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靖江市濱江學校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業水平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K-39Cl-35.5F-19N-14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第1~1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0分。第11~15題,每小題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10分。1.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為我國煉油催化劑技術奠定了基礎科學家是A.閔恩澤 B.袁隆平 C.侯德榜 D.徐光憲2.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用玉米釀酒 B.用濃硫酸干燥氧氣C.用稀鹽酸除鐵銹 D.用鐵礦石冶煉生鐵3.下列物質中由原子構成的是A.石墨 B.氯化氫 C.液氧 D.氯化鈉閱讀材料,回答下面題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其形成的化合物氮化鎵(GaN)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可通過以下反應獲得:2Ga+2NH32GaN+3H2,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變。4.下列有關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鎵屬于金屬元素 B.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31C.鎵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31 D.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5.獲得氮化鎵的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分解反應 D.復分解反應6.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凈水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自來水經過該裝置后可得到蒸餾水 B.硬水經過該裝置后可轉化為軟水C.該裝置能除去水中的顏色和異味 D.該裝置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7.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A.①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C.③既可探究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約為1∶28.將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下: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7.22.43.05.8反應后的質量/g4.63.08.8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物質甲是反應物 B.表中的值為2.0C.參加反應的物質甲、乙質量比為 D.物質丙可能是催化劑9.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新藥西達苯胺(化學式是),填補了我國T細胞淋巴瘤新藥的空白。下列關于西達苯胺的說法正確的是A.西達苯胺中含有氧分子B.西達苯胺中氧的質量分數最小C.西達苯胺由22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1個氟原子、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D.一個西達苯胺分子由48個原子構成10.“侯氏聯合制堿法”生產過程涉及到Na2CO3、NH4Cl、NaCl等物質,其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a2CO3、NH4Cl、NaCl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除去NH4Cl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用降溫結晶的方法C.40℃時,將25克NH4Cl溶于50克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D.40℃時,將Na2CO3溶液升溫和降溫都會降低溶液濃度11.科學家在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乙烯的化學式為C2H4 B.反應后生成3種物質C.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D.反應后分子總數減少12.向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與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溶液中離子濃度越高,電導率越高),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C點時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 B.向D點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C.B→C→D過程中燒杯中溶質質量逐漸增大 D.B點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銅13.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正確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A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B鑒別燒堿溶液和石灰水分別滴加酚酞試液C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加水溶解,過濾D去除氯化鈉中的氫氧化鈉加入適量稀硫酸A.A B.B C.C D.D14.如圖是依據物質類別和物質中所含一種元素的化合價構建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圖(“→”表示物質間的轉化),已知甲~壬是由氫、碳、氧、氯、鈉、鈣、鐵七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九種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反應吸收熱量B.戊俗稱純堿,丁俗稱燒堿C.庚→壬的轉化中,得到的溶液為淺綠色D.甲~壬九種物質中能與己物質的溶液反應的有七種15.工業上用NO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①中,參加反應的NO與的分子數之比為1:2B.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C.轉化過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D.理論上,、足量可以將NO、全部轉化為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16.