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海省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抓活魚”,往常是對新聞人的要求。“活魚”活靈活現,看著新鮮,讀著夠味。其實,在新的文學環境下,散文寫作,也要善于“抓活魚”。素材要“活”。在一部手機行天下的時代,若文章標題、內容不新鮮,讀者手指頭一劃拉就過去了。不僅新媒體如此,紙質期刊的讀者常常也是打開封面,掃一眼目錄,熟人的讀一讀,標題新穎的讀一讀,短一點的讀一讀,那些四平八穩的“陳年往事”,大多時候是被忽略的。什么樣的素材“活”呢?時下最新的,與讀者最近的。比如每到過年時,按慣例都會發表一些與年節有關的散文。年年寫,年年發,甚至十年二十年前的文章還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讀者面前,這恐怕說不過去,也看不過去。記得2019年春節前,我們一家從廣州乘坐火車返鄉探親,在車廂里遇到一對在廣東惠州打工的夫妻,一路走一路聊,聊的全是他們生活里的新鮮事。之后我寫了一篇《火車上的見聞》,文章還入選了當年福建中考語文試卷。如果說這篇文章還有點可取之處,我猜測,“鮮活”是關鍵。細節要“活”。如今讀者越來越挑剔,也越來越難被感動。散文感動人,要靠細節。前幾天,我讀到作家堯山壁的《冀中故友(二章)》,頗有感觸。眾所周知,紀念類、回憶類文章很難寫出新意,但此文中有這樣幾句:“師資力量可以擠出來,他本人也可以兼課,但教室、宿舍多一間也沒有,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人都瘦了。他圓臉變成了長臉,不停地轉磨磨,我在后面跟著。從校內轉到校外,轉著轉著撞到一堵墻——槐南路小學。”真實、可信,生動、形象,把人物急切的樣子寫活了。語言要“活”。“手機控”讀者口味多樣,散文的語言若還停留在過去的調子里,他們會覺得陳舊、不感興趣。自然,不是說寫散文要“網言網語”,一味迎合時興的口味,能寫得既“活”又“雅”,才見功力。這方面,汪曾祺是一個標桿。他的文學語言把文言和口語糅合起來,濃淡適度,不留痕跡,有嚼頭,而且俗不傷雅,有文化氣息。散文是貼近生活的文體,是生活凝結的晶瑩露珠,隨意采擷不來,要善于觀察,善于等待,要舍得沉下身心。對于鮮活素材,不能只寫皮相和表面,要深入他們的生活,發現故事,發掘細節,這樣才能寫得深入,讀著自然,滴水清圓,耐人尋味。一位作家說:“用審美熔煉世間萬物、人間百態,鑄成一把洞察時代生活、開啟智慧人生的鑰匙,散文才大有可觀,大有可為。”一個“熔”,一個“鑄”,都非輕易能夠實現,必得千錘百煉,必得千磨萬擊。(摘編自許鋒《散文寫作也要“抓活魚”》)材料二:楚些(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稀釋和反駁,抒情風格的散文漸漸從中心位置上退出,進入新世紀之后,散文的敘事轉向得以完成。從散文的傳統來看,散文一直存在著多元博弈,而在今天的現實中,敘事散文的一家獨大已經成為事實,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敘事轉向的?散文對敘事的過度依賴是否會反過來侵害散文文體的兼容性?耿立(散文家,詩人):我不認為是敘事的轉向,而是接通,接通了散文的正統或者真正的傳統,中國的散文是史傳傳統,是以敘事為主的,血脈的上游是《左傳》《史記》。原話記不得了,孫犁先生就曾表達過對抒情風格散文的不滿。他說古代真正算得上抒情的散文很少,多的是敘事,是哲理。抒情風格散文的主流位置,是楊朔的作用,是當時人們精神的單一化、模式化的結果,是對古代散文和魯迅、周作人現代散文傳統截斷的結果。中國人的抒情文字主要是詩歌,我們的傳統抒情的源頭是《詩經》,和西方的史詩源頭一比就顯出來,他們的詩歌重敘事,我們重抒情。我不擔心所謂的散文對敘事的過度依賴是否會反過來侵害散文文體的兼容性。因為散文作者的內心追求和文字追求決定了散文的行文方式,人們拋棄那些抒情風格的散文,是因為那些散文本身的不爭氣和毛病,那些矯情偽情、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忸怩作態,這才是那種散文式樣衰微的原因,但我不反對抒真情的文字。楚些:您曾經主編年度最佳隨筆選本多年,也曾就隨筆體式寫出專業的批評文章。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近二十年來敘事散文和隨筆的創作曲線的?撇開西方的語境不談,當代中國的隨筆寫作為散文提供了哪些可能性?耿立:近二十年,敘事散文和隨筆支撐了散文創作的實績,它借鑒小說和電影的一些結構手法、敘事手法,豐富了散文的武器庫。敘事散文,我看重的是現實敘事與歷史敘事,這些敘事散文的在場感和共情,對底層生活和歷史遮蔽的開掘,都是令人贊賞的。但我更看重的是隨筆。隨筆應以智性的美為首選,她透視這個世間生命與自然的秘密,戳穿一切偽造的瞞和騙的把戲,裸露出人間的真誠,剝去偽飾的油彩,這才是隨筆的深度和道義的所在。隨筆給散文提供的是精神的依靠,是散文的精神氣質。散文要向隨筆學習趣味。小說如咖啡,刺激性大于隨筆,隨筆是下午茶,或者晚間好友隨意談心的點綴。有趣是隨筆存在的理由之一,要力避無智和無趣。(摘編自楚些、耿立《當下散文創作的幾個關鍵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素材鮮活度、細節生動性、語言創新等多個維度強調了散文創作中要講究“抓活魚”,以提升散文的鮮活度和感染力。B.許鋒通過自身創作《火車上的見聞》的經歷,生動地論證了素材“鮮活”在散文寫作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創作靈感的重要性。C.散文曾經歷了由抒情風格的散文轉向敘事風格的散文的發展過程,但是耿立并不認為這是敘事轉向,而將其看作接通。D.耿立認為敘事散文和隨筆各有特色:敘事散文重在場感和共情,能夠開掘底層生活和歷史遮蔽;隨筆則首先提倡智性的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紙質期刊,讀者的閱讀行為往往呈現出快速篩選、偏好新鮮內容的特點。B.某作家用“熔”和“鑄”形容散文創作的精髓與追求,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散文創作的艱難與價值。C.耿立認為,正是由于楊朔的作用,才讓人們對散文的正統產生了誤會,把抒情散文當成正統和主流。D.隨筆有深度,講道義,注重趣味性,能夠豐富散文的精神世界,為散文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一中散文寫作要“抓活魚”的觀點的一項是(
