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第1講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1頁
第一單元 第1講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2頁
第一單元 第1講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3頁
第一單元 第1講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4頁
第一單元 第1講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秦時期(舊石器時代—公元前221年)是中國由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歷

史階段,是中華文明和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時期;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1.政治上:中華文明的起源多元一體,原始社會先后經歷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

代。早期國家出現,逐步形成了以“家國一體”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戰國

時期,社會經歷大動蕩大變革,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出現。秦朝建立起君主專制中

央集權制度,西漢時得以鞏固。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發展迅速,出現外戚宦官交替專

權的局面。2.經濟上:先秦時期由漁獵采集向農耕經濟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

期小農經濟形成,其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的基本形態,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

私有制轉化。秦漢時期,以農業為主導的封建經濟初步發展,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的開辟溝通了中西方的貿易往來。3.民族和對外關系上:春秋戰國時期,民族交融,華夏認同感逐步增強。秦漢時

期,中央政府通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手段推進與周邊民族的交往交流交

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鞏固,同時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擴大,陸海通道的

打通密切了中外聯系。4.思想文化上:中華文化奠基并初步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初步形成文化認同,百家

爭鳴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展的源頭;秦朝“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加強了思想控

制;漢武帝時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佛教傳入,道教興起,文學

藝術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科技發明具有實用性的特征。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1講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Contents教材幫讀透教材融會貫通史料幫突破重難提升素養高考幫研透高考明確方向練習幫練透好題精準分層目錄點擊此處添加小標題壹點擊此處添加小標題貳課程標準命題點考題取樣核心素養解讀通過了解石器時代

中國境內有代表性

的文化遺存,認識

它們與中華文明起

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新石器時代

的文化遺存2023山東T1;2023湖南T1;2023新課標卷T1;2022天津T11.立足時空觀念,利用地

圖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的

分布及其特點。課程標準命題點考題取樣核心素養解讀通過甲骨文、青銅

銘文及其他文獻記

載,了解私有制、

階級和早期國家的

特征。西周的政治

制度2023廣東T1;2023遼寧T1;2022.1浙江T12.通過史料實證,了解早

期國家的起源及其形態。3.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理

解早期國家的政治、經濟

和文化特點。商和西周的

經濟2022全國卷乙

T24;2020江蘇T1命題分析預測1.分析:高考多考查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西周政治制度的

內容及特點,形式上基本是選擇題。2.預測: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可能

是考查重點。知識點一

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1.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分期標準石器制作技術開始時間距今二三百萬年前距今約1萬年前時代特征[1]

?石器磨制石器打制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代表遺存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2]

?人。距今約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

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約5000年的龍

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生活方式漁獵和采集、學會用火、

群居生活。原始農業(種植[3]

、稻)、飼養家畜、

養蠶繅絲、使用陶器、定居生活。分布特點分布于[4]

?流域,呈現多元一體的特點。北京粟大河2.原始社會的三個階段知識點二

從部落到國家1.部落聯盟時期(1)炎黃時期:黃河流域的炎黃部落結成聯盟,炎黃二帝被后世共尊為[5]

?

?。(2)堯舜禹時期:實行[6]

?,即用推舉的方法產生部落聯盟首領。(3)“萬邦”時代:大約相當于五帝后期的龍山文化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有

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如陶寺遺址中有宮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種禮器,階級階

層分化比較明顯,有專家認為其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華夏始

祖禪讓制

私有制、階級與國家產生的關系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明曙光(1)社會組織內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貧富差異和等級分化。(2)某些掌握政權、軍權或宗教權的“王者”已經出現。(3)遺址中城墻、圍壕和祭祀遺跡的出現,表明專供統治者居住的,作為政治、文

化、宗教中心的城邑已經出現。2.國家出現——夏朝的建立(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7]

?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2)政治統治王位繼承制實行[8]

?。中央官制夏王是最高統治者。中央設有主管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的機構與職官。地方管理除對夏部族生活的地區實行直接統治外,對其他地方主要通過控制一些部族進行間接統治。禹世襲制知識點三

商和西周1.政治概況商西周建

立約公元前[9]

?年,商部族

首領湯滅夏建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政

治統

治①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

設尹及各類事務官。②實行[10]

?,商王

直接統治王畿地區,間接控制方

國和部族。實行[11]

和宗法制(核心是嫡長

子繼承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

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加強了周

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1600

內外服制分封制商西周衰

亡公元前1046年在[12]

?

