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卷03(山東統考)-【贏在中考·黃金預測卷】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1頁
黃金卷03(山東統考)-【贏在中考·黃金預測卷】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2頁
黃金卷03(山東統考)-【贏在中考·黃金預測卷】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3頁
黃金卷03(山東統考)-【贏在中考·黃金預測卷】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4頁
黃金卷03(山東統考)-【贏在中考·黃金預測卷】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贏在中考·黃金8卷】備戰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卷(山東統考)黃金卷03本試卷共8頁。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積累與運用(26分)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2分)①在臨清,四季之美無需刻意探尋,它悄然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②春風拂面,大眾公園里醞釀著生機,各種花如約盛開,它們花枝招展,熱情洋溢。風過處,花瓣輕舞,如同精靈嬉戲,如同______,如同______,不經意間,浪漫便溢滿心田。③夏日炎炎,池塘內荷花亭亭,接天蓮葉與映日荷花交相輝映,清香四溢,將夏日的熱烈與詩人的浪漫完美融合,令人忘卻塵囂。④秋天的東宛園是最美的季節,桂花已貯蓄了太久的熱情,一簇簇金黃色的花朵兒伴著甜甜的香氣綻開了。染上秋色的楓葉,jiāo(嬌驕)媚的秋陽,爛漫的菊花,一步一景,皆是秋意。⑤冬日臨清,河岸邊的梅花悄然綻放。夢幻般的粉色在冬日暖陽下更顯嫵媚,微風吹過,花朵低語輕唱,共同編織著冬日里最溫柔的夢。⑥四季更迭,臨清之美不絕。無論是春的爛漫、夏的清涼、秋的熱烈,還是冬的夢幻,都在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1.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和括號中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A.niàng

zhù

嬌 B.niàng

chǔ

嬌C.liàng

chǔ

嬌 D.liàng

zhù

驕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段第②段中加點的“大眾公園”“里”都是名詞。B.“花瓣輕舞,如同精靈嬉戲”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中的暗喻。C.文段第⑥段中加點的“是”是動詞。D.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梅花的溫柔、夢幻。3.第④段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正確的句子。(3分)4.請仿照下列句式,補寫兩句優美的句子。(4分)風過處,花瓣輕舞,如同精靈嬉戲,如同,如同。【答案】1.A2.B3.示例一:秋天的東宛園是最美的地方。示例二:東宛園的秋天是最美的季節。4.示例:如同白雪飄灑如同彩蝶紛飛(喻體與花瓣要有相似性)【解析】1.本題考查漢字字音字形。醞釀(yùnniàng):造酒的發酵過程,比喻做準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調等。貯蓄(zhù

