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件 主題4 在愛情關系的道場中成長_第1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件 主題4 在愛情關系的道場中成長_第2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件 主題4 在愛情關系的道場中成長_第3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件 主題4 在愛情關系的道場中成長_第4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件 主題4 在愛情關系的道場中成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4在愛情關系

的道場中成長大學生心理健康不管你對多少異性失望,你都沒有理由對愛情失望。

因為愛情本身就是希望,永遠是生命的一種希望。

愛情是你自己的品質,是你自己的心魂,

是你自己的處境,與別人無關。

——史鐵生愛情不是讓我們更完美,而是讓我們更完整。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將頭腦里自然冒出的任何想法、畫面或字眼等,不要評判好壞對錯,一一記錄下來。和小組成員彼此分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觀點?討論一下愛情是什么,有哪些感受和啟發。活動:對“愛情”的自由聯想目錄010203愛情花開的生理和心理密碼在親密關系的不同階段遇見自己選擇與責任:如何面對戀愛中的性議題3愛情花開的

生理和心理密碼第1講一、愛情的生理密碼:發展變化有規律5(一)打開愛情的第一扇窗———讓愛開始

愛情的這扇窗是如何打開的呢?

科學研究(于維,2004)發現,使男女之間產生吸引力的物質大多數是一種類似氨基丙苯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可以通過兩性之間的眼神傳遞、肌膚觸摸等產生,從大腦開始,沿著神經傳導進入血液,進而使皮膚潮紅、身體發熱,甚至使人出汗、心情激動亢奮,促使熱戀中的男女雙雙墜入“情網”,難以自拔。根據具身認知理論

(施瓦茨,2023),身體感覺會影響相應的認知和判斷,此時,人們會判斷“愛情”已經在自己身上發生。

然而,這種化學物質并不能在人體內永久存在,隨著熱戀激情退卻,它大約在100天后進入半衰期,3年左右

(大約1000天)消失,這會導致伴侶之間的感情逐漸淡薄,出現“情感危險期”。很多伴侶因為沒能度過這個階段,最后選擇了分開。在青春年少時,愛情的這扇窗更容易開啟,等到年齡更長些時,考慮的客觀條件更多,在愛的感覺之前,加上了更多的前提條件。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論

(費斯特等,2023):建立親密關系是青年期的主要議題,而親密與孤獨是這個階段要解決的矛盾。一、愛情的生理密碼:發展變化有規律6(二)打開愛情的第二扇窗———讓愛繼續

氨基丙苯這一扇窗關上的同時,另一扇窗逐漸打開。盡管有感情的淡薄期,仍然有很多伴侶的感情會進一步加深、鞏固。由于伴侶長期親密互動,共同生活,體內又會產生類似鎮靜劑的內啡肽這種化學物質,它能使伴侶之間互相依賴,甚至不能分離,使愛情更加深化。這種感情類似于親情,有時我們看不到父母之間甜蜜的互動,反而看到很多沖突,從而認為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因此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種想法。實際上,愛情發展變化也有它的生理基礎,愛情是先遣隊,后續轉化成類似于親情這種更穩定、更安全、相對平淡的情感,那并不是愛情的消亡,而是愛情的升華。如果你想一直待在有氨基丙苯的充滿激情的愛情里,那么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不斷地開始和結束。所以,在平淡的關系中傳遞、體驗溫情和安心可能才是愛情最華麗的變身。自我探索:你是否曾經感覺自己喜歡上了一個人,當時發生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上對方的?試著回顧一下,寫下你那一刻的體驗。結合以上內容,回顧你的戀愛經歷

(如果有),有哪些感受和啟發?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二、愛情的心理密碼之理想情人7

初見時的美好,猶如戴著玫瑰色的濾鏡,所看到的對方什么都是好的。久而久之,再看對方,之前吸引你的特質,此時再看好像全是問題,你以為對方變了。事實上,對方可能一直沒有變化,只是我們去掉了濾鏡,打破了幻想而已。

