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2025年初中人音版音樂八下第一單元《綠色家園》教案_第1頁
2025年初中2025年初中人音版音樂八下第一單元《綠色家園》教案_第2頁
2025年初中2025年初中人音版音樂八下第一單元《綠色家園》教案_第3頁
2025年初中2025年初中人音版音樂八下第一單元《綠色家園》教案_第4頁
2025年初中2025年初中人音版音樂八下第一單元《綠色家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綠色家園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曲,領悟“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共同主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熱愛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

(二)通過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

(三)通過欣賞《九寨溝音畫》和《大峽谷組曲》選曲,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藝術美感,在聆聽音樂時想像音樂所表現的情景,并能夠正確辨別、選擇有對比性的描寫景物的音樂。

(四)學習有關音畫的知識,懂得音樂能夠表現自然界的美景;學習“合唱的和諧與均衡”方面的知識,并注意在歌唱練習中加以運用。

二、教材分析

(一)《給未來一片綠色》

1.作者簡介

李幼容(1935—)詞作家。山東人。1956年畢業于長春大學。曾在甘肅白銀文工團任編劇。1961年調新疆軍區兵團文工團任創作員。197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委文工團創作員。1982年調總政歌舞團。自1955年開始發表詩歌、小說、散文、論文、歌詞、劇本等。代表作有《金梭和銀梭》、《七色光之歌》、《藍天里有一顆會唱歌的星》、《跨世紀的新一代》、《珠穆朗瑪》、《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等。

龔耀年(1940—)音樂編輯家。上海人。195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少年班,后入附中學習。1963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分配到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編輯部。著有《兒童歌曲作法》、《青少年學作曲》、《實用電聲小樂隊編配》、《歌曲創作漫談》、《實用小樂隊編配法》等。作有交響音畫《哈納斯湖》組曲,歌劇《風雨花》,合唱組歌《長征路上的小紅軍》,以及電影音樂、電視音樂等。

2.歌曲分析

《給未來一片綠色》是一首表現少年兒童愛護環境、愛護地球、美化環境、美化地球、造福人類的歌。詞作者設計了一個具有詩意般的意境,表現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最后得出結論:“給未來留下一個更美的地球和一首綠色和平的歌”。曲作者則把這個意境用調性對比的手法加以刻畫,譜出這首歌。

歌曲的主體部分為D大調、4/4拍、中速,由三部分組成。

歌曲的前奏由降B大調開始,結束在g小調的屬和弦上,因而為轉入D大調做好了準備。這個前奏用了遠關系轉調的方法,造成了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描繪出一個詩意般的意境,把人們帶入思考之中。

第一部分由四個樂句構成,它集中描繪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他們提出“你給未來的地球想留些什么”和“你給未來的世界想畫些什么”的問題,這段歌曲的旋律流暢、婉轉、抒情。

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發展,由兩個樂句構成。它具體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所思考的內容:留下小樹、花朵、生命的春天、永恒的綠色……作者用了二聲部的手法,旋律進行比較活躍,好像你一言、我一語地在討論問題。

第三部分是前兩部分的深入發展。它描繪了少年兒童經過熱烈的討論后得出了肯定的結論:“給未來一片綠色”。旋律由“啊”起始,呈短暫的復調式進行,好似少年兒童在興奮地對答。此后,歌曲又合為和聲式進行,并以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

(二)《九寨溝音畫》選曲(《瀑布與溪流》)

1.作者簡介

李寶樹(1933—)作曲家。北京通縣人。1949年入華北大學音樂系,1954年結業于中央電影局作曲訓練班。曾師從瞿希賢、羅忠镕、王云階、瞿維、雷振邦、李秀芳教授。一直從事電影音樂創作中,現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廠的專業作曲。作有紀錄片《魯迅傳》、《巴金》、《郭沫若》、《周總理永垂不朽》(合作)等;故事片《孤帆遠影》、《槍從背后打來》、《內當家》(合作)等;電視劇《她沒有眼淚》、《漂泊者》等;器樂曲有高胡與樂隊《南國風光好》、二胡曲《思》、板胡二胡協奏曲《翻身的日子》(合作)、管弦樂曲《漓江抒情》等。

2.背景資料

九寨溝既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由于過去交通不便,這里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森、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九寨溝四季景色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茵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山,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九寨溝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大熊貓等珍貴野生動物。

