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節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教學目標
1、體驗使用符號、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質粒子模型來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
重點難點分析
體驗使用符號與建立模型的思想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地球儀、PPT圖片、細胞模
型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引入】回憶以前學習中,曾用用過的符號(略)。
【討論】為什么要使用這些符號?用這些符號來表示實
物?
【板書】一、符號
用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
和表達地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亂。
【引語】除了符號,我們還使用模型,請舉例。
如地球儀、細胞模式圖、眼球模型等。
【討論】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模型呢?
1、因為地球太大,難以認識,所以人們常用地球儀。
因為細胞太小,難以觀察,所以人們畫出了細胞模式圖。
由于眼球構造太復雜,難以表達,人們制造了眼球模型。
2、讀圖:
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通過讀圖,可知:
一、水在三態變化中,分子沒有發生變化;
二、水在三態變化中,分子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
3、建立模型的意義:
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
4、模型的不同表示方法:
【練習】
【補充】元素符號的記憶和書寫。
【馬龍老師備課】
【引入】在我們已經學完的三冊科學書里,我們接觸了很
多新的東西。例如:運動學:vts電學:
RIU
單位:m/ssm單位:QA
V
請同學用一個次來概括一下以上的內容,可見這些都是一
些符號
【新授】
一、請同學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符號
二、請同學門討論為什么要使用這些符號?
講解:例如時間,不同國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為了減
少這種語言文化帶來的差異,我們就用T來表示時間,再
如一些復雜的事物,如電路圖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實物
表示,那么電路圖會變的十分復雜,所以我們就用一些簡
單的符號表示,可見
符號的作用:1、簡單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亂
三、模型
1、請同學描述一下對地球的認識
2、請同學在地球儀上找到一些相應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學們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請同學說一
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畫出細胞模式圖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細胞模式圖來分析一下動物細胞和
植物細胞的區別。
4、眼球的結構很復雜,所以我們通常用人們制造的眼球模
型來認識其結構
5、請同學們填寫書本第二頁的填空
地球儀、細胞模式圖、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來表示一些我
們通過肉眼直接很難觀察很難認識清楚的對象時采用的方
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符號也是一種模型。
四、請問同學水有幾種狀態?
水用符號表示為“H20”也就是說它由兩個氫原子,
個氧原子構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從三態說明三種模型(略)
請同學在書上填空
通過模型,我們可以直觀的區分出水的三態,從模型中
我們也可以知道水在三態中,分子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
是分子間的距離,需要強調一點,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張圖,
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對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如
光合作用,我們將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的變化概括的寫成
一個簡單的表達式就是一個模型,包括我們以后要學的化
學方程式都是模型。
五,綜述
通過學習同學們應該建立一種使用符號和模型的思想,
它可以幫我們形象的認識事物的共同點,免去一些外因的
科學研究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符
號和模型就是中間的紐帶,所以我們建立了模型和符號的
概念對我們以后學習科學,研究科學是很有利的,同學們
通過學習后經常去使用一些符號和模型,也可以去設計一
些符號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當然你設計的符號
如果沒有經過有關機構的認同,千萬不要公開發表!包括
你的作業和試卷。
第2節物質與微觀粒子模型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物質
也可由原子直接構成。
2、知道原子組成分子時結構和種類不同,物質的性質
也不同。
3、認識分子微粒的大小、質量的數量級。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知道物質的不同構成:分子、原子和離子。
知道物質構成與性質的關系。
難點:認識微粒的數量級的大小。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用橡皮泥和牙簽讓學生制作分子
模型
實驗:稱量米的質量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復習】你對分子的了解有多少?
——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隙;
【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
【分析】水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
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一一原子構成。
由這個實驗還可以知道:
1、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
可再分。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
的原子。
3、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在變化中,物質的分
子變成了其它物質的分子,就是化學變化。在變化中,物
質的分子還是原來的分子,只是分子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
就是物理變化。
【介紹】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歷程。(資料打?。?/p>
【讀圖】我們用模型來認識分子、原子,表示化學反應過
程。
【結論】
一、物質---分子----原子
宏觀一一微觀-------物質組成的層次性
【了解】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微粒構成。
金屬由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組成;
——說明哪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和固體非
金屬
二、不同種類的物質
【讀圖】【思考】不同物質的模型
(1)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
子。
(2)同種原子構成不同物質時結構是不一樣的。一一金剛
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網狀,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層狀,
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狀。
重點講解:金剛石和石墨在性質上的區別:
物理性質上:硬度、導電性、熔點、沸點等;
化學性質上:一樣。【舉例】科學家做過的實驗:在密閉的
容器中充滿氧氣,分別放入金剛石和石墨,結構都生成唯
一的產物一一二氧化碳。
三、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
原子的體積很小,半徑的數量級在10—10米。
原子的質量也非常小,數量級在10—26千克。
2、不同質量的原子質量不同,體積也不同。
【認識】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質量。
【學生活動】感受10-27千克質量大小。稱量1克米,數
出米的粒數。
【補充】
第3節原子結構的模型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發展
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結構特點,能說出1—2項在實際生活
中的用途
3、知道物質也可由離子構成,認識離子微粒大小的數
量級。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模型及其在歷史上的
發展過程,體驗建立模型的思想。
難點:對原子結構知識的初步了解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實驗,課外資料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作業講評】:摩擦起電的原因:物體中本來就存在正電荷
和負電荷,通常情況下正負電荷的數量相等,物體是中性
的。當兩個物體摩擦時,電子從束縛較弱的物體轉移到另
一物體。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
注意:摩擦起電都是帶負電的電子轉移,而不是帶正電的
正離子或質子等的轉移。
【引入】
1、練習:由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
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
2、復習:物質的構成、電流的形成
【新授】
一、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與修正
1、道爾頓一一實心球原子結構
——發現原子
2、湯姆森一一“湯姆森模型”: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
電荷的球體,帶負電荷的電子嵌在中間。
——發現電子
3、盧瑟福一一“盧瑟福模型”:電子繞原子核運行
【介紹】實驗:a粒子轟擊原子
4、波爾一一“分層模型”: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
5、“電子云模型”一一電子在核周圍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
多,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少,就象“云霧”一樣籠罩在核
的周圍。
【小結】建立模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使
學生體驗、學習科學家提出問題、建立假設、修正模型的
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結構:
1、原子:原子核:帶正電
(不顯電性)核外電子:帶負電
2、原子核大小與核外電子運動范圍(原子大?。┑谋容^。
三、揭開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兩種粒子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核電荷數: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
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讀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數目總是相等的?
