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
2024三班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要求:
L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斷、楚、孤、帆〃等13個字。
2.能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
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L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打算:
多媒體課件;田字格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揭示課題。
L#教案#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寬闊,山河壯美。大
家看--(課件播放天門山圖片)
2.師: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
的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
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師抽答。
4.大家都說了自己看了天門山的圖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詩
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受,于是寫下了
《望天門山》這首詩。
5.下面請大家齊讀課題-《望天門山》(老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導生字的讀音。
3.全班齊讀,分小組讀,反饋讀。
4.老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課件出
示)
三、逐句品讀,理解詩意。
1.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老師將詩句寫
在黑板上)
2.指名反饋:哪些字、詞無法理解?(天門:天門山。中斷:從中
間割斷。至此回:到這里回旋。出:聳出來。孤帆:單獨一只船。帆:
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3.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理解古詩的意思。
(先抽同學逐句說明,再指導全詩一起說一說。)
詩文說明: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
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
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四、再現畫面,體會意境。
1.老師示范閱讀,學生閉目想象。
2.指名反饋: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句詩,一幅畫)
3.感悟動詞〃斷、開、流、回〃的氣概磅礴。
4.指導學生讀出宏偉磅礴的氣概。
5.老師:同學們,這首古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兩
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宏偉,詩人借景抒發了對祖國山
河的酷愛。(板書〃宏偉秀麗、對祖國山河的酷愛之情〃)
6.配樂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指導書寫〃斷、楚〃。
2.老師總結:麗口照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臨
江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特別滿意和奇妙的圖景。李白借助這些
雄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酷愛,以及自己豁達、寬敞的胸襟。
3.背誦并默寫古詩。
4.為生字“斷、楚、孤、帆〃組詞。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一楚江開
碧波東流一至此回
氣概磅礴宏偉秀麗
青山一相對出
孤帆一日邊來
山水相映對祖國山河的酷愛之情
2024三班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要求:
L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
實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酷愛,對生活的酷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
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實力。
教學重難點:
L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課前打算: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發想象:請同學們細致傾聽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
到了怎樣的景象,這使你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3.遷移導入:詩歌和音樂一樣,它們的美須要我們專心去想象、
感受、體會。提起這首詩的蘇軾,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你情愿讀讀他
的詩歌嗎?(學生可以朗讀、背誦、或用歌頌等多種形式來匯報,老師
可以和學生共同吟唱《水調歌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對
蘇軾的了解。)
4.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欣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老師范讀。
二、引導自學,學有所得。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學古詩的方法,再依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
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溝通自己設計的學習方法。
2.老師舉薦學法,(1)熟讀中理解題意、詩意。(2)借助字典、資料
來理解題意、詞意,講出重點詞的意思。(3)由詞到句串講詩意。(4)
熟讀成誦。⑸提出疑問,合作解決。
3.學生自學、老師參與入學習小組中,適時引導。
4?學生進行自學匯報:老師在匯報環節中主要起到引領作用,使
學生匯報有序進行。可以先朗誦占詩,然后匯報題意,再講詞意詩意。
老師提出細致聽取他人匯報的要求:
⑴學會傾聽,找出優點。(2)不足之處,加以補充。⑶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三、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1.過渡:剛才我們初步通過學習這首古詩,了解這首詩的大意,
但假如我們想領會其中的美,還遠遠不夠,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2.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對好的方法要予以確定。
3.老師提出詩歌審美三法:
第一法:讀中感受詩歌韻律美。
其次法:想象中感受詩歌畫面美。
第三法:專心體會詩歌意境美。
4.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5.進行審美收獲的匯報溝通。
⑴學生匯報通過劃停頓,標重讀,來朗讀詩歌感受到韻律美。老
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各種形式,來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學生匯報通過想象看到的漂亮畫面。老師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
學習成果。寵愛表達的同學說說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樣的漂亮口
寵愛畫畫的同學來畫面西湖晴雨時不同的景象,從而感受畫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課件出示:美女西施)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她的美,留意體會濃妝與淡妝兩
種不同風格的美,同時老師要滲透正確的審美思想,使學生從小樹立
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詩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課件展示:西湖
晴天、雨天時兩種不同的風光)
引發學生進行樂觀的聯想,體會用西子的兩種漂亮來比方西湖的
晴雨不同之美,妙不行言。
(4)感悟意境,體會情感。
空蒙的山,閃動光影的水,迷漫細雨構成了西湖的美,假如你置
身其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樣的意境呢,你想說些什么。
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感受一一飽含對祖國大好河山
的酷愛之情。這時可以適時補充:杭州是蘇軾的其次家鄉,他深受百
姓愛戴,所以對西湖有著特殊的愛戀之情。
(5)有感情的配樂朗讀。
四、課外延長:朗讀描寫西湖的詩詞。
五、師生相互溝通學習的收獲。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一一敵涮
雨:山一一空蒙比西子(嬌艷、迷人)
2024三班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要求:
L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
占詩。
3.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
寵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美麗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美
麗皎潔和精致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
洞庭湖的寵愛與贊美之情。
課前打算:
1.資料搜集: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聞。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打算:白盤子、青螺。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L導入:同學們,我們宏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
