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箭橋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開學測試高三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左傳》記載:公元前605年鄭國大夫子公參加國君的宴會,正值食用罕見的黿(大甲魚,楚人奉獻)湯,鄭靈公賜大夫食用,獨“子公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當年夏天,子公“弒靈公”。在上述事件中()A.楚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B.記載者沖破了傳統價值觀念C.傳統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 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禮行為2.北魏時,朝廷專門在洛陽設歸正里接收南朝人,設歸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設慕化里接收"東夷"來人,設慕義里接收"西夷"來人。這反映出當時A.政府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權深受漢文化影響C.北魏正統地位得以確認 D.北方經濟水平仍超過南方3.如表是五代時期的政權更替情況。據此可以推知當時政權存時間都城建立者建立者身份后梁907—923年開封朱溫宣武節度使后唐923—936年洛陽李存勖沙陀族,河東節度使后晉936—946年開封石敬瑭沙陀族,成德、天平軍節度使后漢947—950年開封劉知遠沙陀族,天雄軍節度使.樞密使后周951—960年開封郭威忠武軍、河東節度使A.定都開封成為統治者的共識 B.節度使的權力進一步擴大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D.統治者缺乏穩固政權的有效舉措4.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們也會在傳記和墓志中追溯遠祖如何顯赫;宋代士大夫卻不覺得貧賤是恥辱,反而會回顧當年的艱難,激勵自己和清貧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斷齏畫粥”的故事。這種變化A.根源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表明宗法觀念逐漸消亡C.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 D.體現社會主流思想改變5.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張齊賢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幾乎摔倒在殿上。御史中丞彈劾其失儀。張齊賢自辯系飲酒御寒至醉,并頓首謝罪。宋真宗說:“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憲,朕不敢私”,遂免其相。這一事件說明宋代A.監察職能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 B.御史中丞權力超越宰相C.崇文抑武治國策略進一步得到落實 D.中央權力分割相互制約6.乾隆年間清廷編修的《清史列傳》中,把曾經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降臣均編入了《貳臣傳》,把史可法等當初誓死抵抗清軍的前明官員列為忠臣。此舉意在()A.重新審定明朝降臣的歷史貢獻 B.強化傳統觀念維護專制統治C.為本朝修史確立新的指導思想 D.重新確立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7.嚴復被譽為國內最懂西學之人,自英國留學歸國之后任天津水師學堂教習,卻一直要為一個舉人的名義,在福建和京師兩地奔波參加考試,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這表明A.嚴復的政治主張發生變化 B.近代教育呈現新陳代謝特征C.近代教育轉型的曲折漸進 D.嚴復受“中體西用”觀的影響8.1951年,周恩來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決不能自強,凡自主者才有前途。”他意在強調A.為工業化奠定基礎 B.建設思想的中國化C.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 D.抗美援朝作廣泛動員9.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市場調節的輔助性作用不可缺少,并指出要有步驟地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這表明黨和政府()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B.積極實現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C.意在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 D.明確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0.古代雅典,公民大會是全體公民各抒己見的場合。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期,公民大會討論是否入侵西西里,盡管多數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況,公民大會還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決定。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出現危機 B.公民的執政能力缺失C.具有強烈人治色彩 D.直接民主具有隨意性11.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定期泛濫造就的肥沃土壤發展了農業,觀察尼羅河水定期泛濫的規律,制定了太陽歷。古希臘人因為糧食種植業的欠發達而高度依賴商貿活動,并不斷進行海外殖民擴張,創建新的城邦。這說明()A.農業經濟是文明發展的基礎 B.商業經濟具有明顯的擴張性C.地理環境影響世界文明發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12.12世紀,歐洲封建貴族的生活發生了明顯變化,金錢已經開始腐蝕領主與封臣的關系,貴族與國王對封臣的依賴越來越少,對商隊和領薪官員的依賴越來越大。這主要因為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體 B.