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渭南師范學院)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渭南師范學院_第1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渭南師范學院)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渭南師范學院_第2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渭南師范學院)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渭南師范學院_第3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渭南師范學院)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渭南師范學院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渭南師范學院)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渭南師范學院第一章單元測試

林則徐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是清政府一品大臣。

A:錯B:對

答案:對王鼎在禁煙,抵御外國侵略方面態(tài)度明確,深受清政府內地主階級改革派和抵抗派的推崇。

A:錯B:對

答案:對“尸諫”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勸諫方式,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衛(wèi)國大夫史魚。

A:錯B:對

答案:對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學生(

)。

A:胡適B:趙元任C:梅貽琦D:竺可楨

答案:胡適###趙元任###梅貽琦###竺可楨《辛丑條約》簽訂時間為(

)。

A:1904B:1901C:1903D:1902

答案:1901

第二章單元測試

《資政新篇》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A:錯B:對

答案:對強學會的影響包括(

)。

A: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的言禁,開創(chuàng)了民議朝政的局面B:促進了維新思潮的發(fā)展傳播C:為維新派將來進行變法改革活動的全面展開打下了基礎D:培養(yǎng)和鍛煉了維新派骨干

答案: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的言禁,開創(chuàng)了民議朝政的局面###促進了維新思潮的發(fā)展傳播###為維新派將來進行變法改革活動的全面展開打下了基礎###培養(yǎng)和鍛煉了維新派骨干(

)清朝政府下令召回全部赴美幼童。

A:1882年9月6日B:1883年9月6日C:1881年9月6日D:1884年9月6日

答案:1881年9月6日“廣人才、保疆土、助變法、增學問、除舞弊、達民隱”是《強學報》的辦報宗旨。

A:錯B:對

答案:對1896年8月17日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成為強學會組織的發(fā)端。

A:錯B:對

答案:錯

第三章單元測試

青年孫中山的交際網(wǎng)絡包括(

)。

A:華僑資產(chǎn)者B:西學背景出身的新式知識分子C:傳教士D:下層精英

答案:華僑資產(chǎn)者###西學背景出身的新式知識分子###傳教士###下層精英(

)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建全國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黨同盟會。

A:1905年9月B:1905年7月C:1905年6月D:1905年8月

答案:1905年8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fā)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A:錯B:對

答案:對1925年,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

A:錯B:對

答案:錯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的繼續(xù),它推翻了“洪憲”帝制,粉碎了袁世凱封建帝制延續(xù)的陰謀。

A:對B:錯

答案:對

第四章單元測試

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五四運動表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B: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C: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D: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答案:五四運動表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五四運動爆發(fā)于(

)。

A:1919年5月4日B:1918年5月4日C:1921年5月4日D:1920年5月4日

答案: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A:對B:錯

答案:對1923年中國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A:錯B:對

答案: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五章單元測試

第一次“圍剿”,國民黨用兵十萬,采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zhàn)略。

A:對B:錯

答案:對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A:錯B:對

答案:對湘江戰(zhàn)役,紅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開始戰(zhàn)略轉移時的8.6萬余人銳減到3萬余人。

A:錯B:對

答案:對關于長征精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長征精神是紅軍長征勝利最根本的保障。B:長征精神和中國夢一脈相承,都是中國近代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C:長征精神是廣大紅軍戰(zhàn)士前進的動力,是紅軍干部的智力支持。D:長征精神在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中承前啟后、承上啟下。

答案:長征精神是紅軍長征勝利最根本的保障。###長征精神和中國夢一脈相承,都是中國近代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長征精神是廣大紅軍戰(zhàn)士前進的動力,是紅軍干部的智力支持。###長征精神在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中承前啟后、承上啟下。黨中央于(

)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A:1935年2月B:1935年4月C:1935年1月D:1935年3月

答案:1935年1月

第六章單元測試

西安事變是指發(fā)生在1938年12月12日由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的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政治事件,亦稱雙十二事變。

A:對B:錯

答案:錯下列關于西安事變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西安事變結束了國共內戰(zhàn),成為扭轉時局、挽救國家民族危機的重大轉折點B: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C:西安事變奠定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D:西安事變成為由國內戰(zhàn)爭走向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轉折點

答案:西安事變結束了國共內戰(zhàn),成為扭轉時局、挽救國家民族危機的重大轉折點###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西安事變奠定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西安事變成為由國內戰(zhàn)爭走向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轉折點國民黨主張片面抗戰(zhàn)路線,主要強調政府和軍隊抗戰(zhàn)。

A:錯B:對

答案:對二十世紀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毛澤東撰寫了《〈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新民主主義論》等一批重要的理論著作。

A:對B:錯

答案:對二十世紀40年代前期,中國共產(chǎn)黨以延安為中心,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

)。

A: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B: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C: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D:其他選項都不對

答案: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

第七章單元測試

《雙十協(xié)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希望和曙光。

A:錯B:對

答案:對關于重慶談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和平民主團結”方針反映了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B:國共雙方在重慶談判中達成“和平建國”方針,使中國共產(chǎn)黨、各民主黨派和全國人民在政治上取得了爭取和平、反對內戰(zhàn)的主動地位。C:重慶談判為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和平建國協(xié)議奠定了基礎。D:延安《解放日報》在1949年10月13日發(fā)表的社論中談到,重慶談判“乃是抗戰(zhàn)勝利以后,中國國內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具有偉大國際意義的事件。它不僅是戰(zhàn)后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的關鍵,而且也影響著遠東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

答案:延安《解放日報》在1949年10月13日發(fā)表的社論中談到,重慶談判“乃是抗戰(zhàn)勝利以后,中國國內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具有偉大國際意義的事件。它不僅是戰(zhàn)后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的關鍵,而且也影響著遠東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以下屬于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主要內容的是(

)。

A:制定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方針。B: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會議分析了革命在全國勝利后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認為主要矛盾是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D:確定了革命勝利后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藍圖。

答案:制定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方針。###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會議分析了革命在全國勝利后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認為主要矛盾是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確定了革命勝利后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藍圖。沒有廣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參加和大力支持,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A:錯B:對

答案: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同國際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A:錯B:對

答案:對

第八章單元測試

1951年底到1952年,開展了(

)“三反”運動,處決了犯有嚴重貪污罪行的劉青山、張子善,使全黨震動,全國人民振奮。

A:反官僚主義B:反浪費C:反行賄D:反貪污

答案:反官僚主義###反浪費###反貪污關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第四次戰(zhàn)役為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B:1950年時段。主要是反美在我軍后面登陸作戰(zhàn)準備。C:朝鮮停戰(zhàn)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zhàn)后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D:1953年7月27日,戰(zhàn)爭雙方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

答案:1950年時段。主要是反美在我軍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