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湖北云學名校聯盟高二年級3月聯考語文試卷★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2023年7月12日,于婉瑩博士對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張蘊嶺院長進行了專訪,特邀請他談談對公共外交的理解,并就如何推動新時代中國公共外交更好地發展發表真知灼見。過去幾年,公共外交作為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服務中國外交總體布局、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中美競爭加劇以及后疫情時代的開啟,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給中國的公共外交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未來,如何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升中國的國際傳播效能,公共外交仍然任重而道遠。問:張院長您長期從事國際問題研究工作,不僅對公共外交的理論有深入的理解,也參與了公共外交的實踐。能否先簡單介紹一下您對公共外交概念和內涵的理解?答:公共外交也是外交,是外交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將外交劃分為政府之間正式的外交和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種特殊的外交形式,是非正式的。公共外交是以影響對方政府決策為導向的,同時也影響公眾的認知。問:公共外交作為一種非官方外交,有哪些區別于其他外交方式的特點?答:相較于正式的外交,公共外交超越了過去定義的外交范圍。傳統外交是國家間的正式活動,主要功能是處理國家間關系,通過外交手段來爭取國家利益。但公共外交重在過程,不一定求得清晰的結果,是通過過程來達到外交的目的。在新形勢下,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影響國家間關系、利益的因素更多了,這時候更能凸顯公共外交的作用。外交活動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對抗,公共外交可以讓對方更加理解自己,雙方可以通過接洽、交流、談判來減少或者緩解對抗。尤其在發生復雜、緊急、突發事件的時候,通過公共外交的溝通,可以使得外交關系向好的方向發展。公共外交具有多平臺、多方式、多場合、多層次、參與性廣的特征。公共外交對官方和公眾都可以做工作,尤其是對執行對象做工作。開展正式外交的前后需要有大量的公共外交活動來構成。所以說,公共外交不是單純的正式外交的補充,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官方外交的附屬品。在復雜情況下,公共外交承擔的職能需要被納入總體外交之中,作為外交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布局,我們要更好地利用公共外交為我國外交的總體目標服務。問:在新媒體時代,中國的國際形象正面臨著他塑現象。未來,中國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外交提升中國的國際傳播效能、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答: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網絡化使其影響力大大提升,媒體的表達更多樣、更靈活,容易造成放大效應、轟動效應、極端效應。傳統媒體的表達比較規矩,網絡媒體就不同,各種個性表達,真假難辨,各種利益集團都參與網絡平臺。媒體網絡化是一個大趨勢,我們要學會適應,也要學會運用,通過網絡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公共外交也要學會利用網絡媒體,把面對面的溝通與媒體溝通結合起來。要在網絡世界開辟陣地,采取靈活的方式,樹立自己可信的形象,打造有影響力的公共渠道。網絡媒體的突出特點是開放,在開放中增強自身能力、提高影響力,影響更多的公眾。當然,網絡的“虛擬交流”不能替代“實體交流”,越是進入網絡媒體時代,越是要重視人際交流,人與人見面與否影響不一樣,見面影響力更大、更持久,我們要與不同的人接觸和進行交流,通過對人際關系的感情投入來影響人。一個人的立場也許很難改變,但可以使其增進理解,這就是公共外交的效果。(摘自張蘊嶺、于婉瑩《如何推動新時代中國公共外交更好地發展》)材料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做好外宣工作,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既要宣介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傳播優秀當代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個獅子、包個餃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滿足于向國外提供一些表層的文化符號上,關鍵是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同時,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價值理念、文藝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鄉隨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進入主流市場、影響主流人群。