區別。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
引導式、討論式、提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歐拉法和拉格朗日法(30分)
2.定常與非定常流動(20分)
3.均勻與非均勻流(10分)
4.跡線、流線、流管和流量(20分)
5.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1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重點掌握歐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的區別,定常與非定常流動的區別,跡線、流線的區別。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6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三章流體動力學基礎第五節連續性方程
第六節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連續性方程及其應用,恒定元流能量方程及其應用。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連續性方程、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
重點:連續性方程的應用和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
難點: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連續性方程推導(30分)
2.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推導(6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重點掌握理想流體的運動微分方
程。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7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三章流體動力學基礎第七節理想流體微小流束的柏努利方程
第八節實際流體總流的柏努利方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簡單介紹均勻流動的特征和漸變流的概念,了解均勻過流斷面上的壓強分布
規律,掌握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條件,掌握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過程。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均勻流動概念、漸變流的概念、均勻流過斷面上壓強分布規律、總流
能量方程的推導。
重點:均勻流過斷面上壓強分布規律,能量方程推導條件,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
難點: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理想流體微小流束的柏努利方程(30分)
2、漸變流的概念(10分)
2.均勻流過斷面上壓強分布規律(10分)
4.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4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
應用練習題,重點掌握均勻流過斷面上壓強分布規律,能量方程的推導條件,總
流能量方程的推導。下次課提問。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8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三章流體動力學基礎第九節柏努利方程的應用
第十節流體的動量方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總流能量方程的應用條件、總流能量方程的推導及其總流能量方程在工程
上的應用。
2)掌握動量方程的應用條件、動量方程的推導及其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
3、講授內容提要
基本內容:.能量方程的應用條件、總流能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
重點:總流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
難點:總流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如何應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解決
工程實際問題。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總流能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40分)
2.動量方程的推導(20分)
3.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6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
應用練習題,重點掌握總流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下次課提問。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9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習題課
2、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靜力學方程與伯努力方程的應用。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講解作業,分析作業中的問題;舉例應用伯努力方程和動量方程在工
程上的應用
重點:伯努力方程和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
難點:伯努力方程和動量方程的求解方法。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作業講解(30分)
2.伯努力方程應用(30分)
3.動量方程在工程上的應用(30分)
8、思考與作業