九寨溝之美在于水,有大小上百個湖泊,星羅棋布,錯落有致,近處綠水,清澈見底,遠方蔚藍,平靜無波,兩岸山樹,映入海中,綠色寧靜的環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九寨溝河道縱橫,水流奔騰,構成數不清的瀑布,有的細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帶飄舞,有的似銀河奔瀉。有的瀑布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震耳欲聾,有的瀑布呈多級下跌,從山崖上繁茂青翠的樹林間穿流下瀉。九寨溝的瀑布和溪流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管弦樂組曲《九寨溝音畫》原為作者為紀錄影片《九寨溝夢幻曲》創作的電影音樂。該影片于1995年5月榮獲第二十二屆波蘭克拉科夫國際電影節作曲獎。后由作者根據電影音樂重新改編創作為大型管弦樂組曲。

《九寨溝音畫》表現了九寨溝的優美風光和風土人情。全曲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夢幻曲》,音樂展示九寨溝獨特、神奇的風光和它那如夢似幻、迷離朦朧、動靜無定的意境;第二樂章《藏鄉斷想》,音樂中展開九寨溝歷史的遐想,藏族姑娘飛舞的長袖、狂歡的踢踏舞、悠揚的藏族民歌、牛角聲聲、烈馬嘶鳴……;第三樂章《水韻》,音樂描繪出多姿多彩、神色各異、充滿幻景的湖水;第四樂章《秋色》,音樂描繪出九寨溝秋日里層林盡染、落葉繽紛的五彩斑斕圖景;第五樂章《瀑布與溪流》,表現九寨溝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九寨溝音畫》的音樂創作的特點是,立足于民族音樂的基礎之上,借鑒創新的音樂技法,將傳統的民族音樂風格和現代序列音樂技法、印象派音樂色彩等多種音樂創作手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和聲豐富新穎,配器變化多彩,令人耳目一新。樂曲中雖然大量使用了十二音序列音樂技法,但卻是依據民族音調特點編排序列并創作了音樂主題,因而,樂曲既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又富有新意,絕無怪異生澀之感,音樂清新、流暢、動聽,使人感到十分親切自然、新穎脫俗。

3.音樂分析

本課選用的是《九寨溝音畫》的第五樂章《瀑布與溪流》。

這個樂章用短笛、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和英國管作連續的琶音和弦的平行進行,銅管組的和聲長音,以及全部弦樂的震音和聲,加上豎琴的有力刮奏,以此來描繪這個壯觀景象。在木管組的不停頓的平行琶音和聲背景上,全部弦樂隊奏出寬廣的旋律:

接著,旋律作高半音轉調重復后,引出小提琴獨奏音調:

隨后緊接以英國管奏出完整的主題的移位。樂曲在琶音與分解和弦中結束。

(三)《大峽谷組曲》選曲(《日出》)

1.作者簡介

格羅菲(1890—1972)美國作曲家。生于紐約,父親是波士頓歌劇團的歌手,自幼向母親學習鋼琴、小提琴與和聲,以后又學習中提琴。但父母反對他以音樂為職業,因此他做過銀行職員、裝訂工、汽車司機,一面工作一面到咖啡館彈奏鋼琴。17歲時終于成為洛杉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開始了音樂生涯。1919年被聘為舞廳樂隊的編曲,并擔任指揮和鋼琴演奏,從此致力于爵士音樂交響化的活動。他的理想是要將嚴肅音樂與爵士音樂結合起來。他是將美國爵士音樂寫成嚴肅音樂這一創作活動中成就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百老匯之夜》、《密西西比組曲》、《大峽谷組曲》、《大都會》、《好萊塢組曲》等。

2.背景資料

大峽谷是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河中游的游覽勝地,峽谷長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寬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寬度不足1公里,兩側谷壁呈階梯狀。其中最深的一段長約170公里,1919年被辟為國家公園。大峽谷的景觀宏偉雄壯,氣勢磅礴。

《大峽谷組曲》創作于1931年。關于這首作品,作者在十幾歲時游歷大峽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說:“當我在亞利桑那州的時候,就想用音樂來表現這個聞名于世的峽谷”,20多年后的1931年。他創作了這首組曲。

這是一部游記音樂,著重描繪大峽谷的壯麗景色。演奏《大峽谷》的樂隊編制龐大,以絢麗多彩的音響、別致的節奏音型、獨特的和聲風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層次復調手法運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種壯麗、神奇景色的音樂形象。全曲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日出》、第二樂章《赤色的沙漠》、第三樂章《羊腸小道》、第四樂章《日落》、第五樂章《暴風雨》。