收。今口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蹤跡,到湖南岳陽的
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對劉禹錫和洞庭湖的了解。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義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
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來賓集》。
洞庭湖,我國其次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相互查讀,力爭人人過關。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耍
做哪些打算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研討。
⑶全班溝通。
相:相互和:和諧鏡:銅鏡,比方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J為什么把湖面比方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視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漫蒙,
不是很清晰,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當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視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練說,讓平常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J
老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與課文插
圖對比,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澄澈透亮,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
顯得特別安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漫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
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澄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
猶如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特別惹人寵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
⑵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翠,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里一青螺。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位溝通。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安靜、和諧;正因在遠望
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
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四、延長讀,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
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
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
一螺青黛鏡中心。
題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
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
海風吹落洞庭湖。
2.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溢奇妙色調,眾說紛紜,流傳著很多
漂亮的傳聞。
4.指名講解并描述課前搜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聞。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
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淹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
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憐憫。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
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日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
72位螺姑娘變成的。
五、多樣作業,表現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溝通。
板書設計:
看到聯想比方
湖面鏡未磨一把湖面比作銅鏡
銀盤少把湖面比作銀盤
君山-青螺玲把君山比作青螺酷愛
2024三班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要求:
L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能工整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借助注解,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會秋天
漂亮的景色。
教學重難點:
L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表達的
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課前打算:
1.布置學生借助說明和插圖讀課文的預習任務。
2.老師打算掛圖,以及表現秋天情調的樂曲磁帶,便于配樂朗誦。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說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
嗎?(生說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岳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誰?(課件:簡介杜
牧)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
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細致創作,25
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穎,美麗雋永,骨氣雄勁,在當
時文壇獨具匠心。他又熟識兵法,熟識政治,可謂文武全才。但當時,
動蕩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
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終還到湖州做過刺史,相當于市長。對江
南美景情有獨鐘,寫下了很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他想
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賞識,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
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美麗清爽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
,這位詩人就是
2.〃山行〃是什么意思?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課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岳衡山山脈的一部分,
其峰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季節,這里成為欣
賞紅葉的之處。
特色:岳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古木
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
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四周到處生長著一人抱不住的
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岳
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勝古跡,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
可覓,以愛晚亭、岳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出名。愛晚亭環
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季節,這里就成為欣賞紅葉的之處。讓我們一
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岳麓山欣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著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
讀。
2.學生依據說明,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打算提問。
3.小組溝通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情愿來檢查大家的自學狀況呢?如:
我想請同學回答,回答正確后這位同學有權請后面的同學回答
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1)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徑。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徑?〃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⑵接著詩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其次句是什么意思?