)A.毛澤東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指出:“文章(公文)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B.余光中說:“我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與文字相通,每如撒鹽于燭,會噴出七彩的火花。”C.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的散文樸素清麗。她往往抓取日常生活的點滴,融化到心靈里去,平靜中見驚濤,質樸中見風雨,文字有穿透力。D.孫犁認為:“總之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范仲淹先憂后樂之名言,并非一時乘興創作出來,乃是久縈于心的素志,觸景生情而出。”4.成功的訪談總離不開采訪者高超而巧妙的提問技巧。請簡要說說材料二體現了采訪者楚些的哪些提問技巧。5.散文是當代人們喜歡閱讀和創作的文學體裁,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材料對當代散文創作有哪些啟示。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春風沉醉的晚上(節選)郁達夫故事梗概:作者敘述了兩個同病相憐的年輕人的一段美好而純潔的交往。男的是窮困潦倒的作家(“我”),女的是煙廠的青年女工陳二妹。陳二妹年僅十七歲,無親無故,每天到煙廠做十個小時的工,一個鐘頭只能得到“三分大洋”的報酬,入不敷出。二妹回來的響動把我驚醒的時候,我見我面前的一支十二盎司一包的洋蠟燭已經點去了二寸的樣子,我問她是什么時候了?她說:“十點的汽管剛剛放過。”“你何以今天回來得這樣遲?”“廠里因為銷路大了,要我們做夜工。工錢是增加的,不過人太累了。”“那你可以不去做的。”“但是工人不夠,不做是不行的。”她講到這里,忽而滾了兩粒眼淚出來,我以為她是工作得倦了,故而動了傷感。一邊心里雖在可憐她,但一邊看了她這同小孩似的脾氣,卻也感著了些兒快樂。把糖食包打開,請她吃了幾顆之后,我就勸她說:“初做夜工的時候不慣,所以覺得困倦,做慣了以后,也沒有什么的。”她默默地坐在我的半高的由書疊成的桌上,吃了幾塊巧克力,對我看了幾眼,好像是有話說不出來的樣子。我就催她說:“你有什么話說?”她又沉默了一會,便斷斷續續地問我說:“我……我……早想問你了,這幾天晚上,你每晚在外邊,可在與壞人做伙友嗎?”我聽了她這話,倒吃了一驚,她好像在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與小竊惡棍混在一塊。她看我呆了不答,便以為我的行為真的被她看破了,所以就柔柔和和地連續著說:“你何苦要吃這樣好的東西,要穿這樣好的衣服?你可知道這事情是靠不住的。萬一被人家捉了去,你還有什么面目做人。過去的事情不必去說它,以后我請你改正罷。……”我盡是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呆呆地在看她,因為她的思想太奇突了,使我無從辯解起。她沉默了數秒鐘,又接著說:“就以你吸的煙而論,每天若戒絕了不吸,豈不可省幾個銅子。我早就勸你不要吸煙,尤其是不要吸那我所痛恨的N工廠的煙,你總是不聽。”她講到了這里,又忽而落了幾滴眼淚。我知道這是她為怨恨N工廠而滴的眼淚,但我的心里,怎么也不許我這樣地想,我總要把它們當作因規勸我而灑的。我靜靜兒地想了一會,等她的神經鎮靜下去之后,就把昨天的那封掛號信的來由說給她聽,又把今天的取錢買物的事情說了一遍,最后更將我的神經衰弱癥和每晚何以必要出去散步的原因說了。她聽了我這一番辯解,就信了我,等我說完之后,她頰上忽而起了兩點紅暈,把眼睛低下去看著桌子上,好像是怕羞似的說:“噢,我錯怪你了,我錯怪你了。請你不要多心,我本來是沒有歹意的。因為你的行為太奇怪了,所以我想到了邪路里去。你若能好好兒的用功,豈不是很好嗎?你剛才說的那——叫什么的——東西,能夠賣五塊錢,要是每天能做一個,多么好呢?”我看了她這種單純的態度,心里忽而起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情,但是我的理性卻命令我說:“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現在處的是什么境遇!惡魔,惡魔,你現在是沒有愛人的資格的呀!”我當那種感情起來的時候,曾把眼睛閉上了幾秒鐘,等聽了理性的命令以后,才把眼睛開了開來,我覺得我的周圍,忽而比前幾秒鐘更光明了。對她微微地笑了一笑,我就催她說:“夜也深了,你該去睡了罷!明天你還要上工去的呢!我從今天起,就答應你把紙煙戒下來罷!”她聽了我這話,就站了起來,很喜歡地回到她的房里去睡了。她去之后,我又換上一支洋蠟燭,靜靜兒地想了許多事情:“我的勞動的結果,第一次得來的這五塊錢已經用去了三塊了。連我原有的一塊多錢合起來,付房錢之后,只能省下二三角小洋來,如何是好呢!”“就把這破棉袍子去當罷!但是當鋪里恐怕不要。”“這女孩子真是可憐,但我現在的境遇,可是還趕她不上,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強迫她做,我是想找一點工作,終于找不到。”“就去做筋肉的勞動罷!啊啊,但是我這一雙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黃包車的重力。”“自殺!我有勇氣,早就干了。現在還能想到這兩個字,足證我的志氣還沒有完全消磨盡哩!”“哈哈哈哈!今天的那無軌電車的機器手!他罵我什么來?”“黃狗,黃狗倒是一個好名詞。”“……”我想了許多零亂斷續的思想,終究沒有一個好法子,可以救我出目下的窮狀來,聽見工廠的汽笛,好像在報十二點鐘了,我就站了起來,換上了白天脫下的那件破棉袍子,仍復吹熄了蠟燭,走出外面去散步去。