xù):儲存,積聚。嬌媚(jiāomèi):形容撒嬌討人歡心的樣子;故選A。2.本題考查詞性辨析與修辭手法。B.“花瓣輕舞,如同精靈嬉戲”,這是把“花瓣”比作“精靈”表現花瓣的輕盈,“如同”是明喻的比喻詞,這個句子運用明喻;暗喻是隱晦的比喻,常用比喻詞“是”“就是”“變成”等;故選B。3.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秋天的東宛園是最美的季節”,主賓搭配不當。“秋天”作主語的定語,“東宛園”作主語,“是”作謂語,“最美”作賓語的定語,“季節”作賓語。句子主干為:東宛園是季節。主語和賓語不是同一關系。可以改為:秋天的東宛園是最美的地方(或東宛園的秋天是最美的季節)。4.本題考查仿寫句子。根據“風過處,花瓣輕舞,如同精靈嬉戲”以及①②前的“如同”可知,補寫的內容為這個比喻句的喻體,即仿照“精靈嬉戲”補寫兩個句子,與前句構成一組排比。其句式為是“名詞+動語”的結構,表現“花瓣的輕盈”示例:①仙子飄落;②紙鳶翻飛。5.電影用聲光電營造出一個看似虛擬實則真切的場域,讓我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很多文學作品也有類似的魅力:偉大的作者們擅長用虛擬的想象世界表現最真實的人間現實。請你從下面的作品中任選一部,結合作品內容具體說說虛擬世界的魅力。(4分)(不少于80字)備選名著:《西游記》《海底兩萬里》《朝花夕拾》【答案】示例一:《西游記》虛構了一個完全與現實社會并行的神魔世界。例如,小說中有一片神奇的大海,孫悟空誕生于海中仙山傲來國的花果山。在這樣的環境下孫悟空吸收日月精華,廣聚萬物靈氣,成為縱橫天地的精靈。不僅如此,悟空漂洋過海找到師傅學本領,大鬧龍宮借金箍棒做兵器。這一切飛揚的想象折射出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奮斗生涯,對我們特別有啟發。示例二:《海底兩萬里》虛構了一個海底探險的驚險故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等人乘坐尼摩船長駕駛的“諾第留斯號”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下海、自由馳騁的夢想。示例三:《朝花夕拾》中記錄了作者童年豐富斑斕的想象,但是一個小小的百草園里,就是頑童的天堂:有美妙的音樂,有可口的果實,還有有趣的玩具——斑蝥,當然,還有藏在那些茂盛的草叢中的美女蛇,現實與傳說交織出童年純潔靈動、富有生機的美好世界。【解析】本題考查名著閱讀。解答本題要扣住“很多文學作品也有類似的魅力:偉大的作者們擅長用虛擬的想象世界表現最真實的人間現實”這句話來理解名著內容,答題的要點是所選名著虛擬了怎樣的想象世界,表現了怎樣的人間現實。示例一:《西游記》虛構了一個等級森嚴的仙界。在這個仙界中,有最高級別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設各種等級的天兵天將,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僅配封個“弼馬溫”的小官。通過對仙界的描寫,我們發現這與當時的封建社會何其相似!作者對這樣一個仙界的描寫,實質上揭露了當時等級森嚴的現實社會,表現了小人物難以實現階級的跨越。示例二:《海底兩萬里》虛構了尼摩船長的發明創造。尼摩船長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尼摩船長的發明創造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于海洋的探索與想象,也印證了現代科技的發明創造,展現了作者超前的想象力與科學探索精神。示例三:《朝花夕拾》回憶了作者魯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通過自己在鄉間迎神賽會和戲劇舞臺上所看到的鬼而人的形象而想象虛構了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他因活潑、詼諧、辦事公允而且富有人情昧,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既描寫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民風民俗,也揭露了當時的社會沒有公正的裁判的現實,嘲諷了那些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6.學校舉辦了繽紛多彩的讀書節系列活動,根據要求完成任務。(8分)【新聞發布】草長鶯飛四月天,正是閱讀好時節。為傳播書香校園文化,創建書香校園,拓展同學們的閱讀視野,促進書本的循環再次使用,2024年4月23日下午,學校啟動了“萬物復‘書’,春日市集”閱讀節舊書交換活動。小鹿們積極參與,通過舉辦圖書及文創產品跳蚤市場的形式,以書換書,以書會友,在書香的流動中,共同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見更好的自己。(1)請根據學校公眾號上的新聞稿,用一句話概括本次活動。(2分)(不超過15個字)【活動通知】每個班級形成一個獨立的攤位。活動舉辦前,每個攤位需設計一幅宣傳海報,包含本班攤位名稱等,要求圖文并茂,體現活動精神。(2)請你設計一張海報,說明海報各元素及設計意圖。(4分)【采訪準備】(3)田徑場上,攤位云集。《鹽阜大眾報》的記者也被吸引而來,準備對本校活動報道,請你幫記者設計兩個采訪我校學子的問題,注意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2分)【答案】(1)學校啟動閱讀節舊書交換活動。(2)海報右上方寫有攤位名:書香門第,寓意我們整個班級是一個充滿書香的大家庭。海報上有很多五顏六色的花朵和綠葉,寓意生命和美好。還有幾個書本的圖案,希望來我們攤位的人都能夠受到感染,好讀書,愛讀書。(3)①你們攤位什么類型的圖書最受歡迎?