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TMACXXX—2025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高韌性混凝土井蓋、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等部位的極限狀態計算、構造、制造與安裝、質量檢查驗收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高韌性混凝土井蓋、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等部位設計、施工與質量檢查驗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3858檢查井蓋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763無障礙設計規范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CJJ69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范CJJ193城市道路設計規范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22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范JTG472鋼纖維混凝土JTG/T30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CECS38纖維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CGF51橋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備與應用技術指南T/TMACXXX-2025高韌性預制混凝土薄構件技術標準T/TMACXXX-2025高品質再生集料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檢查井蓋manholecover檢查井口可開啟的封閉物,由井蓋和井座組成。3.2井蓋cover檢查井蓋中可開啟的部分,用于封閉井口。3.3井座frame檢查井蓋中固定于檢查井口的部分,用于支承井蓋。3.4韌性指數toughnessindex韌性指數用于評價混凝土在裂縫出現后繼續承受荷載的能力,通常用試件繼續承受載荷時所能吸收的能量與試件達初裂條件時的能量之比。(1)以相同配合比、不采用增韌技術制備的普通混凝土作為混凝土材料的開裂荷載F;(2)對采用增韌技術增韌的混凝進行抗折試驗,記錄加載過程的完整“荷載-位移”曲線f(w);(4)在“荷載-位移”曲線中標記3δ、5.5δ2T/TMACXXX—2025)對應的曲線下覆面積S5、S10、S20,即混凝土試件達初裂條件后繼續承載、變形過程中吸收(5)采用S、S、S分別除以S得到I、I、I。圖1韌性指數計算圖示3.5高韌性混凝土high-toughnessconcrete通過不同程度的增韌技術,使混凝土28天齡期韌性指數I≥3.0,并呈現出不同抗彎荷載-位移曲線表現的混凝土。高韌性混凝土根據力學特征分為T3、T8、T20三類,其主要力學特征滿足下列要求:a)T3高韌性混凝土,通過合理的增韌技術,使混凝土28天齡期韌性指數I≥3.0;抗彎荷載—位移曲線具有明顯的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和至少二階破壞階段等三個階段。b)T8高韌性混凝土,通過合理的增韌技術,使混凝土28天齡期韌性指數I≥8.0;抗彎荷載—位移曲線具有明顯的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和二階破壞階段等四個階段。c)T20高韌性混凝土,通過綜合增韌技術,使混凝土28天齡期韌性指數I≥20.0;抗彎荷載—位移曲線具有明顯的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和接近線形破壞階段等四個階段。注:T高韌性混凝土開裂后存在明顯下降段,并在下降段后仍表現出部分承載力,不圖2T3高韌性混凝土荷載-位移曲線示意T高韌性混凝土開裂后,其荷載會短暫下降,而后荷載上升,呈現出一定的T/TMACXXX—202533.6高韌性混凝土井蓋high-toughnessconcretecover采用混凝土韌性指數I20≥8.0預制生產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構件。3.7高韌性混凝土井座high-toughnessconcreteframe采用混凝土韌性指數I20≥3.0預制生產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構件。3.8附屬構件appurtenance配套井蓋、井座所設置的防墜落網、防氣興起裝置、排水裝置等構件,統稱附屬構件。3.9連接路基過渡段transitionsectionofthesubgrade檢查井蓋的井座與周邊連接路基的強度、剛度均勻過渡的結構段。4總則4.1為規范高韌性混凝土井蓋、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等部位的設計、施工與質量檢查驗收,滿足安全可靠、適用耐久、經濟合理、綠色低碳等要求,制定本規程。4.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應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法,進行以下兩類極限狀態設計:a)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應于井蓋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或出現不適于繼續承載的變形或變位的狀態。