第一樂章《日出》表現晨曦、鳥鳴、絢麗的山谷和噴薄欲出的太陽,一派陽光燦爛、生機勃勃的大峽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滾奏表現破曉時冉冉升起的太陽,尖銳的短笛仿佛是鳥鳴,接著英國管吹起一段晨曲;第二樂章《赤色沙漠》,浮動著水氣被陽光折射成彩虹,沙漠被染得通紅,寂靜中傳來鐘聲,木管不安的音響,表現大自然色彩的不斷變換;第三樂章《羊腸小道》,牛仔騎著驢子經過巖壁上的小徑,在驢蹄聲的伴奏下,雙簧管吹出一支牛仔歌曲。急速的驢蹄聲、小鳥的啼聲和牛仔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然后他們停歇在山間小屋旁。最后一聲驢鳴,牛仔騎著驢子筆直地下山;第四樂章《日落》,安寧、溫和,富有濃厚的抒情性,山腳下牧童的笛聲回蕩,響起了教堂的鐘聲,牧笛微微可聞、夜幕籠罩,萬籟俱寂。第五樂章《暴風雨》,小提琴高音區的輕微聲響像是沙漠和巖壁間的微風,突然樂隊轉為全奏,電閃雷鳴,大雨滂沱。雨后又出現牛仔生氣勃勃的歌曲。大峽谷回復到它原來的面貌。

3.音樂分析

本課選用的是《大峽谷組曲》的第一樂章《日出》。

第一樂章,E大調,6/4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較長的引子和尾聲。

引子由定音鼓輕柔微弱的滾奏主音開始,小提琴用泛音隨入,然后單簧管奏出緩緩上行的音階,三支小號隨后間歇地加進,奏出一種鳴叫的聲響。在這樣的音樂烘托下,長笛奏出兩句具有主題音樂特色的華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鳥鳴,第二句著意描繪朦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樂繼續保持引子的氣氛,先由英國管,然后再用長笛,奏出表現日出的主題音樂:

隨后,主題又變奏重復,仍由英國管和長笛相繼奏出:

這段音樂每次出現的最后的長音中,加上由鐘琴和鋼琴重復奏出主題的片段,好像是峽谷中傳來的回聲。

中間部音樂轉入G大調,開始由圓號演奏上行音階,轉由木管組和鋼琴奏出,并以繼續上行模進的形式,然后由弦樂奏出主題旋律:

隨后,這個旋律轉為D大調,并以卡農形式奏出。接著這段音樂忽然變得明亮而富有朝氣,尤其是偶爾出現的鐘琴音響,更像那晨曦閃爍的光芒。

再現部。音樂轉入屬調,主題和變奏的主題,這兩個旋律以復調的手法在高音區出現,然后割斷音樂的旋律又與中間部的主題形成復雜的復調關系,并又轉回D大調。這時音樂變得非常熱烈。最后音樂停在E大調屬七和弦的長音上面,這時豎琴開始出現連續的刮奏,將音樂推向高潮,我們似乎看到那光芒萬丈的驕陽已經升到天際。

尾聲。以各部分主題的主要動機匯集成復調形式,在樂隊的全奏中出現,音樂顯得非常活躍,而且富有歡欣的情緒。最后,音樂轉為急板,在輝煌的音響中結束。

(四)相關知識

1.音畫、音詩和交響詩

交響詩,是按照文字、繪畫、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作成的一種描寫性的大型管弦樂曲。它是標題音樂的主要體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等單樂章曲式,結構比較自由。交響詩內容富有詩意,具有描寫性或敘事性、抒情性或戲劇性等特點。文學性的交響詩亦稱為“音詩”;描寫自然景物等繪畫性交響詩亦稱為“音畫”;以童話故事為題材的交響詩有時稱為“交響童話”。交響詩是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首創的一種音樂體裁。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迪卡斯的《魔法師的弟子》、施詠康的《黃鶴的故事》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和狼》等。

2.組曲

組曲是由幾首樂曲按照相互對比的原則組成的一種器樂套曲,可分為古組曲和近代組曲兩大類:古組曲(亦稱“舞蹈組曲”),流行于17、18世紀,由各種舞曲組成。例如巴赫的《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等。近代組曲(亦稱“標題組曲”)是近百年來逐漸興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樂曲。其特點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樂章數目自由,最少兩段,多至二三十段不等。調性比較自由。大多為鋼琴曲或管弦樂曲。常見的有從歌劇、舞劇、戲劇配樂或電影音樂中選出若干片段輯成的組曲。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組曲》、比捷的《卡門組曲》、格羅菲的《大峽谷組曲》、圣—桑的《動物狂歡節》、李煥之的《春節》、吳祖強和杜鳴心合作的《魚美人組曲》、丁善德的《快樂的節日》等。