②你覺得學校舉辦這個節目有什么意義?【解析】(1)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概括。解答此題要在對材料內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根據“2024年4月23日下午,學校啟動了‘萬物復書,春日市集’閱讀節舊書交換活動”可知,對象為“學校”,事件為“啟動了閱讀節舊書交換活動”;可概括為:學校啟動閱讀節舊書交換活動。(2)本題考查設計海報。注意海報設計各元素代表的意義。本海報的設計,要包括攤位名稱、活動主旨等。首先攤位名字要扣住此次活動主題“萬物復‘書’,春日市集”擬寫攤位名字,設計的主旨也要扣住主題。可以攤位名字為:腹有詩書,詞攤位名字啟迪我們要讀書,要交流。海報的設計可以是一個小書屋,屋子里有兩排書架,還有幾個小木桌,書桌前坐著安靜讀書的女孩,書屋的四個角落擺滿竹子和綠植,擺滿了一排排的書,寓意我們這個班級就是一個讀書的地方,是一個讓大家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好處所。(3)本題考查設計采訪問題。扣住本次活動主題擬寫。示例:(1)你們的舊圖書被交換了多少?(2)你覺得交換來的圖書對你們的閱讀有什么意義?7.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1)我們的祖國山川秀美,風景如畫。我們可以從“亂花漸欲迷人眼,①”中領略春的盎然;從“②,芳草萋萋鸚鵡洲”中感受夏的熱情;從“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中體會秋的明凈;從“③,愁云慘淡萬里凝”領悟冬的肅殺。如此美妙的境界,恰如《答謝中書書》中“④實是”的贊嘆。(2)在文言文中,多有情景交融的佳作。如《小石潭記》“⑤坐潭上,,寂寥無人”表現了柳宗元被貶柳州的孤苦;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景物描寫中體現“喜”之情的語句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⑥,此樂何極!”【答案】淺草才能沒馬蹄晴川歷歷漢陽樹瀚海闌干百丈冰欲界之仙都四面竹樹環合漁歌互答【解析】本題考查名句默寫。注意以下易錯字詞的正確書寫:“蹄、歷、瀚、闌、欲、合、漁”。二、閱讀與鑒賞(44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6分)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濤聲夜入伍員①廟,柳色春藏蘇小②家。紅袖織綾夸柿蒂③,青旗④沽酒趁梨花⑤。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⑥一道斜。【注釋】①伍員:指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忠貞被殺,歷代為其立祠紀念。②蘇小:即蘇小小,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③柿蒂:絲織品上的花紋。④青旗;酒旗。⑤梨花:梨花春,酒名。⑥裙腰:比喻狹長的小道。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全詩緊扣“望”字,遙望海天瑰麗的景色,近觀城內風物人情,錯落有致。B.頷聯寫景既氣象雄渾又旖旎動人,不但呈現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開聯想。C.頸聯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也暗含對統治者追求奢侈浮華生活的批判。D.本詩和《錢塘湖春行》一樣,表現了詩人對杭州春日的喜愛與贊美之情。9.這首詩尾聯寫得極為巧妙,請你試著做簡要賞析。(4分)【答案】8.C9.運用比喻手法,把湖寺西南的小路比作“裙腰”,形象地寫出了小路的細長蜿蜒、翠綠蔥蘢,暗含了把西湖比作一位著綠裙的嫵媚秀麗的佳人之意,巧妙地表達了對西湖的喜愛、贊美之情。【解析】8.本題考查理解詩意。C.頸聯寫游人沽飲,寫婦女織綾。梨花飄舞,酒旗相招;紅袖翻飛,綾紋綺麗。詩意之濃,色彩之美,讀之令人心醉。“對統治者追求奢侈浮華生活的批判”無中生有;故選C。9.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詩歌末聯“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意思是:誰筑起西南通向湖寺的路?綠草一帶似美人裙腰橫斜。運用比喻,將小路比作少女的裙腰,通過對一條斜斜小徑的描繪,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女性形象結合,構成一個生動而富有詩意的圖景,表現了杭州春日特有的蔥蘢之美與活力。草木翠綠,環繞小徑,宛如少女細腰般輕盈曲折,展現了初春杭州的秀麗與柔美,也寄托了詩人對自然和諧美好的向往。詩人故意發問,既引發讀者聯想,富有情趣,又照應了題目中的“春”字。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14分)[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范文正公微①時,嘗詣靈祠求禱,曰:“他時得位相②乎?”不許,復禱之曰:“不然,愿為良醫。”亦不許。既而嘆曰:“夫不能利③澤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謂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則當然,良醫之技,君何愿焉?無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豈為是(