?中,商朝被周部族所滅。①公元前841年,爆發“國人暴動”,周厲

王出逃,出現“共和行政”局面。②公元前[13]

?年,西周被犬戎所

滅。牧野之

戰771

2.社會經濟農業①生產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②土地制度: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周天子名義上占有全國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隨意買賣。[14]

?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手工業青銅鑄造是主要的手工業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井田制

情境1石器時代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對早期人類歷史分期的第一

個時代,即從人類的出現到青銅器的出現,始于距今二三百萬年前,止于距今5000

年至2000年左右。石器時代只是個時間區段概念,并不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只會使

用石器。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在生產工具和食物來源方面有哪些進步?[答案]主要使用以磨制方式制作的石器;不再以漁獵和采集為主,而是以栽培植

物和畜養動物為主。情境2古代文明的曙光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龍山文化)中墓葬的隨葬品差異巨大,89%的小型墓幾乎沒

有隨葬品,8座大型墓發現隨葬品200多件。龍山文化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材料反映出當時出現了什么現象?[答案]貧富分化嚴重,等級分化明顯。情境3商朝的統治特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抖Y記》材料反映了商朝統治的什么特點?[答案]神權色彩濃厚。情境4

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銘文拓片上圖為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銘文拓片。其內銘文為:“武王征商,唯甲子

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边@有助于研究當時的什么問題?[答案]軍事戰爭、天文歷法、通行文字、周滅商的史實。圖解歷史

西周的分封制概念

井田制商周田制,因其土地區劃形同井字,故名。井田制之下土地所有權屬于周王,

周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未經王室和公室特許,土地不得轉讓與買賣。井田有

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由奴隸集體耕種。各級貴族主要剝削民眾的勞役地租。井田

制規定了奴隸制生產關系的主要內容,是西周政治統治的經濟基礎。

探究1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材料距今5000年前后,中華大地上的各個區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區域文明,中華

大地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各區域文明彼此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相互交流,

相互影響,逐漸形成了中華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為貴的觀點、龍的信

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禮儀制度、和合思想等。后來,由于環境變化和社會內

部變化,長江、黃河以及遼河流域等曾經盛極一時的區域文明相繼發生衰變,而中

原地區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邊地區各文明的先進因素,迅速發展,一躍成為最

為興盛的文明,開啟了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歷史格局。——摘編自王巍《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材料主旨材料闡述了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思考:根據材料,指出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試答:

?

?

?各個區域文明各具特色;各個區域文明彼此間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逐

漸形成了中華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原地區文明逐漸崛

起;呈現出由多元向一體化發展的特點。

歷史解釋——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一體特征多元性文化遺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特點各區域文化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區域分布涉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等。一

性各區域文化相互交流、影響,逐漸形成統一的特點,如使用陶器,從事原始

農業,飼養家畜等;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誕生、融合的核心地區。探究2中國早期國家特征材料一

諸侯與商王朝關系,因其產生的途徑不同,其關系的親疏也有差別,像諸

子、諸婦、功臣由商王“裂土”分封的諸侯,同王朝關系緊密而不可分割……而由

方國、原古老氏族部落臣服于商,接受商王的封號這類諸侯,同王朝的關系處于變

動之中。王朝力量強大、施政得人心,這類諸侯就服從商王室領導、擁戴王室。相

反,則不服從,甚至起兵相攻伐?!卒摗吨袊沃贫韧ㄊ贰凡牧隙髦軐φ紊畹闹卫恚饕蕾囇夁@根紐帶,體現在國家制度設計

上,主要實行了兩大制度:一是構成了以“‘家天下’為特征的周代王制的縱向構

造”;一是包含“‘天子建國’與‘諸侯立家’兩個層次”,構成“周代王制的橫

向構造”。當然,這兩大制度是結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開。

由此,西周統治者

實現了族權與政權的有效結合,從而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國家。——摘編自李默海《國家治理視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

材料

主旨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點。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政治生活中的血緣色彩。思考:(1)根據材料一,指出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發展的角度

分析其影響。試答:

?