(1)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中子數不一定等于質子數。
(3)原子內可以沒有中子。
2、質子、中子核電子的質量比較
質子、中子的質量大小兒乎相等。電子質量很小,在
整個原子的質量中所占的比例極小,可忽略不計。所以說,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讀圖】一杯水的微觀層次分析
3、一杯水一一水分子一一氧原子、氫原子一一原子核、核
外電子---質子、中子----夸克
四、原子的“李生兄弟”一一同位素
1、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總稱。
同種原子的原子核內核電荷數、質子數與中子數是一定的。
但有的原子其核內的中子數會發生變化。
【舉例】氧的三種原子的原子核:核內都有8個質子,但
中子數分別是8個、9個、10個。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
子。
2、原子中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
統稱為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種原子。
【思考】氧的3種同位素其核外電子應各有幾個?一一8
個。
如:氫有3種同位素原子:熊氣、
汞有7種同位素。
3、同位素元素在工業、農業、醫療、國防等方面有廣泛的
應用:化學分析、消除細菌、醫學診斷等。
【閱讀】利用碳一14同位素測定年代
五、帶電的原子一一離子
【實驗】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
實驗現象:
鈉原子失去電子一一形成正電荷的鈉離子(陽離子)
氯原子得到電子一一形成負電荷的氯離子(陰離子)
所以,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離子的組成元素不
止一種)。
離子和分子、原子一樣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學生實驗】估計高鎰酸鉀離子的大小
說明:這是一個思想實驗。
目的:讓顯示感受到離子的存在,利用簡易可行的實驗估
計構成物質的粒子一一離子大小的數量級。
基本操作技能:固體藥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
體體積的測量;振蕩。
主要科學方法:估計方法、觀察實驗方法、對比方法。
實驗設計思路:已知經過多次按1/10稀釋后,最后能看到
的紫紅色高鎰酸鉀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約存在1000個高
鎰酸鉀離子。根據稀釋的次數克推算出高鎰酸鉀晶體中含
有的高鎰酸鉀離子數為No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測量
并估算出離子的大小,這是一種通過宏觀現象推測微觀世
界的思想方法。
第4節組成物質的元素
教學目標
1、知道自然界的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從組成物質
元素角度出發理解物質初步分類思想。
2、知道組成人體、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區別單質、化合物、混合物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引入】講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歷史
【新授】
一、元素的種類
1、110多種,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類: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包括稀有氣體元素:
在自然界含量極少,性質非常穩定)
2、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舉例:氧氣、金屬鐵
等。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舉例:二氧化碳、
水等。
【注意】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及分類依據
【閱讀】元素名稱的由來:進一步來了解元素的分類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殼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地殼主要由氧、硅、鋁、
鐵、鈣、鈉、鉀、鎂、氫等元素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氧,其次是硅。金屬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鋁,其次是鐵。
2、在人體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氫;
【閱讀】人體種元素的作用
【校本課程】營養與各元素的攝??;廣告與生活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以外,含量較高的
是氯元素和鈉元素(氧85.5%,氫10.7%,氯2.0%,鈉、鎂等
1.5%),還有貴重的金屬等一一海洋是資源寶庫,21世紀是
“海洋的世紀)。
【課外探究】海水中氣、笊、泉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纖維主要由
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5、人造元素通過核反應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
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對人體有害;利用放射性
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第5節表示元素的符號日
期
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元素符號(H、0、C、S、Si、Na、Fe、Cu、
CkCa、Ag、Al、I、K、P),會查閱元素符號。
2、通過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屬元
素和非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3、閱讀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及應用的地形、典型歷史事
實,體會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認識常見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周期表的認識和簡單運用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復習】元素的種類、分布以及與物質、原子、分子間的
關系
【新授】
一、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是國際上統一采用的符號,通常用該元素拉丁
文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
當元素的第一個字母與其它元素重復時,克寫上該元素名
稱的第二個字母以示區別。
2、元素符號一般表示:
⑴一種元素
⑵這種元素的1個原子
⑶這種元素的原子的質量
【練習】“2N”等的意義;與“N2”的區另IJ
二、元素周期表
【介紹】簡單介紹元素周期表
7個周期(短周期、長周期、不完全周期);
16個族(7個主族、7個副族、。族、第8族);
112種元素(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元素);
【探究】尋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間的聯系和規律
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性質上;
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種類上;
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質量上;
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質子數上;
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中子數上;
規律可能表現在元素的發現史上;
3、設計方案:研究課本上的元素周期表
4、記錄考察結構
5、驗證假設
6、交流
【小結】
第6節表示物質的符號
教學目標1、會查元素的化合價,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
的化學式。
2、能解釋化學式表示的意義,能根據化學式區分單質和化
合價、金屬和非金屬。
3、能用;表示離子或帶電原子團。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會查元素的化合價,會運用化合價寫
出簡單的化學式。難點: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的化學式。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復習】
1、默寫元素符號
2、說明符號的意義
【新授】
一、化學式
1、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分子組成的式子稱化學式
2、化學式的確定依據:由實驗測定組成,如水的電解實驗
測定水的組成。不能憑空想象,一種物質只有一種化學式。
3、化學式的書寫原則
⑴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雙原子分子:
稀有氣體:
多原子分子:
固態非金屬(結構復雜,習慣上用元素符號表示):
金屬(同上):
⑵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按一定順序寫出組成化合物的所
有元素符號,然后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用數字寫出化
合物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一定順序:氧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
氧元素符號寫在左邊;氫元素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一般要把氫元素寫在左邊;金屬元素、氫元素與非金屬元
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屬元素寫在右邊。
直接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式常用其離子的最簡單
整數比表示。
【例】
【練習】
4、化學式的讀法:一般從右向左讀做“某化某”;或者要
指出一個分子里的個數。
5、化學式表示的意義:
⑴表示某種物質(純凈物)
⑵表示某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⑶表示物質的元素組成
⑷表示物質分子的構成
⑸表示分子的質量
【例】
【練習】
【補充】
1.化學式能代表某種質,如C02這個化學式就代表二氧
化碳。因為一種物質只用一個化學式來表示。
2.化學式能表示物質組成。如H20這個化學式能表
示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3.化學式能表示物質中原子或離子個數比。如NaCl
這個化學式表示在氯化鈉中氯離子和鈉離子的個數比為
1:lo
4.通過化學式可計算式量。如水的化學式是H2O,
H2O的式量=1X2+16=18
5.通過化學式可計算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如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等于:32:16X2=1:
1
6.通過化學式可計算物質中某一元素的質量分數。
二、離子的符號
【引入】當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成為離子時,怎樣用符號
來表小呢?
