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根據地的一次調查顯示:“一般婦女講話非常漂亮,如‘找對象’,‘參加生產’、‘無產階級’、‘土豪劣紳’、‘資本家’、‘不接受’等名詞在談話中時常流露。”這表明當時A.國民革命推進農村移風易俗B.抗戰動員提高了民眾的覺悟C.抨擊封建禮教成為時代主流D.蘇維埃政權的影響不斷擴大2.閱讀明清時期巡撫、總督官制沿革簡表時間督撫設置沿革概略永樂十九年河南水災,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發放倉米賑濟,同年,為安撫軍民,朝廷還派多名廷臣巡撫天下,“暫遺即還”。宣德年間(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撫蘇、松、兩浙。其后數年,江西、河南諸省依次專設巡撫官。一般說來,“往來遠撫”,與布政司合署辦公。嘉靖年間(1522—1566)總督、巡撫發展成為凌駕于三司之上的常設機構,三司只是名義上法定的省級機構,但仍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清代前期總督從一品,“掌厘治軍民,綜制文人,摹舉官受,修飭封疆”,總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軍政大員。巡撫從二品,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下列選項中對巡撫總督制度的認識正確的是()A.強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獨立性 B.導致官僚體系膨脹效率低下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機制 D.有利于明清統治疆域的擴大3.西方學者弗里德曼認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擋的市場一體化,民族國家發展和科技進步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時全球化也會使某些國家遭到不公正對待并遠遠落在后面,從而在這些國家出現強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該學者A.指出了全球化帶來的利弊B.批評現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強調了全球化的消極作用D.提出了應對全球化的策略4.“第一次柏林危機雖然沒有引發新的戰爭,但致使蘇聯在東、西柏林之間豎起了柏林墻。”這句話中劃線部分應改為A.德國的分裂成為定局 B.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C.東西方冷戰成為定局 D.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5.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發生了瘟疫,情況艱難,雅典人開始譴責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憤怒都轉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眾會議上說:“你們正在攻擊我,因為我曾主張戰爭;同時也攻擊你們自己,因為你們自己也表決贊成戰爭。”最終伯利克里被廢黜和罰款。這反映了伯利克里時期的古代雅典A.鼓勵公民積極參政B.泛濫的民主使得公民道德淪喪C.首席將軍權力式微D.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6.布爾什維克黨的一份文件中指出:“……還存在著現在這種小資產階級思想的殘余(有時甚至是復蘇)。……為了對抗資本主義的加強,加緊抵制小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這一文件應發布于哪一時期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期B.新經濟政策時期C.工業化建設時期D.勃列日涅夫改革時期7.1972—1985年中美貿易額統計表年份美國對華出口(百萬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百萬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8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上表中,中美貿易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關系的改善 B.中國的改革開放C.兩極格局的緩和 D.意識形態的淡化8.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在傳統官制以外另成系統的一個機構,這個名稱不僅反映了“天朝”觀念的動搖,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新物取代舊物,而是在舊物邊上另置一個新物。這反映了A.中國近代化的復雜性B.中國近代外交的開端C.除舊與布新同步進行D.洋務運動不符合時代要求9.據《左傳》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一大業。仔細觀察《秦滅六國示意圖》,秦所滅六國中屬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10.據統計:17世紀全世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估計約有500萬;18世紀時,超過一個億。導致此現象的因素是A.拿破侖戰爭光大了啟蒙思想 B.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對外擴張C.新航路開辟擴大了英國市場 D.英國一直走在現代化的前列11.2014年7月14日數字中國網:“第一次從半統制經濟轉為計劃經濟,第二次從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兩次經濟體制轉型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關于這兩次經濟體制轉型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改變了計劃與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B.改變了各種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結構C.“一五”計劃完成與中國入世成功可分別視為轉型標志D.轉型前后社會主義性質發生變化12.隋唐時期“工商不得人仕”;992年,宋太宗下詔“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此后,參加科舉的工商業子弟比比皆是。這表明A.工商皆本已經成為時代主流 B.參加科舉需由州郡長官推薦C.門第成為選官人仕重要條件 D.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科舉變革13.1993年,我國對“八五計劃(1991~1995年)”進行了調整,主要修改了經濟增長目標,提出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按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等。黨中央做出上述調整的背景是A.改革開放遇到了重重阻力 B.國際政治局勢比較穩定C.已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 D.國民經濟比例極不協調14.漢代祿秩等級是從屬于職位的,官員若無職位則無等級可言,魏晉南北朝時官階制卻開始向另一種“品位分等”類型過渡了。當時有兩種“品位分等”:一種是“門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產物;另一種則是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北朝社會較南朝更為安定B.南朝官員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員收入更穩定15.美國立國以來,總統領導過多次戰爭,參議員戈德華特1973年統計美國有204次戰爭,其中只有5次經過國會宣戰。杜魯門向朝鮮派兵,肯尼迪和約翰遜向越南派兵,尼克松轟炸柬埔寨,都是使國會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事實的。材料說明美國A.聯邦政府權力不斷擴大 B.冷戰思維逐步遭到漠視C.爭奪霸權已是首要戰略 D.分權制衡天平有所失衡16.表中國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14821.282.423.384.385.0114886.287.3243.389.3366.6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B.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工業結構趨于合理17.如圖為西安大雁塔唐代進士題名帖。大雁塔位于陜西西安的慈恩寺中,為唐玄奘所建。唐朝新中進士,均在大雁塔內題名,故以“雁塔題名”代稱進士及第。雁塔下題名成為時人光宗耀祖的目標追求。對此解釋合理的是,唐代A.科舉取士的形式趨向于僵化 B.書法藝術受到士人推崇C.科舉考試的社會影響力凸顯 D.文學素養影響科舉功名18.