貧民窟里的人已經睡眠靜了。對面日新里的一排臨鄧脫路的洋樓里,還有幾家點著了紅綠的電燈,在那里彈罷拉拉依加(俄文的音譯,即三弦琴)。一聲二聲清脆的歌聲,帶著哀調,從靜寂的深夜的冷空氣里傳到我的耳膜上來,這大約是俄國的漂泊的少女,在那里賣錢地歌唱。天上罩滿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爛的尸體似的沉沉地蓋在那里。云層破處也能看得出一點兩點星來,但星的近處,黝黝看得出來的天色,好像有無限的哀愁蘊藏著的樣子。(1923年7月)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和二妹的對話,反映出二妹從事的工作之辛苦、工錢之微薄、內心之無奈,暗示了當時極度不公的社會環境。B.面對“我”的催促,二妹沉默之后才“斷斷續續”地問,顯示出她的小心謹慎,這與她的身份有一定關系。C.二妹勸“我”戒煙和莫走“邪路”,反映出她善良美好的心靈;而勸“我”不要吸她們廠產的煙,也突出了她樸素的反抗精神。D.小說寫了“我”眾多解決困境的想法,但最終選擇了去悠閑地散步,這種選擇實際上暗示“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辦法。7.關于文中我向二妹辯解的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二妹的眼淚有對N工廠的怨恨,可在“我”看來卻是對“我”的關心和規勸。B.二妹對“我”的行為產生了誤解,而“我”通過辯解,成功地消除了二妹的疑慮。C.畫橫線句運用了細節描寫等手法,真實生動,描繪出主人公二妹害羞的心理。D.“你剛才說的那——叫什么的——東西”中破折號連用,其用法是表示解釋說明。8.小說結尾為什么寫星及其近處的天色?請簡要分析。9.文學界認為郁達夫的小說特色之一是:“人物情緒的波動就是小說情節的發展。”請以節選部分的“我”為例談談你的認識。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兩端爭勝,而徒為無益之論者,辨封建者是也。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為而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長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為天子。人非不欲自貴,而必有奉以為尊,人之公也。安于其位者習于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雖愚且暴,猶賢于草野之罔據者。如是者數千年而安之矣。強弱相噬而盡失其故至于戰國僅存者無幾豈能役九州而聽命于此數諸侯王哉?于是分國而為郡縣,擇人以尹之。郡縣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可長民者皆居民上以盡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為而非天下之公乎?(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材料二: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置王無以鎮之,請立諸子。”始皇下其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豈獨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選自蘇軾《秦廢封建》,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強弱相噬A而盡失B其故C至于戰國D僅存者E無幾F豈能役九州G而聽命于此H數諸侯王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徒,只是,與“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中的“徒”意思不同。B.“猶賢于草野之罔據者”與“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中的“于”用法不同。C.是,對的,與“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赤壁賦》)中的“是”意思和用法不同。D.既,已經,與“及既上,蒼山負雪”(《登泰山記》)中的“既”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夫之認為郡縣制能夠沿襲兩千多年而不變,是因為符合形勢和事理,能讓上下都安定。B.秦始皇認為天下苦于戰爭不休,是因為有各諸侯王,所以在統一天下后決定實行郡縣制。C.蘇軾認為秦朝實行郡縣制是順應時勢,并非個人的智慧和見解,然而“學士”和“大夫”大多反對。D.漢高帝最終沒有實行分封制,是因為聽取了張子房等大臣的意見,認識到分封諸侯不可行。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人非不欲自貴,而必有奉以為尊,人之公也。(2)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14.王夫之、蘇軾在看待“郡縣制”和“封建制”的問題上有何相似觀點?請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別石泉李紳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間靈液。清澄鑒肌骨,含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皆盡芳味。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注】清。【注】醒泉,甘甜的泉水,據詩歌小序中說的“甘爽”,應是醴泉之誤。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描寫動靜結合,泉底白沙清晰可見,青石間泉水潛滋暗流,發出低沉細微的聲音。B.