1、離子符號是在形成該離子的原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
標出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2、離子符號的意義:
3、常見的離子(包括原子團所帶的電荷數)
三、化合價
1、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用化合價來表示。
2、常見化合價:
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氫、氧元素的化合價規律;
常見原子團(根)的化合價。
3、原則: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4、單質的化合價為零。
5、標價方式與離子表示方式。
6、應用:
根據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推出各元素的化合價;
根據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纠?/p>
第7節元素符號表示的量
教學目標1、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
2、能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3、能根據化學式計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質
量比。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能解釋化學式表示的意義;相對原子
質量的了解及查閱;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和元素
的質量比。
難點:根據化學式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和元素的質量比。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PPT課件
教學預設
【引入】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元素符號表示的量,首先請同學們回憶
一下“C”表示的意思表示碳元素
C表示一個碳原子
表示碳元素的質量
關于前面兩層意思我們已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今
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其中的第三層含義
【新授】
我們知道“C”這個元素符號可以表示一個碳原子的質量,
且由相關的表中可以查得C:1.993X10-26千克
H:1.674X10-27千克
O:2.657X10-26千克
由此可見,原子的質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實質量
會使計算復雜,且數據不容易記憶,所以我們取他們相對
的值。在取這個相對的值之前我們必須先有一個標準。就
像畫地圖時用的比例尺,我們就可以把一個國家按比例縮
小畫到一張紙上,現在我們的原子質量太小了,所以我們
要讓它按比例擴大,而且擴大后的數值要盡可能易記,實
際上這就是建立原子質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質量的標準,
我們就把其它原子的質量與之相比,把比值就定義為某元
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下面就來規定這個標準
C-12(提問: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
是12,由于碳有兩種同位素,即012,014,所以必須指明
是哪種碳原子。)
C-12M=L993X10-26千克
1/12C-12M=1/2X1.993X10-26千克=1.661X10-27
千克
先留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取1/12C-12作為標準?
找到了標準,我們就可以給出任意一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
量了
例如:O:2.657X10-26千克/1.661X10-27千克
一、相對原子質量
以C—12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
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練習】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閱讀】張青蓮教授與相對原子質量一一激發愛國熱情
二、相對分子質量
1、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就是該原子的相
對分子質量。
【例題】注意規范及計算方法。
H2so4、3co2、CUS04.5H2O等
2、化學式的意義:5點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3)表示各種元素原子的個數比;
(4)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對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5)表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講解】及【練習】
三、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確定
1、組成物質的各種元素的質量比
【例題】H20、NH4NO3
【練習】Fe2O3、C02、H2so4、NH4HCO3、
2、物質中某一元素的質量分數
【例題】講解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質量比跟原子個數比是不同的。
例如NH4NO3中氮、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7:1:12,
而它們的原子個數比是2:4:3o②計算NH4NO3中氮元
素的質量分數時,
【練習】
【補充】計算5t氧化鐵中含鐵多少噸。
[解]氧化鐵的化學式是Fe2O3
氧化鐵的式量是56X2+16X3=160
5t氧化鐵中所含鐵的質量是:5X70%=3.5(t)
答:5t氧化鐵中含鐵3.5t。
復習教案
1、同種原子里
電量關系:核電荷數二質子數二核外電子數
質量關系:相對原子質量數值=質子數+中子數
2.同一種元素的離子里
電量關系:核電荷數二質子數W核外電子數
質量關系:相對原子質量數值=質子數+中子數
3.同一種元素的原子、離子里
電量關系:核電荷數二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該微粒為陽
離子;
核電荷數二質子數V核外電子數該微粒為陰離子;
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二陽離子的正電荷數(元素正價數)
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陰離子的負電荷數(元素負價數)
質量關系:與原子、離子相同
4.相對原子質量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二某元素一個原子質量+碳原子質量
的十二分之一。
【例題講解】
例1:一種四價元素硫化物的式量與此元素氯化物的式量之
比為100:202,確定此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和名稱。
解:設此元素為M,則硫化物的化學式為MS2,氯化物化
學式為MC14,由已知條件知:MS2:MC14=100:202
(M+64):(M+142)=100:202(M+142)X100=(M+64)X
202M=12.47答:此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12.47,是碳兀素。
例2:x和y兩元素組成的A和B兩化合物,A的分子組
成為xy2,其中x的質量分數為44.1%,B分子中x的質量
分數為34.5%,B的化學式為[B]
A.x2yB.xy3C.xyD.x3y
例3:一包氯化錢(NH4C1)化肥中,混入了少量某種其它化
肥,此包氯化鏤化肥中的含氮量為27.5%,則入的化肥可能
是
(A)A、CO(NH2)2B、(NH4)2SO4C、
NH4HCO3D、KNO3
例4、當氨肥硝酸鏤[NH4NO3]和尿素[CO(NH2)2]所含氮
元素質量相同時,它們的質量比是A、1:1B、8:3
C、4:3D、2:3(C)
例5、R、X兩元素形成多種化合物在RX中R元素的質量
分數為49.7%,則下列化合物中R元素質量分數大于43%
的是
()
(A)RX2(B)R2X3(C)R2X(D)R2X5
【練習】
1、已知n個銀原子的質量為mkg,a個碳原子(測定相對
原子質量的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為bkg,則銀原子的相對原
子質量可表示為[A]
A.12am/bnB.am/12bnC.12bn/am
D.bn/12am
2>已知K2MnO4的式量為m,若鉀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
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b,則鎰的相對原子質量(表達式)為
x=m-2a-4bo
3、某元素R的氧化物化學式為R2O3,若R與氧氣化合時
的質量比為9:8,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C]
A.9B.13C.27D.56
4、某物質的化學式是RH4,其中含氫25%,則R元素的
相對原子質量為o
5、由C2H6和C2H60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為A%,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第1節大氣層
教學目標
1、了解大氣層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特點。
3、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布規律。
4、理解對流層的特點,探究對流的形成。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大氣的垂直分層規律
難點:對流層的特點;探究對流的形成
教、學預設
-、大氣的重要性
地球周圍被一層很厚的空氣包圍著,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
千米的高度)。包圍地球的空氣層叫大氣層,空氣也叫大氣。
【補充】大氣的成分: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臭氧、水蒸氣以及懸浮
在其中的固體雜質等物質組成。
【討論】如果沒有大氣,地球會變得怎樣?