)!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醫。果能為良醫(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民之厄,中以保身長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醫,則未之有也。”(選自吳曾《能改齋漫錄》。根據命題需要,原文有刪節)注釋:①微:貧賤。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謀求利益。④無乃:莫非,恐怕,表揣測。⑤及:(恩惠)到。⑥物:人,眾人。10.請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4分)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嘗詣靈祠求禱課內遷移(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①嘗:微斯人古今異義②微:夫不能利澤生民查閱詞典(①沼澤,湖澤。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③澤:下以救貧民之厄語境推斷(聯系上下句)④厄:11.在【乙】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2分)A.乎

矣 B.哉

也 C.哉

矣 D.乎

也12.請為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醫13.請翻譯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2分)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則當然。14.甲文中說“進亦憂,退亦憂”,這里的“進”與“退”分別指什么?乙文中也談到了范仲淹的“進”“退”選擇,又分別指什么?(4分)【答案】10.曾經如果沒有加恩惠于人災難;困苦11.B12.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醫。13.大丈夫立志當宰相,是理所當然的。14.甲文中的“進”指“居廟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即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乙文中的“進”指“得位相”,做丞相;“退”指“為良醫”。【解析】1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用課內遷移法解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譯為: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嘗:曾經。據此推測“嘗詣靈祠求禱”的“嘗”理解為“曾經”,“嘗詣靈祠求禱”譯為:曾經去神祠求簽祈禱。(2)用古今異義法可知,“微”今義為細小,輕微;“微斯人”意思是如果沒有這種人,“微”的古義為如果沒有;(3)根據查閱詞典可知,“澤”有如下含義①沼澤,湖澤。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夫不能利澤生民”譯為:不能為百姓謀利造福。澤:加恩惠于人。故選③。(4)根據語境推斷法,聯系上下句“上以療君親之疾”“中以保身長年”的意思“上可以治療君親的疾病”“中能夠保身長年”推測,“下以救貧民之厄”中的“厄”的意思是“困厄,災難,困苦”。“下以救貧民之厄”譯為:下可以救助貧民的困厄。11.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第一空,聯系上文可知,有人認為不當宰相當良醫“無乃失于卑耶”,范仲淹回答“唉,怎么會如此呢”這里表示反詰語氣。而“哉”是語氣助詞,常用來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嗎”或“呢”。“豈為是哉”意思是:怎么會呢?而“乎”在古代多用于疑問語氣;所以“哉”應放在第一處。第二空,聯系下文“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民之厄,中以保身長年”可知,范仲淹認為如果真成為技藝高超的好醫生,上可以治療君親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貧民的困厄,中能夠保身長年,這是肯定的。而“也”放在句末常用于加強語氣或表達確定的語氣。“果能為良醫也”意思是:如果真成為技藝高超的好醫生。而“矣”表示肯定語氣時,說明事情已經實現,主要用于表示完成時態,與此處語境不符,所以“也”應放在第二處。故選B。1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既然(求簽結果表明)我當不了宰相,要實現救人利澤萬物的心愿,莫過于當良醫。“既不可得矣”是一個完整的意思,表示前面所說的“為相”的愿望無法實現,且“矣”是文言助詞,用于句末,所以在“矣”后斷開;“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意思是“能夠踐行救人利物想法的(職業)”,是一個整體,作后面句子的主語部分,且“夫”文言發語詞,用于句首,“……者”表判斷,所以從“者”后斷開;據此斷句為: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醫。1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大丈夫:有志向、有抱負的男子;志:志向;相:當宰相;理則當然:道理當然是這樣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懷疑。1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圍繞“古仁人之心”展開論述。文中說“進亦憂,退亦憂”,聯系上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這里的“廟堂”代表朝廷。“進”指“居廟堂之高”即進入朝廷為官,處于高位,這時古仁人會擔憂百姓,因為他們有責任通過政策、管理等來造福百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江湖”代表遠離朝廷的地方。“退”指“處江湖之遠”就是離開朝廷,不在官位上,在這種情況下,古仁人還會擔憂君主,擔心國家的治理,表達了范仲淹憂國憂民之心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乙文開頭范仲淹表達了對相位的向往,因為成為宰相可以“利澤生民”,能在國家層面通過權力等手段廣泛地造福百姓,這是“進”的選擇,即當宰相以利澤萬民,是積極入世,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負;當求相不得后,他退而求其次希望成為一名良醫。他認為良醫可以“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民之厄,中以保身長年”,也能在不同層面幫助他人,這是“退”的選擇,即當良醫,即使不能在朝堂治國,也能在民間行醫救人,同樣踐行自己救助生民的志向。表現了范仲淹一生想輔佐明君治理國家,為百姓謀利造福的利澤蒼生之心。參考譯文:(甲)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為老百姓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他們在朝為官也擔憂,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也擔憂。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范仲淹還未顯達時,曾經去神祠求簽祈禱,說:“將來我能當丞相嗎?”(然后抽簽)結果表明不可以。然后又(再次求簽)祈禱,說:“不行的話,那我就當個良醫。”結果表明還是不可以。過了一會兒,他長嘆說:“不能為百姓謀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某一天,有人問他:“大丈夫立志當宰相,是理所當然的,您為什么又祈愿當良醫呢?恐怕有一點太卑微了吧?”范仲淹回答說:“唉,怎么會如此呢?古人說:‘常常善于挽救他人,因而才沒有被遺棄的人;常常善于拯救萬物,因而也沒有被廢棄的物’,能夠普濟萬民的,當然只有宰相能做到。既然(求簽結果表明)我當不了宰相,要實現救人利澤萬物的心愿,莫過于當良醫。如果真成為技藝高超的好醫生,上可以治療君親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貧民的困厄,中能夠保身長年。身在民間而依舊能利澤蒼生的,除了良醫,再也沒有別的了。”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為一座館,赴一座城”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情結。走進博物館,感受別樣風情,下面是各小組的成果匯報資料。(11分)【材料一:調查報告覽】走進博物館的人群分布