歐洲城市經濟的發展C.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 D.商業革命的發生擴展13.1921年5月,蘇俄與德國簽署貿易協議,1922年4月,兩國又簽訂《拉巴洛協定》。根據協議,兩國恢復了外交關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經貿關系,相互放棄戰爭賠償。蘇俄這一舉措意在A.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封鎖 B.集中力量解決國內戰爭C.引進德國技術加快工業化建設 D.沖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14.二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的飛機制造業、軍火業、造船業等軍需企業予以徹底摧毀、拆除。1952年,美國卻將戰后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這基于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敗 B.日本軍部法西斯抬頭C.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 D.遠東國際格局的變化15.如圖為1929—1937年間美、蘇、德、英、法等國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中所占份額的比重對比狀況(%)。由此可見,當時蘇聯()A農業集體化程度不斷提升 B.計劃經濟優勢顯現C.重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D.率先擺脫經濟危機16.二戰后,德法兩國對共編教科書展開了長期的交流,經歷了近六十年的籌劃,在兩國政府和首腦的推動下,出版了完整的三冊歷史教科書,并被兩國中學采用,其過程和成果是跨國共編教科書的典范。德法共編教科書旨在A.逐步消解兩國政治隔閡 B.防止美國文化滲透C.推動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D.促進公民素質提升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農村,地方各級政府的苛捐雜稅,其名目之繁多,不勝枚舉。“基層小官的權力已經像通貨一樣膨脹了”,“他們的成風隨時可以叫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糧官的舞弊、中飽、浮收、苛擾,在現政治制度下更是司空見慣,無足為怪”。此外,強制性拉丁(征兵征徭),弄得雞犬不寧,遠近騷動,把“饑餓的農民,用血腥的鞭子,趕到內戰的前線”。——摘編自馮巧霞《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的農村與農民——以農民賦役與災荒為研究視角》材料二1946年底,太行山根據地平順縣西溝貧農王四則的一番話生動描述了該村土改后的生活情景:“過去俺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疙瘩衣裳(補丁落補丁),全家人伙蓋一條被子,用玉菱桿圍起來就頂房子住。現在,一個人蓋一條被子,能鋪塊氈子,冬天還有件棉襖子,今年又蓋了三間新房子。”在逐步推進土改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受到猛烈沖擊,特別是長期存在的陳規陋習得到糾正,婦女的婚姻自主意識也在日漸增強。——摘編自郝平《解放戰爭時期老區土改與鄉村社會變化——以太行解放區為中心的考察》材料三1947年,毛澤東總結革命實踐經驗,指出:“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摘編自龔云《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農民生活艱難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區農村社會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影響。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東京城內手工業作坊眾多,街道兩旁店鋪、旅舍、貨攤林立。營業時間不受限制,除了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和曉市。東京作為人煙浩鬧之地,人物湊集……流氓無賴橫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無賴等亡命之徒,組成不少團伙,使得惡性案件頻頻發生。當時,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職能就是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圍包括中央各部門。軍巡鋪是東京基層的治安機構,其職責除了夜間巡邏和處理治安事件外,還負責消防等事務。——摘編自楊瑞軍《北宋東京治安制度研究》材料二20世紀初,一批新式特殊警種如路巡(鐵路警察)、河巡(水警)、馬巡(騎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設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治安管理模式。同時治安學術界對西方、日本警察制度的介紹和研究形成了一股濃厚的“辦警政”的思想氛圍,這促進了清政府當局1901年在北京開設警務學堂,成為我國近代開設警察教育的先河。學堂從成立到1912年11月截止,6年中共招收了10期學員,畢業600多人。學員畢業后,分配到全省各地充任巡長和警士。清末新疆地區面臨著英、俄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而激烈的滲透和掠奪,新疆地方政府為了達到“重在聯絡鄉村,互相保衛”,“共保治安”的目的,于1909年8月在迪化設立了高等巡警學堂。1909年3月,清政府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門戶的江孜、亞東商埠設立巡警,使西藏出現了現代化的軍隊。——摘編自董純樸《中國近代治安歷史特點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東京治安管理制度產生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初警察制度的新變化及其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的養生術最早可以追溯至堯舜禹時代。