3.歌唱知識

(1)歌唱的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歌唱基本技巧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的結合。準確清晰的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使良好的自然而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這是歌唱的基本要求。

掌握正確的咬字、吐字,首先要了解漢語語音的構成及其發音規律。漢語語音的構成,一般包括聲母(子音)、韻母(母音)與聲調三部分。其中聲母與韻母拼合,又常可分出字頭(聲母)、字腹、字尾(韻母)。所謂咬字,就是要求出聲時咬準字頭(聲母)的發音,為此必須準確地掌握聲母的發聲部位與發音方法。而吐字則是要求以準確的口形吐清字腹(韻母),并清晰地歸韻收聲(復韻母最后一個音素,即字尾)。

其次,要了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由于歌唱發聲的要求,對聲韻更強調,讀音時動作既要適應歌唱,又要準確表達字義。此外為區別與正確表達詞義,還應適當注意字的聲調。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咬字要準確,吐字要清晰。字頭(母音)要咬清楚、準確。字尾(韻母)要吐得正確、引長字身。字尾的歸韻要收得干凈、自然。

關于歌唱的咬字、吐字的概念和要求,說法不一,另有一種提法是:吐字,亦稱“咬字”,準確、清楚地唱出歌詞中每個字音(《音樂百科詞典》第607頁,李維勃撰“吐字”條)。

這里我們采用原大綱使用的概念和人民音樂出版社《實用中小學音樂教師手冊》一書中“聲樂知識”的提法。

(2)合唱的和諧與均衡

合唱與獨唱不同,它是一種具有嚴密結構的集體音響藝術。從“集體音響”這一突出的特點出發,產生了合唱的“平衡與和諧”的要求。

合唱要求歌唱整體的統一。歌唱整體統一,一般是指合唱的“基本音色”、“節奏”、“速度”和“理解表情”的統一。

合唱的“和諧”是指合唱各聲部在音高關系上的準確、協調。和諧在“橫”的音高關系上是指演唱時做到作品的調性的協調。一般情況是,孩子們在精神過于緊張或興奮時,歌唱音調容易往高跑,在精神疲憊、松懈是,音調又容易往低跑。和諧,在“豎”的音高關系上是指各聲部間的音程關系符合和弦或復調的要求。在學生的合唱教學中,要求各個聲部一定要注意把音唱準。

合唱的“均衡”(或稱平衡)是指合唱各聲部間的音量關系,換句話說,就是安排聲部間的適當音量大小的布局。比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種平衡,第一種,三個聲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這叫自然的平衡;第二種,高聲部強,其他聲部弱;第三種,中聲部強,其他聲部弱;第四種低聲部強,其他聲部弱。上述第二、三、四種都是根據作品的藝術表現的需要進行的音量平衡,又稱藝術的平衡。

在學生的合唱教學中,要求學生聆聽自己的聲部和其他聲部的歌聲,使合唱各聲部成為一個整體。

(關于合唱的和諧與均衡,這里基本上采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鐘維國著《童聲合唱的訓練與指揮》一書中的提法。)

三、教學建議(2課時)

(一)單元課時分配建議

本單元共2課時。課時分配可有多種方案。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欣賞《九寨溝音畫》選段;第二課時,繼續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欣賞《大峽谷組曲》選段。也可采用另一種方案:第一課時,結合欣賞《九寨溝音畫》和《大峽谷組曲》選段,揭示“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主題,導入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第二課時,結合歌唱技巧知識,繼續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復習性欣賞前兩首描寫景物的欣賞曲。

(二)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

1.充分利用范唱。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印象,激發學生對歌曲學習的興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錄音,必要時可多聽幾遍。歌曲的介紹可少講,留給學生在聆聽范唱后進行簡單的討論或議論,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處理。引導學生用熱烈、歡快聲音來演唱歌曲,表達少年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歌曲藝術處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師(或音像資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過討論、比較,讓學生自己來探索歌曲情感的處理,試一試,究竟怎樣演唱效果更好。要學使生從音樂的表現上,學會如何理解、表達歌曲的感情。