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氣體凈化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作用,所用的發生裝置______(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在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______,能用裝置D收集氧氣其原因是______,若用F裝置收集,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說明氧氣已收集滿。(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______(填裝置的字母代號)。17.溶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救蝿找弧咳芤旱呐渲疲?)在農業生產上常需要用質量分數10%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在實驗室中配制50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選填“A”、“B”、“C”)A.caedb B.ceadb C.dbeca(2)配制500g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_______克,b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氯化鈉溶液中的微觀粒子有_______(填寫粒子符號)。(3)若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其他操作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4)將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再稀釋成5%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_克?!救蝿斩渴雏}中氯化鈉的提純食鹽中因含有少量氯化鈣和氯化鎂雜質而容易受潮。為除去雜質氯化鈣和氯化鎂,小明同學設計如下方案:(MgCO3微溶視為可溶)。(5)請寫出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6)濾液C中的溶質有_______種,欲得到干燥、純凈的氯化鈉固體,應向濾液C中滴加_______溶液后蒸發即可。18.為了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進行實驗】(1)步驟如下:步驟1:取農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g土樣于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靜置,澄清后過濾;步驟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濾液滴加到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________對照讀數。【實驗記錄】同學們分別進行了五次實驗測定土壤濾液的酸堿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濾液1濾液2濾液3濾液4濾液5測得的pH56655【實驗結論】(2)該土地的土壤呈______性。任務二:探究當地土壤酸堿性的成因【調查咨詢】同學們向當地種植戶咨詢土壤酸堿度的成因,據種植戶介紹,該土地之前施用過大量氯化銨化肥,土壤中可能有氯化銨殘留。【教師指導】氯化銨的水溶液顯酸性,長期施用氯化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静孪爰僭O】該土壤中可能含有氯化銨。【進行實驗】(3)實驗步驟實驗現象或化學方程式實驗結論步驟1:取少量土壤溶液于一支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現象_______有氯化銨有殘留步驟2:另取少量土壤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有Cl-【反思評價】(4)步驟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任務三:選擇土壤改良劑【查閱資料】酸性土壤的改良可以施用生石灰、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等。【進行實驗】同學們取兩份相同的土壤樣品各500g,分別加入1L水,充分攪拌后靜置,測得上層清液pH=5,再分別加入0.2g不同的改良劑,充分攪拌后靜置,測上層清液的pH,得到下表結果。加入的改良劑熟石灰草木灰測得的pH116【分析交流】(5)現需將此酸性土壤改良為pH約等于9,熟石灰和草木灰兩種改良劑最好選用_______。(6)與熟石灰相比,用草木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優點是_______。(7)若同學們采用熟石灰降低農田土壤的酸性,但效果不明顯。小明同學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已變質了,寫出驗證熟石灰已經變質的實驗方法_______(寫出操作、現象和結論)。19.一、硫酸銅是實驗中常見的化學試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硫酸銅的性質,應用,獲取等方面進行項目化的研究。任務一:利用硫酸銅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將錐形瓶中的鐵絲與硫酸銅溶液放在天平左盤,調節天平平衡,將硫酸銅溶液倒入放有鐵絲的錐形瓶中,觀察現象,一段時間后,再次將裝置放在天平左盤,觀察指針?!緦嶒灛F象】(1)鐵絲表面有________色固體出現,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央。任務二:探究硫酸銅的獲?。?)制備硫酸銅的一種方案為,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具M行實驗】利用以上原理進行實驗,發現制備硫酸銅的過程中開始時有少量氣泡產生,后來反應劇烈并產生大量氣泡,放出熱量。【分析討論】同學們用試管收集了產生的氣體,經檢驗,該氣體為氧氣。經過分析,同學們認為是過氧化氫在某因素的影響下快速分解產生了氧氣。【提出問題】制備硫酸銅過程中是哪些因素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作出猜想】(3)猜想一:由于反應中生成的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猜想二:由于溫度升高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猜想三:________。【進行實驗】實驗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現象產生氣泡產生氣泡快速產生氣泡【實驗分析】(4)對比實驗一和實驗三,說明________;對比實驗________,說明生成的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實驗結論】猜想三正確。二、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稀鹽酸的部分化學性質,使用氫氧化鉀、碳酸鉀、金屬鋁和另外一種不同類別的物質A進行了相關實驗。(5)實驗時觀察到稀鹽酸與A反應有藍色溶液生成,則A物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6)稀鹽酸與碳酸鉀溶液反應時有氣體產生,該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提出問題】稀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時沒有明顯現象,如何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設計實驗】(7)為了驗證稀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能否發生化學反應,小明將氫氧化鉀溶液加入盛有稀鹽酸試管中,振蕩,再滴加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________,則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化學興趣小組又做了如圖所示實驗:【提出問題】②號試管中無色溶液的溶質是什么?