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_第1頁
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_第2頁
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_第3頁
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_第4頁
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考研歷史預測試卷5單選題(共20題,共20分)(1.)較為準確地研究太陽規(guī)律、表明古代歷法體系成熟的科學著述是()A.《太初歷》B.《大衍歷》C.《統天歷》D.《(江南博哥)授時歷》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元代郭守敬在宋代《統天歷》的基礎上,經過實地測驗、精密計算和綜合研究,制成了《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年,和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只差26秒,是我國古代推算最準確、使用最久的歷法。因此,正確答案是D。(2.)下列事件發(fā)生在乾隆時期的是()A.平定三藩B.統一臺灣C.準噶爾叛亂D.土爾扈特回歸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平定三藩是在康熙時期;康熙在平定三藩之后派施瑯率水軍進攻臺灣,大獲全勝,收復了臺灣。康熙帝還派兵擊敗了準噶爾的叛亂。前三項都發(fā)生在康熙帝時,只有土爾扈特部的歸國是在乾隆帝時期。因此,正確答案是D。(3.)1038年,西夏正式建國,國號是()A.西夏B.黨項國C.大黨項D.大夏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李元昊在公元1038年10月11日,稱帝建國,國號“大夏”。又因其在西方,故宋人稱之為“西夏”。因此。正確答案是D。(4.)對于曾國藩政績的敘述,正確的是()A.平定太平天國有功B.成立淮軍C.推行戊戌變法D.牡丹社事件后協防臺灣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曾國藩開創(chuàng)了近代中國的洋務運動,招募訓練了湘軍,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學術上有很大貢獻,在近代史上很有影響。他是地主階級的代表,沒有推行戊戌變法。牡丹社事件后協防臺灣的是沈葆楨。因此,正確答案是A。(5.)最先將核能應用到和平事業(yè)上的國家是()A.美國B.法國C.英國D.蘇聯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它最先將核能應用到和平事業(yè)上。因此,正確答案是D。(6.)秦朝郡的監(jiān)御史主要負責()A.收取賦稅B.管理軍事C.監(jiān)察郡守D.征發(fā)兵役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秦朝全面推行郡縣制,在郡設守,主管行政;又有郡尉,主管軍事;郡監(jiān)御史,則是負責監(jiān)察郡守的。因此,正確答案是C。(7.)明初的監(jiān)察機關將原先的御史臺改為()A.內閣B.殿閣C.都察院D.東廠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明初在1382年,將御史臺改為都察院,長官有左右都御史,專職彈劾百司。這是明初加強中央專制集權進行的監(jiān)察方面的改革。因此,正確答案是C。(8.)隋唐實行科舉制的進步意義主要是()A.擴大了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B.對皇帝的專制權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fā)展D.削弱了權貴的特權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科舉制是利用考試來選取官員的制度,科舉制的產生使世族門閥壟斷仕途的局面被打破,使各階層的人都能有機會參加考試,成為國家的官吏,擴大了統治基礎。因此,正確答案是A。(9.)元代為《資治通鑒》作注的是()A.馬端臨B.胡三省C.脫脫D.王應麟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胡三省,宋亡后隱居,為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作了294卷的《通鑒注》,是后人讀《資治通鑒》必不可少的一部參考書。馬端臨生活于宋末元初,主要代表作是《文獻通考》。脫脫是元代官修史書的主要編纂負責人。王應麟是南宋著名學者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困學記聞》等。因此,正確答案是B。(10.)朝鮮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是()A.勤王運動B.安世農民起義C.甲午農民戰(zhàn)爭D.十年戰(zhàn)爭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1876年朝鮮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朝鮮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1894年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又稱甲午農民戰(zhàn)爭,這是朝鮮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因此,正確答案是C。(11.)下列不屬于中共一大內容的是()A.通過了第一個黨綱B.確立了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全國的工人運動C.確立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任務D.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確立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任務。這不屬于中共一大的內容。因此,正確答案是C。