(3)詩人為什么停下車來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
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葉〃是什么意思?“紅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相互說說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用得
特殊好,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四、探討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探討呢?或者你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探討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探討再小組探討。
3.集體溝通:
(1)“寒山〃點明白季節,這個〃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2廣白云生處〃說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溢朝氣,起到靜
中有動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聽到了……
詩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么?此時為什么突然停下來了呢?
(3)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是啊,畫
面上蒼茫的山,雪白的云,隱隱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
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耀下顯得特別迷人,
詩人置身這紅艷艷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烈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
欣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一〃愛〃。
(課件:楓樹林)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
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⑷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漂亮,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什么還
紅?(二月花)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字。透過這個紅字,我仿佛看
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艷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
花更紅艷。詩人僅僅是贊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贊美
什么呢?(請留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楓葉一般都是怎樣的?你認
為詩人在贊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撓,堅韌抗爭的精
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五、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么美,風景這么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
為重要的詞句,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
看到的美景。(多種形式反復讀,直到背誦。)
六、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情愿把
剛才巡游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情愿把它畫下來嗎?
其次課時
一、介紹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蘇軾嗎?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
東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蘇東坡。他很欣賞一位詩人,叫劉景文,蘇東
坡寫了一首詩送給他,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這首詩,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聽師讀,耍求:聽準字音。
2.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師生溝通。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L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探討溝通,老師相機點拔。
3.師生溝通。
4.老師讀,學生看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發揮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1.老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的季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六、指導書寫。
1.師寫生看。
2,生抄寫生字,師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抒發對家鄉的酷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思鄉之情。
老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
鄉,獨自由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漫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
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
示課題一一夜書所見)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卜多媒體課件放映其次張幻燈片)視察電視中圖畫,說說所看到的
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臼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苜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狀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
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說明,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
處。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L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細致看圖,思索兩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兩個問題。)
問題一: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這首詩表達出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探討,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出現參考答案:)老師重點點撥理解:
答案一: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閱讀。
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詩句?(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日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末?王安石)
2024三班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徑、斜〃等11個字,會寫“寒、徑〃等13個字,正確認讀
多音字〃挑”。
2.通過看說明,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依據上下文和
生活積累推想、推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在比較欣賞中體會古詩中飽含的〃情〃。
【教學難點】
通過看說明,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依據上下文和生
活積累推想、推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山行
【課時目標】
1.會認〃徑、斜〃2個字,會寫“寒、徑〃等4個字。
2.通過看說明,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依據上下文和
生活積累推想、推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