提示:地球將變得和月亮表面一樣,沒有天氣變化,沒有聲音,易受隕石的侵襲,
溫度較差增大等。
大氣作用:1、保護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襲擊
2、大氣中的各種氣體,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舉例:氧氣進行生命活動
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層能保護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4、水蒸氣能成云致雨
二、大氣的溫度
【讀圖】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圖
特點:1、大氣溫度的變化范圍約在一84℃-2500℃之間。
2、在85千米以上,大氣的溫度呈逐漸上升趨勢(想一想為什么?太陽輻射強)。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間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間,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遠鏡的外面為什么要穿一件銀白色的“外衣”?
高層大氣溫度高、太陽輻射強,銀白色的金屬外殼可以反射熱的輻射,避免高溫
下外殼熔化。
三、大氣的分層
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大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是我們對大
氣進行分層的主要依據。),把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即對流層(0—17千米)
平流層(17—50千米)
中間層(50—80千米)
暖層(80—5()0千米)
外層(500千米以上)外層就是地球大氣與宇宙間的過渡層。
1000F米以上,大氣變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氣已接近真空。
四、對流層的特點
1、對流層是大氣的底層。
2、在兩極和赤道地地區的厚度不同。兩極厚度約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對流層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
4、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有強烈的對流運動。
【探究實驗】對流是怎樣形成的實驗
1.燒杯中加高鋸酸鉀或直接用對流實驗裝置。
2.燃香的實驗用實驗室的現成器材,現象非常明顯。
結論:受熱處空氣上升,兩側溫度低的地方空氣下沉。
【小結】想一想對流層的溫度特點,對形成對流有利嗎?一一它的溫度特點是氣溫隨
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對流的形成。
所以,顯著的對流運動和充足的水汽,使對流層的天氣現象復雜多變,云、雨、雪、
和雷電等主要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對流層的各種天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存
和行為,對流層是大氣層中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最密切的一層。
【拓寬】冷空調應該怎樣裝?冷藏室的冷凝管為什么要安裝在室的上部?一一形成對
流,達到制冷效果。
第2節天氣和氣溫
教學目標
1、理解天氣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氣溫,以及測量和度量氣溫的常用儀器和方法。
3、學會測量氣溫
4、了解氣溫與人們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關系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氣溫的觀測
難點:探究為什么氣象觀測中溫度計要放在百葉箱里
教、學預設
天氣是什么
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稱為天氣。
刮風、下雨、雷電等都是天氣現象。
【讀圖】2—6、2—7感受天氣
天氣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氣溫、氣壓、風、濕度和降水。
【討論題】1、判別描述天氣與氣候的詞語
2、說說當天的天氣狀況
二、氣溫
1、氣溫的含義:空氣的溫度叫氣溫。描述當地空氣的冷熱程度。
氣溫是構成天氣的基本要素。
2、測量氣溫的工具:溫度計
【分類】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金屬溫度計等;普通溫度計、最高溫度計、最低
溫度計
【復習】溫度計的結構和制造原理
3、氣溫度量單位:攝氏度(℃)
【設問】一般把溫度計放在一個漆成白色的百葉箱里,為什么?
【探究實驗11用溫度計分別測量百葉箱內和百葉箱外的氣溫
時間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溫度(百葉箱內)
溫度(百葉箱外)
據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1)百葉箱內的氣溫比箱外低;
2)百葉箱內的溫度波動比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實的氣溫。
【探究實驗2]探究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現在什么時間
實驗結論:一般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氣溫的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這是為什么?與太陽輻射和大地散熱有關
4、氣溫與人類生活和其它生物的關系一一非常密切
【舉例】1、人類的生產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凍;農作物有各自最適宜
的生長溫度;
2、人類的生活方面:空調、暖氣;避暑療養;
3、生物的行為:狗在高溫時的表現;蛇的冬眠、蛙的產卵等。
出示圖或實物,略作講解構造與原理、用途等
引導學生在課外用連續觀測的方法得出結論,而且晴天的觀測效果比陰天好。
軼事
記錄
最高溫度計和最低溫度計的制作原理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提了出來,但是教師真的
很難搞懂,何況學生。
課后
反思
限于學校的實驗條件,氣溫的觀測只能放在課后或者是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探究實驗
的難度較大,學生盡管測出了溫度,但很難達到教學所要求的整理和比較能力。故而
也難以得出結論。
如果能夠補充氣候的有關知識,通過對比教學,學生更易于掌握天氣的描述詞語
課內探究實驗,兩人一組
軼事記錄
利用高鎰酸鉀來演示對流實驗(用對流管),現象清晰明了。學生頗感興趣,對于分析
對流的成因非常易于接受。線香的實驗也是在玻璃鐘罩內進行,效果很好。
課后反思
通過實驗來了解對流層的特點,學生易于接受。補充大氣的作用,使學生對大氣與
生活的關系更了解。對于飛機和衛星在大氣中的分布學生很難理解。其實,包括老師
也能以理解。
第3節大氣的壓強教
教學目標
1.能列舉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并能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現象。
2.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值,說出測量大氣壓的工具:水銀壓強計和空盒壓強計。
3.3.能說出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之間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并能用這
一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1、氣壓的觀測
2、大氣壓存在的證明
3、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難點:1、大氣壓的大小
2、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一、大氣壓的存在
【實驗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紅色),一個空杯,個膠頭(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兩
端開口,粗細均勻,長20cm,內徑約5~10mm均可)
2、演示過程
1).出示玻璃管,將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內倒水,可看到水從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緊緊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內注入水,至滿。
3).教師提問:為什么水不會從下面流出?