(摘自《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一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共外交是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中國外交總體布局、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B.公共外交以影響對方政府決策為導向,它不追求明確的結果,而是通過過程來實現外交目的,與傳統外交存在明顯差異。C.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影響力大且表達多樣靈活,真假難辨,各種利益集團參與其中,中國應學會適應和運用網絡媒體開展公共外交。D.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既要提煉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又要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公共外交是正式外交的重要補充,在開展正式外交的前后進行大量公共外交活動,就能順利達成外交目標。B.網絡媒體的“虛擬交流”影響力有限,無法替代“實體交流”,所以公共外交應主要依靠人際交流來開展。C.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不能只提供表層文化符號,要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髓被世界了解。D.只要中國在國際上展示了自身的文化成果和發展進步,就能形成與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公共外交的一項是(3分)A.我國于2000年提出構建中國一一東盟自貿區,張蘊嶺教授等人為此展開對東盟各國民情的調研交流,提出“早期收獲”計劃并列入正式談判之前,促進了自貿區的談判進程。B.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安排播放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將其介紹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讓外國觀眾沉浸于中國文化的魅力之中。C.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使團歷經艱險抵達西域,建立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聯系。D.“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在全球各地取景,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美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融合。4.請結合材料一中的觀點給“公共外交”下定義。(4分)5.請結合材料及以下時事分析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中國公共外交應如何借助網絡媒體提升國際傳播效能,以應對像小紅書中美人民“對賬”這類國際交流互動場景。(6分)近期,隨著TikTok禁令的臨近,大量“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中美網友開啟了一場“大對賬”。他們紛紛曬出自己的收入、支出情況,分享日常生活狀態,還交流食品價格、房屋租金、醫療保險、醫療賬單和婆媳關系等。美國網友在了解到中國的醫療服務和大學學費情況后,對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大學貸款利息表示無奈,不少美國網友稱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被擊碎。外國網友們還開始學習做中國菜,大批中國網友“在線教學”,熱情的中國美食博主發布中英文雙語視頻教程教外國網友廚藝。此次交流也帶動了我國入境游消費熱潮,2025年1月13日至1月16日,HopeGoo平臺上大量海外用戶搜索國內旅游相關信息,酒店搜索熱度環比上漲36%,機票搜索熱度環比上漲28%。(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雪山大地楊志軍①角巴和父親騎馬沿著沁多河朝南走去,沒走多遠,角巴就指著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馬灘啦,我現在就指給你,走來的桑杰,塔娃是哩,他帶你去,你就住他家。”②父親后來常常說起這一天的巧遇:如果迎面走來的不是桑杰而是別人,如果公社主任角巴不是個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的人,就不會發生以后的事了。就像父親后來總結的那樣: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緣分在它一出現時就帶著無法回避和不可違拗的力量,點亮你,熄滅你,一輩子追隨你。這還不夠,還要影響你的所有親友、所有后代。③父親騎馬跟著桑杰,走向了桑杰的家。