人們為什么走進博物館【材料二:“博物館熱”升溫】①2024年春節文旅市場再度升溫,各地“人從眾”頻現,特別是假期不打彈的博物館,成了民眾過年打卡的新時尚。②本報北京2月21日電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2023年接待觀眾3704.86萬人次)。③為了迎接農歷甲辰龍年,各大博物館紛紛推出與“龍”有關的主題展覽。2月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精心擷選200余件(套)館藏文物推出的“龍肇新元——甲辰龍年新春文化展”開展。據介紹,此次展覽鱗萃自新石器時代至20世紀初的珍貴文物,涵蓋青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漆器和繪畫等多種形式。另外,2021年從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的龍形銅飾,在四川省博物院聯合省內多家博物館推出的“龍行中華——2024年春節賀歲特展”上首次亮相與公眾見面,成為民眾競相打卡參觀的熱點。④博物館何以如此空前“火熱”?這背后固然有假期巨大“流量”的加持,但也離不開近年來社會公眾日益高漲的文化消費需求。在旅游過程中,人們不再滿足走馬觀花看風景,更希望來一場潤澤心靈的深度體驗。為回應這股來之不易的熱情,各地博物館的展陳紛紛“上新”,推出更精彩的展覽展示,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⑤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我們期待著,在游客與博物館的“雙向奔赴”中,助推“博物館熱”持久升溫。【材料三:集章打卡面面觀】逛展集章把文物“帶回家”①前段時間,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博物館,發現博物館里活躍著這樣一群人:手里拿著厚厚的本子或一疊明信片,一進展廳就開始尋找“打卡點”,忙活著蓋各式各樣的印章。從中可以發現,一股“集章熱”正在興起,“集章”也成了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的新方式。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推出了傳統五谷圖案印章,吸引了不少到先農壇耤田參與農耕文化活動的學生。“稻子、黍子、谷子、大豆、高粱……這些都是我在耤回里認識的農作物。”四年級學生王拓主動當起小講解員,“收集這些印章,可以把我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集章攻略”讓興趣跑偏②有人借著“打卡”學到了知識,也有人是為了“集章”而跑到博物館湊熱鬧的。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孫先生和8歲的女兒買了一套48元的集章專用明信片,按照明信片上標注的提示,他們依次走到古哺乳廳,植物廳、恐龍公園等展廳內的“打卡點”,將明信片放入指定的蓋章機器下,扳動拉桿,就可獲得印有熊貓、紅腹錦雞、水鹿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圖案的印章。孫先生父女倆一路小跑尋找“打卡點”,短短半小時內就完成了“集章任務”。孫先生卻感到“不太值”。“本想周末帶孩子來博物館深度游玩,多學習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但孩子只惦記著蓋章,根本沒顧上看展。”他說,“希望博物館在設計這些好看的印章的同時也能增加和展覽的互動性,別讓孩子的興趣跑偏了。”時尚還需增添文化厚度③如何更好地利用“集章打卡”這一形式,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研究館員認為,博物館要通過活動設計讓觀眾參觀到更多展品內容,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蓋章”這一形式上。活動背后需要一系列細節設計的支撐。他舉例,集章打卡可以增加問答環節,讓觀眾從展覽中尋找關鍵元素和答案,以此吸引并促使觀眾停下腳步,將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15.春節期間各地博物館熱度空前,以下關于博物館的相關表述不正確的是(