對課上所講的例題請課后認真分析。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0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四章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第一節流體流動的流態
第二節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
第三節圓管中的層流運動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簡單介紹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的概念,理解實際液體的兩種流動型態,流動阻
力與水頭損失產生原因,了解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的分類,
2)重點介紹科學家雷諾如何進行試驗研究發現了流體的不同流態,流態的判別準
則,及其它在流體力學研究中的意義和作用,掌握粘性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
流,流態的判別。掌握當量直徑的概念
3)了解均勻流動的概念,掌握均勻流動方程的推導,流體在圓管中作層流運動最
大流速時平均流速的兩倍,圓管層流的沿程損失系數計算公式的推導。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沿程損失概念、局部損失的概念、層流、紊流、雷諾數、流態判別
重點:粘性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流態的判別。
難點:層流和紊流的判別標準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沿程損失、局部損失概念(10分)
2.層流、紊流.的概念(10分)
3.雷諾數集流態的判別(30分)
4.圓管中層流的流速分布方程、斷面的平均流速(20分)
5.圓管中層流的沿程損失計算公式(2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
應用練習題,重點掌握雷諾試驗,粘性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流態的判別;
流體在圓管中作層流運動最大流速時平均流速的兩倍,圓管層流的沿程損失系數
計算公式的推導。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1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四章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第四節紊流特征和紊流阻力
第五節尼古拉茲實驗研究
第六節工業管道紊流阻力系數計算
2、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紊流的特征,水力光滑與水力粗糙的概念。了解沿程阻力系數的影響因
素,掌握尼古拉茲分區,莫迪圖及圓管中的沿程損失阻力系數的主要計算公式及
判別式。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紊流的特征、圓管中的紊流、水力光滑與水力粗糙、尼古拉茲分區及
沿程阻力系數的影響因素、紊流沿程損失的經驗公式、莫迪圖、圓管中的沿程損
失阻力系數的主要計算公式及判別式
重點:紊流的特征、莫迪圖及圓管中的沿程損失阻力系數的主要計算公式、判別
式及應用。
難點:圓管中沿程阻力系數的變化規律,如何和專業知識結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紊流的特征(10分)
2.水力光滑與水力粗糙紊(10分)
3.尼古拉茲實驗研究(20分)
4.工業管道紊流阻力系數計算(5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
用練習題,重點莫迪圖及圓管中的沿程損失阻力系數的主要計算公式、判別式及
應用。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2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四章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第七節流動局部阻力損失
第八節減少阻力的措施
第九節管路計算
本章小結
2、教學目的與要求
理解局部損失形成原因,掌握水力半徑、當量直徑、非圓管的沿程損失的計
算及應用,掌握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的推導。在工程實際中局部損失的計
算。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水力半徑、當量直徑、非圓管的沿程損失的計算、局部損失形成原
因、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其他類型的局部損失短管與長管的分類、簡單
長管的水力計算
重點:當量直徑,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的推導,在工程實際中局部損失的
計算。串聯長管和并聯長管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這些公式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難點:如何和專業知識結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水力半徑、當量直徑、非圓管的沿程損失的計算(20分)
2.局部損失形成原因、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30分)
3.其他類型的局部損失(10分)
4.管路水力計算(3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
用練習題,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重點水力半徑、當量直徑、
非圓管的沿程損失的計算及應用,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的推導,在工程實
際中局部損失的計算。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3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可乘小姐、習題課
2、教學目的與要求
1)對本章進行總結
2)掌握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管路計算的方法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講解作業,分析作業中的問題;舉例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管路計算