顯然,除了生理密碼之外,還有人類愛情獨有的心理密碼。覺察自我:每當你想要找一個人一起生活時,你的頭腦里會浮現出一個什么樣的理想形象?想一想這個理想情人的形象來源于哪里,寫下來,看看有什么發現。二、愛情的心理密碼之理想情人8(一)理想情人形象的形成過程人們其實在年幼時就已經開啟愛情的造夢機器。當年幼的孩子看到父母之間發生沖突時,可能會無意識地下決心,“我將來一定要找一個不會和我吵架的人”;當一個人童年常常感覺到被忽視時,對獲得關注的需要就會超過正常的水平,“我要成為對方心目中的唯一,我將來要找一個對方眼中只有我的人”。通過社會學習給理想情人加上更多的特質:像見到的某人一樣、像影視小說中的人物……理想情人承載著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的和想要的內容,在青春期,其的完美形象逐漸形成。我們無意識地按照這個形象尋找親密的另一半。而且,在潛意識中,一旦找到那個對的人,我們便認為從此就可以獲得幸福。然而,我們必將面對真實的戀人。把理想情人投射到伴侶身上,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你有一個理想情人,對方可能也有一個理想情人。真實的交往日漸增多,幻想就會面臨被打破的危險。此時,人們通常所做的并不是放棄幻想,學習和真實的戀人相處,反而是更執著于幻想,想方設法試圖改變對方,期待對方如果足夠愛自己就會發生改變。情感危險期:兩個真實的人相遇才是最考驗戀愛關系的時候。二、愛情的心理密碼之理想情人9(二)你愛的是真實的戀人還是理想情人?情感危險期并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個彼此放棄幻想、接納現實的成長機會。如果你不了解這個必經的過程,就可能認為自己找錯了人。一個人如果缺少有意識的覺察,通常需要遇到兩三次相似的愛情模式或難題,才有可能真正地反思自己。給你的理想情人畫一張畫像你所構建的浪漫版本是什么樣的?描述你頭腦中最美、最渴望的互動畫面。用三個形容詞描述你的理想情人。再用至少三個形容詞描述你自己的特質。理想情人的具體特點你的具體特點你們相似之處更多還是互補之處更多?如果擁有了理想情人,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你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理想情人滿足了你內心哪些深層次的需要?討論一下,你自己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滿足這些內在需要?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0案例:阿嬋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談戀愛,甚至懷疑自己有些怪異,因為她談了幾次戀愛都無疾而終,不了了之。比如,她曾經與一個男孩有些暖昧,這樣的關系讓她覺得還可以,不用承諾什么,也不用擔心哪天被拋棄。過了一段時間,對方開始對她更加熱情,但她卻感覺有些恐懼,然后開始冷落對方。結果對方很受挫,也很生氣,不再理睬她。過了幾天,阿嬋又想和對方聯系。幾個回合之后,對方直接把阿嬋拉黑了。阿嬋自己心里也很苦惱,無法理解自己,尤其是最近,她愈發感覺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問題。轉機發生在心理健康課上,她學習了成人依戀的類型,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什么怪胎,而是一種不安全依戀類型的表現,這讓她感到釋然。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1(一)測一測你的依戀類型:成人依戀量表(AAS)