頸聯寫秋露凝結在桂花上,仿佛為泉水增添了靈性;而茶葉在泉水中沖泡開來,香氣四溢。C.尾聯寫實,“梵宮”即惠山寺,“浴池”指石泉,寫出了惠山別石泉“甘爽”的特點。D.整首詩筆觸細膩,對仗工整,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類的贊嘆。16.陸羽《茶經》中對泡茶之水有過這樣的論述:“其水,用山水上……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請結合這一觀點,簡要分析《別石泉》被稱為寫泡茶之水的詩的理由。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靜女》中,描寫男主人公愛屋及烏,表達對女子的喜愛的兩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寫自己在潯陽終年不能欣賞到美妙的音樂,之后用“,”兩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帶來的與鄉間音樂不同的藝術感受。(3)蘇軾《赤壁賦》中,“”一句借昆蟲來慨嘆生命的短暫,“”一句直接表達出對人生短暫的感喟。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不論是在國外工作生活的子女回國探親,還是遠嫁的女兒回到老家,抑或在外務工的兒子瞞著父親提前回家,“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引發了人們的情感共鳴。這是為什么?其實,歸根結底,每個人心底都有對團圓的渴望,都有對家庭溫暖的希冀。再遙遠的物理距離,也阻隔不了親人之間的眷念與深情。“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用心良苦,其目的就是給親人們不期而至的驚喜。在雙方之間,存在著一種信息不對稱,可是長輩非但不會責怪晚輩,反而會①。在我們沒有看見的幕后,還有無數人在②,期待著闔家團圓的那一天。伴隨著社會流動的加速,許多留守在家鄉的老人和孩子,與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存在著物理距離,春節成為團聚的契機。“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通過戲劇效應,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親人之間雙向奔赴的情感互動。在這樣一個③的時代里,有些東西卻未曾改變,那就是對家庭和親情的向往與追求。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人稱代詞從“人們”轉變為“每個人”,然后又轉變為“我們”,表達效果也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彩云之南,那片以復雜地形地貌和豐富生態類型著稱的土地,①有著被譽為“動植物王國”的美稱。然而,②榮耀背后卻承載著保護瀕危物種的巨大壓力。在這片神奇的大地上,有一些野生植物如隱匿的珍寶,數量稀少得令人咋舌。由于經費有限,無法同時保護所有瀕危物種,所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旗號創建了。曾經被宣布滅絕的云南梧桐,在2017年被重新發現,它生長在金沙江兩岸的干熱河谷,③是熱帶稀樹草原生境里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喬木物種,它已經有4000萬年歲月滄桑。甚至比人類去云南都要早;還有一種高大的活化石——滇桐,更是有著5000萬年的悠久歷史。④根據遺傳學研究顯示,瀕危物種并非不適應自然,而是受氣候變化與人類干擾。一些古老的物種很難靠自身進化趕上天災和人類對自然的改造速度。在野生植物保護的征程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楊靜帶領團隊注重實踐,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以漾濞城為例,人工繁殖打破了種子休眠,繁育出希望的幼苗;遷地保護,將幼苗置于昆明植物園,⑤確保野外發生意外時物種是否仍能延續;回歸自然,把幼苗栽回野生漾濞城旁,壯大種群數量;就地保護,邀請當地百姓參與,共同守護野生漾濞槭,提高公眾保護意識……20.下列文中加點的詞語,刪去后均不影響原意表達的一項是()A.由于
同時 B.已經
甚至 C.更是
并非 D.一些
來自21.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2.文中說楊靜及其團隊“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是一句熟語,它在文中有著怎樣的含義?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最近幾年,年輕人流行辦“三無”婚禮,無車隊、無接親、無主持,追求簡約、悅己的婚禮。更進一步,很多不想煽情、不想表演,更不想花錢的年輕人甚至連簡約的儀式也不要了,婚禮上播放一段短片,不到十分鐘就開席,新郎新娘也能一起坐下吃飯。播放的短片中,有的人用的是自己剪輯制作的視頻,有的人請專業團隊拍攝了微電影。短片內容有的主打有趣,爆梗不斷;有的從古裝到現代,演繹三生三世;有的溫情浪漫,感動一眾賓客。當套路化、形式化的婚禮開始被厭倦時,年輕人大膽站出來了。他們的婚禮,主打的就是務實。沒意義的環節全部取消,保留的環節,也最大限度追求性價比。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B2.C3.C4.①精準式提問,直入話題。如散文的敘事轉向、敘事散文與隨筆的創作曲線等都是直接切入,從而引導對話深入,避免泛泛而談。②開放式提問,激發思考。如“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敘事轉向的”等,鼓勵被采訪者自由表達觀點,有助于挖掘被采訪者深層次的思考和見解。③引入爭議點,促使思想碰撞。如“散文對敘事的過度依賴是否會反過來侵害散文文體的兼容性”,豐富了對話的維度,展現了不同思想的碰撞。