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1頁
第2節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2頁
第2節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3頁
第2節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4頁
第2節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點39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知識點40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內/容知識點39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教材知識萃取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概況(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1]__________。16世紀中葉,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設立[2]__________。圣多明各總督制度總督制度總督一般由宗主國國王信任的大貴族擔任,是國王在殖民地的全權代表,根據國王訓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軍事、財政和宗教事宜,有權任命轄區內的官吏和教會負責人,參與審理重大司法案件。2.完成: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3.統治殖民掠奪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發展[3]____________,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種族滅絕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壟斷貿易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限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種植園經濟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亞洲的殖民侵略葡萄牙主要是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西班牙入侵[4]________,將其變成了殖民地。菲律賓2.17—20世紀初,英國、荷蘭、法國、美國等在亞洲的殖民侵略南亞17世紀初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通過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走私鴉片等手段在印度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英國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據嚴重、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的弱點,挑動印度內部矛盾;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東南亞①荷蘭:建立巴達維亞殖民地后,占領了整個[5]____________。②英國:將緬甸和馬來半島大部分變成其殖民地。③法國: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撾。④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西亞①對奧斯曼帝國:英、法、俄等國紛紛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奧斯曼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②對伊朗:俄國和英國控制伊朗的經濟和內政,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東亞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殖民擴張的不同類型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主要是國家組織的,帶有很強的封建性;荷蘭、英國、法國的殖民擴張主要是殖民公司組織的,以營利為目的,帶有很強的資本擴張性質。兩者擴張方式的不同深刻影響了殖民地社會的發展趨勢。續表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1.階段特點(1)第一階段:15—19世紀中葉以前,列強對非洲的侵略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占領港口和城鎮,進行奴隸貿易。(2)第二階段: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步伐,掀起瓜分非洲狂潮。2.英、法對北非的爭奪(1)英、法控制[6]____________,還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2)1882年,英國發動侵埃戰爭,實際上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3)英國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4)19世紀30年代,法國入侵[7]____________,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蘇伊士運河阿爾及利亞3.1884年“柏林會議”背景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步伐,但在搶奪殖民地過程中,沖突加劇。目的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內容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即“[8]__________”原則;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影響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有效占領柏林會議的深遠影響(1)協調了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矛盾,加速了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2)通過召開會議協調矛盾,成為解決國際糾紛的重要途徑,對20世紀的國際關系影響深遠。(3)非洲徹底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深刻影響非洲國家的發展軌跡。4.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形成時間[9]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成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原因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影響①資本主義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②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③世界聯系: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④世界格局:形成了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⑤斗爭高漲: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續表教材素材變式1.[中外歷史綱要(下)P70學思之窗變式]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二。1500—165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000噸。西班牙此舉(

)AA.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解體的進程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C.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推動了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00—165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和白銀進入歐洲,引發了“價格革命”,使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增強,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領主日益衰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解體的進程,A項正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排除B項。西班牙王室將掠奪的財富用于揮霍,并未用于資本原始積累,沒有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C項。當時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尚未興起,排除D項。2.[中外歷史綱要(下)P75學習拓展變式]19世紀50年代,孟買的買辦商人首先投資印度棉紡織工業,印度利用其在英帝國中特殊的商業地位,使印棉得以大量出口中國。但孟買的工廠主們同時也要把價錢壓到最低以抵御來自曼徹斯特的壓力,才能得以保存他們的一席之地。這說明,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DA.促進了印度經濟的發展

B.使印度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C.破壞了印度工業化進程

D.對印度的社會發展具有雙重性&1&

材料涉及兩方面內容,“促進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屬于片面表述,排除A項。英國的殖民統治并沒有使印度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排除B項。英國的殖民統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印度工業化發展,排除C項。【解析】3.[中外歷史綱要(下)P72史料閱讀變式]1885年《柏林會議關于非洲的總議定書》規定:今后占據目前在其領地外的非洲大陸沿岸地區某領土的國家……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這一規定(

)BA.調整了殖民者與非洲國家的矛盾

B.便利了列強進一步瓜分非洲C.維護了非洲各國領土主權完整

D.確立了國際經濟交流的原則【解析】依據材料“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并結合所學柏林會議的內容可知,列強通過會議協調了矛盾,規定了瓜分非洲的原則,有利于進一步瓜分非洲,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瓜分非洲的協議,不是協調殖民者與非洲國家的矛盾,排除A項。該規定嚴重損害了非洲各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非洲的瓜分掠奪,不是國際經濟交流,排除D項。知識拓展柏林會議的實質柏林會議實質上是一次列強瓜分非洲的會議,它顯示了列強在非洲已經形成的力量對比,標志著它們瘋狂爭奪非洲的新起點。“有效占領”原則,其實質就是“先到先得”。列強完全無視非洲人民的利益,在地圖上就可以確定殖民地的劃分,即所謂的“地圖上作業”。4.[中外歷史綱要(下)P74表格變式]據統計,1914年世界總人口約18億,其中5億多人處于西方殖民國家直接統治之下。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數/個殖民地人口/人英國553.9億法國296235萬德國101307萬葡萄牙8968萬荷蘭83741萬據表推知,當時(