3.從實際出發選擇教歌方法。這首歌曲比較長,有三段歌詞,音程跳動較大和節奏變化較多,大部分是二部合唱等。要視學生的視唱能力決定教歌方法,如果學生的視唱能力偏低,為使學生盡快學會、唱好這首歌曲,可多利用錄音范唱,并輔之以聽唱法。在采用視唱方法時,盡量不用或少用將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反復進行視唱的方法。

4.學會歌曲之后,引導學生設計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的演唱形式,再加上一些形體動作,以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情緒。變化演唱形式主要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可以采用領唱或男女聲分別唱的形式,配合做些拍手、或歌伴舞一類的動作,如條件許可的話,用卡拉OK的形式進行演唱。

(三)欣賞《九寨溝音畫》和《大峽谷組曲》選段

1.啟發學生“聆聽音樂,發揮想像”。這兩首樂曲都是標題性作品,富于描寫性。教師在開始時僅提出一個大概的命題和提示,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傾聽之后談談自己所想像的“畫面”,允許、鼓勵發表獨立的見解。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在欣賞《九寨溝音畫》選段時可以采用“聆聽—選擇”的方法。選擇樂曲中兩、三個對比性較強的片段,比如選擇描寫“平靜的湖水”(第三樂章)、“山林間藏族男女歌舞”(第二樂章)或“瀑布和溪流”(第五樂章)的音樂片段,聽后讓學生做出選擇。這個方法可結合課本上的練習進行。

3.在欣賞《大峽谷組曲》選段時,可讓學生唱一唱《大峽谷組曲·日出》的音樂主題。在傾聽音樂時想像樂曲所表現的科羅拉多峽谷的景物的“畫面”,如條件允許,也可讓學生在課余時畫一幅:你想像中的“大峽谷風光圖”。

(四)結合本課“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主題,以及欣賞曲以自然名勝“九寨溝”和“大峽谷”為題;擴展學生的知識,讓學生談談我國和世界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人類自然遺產名錄”?想一想哪些以音樂或其他藝術形式可以表現本課的主題?第一單元綠色家園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曲,領悟“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共同主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熱愛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

(二)通過學習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

(三)通過欣賞《九寨溝音畫》和《大峽谷組曲》選曲,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藝術美感,在聆聽音樂時想像音樂所表現的情景,并能夠正確辨別、選擇有對比性的描寫景物的音樂。

(四)學習有關音畫的知識,懂得音樂能夠表現自然界的美景;學習“合唱的和諧與均衡”方面的知識,并注意在歌唱練習中加以運用。

二、教材分析

(一)《給未來一片綠色》

1.作者簡介

李幼容(1935—)詞作家。山東人。1956年畢業于長春大學。曾在甘肅白銀文工團任編劇。1961年調新疆軍區兵團文工團任創作員。197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委文工團創作員。1982年調總政歌舞團。自1955年開始發表詩歌、小說、散文、論文、歌詞、劇本等。代表作有《金梭和銀梭》、《七色光之歌》、《藍天里有一顆會唱歌的星》、《跨世紀的新一代》、《珠穆朗瑪》、《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等。

龔耀年(1940—)音樂編輯家。上海人。195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少年班,后入附中學習。1963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分配到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編輯部。著有《兒童歌曲作法》、《青少年學作曲》、《實用電聲小樂隊編配》、《歌曲創作漫談》、《實用小樂隊編配法》等。作有交響音畫《哈納斯湖》組曲,歌劇《風雨花》,合唱組歌《長征路上的小紅軍》,以及電影音樂、電視音樂等。

2.歌曲分析

《給未來一片綠色》是一首表現少年兒童愛護環境、愛護地球、美化環境、美化地球、造福人類的歌。詞作者設計了一個具有詩意般的意境,表現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最后得出結論:“給未來留下一個更美的地球和一首綠色和平的歌”。曲作者則把這個意境用調性對比的手法加以刻畫,譜出這首歌。

歌曲的主體部分為D大調、4/4拍、中速,由三部分組成。

歌曲的前奏由降B大調開始,結束在g小調的屬和弦上,因而為轉入D大調做好了準備。這個前奏用了遠關系轉調的方法,造成了色彩上的強烈對比,描繪出一個詩意般的意境,把人們帶入思考之中。

第一部分由四個樂句構成,它集中描繪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他們提出“你給未來的地球想留些什么”和“你給未來的世界想畫些什么”的問題,這段歌曲的旋律流暢、婉轉、抒情。