桑杰的妻子是個又瘦又小的女人,正在帳房邊埋頭把稀泥一樣的牛糞摶捏成糞餅,聽到藏獒的叫聲后抬起頭,在直射的陽光下看了半天才看清來人,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面跑去。等父親拴好馬,在看家藏獒充滿敵意的瞪視下走進帳房時,爐火已經生起,一個邊沿滿是豁牙的陶鍋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拿起一塊柔軟的羊皮正要擦拭木碗,看到父親后迅速低頭彎腰,一副戰戰兢兢不敢正視的樣子。父親說:“大嫂啦,你好。”嚇得她轉身看看,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說:“多放點酥油的要哩。”妻子賽毛答應著,腰彎得更低了。又說起搬家去野馬灘的事,賽毛突然抬了一下頭,臉上掠過一絲疑惑。④太陽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趕著牲畜朝著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馬灘走去。正是夏花盛放的季節,蕊紅瓣白的點地梅左一片右一攤,像鋪滿了不規則的花地毯。一簇簇的紅景天升起來,綠的花苞、紅的花蕾、白的花瓣,恣意地爛漫著,不時地阻斷著路,讓人不得不繞來繞去。而在通往遠處雪山的高地上,金燦燦的九星花漫作了河,開闊的河面上飛翔著四五只鷹,可以想見那兒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著旱獺和野兔、雪貂和馬雞。一行人趕著牲畜在如詩如畫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⑤父親有些苦惱,桑杰夫妻忙這忙那,累得一著地就能睡著,而他卻是個閑人,熱心腸的幫忙總會遭到謝絕。好在這樣的謝絕并不影響父親的工作,蹲點就是調查研究。搬家的路雖然漫長,卻給他提供了觀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機會。他發現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她唱道:草原的長河是冰雪喂大的,今天的眼淚是從前積攢的,長河的盡頭我是看不見的,前世的冤孽大人是不說的,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干的,我心里的悲傷是說不完的。⑥桑杰一家一進入野馬灘,就被當地人盯上了:別處的牧人怎么可以大大咧咧來到野馬灘放牧牛羊呢?草原的規矩里是沒有的。野馬灘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囊隆糾集了一些牧人來找桑杰算賬。就這樣桑杰挨了打。⑦父親說:“我去跟他們論理,正好會會他們。”他策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賽毛追過來,憂急地喊道:“強巴科長啦,回來,回來。”賽毛扯開嗓子唱起來:送一團糌粑給走的人,路途遙遠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興一路順,前路上的坡坎低下來,開出一扇安康門,前路上的河流別擋道,吹來一陣清涼風。⑧父親找遍了低洼地也沒有找到人,他越走越高。陽光漸漸有了寒意,風變得涼颼颼的,地上的綠越來越淺,很快就沒了,地面裸露著赭紅的巖石,一片片鋪著的也是赭紅的苔蘚。父親往上看看,看到離雪線已經不遠,便下馬猶豫起來:還走不走啦?那些人去了哪里?黃昏正從天上沉下來,赭紅的地表在天色中融作一片艷紅,泛濫的赤光迅速移動著,白天的燦爛正在消逝。父親突然有了決斷:趕快走,回到桑杰家去。他騎馬揚鞭,馬卻不怎么聽話,快兩步慢三步。很快父親就發現馬是對的,他聽到陣陣轟鳴隨風而來,走到懸崖邊一看:啊噓,野馬河的水突然翻騰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洶涌,狂瀉而下。發大水了,還好,沒有洪水泛濫的跡象,那就得快快穿越,天就要黑了。父親騎上了馬,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靜,步子輕快起來。⑨但是父親還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著他,一見他進入低洼地,就轟然漫過河床喧喧嚷嚷奔騰而來。父親回頭一看,心說完蛋啦,我來這里竟是要投奔鬼門關的,不死也得死啦。⑩突然傳來一陣喊聲:“強巴科長啦,強巴科長啦。”父親聽到了,馬也聽到了,父親回答著,從馬背上溜下來,蹬著齊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座荒丘,賽毛站在丘頂不停地喊。父親拉馬吃力地走著,很慢,等來到荒丘跟前時,水已經沒過了脖子。他不會水,沉浮在水面上掙扎著,眼看要夠著荒丘了,又讓順流而下的馬拽進了激浪。?賽毛站在水邊,解下腰帶甩了過來,喊著:“強巴科長啦,抓住,抓住。”父親伸手抓了幾次才抓住。“強巴科長啦,把韁繩給我。”她踩進水里,彎腰伸出一只手。父親把韁繩使勁朝她扔去。賽毛一手用腰帶拽著父親,一手用韁繩著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來那么大力氣,父親和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等他穩住自己,再回頭看時,賽毛已經不見了,馬也不見了,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有刪改)[注]《雪山大地》是楊志軍創作的長篇小說,后來父親把賽毛的聾啞兒子按回自家尋醫救治,因緣際會下,“我們家”成為一個漢藏交融,上下三代的大家庭,從此上下三代扎根西部、建設西部。