南京總統府舊址的一張臺歷上顯示的日期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B.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C.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的許多書籍有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描述:“他們想知道更多攸關生活的問題,像是薪水與住家環境等”;“當我們回家時,卻沒有電可用,也沒有水”;“集體農莊農戶減少,人們失去了對土地的興趣”。這最能說明A.蘇聯的改革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B.集體農莊推動了蘇聯的城市化進程C.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提供了借鑒20.《漢穆拉比法典》規定:“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這反映了法典A.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性質 B.保護社會成員私有財產的要求C.規范各階層義務的意圖 D.集原有各國法律之大成的特點21.1921年開始,蘇俄大部分文化藝術企業被取消并收歸國有,但是允許私人或集體電影企業的存在。為了逐利,一些私人電影企業以少量的資金到外國購買現成的影片,結果導致了庸俗化的外國電影廣泛上映,助長了資產階級思潮的泛濫。“電影實際上已成為受資產階級影響的傳教士或是勞動群眾的腐蝕劑”。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蘇聯開始生產自己的電影。這一歷程表明此時的蘇俄(聯)A.新經濟政策已基本被廢止 B.政府關注意識形態影響C.文化市場被西方思想占領 D.積極應對美國冷戰政策22.1950年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比上年增長了73.4%,但1952年卻比上年下降了45.3%。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A.蘇聯加大了對華援助 B.新中國經濟迅速恢復C.西方孤立和封鎖中國 D.內地改變了經濟制度23.在1876年費城國際博覽會上,英國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了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材料表明A.英國科技創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C.美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D.德國致力于軍備競賽24.《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下列對該憲法評述不正確的是()A.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B.憲法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C.法國幾經艱難,最終確立了典型的總統制共和制政體D.憲法的頒布證明了共和派最終掌握實權25.962年,宋太祖下詔令禁止新中進士到主考官那里謝恩;又命令進士及第的人不得稱春官(主考官)為“恩師”“師門”,也不能自稱“門生”。此詔令旨在A.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B.防止選官結黨營私C.打擊貴族特權利益 D.推進科舉公平公正26.托克維爾在《論美國民主》中說道:“聯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戰、締結商約、征集軍隊和籌建艦隊的專權。……加入聯邦的各州雖然有權修改或改訂自己的立法,但不準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內組織貴族集團。”對此言論理解最準確的是A.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B.各州政府擁有法律賦予的自主權C.中央政府的權威得到充分保障D.各州法律對于闡述行政權有差異27.仔細觀察下圖,從中得出新航路開辟后的最準確的信息是A.世界市場開始形成B.世界歷史從此開始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完全形成D.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系28.下圖呈現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購貨證和購糧證,票證的流行說明我國當時①實行計劃供應體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④城鄉差別逐步擴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9.1830年,力主啤酒商自主經營的《啤酒法》頒行,該法加劇了當時社會的酗酒問題并遭到禁酒協會的強烈反對,但英國議會仍然堅持推行,僅在1834年進行了微小的修改以加強社會治安。這反映了當對的英國A.社會治安問題突出 B.議會背叛了選民的利益C.社會道德日益淪喪 D.自由主義成為發展趨勢30.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等級觀念明顯淡化 B.貧富差距日益縮小C.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提供了條件 D.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當年,努爾哈赤以“遺甲十三副”起家,創造了一個相當大的汗國。它實際上是一個部落聯盟,分成八個旗,每一個旗自有旗主。旗主對下有完全的統治權,對上向努爾哈赤效忠。雍正從即位的時候起,便對八旗制度進行了改革:頒布“上諭”,禁止下五旗(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各旗旗主對擔任政府官吏的旗員勒索。他又把都察院的滿洲人御史調派到八旗去,每旗二人,稽查一切。從此,各旗的內部行政,在實際上被中央直接管理。下五旗的半獨立主權,名存實亡。各旗彼此之間,也不許發生橫的關系。這一旗的旗員與包衣(相當于農奴集團長官),不許到別一旗旗主那里去當差。上三旗的旗員包衣,更絕對不許“在諸王門下行走”。——摘編自黎東方《細說清朝》等(1)根據材料,概括雍正帝旗務改革的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雍正帝的旗務改革。32.學史應從歷史條件理解人和事,運用時序與地域、動機與后果、延續與變遷等概念,對史實進行理解和判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有六職……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埶,以飭(整理)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商品交換繼續擴大,金屬鑄幣的出現也正是適應了這種需要。相傳越國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其子孫繼續經營,財富積至巨萬。魯之窮士猗頓“用盬鹽起”,趙國郭縱“以鑄冶成業”,兩人皆“與王者埒(同等)富”。——據嚴文明《中華文明史(第一卷)》等整理材料二身份的改變,地位的轉移,豈是輕而易舉的事?商欲與士大夫同登王朝,怕是不容易的。荀子說:“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勤勉)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為圣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但商賈想要從這條道路,直上青天,還有人為障礙加以阻擋。——據費孝通、吳晗《皇權與紳權》整理材料三由漢武帝始,中國商業“自由流通”的“黃金時代”終告謝幕。帝國時期當權者對待商品流通的態度,事實上相當矛盾。有些史家往往誤信官方“抑商”的聲明,忽略了生活強過于觀念。在傳統中國,市場經濟首先是為著服務于特權者的消費需求而存在的。明清富商大賈巨額利潤花費去向,能深層地反映出傳統中國商人的歷史命運。去向大端有四:官場消費、科舉消費、社會公益消費、轉向投資購置田產。——摘自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1)寫出材料一中加著重號文句的出處并據此說明周朝商人的地位。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周朝商業發展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概括荀子的主要觀點。結合所學,指出西漢時期阻擋“商賈欲與士大夫同登王朝”的“人為障礙”。(3)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有學者認為,歷代“抑商”抑的是王朝控制的工商體系以外的私營工商業,與之相應,對官營工商業則是高度重視。試結合明清時期的經濟政策予以說明。②有學者認為,長期處于“人在屋檐下”的屈辱感,使富商懂得改換門庭當為長遠之計。“樂助公益”消費的動機起于“自卑情結”,也有結好地方利于經營的考慮。試以明清徽商為例,簡述科舉消費和社會公益消費的表現。33.觀察下列有關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圖片,回答問題。

