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第二中學、懷遠縣第三中學、五河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第二中學、懷遠縣第三中學、五河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第二中學、懷遠縣第三中學、五河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第二中學、懷遠縣第三中學、五河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第二中學、懷遠縣第三中學、五河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鎮二中、懷遠三中、五河二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

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必修下冊第一至第三單元。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華先民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創造出輝煌的文化,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北京中軸線是其中的出色代表,是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更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北京中軸線宏大華麗的規劃布局中,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智慧。《中庸》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表達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和諧有序。北京中軸線統領古都老城的規劃格局,承載著中華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從選址看,中軸線堅持擇中而居的原則,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猶如一條城市脊梁,承擔起都城的軀干,展示大國首都的雄偉氣魄和泱泱風范。從布局看,中軸線兩邊建筑均保持著左右對稱的布局,如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等,這些建筑物各得其所,極富中正平衡之美。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上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在孤鳴,而是各民族合唱,共同演奏出中華民族的恢宏樂章。從遠古時期各文明的滿天星斗,到封建時期的歷次王朝更替,各民族之間不斷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北京曾是多個少數民族政權的都城,是多民族文化匯聚之地。傳承至今的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作品。北京中軸線最早誕生于元代,歷經元、明、清三個多民族大一統王朝。無論是漢族,還是蒙古族、滿族,都對中軸線的規劃理念和格局尊崇有加、承接有序。北京中軸線不僅體現多民族文化元素,而且呈現華夏先民多樣的精神信仰。例如,清代在景山綺望樓內供奉孔子牌位,尊崇儒家至圣;萬春亭內則設有毗盧遮那佛,尊崇佛教如來;故宮欽安殿供奉玄武大帝,尊崇道教神靈;太廟是皇家祭祀列祖列宗之所,體現強烈的祖先崇拜。“天人合一”,最早見于《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歷經多代發展,“天人合一”理念不斷被賦予豐富意蘊,展現著中華先民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在區域選址上,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我國先人因應自然之勢、巧借自然之力的智慧和理念。其背靠燕山山脈,借山勢而為其堅實屏障,區域內多條自然和人工水道交相環繞,為都城提供水源和河障,是中華傳統建筑理念中依山傍水、山水環抱的典型范例。這彰顯了中華文明尊重自然的優良傳統,是追求“天人合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大積極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強調“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在中華文明從傳統到現代的偉大進程中,北京中軸線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和智慧,彰顯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這一價值不僅是先民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而且繼續作為中華文明的獨特見證和精神標識,為賡續中華文脈作出重要貢獻。(摘編自《理解把握北京中軸線的整體價值》)材料二: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北京中軸線北段自鐘鼓樓至地安門外大街南端。鐘鼓樓宏偉高大的體量,與周邊街區青灰色、相對低矮密集的傳統四合院建筑形成強烈對比。中軸線北段沿街繁華的商業建筑清晰地限定出居中道路的街巷尺度,形成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景象。其間:萬寧橋跨越玉河水系之上;為城市景觀增添了柔和、溫潤的氣質。再向南進入中段北部,城市景觀主要由明清時期的皇家宮苑和祭祀建筑構成。