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角巴率性隨意又有點自以為是,正是他的這種性格特點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讓父親有了不同尋常的經歷。B.“慌忙把滿手的牛糞在草地上蹭蹭,又用圍裙擦著手,朝帳房里跑去”,用動作描寫表現了賽毛的膽小怕事。C.賽毛喜歡唱歌,只要唱起來,就都是悲傷的音調、憂愁的歌詞,說明賽毛內心是痛苦的,生活態度是消極的。D.“只有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暗示賽毛因救父親而失去了生命,也表現出父親劫后余生的慶幸。7.文中關于父親去尋人并遭遇洪水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本想尋人論理,卻陷入到洪水的危機之中,情節陡轉,讓人感受到命運的難測。B.父親尋人并遇洪水,其心理變化極為豐富,大致經歷了堅定、猶豫、驚慌等過程。C.父親為尋人論理而朝低洼地走去時,賽毛的歌唱為后文她勇敢救人的情節埋下了伏筆。D.第8段描寫了溫度、色彩及光線的變化,營造了蕭索的氛圍,暗示了父親的處境愈發艱難。8.父親說“所有的偶然都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父親的經歷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4分)9.文章在敘述故事時,插入了人物臨時吟唱的歌詞,這產生了怎樣的文學效果?(6分)面上掙扎著,眼看要夠著荒丘了,又讓順流而下的馬拽進了激浪。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材料一:公叔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后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之矣。”(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節選自《戰國策·秦策》)材料三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故說者不在善,在所說者善之;才不待賢,在所事者賢之。馬圄之說無方,而野人說之;子貢之說有義,野人不聽。吹籟工為善聲,因越王不喜,更為野聲,越王大說。故為善于不欲得善之主,雖善不見愛;為不善于欲得不善之主,雖不善不見憎。此以曲伎合,合則遇,不合則不遇。(節選自王充《論衡·逄遇篇》)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說秦王A書十上B而說C不行D于是乃摩燕烏集闕E見F說趙王G于華屋之下H抵掌而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通過,與《屈原列傳》中“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的“因”意思不相同。B.“連橫”是戰國時期的外交策略,指聯合六國對付秦國,與之相對的是“合縱”。C.“在所說者善之”的“善”與《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的“善”用法不相同。D.見,表被動,與《孔雀東南飛》中“君既若見錄”中的“見”意義和用法不一樣。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商鞅三次游說秦孝公,從帝道到王道再到霸道,最終孝公對霸道表示了認可,但尚未決定是否采用。B.蘇秦在游說秦王時,詳細列舉了秦國的地理、經濟、軍事等優勢,認為秦國已經具備了稱帝的條件。C.蘇秦向秦惠王多次上書無果。后轉赴趙國,憑借出色口才說服趙王,獲封武安君,成功推行合縱策略。D.王充認為,人的操行是否賢良并沒有固定標準,而仕宦境遇的好壞,則取決于個人運氣,與自身才能沒有關聯。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8分)(1)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以讓衛鞅。(2)吹籟工為善聲,因越王不喜,更為野聲,越王大說。14.王充認為游說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闡述這一觀點在文中的具體體現。(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5~16小題。日長簡仲咸王禹偁①日長何計到黃昏,郡僻官閑晝掩門。子美集開詩世界,伯陽②書見道根源。風飄北院花千片,月上東樓酒一樽。不是同年來主郡,此心牢落共誰論。【注釋】①王禹偁,北宋詩人,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此詩寫于詩人被貶商州期間。②伯陽,即老子。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意志消沉,友人仲咸安慰了作者的失落感,詩人對友人充滿感激。B.首句與李清照“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所傳達的情感有相似之處。C.詩人從《道德經》中窺見了道的本源,可見詩人滋生了避世退隱之心。D.這首詩用詞平實,以質樸之筆寫日常,饒有風韻,與白居易詩風相近。16.為排解“牢落”之心,詩人作出了哪些努力,請結合全詩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常借對文學作品的評價來表達自己的審美趣味,這對我們極具啟發意義。