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
境。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育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
體會詩的意境,激發學生對秋天的欣賞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酷
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溝通古詩,體驗情趣:同學們確定特別寵愛古詩,古詩是我們
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用最凝練、簡潔的語言表達出奇妙的境界。大
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是詩人作詩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的美景在詩人筆下變得更加奇異。請同學們溝通自己積累的描寫四季
景色的古詩。(學生自由溝通)
2.全班溝通,老師依據學生溝通狀況進行評議和小結。
3.(課件出示2—5)描寫四季的古詩,鼓舞學生閱讀積累。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末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終歸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忙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子
(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溝通秋天:同學們,現在正是深秋季節。你能用自己積累的四
字詞語說說這個季節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嗎?(課件出示6)秋景圖,學生
自由溝通。
5.導入課題:在我國唐代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
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溢活
力。深秋的一天,詩人杜牧乘著馬車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美景所
吸引,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觸景生情,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
名詩一一《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
行(杜牧)
6.(課件出示7)古詩《山行》,學生自由朗讀。
7.簡介。
(課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
陜西西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
曠達、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勝利,而一絕尤為凝煉、自然,
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
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并提,稱為〃小李杜〃。
一、誦讀占詩,探究初成。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鼓舞溝通: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
常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溝通,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
后邊讀邊邊登記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課件出示9)閱讀與溝通的要求: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3.生自由朗讀,小組溝通。
4.檢查溝通狀況。
hanjingxieshuang
寒徑斜霜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訂正不正確的讀音。
留意讀準翹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徑〃。
(2)溝通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老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說
明。
(課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遠上:登上遠處的。
③寒山:深秋季節的山(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
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④石徑:石子的小路。
⑤斜:傾斜,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產生,生出,文中是說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車:轎子。
⑧坐:因為。
⑨愛:真愛,留戀。
⑩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老師點撥〃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分:
深:深厚,濃郁。
生:產生,生出(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移種種動態,也說明
山很高。(課件出示13)有關圖片。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14:)寒徑斜霜
L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冊析:"塞一寒〃〃經一徑〃“雷一霜
加一加:〃余+斗二斜
2.視察字在用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溝通探討如下:
⑴“霜J〃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
(2)〃寒〃字的下面不是兩點水。
3.老師示范,提示重點筆?出i。
提示學生留意:
〃徑、斜〃是左右結構的字,〃徑〃要寫得左窄右寬廣斜〃要寫得左右
等寬。
〃霜〃是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是上寬而扁,下長而寬;〃寒〃上窄
下寬。
4.學生練習書寫,老師巡察,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化探究。
(一)初解詩意。
1.談話激趣:杜牧在這首詩中只用了二十幾個字,就為我們描畫
了一幅異樣漂亮的秋景圖。詩人真了不得呀!其實,這每一個字都是
經過詩人細心雕琢的,下面我們靜下心來,來絹細地品嘗,信任我們
確定會有新的發覺。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在山中行走時是什么季
節嗎?(深秋)詩中哪些地方告知了我們季節呢?(霜口T、寒、晚表示季節)
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葉、霜葉)
3.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的是什么?(霜葉)
4.寵愛楓葉的緣由是什么?(霜葉紅于二月花)
5.正是漂亮的楓林晚景使得難以抑制自己的驚喜之情,的什么動
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停車)
6.讓〃停車〃的緣由是什么?(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里讓我們感受到眼里深秋的紅葉有什么特點?
(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明麗,紅得旺盛,紅得
有生命力;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氣勃勃,甚至比春天的
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7.詩人為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一這里有寒山、石
徑、白云、人家、紅葉,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
讓詩人更動心的是深秋的紅葉!
是用什么手段表現出來的呢?(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詩是什么意
思呢?
(和二月的紅花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明
麗,還具有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
的生命力。)
(二)深化體會。
1.老師導言:深秋季節,天氣已經轉冷。遠處山林中詩人杜牧乘
坐的轎子正漸漸走來,首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什么?(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2.(課件出示15)多媒體出示情境圖片,學生細致視察說說看到的
景物。結合圖片小組溝通景物的特點。
3.小組代表發言,老師小結:
一個〃遠上〃寫出了“山〃的綿延起伏;
一個〃寒〃刻畫了〃山〃的凄清寒冷。詩人面前是一條石頭鋪就的小
路。
一個,,斜,,字讓我們體會石徑的曲曲折折。在虛無飄渺,白云升騰
的遠處隱隱隱約可以看到有幾戶人家。