?

?

?特點:諸侯與商王朝關系有親疏差別;諸侯是否服從領導與商王朝力

量的強弱以及施政是否得人心有關。影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強對地方的控

制,但商王對周邊地區的統治相對松散,容易出現叛亂,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統治秩序的穩定。(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縱向構造”“橫向構造”分別是指什么制度,并

指出兩大制度是如何促使國家穩定的。試答:

?

?

?

?

?

?

?“縱向構造”指宗法制,“橫向構造”指分封制。宗法制:用父系血緣關

系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確立了大宗小宗體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和約

束小宗。有利于凝聚親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與家緊密聯系在一起;

形成了森嚴的等級關系,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

階級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分封制:周王將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同姓貴族、異姓功臣

或舊貴族,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穩定了當時的政治秩序,傳播了周文化。

歷史解釋——中國早期國家的特征政

治①王權和神權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族權與政權結合,形成了“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③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較松散。④國家許多重要官職由一些氏族貴族世代承襲。⑤尚未出現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國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經

濟①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工具主要是木、石工具。②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采用集體勞動。③工商業由官府壟斷。思

化①出現成熟的文字,青銅文化不斷發展。②早期民本思想(“敬天保民”)出現。③形成禮樂文化。

歷史解釋——分封制的意義從君臣關系看分封制改變了商朝內外服制度下王畿內外松散的聯盟關系,確立了嚴格的君臣關系,由之前的諸侯承認天子轉變為天子封立諸侯,由不同家族對天下的統治變為同一家族對天下的統治。從王室與地方關系看分封的過程使地方的權力來源于周王室,分封的結果是形成了新的統治網絡,商的方國被周的封國代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中國古代第一次實現了上層政治組織的統一。從文化認同看分封制下,中央對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紐帶,這加強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早期華夏民族“文化認同”和“國家統一”的觀念,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歷史解釋——宗法制的深遠影響(1)社會結構方面:宗法制使家庭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形成了“家

庭、家族、國家”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這是儒家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淵

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針對宗法制度下的政治體系而言的。(2)社會管理方面:宗法制影響下的道德體系不僅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也在基

層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農村宗族中的族長管理族人時借助的并非封建政權的

法定權力,而是基于族規、家規的宗法權力,族規、家規的制定則源于普遍奉

行的道德體系。(3)社會觀念方面忠

孝在宗法制體系下,子弟遵從父兄,小宗順從大宗,這既是忠的體現,也是對

孝的追求。品

德受宗法觀念的長期熏陶,中華民族養成了謙和忍耐、溫良恭敬、勤勞儉樸、

尊老愛幼、兄弟相親的品德。生

活重男輕女觀念,修族譜、著族規,后代繼承父親的姓氏,等等。

命題點1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1.[2023山東]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下列與陶器相關的考古發

現中,可以用來作為私有財產已出現證據的是(

C

)A.遺址出土有陶器和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隨葬品有陶缽、陶罐、骨器等C.單人墓隨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鉞等百余件D.陶器上繪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紋樣C12345[解析]在人類社會早期,由于生產力不發達,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過著集體生

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其所有權歸屬個人,結合“單人

墓”“陶器……百余件”可知,該墓葬中的財產屬于私人所有,故選C項;“有陶

器和較多陶器碎片”僅能說明當時出現了制陶業,且材料中也沒有涉及該陶器的所

有權歸屬問題,A項排除;“多人合葬墓”說明此時期還過著集體生活,這與私有

財產出現的條件不一致,B項排除;D項說明當時人類的陶器制作具備一定的水平,

但是不能說明當時出現私有財產,排除。12345命題變式2.[2023湖南]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

器時代城址。城址內外發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遺址,多座陶窯,以及中國迄今已知最

早的祭壇和古稻田。這說明(

B

)A.城市是最早出現的人類文明要素B.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C.古城先民已擺脫對漁獵采集的依賴D.遺址所處時代已邁入階級社會門檻B12345[解析]由“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遺