閱讀下列語句,并衡量你對情感關系的感受程度。請考慮你的所有關系(過去的和現在的),并回答有關你在這些關系中通常感受的題目。

如果你從來沒有進入過親密關系,請按你認為的情感會是怎樣的來回答。

完全不符合=1,較不符合=2,不能確定=3,較符合=4,完全符合=51.我發現與人親近比較容易。()2.我發現要我去依賴別人很困難。()3.我時常擔心情侶并不真心愛我。()4.我發現別人并不愿像我希望的那樣親近我。()5.能依賴別人讓我感到很舒服。()6.我不在乎別人是否太親近我。()7.我發現當我需要別人幫助時,沒人會幫我。()8.和別人親近使我感到有些不舒服。()9.我時常擔心伴侶不想和我呆在一起。()10.當我對別人表達我的情感時,我害怕他們與我的感覺會不一樣。()11.我時常懷疑伴侶是否真正關心我。()12.我對與別人建立親密的關系感到很舒服。()13.當有人在情感上太親近我時,我感到不舒服。()14.我知道當我需要別人幫助時,總有人會幫我。()15.我想與人親近,但擔心自己會受到傷害。()16.我發現我很難完全依賴別人。()17.伴侶想要我在情感上更親近一些,這常使我感到不舒服。()18.我不能肯定,在我需要時,總能找到可以依賴的人。()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2(一)測一測你的依戀類型:成人依戀量表(AAS)

計分:本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分別是親近分量表、依賴分量表和焦慮分量表,每個分量表由6個條目組成,共18個條目。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通常填幾分就得幾分。

反向計分:其中第2、7、8、13、16、17、18題(涂色的題目)為反向計分題,即1分反向計為5分以此類推,2分計4分,3分計3分,4分計2分,5分計1分。進行反向計分轉換后再計算分量表得分。先計算3個分量表的平均分,再將親近分量表和依賴分量表合并,產生一個親近依賴復合維度。親近依賴復合維度得分算法如下:親近依賴均分=(親近分量表總分十依賴分量表總分)/12。這樣就得到了親近依賴均分和焦慮均分。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3(一)測一測你的依戀類型:成人依戀量表(AAS)根據以下標準,查看自己主要傾向于哪種依戀類型:安全型:親近依賴均分>3,且焦慮均分<3。低回避低焦慮迷戀型:親近依賴均分>3,且焦慮均分>3。低回避高焦慮疏離型:親近依賴均分<3,且焦慮均分<3。高回避低焦慮恐懼型:親近依賴均分<3,且焦慮均分>3。高回避高焦慮你的依戀類型傾向于哪一種?請描述你通常在親密關系中的體驗。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4(一)測一測你的依戀類型:成人依戀量表(AAS)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賴他人還是被人依賴都感覺心安。不會憂心獨處和不被接納。迷戀型:希望在親密關系中投人全部的感情,但經常發現他人并不樂意把關系發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親密。沒有親密關系會讓自己感到不安,有時還擔心伴侶不會像自己看重他一樣看重自己。因此,十分擔心關系會破裂,為了獲得安全感,會過度地尋求他人的贊許與認同。疏離型:即使沒有親密關系也安心,對自身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重要,自身不喜歡依賴別人或讓別人依賴。因此,認為和他人發生親密關系得不償失,拒絕和他人相互依賴,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歡自己。恐懼型:和他人親密接觸會使自己感到不安。在感情上渴望親密關系,但很難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賴他人,擔心自己和他人變得太親密會受到傷害。因為害怕被拒絕而極力避免和他人發生親密關系。雖然也希望有人喜歡自己,但更擔心自己因此而離不開別人。上面的描述與你的體驗有哪些相同或相異的地方?有什么啟發?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5(二)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依戀關系最早由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JohnBowlby)于1969年提出,旨在理解嬰兒與父母分離后的強烈苦惱。鮑爾比認為,依戀行為(如哭喊和搜尋)是與依戀對象分離后的適應性反應,以確保兒童的生存(威廉,2014)。成年人在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可能部分反映其早年的依戀體驗。依戀類型與個體的“內部工作模式”相關,即個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米勒,2015)。個體內在對關系互動的想象源自真實的人際互動。如果孩子早期體驗到愛和信任,會覺得自己可愛、值得信賴;反之,若依戀需求未被滿足,會形成負面的自我印象。一旦內部工作模式穩定,個體會在新的關系中重現與預期一致的模式,增強依戀模式的連續性。例如,有安全感的兒童長大后在戀愛關系中也更可能感到安全。內部工作模式與不同的依戀類型是相匹配的。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6(二)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內部工作模式從自我和他人兩個維度出發,形成積極或消極的四種組合。而成人從回避親密和憂慮被棄這兩個維度出發可劃分為四種依戀類型