請回答:(1)唐宋兩朝的對外交流路線有何不同?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者在人員交流、交往內容上有什么差異?(2)圖中反映了明清兩朝對外貿易分別呈現哪些新的變化?(3)綜合以上圖片信息,概括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主要趨勢。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中的“‘找對象’‘參加生產’‘無產階級’‘土豪劣紳’‘資本家’”體現出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的特點,農村婦女也能在談話中使用,說明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的影響在農村不斷擴大。故答案為D項。這一變化與國民革命無關,排除A項;“土豪劣紳”是土地革命時期的用語,抗戰時期為了鞏固統一戰線已不再使用,排除B項;C項“成為時代主流”說法絕對,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出現的變化,排除。2、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時期督撫制度由臨時派遣發展為常駐久任,成為一級行政機構;由解決臨時性事務到職權擴大為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由協助地方發展為節制地方,這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機制,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督撫制度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高度發達的產物,它加強了中央和地方的聯系,維護了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地方的監察,并非強化地方的自主性和獨立性;B選項錯誤,該制度有利于克服權力分散帶來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執行力;D選項錯誤,督撫制度是在已有疆域內建立的,不具有開疆拓土的職能。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3、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國家發展和科技進步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時“也會使某些國家遭到不公正對待并遠遠落在后面”可知,該學著客觀地指出了全球化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項錯誤;C項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錯誤;該學者沒有提出應對全球化的策略,故D項錯誤。4、A【解析】