在工程上的應用
重點:舉例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管路計算在工程上的應用。
難點: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管路計算的求解方法。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內容總結(30分)
2.作業講解(30分)
3.沿程損失和局部損失、管路計算在工程上的應用(30分)
8、思考與作業
對課上所講的例題請課后認真分析。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4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五章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第一節力學相似性原理
第二節相似準數和模型律
第三節因次分析法
2、教學目的與要求
理解幾何、運動、動力、初始與邊界條件相似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種動力相
似準則,特別是重力相似準則、粘性力相似準則。了解應用量綱的和諧原理進行
量綱分析,了解量綱與單位的基本概念,了解量綱的基本分析方法
3、教學內容提要
基本內容:流動相似的基本概念(幾何相似、運動相似、動力相似、初始條件與
邊界條件相似);牛頓相似準則(重力相似準則、粘性力相似準則、壓力相似準則、
彈性力相似準則、表面張力相似準則)。模型實驗(雷諾模型、佛汝德模型);量
綱與單位;量綱和諧原理;量綱分析(乃定律)
重點:力學相似性原理、重力相似準則、粘性力相似準則;量綱的和諧原理。
難點:動力相似準則;量綱的和諧原理。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流動相似的基本概念(20分)
2.牛頓相似準則(30分)
3.量綱與單位、量綱和諧原理(20分)
4.量綱分析萬定律(20分)
8、思考與作業
課后上網瀏覽查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信息,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
用練習題,做2?3道與本課程有關的工程應用練習題,重點水力半徑、當量直徑、
非圓管的沿程損失的計算及應用,圓管中突然擴大的局部損失的推導,在工程實
際中局部損失的計算。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5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六章離心泵和風機理論基礎第一節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
第二節離心式泵與風機的基本方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泵與風機性能參數,掌握泵的揚程、流量、轉速、功率及效率、
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和歐拉方程。使學生了解后向葉型、前向葉型和徑向葉型的
概念及對泵與風機性能的影響,掌握流體在葉輪中運動的分析及葉片片數有限對
歐拉方程之修正。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泵與風機的分類、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性能參數(泵的揚程、流量、
轉速、功率及效率)、流體在葉輪中的運動、歐拉方程、葉片片數有限對歐拉方程
之修正、理論揚程之組成、后向葉型、前向葉型、徑向葉型
重點: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泵的揚程的概念及計算,歐拉方程后向葉型、前向
葉型和徑向葉型的概念及對泵與風機性能的影響
難點: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泵的揚程的概念及計算;后向葉型、前向葉型和徑
向葉型的概念及對泵與風機性能的影響。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泵與風機的分類(5分)
2.泵與風機的工作原理(10分)
3.性能參數(泵的揚程、流量、轉速、功率及效率)(15分)
4.流體在葉輪中的運動(10分)
5.歐拉方程(20分)
6.葉片片數有限對歐拉方程之修正(10分)
2.后向葉前向葉型徑向葉型(20分)
8、思考與作業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6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六章離心泵和風機理論基礎
第三節泵與風機的性能曲線
第四節相似率與比轉數
第五節離心通風機的型號編制
2、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研究泵或風機所具備的的技術性能表達方式,掌握泵與風機水頭
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理論流量-壓頭曲線、流量-功率曲線和實際性能曲
線。使學生了解相似原理在泵或風機中的應用,掌握相似工況的概念,泵與風機
的無因次性能曲線,泵與風機相似律的實際應用和比轉數的實際意義。
3、教學內容
基本內容:三種葉型的QT-HT曲線、三種葉型的QT-NT曲線、三種葉型的QT-%
曲線;泵與風機水頭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泵與風機的全效率;1;泵與
風機的相似律;相似律的實際應用;泵與風機的無因次性能曲線;比轉數泵與
風機的實際性能曲線
重點:泵與風機水頭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理論流量-壓頭曲線、流量-功
率曲線和實際性能曲線;相似工況的概念,泵與風機相似律的實際應用和比轉數。
難點:因次性能曲線,泵與風機相似律的實際應用。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三種葉型的曲線(20分)
2.泵與風機水頭損失、容積損失和機械損失(20分)
3.泵與風機的全效率(10分)
4.泵與風機的實際性能曲線(10分)
5.泵與風機的相似律、應用、比轉數(30分)
8、思考與作業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7次課(2學時)