學生微笑,齊答:因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筆者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
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對管內的水產生向上的壓強,支承住了水柱。接著置疑:若此
時將管倒拿,使其開口端朝下,水會不會流出?學生紛紛猜測,形成懸念。
4).左手拿管不變,同時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將管倒置,(倒置過程
中,手指不要松開)。
5).接著故意緩慢移開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這時可見紅色水柱并沒有流出來!
學生大吃一驚!教師自言自語:咦,為什么水沒有流出來呢?(可用左手倒拿著管,
夸張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難道管里的水突然沒有了重力嗎?難道是老師會氣功,'發
功'將管內的水吸住了嗎?
學生輕笑,同時產生了想獲知正確答案的強烈欲望。
6).啟發:雖然我們看不見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體都沒有呢?
學生茅塞頓開一一有空氣存在。因勢利導:在管口四周存在著我們看不見的大量空氣,
這些氣體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內的水竟然無可奈何地呆在里面。這
說明了這些大氣對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壓強,支承著水柱。
7).這時,仍有學生半信半疑,可進一步說明:因為現在管內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
氣壓強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難流出;但如果同時有大氣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
下作用的氣壓相互抵消,水就會在重力作用下流出來。
8).松開左手食指,水應聲落下。(學生開始相信大氣有壓強)
9).改用膠頭,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樣獲得滿意效果。
一大氣壓強確實存在.液體在各個方向上存在壓強,氣體是否也一樣呢?
【學生實驗】探究大氣壓強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
①向上.玻璃杯裝滿水用紙片擋住,倒立玻璃杯,紙片不脫落,如圖1.說明向上有
大氣壓.
②向下.將剝了殼的熟雞蛋塞住剛燒過酒精棉球的廣口瓶口,很快雞蛋就被壓進廣口
瓶中.說明向下有大氣壓.
③猜想向左、向往是否也有大氣壓,如何證實?(讓學生自己證實)
通過上述演示實驗及日常生活經驗得知——在氣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解釋】圖2—14、2—15、2—16(學生動手實驗體會吸盤的作用)
倘若沒有大氣壓強作用在液體的表面,各種液體就不可能被抽吸起來。從這個含義上
講,一切抽吸液體的過程,其實都是大氣壓強將液體“壓”上來的過程.
【演示實驗】抽出可樂瓶中的氣體
實驗現象:可樂瓶變癟
實驗結論:氣體向各個方向上都有壓強
【設問】大氣壓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各個方向上都有壓強。那么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
【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
實驗現象:兩個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開
提出疑問:是什么力使兩個半球合得那么攏?
討論后得出:是大氣的壓力把兩個半球緊緊壓在一起的,進而讓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
在.因為地球周圍的大氣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氣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氣對浸
在其內的物體就有壓力、壓強。如果半球內為真空,那么要拉開半球需要的力約為7065
牛。
一一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說明大氣壓是很大的。
【閱讀】人體中的“馬德堡半球”
二、大氣壓的大小
大氣壓的大小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應該知道大氣壓的測量方法。
1、大氣壓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氣壓計或水銀氣壓計進行測量。
【出示】空盒壓強計(或叫金屬盒壓強計、無液壓強計)觀察:其上有兩行刻度,一行
以百帕為單位,一行以毫米汞柱為單位。說明它的原理和構造。
【出示】水銀壓強計
補充實驗:托里拆利實驗一一進行簡單的實驗說明、數據讀數和分析,大氣壓支持著
玻璃管中的水銀柱。當大氣壓發生變化的時候,水銀柱的高度會發生變化。從中說明
水銀壓強計的原理。
【簡單比較】:兩種壓強計的優缺點
2、大氣壓的變化:
1)大氣壓的大小與大氣的密度有關一一解釋:大氣壓的產生是由于大氣有重力。
2)大氣壓的大小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一一解釋:大氣的密度隨著高度而減小。
實例:高山上氣壓很低。有些登山運動員在進入高山地區后,會發生高山病。高山病
的癥狀差別很大,包括:頭暈、頭痛、耳鳴、惡心、嘔吐、脈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
木等。每個人的反應隨一系列的條件而不同,主要決定于訓練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轉
變速度等。
登山運動員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時,會出現以下現象:睡眠不好,全身感覺不舒
服,軟弱無力,懶散和情緒低落,動作協調性差。呼吸系統的癥狀是:氣喘,時常感
到空氣不足,睡眠時發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頓,夜間感到窒息發悶。由于心臟血管系統
機能狀況變化引起頭暈、鼻出血、耳鳴和血管跳動的感覺,皮膚和粘膜變得青紫或蒼
白,常常惡心和嘔吐。嚴重的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壓低,人們呼吸時吸入的氧氣的分壓也
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壓降低,血液中含氧量減少。
平原地區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區居住一段時間后,對高山氣候的適應能力和缺氧的抵抗
能力都會提高。一般地說,高山病的急性癥狀就會逐漸減輕,以至消失。身體健康的
人和訓練有素的登山運動員對高山氣候的適應能力也強。
3)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1.01X105帕(760毫米汞柱)規定:這
個大氣壓值稱為標準大氣壓。
【討論】要求簡單地運用液體壓強公式進行計算。并與磚的壓強進行比較。
【問題】這么大的壓強,我們為什么沒有受壓的感覺?