柏林墻的修建說明德國分裂已經成為定局,A正確;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以及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均不是柏林墻危機表現,B和D項錯誤。C是兩極格局形成標志。5、D【解析】

材料沒有反映伯里克利鼓勵公民積極參政,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公民的道德狀況,排除B;首席將軍仍然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力,材料沒有反映發生變化,排除C;從材料信息來看,伯里克利發動戰爭是根據公民大會的決定,僅僅只是伯里克利主張戰爭并不必然會發動戰爭,只有公民大會的決定具有最終權力,故選D。6、B【解析】

材料中的兩個信息對解題至關重要,一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復蘇,二是資本主義加強,布爾什維克黨的政策不是遏制資本主義加強,而是要求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在四個時期中,只有新經濟政策時期是允許資本主義存在的,B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期、工業化建設時期、勃列日涅夫改革時期都不允許資本主義存在,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7、A【解析】

題目給出的時間限定是1972年到1985年。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推動中美貿易持續增長,故A符合題意;中國的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時間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兩極格局的緩和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題意;冷戰期間,中美并未淡化意識形態的對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解析】對材料進行分析后可知,“這個名稱不僅反映了“天朝”觀念的動搖,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變化”,說明了清政府為適應對外交往的需要,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強加了對外的交流,這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這些變化不是新物取代舊物,而是在舊物邊上另置一個新物”,說明了舊的制度依然存在,這又不利于中國的近代化,所以這體現了中國近代化的復雜性,故選A;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立于1861年,此前中國近代外交早已開始,故可排除B;“這些變化不是新物取代舊物,而是在舊物邊上另置一個新物”,說明了舊的制度依然存在,故可排除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符合時代要求,故可排除D。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戰國后期的地圖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燕國,D項正確;與圖中②④對應的是戰國初期“三家分晉”建立的韓國和趙國,AB兩項錯誤;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統治的齊國,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C項錯誤。10、B【解析】

根據所學,17-18世紀正是英國對外殖民擴張崛起的時期,18世紀中期,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因此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才會大量增加,故B項正確;啟蒙運動對推動英語的推廣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排除A項;擴大英國市場并不會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大量增加,排除C項;英國并非一直走在現代化的前列,排除D項。11、D【解析】

題干中的兩次經濟體制改革與轉型的根本目的都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會性質沒有發生變化,D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ABC三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故選D。12、D【解析】

從隋唐時期“工商不得入仕”到宋太宗以后參加科舉的工商業子弟比比皆是,表示科舉取仕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說明商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些都源于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故選D;工商皆本是明朝黃宗羲的觀點,排除;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13、C【解析】

依據材料“1993年”“按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等”并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十四大的召開,制定了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擴大市場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C正確;1992年的南方談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到新階段的標志。1992年后,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大,成效顯著;A錯誤;1991年蘇聯解體,在美國參與下,地區與民族沖突不斷,世界局勢動蕩不安,B錯誤;據所學可知,改革開放后農業所占比重下降,工業比重大幅度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也有所上升,因此國民經濟比例趨向協調發展,D錯誤。故選C。14、C【解析】

從材料“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決功績,這有利于調動官員的積極性,說明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故C項符合題意;南北朝時南方較北方安定,故A項錯誤;“門品秩序”即等級高低取決于出身,對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員要想升遷很困難,甚至隨時會丟掉現有官職,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員的安全感很差,收入當然也難以穩定,實際上第二種“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強普通官員的安全感與穩定性,因為在官職之外,再冠以“品位”,無疑等于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險,B、D項排除。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5、D【解析】

題干顯示美國總統領導下的戰爭,往往是在事后讓國會承認既成事實,體現了美國總統權力在特殊時期的上升,這顯然與美國政治體制中的分權制衡不符,說明這一制衡體系有所失衡,D正確;材料只列舉了戰爭行為中總統權力的上升,不能證明行政權不斷擴大,排除A;從杜魯門至尼克松均處于冷戰時期,冷戰思維不可能逐步遭到漠視,排除B;材料重點在講述總統與國會的相互關系,而非與蘇聯爭奪霸權,排除C。16、A【解析】表格數據反映了1482年到1488年我國鄉鎮企業發展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非農產業迅速增加,這一變化說明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不出城鄉一體化的信息,B不正確;144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與史實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情況,不能得出整個國家工業結構是否合理,D不正確。點睛:本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主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理解。解答圖表類選擇題一般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呈現,較直觀地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本質。解答該類試題要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問題。17、C【解析】