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居于軸線之上,故宮居南,內金水河環抱整個皇家宮殿區;景山居北,山體蒼翠森然,為其靠山;南側的午門、端門、天安門以層層門闕形成嚴整的景觀序列。太廟與社稷壇兩組祭祀建筑則以均衡對稱的規劃格局分布于軸線兩側。筆直寬闊的街衢、重疊對稱的建筑形成了井然、壯麗的城市景觀,景山為這一區域的制高點,是俯瞰南北景觀的最佳視覺節點。位于北京中軸線核心區域的天安門、外金水橋和天安門廣場及周圍建筑群(包括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構成中段南部,是自明清時期延續至今的重要禮儀活動空間。天安門是明清朝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外金水橋一同作為頒布詔令的場所,在今天仍是重大國事活動的舉辦地。南段由正陽門經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永定門,兩側分布有規模宏大的古代祭祀建筑天壇和先農壇。正陽門城樓與箭樓雄偉壯闊,向南沿居中道路遺存可直抵永定門。南部則是明清時期皇家禮儀活動的核心區域,兩組祭祀建筑群場地空闊而廣植樹木,森然的古柏與掩映其間的宏大祭祀建筑營造了自然、神秘的景觀形態。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是明清時期皇家禮儀線路的有形物質載體,近年3處代表性道路遺址的考古發掘,揭示出中軸線南段道路的歷史演變。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城市發展中,北京中軸線整體的規劃格局得到尊重與延續,展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同時又在時代需求的驅動下得到不斷發展與傳承,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偉大成就,展現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規劃理念對于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摘編自《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演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為中國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北京中軸線見證了中華文明歷史的發展,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B.北京中軸線兩邊的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等建筑保持著左右對稱的布局,具有一種中正平衡的美感。C.天安門、外金水橋和天安門廣場及周圍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段南部,是我國重要的禮儀活動空間。D.從北京中軸線整體規劃格局的延續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規劃理念對于我國的城市布局具有決定作用。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將北京中軸線比作“城市脊梁”,形象地說明了北京中軸線對于北京城的重要意義。B.材料一引用古代文獻,闡明了北京中軸線的布局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增強了說服力。C.材料二將鐘鼓樓與傳統的四合院建筑進行對比,是為了突出中軸線北段商業繁華的特點。D.材料二按北段—中段—南段的順序介紹北京中軸線,便于讀者從空間上了解北京中軸線。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岳陽樓背靠岳陽城,面對洞庭湖,人工建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B.圓明園中的西洋樓建筑以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為主,在內部細節裝飾方面融合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十分獨特。C.揚州個園以“四季假山”出名,即人工塑造四季之景,游客徜徉園中即可遍歷春夏秋冬,被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D.頤和園石舫主體結構是中國傳統的木結構;但在裝修上采用了洋式處理,如內部鋪設西洋地磚等,展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答:______5.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假如你是一名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北京中軸線?請結合兩則材料寫一段介紹詞,130字左右。(6分)答:______(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色癡阿英高陽產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蘇木染紅,槐米染黃,鼠李染藍,皂斗染黑,拼色套染,變幻無窮。但工序繁多——采集、過濾、煮染,毫厘之差,顏色便有異。若是主顧苛刻,有人就會說:“去留祥佐村,找劉獨眼去。”劉獨眼染的布,天水碧,紫蝦青,月下白,佛面金,與樣品無半絲差別,且鮮亮明艷,皂洗日曬摩擦均不脫色。調色配彩,全憑眼力,劉獨眼卻盲了一只眼,另一只,視力亦極弱。辨色時,他的臉湊得極近,獨眼緊貼上去,腦袋來回移動,狀頗可笑。劉獨眼制染液,看起來更是腌臜,一鍋色湯,手指蘸水,來回攪動,探溫度高了低了;抽手入嘴,嘖嘖咂吮,說用料多了少了。天長日久,口唇色漬層疊,貌如厲鬼。但是,無論要求如何刁鉆,哪怕是淬火的鐵,初銹的銅,夕云晨靄,雉尾鶯頭,但凡人間的顏色,劉獨眼只消看一眼,便能從染缸拎出來。