址位于長江流域;由“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址……祭壇和古稻田”

可知,該地區出現了城市、祭壇和稻田等文明要素。由此可知,長江流域是中華文

明的重要源頭,B項正確。不能僅僅根據“是中國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城

址”就得出“城市是最早出現的人類文明要素”,A項排除;根據材料無法得出

“古城先民已擺脫對漁獵采集的依賴”,且“擺脫”說法絕對,C項排除;邁入階

級社會的前提是私有制產生,階級分化明顯,但材料無法反映當時出現了私有制和

貧富分化(階級分化),D項排除。12345命題點2

西周的政治制度3.[2023廣東]有學者認為西周時期周王能干預諸侯國的內政,下列史料支持這一觀

點的是(

D

)A.《禮記》記載諸侯國君必須定期朝覲周王B.《詩經》記載周王派遣官員協助諸侯國君營建都城C.西周士山盤銘文記載周王命士山向諸侯國征收貢納D.西周豆閉簋銘文記載周王命豆閉掌管某諸侯國軍事D12345[解析]結合所學知識,西周豆閉簋屬于一手史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周王

命豆閉掌管某諸侯國軍事”說明當時周王可以通過干預地方諸侯的人事任免,來干

預諸侯國的內政,故選D項;諸侯國君朝覲天子、向周王納貢都是分封制下地方諸

侯應履行的義務,不屬于諸侯國的內政,排除A、C兩項;“協助諸侯國君”說明周

王派遣的官員只能起到外在協助的作用,排除B項。12345命題變式4.[2023江蘇聯考]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被周公分封于衛。衛國原是殷商舊

地,周公囑咐康叔尊重殷商的傳統,任用“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康叔受封時不僅

帶去了大量周族人,還隨遷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領也在衛國任職。這反映出西

周分封(

D

)A.導致王權的逐漸衰微B.實現國家對地方的垂直管理C.挑戰了宗法貴族體系D.有利于族群認同意識的形成D12345[解析]據材料“康叔受封時不僅帶去了大量周族人,還隨遷了殷民七族”等信息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加強了周部族和其他地區的聯系,擴大了西周的統治

疆域,有利于族群認同意識的形成,故選D項;材料未體現地方勢力挑戰天子的權

威,導致王權的逐漸衰微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A項;分封制下,周王對地方實行

的是間接管理,排除B項;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排除C項。12345命題點3商和西周的經濟5.[2022全國卷乙]據下圖可知,商、西周青銅器鑄造的繁榮(

C

)A.推動了南北農業經濟進步B.依賴大規模商業活動開展C.反映了南北方聯系的加強D.緣于統治區域擴大到江南C12345[解析]由地圖信息可知,商和西周的政治中心以及主要諸侯國都集中在黃河流

域,而制造青銅器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銅礦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因此制造青銅器

需要將南方的銅礦運到北方,這一過程反映的是南北方聯系的加強,故選C項。材

料體現的是手工業而非“農業”,故A項錯誤。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官營手工業產

品并未投入市場,不涉及“商業活動”,B項錯誤。統治區域擴大會為鑄造青銅器

提供更多原料選擇,但與青銅鑄造的繁榮沒有直接的因果關聯,D項錯誤。12345

命題點1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1.[2023.6浙江]中國原始文化星羅棋布,多姿多彩。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

種文化,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廣泛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等地區。該文

化的代表器物是(

A

)A.黑陶B.彩繪陶器C.玉器D.骨器A123456789[解析]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殼,被稱為“蛋殼陶”,故A項正

確。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進入仰韶文化時期,它的典型器物是

彩繪陶器,故B項排除;北方遼河上游有紅山文化,長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們都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故C項排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已使用骨器,故D項排除。1234567892.[2023新課標卷]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與北方的龍山文化都呈現

出向更高社會階段發展的跡象,這主要表現在(

C

)A.公共墓地出現B.農業的產生C.貧富分化加劇D.文字的使用[解析]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進步,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

始出現,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的門

檻,故C項正確。公共墓地與社會階段發展沒有必然聯系,A項與題意不符,

排除。新石器時代早期,人們開始從事原始農業,B項排除。文字的使用出現

于殷商時期,D項錯誤。C1234567893.[2022天津]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