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發展,由兩個樂句構成。它具體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所思考的內容:留下小樹、花朵、生命的春天、永恒的綠色……作者用了二聲部的手法,旋律進行比較活躍,好像你一言、我一語地在討論問題。

第三部分是前兩部分的深入發展。它描繪了少年兒童經過熱烈的討論后得出了肯定的結論:“給未來一片綠色”。旋律由“啊”起始,呈短暫的復調式進行,好似少年兒童在興奮地對答。此后,歌曲又合為和聲式進行,并以肯定的語氣結束全曲。

(二)《九寨溝音畫》選曲(《瀑布與溪流》)

1.作者簡介

李寶樹(1933—)作曲家。北京通縣人。1949年入華北大學音樂系,1954年結業于中央電影局作曲訓練班。曾師從瞿希賢、羅忠镕、王云階、瞿維、雷振邦、李秀芳教授。一直從事電影音樂創作中,現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廠的專業作曲。作有紀錄片《魯迅傳》、《巴金》、《郭沫若》、《周總理永垂不朽》(合作)等;故事片《孤帆遠影》、《槍從背后打來》、《內當家》(合作)等;電視劇《她沒有眼淚》、《漂泊者》等;器樂曲有高胡與樂隊《南國風光好》、二胡曲《思》、板胡二胡協奏曲《翻身的日子》(合作)、管弦樂曲《漓江抒情》等。

2.背景資料

九寨溝既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由于過去交通不便,這里幾乎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森、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九寨溝四季景色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茵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山,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九寨溝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大熊貓等珍貴野生動物。

九寨溝之美在于水,有大小上百個湖泊,星羅棋布,錯落有致,近處綠水,清澈見底,遠方蔚藍,平靜無波,兩岸山樹,映入海中,綠色寧靜的環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九寨溝河道縱橫,水流奔騰,構成數不清的瀑布,有的細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帶飄舞,有的似銀河奔瀉。有的瀑布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震耳欲聾,有的瀑布呈多級下跌,從山崖上繁茂青翠的樹林間穿流下瀉。九寨溝的瀑布和溪流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管弦樂組曲《九寨溝音畫》原為作者為紀錄影片《九寨溝夢幻曲》創作的電影音樂。該影片于1995年5月榮獲第二十二屆波蘭克拉科夫國際電影節作曲獎。后由作者根據電影音樂重新改編創作為大型管弦樂組曲。

《九寨溝音畫》表現了九寨溝的優美風光和風土人情。全曲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夢幻曲》,音樂展示九寨溝獨特、神奇的風光和它那如夢似幻、迷離朦朧、動靜無定的意境;第二樂章《藏鄉斷想》,音樂中展開九寨溝歷史的遐想,藏族姑娘飛舞的長袖、狂歡的踢踏舞、悠揚的藏族民歌、牛角聲聲、烈馬嘶鳴……;第三樂章《水韻》,音樂描繪出多姿多彩、神色各異、充滿幻景的湖水;第四樂章《秋色》,音樂描繪出九寨溝秋日里層林盡染、落葉繽紛的五彩斑斕圖景;第五樂章《瀑布與溪流》,表現九寨溝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九寨溝音畫》的音樂創作的特點是,立足于民族音樂的基礎之上,借鑒創新的音樂技法,將傳統的民族音樂風格和現代序列音樂技法、印象派音樂色彩等多種音樂創作手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和聲豐富新穎,配器變化多彩,令人耳目一新。樂曲中雖然大量使用了十二音序列音樂技法,但卻是依據民族音調特點編排序列并創作了音樂主題,因而,樂曲既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又富有新意,絕無怪異生澀之感,音樂清新、流暢、動聽,使人感到十分親切自然、新穎脫俗。

3.音樂分析

本課選用的是《九寨溝音畫》的第五樂章《瀑布與溪流》。

這個樂章用短笛、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和英國管作連續的琶音和弦的平行進行,銅管組的和聲長音,以及全部弦樂的震音和聲,加上豎琴的有力刮奏,以此來描繪這個壯觀景象。在木管組的不停頓的平行琶音和聲背景上,全部弦樂隊奏出寬廣的旋律:

接著,旋律作高半音轉調重復后,引出小提琴獨奏音調:

隨后緊接以英國管奏出完整的主題的移位。樂曲在琶音與分解和弦中結束。

(三)《大峽谷組曲》選曲(《日出》)