曾有人懷疑,劉獨眼種下染色植物的土中施有異藥,遂趁其外出,攜竹簍翻入院中盜土,這人一不留神跌倒,壓折一小片花。劉獨眼怒如瘋牛,奔突至其家。那人伏在麥秸垛上,大氣不敢喘。劉獨眼看不清,以為沒人,便拔出門閂,將簍子搗得粉碎,又踩上幾腳,氣沖沖離去。劉獨眼不是沒治過眼。某日,一主顧自青島來,說當地教會醫院駐有洋醫,擅治疑難眼疾,但洋醫即將回國,欲治須從速。劉獨眼聽罷,連夜揣錢上路。沒過幾天,劉獨眼就回來了,背上多了個瘦童,她的腦瓜頂一對小黃辮,筷子粗細。“這么快?”“沒去。”“不治了?”“錢要養娃。”女童是半道撿的,取名“小染”。從此,劉獨眼更加賣力染布。忽一日,小染生了背癰,啼哭高熱,急請郎中,郎中說:“惡疾,備木匣吧。”劉獨眼跪求,郎中擺手走出。俄而,屋內大哭,郎中抽了袋煙,又返回,說:“高陽縣城東大街,有馬姓名醫,或可治此疾。”劉獨眼深鞠一躬。郎中道:“癰疽兇險,神醫惜名,未必會收。你定要提我的名字,他與我交惡,一聽我治不好,便肯醫了。他素來貪財,錢務必帶夠。”劉獨眼翻開被套,摸出張薄紙,揣入懷中,取床潔凈褥子,兜上小染,上路。紙上文字密密麻麻,是半生的染布心得。知情人說:“瞧吧,為了心頭肉,舍了命根子。”服藥半月,小染可下炕走動。倒是劉獨眼,瘦脫了形,眼眶凸出,如圍著幾根干草棍。他不住吁嘆,秘方一泄,怎么賺錢養活小染?忐忑等了兩個月,市面上并未出現相似染法的布匹。很久后,劉獨眼才聽聞,名醫捏著那張折起的薄紙,靜立不語,一盞茶工夫,將其熔入了煎藥的火焰。小染痊愈了,歡實蹦跳。那日,劉獨眼醒遲,聽得窗縫鉆進的嬌脆笑聲。起身,見滿院的花,悉數被小染摘下,零落一地。鄰里說,逃不過一場痛揍了。卻見劉獨眼將小染舉起,說:“高處還有一朵,伸胳膊,使勁夠。”小染長成了大姑娘。小染生得嫩。衣衫用布,都是劉獨眼染成。每近酷夏,便以茜草染粉,石榴皮染綠。這些材料能攔住日頭,小染白凈得像富家千金。小染有志氣,去省城讀書。其時,傳統織機已被鐵輪機代替,草木著色早讓位于化學染料,但劉獨眼仍終日擺弄染缸。有人說媒,來定日子。劉獨眼垂頭不語。良久,扯開粘連的嘴唇,道:“染匠嫁女,不想遭人笑話,待我染出正紅的布,再商議其余。”自此,劉獨眼院中掛滿紅布,將黃土墻映出彤彤熱意。一塊塊布,深淺不一,亮暗不一,冷暖不一,風中斜飄似帆,日光星點透射,閃若銀針,半坡遙望,如巨大紅花搖曳。半月后,媒人又來。劉獨眼答:“顏色仍欠火候。”兩月后再來,又說:“還差口氣兒。”媒人細忖,劉獨眼其實是舍不得小染。小染畢業才嫁,已是民國二十六年。日軍自平津南下,掠走染軋機器,斷絕棉紗顏料。高陽全縣以手工織機織布,為八路軍縫制棉衣。布料需染成黃綠色,但土法浸染,一缸一色,一匹一色,難以統一,人們犯了難,去找劉獨眼。劉獨眼沒日沒夜鼓搗,酒腌水泡,鹽醋明礬,依著時辰溫度、陰晴霧雨隨時調整,一匹匹布,色澤一致,搭在繩上,似千軍萬馬。寒露過后,八路軍來收布,說:“戰士們的冬衣終于有了著落。”這天,一個八路軍來村里,他說因傷掉隊,打聽收布者的去向。劉獨眼湊過臉,與其握手寒暄,看他身上沾土,便彎腰細細拍打。八路軍眼含熱淚。劉獨眼卻耳語鄉民:“快去喊人,這個八路軍,假的,色兒不對。”小染加入了共產黨,南征北戰,直到劉獨眼臨終,才匆匆趕回。劉獨眼指著柜子說:“柜中布,是閑時染出。天青淡青,給外孫;水紅桃紅,給外孫女。最底下那塊布,留給我自己。”小染哭成淚人。人們說:“劉獨眼染了一輩子布,帶入土中的那一塊,不知有多奇異。”殮衣上身,出乎意料——未著任何顏色,只是原色,鋪展于大地,與萬物融為一體。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劉獨眼一只眼盲了,另一只眼視力極弱,這給他染布、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他很想治好他的眼睛。B.劉獨眼在半道上撿到了一個女童,就收養了她,取名小染,后來小染生了重病,幾乎喪命,幸好被馬姓名醫治好。C.染布行業的發展,給劉獨眼帶來了職業危機,但是他堅守傳統的草木著色的技藝,展現出了他的“癡”。D.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正面的,無論是劉獨眼、小染,還是郎中、馬姓名醫等,都表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淳樸。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對染色的工藝作了說明,突出了染色技術的復雜,并運用語言描寫引出小說主人公——染匠劉獨眼。B.文中兩次寫到劉獨眼家的花被折,而劉獨眼兩次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了劉獨眼對小染的愛。C.“扯開粘連的嘴唇”一句中,“扯開”“粘連”把劉獨眼久不言語而又不得不語的矛盾狀態形象地表現出來。D.本文把情節置于抗日戰爭的宏大背景之中,通過小人物抵抗侵略的行動,以小見大,歌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8.本文語言簡練,這是如何做到的?請簡要分析。(4分)答:______9.著名作家汪曾祺指出,小說要“留白”“盡量少寫,能不寫的就不寫”。本文多處使用了留白的藝術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找出三個例子簡要分析。(6分)答:______(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蕭何,沛人也。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嘗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圖書也。初,諸侯相與約,先入關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項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謝之得解。羽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于死乎?”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丞相。何進韓信,漢王以為大將軍,說漢王令引兵東定三秦。(節選自《漢書·蕭何曹參傳》)材料二: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蕭何當居第一。”