由材料可知,“雁塔題名”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雁塔下題名成為時人光宗耀祖所追求的目標,說明科舉考試的社會影響力凸顯,故選C項;材料沒有涉及科舉取士的形式,故排除A項;材料主題與書法藝術無關,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文學素養與科舉功名的關系,故排除D項。18、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指的是1949年4月23日,結合“南京總統府舊址”的信息可知,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故D正確;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1937年12月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故ABC錯誤。19、D【解析】

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出版了許多關于蘇聯民眾生活狀況的書籍。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其目的是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借鑒,故D正確;“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效”說法過于絕對,故A錯誤;材料體現不出集體農莊的作用,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蘇聯經濟的農輕重比例,故C錯誤。20、B【解析】

“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反映了《漢穆拉比法典》保護社會成員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故選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奴隸主的信息,排除A;C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21、B【解析】

引入外國電影導致“電影實際上已成為受資產階級影響的傳教士或是勞動群眾的腐蝕劑”,由此蘇聯生產自己的電影,說明當時政府關注意識形態影響,B正確;斯大林執政后逐漸廢除新經濟政策,排除A;C過分夸大了當時引入電影的影響,排除;冷戰不是二戰后出現的政治格局,排除D。22、C【解析】

抗美援朝時期,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西方孤立和封鎖中國,C項正確;蘇聯對華援助、新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和內地改變經濟制度都不是香港對內地貿易額下降的主要原因,ABD三項錯誤。23、A【解析】試題分析:1776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國停留在工業革命、德國工業革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占據先機。故選A。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成為美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考點: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發展不平衡24、C【解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標志法國經過長期的斗爭,終于確立共和體制,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ABD都表述正確;C表述不對,按照《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總統由議會產生,因此并非典型的總統制共和制政體。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785年憲法》25、B【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信息“禁止新中進士到主考官那里謝恩;又命令進士及第的人不得稱春宮(主考官)為‘恩師’師門’,也不能自稱‘門生’”,可知是為了避免新老官僚以恩師門生之名結成黨派,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對相權的削弱,故A項錯誤;材料的內容是防止官員結黨營私,沒有涉及打擊貴族特權利益,故C項錯誤;題干中宋太祖的措施對科舉考試本身的公平公正性不起作用,故D項錯誤。故選B。26、A【解析】

材料一方面體現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另一方面體現了地方各州權力,表明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權而治,故A選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不僅僅強調地方權力,故B選項錯誤;材料沒有僅僅強調中央政府的權威,故C選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各州法律對行政權的闡述,故D選項錯誤。27、A【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亞洲、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聯系越來越密切,這說明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故A項正確;B項從圖中體現不出,故錯誤;C項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故錯誤;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系早在漢唐時期就已經有了,故D項錯誤。28、A【解析】

票證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票證說明當時實行計劃供應,由于生活用品短缺,必須實行計劃供應,同時體現出購銷矛盾非常突出,①②③正確;當時城鄉都實行計劃供應,不存在城鄉差別擴大,排除④,選擇A項正確。29、D【解析】

由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自由主義成為當時英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英國議會推行的法案不過是順應了這一時代趨勢而已,故D正確;材料沒有提及社會治安問題突出,故A不正確;材料僅僅提到禁酒協會反對該法案,沒有涉及議會背叛選民的問題,故B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社會道德淪喪的問題,故C不正確。30、D【解析】

17世紀50年代,蔗糖開始頻頻出現在藥品、文學想象以及身份的炫耀等方面,這說明蔗糖是奢侈品;1800年前后,蔗糖已經為英國人的日常飲食提供了近五分之一的熱量,這說明蔗糖已經普及。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根源于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的迅猛增長,故D正確;等級觀念明顯淡化、貧富差距日益縮小不是材料表達的主旨,故AB錯誤;高效便利的交通網絡不是主要原因,故C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內容:禁止下五旗旗主勒索擔任政府官吏的旗員;派御史稽查八旗事務;不許各旗之間發生橫向關系。(2)評價:削弱了八旗諸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加強了專制皇權;使旗人的特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力量,保障了國家統一。但是雍正帝的旗務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八旗制度的弊端。【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中“禁止下五旗(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各旗旗主對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