就中醫養生思想發展歷史而言,先秦時期是中醫養生學思想的萌芽期,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和道家有關生命與健康的論述為中醫養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秦漢時期《黃帝內經》的問世,首次從醫學角度論述養生問題,標志著中醫養生思想的成形。其后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歷代醫學家均秉承《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逐漸豐富了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中醫養生思想進入黃金發展期。宋金元時期,由于官方對醫學的重視和不同醫學學派之間的學術爭鳴,推動中醫養生思想逐漸進入成熟期。到了明清時代,諸多醫家對養生理論和實踐不斷完善,使中醫養生思想發展進入鼎盛期。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體液平衡”學說作為健康保養的指導原則,標志著西方養生思想的成形。古羅馬時期靈氣學派創始人阿西紐斯主張使用飲食、物理療法調整體液來恢復體內靈氣的平衡狀態,由此來治療疾病及日常保健。中世紀以后,由于封建統治者愚昧的宗教統治、專制割據并且對科學技術發展毫不關心,西方醫學進入“黑暗時代”。雖然阿拉伯醫學延續了體液學說的思想,但是宗教的核心思想認為人的生老病死均由上帝掌控,這種唯心主義健康觀導致西方養生保健思想發展陷入了近1000多年的停滯期。——摘編自劉帥帥《中西方古代養生思想與實踐的對比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養生思想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西方養生思想存在差異的原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部分國際組織階段國際組織概況一1945年聯合國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實行“大國一致”原則1945年世界銀行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復蘇與發展1947年關貿總協定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二196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反對西方國家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以獲得穩定收入1961年不結盟運動推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提出了不結盟和非集團化原則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高舉反帝、反殖和爭取非洲完全解放的旗幟。1967年東南亞國家聯盟弘揚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增進地區間的積極合作和相互援助三1993年亞太經合組織提倡伙伴精神,支持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為世界經濟做出貢獻1993年歐洲聯盟推進成員國經濟和政治一體化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等在上述三個階段中任選其一、以“時代變化和國際組織”為主題,展開闡述。(要求:寫明所選階段,觀點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
箭橋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開學測試高三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左傳》記載:公元前605年鄭國大夫子公參加國君的宴會,正值食用罕見的黿(大甲魚,楚人奉獻)湯,鄭靈公賜大夫食用,獨“子公弗與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當年夏天,子公“弒靈公”。在上述事件中()A.楚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B.記載者沖破了傳統價值觀念C.傳統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 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禮行為【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分封制下之下,諸侯、卿大夫之間存在嚴格等級序列,其中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是禮樂制度。材料中鄭靈公賜大夫食用黿湯,違背了禮樂制度;而子公“弒靈公”是卿大夫弒殺諸侯,也違背了禮樂制度;故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禮行為,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楚國的作用,排除A項;材料與記載著的觀念無關,排除B項;材料涉及禮樂制度遭到破壞,沒有涉及宗法制,排除C項。故選D項。2.北魏時,朝廷專門在洛陽設歸正里接收南朝人,設歸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設慕化里接收"東夷"來人,設慕義里接收"西夷"來人。這反映出當時A.政府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權深受漢文化影響C.北魏正統地位得以確認 D.北方經濟水平仍超過南方【答案】B【解析】【詳解】政府在首都分區安置、接收各族人民,體現了德政與民本,反映出當時北魏政權深受漢文化影響,B項正確;政府實行民族分化政策與專門劃定區域接收流民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北魏正統地位得到了被統治者的確認,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南北方經濟水平的比較,排除D項。故選B項。3.如表是五代時期的政權更替情況。據此可以推知當時政權存在時間都城建立者建立者身份后梁907—923年開封朱溫宣武節度使后唐923—936年洛陽李存勖沙陀族,河東節度使后晉936—946年開封石敬瑭沙陀族,成德、天平軍節度使后漢947—950年開封劉知遠沙陀族,天雄軍節度使.樞密使后周951—960年開封郭威忠武軍、河東節度使A.定都開封成為統治者的共識 B.節度使的權力進一步擴大C.北方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D.