5.①素材要鮮活,貼近生活。材料一中強調散文素材要“活”,啟示我們應注重捕捉生活中身邊的新鮮事,讓讀者能感受到生活的溫度和時代的脈搏。②細節要能觸動人心。材料一中提到細節要“活”,啟示我們要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間,深入挖掘和展現人物、場景的細節,打動讀者。③語言要做到雅俗共賞。材料一中提到散文語言應既“活”又“雅”,啟示我們要錘煉語言,可融合口語的生動與書面語的雅致,使文章易于理解,富有文化氣息。④大膽借鑒,開拓創新。材料二中耿立強調了敘事的重要性,啟示我們要大膽借鑒小說、電影等其他藝術的敘事手法,同時還可借鑒隨筆的智性美和趣味性。【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B.“以及創作靈感的重要性”無中生有。原文“如果說這篇文章還有點可取之處,我猜測,‘鮮活’是關鍵”,沒有談到創作靈感的問題。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正是由于楊朔的作用,才讓人們對散文的正統產生了誤會”錯誤,從原文“抒情風格散文的主流位置,是楊朔的作用,是當時人們精神的單一化、模式化的結果”看,還有“當時人們精神的單一化、模式化”。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根據原文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A.談的是公文寫作的“三性”,沒有談到散文寫作。B.談的是散文的美。C.“抓取日常生活的點滴”“文字有穿透力”符合散文寫作“抓活魚”中有關“細節”要“活”和語言要“活”的觀點。D.談的是散文創作的靈感源于久縈于心的素志,與材料一散文寫作要“抓活魚”的觀點無關。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訪談技巧的能力。①精準式提問,直入話題。如第一個問題“而在今天的現實中,敘事散文的一家獨大已經成為事實,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敘事轉向的?散文對敘事的過度依賴是否會反過來侵害散文文體的兼容性?”,明確話題為“散文的敘事轉向”;第二個問題“您是怎么看待近二十年來敘事散文和隨筆的創作曲線的?”,明確話題為“敘事散文與隨筆的創作曲線”。這些都是直接切入,從而引導對話深入,避免泛泛而談。②開放式提問,激發思考。如“您是如何看待這種敘事轉向的”等,鼓勵被采訪者自由表達觀點,問題的開放性避免把問題局限在小的范圍內,有助于挖掘被采訪者深層次的思考和見解。③引入爭議點,促使思想碰撞。如“散文對敘事的過度依賴是否會反過來侵害散文文體的兼容性”,這肯定是一部分人的看法,提出有爭議性的問題,能夠豐富對話的維度,展現了不同思想的碰撞。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素材要鮮活,貼近生活。材料一中許鋒認為“素材要‘活’”,強調散文素材要“活”,他列舉了自己的《火車上的見聞》的素材來源于2019年春節乘火車探親時一對夫妻聊天中的新鮮事。這啟示我們應注重捕捉生活中身邊的新鮮事,讓讀者能感受到生活的溫度和時代的脈搏。②細節要能觸動人心。材料一中提到“細節要‘活’”,列舉了作家堯山壁的《冀中故友(二章)》中描寫人物急切的段落。這啟示我們要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間,深入挖掘和展現人物、場景的細節,打動讀者。③語言要做到雅俗共賞。材料一中提到“語言要‘活’”,并列舉汪曾祺的語言,“他的文學語言把文言和口語糅合起來,濃淡適度,不留痕跡,有嚼頭,而且俗不傷雅,有文化氣息”,說明散文語言應既“活”又“雅”。這啟示我們要錘煉語言,可融合口語的生動與書面語的雅致,使文章易于理解,富有文化氣息。④大膽借鑒,開拓創新。材料二中耿立強調了敘事的重要性,“近二十年,敘事散文和隨筆支撐了散文創作的實績,它借鑒小說和電影的一些結構手法、敘事手法,豐富了散文的武器庫”啟示我們要大膽借鑒小說、電影等其他藝術的敘事手法,同時“隨筆應以智性的美為首選”“散文要向隨筆學習趣味”,還可借鑒隨筆的智性美和趣味性。【答案】6.D7.D8.①云層破處露出的星星象征著希望和光明,星星近處的黝黑天色則象征了希望背后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困難。②作者以其營造出一個充滿希望又充滿哀愁的氛圍,烘托出“我”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我”既渴望改變現狀,又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憂慮。9.①節選部分寫了“我”對二妹晚歸的擔憂、對自己生活困境的反思、對未來出路的迷茫等情緒波動,揭示了“我”的情感狀態,也推動了情節發展。②“我”在情感波動中做出的決策,如決定戒煙等,反映了“我”的內心變化,展示了“我”在情感波動中的成長和轉變,直接影響了故事的走向。【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D.“暗示‘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辦法”錯,不合文意。原文是“終究沒有一個好法子,可以救我出目下的窮狀來”,“我”在思考了多種解決困境的方法后,最終并沒有找到可行的出路,而是選擇了去散步,這并非暗示“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辦法,而是表現出“我”在面對困境時的無奈與迷茫,散步只是暫時逃避現實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D.“其用法是表示解釋說明”錯,應是“表示聲音的停頓或中斷”,表現二妹在說話時的猶豫和停頓,她可能一時想不起“我”提到的東西的具體名稱,因此通過破折號來模擬她話語中的停頓和思考過程。