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鏡手術課件_第1頁
鼻內鏡手術課件_第2頁
鼻內鏡手術課件_第3頁
鼻內鏡手術課件_第4頁
鼻內鏡手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鼻內鏡手術

鼻內鏡手術歷史外科手術作為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一種手段已經有120年的歷史

1879年,德國的泌尿外科醫師nitze(1848--1906)在醫療器械leiter的幫助下,首先使用前端配備照明裝置的膀胱鏡

1901年,hirshman對nitze的膀胱鏡進行了改良,首次經齒槽對鼻腔和鼻竇行內鏡檢查

1925年,美國鼻科學者maltz成功地應用經wolf公司改善了光學性能的內鏡,經下鼻道和犬齒窩對上頜竇進行了觀察,并創立鼻竇檢查一詞經鼻內鏡鼻竇手術發源于1971年的奧地利,功能性內鏡手術的概念出現于1985年國內是在1989年趙綽然主任首先開展了經鼻內鏡鼻腔手術,如鉤突切除術,1990年由韓德民,許庚教授把功能性鼻內鏡鼻竇外科理論和這項新技術帶回國內,比國外晚了19年回顧我國鼻內鏡手術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8—1994年,屬于探索階段,也屬于奠基階段,在這5年的時間里國內一些先行者在參閱大量國外文獻的基礎上,開始了手術解剖學和形態學的系列研究1993年底,已經完成了手術解剖學,形態學,影像學診斷學等研究內容,在此基礎上,一些醫院全面開展了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的臨床探索,使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治愈率達到70%以上

第二階段為1995~2000年,可以稱為快速發展階段,1994年,《內窺鏡鼻竇外科學》出版,它反映了當時國際鼻內鏡手術發展的內涵,成為國內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參考資料,1995年,由中華耳鼻咽喉科學會主辦的全國首屆鼻內鏡手術學術研討會在天津舉行,從此以后,全國各地掀起了鼻內鏡手術的熱潮

第三階段應該是從2001年開始,為持續發展階段,中國鼻內鏡微創外科學體系開始真正的成熟了,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學和專家手中,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一次手術治愈率已經可以達到90%~95%⑴鼻剪⑵鼻骨剪⑶篩竇鉗⑷倒向開口切割打孔器⑸穿刺導管針及吸引管⑹篩竇刮匙、鐮狀刀⑺篩竇咬骨鉗直鼻甲剪右鼻甲剪小粘膜鉗翹頭咬切鉗篩竇鉗中粘膜鉗大粘膜鉗上頜竇咬骨鉗鼻篩竇鉗左鼻甲剪顯示器冷光源攝像頭鼻內鏡主機使用流程

檢查主機開關是否關閉→接通電源→逐次由上至下打開各儀器開關→傳遞攝像頭、光源線→術后逐次由下至上關閉各儀器開關→術后收回攝像頭、光源線鼻內鏡主機使用注意事項

1、儀器應定位放置,勿隨意搬動,以防損壞

2、各種連線不能折疊,盤成﹥15厘米的圓圈,將各類導線盤成圓形,分別放置在所屬儀器上,切記不可將導線折疊放置,以免損傷導線內芯,影響其功能

3、各儀器嚴格遵循操作流程及規程腳踏速度調控滴速沖水與馬達同步刨削模式水泵持續沖水磨鉆模式旋轉方向調控操作流程:連接電源線→打開開關→根據醫生需要連接鼻科或耳科馬達→選則模式→調節滴速鼻鉆馬達耳鉆馬達壓泵器腳踏開關鼻科馬達口腔科低速磨鉆操作流程:檢查各連接線是否連好→根據醫生需要連接所用磨鉆馬達手柄→連接電源→開機→連接磨鉆頭→腳控或手控速度磨鉆手柄清洗時要用扳手擰下小頭,仔細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