鬶、觚等陶質酒器,這種器型的酒器后來也出現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區文化遺址中。

這可用于說明(

C

)A.良渚文化的傳承B.紅山文化的傳承C.龍山文化的傳承D.巴蜀文化的傳承C123456789[解析]龍山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龍

山鎮而得名,“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位于山東省,符合龍山文化的分布

范圍,在此處“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鬶、觚等陶質酒器”,后來這種酒器也“出現

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區文化遺址中”,說明這是新石器時代的山東龍山文化在中原地

區的傳承,故選C項。“今渤海至泰山之間的海岱地區”“中原地區”涉及的是北

方黃河流域,良渚文化位于長江流域,紅山文化位于遼河流域,巴蜀文化位于西南

地區,都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其他三項。1234567894.[2021遼寧]下圖為浙江杭州嚴家橋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4000年的雙錢結藤

編殘件圖。它體現了(

C

)A.歷史傳承與民族認同的統一B.社會組織的復雜C.勞動技能與藝術審美的結合D.等級秩序的確立[解析]雙錢結藤編殘件體現了勞動過程中的結繩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體現了勞動技能與藝術審美的結合,C項正確。C123456789命題點2西周的政治制度5.[2023遼寧]1955年,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出土一批西周青銅器,其中一件盂

造型雅致、紋飾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皡]侯”即為“燕侯”,是周初分封

的諸侯,封地在薊。這反映了(

B

)A.青銅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響到遼西地區C.分封制的日趨完善D.諸侯祭祀禮儀活動頻繁B123456789[解析]A項材料能夠反映青銅器的使用,但“普遍”無法體現,且青銅比較珍

貴,不會達到“普遍使用”的程度?!罛項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刻有“匽侯”(“燕侯”)

等文字,由此可知,燕文化已經影響到遼西地區。√C項出土的盂上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為“燕侯”,燕侯是周

初分封的諸侯,封地在薊,這能夠反映分封制的施行,但“日趨完

善”體現不出來?!罝項材料未涉及“祭祀禮儀活動”,“頻繁”無從得出。×1234567896.[2022.1浙江]論及周王朝的統治模式,有學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長子一脈的首

領,代表整個家族祭祀上天;諸侯國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們與周王嫡長子一脈的親

疏關系。下列項中,對這一“統治模式”解讀正確的是(

B

)①神權與王權結合②中央對地方實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④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入早期國家起源的歷史階段B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3456789[解析]依據材料中嫡長子一脈、整個家族、諸侯國君主等可知,這一統治模式是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結合,依據材料“祭祀上天”等可知,神權與王權結合,選①。

由“嫡長子一脈的親疏關系”等可知,以血緣親疏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選

③。B項符合題意。分封制是間接控制地方的制度,郡縣制是對地方實行垂直管

理,排除②。夏朝就是早期國家,故“開始”說法錯誤,排除④。故A、C、D三項

不符合題意。1234567897.[2021.1浙江]周王將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貴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溝封

之”,封國成為王朝的屏障。對此制度解讀正確的是(

B

)A.周王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B.諸侯在封國享有世襲統治權C.血緣關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據D.維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統治[解析]根據材料“周”“分封于各地”等可知,這一制度指的是分封制,結合所

學可知,分封制下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故選B項。當時尚未實現權力的

高度集中,故排除A項。血緣關系并非分封的唯一依據,排除C項。周王朝一共延續

了近八百年,并非四百余年,故排除D項。B1234567898.[2021湖北]“爵”通常被認為是飲酒器(如圖),也是飲酒禮上尊卑關系的象征,進

而被用來代表品位序列。大約從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漸趨成熟。這反映了

(

C

)爵CA.冶煉技術的提高B.鑄造工藝的完善C.等級制度的發展D.宗法體系的崩潰[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爵”作為飲酒器體現了社會等級秩序,大約從西周到春

秋,“五等爵”制漸趨成熟,這反映了社會等級制度的發展,故C項正確。123456789命題點3商和西周的經濟9.[2020天津]井田制下,村社內的土地分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給村社成員的份