(12.)努爾哈赤即汗位后,金明雙方進行了三次大戰(zhàn)役,不包括()A.薩爾滸之戰(zhàn)B.遼西之戰(zhàn)C.寧遠之戰(zhàn)D.遼沈之戰(zhàn)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努爾哈赤即汗位后,金明雙方進行了三次大的戰(zhàn)役:薩爾滸之戰(zhàn),明朝在軍事上失去主動進攻的力量,被迫處于防守的地位。遼沈之戰(zhàn),奪取沈陽、遼陽,盡有遼河以東70余城。戰(zhàn)后,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寧遠之戰(zhàn),打破了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因此,正確答案是B。(13.)第一個得到羅馬帝國承認的蠻族國家是()A.西哥特王國B.汪達爾王國C.勃艮第王國D.東哥特王國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378年,西哥特人與起義群眾在阿德里亞堡(今土耳其愛德爾納)殲滅前來鎮(zhèn)壓的羅馬精銳部隊,擊斃皇帝本人。從此,起義烈火燃遍巴爾干半島,沉重打擊了羅馬帝國。5世紀初,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出現在意大利北方,并于410年在數萬起義奴隸配合下攻陷首都羅馬,大劫三日。躲在拉溫那的西羅馬帝國皇帝惶惶不可終日,西羅馬奴隸制帝國的滅亡指日可待。419年,西哥特人進入高盧南部和西班牙,建立以土魯斯為中心的西哥特王國。該王國是首先得到了羅馬帝國承認的蠻族國家。所以,正確答案是A。(14.)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沒有涉及的問題是()A.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土地綱領D.驅逐帝國主義出中國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三民主義,民族主義要求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民權主義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生主義提出了土地綱領,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要求,體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斗爭的軟弱性。因此,正確答案是D。(15.)吳國開鑿的邗溝溝通的河道是()A.江淮B.江漢C.淮漢D.長江與珠江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吳國所建立的邗溝是從邗城至末口的,末口就是今天的江蘇淮安。邗溝長150公里,所溝通的水系是江淮。因此,正確答案是A。(16.)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各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政權形式是()A.聯合政府B.三三制政權C.共產黨一黨執(zhí)政D.國共合作政府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fā)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指出了抗日根據地政權的“三三制”原則。因此,正確答案是B。(17.)總理衙門的設立是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最主要的理由是()A.迎合了外國侵略者的需要B.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C.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D.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控制清朝的內政外交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是總理衙門的設立,它是應外國侵略者的要求設立的中央機構,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列強控制清朝的內政外交。因此,正確答案為D。(18.)20世紀20年代德國經濟復興的原因不包括()A.道威斯計劃后接受大量外國資本B.軍事需求刺激經濟增長C.國內局勢相對穩(wěn)定D.實行產業(yè)合理化,提高了效率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一戰(zhàn)后希特勒上臺前,德國的軍事力量被協約國嚴格限制,軍事需求是很小的,對經濟的刺激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正確答案是B。(19.)漢武帝在長安設置的,起到和刺史相同作用的官職是()A.司隸校尉B.監(jiān)察御史C.監(jiān)察校尉D.監(jiān)察史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漢武帝在長安設置了司隸校尉,監(jiān)察京師百官和三輔、三河、弘農七郡的京畿地區(qū),有劾奏三公以下的公卿貴戚的權力,起到了和刺史相同的作用。因此,正確答案是A。(20.)奧斯曼土耳其人屬于()A.東斯拉夫人B.波羅底人C.西突厥人D.東突厥人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的一支,原來居住在中亞呼羅珊一帶,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13世紀初,在蒙古西征的壓力下西遷至小亞細亞,依附于塞爾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羅姆蘇丹國,領有小亞細亞西北部靠近拜占庭邊境的一塊采邑。13世紀中葉后,羅姆蘇丹國趨于衰落。1299年,土耳其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乘勢獨立,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國家。所以,正確答案是C。問答題(共14題,共14分)(21.)