【作出猜想】(8)猜想一:_______(填化學式);猜想二:KCl、HCl;猜想三:KCl、KOH?!緦嶒烌炞C】(9)該小組同學用試管取適量②號試管中的無色溶液,加入一種試劑后,根據產生的現象推斷出了②號試管中溶質的成分,該試劑是________(填物質名稱)。【質疑反思】(10)甲同學認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為①②號試管中溶液混合后燒杯中沒有藍色沉淀生成。乙同學則認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定量計算】(11)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一定量的氫氧化鉀,欲用7.3%的稀鹽酸測定廢水中氫氧化鉀的含量(廢水中其它雜質不與鹽酸反應),取100g該廢水加入錐形瓶中,逐滴加入7.3%的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時,稀鹽酸用量為10g,請計算該廢水中氫氧化鉀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只寫答案不得分)。
靖江市濱江學校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業水平調研測試九年級化學(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K-39Cl-35.5F-19N-14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第1~10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10分。第11~15題,每小題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10分。1.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為我國煉油催化劑技術奠定了基礎的科學家是A.閔恩澤 B.袁隆平 C.侯德榜 D.徐光憲【答案】A【解析】【詳解】A、閔恩澤為我國煉油催化劑技術奠定了基礎,在石油化工催化劑等方面有卓越貢獻,該選項正確;B、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提高了糧食產量,和煉油催化劑技術無關,該選項錯誤;C、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對制堿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該選項錯誤;D、徐光憲在稀土分離領域有突出成就,和煉油催化劑技術不相關,該選項錯誤。故選:A。2.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用玉米釀酒 B.用濃硫酸干燥氧氣C.用稀鹽酸除鐵銹 D.用鐵礦石冶煉生鐵【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A、用玉米釀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常用作干燥劑,用濃硫酸干燥氧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用鹽酸除鐵銹,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用鐵礦石冶煉生鐵,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答案:B。3.下列物質中由原子構成的是A.石墨 B.氯化氫 C.液氧 D.氯化鈉【答案】A【解析】【詳解】A、石墨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正確;B、氯化氫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錯誤;C、液氧是液態的氧氣,氧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氧分子構成的,錯誤;D、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錯誤;故選A。閱讀材料,回答下面題鎵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其形成的化合物氮化鎵(GaN)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可通過以下反應獲得:2Ga+2NH32GaN+3H2,反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變。4.下列有關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鎵屬于金屬元素 B.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31C.鎵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31 D.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5.獲得氮化鎵的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分解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4.C5.B【解析】【4題詳解】A、鎵元素是“钅”屬于金屬元素,選項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標簽,左上角的數字是原子序數,原子序數等于質子數等于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故鎵原子的核外有31個電子,選項正確;C、中子數約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即70-31=39,選項錯誤;D、最下面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72,選項正確;故選:C?!?題詳解】根據題意,該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選:B。6.下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凈水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自來水經過該裝置后可得到蒸餾水 B.硬水經過該裝置后可轉化為軟水C.該裝置能除去水中的顏色和異味 D.該裝置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答案】C【解析】【詳解】A、自來水經過該裝置后可得到的是含有一些可溶性雜質的水,不是蒸餾水。A錯。B、硬水是含有較多鈣鎂化合物的水,硬水經過該裝置后不能除去含有的鈣鎂化合物。所以不能轉化為軟水。B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顏色和異味,所以該裝置能除去水中的顏色和異味。C正確。D、該裝置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體及水中的顏色和異味,不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D錯。綜上所述:選擇C。7.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A.