例如《屈原列傳》里“,””對《詩經》的評價,它讓我們明白優秀作品應在情感抒發與態度表達上保持恰到好處的平衡。(2)在《燕歌行》中,用借代修辭表達親人相距之遠、思念之深的句子“,”。(3)在古詩中,詩人常常借用典故,使語言凝練,委婉含蓄表達情感,請列舉宋詩中使用典故的詩句“,”。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民以食為天,吃是老百姓天大的事;食以味為先,美食是美好生活的標配。古人以食為時,朝食為“饔”、申時進“飧”,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一饔一飧,日復一日;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為序,規劃一年的生計,“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如今人們多以三餐為軸,安排一天的作息。嘗的是美味,A,中華民族創造和享用美食的歷史,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燦爛篇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餐四季》節目的精彩亮相,展示了中華美食文化的魅力,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餐四季》節目內容絢麗華美、琳瑯滿目,宛若中華民族的美食菜譜。①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世界上的第一晚面條出土了,表明中華面食養育了中華兒女。②古往今來,一道面食,東南西北自有吃法,干濕稀綢、寬窄粗細,各有不同作法,自解個中滋味。地域風情生百味,民族風味有特色,美食地圖異彩紛呈,即使并箸遍數,也是掛一漏萬,(甲)。B:李白的“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吃出了生活的趣味,喝出了人生的意境;杜甫的“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描繪了食物的精美;蘇東坡的“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有思念家鄉之情,有超脫現實之意,還創制了東坡肘子等美食遺饗后代。文人筆下的美味美景、鮮衣甘醇,把中華詩詞與中華美食燴出了色彩、燉出了醇香。餐桌是蒼生承恩天地的臺前,廚房是自然饋贈人類的幕后。享用的是美食,咀嚼的是真諦,回味的是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關系。縱有盛宴千席,也只能一日三頓,節制是君子,放縱是魔鬼。(乙),焚藪而田,是對自然的破壞,必定會給人類帶來懲罰,不能為圖一時之美味,戕害養育了人類的自然和環境。一道家鄉的菜,一生惦念的情。家鄉有千萬游子,游子只有一個故鄉。外面的世界再風光,不忘家鄉的一碗湯。炎黃子孫走遍世界,卻思念那一桌中國餐。中華美食是世代炎黃子孫的共同回味、天下華夏兒女的集體鄉愁,是中華民族的“床前明月”。18.請在文中括號里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中,句①有一處語病,句②有兩處錯別字,請修改使書寫正確,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請在文中A、B兩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1.畫橫線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指出具體類型,并以“家”為寫作對象,采用該修辭手法進行仿寫。要求:語意完整,句式一致,表達流暢。(4分)22.文中加點的兩句都使用了引號,具有一定的表現力,請指出兩處引號的用法并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深度探尋”(DeepSeek)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匯。它代表著人類對未知領域的不懈追求,從深海的神秘世界到宇宙的遙遠星系,從微觀的基因密碼到宏觀的人類社會演進,深度探尋正不斷刷新著人類的認知邊界。然而,隨著深度探尋的深入,我們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技術的雙刃劍效應、倫理道德的困境、人類自身存在的意義等。正如有人所說:“深度探尋不僅是對未知的探索,更是對人類自身的一次深度反思。”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B解析:“不追求明確的結果”表述錯誤,原文是“不一定求得清晰的結果”,并非完全不追求明確結果。2.C解析:A項,“就能順利達成外交目標”說法過于絕對,公共外交活動只是有助于達成外交目標,但不是必然條件;B項,“主要依靠人際交流來開展”錯誤,原文強調要把面對面的溝通與媒體溝通結合起來;D項,“只要……就……”表述過于絕對,展示文化成果和發展進步只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3.C解析:A項張蘊嶺教授一行人對東盟各國民情進行的調研交流是非正式外交形式,是正式外交的有機組成部分。屬于公共外交范疇。B項周恩來總理安排播放的越劇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是非正式的外交形式,體現了公共外交多場合、多層次等特點,屬于公共外交范疇。D項《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各地取景促進世界各國文化交流,體現了公共外交多平臺、多方式、多層次、參與性廣的特點,屬于公共外交范疇。