b)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對應于井蓋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項限值的狀態。4.3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應根據不同種類的作用(荷載或所處的環境條件)對結構的影響,考慮以下狀況進行相應的極限狀態設計:a)持久狀況:構件承受自重、車輛等荷載的狀況。應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b)短暫狀況:構件承受臨時性作用的狀況。應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必要時進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c)偶然狀況:構件在服役期內可能偶然出現異常的狀況。應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4.4本規程指導生產的井蓋產品,屬于住房城鄉建設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禁止和限制使用技術目錄(第二批)》(2024年第186號)第13項提出的關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要求的范疇。4.5井蓋的分類及其使用場所應符合GB/T23858的要求。4.6高韌性混凝土井蓋、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等部位設計、施工與質量檢查驗收等,除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團體有關標準的規定。5材料5.1水泥T/TMACXXX—202545.1.1選用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應符合下列要求:a)水泥中C3A含量一般不宜超過8%;b)水泥細度(比表面積)不宜超過350m2/kg;c)游離氧化鈣不得超過1.5%;d)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水泥質量的0.06%;e)水泥含堿量不宜超過水泥質量的0.6%,混凝土內總含堿量(包括所有原材料)不得大于3.0kg/m3。5.1.2水泥入場后應按品種、標號、廠家、出廠日期分別存放,同時應采取防潮措施。5.1.3水泥應分批檢驗,質量應穩定,存放期超過3個月應重新檢驗各項質量控制指標。5.1.4水泥使用時溫度不宜超過55℃。注:水泥溫度過高,吸附外加劑的能力強,水泥水化速度快,混凝土坍落度損5.2集料5.2.1集料應選擇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人工集料、石英砂、高品質再生集料等,并應滿足下列規定:a)集料由最大粒徑小于4.75mm的細集料和4.75mm~9.5mm的粗集料兩級配組成,細集料細度模數宜為2.3~3.5。b)細集料含泥量不應大于2.0%,泥塊的含量不應大于1.0%。c)當采用機制砂時,石粉含量不宜大于7%。5.2.2預制構件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時,集料最大粒徑宜小于或等于4.75mm;預制構件厚度大于25mm時,集料最大粒徑宜小于或等于9.5mm。5.2.3應對集料進行堿活性檢測,并應符合相應規范要求。5.3礦物摻合料5.3.1高韌性混凝土的摻合料宜采用Ⅰ級粉煤灰,條件受限時可采用Ⅱ級粉煤灰,其技術性能應符表1粉煤灰技術性能指標細度(45μm方孔篩篩余%)≤燒失量(%)≤含水量(%)≤游離氧化鈣(%)≤5.3.2當采用粒化高爐礦渣、硅灰、礦粉等其它礦物摻合料時,其性能指標應符合相應規范要求,或通過專題試驗研究確定。5.4纖維及鋼筋5.4.1纖維種類、纖維摻量、混雜纖維摻配比例和鋼筋種類、配筋率等指標的確定,應與設計構件的抗壓、抗拉、抗折強度相匹配。T/TMACXXX—202555.4.2鋼纖維的技術性能應滿足下列要求:a)宜采用多錨固點的碳素冷拔鋼絲切斷型,表面應有明顯的壓痕;其長度宜為30mm~35mm,直徑或等效直徑為0.6mm~0.9mm,抗拉強度大于600MPa。b)表面不得有銹蝕、油污等雜質。加工不良的粘連片、鐵屑等雜質含量不得超過總重量的c)長度、直徑偏差不應超過長度直徑公稱值的±10%,長徑比偏差不應超過±15%,每根重量不應超過公稱重量值的±15%。d)應具有良好的外形,形狀合格率不應低于90%。e)應具有良好的彎折性能,能承受一次彎折90°而不斷裂。f)在混凝土中不應變“V”形、不結團,具有良好分散性。5.4.3鍍銅微絲纖維的技術性能應滿足下列要求:a)鍍銅微絲纖維長度12mm~14mm,直徑0.20mm~0.22mm,抗拉強度大于或等于2750Mpa;b)鍍銅微絲纖維直徑容許誤差±0.02,長度容許誤差±10%;c)鍍銅微絲纖維反復彎曲大于125次、扭轉大于60次。5.4.4鍍銅弧絲纖維的技術性能應滿足下列要求:a)鍍銅弧絲纖維長度12mm~14mm,直徑0.18mm~0.33mm,抗拉強度大于或等于2750Mpa;b)鍍銅弧絲纖維直徑容許誤差±12%,長度容許誤差±10%。5.4.5聚丙烯腈纖維的技術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a)應具有良好的親水性能,且在水中能夠均勻分散;b)采用直徑12μm~15μm,長度為6mm~12mm,抗拉強度大于或等于800MPa,彈性模量7.0GPa~9.0GPa。5.4.6井蓋及井座采用的鋼筋,應滿足JTG3362的相關要求。