(米勒,2015)。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7(二)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人們在回避親密程度上的差別,會影響人們接納相互依賴的親密關系的難度和信任程度。在親密關系中感到舒心和輕松的人,回避親密的程度就低與伴侶親密接觸時煩躁不安的人,其回避親密的程度就高。人們在憂慮被棄程度(即害怕他人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而遠離自己)上的差別表現:安全型個體在與他人的親密接觸中比較安心,一般不擔心別人苛待自己,因而能積極地尋求相互依賴的人際關系。其他三種類型的個體在親密關系中則充滿焦慮和不安。迷戀型個體渴望親密接觸但害怕被拒絕。疏離型個體不喜歡親密接觸,也不擔心被拒絕。恐懼型個體則兩者兼而有之,在親密關系中坐立不安,擔心親密關系不能長久,想要靠近卻又恐懼被困住。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18(二)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分類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真實的人是鮮活而豐富的,也很少有人絕對屬于某種類型。因此,研究者(米勒,2015)不再簡單地把人們分為安全型、迷戀型、恐懼型和疏離型四種類型,而是給出人們在憂慮被棄和回避親密兩個維度上的相對位置。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因為自己是某種類型的,就相應地把該類型的所有表現都往自己身上套,這是對心理學知識的誤用,我們要做的是運用知識來為自己的成長服務,而不是活出某種類型的樣子。需要強調的是,每種依戀類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都是我們在早期的關系中為了更好地活下來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策略,是為了幫助我們活下來而尋求心理營養的方式,也是那個當下自己的生存智慧。因此,它們值得我們真正的尊重。和同學們分享一下你主要屬于哪種依戀類型。在親密關系中,你最害怕什么?最想要什么?在感到不安全時,你通常在情緒和行為方面如何反應?你對這些依戀類型有哪些困惑?可以采訪本小組相應依戀類型的同學。對于依戀類型與你不同的個體,你覺得他們做出哪些調整會讓你感覺到更容易相處或保持親密的關系?討論對自己而言有哪些新的發現,對親密關系有哪些啟發。分享與討論三、愛情的心理密碼之依戀關系20(三)依戀類型是動態可變的人們并不會完全被動地受到童年經驗的束縛,依戀類型會不斷受到個體經歷的影響。再強大的模式也是后天習得的,因此永遠有變化的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戀類型的確會發生新的改變

(米勒,2015)。一是關系體驗帶來的依戀類型改變:一次令人悲痛欲絕的關系破裂會讓原本屬于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膠似漆、相互尊重和關愛的戀情,也可能慢慢讓回避親密的人不再懷疑和戒備親密感情。二是想要擺脫痛苦而引發的自我的改變:當人們受困于某種固有的模式而倍感痛苦無力時,就會想要去看看究竟是什么讓自己形成這種模式,從而開啟自我探索和成長的機會,通過改變個人內部工作模式引發依戀類型的改變。研究發現,在兩年之內,有1/3的依戀類型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米勒,2015)。采訪父母或者談戀愛超過一年的朋友,請他們談一談自己的依戀類型。他們的戀愛是如何開始的?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開始時,他們喜歡對方什么?現在怎樣看待當初喜歡的那些特點?在他們的關系里,如果面臨壓力和沖突,他們是怎樣處理的?效果怎樣?在這次采訪活動中,你有哪些感受和啟發?小采訪在親密關系的不同階段

遇見自己第2講一、親密關系的前三個階段231.準備階段:

我們進入一段關系時,并不是憑空進入,而是有一個很長的前奏或序曲,即前面講到的打造理想情人的階段。每個人經歷不同,準備狀態也不同。比如,相對而言,迷戀型個體更容易進入愛情關系,而疏離型或恐懼型個體則相對較難一些。2.絢麗的熱戀期:

在該階段,個體可能感覺找到了對的人,自己的幸福生活即將開啟。生活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在熱戀的激情中,所有的事物都仿佛被涂上了一層玫瑰色,讓人沉醉其中。孤獨者不再孤獨,虛弱者感受到了力量,焦慮者感受到了安全,我們見到這個人之前的內在深層次需要,像是借著愛戀的對象瞬間獲得了滿足。

此時兩個人在一起并不主要是因為愛,而是內在需要得到滿足。

然而,這通常是一種假象,也不可能持久。一、親密關系的前三個階段243.沖突與幻滅期:由于有了更多在現實世界的互動,伴侶雙方出現了不一致的情形。每個人在壓力下會呈現自己熟悉的應對方式,比如指責、討好等。熱戀期的理想情人不再滿足內心的各種需要,反而帶來痛苦,甚至絕望。期待沒有實現,產生怨恨和憤怒,但不會輕易放下期待,試圖用各種方式讓對方實現自己的期待。可能進入權力的斗爭,在一些小事情上爭論是非對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在親密關系中擁有主動權,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為了止損和證明自己的感受是對的,接下來就有可能對對方進行

“報復”(你不關注我的感受,我也不關注你的感受,比如你和異性交往不在乎我的體驗,我也和異性交往等,這樣就把責任再一次歸為對方)。久而久之,兩個人互相傷害,熱戀期積累的情感資源慢慢地被消耗掉。然而,兩個人其實一直想要確認的是:我重要嗎?你愛我嗎?你在乎這段關系嗎?你用心對待我了嗎?你看見我的需要了嗎?……遺憾的是,我們想要獲得愛的方式卻有可能把對方推遠。在親密關系

(如果沒有戀愛,可以參考親子關系、密友關系等)里,當你感覺不到被愛或被看重時,可能會做些什么?結果怎樣?和小組同學分享,有哪些新的發現和體驗?自我探索下面的表格是在親密關系中呈現出的常見行為。不同的行為相互匹配,引發關系走向不同的方向,并逐漸固定下來,形成穩定的循環互動模式。看一看,你傾向于呈現哪些行為?效果怎樣?自我反思與練習二、沖突階段中常見的三種負面溝通模式27我們表達想要重新建立情感聯結的方式往往把對方推開,并逐漸形成伴侶間相對穩定的負面溝通模式。在愛情心理學上,我們把這種導致矛盾產生、感情惡化的互動模式稱為