1、授課題目:第七章離心式風機與泵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調節
第一節管路性能曲線及工作點
第二節風機與泵的工作調節
第三節風機與泵的聯合工作
第四節其他常用風機
第五節離心式泵與風機的起動與選擇
總結課程
2、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泵與風機工作點的確定,熟練掌握串并聯及其調節方法的特點,了解離
心式泵與風機的選擇;了解離心泵的氣蝕現象,安裝高度與吸入口的真空度。
3、講授內容提要
基本內容:泵與風機工作點的確定與調節,串并聯及其調節方法的特點,離心式
泵與風機的選擇;離心式泵的氣蝕現象,安裝高度與吸入口的真空度。課程總結。
重點:泵與風機工作點的確定,離心式泵的氣蝕現象,安裝高度與吸入口真空度。
難點:泵與風機工作點的調節,離心式泵的氣蝕現象,安裝高度。
4、授課類型:理論課
5、教學方法及課堂設計:
教師講授,根據本節內容特點,運用啟發式、講解式、引導式、討論式、提
問式教學方法講授本節內容。
6、教學手段:多媒體
7、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泵與風機工作點的確定與調節;(10分)
2.串并聯及其調節方法的特點(10分)
3.離心式泵與風機的選擇(10分)
4.離心式泵的氣蝕現象(10分)
5.安裝高度與吸入口的真空度(10分)
6.其他常用風機(10分)
7.離心式泵與風機的起動與選擇(10分)
8課程總結(20分)
8、思考與作業
9、參考文獻
10、教學后記
第18次課(2學時)實驗課一、流體靜力學
第19次課(2學時)實驗課二、流態觀察及流態與雷諾數關系
第20次課(2學時)實驗課三、伯努利方程應用
武術教案
班級人數日期課次第1次
一、學習基本手型、手法、步型、1、使學生初步了解武術的基本練習功
目
課的步法等法,并掌握練習的技術要領。
的
基本二、學習三路長拳第一段1-4動2、通過長拳學習,了解套路動作結構、
任
內容路線及特點。
務
3、提高學生柔韌、靈敏、平衡素質。
重點重點:手型、步型、手法、腿法
難點難點:三路長拳中的虛步亮掌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報告人數隊形:△△教師
開
2、師生問好0
始
5,3、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及要求XXXXXXXXXXXXXX委員
部
4、安排見習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講法
1、繞田徑場慢跑二圈(2X400m)組織:1、成兩列縱對慢跑,隊伍整齊,
準2、徒手操(4義8拍)速度適中
備(1)頭部運動(2)四肢運動2、成廣播體操隊形散開
8,
部(3)俯背運動(4)弓步運動
分(5)仆步壓腿(6)正壓腿(7)膝教法: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關節運動(8)踝、腕關節運動要求:準備活動充分
一、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組織:集體練習
36,1、手型:教法:
基拳:拳握緊,拳面平、直腕1、簡介本課程基本功練習內容
本掌:四指并攏伸直,拇指彎屈緊扣于2、詳細講解手型、步型等的動作要點及
部虎口處演練技巧并示范
分勾:五指第一指節捏攏在一起,屈腕
步型:弓、馬、仆、虛、歇、丁步,
坐盤,插步,蓋步
武術教案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2、手法:3、學生模仿,教師糾錯
沖拳:出拳快速有力,寸勁做好擰腰、4、學生練習基本功法,教師指導
順肩、急旋前臂的動作1、糾正易犯錯誤,繼續練習
架拳:松肩、肘微屈,前臂內旋2、學生再練習
推掌:挺胸、收腹、立腰、出掌快速要求:仔細觀察記憶,認真練習
基
有力,有寸勁組織:集體練習
本32,
亮掌:抖腕、亮掌與轉頭同時完成教法:
部
3、步型:弓、馬、仆、虛、歇、丁、1、教師示范并講解練習要領
分
坐盤2、學生跟練
4、步法:擊步、墊步等3、學生自練,教師口令提示
二、三路長拳第一段1-4動4、教師糾錯,學生再練習
特點:姿勢挺拔,動作舒展,快速有5、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力
1、集合整隊組織:集體練習
2、師生放松教法:
結
(1)靜力性放松1、教師提示為F口令指揮
束5,
(2)抖動四肢放松1、學生放松
部
3、課后小結2、教師總結
分
4、師生再見3、提示課外Z東習注意事項
要求:積極放公
場地布置田徑場
器材及設備
課
后
小備
結注
武術教案
班級人數日期課次第2次
一、正側壓腿、正側踢腿、里合腿、1、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武術基本功并掌握
目
課的外擺腿腿法練習的正確方法。
的
基本二、三路長拳5-8動2、繼續學習長拳套路動作,并能前后貫
任
內容穿練習。
務
重點重點:基本功練習中的挺胸、立腰或塌腰
難點難點:長拳中的大躍步前穿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報告人數隊形:△△教師
開
2、師生問好O
始
3'1、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及要求0(本育]
部
2、安排見習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講法
1、繞田徑場慢跑二圈(2X400m)組織:1、成兩列縱對慢跑,隊伍整齊
準2、徒手操(4X8拍)2、成廣播體操隊形散開
備(1)頭部運動(2)四肢運動3、專門性練習由肋木輔助練習
18'
部(3)俯背運動(4)膝關節運動教法:1、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分(5)踝、腕關節運動2、教師講解壓韌帶要領并示范
3、專門性練習:拉韌帶3、學生練習
一、正側壓腿、正側踢腿、里合腿、
30'組織:集體練習,分組練習
外擺腿
教法:
基1、正壓腿
本要點:直體向前、向下壓振,逐漸加1、簡介基本功練習內容
部大振幅,逐步提高腿的高度2、教師講解示范,并強調動作要領
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分2、側壓腿
要點:同正壓腿3、教師領做,學生跟練
武術教案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3、正踢4、學生集體練習,教師糾錯
要點:抬頭挺胸,身體中正。
5、學生分組練習,教師糾錯
4、側踢
要點:腳尖向腦后走。要求
5、里合1、學生仔細觀察,認真練習
要點:保持上肢中正。
2、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完成動作
6、外擺
基3、反復練習,思考動作,體會動作要領
要點:展胯,動作幅度大。
本
二、三路長拳5-8動
部組織:集體練習
5、彈腿沖拳
