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建設方案TOC\o"1-2"\h\u211第一章綜合規劃與目標設定 3177381.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 3159371.2現代化農業建設目標 3207271.3規劃范圍與布局 328148第二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4281102.1確定主導產業 4100462.2優化產業結構 4224352.3延伸產業鏈 5228532.4增強產業競爭力 524864第三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 550513.1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530943.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6262263.3農業信息化建設 6290043.4農業技術培訓與推廣 65731第四章農業基礎設施完善 6235154.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672074.2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 7236414.3農村物流體系建設 7161104.4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731325第五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8308405.1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融合 879705.2農業產業鏈金融支持 8290915.3農村電商與創新創業 8272235.4農村產業扶貧 99345第六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9272336.1加強村組織建設 9225556.1.1提升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 9152456.1.2加強組織與群眾的聯系 928896.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9281736.2.1強化村民自治組織建設 9202956.2.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10206666.3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10225096.3.1培育農村實用人才 10283906.3.2引導城市人才支持農村 10303896.4農村法治建設 10168416.4.1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 1079306.4.2完善農村法治體系 1023118第七章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11176787.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11118477.1.1概述 11141067.1.2現狀分析 11195467.1.3保護與治理目標 11178927.1.4保護與治理措施 1151457.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 1112677.2.1概述 11154017.2.2現狀分析 11257707.2.3處理目標 12323627.2.4處理措施 12159487.3農村污水治理 12170127.3.1概述 12268847.3.2現狀分析 1284247.3.3治理目標 12267377.3.4治理措施 12118797.4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 1221147.4.1概述 12131047.4.2現狀分析 1355937.4.3綠化與生態修復目標 13237277.4.4綠化與生態修復措施 1312326第八章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383268.1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 1399918.1.1教育服務體系建設 1312378.1.2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13283988.1.3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3245228.2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1447828.2.1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政策 14288748.2.2加強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管理 1473108.3農村文化體育事業 1419598.3.1文化事業發展 14310008.3.2體育事業發展 14211878.4農村基礎設施維護與管理 15105588.4.1基礎設施維護 15294548.4.2基礎設施管理 151736第九章農村改革與政策支持 15115909.1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5136209.1.1土地確權與登記 1525319.1.2土地流轉制度改革 15272319.1.3土地用途管制與生態保護 153899.2農村金融改革 16219399.2.1農村金融機構改革 165029.2.2農村金融服務創新 16250209.2.3農村金融政策支持 16143169.3農業支持政策體系 16110769.3.1農業補貼政策 16113169.3.2農業科技支持政策 1688079.3.3農業保險政策 16304549.4農村綜合改革 17115889.4.1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1787359.4.2農村基層組織改革 1784969.4.3農村基礎設施改革 1723620第十章實施保障與監測評估 172012610.1實施組織與管理 172649110.2政策宣傳與培訓 183201910.3監測評估與反饋 181944010.4風險防控與應急預案 18第一章綜合規劃與目標設定1.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將其作為新時代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旨在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1.2現代化農業建設目標現代化農業建設目標是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為核心,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產值。(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3)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4)促進農民增收。發展多種經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5)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1.3規劃范圍與布局本規劃范圍涵蓋我國全部農業區域,包括糧食主產區、經濟作物區、特色農業區等。規劃布局遵循以下原則:(1)優化區域布局。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合理規劃農業區域布局,發揮區域優勢。(2)強化產業支撐。加強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升級,提高農業附加值。(3)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要素互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4)保護生態環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綠色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5)保障民生福祉。關注農民利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福祉提升。第二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1確定主導產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是確定主導產業。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前景,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資源優勢:分析當地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等,篩選出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產業。(2)市場需求:研究國內外市場需求,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選擇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3)產業發展潛力:評估產業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產業鏈完善程度等,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4)政策支持: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優先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的產業。通過以上分析,確定當地農業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明確方向。2.2優化產業結構在確定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調整作物布局: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優化作物種植結構,提高復種指數,實現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協調發展。(2)發展特色農業:發揮區域特色,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提升農業產值。(3)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龍頭企業,加強農民合作社建設,推動農業產業鏈的整合,提高農業產值。(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生產條件。2.3延伸產業鏈延伸產業鏈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2)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農產品營銷網絡建設,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3)發展農業服務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服務。(4)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產業鏈技術水平。2.4增強產業競爭力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農產品品質。(2)降低生產成本: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3)增強品牌影響力:打造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4)加強產業協同:推動農業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共贏。通過以上措施,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第三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3.1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動力。本節旨在論述如何構建一個高效、動態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應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以為主導,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主體結構。需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包括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等,以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應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創新投融資渠道。3.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為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平臺,促進科研機構與農業生產主體的信息對接;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注重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三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支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必要的政策環境和條件。