——解釋:人對環境的適應,人的體內也有壓強,它抗衡著體外的大氣壓。
軼事記錄
本節課的引入很有意思,學生真的被深深地吸引。雖然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出現,但往
往平時沒有注意。通過教師的渲染,學生更能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只不過是平時習
以為常罷了。
課后反思
本節內容分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為大氣壓的存在,補充一些實驗;第二課時主要講
大氣壓的大小測定,補充托里拆利實驗。第三課時: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具體見后面
的教案。
第3節大氣的壓強(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之間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并能用這一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與實驗,認識氣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領略氣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
的熱愛、親近感。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難點:用氣體和液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圖片引入】就你看到的這幅圖片,你能提出一些問題來嗎?老師有一個問題:在
火車的站臺上,標有一道平行于鐵軌的直線。當列車駛過時,不允許旅客站在這條線
內,以保證人體與鐵軌離開足夠的距離。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探究實驗吧!
【實驗】研究氣流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1)找一條薄紙帶,捏住紙的一端,讓紙自然下垂,當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氣時,你
會發現什么現象?若改變吹氣的力量和速度,紙帶會發生什么變化?
現象:紙向上飄起
2)找兩張相同的薄紙,用手捏住兩張紙的一端,讓兩張紙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
并使兩張紙保持平行。沿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時,猜測會出現的現象。試一試,結
果與你的猜測相同嗎?
學生猜測:紙條會被氣流向兩邊吹開
現象:當吹氣時,兩紙條反而向中間合攏
分析:吹氣時紙條為什么會向中間合攏呢?
肯定是紙條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內側。那么是什么物體施與紙條力
的作用呢?我們分析一下:與紙條接觸的只有空氣。吹氣前,兩條紙互相平行,保持
一定的間距,沒有吸引和推斥,表明它們受到外側和內側的力互相平衡;吹氣時,兩
條紙相互靠近。紙條外側的氣體壓強沒有發生變化,說明是紙條內側的氣體壓強變小
了。吹氣時與不吹氣時有什么不同嗎?兩紙條內側的氣體的流速較大。
可見,氣體流速的改變,改變了氣體的壓強;而且是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教師】現在你能解釋在火車站的站臺上,人為什么要與行駛的列車保持適當距離了
嗎?
行駛的火車和人之間的氣流速度大,壓強變小。人外側的大氣壓大于火車和人之間的
氣壓。這種情況下,會使人大氣壓擠到火車前,這樣非常危險。
【實驗】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當用另一支玻璃管對著它的上端吹氣時,有什么現
象?試一試,怎樣對此現象作出解釋。
現象:有水從管口吹出。
解釋:玻璃管的上端氣流速度大,壓強?。ㄐ∮诖髿鈮海?。所以玻璃管中的水在大氣
壓的作用下從管口出來。
【教師】跟氣體一樣,液體的壓強也會隨著流速的增大而減小。
講述:在1912年秋季的■天,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遠洋輪之一“奧林匹克號”正在大
海上航行,離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與它
平行疾駛。突然,小軍艦偏離了航道,一個勁地向“奧林匹克號”沖去,結果與“奧
林匹克號”相撞。
大家肯定知道原因了。首先大家要明白:水流動而船不動與船運動而水不動效果時相
同的,即運動是相對的(畫圖說明)。
當兩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駛時,兩船之間的水由于被擠在一起,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
壓強就要比外部小一些。這樣,水流的壓力差將使兩船相互“吸引”,外部壓強較大
的水就把兩船擠在一起而發生碰撞事故。
因此,同方向高速平行行駛的船舶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教師】氣體和液體一樣,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時都會流動,并且流動的規律也相同,
因此人們將液體和氣體統稱為流體。關于流體有兩個著名的定理:連續性定理和伯努
利定理。
伯努利定理:流體在一個管道中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力大。
流體的連續性定理:當流體連續不斷而穩定地流過一個粗細不等的管道時,由于管道
中任何一部分的流體都不能中斷或擠壓起來,因此在同一時間內,流進任一切面的流
體的質量和從另一切面流出的流體質量是相等的。
【教師】當我們了解了伯努利定理后,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飛機的飛行原理。我們發現
機翼的翼型不是平的,而是平凸型的。(圖示)
【實驗】紙飛機機翼上升實驗
我們發現:空氣流到機翼前緣后,分成上下兩股氣流,分別沿機翼的上下表面流過,
在機翼后緣又重新匯合向后流去。機翼的上表面凸起,使流速加快,壓強減??;而機
翼的下表面流速小,壓強增大。于是在機翼的上下表面出現了壓強差,就有了壓力差,
這成為飛機上升的動力。當升力大于飛機重力的時候,飛機就可以升空了。
【補充】實驗并解釋現象
1、吹蠟燭
2、吹不下來的乒乓球)
3、懸空的豌豆(先教師演示懸空的乒乓球)
【分析題】:
1、用細線吊起一個空的塑料瓶,用手轉動飲料瓶,使它繞對稱軸線旋轉。轉動的塑
料瓶帶動四周的空氣繞它旋轉。如果這時用電
風扇向它吹風,由于瓶的轉動,它兩側的風速將不一樣。按照氣流和壓強的關系,旋
轉著的飲料瓶應當向哪個分析移動?