分教法:
32,6、大躍步前穿
1、教師講解示范
7、弓步擊掌
2、師生同步練習
8、馬步架掌
3、學生練習,教師口令指揮
4、教師糾錯,學生再練習
5、教師總結
1、集合整隊組織:集體練習
2、師生放松教法:
結
(1)伸展性放松1、教師提示為F口令指揮
束5'
(2)抖動四肢放松2、學生放松
部
(3)呼吸調整放松3、教師總結
分
3、課后小結4、提示課外多k習注意事項
4、師生再見要求:積極放公
場地布置田徑場
器材及設備
課
后
小備
結注
武術教案
班級人數日期課次第3次
一、腰功、跳躍、平衡練習1、進一步學習武術基本功,提高腰部的
目
課的二、三路長拳第二段1-5動柔韌性和靈活性。
的
基本三、單足跳、蛙跳等2、學習三路長拳新動作并復習已學的。
任
內容3、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及腰的柔韌性。
務
重點
重點:套路學習的虛步栽拳、提膝穿掌的方向路線
難點
難點:基本功練習腰的靈活性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報告人數隊形:△△教師
開
2、師生問好O
始
5,3、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及要求o
部
4、安排見習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講法
1、繞田徑場慢跑二圈(2X400m)組織:1、成兩列縱對慢跑,隊伍整齊
準2、徒手操(4X8拍)2、成廣播體操隊形散開
備(1)頭部運動(2)四肢運動3、專門性練習由肋木輔助練習
15,
部(3)俯背運動(4)膝關節運動教法:1、教師講解基本功要領并示范
分(5)踝、腕關節運動(6)拉韌帶2、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3、專門性練習:基本功、五步拳3、學生練習五步拳,教師指導糾錯
一、腰功、跳躍、平衡練習組織:集體練習
2071、前俯腰教法:
基要點:兩腿挺膝伸直,挺胸、塌腰、1、教師完整示范
本收股,并向前折體2、教師分解教學
部2、涮腰3、教師講解示范單個動作
分要點:盡量增大繞環幅度4、教師領做,學生跟練
3、翻腰
武術教案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4、騰空飛腳5、學生自練,教師指揮
要點:踢擺時,腳高須過腰,左腿在擊6、教師糾錯,學生再練習
響的一瞬間,屈膝收控于右腿側。7、教師強調重難點,并介紹易犯錯誤
5、大躍步前穿及糾正方法
要點:躍步要遠,落地要輕,兩臂上擺8、學生分組自練,教師巡回指導
基幅度要大。9、集體練習,教師指揮
本6、提膝平衡10、集體糾錯,學生再練習
部要點:平衡站穩,提膝過腰,腳內扣11、教師小結
分7、望月平衡要求:講解簡明扼要,學生觀察思考
要點:平穩站立,扣緊膝窩,腳底朝上
307二、三路長拳第二段1-5動
1、虛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
4、虛步挑掌5、馬步擊掌
20,三、單足跳、蛙跳等
1、集合整隊組織:集體練習
2、師生放松教法:
結
(1)靜力性放松1、教師提示并口令指揮
束5'
(2)抖動四肢放松2、學生放松
部
3、課后小結3、教師總結
分
4、布置課后作業4、提示課外練習注意事項
5、師生再見要求:積極放松
場地布置田徑場器材及設
備
課
后
備
小
注
結
武術教案
班級人數日期課次第4次
一、三路長拳第二段6-8動、第三段目1、學習鞏固三路長拳動作,提高動作的
課的
1-2動的完成質量。
基本
二、單足跳、蛙跳任2、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提高學生的身
內容
務體素質,尤其是腿部力量。
重點重點:轉身踢腿馬步盤肘
難點難點:彈跳力的練習
課的時
課的內容組織教法
部分間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報告人數隊形:△△教師
開
2、師生問好O
始
5,3、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及要求Of本育]
部
4、安排見習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講法
1、繞田徑場慢跑二圈(2X400m)組織:1、成兩列縱對慢跑,隊伍整齊
準2、徒手操(4X8拍)2、成廣播體操隊形散開
備(1)頭部運動(2)四肢運動3、專門性練習由肋木輔助練習
13,
部(3)俯背運動(4)膝關節運動教法:1、教師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分(5)踝、腕關節運動2、教師指導糾錯
3、專門性練習:柔韌練習、基本功3、學生再練習
初級長拳第三路:第二段6-8動組織:集體練習一分組練習一集體練
6、叉步雙擺掌習
基50,要點:兩臂要劃立圓,幅度要大,擺教法:
本掌與后插步配合一致。1、教師完整示范
部7、弓步擊掌2、教師分解教學
分要點:左腿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右掌3、教師講解單個動作要領并示范,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學校2024-2025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地理試題(含答案)
- 沙漠地區土地治理承包合同
- 物業臨聘人員勞動合同
- Unit1 starting out 教案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小學科學鄂教版五年級上冊9蛙教學設計及反思
- 幼兒表演性舞蹈創編實例
- 電工清包承包合同書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教案
- 紙漿采購合同范本
- 股權投資合作協議書
- 中職世界歷史試題及答案
- 糖尿病護理查房提出問題
- T-ZMDS 10019-2024 經顱電刺激儀基本技術規范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 2024福建中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西省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外科補液原則》課件
- 《墨家思想》課件
- 浙江省2025年1月首考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川教版(2024)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跨學科主題活動-在線健康小達人》教學實錄
- 機械專業英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