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①在小說結尾的描寫中,“云層破處也能看得出一點兩點星來”,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現,通常象征著希望和光明。對于處于窮困潦倒境地的“我”來說,盡管生活艱難,如在黑暗中摸索,但星星的存在暗示著“我”內心深處仍存有對未來的一絲希望,希望能擺脫目前的困境,找到出路。而“星的近處,黝黝看得出來的天色,好像有無限的哀愁蘊藏著的樣子”,黝黑的天色則象征著希望背后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困難。“我”雖然有改變現狀的想法,卻面臨著諸多阻礙,如找不到工作、經濟窘迫等,這使得未來充滿了未知和哀愁,不知道能否真正實現希望,體現了希望的渺茫。②小說通過對星及其近處天色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既帶有希望又充滿哀愁的復雜氛圍,這種氛圍很好地烘托出了“我”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我”在生活中陷入了困境,付房錢后所剩無幾,想找工作卻找不到,甚至連做體力勞動都擔心自己的弱腕無法承受。但“我”又不甘心沉淪,“自殺!我有勇氣,早就干了。現在還能想到這兩個字,足證我的志氣還沒有完全消磨盡哩”,說明“我”仍有改變的愿望。然而,現實的殘酷又讓“我”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憂慮,不知道該如何擺脫困境。星象征著希望,給“我”帶來一絲慰藉;而黝黑的天色又帶來哀愁,讓“我”意識到困難重重,這種氛圍與“我”的內心狀態相契合,生動地展現了“我”內心的矛盾與掙扎。9.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①情緒波動揭示情感狀態并推動情節:在節選部分,當二妹回來晚時,“我”詢問她回來遲的原因,體現出“我”對二妹的關心和擔憂,這為后續二妹與“我”的交流做了鋪墊。接著,“我”對自己的生活困境進行反思,“我的勞動的結果,第一次得來的這五塊錢已經用去了三塊了。連我原有的一塊多錢合起來,付房錢之后,只能省下二三角小洋來,如何是好呢”等想法,反映出“我”經濟上的窘迫和焦慮。“我”還對未來出路感到迷茫,如思考做筋肉勞動但又擔心自己的弱腕承受不了黃包車的重力,甚至想到自殺等。這些情緒的波動,既揭示了“我”的情感狀態,又推動了情節發展,使故事從“我”與二妹的交流過渡到“我”對自身處境的思考。②情感波動中的決策影響故事走向:“我”在與二妹的交流中,面對二妹的誤解和規勸,內心產生了情感波動。當二妹懷疑“我”與壞人做伙友時,“我”先是吃驚,后進行辯解,在得到二妹的信任后,“我”決定戒煙,“我從今天起,就答應你把紙煙戒下來罷”。這一決策反映了“我”在情感波動中的成長和轉變,從一開始對二妹的誤解感到無奈,到后來理解二妹的關心并做出改變。“我”的這些內心變化和決策直接影響了故事的走向,使“我”與二妹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也為后續“我”的行為和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體現了“人物情緒的波動就是小說情節的發展”這一特色。【答案】10.CDF11.B12.D13.(1)人并非不想自己尊貴,而必定有尊奉的對象來作為尊貴的象征,這是人的公心。(2)能夠使天下人沒有異心,這就是使天下安寧的正確辦法。(所以說)設置諸侯不利。14.①都認為郡縣制的推行是形勢發展的必然,符合事理。②都指出封建制(分封制)存在弊端,不可行。【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諸侯國)弱肉強食而完全失去了原來的狀態,到了戰國時期,所留存的諸侯國沒有幾個了,怎么能役使九州聽命于這幾個諸侯王呢?“強弱相噬”是主謂結構,“而盡失其故”表示結果,中間不能斷開,在C處斷開;“至于戰國”是時間狀語,引出后面的情況,“僅存者”是“無幾”的主語,在D處斷開;“豈能役九州而聽命于此數諸侯王哉”是一個反問句,“役九州”和“聽命于此數諸侯王”是并列的動賓結構,共同構成反問的內容,中間不應斷開,在F處斷開。故選CD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只是/一類人。句意:卻只是做了沒有益處的爭論的。/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B.“用法不同”分析錯誤,都是做介詞,引進比較對象,相當于“比”。句意:也還是比民間那些沒有依靠的人要好。/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C.正確。對的/這。句意:廷尉的意見是對的。/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D.正確。句意:秦始皇已經吞并天下。/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漢高帝最終沒有實行分封制”錯,根據“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說明漢高帝最終還是分封了韓信、彭越、英布、盧綰等為王,說明他還是進行了分封。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貴”,自己尊貴;“奉”,尊奉;“公”,公心;“人之公也”判斷句。(2)“異意”,異心;“安寧”,使動用法,使……安寧;“術”,方法。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①王夫之:“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直接表明郡縣制沿襲兩千年,古今上下皆安,是形勢所趨,符合事理。蘇軾:“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以冬裘夏葛作比,說明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實行郡縣制是理所應當,順應時勢,并非個人主觀見解。