)(3分)A.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人次同比增長近一倍。B.為迎接龍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四川省博物院等都推出了與“龍”有關的主題展覽。C.博物館火熱的原因包括假期流量加持以及社會公眾日益高漲的文化消費需求。D.集章打卡活動讓所有觀眾都能更好地學習到知識,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16.請認真觀察材料一的圖表,說說你得出的結論。(2分)17.在活動討論環節,同學們圍繞“博物館·集章打卡是否有益”展開了討論。請你閱讀材料三,說說你的觀點。(3分)18.市博物館想要吸引周邊城市人們來旅游打卡,請根據以上三則材料,為館長提出相關建議。(3分)【答案】15.D16.(1)走進博物館的人群多為18-30歲的年輕人;(2)人們走進博物館的原因多為興趣愛好和學習相關知識。17.同學們,博物館“集章打卡”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集章”是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的新方式,收集這些印章,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但是我們也不能讓“集章攻略”把興趣帶偏,為了收集印章而跑到博物館湊熱鬧。當然,博物館也需要改進“集章打卡”的方式,如增加問答環節讓觀眾將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感受別樣風情吧!18.(1)由材料一,可建議:針對不同年齡層次開展不同活動;(2)由材料二,可建議:提高布展的層次,探索新模式、新路徑,吸引更多人;(3)由材料三,可建議:采取豐富多彩的互動方式,解鎖文博新玩法等。【解析】15.本題考查篩選文本信息。D.結合材料三第②段“有人借著‘打卡’學到了知識,也有人是為了‘集章’而跑到博物館湊熱鬧的”“本想周末帶孩子來博物館深度游玩,多學習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但孩子只惦記著蓋章,根本沒顧上看展”,可知:有些人借“集章打卡”活動學到知識,但有些人就是單純為了“集章打卡”而跑到博物館湊熱鬧,并沒有學到知識。由此可見本項的說法不當;故選D。16.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觀察材料一的圖表可知,走進博物館的人26歲至30歲占36.27%,18歲至25歲占30.07%,31歲至40歲占22.31%,由此可見,走進博物館的人群多為18~30歲的年輕人。人們走進博物館的原因多樣,其中興趣愛好走進博物館的占比最高,為50.30%,其次是學習相關知識占44.70%,由此可見,人們走進博物館的原因大多數是興趣愛好和學習相關知識。17.本題考查閱讀拓展。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結合材料三第①段“從中可以發現,一股‘集章熱’正在興起,‘集章’也成了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的新方式”,第②段“有人借著‘打卡’學到了知識,也有人是為了‘集章’而跑到博物館湊熱鬧的”,第③段“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研究館員認為,博物館要通過活動設計讓觀眾參觀到更多展品內容,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蓋章’這一形式上。活動背后需要一系列細節設計的支撐。他舉例,集章打卡可以增加問答環節,讓觀眾從展覽中尋找關鍵元素和答案,以此吸引并促使觀眾停下腳步,將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可知:“集章打卡”是當今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的新方式,它有利于觀眾參與了解文物的學習中去。有時,有些人就是為了“集章”而湊熱鬧,沒有真正學到知識,專家認為,博物館要設計多樣活動吸引觀眾參與其中。示例:同學們,參與博物館的“集章打卡”活動真是益處多多。這不僅僅是一種趣味橫生的參觀模式,更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每一個印章都承載著文化的記憶,將它們珍藏起來,仿佛是將知識銘記心間。然而,我們也要避免單純的為了蓋章而匆忙游覽,失去了深入體驗的機會。同時,博物館也應當優化這一活動,比如融入互動問答,引導我們更加專注于展覽的精彩內容,提升我們的探索熱情。讓我們一起邁步博物館,去發現那些獨特故事吧!18.本題考查擬寫建議。結合“材料一:調查報告一覽”可知:走進博物館的人群多為18~30歲的年輕人,他們走進博物館的原因大多數是興趣愛好和學習相關知識;可見,其他年齡階段的人很少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很少項目吸引人們走進博物館。由此可建議博物館開展多種活動和加大宣傳吸引各年齡段的參觀者參與其中。結合“材料二:‘博物館熱’升溫”,第③段“各大博物館紛紛推出與‘龍’有關的主題展覽”,第④段“為回應這股來之不易的熱情,各地博物館的展陳紛紛‘上新’,推出更精彩的展覽展示,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可知:為了吸引觀眾,許多博物館推出主題展覽,展陳紛紛“上新”,推出更精彩的展覽展示,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由此可建議,博物館多點推出有關的主題展覽,上新一些其它展陳,注重展覽內容的獨特性,推出更多新奇的活動,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以吸引更多人。