4.小組溝通: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5.小組代表發言,老師小結: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
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6.學生邊視察圖畫,邊誦讀前兩句詩句。
7.鼓舞學生依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描繪出〃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的簡筆畫。
8.老師導言:正值轎子緩緩前進時,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來
發生了什么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9.(課件出示16:后兩句詩圖片及譯文)多媒體出示情境圖片,學
生細致視察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溝通景物的特點及接下來
發生的事情。
10.小組代表發言,老師小結:詩人坐在轎子里,突然讓轎子停
下來,原來詩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鮮花還耍明麗的霜葉,他想停下來細
致欣賞。
11.小組溝通: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2.小組代表發言,老師小結: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
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13.學生邊視察圖畫,邊誦讀后兩句詩句。
14.鼓舞學生細致體會、感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接著完善自己的簡筆畫。
15.引導體會:“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顯明地表明白對楓葉的寵愛
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對楓葉的寵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
加淋漓盡致,以至作為名句千古流傳。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17):
遠上I寒山石徑I斜,
白云I生處有I人家。
停車I坐愛楓林I晚,
霜葉I紅于二月I花。
(板書帶節奏標記的古詩《山行》)
2.老師引導:詩中的豎線是停頓符號。單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
短些,雙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長些。
3.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4.老師小結:讀古詩應當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5.老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6.自由讀,練習背誦。
(四)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L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老師引導,體會感情:詩人用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霜葉繪出了一幅色調熱情、明麗的山林秋色圖。前兩句寫遠景,詩
人只是作客觀描述。后一句寫近景,寫出了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
受。
四、拓展延長,積累實踐。
L老師導言:同學們,唐代大詩人杜牧,用一首簡短的小詩把自
己對秋天的酷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漂亮的山林
秋一。我們家鄉的大自然的秋天到處都是漂亮的圖畫。
2.學生自選作業。(課件出示18)
(1)畫:畫一幅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
寵愛之情。
(2)寫:寫一首小詩或一篇日記,用自己的親眼所見和親身感受表
達自己對秋天的寵愛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著理解,體會的情感。
⑷學:收集杜牧的詩,借助有關資料進行自學。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I寒山石徑I斜,
白云I生處有I人家。
停車I坐愛楓林I晚,
霜葉I紅于二月I花。
其次課時:贈劉景文
【課時目標】
1.會認“贈、劉”等X個生字,會寫“贈、劉〃等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
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摯友的欽佩。
3.學習古詩新唱,培育積累、背誦古詩的愛好。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
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摯友的欽佩。
2.學習古詩新唱,培育積累、背誦古詩的愛好。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是什么季節?寵愛秋天嗎?你能用一些詞句來說說你所看
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你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寵愛秋天,古人也很寵愛秋天,
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贊美秋天。
今日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漂亮景色的古詩一一《贈劉景
文》(課件出示20)(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認讀
生字:贈、劉,讀準平舌音〃贈〃,邊音〃劉〃。
3.介紹詩人及寫詩的背景:(課件出示21)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劉景文,他是一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
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成天悶
悶不樂,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摯友蘇軾就邀劉景義到他家里做客,他
們一邊喝酒一邊閑聊,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念。
于是,便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
勝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示留意后鼻
音。)(板書:贈劉景文)
二、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一)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22)要求把字讀精確。遇到不相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
音。
zengliugaijucanjunchengyouaoju
贈劉蓋菊殘君橙猶傲橘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贈、殘〃是平舌音,〃橙〃是翹舌音。
開火車讀,齊讀。
(二)學習前兩句詩。
1.指名朗讀古詩《贈劉景文》,老師評議:同學們讀得特別細致,
那你們知道這首古詩前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23)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2.指名說,板書:荷菊
3.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棒,來,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
4.〃荷〃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4)荷花荷葉圖(板書:荷花荷葉圖)
師:同學們,圖上畫了什么?
師:看到這么美的荷花,讓我想起了一首小詩一一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課件出示25)
(2)老師一邊描述一邊出示(課件出示26)荷葉干枯圖(重疊在荷花
荷葉圖上)
師: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秋天來了,你們看荷花變得怎樣了?
師: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哪句詩?(荷盡已無擎雨蓋)
引導理解一一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
蓋:舊稱雨傘,詩中比方荷葉伸展的樣子。
(3)反復讀:荷盡已無擎雨蓋。
5.〃菊〃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7)菊花圖。(板書:菊花圖)
師: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
早上還看得見霜呢。(課件出示28)菊殘圖(重疊在菊花圖上),你們看
這菊花怎樣了?
引導理解一一菊殘:菊花凋謝。猶:仍舊。傲霜:不怕霜動寒冷,
堅毅不屈。
師:當我們感覺到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怎樣?