4.下定義格式是“***(種概念)是***的***(屬概念)”。以下4點作為屬概念的定語:一種非官方的外交形式,影響目標國家的政府決策和公眾認知,超越了過去定義的外交范圍或者重在過程,通過過程達到外交目的,通過多平臺、多方式、多層次的交流與互動(如接洽、談判、公眾溝通等)(任意回答其中3點得3分,格式正確1分,共4分;如果回答成復句,要點齊全,最多3分)5.①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積極參與像小紅書中美人民“對賬”這類互動場景,通過網絡媒體及時回應誤解、闡述事實,避免不實信息在網絡上發酵造成不良影響。②打造有影響力的公共渠道,可以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由官方組織、民間團體或有影響力的個人開設賬號,發布關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真實且生動的內容。③促進線上線下互動,不能忽視人際交流,中國公共外交可利用網絡媒體發起互動,引導線上交流向線下旅游、文化交流等實體交流轉化。④提煉展示優秀傳統文化文化精髓及傳播當代中國文化成果。如在小紅書交流中,可分享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傳統藝術審美等內容,及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增強國際傳播效能,使中國在國際交流中更具感召力和塑造力。補充:樹立可信形象,提升自身能力和影響力。注重實體交流,重視人際交流。(評分標準:每點2分,其中概括材料觀點1分,結合題干中的小紅書時事提出對策1分,3點得6分,其他觀點若聯系材料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6.A解析:B項此句描寫不能表現賽毛膽小怕事,是表現她的淳樸樸實。C項賽毛是用唱歌來抒發她的生活感受,不能說她生活是消極的。D項結尾大水浩浩而來,蕩蕩而去,暗示賽毛因救父親而犧牲,營造了悲劇氣氛,并不能表現父親劫后余生的慶幸。7.C解析:賽毛的歌唱表現了對父親的關心,情節上暗示了父親可能會遇到洪水,與后文她勇敢救人的情節沒有直接的伏筆關系。8.①父親與桑杰的相遇有偶然因素(1分),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地域背景下,父親作為下鄉蹲點的干部,與當地牧民產生聯系又有一定的必然性(1分)。②父親在遭遇洪水時,賽毛恰好出現在父親身邊,這種巧合充滿了偶然性(1分),但從賽毛的性格來看,她淳樸善良關心他人,在父親遭遇困境時,她挺身而出救助父親又有一定的必然性。(1分)解析:本題要求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及賞析文本重要內容的能力。首先分析偶然事件,父親與桑杰相遇,父親遭遇洪水時,賽毛出現在父親身邊,這都是偶然事件。偶然中帶著命中注定的意味,要從人物的身份及人物的性格方面去分析,父親作為下鄉蹲點的干部,不可避免地要與當地牧民產生聯系,賽毛淳樸善良對父親又很關心,在父親面對困境時,她又不可能無動于衷,所以說一切又是命中注定。評分標準:言之有理,意思大致對即可給分。9.①豐富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內心世界。賽毛第一處歌聲從側面展現了牧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一一窮困憂傷,第二處則表現了她對父親的關心與祝福,樂觀善良。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情節走向,賽毛唱歌中所表達的“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干的”等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桑杰一家在野馬灘可能會遭遇困難。③營造氛圍,賽毛的歌聲為整個故事營造了一種憂傷、凝重的氛圍,這種氛圍與草原上發生的各種事件相呼應,使得故事充滿了滄桑感和命運的無力感。④增添地域文化色彩,唱詞具有獨特的民族和地域色彩,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讓讀者更能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解析:人物臨時吟唱的歌詞是小說重要組成部分,在小說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言為心聲,歌詞正是賽毛內心精神世界的真實流露,從側面反映了牧人的生活狀態。兩段唱詞為整個故事營造了一種憂傷、凝重的氛圍,使故事充滿了滄桑感和命運的無力感。從情節上說,賽毛歌詞在文中起到了停頓作用,為后文情節作出了某種暗示,如“苦日子的眼淚是淌不干的”,暗示了桑杰一家在野馬灘可能會遭遇困難,“前路上的河流別擋道,吹來一陣清涼風”,賽毛的祝福暗示了她對草原環境的熟悉,父親前去,可能會遇到洪水。歌詞中“草原的長河、糌粑、雪山大地”等具有獨特的民族和地域色彩的意象,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讓讀者更能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評分標準:從人物形象、氛圍營造、情節暗示、文章主旨,地域色彩等方面分點作答,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得滿分6分。意思對即可。