5.5拌和用水及外加劑5.5.1拌合用水中的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200mg/L。5.5.2采用的外加劑應符合下列要求:a)高韌性混凝土應采用減縮、增韌和高效減水保塑的聚羧酸系減水劑,其減水率不宜低于25%,應對混凝土和纖維無害;b)減水劑供應廠商應提供產品的減水率、推薦摻量、氯離子含量、含堿量和使用注意事項;c)減水劑中的氯離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總量的0.02%,硫酸鈉含量不宜大于減水劑干重的15%;d)不得使用含有氯化鈉、氯化鈣等氯鹽的外加劑,不宜使用早強劑。5.6高韌性混凝土5.6.1高韌性混凝土井座,強度等級宜大于或等于C70、抗折強度應大于或等于6MPa、抗彎拉強度大于或等于4MPa、韌性指數I20大于或等于3,且應具有自密實補償收縮功能。5.6.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強度等級宜大于或等于C70、抗折強度應大于或等于10MPa、抗彎拉強度大于或等于7MPa、韌性指數I20大于或等于8,且應具有自密實補償收縮功能。5.6.3高韌性混凝土性能指標應滿足下列要求:a)力學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b)體積穩定性能:混凝土自由膨脹率宜大于0。c)工作性能:各項指標應滿足坍落度大于或等于150mm、擴展度大于或等于400mm,初凝時間大于或等于2h。5.6.4高韌性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d、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tk、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d、彈性模量Ec應按表5.6.4采用。高韌性混凝土的剪切模量Gc可按表2 中彈性模量Ec的0.4倍采用,高韌性混凝土的泊松比μc可采用0.26。T/TMACXXX—20256表2高韌性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單位為MPa軸心抗壓fckT3軸心抗拉ftkT8軸心抗拉ftkT20軸心抗拉ftk軸心抗壓fcdT3軸心抗拉ftdT8軸心抗拉ftdT20軸心抗拉ftd彈性模量Ec(×104)6極限狀態計算6.1一般規定6.1.1本章節適用于高韌性混凝土井蓋的極限承載能力計算。6.1.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應采用靜力方法,進行內力計算和強度與剛度驗算。6.1.3車行道高韌性混凝土井蓋的沖擊系數可取μ=0.3,人行道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沖擊系數可取6.1.4高韌性混凝土井蓋的承載能力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3高韌性混凝土井蓋的承載能力6.1.5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時,行車道及人行道井蓋構件安全等級應為一級,構件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應按公式(1)確定。YS≤R........................................(1)式中:S——作用效應的組合設計值;R——構件承載力設計值;Y——構件的重要性系數,取值1.1。6.2極限承載能力計算6.2.1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正截面抗彎計算承載能力宜按下列規定計算:a)截面受壓區高度x按公式(2)計算。7T/TMACXXX—2025fsdAs+fpdAp=fcdbf'x+fs'dAs'+(fp'd-σp'0)Ap' (2)b)正截面抗彎承載能力應滿足公式(3):在計算出來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x,應該滿足公式(4)的要求。x<ξbh0................(4)式中:Md——彎矩設計值;Ap、A——受拉區、受壓區縱向預應力鋼筋截面面積;Ap、A——受拉區、受壓區縱向預應力鋼筋截面面積;b——矩形截面寬度或T形截面腹板寬度;h0——截面有效高度,h0=h?ap,此處h為截面全高,ap為受拉區預應力鋼筋重心aˊ、aˊ——;點、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至受壓區邊緣的距離;sσˊp——受壓區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處混凝土法向應力等于零時預應力鋼筋的應力;p0ξb——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ξb=0.40。6.2.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正常使用極限承載能力宜按下列規定:a)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應采用標準組合驗算;b)高韌性預制混凝土井蓋應進行變形驗算,井蓋在動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不超過計算跨徑的1/400;c)高韌性預制混凝土井蓋的應力應滿足設計規定要求。6.2.3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附屬構件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的強度和剛度驗算,應按照相應規范執行。