《尚書》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尚書》: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這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28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另有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住宅壁中發(fā)現的《古文尚書》和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現在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22.)大躍進運動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運動是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又一次嚴重失誤,領導人出于快速發(fā)展生產力的善良愿望,卻忽視了客觀規(guī)律,最終導致嚴重挫折。大躍進運動非但沒有使生產力得到提高,相反,因為盲目地追求高速,破壞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使人民的生活出現了嚴重的困難。(23.)中美《望廈條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中美《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貿易章程》,是美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美國專使顧盛強迫清兩廣總督耆英在望廈村簽訂。共34款。附有《海關稅則》。條約規(guī)定美國除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和附件中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領事裁判權,并規(guī)定,美國人有權在五個通商口岸租地建樓、開設醫(yī)院和教堂;美國兵船可以到中國沿海各港口“巡查貿易”;對在華的美國人,清政府必須“時加保護,令其身家安全”。12年后對五口貿易等條款可以“稍為變通”,這為以后借口“修約”以索取更多侵略特權埋下伏筆。(24.)統購統銷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953年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采取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初步緩解了糧食等主要物資的供需矛盾,保持了市場物價穩(wěn)定,保證了“一五”計劃的順利進行,也促進了對個體農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但限制了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25.)三藩正確答案:參考解析:清初降清的明朝將領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鎮(zhèn)守云南;耿精忠被封為靖南王,鎮(zhèn)守福建;尚之信被封為平南王,鎮(zhèn)守廣東,稱為“三藩”。三藩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每年向清政府索取2000萬兩軍餉,對清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威脅。(26.)名家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名家是戰(zhàn)國時期探討“名”、“實”關系的一個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宋國的惠施和趙國的公孫龍。惠施思想有強調萬物之間相同的方面,即“畢同畢異”說;公孫龍思想有“堅白石論”和“白馬非馬”說,認識到了個別和一般、共性與個性的矛盾。他們思想中有辯證法的因素,但最終都走向了相對主義和詭辯論。(27.)哈德良長城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哈德良長城是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御工事,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御北部蠻族人的入侵,保護英格蘭經濟,在英格蘭北面邊界修筑防御工事,后人稱為哈德良長城。啥德良長城的修建。標志著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28.)文學社正確答案:參考解析:清末湖北革命團體。1911年,蔣翊武、詹大悲等將振武學社改名為文學社,以研究文學為名,秘密進行革命活動。蔣翊武為社長,詹大悲為文書部長,劉復基為評議部長,遙尊孫中山為總理,以同盟會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半年間社員發(fā)展到近3000人,遍布湖北新軍各標、營、隊。具有較堅實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戰(zhàn)斗力。文學社還出版《大江報》,宣傳革命,推動湖北革命形勢日益高漲。9月,在同盟會的幫助下,與共進會聯合組成統一的革命領導機關,發(fā)動了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之后停止活動。(29.)威尼斯、熱那亞人是如何爭奪海上貿易權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一方面,新航路開辟以前,歐洲有兩大貿易區(qū),即地中海貿易區(qū)和北海、波羅的海貿易區(qū)。意大利位于地中海貿易區(qū)的中央,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的商人在地中海貿易中起主導作用。他們?yōu)榱藸帄Z地中海貿易的優(yōu)先權,斗爭不已。13世紀初意大利的兩個商業(yè)大國威尼斯和熱那亞為爭奪海上貿易權與通道,爆發(fā)了戰(zhàn)爭。