①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約為1∶2【答案】D【解析】【詳解】A、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氨分子運動到燒杯中結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實驗①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故選項A正確;B、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實驗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故選項B正確;C、燃著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實驗③既可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選項C正確;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分別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實驗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故選項D錯誤;故選:D。8.將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下: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7.22.43.05.8反應后的質量/g4.63.08.8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物質甲是反應物 B.表中的值為2.0C.參加反應的物質甲、乙質量比為 D.物質丙可能是催化劑【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由表中數據可知:7.2g+2.4g+3.0g+5.8g=4.6g+xg+3.0g+8.8g,解得x=2.0;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少了7.2g-4.6g=2.6g,則甲是反應物;反應后乙的質量減少了2.4g-2.0g=0.4g,,則乙是反應物;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不變,則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是雜質;反應后丙的質量增加了8.8g-5.8g=3.0g,則丁是生成物;該反應是甲和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丁,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詳解】A、反應后甲的質量減少了7.2g-4.6g=2.6g,則甲是反應物,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分析可知,x=2.0,故選項說法正確;C、參加反應的物質甲、乙質量比為2.6g:0.4g=13:2,故選項說法錯誤;D、反應前后丙的質量不變,則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是雜質,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9.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新藥西達苯胺(化學式是),填補了我國T細胞淋巴瘤新藥的空白。下列關于西達苯胺的說法正確的是A.西達苯胺中含有氧分子B.西達苯胺中氧的質量分數最小C.西達苯胺由22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1個氟原子、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D.一個西達苯胺分子由48個原子構成【答案】D【解析】【詳解】A、西達苯胺由西達苯胺分子構成,1個西達苯胺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不含有氧分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B、西達苯胺中碳、氫、氟、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22):(1×19):19:(14×4):(16×2)=264:19:19:56:32,因此西達苯胺中氫、氟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選項說法不正確;C、西達苯胺是由西達苯胺分子構成,1個西達苯胺分子是由22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1個氟原子、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一個西達苯胺分子是由22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1個氟原子、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則一個西達苯胺分子由22+19+1+4+2=48個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0.“侯氏聯合制堿法”生產過程涉及到Na2CO3、NH4Cl、NaCl等物質,其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Na2CO3、NH4Cl、NaCl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除去NH4Cl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用降溫結晶的方法C.40℃時,將25克NH4Cl溶于50克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D.40℃時,將Na2CO3溶液升溫和降溫都會降低溶液濃度【答案】B【解析】【詳解】A、由圖可知,氯化銨、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但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先增大后減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由于氯化銨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若氯化銨中混有少量氯化鈉,則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氯化銨,該選項說法正確;C、由圖可知,4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49g,則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銨的質量為,則將25克NH4Cl溶于50克水中能形成飽和溶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最大,升溫和降溫時,溶解度均減小,則將碳酸鈉飽和溶液升溫或降溫,都會使溶質質量分數降低,但由于碳酸鈉溶液可能沒有飽和,則溶質質量分數可能不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11.科學家在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該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乙烯的化學式為C2H4 B.反應后生成3種物質C.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D.反應后分子總數減少【答案】B【解析】【分析】由微觀示意圖的變化可知:該化學反應方程式為:,據此進行分析?!驹斀狻緼、乙烯的化學式為C2H4,故選項正確;B、通過方程式可知,反應后生成2種物質,故,選項不正確;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故選項正確;D、通過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分子總數為8,反應后分子總數為5;因此反應后分子總數減少,故選項正確。