地,按制度定期交換,村社成員要隨份地變動而遷居,即“三年一換土易居”。這

意味著私田(

D

)A.可以進行交易買賣B.收獲全部上繳國家C.屬于小農經濟范疇D.所有權歸國家所有D123456789[解析]結合題中信息可知,井田制下,村社成員要隨著份地的定期更換而變動住

所,“三年一換土易居”意味著村社成員只有份地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私田的

所有權屬于國家,D項正確。井田制屬于土地國有制,不允許自由買賣,A項錯誤,

排除;材料不涉及私田收獲物上繳情況,B項錯誤,排除;小農經濟模式確立于春

秋戰國時期,C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123456789

1.[2024云南師大附中月考]長江流域的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堆積厚度達40—50厘米的稻殼、稻葉和稻稈、稻粒(分為秈稻和粳稻)。由此推斷,當時余姚河姆渡(

C

)A.農業的生產水平較高B.已完成社會大分工C.有較固定的居住區域D.糧食的種類比較多[解析]據材料“堆積厚度達40—50厘米的稻殼、稻葉和稻稈、稻粒”可知,當時

河姆渡地區已經存在比較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客觀上需要較為固定的定居生活,只

有這樣才能滿足大規模農業生產的需要,故選C項。C1234567891011122.[2024遼寧鞍山聯考]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對研究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發展史、傳

統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術史都具有重大學術價值。下列關于牛河

梁遺址的表述,正確的有(

C

)①已經產生了私有制②遺址所處時代已經進入階級社會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C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山文化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私有制已

產生,在牛河梁遺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遺址,①③④

正確,C項正確。該遺址出現階級分化,表明即將進入階級社會,而不是已經進入

階級社會,②錯誤,排除A、B、D三項。1234567891011123.[2024重慶七校開學考]據稱,禹會集諸侯(部落領袖)時,因防風氏遲到,即將其處

死;《左傳》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孟子》中也記載:“夏后(君主)

氏五十而貢?!鄙鲜鰵v史記載可用于說明(

B

)A.夏朝的真實存在B.早期國家的發展C.分封制度的確立D.君主專制的完善[解析]材料展現的是文獻中對夏朝的法律、政治的記載,可以用來說明早期國家

夏朝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后世文獻的記載,缺乏夏朝當時的實物等史

料,無法證實夏朝真實存在,排除A項;分封制度建立于西周,排除C項;君主專制

確立于秦朝,排除D項。B1234567891011124.[2024哈爾濱三中開學考]1954年發現的盤龍城遺址說明,商王朝(公元前1600—公

元前1046)的政治版圖已到達長江流域,并在長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這說明(

C

)A.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點B.商朝實現對地方直接管理C.南北方文化存在著交流與融合D.商朝的國家機構臻于完善C123456789101112[解析]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商王朝起源于北方,但其“政治版圖已到達長江

流域”,這有利于商文化在長江流域的傳播,進而推動商文化與長江流域文化的交

流與融合,故選C項;材料反映的是商朝時期的南北文化交流,沒有體現中華文明

起源多元化特點,排除A項;商朝時期實行內外服制度,對地方實行間接管理,排

除B項;商朝的國家機構并不完善,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5.[2023湖北測試]有學者認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來的。在

長期的征戰過程中,由于戰爭和新建國家管理職能的需要,商朝的創建者商湯創立

了內外服制度。”該學者認為,殷商內外服制度(

C

)A.呈現出內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種姓之分C.適應了當時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點[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殷商內外服制度是為了滿足戰爭和新建國家管理職能的需

要而創建的,說明內外服制度適應了當時政治需要,C項正確。C1234567891011126.[2024河南調研]商朝所分封的附屬國君長,與商王很少有血緣姻親關系,因此他

們時常反叛商王的統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緣關系把眾多的諸侯同周政權緊密地結

合為一體,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C

)A.開創了中央集權的新模式B.擴大了西周的統治疆域C.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控制D.保障了西周的長治久安C123456789101112[解析]根據材料“商朝所分封的附屬國君長……時常反叛商王的統治”“西周利