)DA.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無殖民地

B.無產階級革命已經取得成功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確立

D.世界殖民體系孕育著新沖突【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英法擁有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和人口,作為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擁有的殖民地和殖民地人口數量較少,必然會挑戰老牌殖民國家,故世界殖民體系孕育著新沖突,D項正確。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無殖民地,不符合史實,材料也無從體現,排除A項。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并未取得成功,且材料中沒有相關信息,排除B項。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初步確立,排除C項。知識點40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01教材知識萃取1.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804年海地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下基本實現了獨立。但是獨立后的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加緊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1917年,墨西哥頒布資產階級憲法。2.亞洲的覺醒20世紀初,亞洲各國的民族民主意識加強,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新高潮,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伊朗的立憲革命和中國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3.非洲的抗爭非洲各地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反帝成為非洲人民的主要任務。武裝斗爭是主要斗爭形式。代表性事件有埃及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非洲國家的抗爭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主要原因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經濟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思想[1]__________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外部條件法國大革命削弱了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統治和控制;美國獨立的影響。啟蒙思想(2)概況①1804年[2]______的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②1822年,[3]______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③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2.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①內:獨立后,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②外:A.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4]__________。海地巴西政治滲透B.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門羅主義)。美國還對拉丁美洲實行所謂的“金元外交”和“[5]__________”。&1&

門羅主義實際上是把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是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標志。它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防止已經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再次遭到歐洲列強侵略和淪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控制。(2)概況巴西1889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墨西哥191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了[6]______________,憲法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奠定了爭取民主和進步的基礎。大棒政策資產階級憲法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1)徹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為日后各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建立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3)給予歐洲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激勵了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民。(4)革命具有不徹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為日后的進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筆。二亞洲的覺醒1.背景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經濟: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思想: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2.性質:[7]____________的民族民主運動。反帝反封建背景3.表現印度民族解放運動①成立政黨:1885年,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大黨”,積極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②確立目標:1905年,以[8]________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③政治總罷工:1908年,孟買爆發工人政治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9]__________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提拉克無產階級伊朗立憲革命1905—1911年,伊朗發生立憲革命,制定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10]__________國家。革命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國辛亥革命①成果: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11]________。②意義: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君主立憲共和國續表三非洲的抗爭1.埃及抗英斗爭(1)概況:成立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2)結果:1882年,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抗英斗爭,后抵抗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2.蘇丹馬赫迪起義(1)爆發:1881年,蘇丹爆發“[12]________”領導的大起義。(2)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馬赫迪3.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概況:189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皇帝[13]______________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2)結果:1896年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孟尼利克二世知識點四意義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比較相對于亞洲覺醒,從領導階級看,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多是封建王公或農民階級領導的;而亞洲覺醒中,資產階級已經成為運動的領導階級,這與非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產階級尚未登上歷史舞臺有很大關系。教材素材變式1.[中外歷史綱要(下)P76學習聚焦變式]從1791年海地革命到1821年秘魯宣告獨立,拉美獨立運動基本結束,絕大多數國家都脫離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等國家的殖民統治,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但是,獨立后的拉美國家對北美又產生了新的依附性,這種依附性連同它們固有的對歐洲的依附性不減反增了。這一現象反映了(

)AA.拉美獨立國家經濟體系不完善

B.拉美人民缺乏民族獨立的意識C.考迪羅獨裁者依附于歐美列強

D.歐美國家不甘心放棄殖民主義【解析】A項拉丁美洲地區在歷史上長期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殖民侵略,出口原料,進口工業制成品,經濟結構單一,對歐洲國家的依附性強,獨立后的拉美國家未能在短期內改變這種不完善的國家經濟體系,英美等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國家對歐洲、美國的依附性不減反增√B項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人民民族獨立意識覺醒,成為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爆發和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項考迪羅獨裁者依附于歐美列強是現象而非本質×D項拉丁美洲國家對歐美依附性強的主要原因在內部,歐美國家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是外部和次要因素×2.[鏈接中外歷史綱要(下)P78]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大黨領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號以及“好戰,不要行乞“和“自由是我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將得到它”等主張,要求英國人離開印度并在全國贏得眾多追隨者。對這一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BA.一戰后英國加緊對印度的控制

B.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已經覺醒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展開

D.印度民族獨立斗爭受十月革命影響【解析】據材料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國大黨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號并要求英國人離開印度,同時得到印度許多民眾呼應,這充分體現出印度民眾希望印度獨立的愿望,說明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已經覺醒,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英國加緊對印度的控制,排除A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