2、乒乓球前進中由于不同的旋轉方向會沿不同的徑跡運動,且乒乓球旋轉時會帶動
周圍空氣的旋轉。運動員用三種不同的擊球方法把乒乓球擊出,請判斷,圖中1、2、
3三條徑跡哪一條是上旋球(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哪一條是下旋球(球沿順時針方
向旋轉),哪一條是不旋球。試說明為什么上旋球應該沿著你所選的徑跡運動。
【小結】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軼事記錄
課后反思
本節課為公開課。注重實驗和探究,把一些實驗通過各種方式聯系起來,有屬于探
究的,有屬于驗證的,也有屬于趣味的和綜合的。
第4節大氣壓與人類生活
教學目標
1、了解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能說出晴朗的天氣氣壓較高,陰雨的天氣氣壓較低。
2、了解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氣壓變化過大會使人產生不良的反應。
3、了解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當氣壓增大時,液體的沸點升高;當氣壓減小時,
液體的沸點降低。并會用這一結論來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了解大氣壓在真空保存袋、吸塵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通過探究吸塵器內
部結構的過程,學習黑箱問題的解決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氣壓對天氣的影響
難點:探究吸塵器內部結構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實驗、頭物展不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一、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
1、大氣壓的特點:
1)、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區域,大氣壓的數值也不一定相同
3)、同一一地點的不同時間,大氣壓也會不同
2、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
高氣壓多晴朗天氣,低氣壓區多陰雨天氣。(畫圖說明)
二、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
大氣壓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
1、人的情緒、心情受氣壓影響較大
2、人對氣壓的變化有逐步適應的過程(高山病的說明)
3、減壓實驗說明:人體內也有壓強。當體內外壓強失去平衡后,也會對人體產生不
良的影響。
【討論】我們的周圍的大氣壓大約有105帕,這么大的氣壓作用在我們身上,我們為
什么沒有感覺?
一一猜測原因:可能時我們已經適應了,也可能時我們的體內也有壓強,它跟體外的
大氣壓相平衡。
【閱讀】宇航員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三、氣壓對液體沸點的影響:
【提出問題】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鍋難以將飯煮熟?
【實驗】研究液體的沸點和氣壓的關系
【現象】增大氣壓時原來沸騰的水不再沸騰
減小氣壓時原來不在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
【結論】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當氣壓增大時?,液體的沸點升高;當氣壓減小時?,
液體的沸點會降低。
【練習】用該知識點解釋現象:
1、高壓鍋煮飯的原理
2、低壓鍋的原理
四、生活用品與大氣壓
1、真空壓縮保存袋;
2、吸塵器吸塵器是怎樣工作的
【為什么做】
吸塵器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一種清潔工具。你可能使用過它:當吸塵器接上電源工作
時,外面帶著塵垢的空氣會從地刷的入口進入吸塵器,而凈化的空氣則從吸塵器的尾
部排出??墒悄阒牢鼔m器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嗎?恐怕很多同學和你一樣不了
解。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個任務來進行下面的探究活動吧!
【怎樣做】
首先讓我們提出問題:吸塵器要達到吸塵的目的,內部應有什么結構?說說各個器件
在吸塵器中的作用。(要起塵,應該有地面刷;要吸塵,必須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氣能
進入吸塵器,這就需要有風機使吸塵器中的空氣高速排出;濾塵,則需要濾塵器(袋))。
那么,在吸塵器的工作過程中,大氣壓的作用又表現在哪里?(其實吸塵器靠電動機
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而風機前端吸塵部分的空氣不斷地補充風
機中的空氣,致使吸塵器內部產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負壓差。在此壓差的
作用下,吸入含灰塵的空氣,經濾塵器過濾,排出清凈的空氣,負壓差越大風量越大,
則吸塵能力也越大。)
接著根據你和同學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你認為各個器件應該怎樣連接呢?如長接
管與地面刷、彎管、軟管與吸塵器、吸塵器內部器件的連接等。
最后,與其他小組交流,看看誰的描述更合理;并與老師出示的吸塵器內部結構實物
或圖,看看你的描述與實際情形是否相接近?
【學到了什么】
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活動,你能夠體會到科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一一吸塵
器就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
你一定對你在探究中出現的偏差有了更深的認識,體驗到了探索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
的。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也培養了我們探索科學的精神、科學素養、信息素養、技術
素養。我們從問題的提出、證據的收集、方案的制訂和實施到解釋的形成,檢驗和結
論的得出等等都是我們的自主發現。
【進一步的研究】
知道了吸塵器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你肯定很想知道使用吸塵器應該注意什么。下
面就是有關吸塵器的使用及保養的小竅門,供你參考。
1、吸塵器工作時應避免開關頻繁啟動以免啟動電流沖擊過大,燒壞電器設備。
2、注意墻壁電源及電源接線板插接牢固,以防止非人為因素電源開關的瀕繁啟
動。
3、桶外軟管部分及按口部分,應避免用力拉撞,防止這些部件損壞。
4、因吸塵器的輪子為萬向輪,其運動方向有隨意性,固在工作中拉動吸塵器時,
應防止撞壞其他物品及自身輪子。
5、吸塵器的過濾網罩應及時清洗以防灰塵雜物過多堵死過濾網,增大電機工作
負荷。
6、工作中,應將地毯上的較大雜物預先清理,以防止牙簽、發卡、圖釘等卡住
軟管及其他部位。
7、為使集塵箱內干凈、整潔,建議使用吸塵袋(須另配)。
8、使用完畢后,應將吸塵器及塵桶內外、軟管、扒頭、電線擦拭干凈以備下次
使用。
9、吸塵器如無特殊吸水功能,嚴禁用于吸水處理。
10、除塵刷上刷毛如磨損嚴重,應及時更換。吸塵器的電機軸承,應定期加潤滑油。
吸塵器電機的炭刷,長期使用后如產生磨損,應更換新炭刷。吸塵器內的密封膠墊若
老化,應更換新膠墊。
11、如遇緊急情況出現故障時應馬上停機,通報有關部門管理人員,找廠家及經銷商
專業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3、離心式水泵、活塞式抽水機(用圖分析)
利用大氣壓工作
說明為什么在啟動機器前要先灌滿水以及工作的主要過程。
軼事記錄
實驗很成功。充分說明知識的呈現可以通過實驗探究來實現。
課后反思
本節課能聯系實際,學生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對這塊內容
第5節風
教學目標
1、了解風是怎樣形成的
2、知道風向、風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單位
3、學會用風向標、風速儀測定風向和風速的方法
4、了解風對人類活動和動物行為的影響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風的觀測
難點:風的形成;目測風向、風速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風速儀和風向標,并實地測試風向和風速
教、學預設調控對策
【演示并思考】把充滿氣體的氣球充氣口松開,會感到氣球內的空氣一涌而出,這是
為什么?