用宗法血緣關系把眾多的諸侯同周政權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可知,相較于商朝的分

封,西周的分封制加強了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西周時期,分封制并未

使最高統治集團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統治疆域的變化,排

除B項;“長治久安”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7.[情境創新/2024湖南郴州一模]經考古發掘,殷墟遺址發現有鑄銅、制骨、制陶、

制玉等作坊遺址。從殷墟西區墓葬統計情況看,很多墓主人隨葬有銅刀、銅錐、石

鉆扶手、石錐等工具,如西區墓葬M271、M283都隨葬有銅刀、銅錐,M1148隨葬

有銅錐,M532隨葬有石鉆扶手,同時這些墓主都隨葬有陶瓤、爵。由此可推斷

(

A

)A.商代手工業門類較多B.當時手工業者身份是自由民C.墓主的技術非常精湛D.銅器在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A123456789101112[解析]在殷墟遺址中發現有鑄銅、制骨、制陶、制玉等作坊遺址,說明商代手工

業門類較多,A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得知手工業者的身份,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

及墓主的信息,排除C項;商代在農業生產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

具,銅器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并不廣泛,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8.[2024山西聯考]下圖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期青銅器——格伯簋,其內底有銘文83

字,記述了格伯以四匹良馬換取倗生三十田,雙方剖券為證,并在書記官吏的見證

下確定了土地的界域。該銘文反映出西周(

C

)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銅鑄造水平較高C.井田制度受到沖擊D.文字向簡約化發展[解析]西周時期實行井田制,其是土地國有制,在該制度下土地不能隨意買賣,

西周中期的格伯簋記述了格伯用馬匹換取倗生土地的史實,說明這一時期井田制度

受到了沖擊,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變化,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項;

材料沒有體現青銅鑄造水平和文字的發展狀況,排除B、D兩項。C123456789101112

9.[2024河南平許濟洛一模]距今約4500年的陶寺古城,擁有宮城、宮殿建筑、高等

級墓地、天文臺、祭天遺跡等;距今約4300年的陜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

雕、內外甕城、巨大墩臺等文化遺存。這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

A

)A.社會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B.中華文明呈現統一性特征C.區域經濟文化交流較頻繁D.早期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A123456789101112[解析]新石器時代的陶寺古城和陜北神木石峁石城都存在規模較大的建筑,說明

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的石器時代,社會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故選A項;材料僅

述及陶寺古城和陜北神木石峁石城的諸多文化遺存,并沒有將這兩地的文化遺存進

行比較,不能得出“統一性”的結論,排除B項;陶寺古城與陜北神木石峁石城的

文化遺存并不一定具有相似性,區域經濟文化交流較頻繁無從得出,排除C項;約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0.[角度創新/2023遼寧三模]嫡長子繼承制是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要求,但本應踐行

周禮的魯國卻反復出現了兄終弟及的情況,這說明魯國并未完全按照周禮管理封國

的內部事務。另外,以殷商遺民為主的宋國亦存在此類現象。這從側面說明(

C

)A.魯宋等國重視傳統的禮俗B.選賢任能得到諸侯國踐行C.周王朝尊重封國的自主權D.舊制存在影響周天子權威C123456789101112[解析]由題干材料可知,西周時期,魯國和宋國仍然存在兄終弟及的繼承方

式,對此周王朝也采取了默認的態度,這從側面說明周王朝尊重諸侯國的自主

權,C項正確。根據“魯國并未完全按照周禮管理封國的內部事務”可知,

魯、宋等國并不重視傳統的禮俗,排除A項;當時的選官制度是世官制,排除

B項;材料強調的是分封制之下諸侯的自主權得到尊重,而不能體現舊制度對

周代的消極影響,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1.[2024廣東六校聯考]西周封建著眼于天、地、人,尊“地之義”“民之行”“修

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見天

下”。據此可知,西周封建(

B

)A.以神權政治為核心B.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國理念C.源于自然風土民情D.強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B123456789101112[解析]根據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藏天下于地方,由

地方以見天下”可知,西周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國理念,強調遵守天道禮法,教化百

姓,蘊含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B項正確;材料強調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國

理念,未體現神權政治,排除A項;西周封建依靠宗法分封制而建立,并不是源于

自然風土民情,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國理念,而不

是宗法制度的重要性,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