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節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上已橈A功臣B多封C蕭何D至位次E未有F以復難之G然心H欲何第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及高祖起為沛公”與“項莊拔劍起舞”(《鴻門宴》)兩句中的“起”含義不同。B.“沛公謝之得解”與“始臣之解牛之時”(《庖丁解牛》)兩句中的“解”含義不同。C.“以何得秦圖書也”與“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兩句中的“以”含義相同。D.“何也”與“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句中的“何”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蕭何收藏的秦的圖書成為有利因素,讓沛公能夠詳細地知道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強弱分布、人民痛恨憂苦的事情。B.蕭何勸說沛公在漢中稱王,休養百姓,招攬賢才,收用巴、蜀的財力,回軍平定三秦再謀取天下,沛公聽取了蕭何的意見。C.漢高帝用獵人和獵狗的比喻來說明蕭何的功勞巨大,表示自己不能忘記蕭何讓本族幾十人追隨自己的恩情,令群臣心服口服。D.關內侯鄂君認為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壘時,蕭何從關中用車船運來糧食讓軍糧供應不匱乏,一直保全關中等待著高祖,應居首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4分)譯文:______(2)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4分)譯文:______14.兩則材料都塑造了蕭何的形象,但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3分)答:______(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漢詩,完成15~16題。留別妻①蘇武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③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注】①公元前100年(天漢元年),匈奴向大漢示好,放回曾經扣留的漢朝使節,于是漢武帝便派蘇武率使團出使匈奴,送還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臨行前夕,蘇武辭別其妻,寫下此詩。②嬿婉:兩情歡合。③參:星名,每天傍晚出現于西方。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現于東方。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以時間為序,籠罩著一種悲傷氣氛,用含蓄蘊藉的語言敘寫真摯的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B.詩的開頭四句從夫妻平時恩愛敘起,點明夫妻之間兩相愛悅,從無猜疑,為后文寫離別與相思作鋪墊。C.丈夫起身離寢,仰望參辰皆沒,頓生感慨,想到“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心中涌出無限哀痛。D.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16.明代陸時雍在《古詩鏡》中評此詩:“‘努力’二字特妙。”請結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描寫曾皙彈奏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最終停止的兩句是“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______,______”的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3)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不見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兩句也寫出了這樣的感受,并由此勾起詞人的愁情。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風衣防風又防寒,是很多人的出門首選。我們會發現,風衣后面有一塊“多余”的布料。這塊布料有什么用呢?對普通人而言,這塊布料似乎只是為了讓衣服看起來更有層次感;不過,在設計者眼中,它的作用遠不止于此。19世紀末,英國的工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許多人進入工廠工作,他們需要一件合適的衣服通勤,而傳統外套笨重又不實用,于是,風衣這一服裝品類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風衣在戰場上迎來高光時刻。憑借保暖、防雨、抗風等性能,風衣成為英國士兵②的“戰壕裝”。額外的風衣背后布料,最初是為了滿足士兵行軍作戰需求的目的而設計的。士兵們既要面對寒風,還時常在雨中作戰,而這片布料恰好起到了分化雨水的作用。同時,在長時間行軍中,汗水容易在士兵背后積聚,使衣物粘在士兵的皮膚上。在行軍過程中,這塊布料會在士兵活動時不斷擺動,使其背部空氣流通,從而避免汗水積聚。更重要的是,這塊布料(甲),早期風衣設計更多考慮士兵在野外作戰。他們不僅要應對惡劣天氣,還要面對飛濺的泥水、沙塵甚至一些戰斗中的飛濺物,而這塊布料在一定程度上能為士兵的背部提供更多防護。雖然現代風衣不再是“戰袍”,(乙),只不過它主要出于美學設計,是風衣設計的點晴之筆,也是功能性與美學的完美結合。18.