10.DEH解析:“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意思是游說秦王,上書十多次但主張不被采納,“不行”后應斷開;“于是乃摩燕烏集闕”意思是于是他就登上燕烏集闕,此處應斷開;“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意思是在華麗的殿堂中拜見游說趙王,“華屋之下”后應斷開。11.B解析:“連橫”是指秦國聯合六國中的個別國家,打擊其他國家,“合縱”是六國聯合對付秦國,B選項說法錯誤。A項“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的“因”是“趁機”的意思,與材料中“因”意思不同,A正確。C項“在所說者善之”的“善”是意動用法,“認為……好”,“素善留侯張良”的“善”是形容詞用作動詞,“與……交好”,兩個“善”用法不一樣,C正確。D項“君既若見錄”的“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與材料中“見”表被動不同,D正確。12.D解析D項:王充在材料中的觀點是“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意思是操行有一貫優良的,而做官卻沒有總是被賞識和重用的。人是否賢能,是才能問題;被不被賞識重用,是時運問題,但并沒有說與自身才能毫無關聯,該項理解錯誤。13.(1)罷:譯作“結束”“終止”“結束會見”或“結束后”“終止見面后”均可;讓:譯作“責備”“責怪”均可;“子之客妄人耳”,(譯出判斷句式,大意正確即可;全句大意分重點看“安足用邪”的翻譯,譯作“哪里值得任用呢”“怎么值得任用啊”均可。)(2)吹籟的樂工吹奏美妙的樂曲,因為越王不喜歡,(樂工)就改奏民間粗俗的樂曲,越王聽了十分高興。(譯出大意給1分,“善聲”“因”“說”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善聲”:美妙的樂曲,優雅的樂曲;“因”:因為;“說”:通“悅”,高興。)補充:“工”為“樂工”之意,“為善聲”可譯為制作(演奏)美妙的樂曲。14.①王充認為游說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游說者的主張要契合被游說者的心意喜好。(2分,補充:答“觀點得到欣賞”等可酌情給分,答“機遇”“口才”“遇到明君”等不給分)②公孫鞅初以帝道、王道游說秦孝公無果,后轉霸道理念,獲孝公認可;③蘇秦游說秦惠王連橫被拒,及時調整策略游說趙國,以合縱策略成功(材料一材料二事件梳理答對一則1分,兩則都對3分;補充:如果第一條回答用語錯誤,后面事實梳理正確,建議酌情給2分)。譯文:材料一公叔痤死后,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向東收復失地,他就西去秦國,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求見孝公。孝公召見衛鞅,讓他說了很長時間的國家大事,孝公一邊聽一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秦孝公)結束會見后生氣地對景監說:“你的客人是個狂妄的人罷了,哪里值得任用呢!”景監又用孝公的話責備衛鞅。衛鞅說:“我用堯、舜治國的方法勸說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領會。五天以后,景監又請求孝公召見衛鞅。衛鞅再見孝公時,把治國之道說得淋漓盡致,可是還合不上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責備景監,景監也責備衛鞅。衛鞅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請求他再召見我一次。”衛鞅又一次見到孝公。會見退出后,孝公對景監說:“你的客人不錯,我可以和他談談了。”景監告訴衛鞅,衛鞅說:“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國方法去說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準備采納了。果真再召見我一次,我就知道該說些什么啦。”材料二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方有來自胡人地區的貴重獸皮與代地的良馬,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肴山、函谷關的堅固屏障。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秦王回答說:“寡人常聽人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在您一本正經老遠跑來在朝廷上開導我,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于是就登上名為燕烏集的宮闕,在宮殿之下謁見并游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跟在他的后面,聯合六國,瓦解連橫,用來抑制強秦。材料三操行,有一貫優良的;而做官,卻沒有總是被賞識和重用的。人品好不好,是才能和操行問題;不被重用,是時運問題。所以,不在于勸說者說得多么好,而在于被勸說者能喜歡;才能不需要多么高明,而在于被事奉者能賞識。像養馬人的話,沒有什么大道理,而農民喜歡;子貢的話,雖然符合仁義的道理,農民卻不愛聽。吹籟的人擅長演奏優美動聽的樂曲,因為越王不喜歡,(樂工)就改奏民間粗俗的樂曲,越王聽了十分高興。所以行善于不想得到善的君王那里,即使善也不被垂青;行不善于想得到不善的君王那里,即使不善也不被憎惡。