1.作者簡介

格羅菲(1890—1972)美國作曲家。生于紐約,父親是波士頓歌劇團的歌手,自幼向母親學習鋼琴、小提琴與和聲,以后又學習中提琴。但父母反對他以音樂為職業,因此他做過銀行職員、裝訂工、汽車司機,一面工作一面到咖啡館彈奏鋼琴。17歲時終于成為洛杉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開始了音樂生涯。1919年被聘為舞廳樂隊的編曲,并擔任指揮和鋼琴演奏,從此致力于爵士音樂交響化的活動。他的理想是要將嚴肅音樂與爵士音樂結合起來。他是將美國爵士音樂寫成嚴肅音樂這一創作活動中成就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百老匯之夜》、《密西西比組曲》、《大峽谷組曲》、《大都會》、《好萊塢組曲》等。

2.背景資料

大峽谷是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河中游的游覽勝地,峽谷長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寬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寬度不足1公里,兩側谷壁呈階梯狀。其中最深的一段長約170公里,1919年被辟為國家公園。大峽谷的景觀宏偉雄壯,氣勢磅礴。

《大峽谷組曲》創作于1931年。關于這首作品,作者在十幾歲時游歷大峽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說:“當我在亞利桑那州的時候,就想用音樂來表現這個聞名于世的峽谷”,20多年后的1931年。他創作了這首組曲。

這是一部游記音樂,著重描繪大峽谷的壯麗景色。演奏《大峽谷》的樂隊編制龐大,以絢麗多彩的音響、別致的節奏音型、獨特的和聲風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層次復調手法運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種壯麗、神奇景色的音樂形象。全曲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日出》、第二樂章《赤色的沙漠》、第三樂章《羊腸小道》、第四樂章《日落》、第五樂章《暴風雨》。

第一樂章《日出》表現晨曦、鳥鳴、絢麗的山谷和噴薄欲出的太陽,一派陽光燦爛、生機勃勃的大峽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滾奏表現破曉時冉冉升起的太陽,尖銳的短笛仿佛是鳥鳴,接著英國管吹起一段晨曲;第二樂章《赤色沙漠》,浮動著水氣被陽光折射成彩虹,沙漠被染得通紅,寂靜中傳來鐘聲,木管不安的音響,表現大自然色彩的不斷變換;第三樂章《羊腸小道》,牛仔騎著驢子經過巖壁上的小徑,在驢蹄聲的伴奏下,雙簧管吹出一支牛仔歌曲。急速的驢蹄聲、小鳥的啼聲和牛仔的歌聲交織在一起,然后他們停歇在山間小屋旁。最后一聲驢鳴,牛仔騎著驢子筆直地下山;第四樂章《日落》,安寧、溫和,富有濃厚的抒情性,山腳下牧童的笛聲回蕩,響起了教堂的鐘聲,牧笛微微可聞、夜幕籠罩,萬籟俱寂。第五樂章《暴風雨》,小提琴高音區的輕微聲響像是沙漠和巖壁間的微風,突然樂隊轉為全奏,電閃雷鳴,大雨滂沱。雨后又出現牛仔生氣勃勃的歌曲。大峽谷回復到它原來的面貌。

3.音樂分析

本課選用的是《大峽谷組曲》的第一樂章《日出》。

第一樂章,E大調,6/4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較長的引子和尾聲。

引子由定音鼓輕柔微弱的滾奏主音開始,小提琴用泛音隨入,然后單簧管奏出緩緩上行的音階,三支小號隨后間歇地加進,奏出一種鳴叫的聲響。在這樣的音樂烘托下,長笛奏出兩句具有主題音樂特色的華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鳥鳴,第二句著意描繪朦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樂繼續保持引子的氣氛,先由英國管,然后再用長笛,奏出表現日出的主題音樂:

隨后,主題又變奏重復,仍由英國管和長笛相繼奏出:

這段音樂每次出現的最后的長音中,加上由鐘琴和鋼琴重復奏出主題的片段,好像是峽谷中傳來的回聲。

中間部音樂轉入G大調,開始由圓號演奏上行音階,轉由木管組和鋼琴奏出,并以繼續上行模進的形式,然后由弦樂奏出主題旋律:

隨后,這個旋律轉為D大調,并以卡農形式奏出。接著這段音樂忽然變得明亮而富有朝氣,尤其是偶爾出現的鐘琴音響,更像那晨曦閃爍的光芒。

再現部。音樂轉入屬調,主題和變奏的主題,這兩個旋律以復調的手法在高音區出現,然后割斷音樂的旋律又與中間部的主題形成復雜的復調關系,并又轉回D大調。這時音樂變得非常熱烈。最后音樂停在E大調屬七和弦的長音上面,這時豎琴開始出現連續的刮奏,將音樂推向高潮,我們似乎看到那光芒萬丈的驕陽已經升到天際。

尾聲。以各部分主題的主要動機匯集成復調形式,在樂隊的全奏中出現,音樂顯得非常活躍,而且富有歡欣的情緒。最后,音樂轉為急板,在輝煌的音響中結束。

(四)相關知識

1.音畫、音詩和交響詩

交響詩,是按照文字、繪畫、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作成的一種描寫性的大型管弦樂曲。它是標題音樂的主要體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等單樂章曲式,結構比較自由。交響詩內容富有詩意,具有描寫性或敘事性、抒情性或戲劇性等特點。文學性的交響詩亦稱為“音詩”;描寫自然景物等繪畫性交響詩亦稱為“音畫”;以童話故事為題材的交響詩有時稱為“交響童話”。交響詩是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首創的一種音樂體裁。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迪卡斯的《魔法師的弟子》、施詠康的《黃鶴的故事》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和狼》等。

2.組曲

組曲是由幾首樂曲按照相互對比的原則組成的一種器樂套曲,可分為古組曲和近代組曲兩大類:古組曲(亦稱“舞蹈組曲”),流行于17、18世紀,由各種舞曲組成。例如巴赫的《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等。近代組曲(亦稱“標題組曲”)是近百年來逐漸興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樂曲。其特點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樂章數目自由,最少兩段,多至二三十段不等。調性比較自由。大多為鋼琴曲或管弦樂曲。常見的有從歌劇、舞劇、戲劇配樂或電影音樂中選出若干片段輯成的組曲。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組曲》、比捷的《卡門組曲》、格羅菲的《大峽谷組曲》、圣—桑的《動物狂歡節》、李煥之的《春節》、吳祖強和杜鳴心合作的《魚美人組曲》、丁善德的《快樂的節日》等。

3.歌唱知識

(1)歌唱的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歌唱基本技巧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的結合。準確清晰的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使良好的自然而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這是歌唱的基本要求。

掌握正確的咬字、吐字,首先要了解漢語語音的構成及其發音規律。漢語語音的構成,一般包括聲母(子音)、韻母(母音)與聲調三部分。其中聲母與韻母拼合,又常可分出字頭(聲母)、字腹、字尾(韻母)。所謂咬字,就是要求出聲時咬準字頭(聲母)的發音,為此必須準確地掌握聲母的發聲部位與發音方法。而吐字則是要求以準確的口形吐清字腹(韻母),并清晰地歸韻收聲(復韻母最后一個音素,即字尾)。

其次,要了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由于歌唱發聲的要求,對聲韻更強調,讀音時動作既要適應歌唱,又要準確表達字義。此外為區別與正確表達詞義,還應適當注意字的聲調。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咬字要準確,吐字要清晰。字頭(母音)要咬清楚、準確。字尾(韻母)要吐得正確、引長字身。字尾的歸韻要收得干凈、自然。

關于歌唱的咬字、吐字的概念和要求,說法不一,另有一種提法是:吐字,亦稱“咬字”,準確、清楚地唱出歌詞中每個字音(《音樂百科詞典》第607頁,李維勃撰“吐字”條)。

這里我們采用原大綱使用的概念和人民音樂出版社《實用中小學音樂教師手冊》一書中“聲樂知識”的提法。

(2)合唱的和諧與均衡

合唱與獨唱不同,它是一種具有嚴密結構的集體音響藝術。從“集體音響”這一突出的特點出發,產生了合唱的“平衡與和諧”的要求。

合唱要求歌唱整體的統一。歌唱整體統一,一般是指合唱的“基本音色”、“節奏”、“速度”和“理解表情”的統一。

合唱的“和諧”是指合唱各聲部在音高關系上的準確、協調。和諧在“橫”的音高關系上是指演唱時做到作品的調性的協調。一般情況是,孩子們在精神過于緊張或興奮時,歌唱音調容易往高跑,在精神疲憊、松懈是,音調又容易往低跑。和諧,在“豎”的音高關系上是指各聲部間的音程關系符合和弦或復調的要求。在學生的合唱教學中,要求各個聲部一定要注意把音唱準。

合唱的“均衡”(或稱平衡)是指合唱各聲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