一、風
1、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
風是從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
2、風的兩個基本要素:風向和風速
1)風向是紙風吹來的方向。
天氣觀測和預報中常使用8種風向。
表示方法:用一短線段表示。
用紙飛機測風向
【為什么做】
風向和風速是測量風的兩個基本要素。觀測風向的儀器叫風向標,由箭頭、水平桿和
尾翼三部分組成。那么風向標是怎樣指示風向的呢?風向是由風向標箭頭的方向來指
示,還是由箭尾的方向來指示呢?風向又是怎么規定的呢?就讓我們用紙飛機測風向
這個簡單的模擬實驗來解決吧!
【怎樣做】
折一紙飛機,中間用鉛筆穿過(要讓紙飛機能在鉛筆上輕松轉動)。用手握住鉛筆,
將紙飛機放在開啟的電風扇前,觀察紙飛機的機頭和尾翼的指向。注意:此時人要站
在紙飛機的后方。并借助指南針判斷風向。
【學到了什么】
通過實驗,使我們對風和風向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紙飛機的箭頭指向風來自的方向。
同理,在氣象觀測中,風向是由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
同時也使我們明白:實驗可以使我們更簡潔明了地了解事物,也培養了我們的觀察能
力。
【進一步的研究】
(1)用紙飛機測風向的實驗使你明白了風向標指示風向的事實。你是否在想:這是
運用了什么原理呢?為什么風向標會有一定的指向呢?下面的文字,會幫助你有一個
了解。
風向標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測量風向儀器的主要部件。在風的作用下,尾翼產生旋轉
力矩使風向標轉動,并不斷調整指向桿指示風向。風向標感應的風向必須傳遞到地面
的指示儀表上,以觸點式最為簡單,風向標帶動觸點,接通代表風向的燈泡或記錄筆
電磁鐵,作出風向的指示或記錄,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個方位(22.5°)。
地面風指離地平面10—12米高的風。風的來向為風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360°表
示。以360°表示時,由北起按順時針方向度量。
(2)你知道了風向的測量方法,一定很想知道風速大小的測量方法。其實你也可以
用簡單的模擬實驗來測量風速。請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你就會用生活中常見的小風
車(參見三維風車式風速儀)或風壓板來簡單比較風速的大小了,動手試一試。
2)風速:指單位時間里空氣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其單位是:米/秒、千米/時
或海里/小時表示。
測試風速的儀器叫風速計,它利用風杯在風作用下的旋轉速度來測量風速。
風速儀有以下幾種:①風杯風速表②槳葉式風速表③熱力式風速表。
風速常用風級表示。
【閱讀】各風級的名稱、風速和目測結果
3)風對人類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有些動物的行為也和風有關。
【小結】
【補充】
風車
荷蘭利用風能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世界聞名的“風車之鄉”,這與其優越的自然條
件、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優秀的民族智慧是分不開的。
荷蘭位于北緯50°50'?北緯53°30'之間,在全球大氣環流所形成的風系中,正好處
于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由于荷蘭國土的60%海拔低于1米,近40%的國土低于海平面,
最高處海拔也僅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有名的“低地之國”,來自大西洋的西風能夠長
驅直入內陸,全國風力資源極為豐富。風車是荷蘭人智慧的結晶。據說,世界上第一臺
風車是荷蘭人在同大自然的博斗中,于1408年發明的。到19世紀時,全國已擁有風車
18000多臺,最大的有9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無怪乎人們叫它“風車王國”了。
荷蘭的風車種類很多,從最古老的建于1450年的塔式風車到后來的軸式風車,都是精工
制作的,顯示了荷蘭人無比的智慧和高超的工藝。荷蘭素以修筑海堤圍海造田而著稱于
世。攔海造田,成為荷蘭人奮斗精神的象征,而風車則成為荷蘭人向大海奪取土地的強
有力的武器,大小風車日夜轉動,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蘭人向大
海奪取土地的斗爭中立下了豐功偉績。同時風車還被廣泛用于榨油、脫谷等生產勞動
中,為荷蘭歷史上的繁榮與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20世紀以來,隨著電力和內燃機的使用,傳統的風車已難現昔日的輝煌,逐漸銷聲匿跡
了,但仍有上千臺被保留下來,成為供參觀考察的景物。例如:在肯德代克,建于1740年
的風車每年吸引著20萬到30萬的參觀考察者。近年來,隨著能源危機和大量礦物能源
的使用對地球環境的破壞,風能利用重新得到人們的青睞,古老的風
車脫胎換骨,為荷蘭的鄉村和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電能。
軼事記錄
學生能針對幾個具體的實物一一風速儀和風向標,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值得肯定。
課后反思
這種課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生活常識,所以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外知識拓展這兩
個方面上下功夫。
第7節明天的天氣會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分享
- 室內電纜拆改施工方案
- 2024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試題及答案的合理化探討
- 2024年項目管理復習攻略試題及答案
- 焦點地方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獨特觀點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在數字化時代的應用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技術前沿分析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生態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紡前麻纖維預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護理教學查房組織與實施
- 小學五年級家長會課件
- 機動車檢測站儀器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作業指導書
- 立式數控銑床工作臺(X軸)設計
- 萬千心理情緒障礙跨診斷治療的統一方案:治療師指南
- 藏毛竇護理業務查房課件
- 水土保持-新時代水土保持重點工作課件
- 礦井有計劃停電停風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 醫院評審員工應知應會手冊2
- 新《用字母表示數》說課
-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和像差公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