“魔鬼式對話”(約翰遜,2018),它主要有以下三種常見的表現形式:(1)爭吵(fight-fight)模式也被稱為

“揪出壞蛋”游戲,是一種相互指責的互動模式。兩方都認定對方是“壞蛋”,自己是受害者,對方是那個錯的人,問題出在對方身上。他的某一句話刺激到了你,讓你的情緒瞬間被點燃,你忍不住和他爭執、對抗,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對方也不甘示弱,絲毫不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于是和你爭吵,陷入了“攻擊-攻擊”的溝通模式。這些爭吵看似是小事,暫時不會導致分手,但當次數變多時,彼此的內心都會累積負面情緒,越來越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太自私,就會更激烈地還擊,最后導致感情破裂。成人依戀類型中的迷戀型更容易陷入這種模式:迷戀型個體把對方或愛情看得太重,常感覺到自己在愛情中是付出比較多的那一個,同時對自己的認知是消極的,很容易感覺到關系受威脅而進行指責;其實背后真實的意圖多是因為恐懼被拋棄,或者想要測試自己是否真的被愛。當我們感到受傷時,表達憤怒更容易,而表達悲傷、委屈、無助、恐懼(背后的需要:需要被看見,害怕被拋棄,渴望被愛和聯結)等是比較困難的。事實上,表達悲傷或脆弱會讓人靠近和安慰,而憤怒地指責則讓人遠離。二、沖突階段中常見的三種負面溝通模式28(2)追逃(fight-flight)模式相互指責其實只是在幻滅期試圖改變對方的前奏,是“魔鬼式對話”的第一階段、權力爭奪的第一個工具。如果無果,就會進入一種新的模式,即其中一方覺得爭吵達不到解決問題的效果,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不斷退縮,用沉默、逃避等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一方的回避通常會讓另一方感覺到被拒絕和拋棄,在由恐懼而生怒的情緒驅動下,會導致更多的要求、抱怨和指責。彼此陷入了一種一個追著要“溝通”(其實是要改造對方)而另一個逃著要回避的惡性循環。此種模式常為一方迷戀而另一方回避的追逃模式。雙方其實并非不愿意溝通,而是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需要。二、沖突階段中常見的三種負面溝通模式29(3)冷戰(frozen-frozen)模式如果在追逃模式下問題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追逐的一方可能會對另一方徹底失望,或者感情冷淡,也以沉默來應對伴侶,此時就進入了最傷感情的冷戰模式。雙方都自我封閉,進行冷酷的防御與否定。絕望感充斥伴侶關系,雙方可能有很多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會處理關系,不可愛,也不被愛,從而深受折磨。一些關系在冷戰模式下可能走向結束。有的伴侶一方或雙方可能在極度痛苦的折磨下,努力想要擺脫痛苦的狀態而尋求解決之道,開啟自我成長之路。通常而言,一旦能夠識別出這些惡性循環,并意識到對方不是你的敵人,無效的互動模式才是共同的敵人,你就邁出了學習擺脫這種模式的最重要的一步。結合自己或身邊好友的經歷,討論如何識別這些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中,如何打破固定的模式,開啟真正有效的溝通?三、反思與內省階段30

內省,顧名思義,從外部轉向內部,即外求失敗,在關系當中的幻滅與求而不得的絕望中,回過頭看向自己。你會發現,在親密關系中,所有的幻滅其實都是自己將幻想投射到了對方身上。你看到對方遇事不急,就認為對方是一個踏實穩定的人,后來卻發現,他不是情緒穩定,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做而保持退縮或沉默;你看到對方愛笑,就認為對方樂觀向上、善解人意,但在相處中發現對方不只是愛笑,還愛哭、愛生氣,甚至還會歇斯底里。此種表現是正常的,因為其情感的體驗和表達都很強烈,自然正負情緒的呈現都轟轟烈烈。你對對方的指責、抱怨和懷疑,其實也是朝向你自己的問題。一名同學問心理咨詢師:“老師,你說我男朋友是不是真心喜歡我?因為我既不是學霸,長相一般,身材也一般,我實在不能理解他為什么會喜歡我。”這名同學看似是懷疑男友,其實懷疑的是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她要做的不是不斷地向男友求證,或者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是回頭看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問自己“我值得被愛嗎?”

個體在親密關系中的反應模式可能是幼年親子關系中反應模式的翻版。你會不斷重復幼年“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從父母那里尋求愛或保護自己的模式,在親密關系中重復類似的感受。

此時,或許你可以問自己:在這段關系中,我做出了什么樣的貢獻?在這樣的反思中,你會發現自己的責任,也擁有了改變的權利。活動內容:肯定自己、欣賞他人。A:寫下自己的優點

(5-10個),找個小伙伴對他說出自己的這些特質。感受自己的內心、傾聽他人的反饋。B:寫下對戀人

(如果無戀人,可以選擇其他親近的人,如密友、父母等)的欣賞,至少5-10點,然后看著對方,逐一表達你對對方的欣賞。請記錄:戀人

(他們)有什么反應?根據情況,邀請戀人

(他們)反饋與分享體驗。簡單分享感受與反思。實踐與練習:開啟良性互動模式你是否想過,你們彼此表達愛的方式能否被對方理解?表達愛除了使用語言,還有別的方式。想一想,你是如何向親密關系對象