7構造7.1一般規定7.1.1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附屬構件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的總體布置設計應滿足使用要求和標準化目標。7.1.2高韌性混凝土預制構件設計,應考慮井蓋、井座、附屬構件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的耐久性影7.1.3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附屬構件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的結合部位應密貼可靠。7.1.4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附屬構件及連接路基過渡段設計荷載應用滿足工程技術標準要求。7.1.5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的外觀色彩、圖案等內容應進行專項設計,并應與街道的總體設計協調、特色人文景觀融合。7.1.6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應進行表面防滑構造設計,防滑花紋或圖案的凹槽深度應不小于2mm;凹槽部份面積與井蓋面積之比應不小于10%且不大于70%。7.2井蓋構造T/TMACXXX—202587.2.1井蓋與井座表面應光潔、色彩應均勻、標記應清晰,井蓋與井座的單邊間隙應小于或等于1mm、周邊支承面應平整、均衡密貼。注:高韌性混凝土預制井蓋、井座一般采用匹配預制生產7.2.2井蓋應設置開啟孔,開啟孔大小應滿足操作設備抓取的要求。7.2.3井蓋的鋼筋宜采用焊接鋼筋網片,鋼筋直徑小于或等于12mm、鋼筋最大間距小于或等于100mm、鋼筋最小間距大于或等于40mm,鋼筋網片距離受力面的最小凈保護層厚度大于或等于5mm。7.2.4鋼筋網片的凈保護層厚度應設置定位構造措施。7.3井座構造7.3.1井座鋼筋構造應滿足構造配筋要求。7.3.2井座與連接路基過渡段應平順,不積水、不滲水、牢固可靠。7.3.3井座的防墜落預埋裝置位置應準確、錨固可靠,經久耐用。7.4連接路基過渡段構造7.4.1連接路基過渡段宜采用預填碎石混凝土,置換深度宜大于或等于30cm,再灌注強度等級≥A30的高性能灌漿材料。7.4.2井座基礎宜采用預填碎石調平,校正后定位安裝,再灌注強度等級大于或等于A50的高性能灌漿材料進行固化處理。7.4.3井蓋周邊頂面應預留鋪筑瀝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鋪裝磚)厚度。8制造與安裝8.1一般規定8.1.1井蓋、井座的生產車間(預制場)宜滿足下列要求:a)宜選用具有相應資格等級的技術工人;b)運輸、起吊、堆放和排水等設施應齊全、完備;c)與混凝土拌合樓連接道路應通暢,宜具備應急通道;d)用電、用水安全設施應完善。8.1.2井蓋、井座的生產車間(預制場)應具有專用養護車間,應儲備厚型塑料薄膜、保溫裝備等養護設施。8.1.3混凝土的原材料數量儲備應滿足一批生產需要,相同批次的原材料質量應穩定。8.1.4高韌性混凝土井蓋宜采用自動化生產線。8.2制造8.2.1原材料的檢驗頻率和試驗方法應按照JTG/T3050相關規定執行。8.2.2高韌性混凝土拌合用砂含水率、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檢驗頻率,每工作班不應少于兩次。8.2.3鋼筋、預埋件等應加工精良,預埋位置準確。8.2.4高韌性混凝土井蓋與井座的生產需滿足下列要求:a)高韌性混凝土井蓋與井座應采用匹配預制生產,也可采用井蓋與井座的模具匹配生產,模具的剛度應滿足井蓋與井座的匹配精度要求。b)高韌性混凝土井蓋與井座的預制生產,根據生產規模、生產條件,應編制完成專門的生產組織文件。c)宜采用智能化生產線制造,采用自動化拌和、出料、攤平、振搗、裝運與養護的工藝流程。8.2.5高韌性混凝土生產裝備,原材料分料、拌合樓、傳輸線、分料裝備、整平裝備、裝運裝備、養護條件、脫模打包等應采用自動化設備。8.2.6高韌性混凝土原材料的干料拌和應充分,拌和時間宜根據拌和設備的拌和能力確定。混凝土原材料的稱量精度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8.2.7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的預制件模具應滿足下列要求:T/TMACXXX—20259a)井蓋和井座模具應一體化設計、匹配制造;b)井蓋和井座模具設計應滿足單邊間隙不超過1mm的要求;c)井蓋和井座模具應滿足澆筑振搗的剛度要求;d)井蓋和井座模具設計應兼顧脫模簡單和構件不易折損的要求;e)井蓋和井座搬運、起吊、安裝應設置專門的起吊孔。8.2.8預制井蓋的高韌性混凝土拌和、澆筑和振搗時間應根據設備性能,通過試驗確定。8.2.9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預制構件,澆筑振搗后表面不宜有浮漿和水紋。8.2.10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預制構件的模板應平直、順暢、清潔,模板漆涂抹應均勻。8.2.11產品生產過程中應做好檢驗資料的記錄和管理,應實現產品可追溯的目標要求。8.3養護與運輸8.3.1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澆筑振搗后應水平靜置,重疊高度應滿足模板強度與剛度需要。8.3.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澆筑振搗完成后,5min內覆蓋密閉的厚型塑料薄膜,薄膜內部濕度應大于95%。