3.3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本節主要探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路徑與策略。應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信息的收集、處理和發布能力。需推廣農業信息技術應用,如智能農業、大數據分析等,提高農業生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應加強農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為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3.4農業技術培訓與推廣農業技術培訓與推廣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討論:一是建立健全農業技術培訓體系,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開展農民技術培訓;二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提升技術推廣服務能力;三是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推廣效率。第四章農業基礎設施完善4.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完善程度,我國應當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農田水利設施規劃與設計。根據地形地貌、水資源狀況、農業生產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農田水利設施布局,保證工程的經濟性、實用性和可持續性。(2)加大農田水利設施投資力度。應當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拓寬融資渠道。(3)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質量。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標準,保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質量。(4)加強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維護。建立健全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維護制度,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4.2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優化農業機械化布局。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特點,合理配置農業機械資源,提高機械化水平。(2)推廣高功能農業機械。加大高功能農業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3)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操作和維護技能,保證農業機械的高效利用。(4)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農業機械化服務。4.3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農村物流體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應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倉儲設施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為農村物流提供良好基礎。(2)優化農村物流資源配置。整合農村物流資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培育農村物流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物流市場,培育農村物流企業,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水平。(4)推廣農村物流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4.4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加大執法力度,保證農村生態環境安全。(2)實施農業綠色生產。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方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3)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4)提高農村生態環境意識。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第五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5.1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融合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挖掘農業的生態、文化、教育等功能,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農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農耕文化體驗等新型業態。(2)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打造農村旅游品牌。(3)推進農業與教育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業科普教育、親子農業等產業,提升農民素質。5.2農業產業鏈金融支持農業產業鏈金融支持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水平,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創新金融產品,開發適合農業產業鏈特點的融資租賃、保理、供應鏈金融等業務。(3)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提高農業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5.3農村電商與創新創業農村電商與創新創業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同時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電商服務水平。(2)培育農村電商人才,提高農民電商創業意識和能力。(3)鼓勵農村創新創業,支持農民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4農村產業扶貧農村產業扶貧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通過發揮農業優勢,培育農村特色產業,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具體措施如下:(1)明確產業扶貧方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2)加強產業扶貧項目監管,保證扶貧資金使用效益。(3)完善產業扶貧政策體系,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第六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6.1加強村組織建設6.1.1提升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村組織建設。要提升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具體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班子建設,選優配強村組織書記;強化員教育培訓,提高員素質;加強員隊伍建設,優化員結構;落實風廉政建設,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6.1.2加強組織與群眾的聯系加強村組織與群眾的聯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具體措施如下:深入開展風廉政建設,密切聯系群眾;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提高群眾的政策知曉度;組織開展民生工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建立健全訴求表達機制,維護群眾合法權益。6.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6.2.1強化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村民自治組織是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鄉村振興,需強化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加強村民自治組織的領導班子建設;完善村民自治組織的內部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組織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6.2.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保障農村基層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具體措施如下:加強村民自治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落實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村民監督機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加強村民自治組織的財務管理和監督。6.3農村人才隊伍建設6.3.1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農村實用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具體措施包括: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提高其技能水平;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完善農村實用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活力。6.3.2引導城市人才支持農村引導城市人才支持農村,助力鄉村振興。具體措施如下: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農村創業;加強城鄉人才交流,促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激勵機制,留住農村優秀人才。6.4農村法治建設6.4.1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法治意識。具體措施包括: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法律知識;加強農村法治隊伍建設,提高法律服務能力;建立健全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體系,保證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6.4.2完善農村法治體系完善農村法治體系,保障鄉村振興順利進行。具體措施如下:加強農村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完善農村法治體系;加強農村執法監督,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加強農村法治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法治水平。第七章農村生態環境建設7.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7.1.1概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維護農村生態環境的穩定,保障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本章將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現狀、目標、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7.1.2現狀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存在以下問題:生態環境惡化,污染問題嚴重;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排放等治理任務艱巨;農民環保意識相對薄弱等。7.1.3保護與治理目標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目標是: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7.1.4保護與治理措施(1)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體系;(2)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3)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方式;(4)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7.