另一方面,西歐的城市,尤其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城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qū)的貿易港口和市場,壟斷地中海貿易。所以積極支持十字軍向東擴張,最終消滅勁敵,獲得東西方貿易的主導權。(30.)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探索出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揭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序幕。1927年毛澤東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毛澤東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經驗,寫出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從理論上說明了中國革命必須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實踐上和理論上為中國革命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31.)簡述中國國民黨一大的歷史功績。正確答案:參考解析:大會通過了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規(guī)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綱領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為目標。改組了國民黨,確立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原則。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32.)簡述新航路開辟三次重大活動發(fā)生的時間、抵達地點、代表人物及大致的行經路線。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達·伽馬在1497年7月率領四艘海船從葡萄牙啟航。繞過好望角,并沿非洲東岸航行。1498年4月,船隊進入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在這里雇了一個阿拉伯水手引航,橫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達日;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稱科澤科德)。(2)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西班牙王室支持他的三艘帆船,從西班牙的巴羅斯啟航,一直向西航行,三個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之后達到海地。1493年和1498年哥倫布先后兩次到中美洲。(8)1519年麥哲倫率領五艘帆船從西班牙出發(fā),渡過大西洋,第二年3月到達南美巴塔哥尼亞,10月繞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1521年到達菲律賓,麥哲倫死在該地,其余人終于從香料群島經印度洋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完成環(huán)球航行。(33.)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贊揚屬于你!當你升起在地平線時,啊,永生的阿吞,永生的君主。向升起于天,以美麗照亮各地的你表示敬意。你的光芒照耀在你所鐘愛的兒子身上。你的手對上下埃及之王、涅菲爾克赫普魯勒—瓦恩勒,你的來自你的光芒的兒子,有無限的歡樂。你把你的一生和你的年壽施予他。你為他而傾聽藏在他心里的話。他是你所鐘愛的,你使他像阿吞一樣。當你升起時,賦予他永生;當你降落時,給予他永恒。你的早晨剩下了他,宛如你自己的形狀;你塑造了他,作為你的流出物,就像真理的統治者阿吞,帶著他的美麗,來自永久之神“拉之子”哪里,他把他的光芒的產物獻給了他;實際永生的上下埃及之王、兩塊國王的君主……——布里斯特德著,周啟迪譯《古代埃及文獻》請回答:(1)本材料的“阿吞”是何意?(2)本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什么重大事件?并結合相關史實,分析此事件的原因、內容、結果和影響。正確答案:參考解析:(1)“阿吞”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國王埃赫那吞進行宗教改革時期推崇的主神。(2)本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國王埃赫那吞進行改革這一事件。改革的原因:阿蒙神廟集團勢力日益強大,對王權形成很大的威脅。一段時期內阿蒙神廟集團插手王位繼承問題,甚至兼任宰相等高級世俗職務,大有排擠軍事、行政奴隸主之勢,這引起軍事、行政奴隸主的忌恨,引起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神廟勢力的過于強大,對法老的專制王權形成嚴重威脅。因此,國王不得不采取措施,鏟除神權對王權的威脅。改革的內容:1)取消對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只準崇拜阿吞神;2)沒收阿蒙神廟及其他一切神廟的財產,將其轉交給阿吞神廟;3)鏟除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樣;4)將首都從底比斯遷至埃及中部的阿馬爾那,新首都取名為“埃赫塔吞”,意為“阿吞的視界”,以擺脫阿蒙祭司集團的影響;5)國王也由阿蒙荷特普四世改名為“埃赫那吞”,意為“阿吞的光輝”;6)提拔一些出身中下層的人(涅木虎)擔任高級官吏,以實施和推進改革。這次改革只維持了18年,埃赫那吞死后,其繼承者恢復了對阿蒙神的崇拜,土地、財產歸還給了阿蒙神廟,首都迂回了底比斯。改革以失敗告終。王權重新與阿蒙神廟勢力結盟,很難再主宰神權勢力了。改革的結果及意義:改革雖然失敗了,但它對當時在埃及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神權勢力給予一定打擊,沉重打擊了以阿蒙神廟祭司集團為代表的舊貴族勢力。改革對埃及藝術的發(fā)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