結合“材料三:集章打卡面面觀”,第①段“一股‘集章熱’正在興起,‘集章’也成了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的新方式”,第③段“博物館要通過活動設計讓觀眾參觀到更多展品內容,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蓋章’這一形式上。活動背后需要一系列細節設計的支撐。他舉例,集章打卡可以增加問答環節,讓觀眾從展覽中尋找關鍵元素和答案,以此吸引并促使觀眾停下腳步,將目光聚焦于展品本身,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可知:博物館要通過設計多種多樣有趣的活動讓觀眾了解更多展品內容,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吸引觀眾解鎖博物館文化、對話歷史。可建議博物館要舉辦多種創新活動,如舉辦集章打卡活動時,增加與展覽內容相關的問答或解謎環節,增強觀眾的學習體驗。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讓觀眾了解展品的內容,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閱讀《神奇的絲瓜》一文,完成下面小題。(13分)神奇的絲瓜季羨林①今年春天,孩子們在房前空地上,斬草挖土,開辟出來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小花園。周圍用竹竿扎了一個籬笆,移來了一棵玉蘭花樹,栽上了幾株月季花,又在竹籬下面隨意種上了幾棵扁豆和兩棵絲瓜。土壤并不肥沃,雖然也鋪上了一層河泥,但估計不會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過是玩玩而已。②過了不久,絲瓜竟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這當然增加了我們的興趣,但是我們也并沒有過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墻外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和亞運會招展的彩旗,顧而樂之,只不過順便看一看絲瓜罷了。③絲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沒有想到會有什么神奇之處。可是忽然有一天,我發現絲瓜秧爬出了籬笆,爬上了樓墻。以后,每天看絲瓜,總比前一天向樓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從一樓爬上了二樓,又從二樓爬上了三樓。說它每天長出半尺,決非夸大之詞。絲瓜的秧不過像細繩一般粗,如不注意,連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④這當然讓我感到很驚奇,我的興趣隨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絲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務,爬小山反而成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視著細細的瓜秧和濃綠的瓜葉,陷入沉思,想得很遠,很遠……⑤又過了幾天,絲瓜開出了黃花。再過幾天,有的黃花就變成了小小的綠色的瓜。瓜越長越長,越長越長,重量當然也越來越增加,最初長出的那一個小瓜竟把瓜秧墜下來了一點,直挺挺地懸垂在空中,隨風搖擺。我真是替它擔心,生怕它經不住這一份重量,會整個地從樓上墜了下來落到地上。⑥然而不久就證明了,我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最初長出來的瓜不再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在上面,在三樓一位一百零二歲的老太太的窗臺上,卻長出來兩個瓜。這兩個瓜后來居上,發瘋似的猛長,不久就長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這兩個瓜加起來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細秧怎么能承擔得住呢?我又擔心起來。沒過幾天,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⑦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我忽然又發現,在兩個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樓之間,在一根細秧的頂端,又長出來了一個瓜,垂直地懸在那里。我又犯了擔心病:這個瓜上面夠不到窗臺,下面也是空空的;總有一天,它越長越大,會把上面的兩個大瓜也墜了下來,一起墜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卻看到了奇跡。同往日一樣,我習慣地抬頭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個早已停止生長,孤零零地懸在空中,似乎一點分量都沒有;上面老太太窗臺上那兩個大的,似乎長得更大了,威武雄壯地壓在窗臺上;中間的那一個卻不見了。我看看地上,沒有看到掉下來的瓜。等我倒退幾步抬頭再看時,卻看到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真讓我大吃一驚。這樣一個原來垂直懸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這個凸出的臺子人是無法上去的,絕不會有人把絲瓜擺平。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絲瓜下面。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絲瓜用什么來思想呢?絲瓜靠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無法同絲瓜對話,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選自《心里那一片天地》有刪改)19.