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單招語文常考知識點(三)_第1頁
高職單招語文常考知識點(三)_第2頁
高職單招語文常考知識點(三)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職單招語文常考知識點(三)101.成語“才高八斗”是謝靈運形容曹植的詩才。102.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代表作《詠懷八十二首》103.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104.建安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代表作是《悲憤詩》105.《論衡》相傳為東漢思想家王充所作。106.蔡邕,東漢名臣,善辭賦,精書法,他是漢代最后一位辭賦大家。107.王粲,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五言古詩《七哀詩三首》108.竹林七賢,三國魏正始年間的文學家,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們常在山陽縣的竹林之下,喝酒、縱歌。109.嵇康,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他遭讒被害,據(jù)說臨刑索琴彈之,曰:《廣陵散》於今絕矣!"110.《廣陵散》,是中國音樂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講述的是聶政刺韓王的故事。111.《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文學家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散文。112.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嗜酒不羈,《世說新語》中記錄了他的故事。113.魏晉玄學,中國魏晉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114.陸機,西晉文學家,《文賦》是他的文藝理論作品。115.潘岳,西晉文學家,美姿儀,善詩賦,他對妻子楊氏感情至深,并作《悼亡詩》懷念妻子,開悼亡詩之先河。116.左思,西晉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一時“洛陽紙貴”。117.《陳情表》,作者西晉李密,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118.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119.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120.謝靈運,東晉詩人,山水詩派鼻祖。121.陶淵明,東晉杰出的詩人,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他貧樂道、崇尚自然。122.陶淵明是第一位把田園勞動作為審美對象的大詩人,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xiàn)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123.陶淵明的詩歌風格樸素真率,筆調疏淡,語言質樸自然。124.陶淵明的詩歌《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描寫了自己一天的勞動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25.《文選》是中國最早的詩文選集,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tǒng)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tǒng)死后謚“昭明”,故又稱《昭明文選》126.《文心雕龍》,作者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127.中國古代小說開始興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128.《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的志人小說集,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129.《世說新語》中講述了王徽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故事。130.郭璞,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以“游仙詩”名重當世。131.江淹的《別賦》與《恨賦》是南朝抒情小賦的名篇。132.《詩品》,古代詩歌美學著作,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嶸著。133.《水經(jīng)注》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134.南朝陳后主(陳叔寶),不問政事,荒于酒色,但他的詩歌在格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是為學術界所公認135.大小謝是指南北朝宋時的謝靈運、齊時的謝脁,是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世稱“大小謝”。大謝對山水作客觀描摹;小謝通過山水抒發(fā)情感,情景交融。136.文人五言詩成熟標志是《古詩十九首》137.《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表現(xiàn)了女子“獨守”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寫得真摯動人。138.《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抒發(fā)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139.樂府雙璧: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詩》140.庾信,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明代楊慎稱為唐詩之先驅或“啟唐之先鞭”。141.永明體成為從古體詩向近體詩過渡的一種重要形式,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大進步,對“近體詩”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142.宮體詩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它繼承了永明體,發(fā)展了吳歌西曲的形式,對律詩的形成有推動作用。143.初唐四杰是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在初唐四杰中,駱賓王詩作最144.唐·楊炯《從軍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145.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46.駱賓王7歲時作《詠鵝》詩。147.唐·張若虛《春江花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