故選:B。12.向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與氫氧化鋇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溶液中離子濃度越高,電導率越高),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C點時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 B.向D點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C.B→C→D過程中燒杯中溶質質量逐漸增大 D.B點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銅【答案】C【解析】【詳解】A、氫氧化鋇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恰好反應時,溶液的導電率幾乎為0,所以C點時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C點電導率幾乎為0,說明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沉淀,D點對應應該是氫氧化鋇過量的情況,溶液呈堿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會變為紅色,故B不符合題意;C、B→C: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鋇白色沉淀,溶液中溶質減少,C→D氫氧化鋇過量,溶質質量逐漸增大,故C符合題意;D、B點時,加入的氫氧化鋇是少量的,滴加的氫氧化鋇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未反應的硫酸銅,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3.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正確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A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B鑒別燒堿溶液和石灰水分別滴加酚酞試液C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加水溶解,過濾D去除氯化鈉中的氫氧化鈉加入適量稀硫酸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詳解】A、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稀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無明顯現象;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現象不同,能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符合題意;B、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則燒堿溶液和石灰水均顯堿性,均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現象相同,不能鑒別燒堿溶液和石灰水,實驗方案設計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操作依次為: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氯化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過程),實驗方案設計不正確,不符合題意;D、加入適量稀硫酸,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能去除氯化鈉中的氫氧化鈉,但會引入新雜質硫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實驗方案設計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4.如圖是依據物質類別和物質中所含一種元素的化合價構建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圖(“→”表示物質間的轉化),已知甲~壬是由氫、碳、氧、氯、鈉、鈣、鐵七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的九種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反應吸收熱量B.戊俗稱純堿,丁俗稱燒堿C.庚→壬的轉化中,得到的溶液為淺綠色D.甲~壬九種物質中能與己物質的溶液反應的有七種【答案】D【解析】【分析】甲~壬是由氫、碳、氧、氯、鈉、鈣、鐵七種元素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圖中氧化物庚中有元素化合價為+3價,根據已學知識,庚為Fe2O3;氧化鐵可以轉化為鐵,則辛為Fe,壬為鐵鹽;甲為含有+2價元素的氧化物,且可以轉化為堿,以上元素中只有鈣符合題意,因此甲為CaO,乙為Ca(OH)2;Ca(OH)2可以轉化為NaOH,則戊為NaOH,NaOH可以轉化為Na2CO3,Na2CO3可以轉化為CaCO3,則丁是Na2CO3,丙是碳酸鈣,帶入轉化關系,符合題意。【詳解】A、由分析可知,甲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乙氫氧化鈣,該反應放熱,該選項說法錯誤;B、由分析可知,戊是氫氧化鈉,俗稱燒堿,丁是碳酸鈉,俗稱純堿,該選項說法錯誤;C、庚為Fe2O3和酸反應生成+3價的鐵鹽溶液,呈黃色,該選項說法錯誤;D、由分析可知,辛是鐵,庚是氧化鐵,甲是氧化鈣,乙為氫氧化鈣,戊為氫氧化鈉,丁是碳酸鈉,丙是碳酸鈣,都可以和己酸反應,壬是鐵的可溶性鹽溶液,和酸不反應,故甲~壬九種物質中能與己物質的溶液反應的有七種,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5.工業上用NO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①中,參加反應的NO與的分子數之比為1:2B.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C.轉化過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D.理論上,、足量可以將NO、全部轉化為【答案】D【解析】【詳解】A、反應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參加反應的NO與O2的分子數之比為2:1,選項錯誤;B、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選項錯誤;C、反應①中反應前氧氣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價,反應后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氧元素化合價發生了變化,選項錯誤;D、由圖知,反應①②循環發生,故理論上O2、H2O足量可以將NO、NO2全部轉化為HNO3,選項正確。故選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16.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干燥、收集和氣體凈化實驗的部分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時,可重復選擇儀器)。試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其中二氧化錳起______作用,所用的發生裝置______(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2)在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______,能用裝置D收集氧氣其原因是______,若用F裝置收集,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說明氧氣已收集滿。