由此可知兩人都認為郡縣制的推行是形勢發展的必然,符合事理。②王夫之:“強弱相噬而盡失其故,至于戰國,僅存者無幾,豈能役九州而聽命于此數諸侯王哉?”描述了分封制下諸侯相互吞并,到戰國時已無法有效統治天下,暗示分封制存在弊端,難以維持國家穩定。蘇軾:“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借李斯之口說明周分封子弟眾多,后親屬疏遠,諸侯相互攻擊,天子無法禁止,明確指出分封制會引發諸侯紛爭,不可行。由此可知兩人都指出封建制(分封制)存在弊端,不可行。參考譯文:材料一:(在兩種制度)兩端爭辯取勝,卻只是做了沒有益處的爭論的,就是那些爭辯封建制(分封制)的人。郡縣制,流傳了兩千年都不能更改,從古至今上下都能適應它,這是形勢所趨,難道不是因為有其合理性才會這樣嗎?上天讓人一定要有君主,不是人為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一開始,各自推舉那些品德能引導眾人、功績能惠及眾人的人來尊奉他,進而又有所推舉而尊奉為天子。人并非不想自己尊貴,而必定有尊奉的對象來作為尊貴的象征,這是人的公心。安于自己的職位的人熟悉自己的職責,因而有世襲的道理,即使愚昧而且殘暴,也還是比民間那些沒有依靠的人要好。像這樣過了數千年而人們能安于這種狀況。(諸侯國)弱肉強食而完全失去了原來的狀態,到了戰國時期,所留存的諸侯國沒有幾個了,怎么能役使九州聽命于這幾個諸侯王呢?于是分割諸侯國而設置郡縣,選擇合適的人來治理。郡縣的制度,在秦朝之前就已經有了。秦朝所滅掉的是六國,并非把三代所封的諸侯國都消滅了。那么把諸侯國分為郡,分為縣,使有才能管理百姓的人都處在百姓之上以施展他們的才能,來治理百姓的綱紀,又為什么不是為了天下的公義呢?材料二:秦王剛剛吞并天下的時候,丞相王綰等人說:“燕國、齊國、楚國之地偏遠,如果不設置藩王就無法鎮守這些地方,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秦始皇把這條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群臣都以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的親屬日益疏遠,(他們)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各諸侯國更是互相征戰,連天子也不能禁止。現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統一成為秦朝的郡縣,對于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賦稅重重地賞賜他們,很容易控制他們。能夠使天下人沒有異心,這就是使天下安寧的正確辦法。(所以說)設置諸侯不利。”秦始皇說:“天下一直都苦于戰斗不止,正因為有諸侯王。現在依靠大秦宗廟的福佑,天下剛剛安定,又再設立諸侯國,這樣做是建立(分立的)部隊,要想天下安定,豈不是太難了嗎!廷尉的意見是對的。”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劃分郡縣,設置郡縣的守吏,按道理本來就應當這樣,(這就)像冬天穿皮襖夏天穿葛衣,是時令所應當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個人智慧或獨到見解,是(一般)所說的不違背時代的情況。然而求學者和士大夫大多認為它不對。漢高帝想封六國的后人,張良認為不行,李斯的意見與張良的意見沒有什么不同。漢高帝聽了張良的話,知道分封諸侯不可恢復,這是非常明顯的了。然而最終還是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盧綰,(這件事)難道只是漢高帝做的事情嗎?張良也參與了。所以柳宗元說:“分封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答案】15.C16.①石泉的水為山泉水,水質清澈。②石泉的水為緩緩流動的活水。③石泉的水甘甜,回味悠長。【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尾聯寫實”錯,尾聯為想象,詩人覺得這里恐怕就是佛寺連著了神仙的洞府,菩薩洗澡的地方變成醴泉了吧。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①從詩中“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可以看出,石泉所在之處能看到素沙,且水清澈到仿佛空無顏色,說明石泉的水非常清澈純凈。又有“清澄鑒肌骨,含漱開神慮”,提到這水清澄得能照見人的肌骨,飲用后能讓人神思開朗,進一步強調了水的清澈程度。山泉水一般受污染少,水質清澄,符合陸羽所說的“用山水上”的觀點,所以石泉是優質的山泉水。②“青石潛流暗有聲”一句,表明石泉的水在青石下暗暗流動,發出細微的聲音,這體現了水是處于流動狀態的。“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通過描寫竹風拂過,帶來水流動的淅瀝聲,以及月光下能看到水的輕明,也暗示了水的動態感。流動的水能夠保持鮮活,符合陸羽“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中對漫流(緩緩流動)的活水的要求,所以石泉是優質的泡茶用水。③詩歌小序中提到“甘爽,乃人間靈液”,直接點明了石泉的水甘甜爽口,是人間的靈液。“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以聯想的方式,將石泉與梵宮、洞府聯系起來,暗示這水如同仙境之水般清冽甘甜。“茗折香芽泛玉英”,寫用石泉泡的茶能泛出如美玉般的光澤,也從側面反映出石泉的水甘甜,能讓茶香更好地散發,符合優質泡茶用水的特點,也與陸羽對好水的要求相契合。17.【答案】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須臾【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匪、貽、暫、蜉蝣、哀、須臾。【答案】18.①喜出望外②翹首以盼③變動不居19.