8.3.3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宜帶模板養護,養護環境溫度不宜小于15℃,自然養護齡期應大于72h。8.3.4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采用蒸氣養護時,需滿足下列要求:a)環境溫度大于30℃時,宜采用自然養護;b)蒸汽養護時,室內溫度小于或等于環境溫度+20℃,最高蒸養溫度宜小于40℃;c)蒸汽養護時,室內濕度應大于90%;d)試件進出蒸汽養護室升降溫速率宜小于或等于2℃/h。8.3.5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等成品構件,轉運包裝的支墊應平穩、運輸時構件受力應均衡。8.4安裝8.4.1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預制構件達到設計強度的80%且齡期大于5d時,方可運輸搬運。8.4.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預制構件,支墊和防側傾裝置不應增加預制構件的應力峰值。8.4.3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預制構件,安裝精度應滿足規范要求,支承面應平整密貼。9質量檢查驗收9.1基本規定9.1.1本規程適用于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在原材料、生產預制、運輸安裝的質量管理和檢驗評定中,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和團體頒布的相關規范的規定。9.1.2根據建設規模、施工管理和質量檢驗評定需要,在施工準備階段可將建設項目劃分為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9.2質量驗收項目9.2.1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的質量檢查驗收,應包括幾何尺寸、材料強度、材質和外觀鑒定等內容;連接路基過渡段包括路基基層夯實密實度、碎石灌漿飽滿度及強度、排水設施通暢、與井蓋和井座連接的平順度、平整度等內容。9.2.2高韌性混凝土井蓋、高韌性混凝土井座及連接路基過渡段等部件的質量檢驗應滿足表4的要求。T/TMACXXX—2025表4檢查驗收質量要求123456789與±0.5±0.59.2.5出廠檢驗項目應包括表4中序號的第1條~第17條。9.2.6出廠檢驗的批量和抽樣應滿足下列規定。a)外觀質量、尺寸偏差的檢驗項目,以同種類、同等級生產的500個井蓋為一批,但在一個月內生產不足500個井蓋時仍作為一批,隨機抽取10個井蓋進行外觀質量與尺寸偏差檢驗。b)混凝土強度的檢驗項目,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一工作班取樣不應少于1次。9.2.7出廠檢驗的判定規則應滿足下列規定。a)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檢驗項目中,若所抽10個井蓋樣品中,不符合要求的樣品不超過2只,則判該批井蓋外觀質量合格;否則,判該批井蓋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不合格。b)混凝土強度檢驗項目中,混凝土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每組均符合要求時,判該批井蓋混凝土強度為合格;否則,判該批井蓋混凝土強度為不合格。c)總判定,當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鋁合金門窗制作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合同管理流程規范
- 深圳市工程供貨合同(30篇)
- 2025實習生合同協議書樣本
- 股權轉讓及股權激勵協議v1
- 二零二五的債權轉讓協議書范例
- 個人租車協議書樣本
- 二零二五版監護人協議書的內容
- office格式合同樣本
- 云南省購房合同樣本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屬精礦產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規范
- 2025年蘭考三農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第2部分: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
- 輸油管道安全培訓
- 2025年海南重點項目-300萬只蛋雞全產業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美國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管理指南解讀課件
- 統編歷史七年級下冊(2024版)第7課-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課件】f
- 2025年河南省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招募1100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招聘4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橋梁檢測報告模板
- 現代護理管理新理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