(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______(填裝置的字母代號)。【答案】(1)①.催化②.B③.(2)①.A②.氧氣不易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③.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說明氧氣已收集滿;(3)B→C→F【解析】【小問1詳解】在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其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該反應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所用的發生裝置應該是B裝置;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2詳解】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反應,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A裝置;能用裝置D收集氧氣其原因是氧氣不易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若用F裝置收集,Y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氧氣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說明氧氣已收集滿;【小問3詳解】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發生裝置可選B;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與二氧化碳不反應,可用濃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可選F,所選裝置連接順序為:B→C→F。17.溶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救蝿找弧咳芤旱呐渲疲?)在農業生產上常需要用質量分數10%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在實驗室中配制50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選填“A”、“B”、“C”)A.caedb B.ceadb C.dbeca(2)配制500g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_______克,b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氯化鈉溶液中的微觀粒子有_______(填寫粒子符號)。(3)若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其他操作均正確,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4)將配制好的氯化鈉溶液再稀釋成5%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_克。【任務二】食鹽中氯化鈉的提純食鹽中因含有少量氯化鈣和氯化鎂雜質而容易受潮。為除去雜質氯化鈣和氯化鎂,小明同學設計如下方案:(MgCO3微溶視為可溶)。(5)請寫出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6)濾液C中的溶質有_______種,欲得到干燥、純凈的氯化鈉固體,應向濾液C中滴加_______溶液后蒸發即可。【答案】(1)B(2)①.50②.攪拌加速溶解③.Na+、Cl-和H2O(3)偏?。?)500(5)MgCl2+2NaOH=Mg(OH)2↓+2NaCl(6)①.3##三②.稀鹽酸【解析】【小問1詳解】配制50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水,最后再進行溶解,正確的操作順序為ceadb,故選:B;【小問2詳解】配制500g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00g×10%=50g;b中玻璃棒的作用攪拌加速溶解;氯化鈉溶液中的微觀粒子有Na+、Cl-和H2O;【小問3詳解】量取水時仰視讀數會使所取水量實際偏多,溶質質量分數因此會偏??;【小問4詳解】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500g×10%=(500g+x)×5%,解得x=500g,所以需加水的質量為500g;【小問5詳解】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實驗步驟②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鎂,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MgCl2+2NaOH=Mg(OH)2↓+2NaCl;小問6詳解】濾液C為氯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故溶質有3種,欲得到干燥、純凈的氯化鈉固體,所以要把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除去,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在濾液C加入過量的稀鹽酸除去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反應完成后是氯化鈉和鹽酸的混合溶液,鹽酸受熱易揮發,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應采用蒸發結晶,則把混合溶液進行蒸發結晶,故對濾液C后續進行的操作方法是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溶液后蒸發即可。18.為了研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項目式學習的探究。任務一:測定土壤的酸堿性【進行實驗】(1)步驟如下:步驟1:取農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g土樣于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靜置,澄清后過濾;步驟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濾液滴加到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________對照讀數?!緦嶒炗涗洝客瑢W們分別進行了五次實驗測定土壤濾液的酸堿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濾液1濾液2濾液3濾液4濾液5測得的pH56655【實驗結論】(2)該土地的土壤呈______性。任務二:探究當地土壤酸堿性的成因【調查咨詢】同學們向當地種植戶咨詢土壤酸堿度的成因,據種植戶介紹,該土地之前施用過大量氯化銨化肥,土壤中可能有氯化銨殘留?!窘處熤笇А柯然@的水溶液顯酸性,長期施用氯化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静孪爰僭O】該土壤中可能含有氯化銨。【進行實驗】(3)實驗步驟實驗現象或化學方程式實驗結論步驟1:取少量土壤溶液于一支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現象_______有氯化銨有殘留步驟2:另取少量土壤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有Cl-【反思評價】(4)步驟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任務三:選擇土壤改良劑【查閱資料】酸性土壤的改良可以施用生石灰、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等?!