“人們”:強調了“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這種行為引發情感共鳴的普遍性,突出該現象的廣泛影響。“每個人”:強調個體,突出了對團圓和家庭溫暖的渴望是存在于每一個個體內心深處的共性,更加強調個體情感的一致性。“我們”:將讀者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并運用成語的能力。①文中說長輩對晚輩“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的行為,非但不會責怪,“反而”表轉折,表明長輩會因為這種不期而至的驚喜而特別高興,所以用“喜出望外”合適。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②根據語境“還有無數人在……期待著闔家團圓的那一天”,“翹首以盼”能夠生動地體現出人們對闔家團圓的急切盼望之情。翹首以盼:形容殷切盼望。③結合前文“伴隨著社會流動的加速”,說明時代變化快,用“變動不居”來修飾“時代”符合語境。變動不居:事物不斷變化,沒有固定的形態。19.本題考查學生人稱的變化的表達效果的分析。①“人們”:“‘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引發了人們的情感共鳴”,“人們”是一個泛指的群體概念,使用“人們”強調了“偷偷回家給家人驚喜”這種行為引發情感共鳴的普遍性,突出該現象的廣泛影響。②“每個人”:“每個人心底都有對團圓的渴望,都有對家庭溫暖的希冀”,“每個人”強調個體,突出了對團圓和家庭溫暖的渴望是存在于每一個個體內心深處的共性,更加強調個體情感的一致性,從個體角度深化了對情感的闡述。③“我們”:“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親人之間雙向奔赴的情感互動”,“我們”具有很強的代入感和親近感,將讀者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使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參與到這種情感互動中,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答案】20.B21.①改為“有著‘動植物王國’的美稱”或“被譽為‘動植物王國’”。④改為“根據遺傳學研究”或“遺傳學研究顯示”。⑤改為“確保野外發生意外時物種仍能延續”。22.①“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一句諺語,指的是不要讓所有的風險集中在一個選擇上。②在文中,這說明楊靜及其團隊采取多種方法保護野生植物,通過人工繁殖、遷地保護、回歸自然和就地保護等多種途徑,增加成功率,避免單一方法可能導致的失敗風險,確保瀕危物種的存續。【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A.“由于”表示原因,如果刪去,句子將缺少原因狀語,變得不完整。“同時”表示同時進行,“無法同時”指不能兼顧,如果刪去,改變原句的意思,即無法保護所有瀕危物種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經費有限。B.“已經”和“甚至”在文中是起強調作用,即使去掉,句意依然完整。C.“更是”表示遞進或強調,如果刪去,強調意味將減弱。“并非”表示否定,是句子“瀕危物種并非不適應自然”的核心部分,如果刪去,句子意思將完全相反。D.“一些”表示數量或范圍,如果刪去,句子將變為所有古老物種都難以趕上天災和人類改造速度,這與原意不符。“來自”表示楊靜的團隊來源,如果刪去,會失去對楊靜團隊背景的明確描述。故選B。2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有著……的美稱”與“被譽為”句式雜糅,可改為“有著‘動植物王國’的美稱”或“被譽為‘動植物王國’”。④“根據研究”與“研究顯示”句式雜糅,可改為“根據遺傳學研究”或“遺傳學研究顯示”。⑤“確保”與“是否”不合邏輯,刪掉“是否”。2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熟語含義的能力。①本義:“絕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融科技企業數據保護技術措施
- 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復習方案
- 2025年中國拼圖杯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成本管理解決方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班級管理工作計劃
- 2025年中國家用制水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多用途潤滑油脂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塑料砂球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七年級數學跨學科融合教學計劃
- IT系統現場服務與安全保障措施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分類目錄及代碼表
- 《學風建設主題班會》課件
- 心理護理的溝通與技巧
- 開關、插座及其它電氣設備技術規格書
- 早期阻斷性矯治-乳前牙反頜的矯治(口腔正畸科)
- 手術室護士子宮切除手術護理配合常規
- DB61T 5097-2024 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技術規程
- 藥物臨床試驗統計分析計劃書
- 12zg003多層和高層混凝土房屋結構抗震構造圖集
- 《嬰幼兒健康管理》課件-任務一 家庭對嬰幼兒健康的影響
- 工商業儲能技術規范及并網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