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7.2.1概述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本章將從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目標、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7.2.2現狀分析目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存在以下問題:處理設施不完善,處理能力不足;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程度低;農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等。7.2.3處理目標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目標是: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提高處理能力,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7.2.4處理措施(1)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高處理能力;(2)推廣垃圾分類,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3)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4)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監管制度。7.3農村污水治理7.3.1概述農村污水治理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領域,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本章將從農村污水治理現狀、目標、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7.3.2現狀分析當前,我國農村污水治理存在以下問題:治理設施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農村污水排放標準不統一,治理效果不佳;農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等。7.3.3治理目標農村污水治理的目標是:建立健全農村污水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實現農村污水排放達標,保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7.3.4治理措施(1)加強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提高治理能力;(2)制定統一的農村污水排放標準,提高治理效果;(3)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4)建立健全農村污水治理監管制度。7.4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7.4.1概述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任務,對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章將從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現狀、目標、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7.4.2現狀分析目前我國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存在以下問題:綠化水平較低,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修復技術有待提高;農民參與度不高。7.4.3綠化與生態修復目標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的目標是:提高農村綠化水平,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4.4綠化與生態修復措施(1)加強農村綠化規劃,提高綠化水平;(2)推廣生態修復技術,提高生態修復效果;(3)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參與度;(4)建立健全農村綠化與生態修復監管制度。第八章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8.1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8.1.1教育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應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為核心,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完善農村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素質,保障教師待遇;推進農村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服務水平;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能人才。8.1.2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應關注以下方面:加強農村醫療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培養農村醫療衛生人才,保障醫療服務質量;完善農村藥品供應體系,保證藥品安全;推進農村衛生與健康促進,提高農民健康水平。8.1.3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農村養老政策,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滿足農村養老需求;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產業,促進養老服務多元化;培養農村養老服務人才,提升養老服務品質。8.2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8.2.1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政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關注以下政策: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加強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設。8.2.2加強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社會保障資金安全、合規使用;提高社會保障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社會保障資金監管,防止腐敗現象。8.3農村文化體育事業8.3.1文化事業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內容,提高文化活動質量;培養農村文化人才,傳承民間文化;推動農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8.3.2體育事業發展農村體育事業發展應關注以下方面:加強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農村體育活動,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培養農村體育人才,提高體育競技水平;促進農村體育產業發展。8.4農村基礎設施維護與管理8.4.1基礎設施維護農村基礎設施維護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基礎設施安全、正常運行;提高基礎設施使用壽命;節約資源,降低維護成本;加強基礎設施維護隊伍建設。8.4.2基礎設施管理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應關注以下方面:完善基礎設施管理制度;強化基礎設施監管,防止資源浪費;提高基礎設施管理水平,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第九章農村改革與政策支持9.1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完善土地產權制度,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保障農民土地權益。9.1.1土地確權與登記為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必須推進農村土地確權與登記工作。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登記制度,明確土地產權歸屬;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保證農民土地權益不受侵犯。9.1.2土地流轉制度改革推動土地流轉制度改革,提高土地經營規模,促進農業現代化。具體措施包括:完善土地流轉政策,降低流轉門檻;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提高流轉效率;加大對流轉土地的金融支持力度。9.1.3土地用途管制與生態保護加強農村土地用途管制,保障耕地資源,促進生態保護。具體措施包括: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加強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質量;推進農村土地生態補償機制,保障生態環境。9.2農村金融改革農村金融改革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支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9.2.1農村金融機構改革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具體措施包括:優化農村金融機構布局,增強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內部治理,提高服務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需求。9.2.2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具體措施包括:發展互聯網金融,拓寬農村金融服務渠道;推廣農村金融服務模式,提高金融服務滿意度;加強農村金融風險防控,保障農村金融市場穩定。9.2.3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實施優惠貸款政策,降低農村融資成本;完善農村擔保體系,提高農村信貸可得性;推動農村金融與農業保險相結合,降低農業風險。9.3農業支持政策體系構建農業支持政策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9.3.1農業補貼政策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提高農業效益。具體措施包括:調整補貼結構,加大對糧食生產、農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優化補貼方式,提高補貼精準性;建立健全農業補貼動態調整機制。9.3.2農業科技支持政策加強農業科技支持政策,推動農業現代化。具體措施包括: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培育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提升農業科技水平。9.3.3農業保險政策發展農業保險,降低農業風險。具體措施包括: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提高保險覆蓋面;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農民保險負擔。9.4農村綜合改革農村綜合改革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江西吉安市吉州區工業園區管委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外人員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編外勞務派遣人員(1號)(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花草種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中級電子商務設計師-《電子商務設計師》押題密卷2
- 內蒙古阿榮旗第五區域聯合體2025屆五下數學期末檢測試題含答案
-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園林景觀設計初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電力系統基礎(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民族學院《數據結構及算法(Python)》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水工程監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巨野縣第一中學2025屆全國高三沖刺考(四)全國I卷歷史試題含解析
- 蘇洵《六國論》與蘇軾《六國論》、蘇轍《六國論》比較閱讀(附答案解析與譯文)
- 賓館、民宿安全管理制度(內含5個)
- 韻達快遞勞動合同
- 填塘壓浸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普通心理學(第六版)
- 衛健系統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 三年級音樂上冊 《法國號》課件教學
- 鄉鎮(街道)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報告及自評指標
- 代建項目管理手冊
- GB/T 15065-2009電線電纜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中層干部任期考核民主測評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