具M行實驗】同學們取兩份相同的土壤樣品各500g,分別加入1L水,充分攪拌后靜置,測得上層清液pH=5,再分別加入0.2g不同的改良劑,充分攪拌后靜置,測上層清液的pH,得到下表結果。加入的改良劑熟石灰草木灰測得的pH116【分析交流】(5)現需將此酸性土壤改良為pH約等于9,熟石灰和草木灰兩種改良劑最好選用_______。(6)與熟石灰相比,用草木灰改良酸性土壤的優點是_______。(7)若同學們采用熟石灰降低農田土壤酸性,但效果不明顯。小明同學提出可能是熟石灰已變質了,寫出驗證熟石灰已經變質的實驗方法_______(寫出操作、現象和結論)?!敬鸢浮浚?)標準比色卡(2)酸(3)①.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②.硝酸銀溶液③.(4);(5)熟石灰(6)既可以改良土壤的酸性,又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7)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證明熟石灰確實已經變質【解析】【小問1詳解】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濾液滴加到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小問2詳解】根據表中數據可知,測得的pH為5-6,該土地的土壤呈酸性;【小問3詳解】氯化銨與氫氧化鈉在加熱條件下會發生反應,生成氨氣、水和氯化鈉,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聞氣味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如果試管口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那么就可以說明土壤中含有;為了檢驗土壤溶液中是否含有氯離子,我們可以選擇滴加硝酸銀溶液,氯離子與銀離子在溶液中會結合生成白色的氯化銀沉淀,如果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那么就可以說明土壤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4詳解】步驟1中氯化銨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5詳解】根據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加入熟石灰后土壤的pH值達到了11,遠高于目標值;而加入草木灰后土壤的pH值只達到了6,仍然偏酸性,因此,為了達到目標pH值,我們應該選擇熟石灰作為改良劑;【小問6詳解】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用草木灰改良土壤的優點是既可以改良土壤的酸性,又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鉀元素;【小問7詳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熟石灰變質實際上是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則驗證熟石灰已經變質的實驗方法是: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證明熟石灰確實已經變質。19.一、硫酸銅是實驗中常見的化學試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硫酸銅的性質,應用,獲取等方面進行項目化的研究。任務一:利用硫酸銅的性質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將錐形瓶中的鐵絲與硫酸銅溶液放在天平左盤,調節天平平衡,將硫酸銅溶液倒入放有鐵絲的錐形瓶中,觀察現象,一段時間后,再次將裝置放在天平左盤,觀察指針?!緦嶒灛F象】(1)鐵絲表面有________色固體出現,溶液逐漸變為淺綠色: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央。任務二:探究硫酸銅的獲?。?)制備硫酸銅的一種方案為,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具M行實驗】利用以上原理進行實驗,發現制備硫酸銅的過程中開始時有少量氣泡產生,后來反應劇烈并產生大量氣泡,放出熱量?!痉治鲇懻摗客瑢W們用試管收集了產生的氣體,經檢驗,該氣體為氧氣。經過分析,同學們認為是過氧化氫在某因素的影響下快速分解產生了氧氣?!咎岢鰡栴}】制備硫酸銅過程中是哪些因素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作出猜想】(3)猜想一:由于反應中生成的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猜想二:由于溫度升高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猜想三:________?!具M行實驗】實驗實驗一實驗二實驗三現象產生氣泡產生氣泡快速產生氣泡【實驗分析】(4)對比實驗一和實驗三,說明________;對比實驗________,說明生成的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緦嶒灲Y論】猜想三正確。二、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稀鹽酸的部分化學性質,使用氫氧化鉀、碳酸鉀、金屬鋁和另外一種不同類別的物質A進行了相關實驗。(5)實驗時觀察到稀鹽酸與A反應有藍色溶液生成,則A物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6)稀鹽酸與碳酸鉀溶液反應時有氣體產生,該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_?!咎岢鰡栴}】稀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時沒有明顯現象,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976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AIDC) techniques - Vocabulary
- 【正版授權】 IEC 63522-44:2025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44: Corrosive atmosphere due to salt mist
- 2025年數字經濟與未來就業考試卷及答案
- 春運應急預案15篇
- 中國環境經濟政策的回顧與展望(上)
- 文檔基礎化工行業研究方法
- 糧食 防汛應急演練方案
-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新版
- 生物制藥項目投資合作合同
- 科技創新企業兼職UI設計師綜合聘用合同
- 美術鑒賞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3年山東煙臺中考滿分作文《這一路風光真好》
- 《更加注重價值創造能力 著力推進國企高質量發展》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來之不易的糧食》課件
- 關于我校中學生錯誤握筆姿勢調查及矯正的嘗試
- 積分制管理的實施方案及細則
- T-CRHA 049-2024 結核病區消毒隔離護理管理規范
- 正定古建筑-隆興寺
- 走進物理-基礎物理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廣西師范大學
- 畢業設計中期報告
-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招聘政府專職消防員筆試真題202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