(如果沒有戀人,可以拓展到其他親密關系)表達愛的。當你所愛的人做了什么,你認為對方是愛你的,即你期待對方如何向你表達愛。請按重要性排序。選擇一個親密關系對象

(可以拓展至親子、密友等),邀請對方和你一起完成上述排序,寫下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和自己期待對方向自己表達愛的方式,越是重要的,排序越靠前。(提醒:分享前要相互保密,不能商量。)寫完后和對方分享,看看你們彼此之間表達愛的方式是否匹配,有哪些困惑和發現。練習:你們都收到愛了嗎我表達愛的方式我期待對方向我表達愛的方式專業鏈接:愛的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辭精心的時刻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四、如何面對:把痛苦當成反思和成長的機會33伴侶之間的沖突、矛盾和不同的負面關系模式題并非真正的問題,因為從幻想到現實,終究會有幻滅的過程,是關系發展和深入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痛苦。我們要學習后退一步,透過愛情,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常而言,情感的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需要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歸屬感、被接納、被認可、被愛、價值和意義等,只是每個人的排序可能不同。當我們透過愛情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時,滿足需要的方式就會變得靈活,而不會在一些小事上痛苦掙扎。比如,拘泥于一句話的內容、一件事是否做得如你所愿等,其實背后只是反映了自己對愛的定義或者信念而已。覺察自己的戀愛關系腳本和自己在愛情中的感受和反應,從無意識的反應轉向有意識地回應。疏離型個體和恐懼型個體的共同特點是高回避,可以嘗試突破之前的回避行為,有意識地容忍關系親近所帶來的焦慮,走出舒適區,給自己體驗新經驗的機會(這既是挑戰,也是痊愈和成長的機會)。迷戀型個體最主要的特點是,對自己的認知是消極的,認為對方比自己更重要,常常患得患失,自己制造焦慮。因此,迷戀型個體在感受到焦慮時,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向內看,給自己更多的關愛,認可自己和對方一樣重要而有價值。要覺察自己的心理地圖,也要看到對方的心理地圖,既尊重自己的需要,也關注對方的需要。愛他≠要他以我們認為他愛我們的方式來愛我們/要他聽從我們的話/要他照顧和負責我們的成功、幸福和快樂。如果我們擁有這些權力,則對方亦有這些權力。心情報告是一種旨在促進雙方感情的心理練習方法,可以實現雙方的有效溝通,并且提升雙方的自我價值感。面對你的戀人或者擁有親密關系的人,按照下面的步驟嘗試進行溝通。(1)表達欣賞和感謝。(2)表達抱怨、不滿和改進的建議

(誰表達不滿,誰提出改進的建議)。(3)表達新的決定、計劃等和希望獲得的支持。根據情況調整頻率,可以是每天、每周、每月等。與同學分享一下實踐感受。實踐與練習:心情報告采訪父母或者談戀愛超過一年的好友,請他們談一談戀愛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階段。在關系里,他們面臨壓力是怎樣處理的?效果怎樣?感覺到聯結親密的時刻都有哪些?你在活動中有哪些感受?小采訪選擇與責任:

如何面對戀愛中的性議題第3講一、性在戀愛關系中的位置變遷37——從倫理判斷到自我選擇在戀愛中,性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如何處理性問題,不僅關乎雙方的身心健康,還關系到戀愛關系的穩定和發展。弗洛伊德認為性是一種原始的生物欲望。后期的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性是界定自我表征和邊界的強有力的組織者

(米切爾,2021)。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性包括心理和行為兩個層面,它不僅包括性交、性愛撫等所有直接的行為層面的性活動,還包括人們對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性方面的喜好等心理活動的表現。在戀愛關系中,性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增加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結和依戀,也可能因為性關系處理不當,使關系更快地結束,甚至對彼此造成更深的心理傷害。現代人初婚年齡越來越大,性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理需要很難像傳統社會下在婚姻中得到解決。(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聽嫁娶”;根據