請簡要分析一下絲瓜有哪些神奇之處。(4分)20.請從修辭角度賞析第⑥段畫線句子。(3分)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從下面看上去,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21.結合第④段畫線句子,請你猜一猜,“我”到底都會想到些什么呢?(3分)我往往注視著細細的瓜秧和濃綠的瓜葉,陷入沉思,想得很遠,很遠……22.結合第⑨段,談談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生活態度。(3分)【答案】19.絲瓜秧生長迅速,細秧能養育出濃綠的瓜葉,充滿了活力與生機;絲瓜能控制瓜的生長,似乎有思想。20.比喻,將兩個絲瓜比作牛角,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絲瓜的形狀,表現出絲瓜具有主動性,似乎有思想的特點。21.示例:這株絲瓜秧連根都找不到,秧也不過細繩一般粗,這樣細的一根秧怎么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呢?22.示例:無論什么環境我們都應該心中有數,無言靜觀,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對生活。(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9.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根據第③段“可是忽然有一天,我發現絲瓜秧爬出了籬笆,爬上了樓墻”“說它每天長出半尺,決非夸大之詞。絲瓜的秧不過像細繩一般粗,如不注意,連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分析,絲瓜的神奇可概括為絲瓜秧生長迅速,細秧能養育出濃綠的瓜葉,充滿了活力與生機。根據第⑧段“然而今天早晨,我卻看到了奇跡”“卻看到那一個我認為失蹤了的瓜,平著身子躺在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這個凸出的臺子人是無法上去的,絕不會有人把絲瓜擺平”,以及第⑨段“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無法同絲瓜對話,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綜合分析,絲瓜的神奇可概括為絲瓜能控制瓜的生長,似乎有了思想,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綜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0.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與賞析。解答時,先明確考查角度,本題要求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然后再分析其表達效果,把握感情。答題規范: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活像兩個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可知,畫線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兩個絲瓜比作牛角,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絲瓜的形狀。“事實又證明了我是杞人憂天。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與第⑨段“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相呼應,表現出絲瓜具有主動性,似乎有思想的特點,表達在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21.本題考查揣測人物心理。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題干要求結合第④段畫線句子,猜一猜,“我”到底都會想到些什么呢?解答時,需要圍繞絲瓜的生長,揣摩作者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根據第③段“說它每天長出半尺,決非夸大之詞。絲瓜的秧不過像細繩一般粗,如不注意,連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墻增添了無量活力與生機”可推測,作者會想:這株絲瓜秧連根都找不到,秧也不過細繩一般粗,這樣細的一根秧怎么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呢?根據第④段“又過了幾天,絲瓜開出了黃花。再過幾天,有的黃花就變成了小小的綠色的瓜。瓜越長越長,越長越長,重量當然也越來越增加,最初長出的那一個小瓜竟把瓜秧墜下來了一點,直挺挺地懸垂在空中,隨風搖擺。我真是替它擔心,生怕它經不住這一份重量,會整個地從樓上墜了下來落到地上”可推測,作者會想:這株絲瓜秧將來會開出黃花,黃花還會變成綠色的瓜,不過細繩一般粗的絲瓜秧能承受得住越來越重的小瓜嗎?22.本題考查閱讀啟示。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解答時,要結合第⑨段的抒情句、議論句闡述自己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結合第⑨段議論句:“我仿佛覺得這棵絲瓜有了思想,它能考慮問題,而且還有行動。”“上下數千年,縱橫幾萬里,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絲瓜會有思想。我無法同絲瓜對話,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它怡然泰然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