這就是憑小技去投合,投合了則被賞識重用,不投合就被厭惡斥退。15.C解析:詩人借杜詩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抒發其仕途坎坷、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他又從老子《道德經》中尋求精神歸宿。但他始終沒有避世隱退,而是想積極入仕。這種矛盾,詩人了然于心,他用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聯,正暗示出這種復雜心緒。16.①讀書賞詩:詩人通過閱讀杜甫詩集開啟詩的世界,沉浸在詩歌的廣闊天地中,同時研讀老子的書探尋“道”的根源,詩人用書中的智慧來平衡自己在偏僻之地為官的落寞情緒。②觀賞自然美景:詩人觀賞庭院中的自然景色,如“風飄北院花千片”,美麗的花瓣在風中飄落,這樣的景象讓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靈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③飲酒遣懷:在“月上東樓”之時,詩人借“酒一樽”來自我排遣。在靜謐的月夜,獨酌美酒,讓自己的情緒在酒中得到舒緩,希望借此來減輕內心的寂寞與失落。④對友人傾訴衷腸:向友人傾訴“不是同年來主郡,此心牢落共誰論”,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孤寂,尋求友人的理解和共鳴。(每點2分,任答3點給滿分)17.(1)《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注意“淫”字兩橫的長短區別,不打書名號暫不扣分,但應跟學生強調規范)(2)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注意區分戌戍戊,“箸”為竹字頭)(3)示例: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給分。(注意選取詩句范圍為宋詩,不可選擇宋詞或者其他朝代詩句,且要用典)18.第一處括號:不勝枚舉/數不勝數;第二處括號:竭澤而漁/涸澤而漁。(每處1分)解析:第一處,根據前文“美食地圖異彩紛呈,即使并箸遍數,也是掛一漏萬”可知,此處強調對美食數量多,無法一一列舉。第二處,結合“焚藪而田,是對自然的破壞”可知,此處應填與“焚藪而田”類似,表達過度索取、破壞自然的成語,“竭澤而漁”指排盡湖水去捕捉魚,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符合要求。19.①“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條出土了”改為“出土了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條”(2分);解析:中途易轍,“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遺址”作主語,“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條”作賓語。②“綢”改為“稠”;“作”改為“做”(每處錯別字修改正確1分)(補充:錯誤類型中途易轍只要把主語進行適當調整,都可得分如:“在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條出土了,表明中華面食養育了中華兒女。”“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出土的世界上的第一碗面條,表明中華面食養育了中華兒女。”“世界上第一碗面條在距今4000年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喇家遺址出土了,表明中華面食養育了中華兒女。”2.修改答案不規范的建議不給分,如抄寫例句不完整(只抄寫前半部分)加“在”,這樣表述不清的)20.A處:品的是文化(或悟的是歷史、感的是情懷等,圍繞美食與文化、歷史、情感相關,合理即可,2分)B處:自古詩人好食貪杯/文人筆下美食韻味無窮(強調詩人與美食的關系緊密,合理即可,2分)補充說明:字數要控制,超過15個字要扣1分。B處一定要強調詩人與美食的關系。解析:A處,前文說“嘗的是美味”,后文強調美食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所以此處應從品嘗美食所帶來的文化、情感等感悟方面補寫;B處,總起句,填寫冒號前的內容是對后面例子的總結,強調詩人與美食的關系緊密。21.采用了暗喻的修辭(2分),示例:家是心靈疲憊時的港灣,家是夢想啟航時的燈塔。(修辭句式2分)解析:畫橫線句子“餐桌是蒼生承恩天地的臺前,廚房是自然饋贈人類的幕后”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將“餐桌”比作“臺前”,“廚房”比作“幕后”。以“家”為寫作對象仿寫時,需運用暗喻手法,且句式一致。補充:仿寫需要有兩個分句,且保持主語一致,都是“家”。22.第一句:引用(1分),①這里引用使表述更具歷史感。(補充)突出美食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②通過這種引用,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為后文闡述古人以食為重要生活組成部分的觀點提供依據,也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底蘊。(表達效果指出一點即可得1分)第二句:特殊含義(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