《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從2010年的24.89歲上升到了28.67歲。)相對于傳統社會對未婚男女發生性關系嚴苛的道德評判,現代社會對戀愛中的性關系有很高的包容度與接受度。是否可以在婚前發生性關系,已經從傳統社會中的倫理判斷轉變成一個成熟個體的自我選擇和判斷。某地有一條鱷魚滿布的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橋。在河的兩岸分別住著一對戀人,姑娘與小伙子每天都要見一次面。一日,山洪暴發,小橋被沖垮了。姑娘牽掛著戀人,到處求人渡她過河,但都遭到了別人的拒絕,只有一個叫法爾的小伙子說:“如果你肯同我過夜,我就幫你渡河。”姑娘沒有同意,但她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有其他辦法

(假設確實沒有其他辦法)。她非常擔心戀人,萬般無奈之下答應了法爾。后來,法爾幫她渡了河,姑娘來到了戀人身邊。但戀人知道她是怎樣過來的之后,怒不可遏地打了她一巴掌,把她扔回了法爾的船上。法爾見狀牛勁大發,沖上岸把那個小伙子痛揍了一頓。分享與討論:在這三人中,你最欣賞誰?最同情誰?最厭惡誰?請說出理由。從大家的討論中看看有什么新的啟發。道德兩難選擇二、性與愛關聯,但絕不對等39有人認為,只有交付身體才能體現出對彼此的愛;在兩性交往過程中,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已經如此相愛,是不是應該通過性這一最顯親密的行為,來加深我們之間的感情?由于男女雙方在生理﹑心理上的差異,常常是男方主動要求與女方發生性行為,如果女方拒絕,或不主動與男方有親密接觸,男方就認為女方愛得還不夠深。這些想法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對愛的渴望,不僅來源于性欲望,還有與人建立關系的愿望。甚至有一些人覺得性可以解決兩人間的感情危機。性體驗未必帶來兩性關系的深化人自身的尊嚴感和對他人是否尊重,都會在性關系中充分體現出來。性,其實是人格的一面鏡子。“一個人不談論愛就不能談論人類的性。然而,當談論愛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愛是為人而不是為其他低級的生命形式而保留的……人類的性,始終不只是性,它超越性,并達到了這樣的程度——成為某種具有超越意義的身體表達形式。它是愛在身體上的表達方式,只有當性執行了這一功能時,它才成為真正的、有價值的體驗。”——維克多·弗蘭克爾,提出意義療法的心理學家二、性與愛關聯,但絕不對等40婚前性行為的不利影響:人自身的尊嚴感和對他人是否尊重,都會在性關系中充分體現出來。當雙方把彼此的交往局限于性時,很容易感到單調、重復,同時很容易忽略溝通和交流,阻礙愛情的發展。發生性關系還有可能損害兩人之間的信任,男方有時會在發生性行為之后覺得女方太“隨便”,對女方的信任度降低,而女方也有可能懷疑男方是否和別的女性有過性關系。過早的性行為會破壞彼此的神秘感。可能帶來大量的情緒困擾,如緊張、內疚、沖突等。更重要的是,發生性行為可能要付出自己不一定能夠承受的代價。未婚同居增加了夫妻離婚的危險。因為同居的時間越長,雙方對婚姻的熱情越低,越容易離婚。然而,對于已經訂婚并準備結婚的情侶而言,這些有害的同居效應相對輕微,但是仍有一定的危害性

(米勒,2015)。在現實中,也有男性在與戀人發生性關系后把所有的負擔和責任都留給女性。男士們,請從對自己和女性負責的角度出發,慎重對待性。女士們,請從保護自己和對感情負責的角度出發,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為自己做出負責任的決定。三、戀愛中的性行為該如何選擇41在戀愛關系中是否要發生性關系,當事人需要自己權衡,最終的決定要以自己主觀的意愿為主。此外,因為發生性關系對男女雙方的客觀影響不同,女方在其中處于相對弱勢的位置,所以女方更要注意。1.不要因為感受到性脅迫而發生性關系。為了證明自己愛對方而發生性關系,與戀愛關系中給雙方帶來愉悅、親密和滿足的健康性關系是背道而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