師:那你們看看:菊花的花枝,光著身子卻依舊挺立著,這是一
株什么樣的菊花呀?
師: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哪句詩?(菊殘猶有傲霜枝)
(2)反復讀〃菊殘猶有傲霜枝〃。
(3)對比朗讀。
(三)教學后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師:我們跟著詩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會發覺秋天還有更美的景
色在前面呢。
1.(課件出示28)橙黃橘綠圖。(板書:橙黃橘綠圖)
師: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
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書:橙橘秋之美)
所以詩人蘇軾怎么說?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
綠時。
2.齊讀詩句。
三、讀中悟情,多元吟誦。
(一)談話過渡:同學們雖然理解了詩意,可還沒有讀出詩的節奏,
讀出詩的韻味。下面老師教你們讀古詩的一個方法,好嗎?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體會讀。
3.個人競賽讀。
4.男女生競賽讀。
5.齊讀。
6.指導背誦。
(二)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舞,最終嶄露頭角,后來他
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一年
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勵志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
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三)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同學們,老師在課余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讓這首詩變
成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一一〃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四、拓展延長,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贊美秋天的還有很多很多,
你們課余時間也可以找找讀讀喲!
五、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蘇軾把這首詩送給了劉景文,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
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留意寫字的姿態,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
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
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30:)贈劉蓋菊殘君橙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貝”是"贈","義+『'是"劉",“登+木〃是“橙”,”+
皿〃是〃蓋〃。
減一減:"群一羊二君〃。
換一換一線〃把絲〃換成〃歹〃,變成“殘〃。
3.視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溝通探討如下:
⑴〃蓋〃字的〃羊〃沒有尾巴。
(2)〃君〃字的其次筆橫要露頭。
(3)〃贈、橙〃都是左窄右寬,〃殘〃左右等寬,“劉〃左寬右窄。
4.老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示學生留意:
〃殘〃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兩橫一撇,不是一橫兩撇。
〃橙〃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橫撇,七、八筆是兩小撇。
5.學生練習書寫,老師巡察,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夜書所見》
【教學目標】
1.相識〃挑〃1個生字,會寫〃送、挑〃2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挑〃。
2.借助說明,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
古詩的愛好。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借助說明,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占
詩的愛好。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課件出示32)出示圖片,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
后相互溝通,依據自己的想象創編小故事。
2.談話導題: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
面寫成詩也確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板書:《夜
書所見》)
二、相識生字,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引導解題。
(書:書寫下來。所見:所看到的。)
2.齊讀題目,板書題目。
3.依據拼音、說明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師生探討生字的認法。(課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ongtiao
送挑
(1)老師指正:留意讀準平舌音〃送
“挑〃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俏o〃,還有一個讀音是〃t后o〃,組詞
為〃挑擔、挑糧〃。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挑〃:'量〃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關+1=送”。
⑶(課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課件)送挑
視察生字在四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溝通探討如下:
(4)老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示學生留意:
〃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關〃,后寫〃L〃,〃匚〃是三筆寫成,
其次筆是橫折折撇。
〃挑〃第三筆是提,第七筆是豎彎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生產管理重要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機考與筆考區別試題及答案
- 農業資源配置的優化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重疾條款考試題及答案
- 應對花藝師考試的方案及試題答案
- 農田生態系統及功能試題及答案
- 農業技術教練的重要性探討試題及答案
- 極致挑戰的花藝師考試試題與答案
- 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 美業護膚品培訓
- 防流感班會課件
- 2025安徽蚌埠市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寓言故事中的對比》群文閱讀(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 2024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屆3月高三山東濰坊一模英語試題
-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數字政府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效能研究
- 家庭營養師課件
- 鐵路護路工作培訓
- 玉蘭采購及包栽包活合同范本
- 電信運營商網絡升級計劃
- 2025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中小學組)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