請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答:①______②______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答:______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答:甲______乙______21.請結合文章第三段,概括風衣背后的布料的作用,要求包含三個能構成遞進關系的分句,不超過45個字。(5分)答:______22.下列選項中的“活動”,與文中加點的“活動”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在教室里面坐久了,我們應該站起來活動一下。B.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環保活動,向學生推廣環保理念。C.為了能讓小明出國深造,父母四處活動。D.在抗日戰爭時期,這一帶經常有游擊隊活動。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屠呦呦以非凡的毅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傳統中藥中發現了青蒿素,為全球抗瘧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加來道雄對宇宙的不懈探索,展現“敢于夢想,追求真理”的光輝,激勵著無數人對浩瀚星空的好奇與向往。梁思成,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他尊重歷史,守護文化遺產,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事業獻身。林庚,細致而深入的研究,將一個個復雜的問題講清楚,帶我們進入古代詩詞創作的“曲徑通幽處”。在人類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征途中,科學家精神如同一盞不滅的燈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它蘊含著勇于探索的膽識、堅持不懈的毅力、嚴謹求實的態度以及對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而年輕一代,步履從未停歇,前方更廣闊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書寫!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具有決定作用”說法有誤,材料二說的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規劃理念對于城市發展具有深遠影響。)2.C(“是為了突出中軸線北段商業繁華的特點”錯誤,根據材料二第二段內容可知,文章提及鐘鼓樓與傳統四合院建筑的強烈對比,是為了展現中軸線北段建筑的不同特點。)3.A(材料一第四段論述了中國古代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A項,岳陽樓的建筑依山傍水,人工建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能夠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B項,圓明園中的西洋樓建筑體現的是中西建筑的融合,不能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C項,揚州個園的四座假山由人工塑造而成,不能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D項,頤和園石舫體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與人與自然無關。)4.首先,指出北京中軸線的規劃布局中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智慧;(1分)其次,從致中和的精神追求,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和“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2分)最后,總結全文,指出北京中軸線的重要價值。(1分)(意近即可)5.示例一:①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全長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總體介紹,2分)②北京中軸線兩邊建筑左右對稱,并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和“天人合一”的追求,是中華文明的獨特見證和精神標識。(特點介紹,2分)③漫步在這條線上,我們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意義闡釋,2分)示例二:①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總體介紹,2分)②北京中軸線北段自鐘鼓樓至地安門外大街南端,有繁華的商業建筑。中段北部是皇家宮苑和祭祀建筑,景山是這一區域的制高點;中段南部包括天安門等,是重要的禮儀活動空間,南段至永定門,是明清時期皇家禮儀線路的有形物質載體。(區域介紹,2分)③北京中軸線體現了中華民族“致中和”“天人合一”等理念,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意義闡釋,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6.D(“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正面的……都表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淳樸”錯,小說中去劉獨眼家盜土者、偽裝成八路軍的人的形象不是正面的,他們表現了人性惡的一面。)7.D(本文的時間跨度大,小說主要寫劉獨眼的生命歷程,涉及抗日戰爭的部分篇幅較少,幾乎沒有寫“小人物抵抗侵略的行動”,歌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也不是本文主題。)8.①本文通篇用短句,語句幾乎不加潤飾,使語言簡練。②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文言詞句,如“貌如厲鬼”“夕云晨靄”“良久”等詞句簡略而意涵豐富,使語言簡練。(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9.(示例)①寫劉獨眼撿到小染的部分,小說沒有直接敘述,而采用了留白的手法,可以調動讀者,讓讀者想象細節,進行再創作。②寫劉獨眼帶著小染找馬姓名醫看病的部分,小說采用了留白的手法,為小說設置了懸念,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寫人們如何處置假八路軍的部分,小說沒有寫,而采用留白的手法,使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劉獨眼展開,敘事更集中。(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外)10.BDG(原文標點為: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11.C(A項,起事/起身;B項,解脫/解剖:C項,含義不同,因為/認為;D項,都指為什么。)12.C(“令群臣心服口服”錯誤,材料二說“群臣皆莫敢言”,意思是群臣都不敢再言語了,但不代表群臣就心服口服了。)13.(1)能夠屈服在一人之下,卻在萬乘諸侯之上伸張(其志)的,是商湯、武王這樣的人,(“詘”“信”各1分,判斷句1分,句意通順1分)(2)我們身穿戰甲、手執銳利兵器,多的身經百余戰,少的交鋒幾十回合,攻占城池、奪取地盤,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被”“略地”“差”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材料一主要運用正面描寫,通過蕭何的言行直接展現其深謀遠慮的形象;②材料二主要運用側面描寫,通過漢高祖、關內侯鄂君對其的評價間接展現其智慮周全的形象。(每點1分,答滿兩點得3分,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蕭何是沛地人,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蕭何曾經擔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陽,諸位將領都爭相跑到儲存金帛財物的府庫去瓜分。只有蕭何先進去收集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圖書藏起來。沛會能夠詳細地知道天下要塞、戶口多少、強弱分布、人民痛恨憂苦的事情,就是因為蕭何收得了秦的圖書。起初,諸侯們互相約定,先進入函谷關擊破秦的就在其地稱王。沛公已經先平定了秦,項羽后到,想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謝罪才得以解脫。項羽立沛公為漢王,把關中地分為三份,封秦朝投降的將領為王來對抗漢王。漢王很生氣,想要策劃攻打項羽。蕭何勸諫說:“雖然在漢中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嗎?”漢王說:“怎么就會死呢?”蕭何說:“現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戰百敗,除了死還能怎樣?《周書》說‘天給予卻不去接受,反會遭受其害’。能夠屈服在一人之下,卻在萬乘諸侯之上伸張(其志)的,是商湯、武王這樣的人。我希望大王在漢中稱王,休養百姓,招攬賢才,收用巴、蜀的財力,回軍平定三秦,就可以謀取天下了。”漢王說:“好。”于是去封國即位,任命蕭何為丞相。蕭何舉薦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說服漢王使他領兵向東進軍平定三秦。材料二:漢五年(前202),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論功行賞。由于群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的大小也沒能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酂侯,給予的食邑最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身穿戰甲、手執銳利兵器,多的身經百余戰,少的交鋒幾十回合,攻占城池、奪取地盤,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不參加戰斗,封賞倒反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么呢?”高帝說:“諸位懂得打獵嗎?”群臣回答說:“懂得打獵。”高帝又問:“知道獵狗嗎?”群臣說:“知道。”高帝說:“打獵時,追咬野獸野兔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并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是像獵狗。至于像蕭何,發現野獸蹤跡并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再說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里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語了。列侯們都已經受封,于是上奏位次。高祖已經委屈了功臣們,較多地賞封了蕭何,到評定位次時就沒有再為難大家,但心里還是想把蕭何排在第一位。關內侯鄂千秋進言說:“大王與楚軍相對抗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士卒逃散,只身逃走有好幾次了。然而蕭何常從關中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數萬士卒開赴前線時正值大王最危急時刻的情況已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