統治者缺乏穩固政權的有效舉措【答案】D【解析】【詳解】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五代開國君主原來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節度使,由此可以說明五代時期的政權實際都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缺乏穩固政權的有效措施,D項正確;結合材料后唐都城在洛陽,定都開封成為統治者的共識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節度使權力擴大,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民族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4.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們也會在傳記和墓志中追溯遠祖如何顯赫;宋代士大夫卻不覺得貧賤是恥辱,反而會回顧當年的艱難,激勵自己和清貧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斷齏畫粥”的故事。這種變化A.根源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表明宗法觀念逐漸消亡C.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 D.體現社會主流思想改變【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們也會在傳記和墓志中追溯遠祖如何顯赫”、“宋代士大夫卻不覺得貧賤是恥辱,反而會回顧當年的艱難,激勵自己和清貧士子”可得出,唐朝社會雖然有科舉制度,但是社會中也存在比較看重家世門第,宋朝由于科舉取士人數增多,更加重視貧寒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更加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不同的階層,與商品經濟關系不大,排除A項;“宗法觀念逐漸消亡”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唐宋時期的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材料沒有強調思想的不同,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5.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張齊賢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幾乎摔倒在殿上。御史中丞彈劾其失儀。張齊賢自辯系飲酒御寒至醉,并頓首謝罪。宋真宗說:“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憲,朕不敢私”,遂免其相。這一事件說明宋代A.監察職能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 B.御史中丞權力超越宰相C.崇文抑武治國策略進一步得到落實 D.中央權力分割相互制約【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朝廷自有典憲,朕不敢私”可分析出監察職能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A項正確;材料“御史中丞彈劾其失儀。”只體現了御史中丞彈劾宰相,無法體現御史中丞權力超越宰相,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抑武,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到中央權力分割,排除D項。故選A項。6.乾隆年間清廷編修的《清史列傳》中,把曾經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降臣均編入了《貳臣傳》,把史可法等當初誓死抵抗清軍的前明官員列為忠臣。此舉意在()A.重新審定明朝降臣的歷史貢獻 B.強化傳統觀念維護專制統治C.為本朝修史確立新的指導思想 D.重新確立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乾隆皇帝將誓死抵抗清軍的前明官員列為忠臣,對曾經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明朝降臣均編入了《貳臣傳》,可見清朝旨在宣揚“忠君”的思想,強化傳統觀念維護專制統治,B項正確;明朝降臣為清朝建立作出了貢獻,材料不是重新審定明朝降臣的歷史貢獻,排除A項;清朝修史的指導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C項;清朝依然是程朱理學占據正統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7.嚴復被譽為國內最懂西學之人,自英國留學歸國之后任天津水師學堂教習,卻一直要為一個舉人的名義,在福建和京師兩地奔波參加考試,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這表明A.嚴復的政治主張發生變化 B.近代教育呈現新陳代謝特征C.近代教育轉型的曲折漸進 D.嚴復受“中體西用”觀的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嚴復對西方思想接受比較多,但是他仍然固守傳統的“科舉入仕”觀念,甚至于“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說明近代教育轉型的曲折漸進,C項正確;嚴復“直到科舉被廢也沒有考上(舉人)”,說明其固守“科舉入仕”觀念,材料沒有涉及其政治主張,排除A項;新陳代謝一般用來形容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中體西用”指的是采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屬于政治層面,與嚴復的思想觀念層面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8.1951年,周恩來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決不能自強,凡自主者才有前途。”他意在強調A.為工業化奠定基礎 B.建設思想的中國化C.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 D.為抗美援朝作廣泛動員【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不靠自力更生的決不能自強,凡自主者才有前途”可知周恩來強調只有自力更生才能自強,所以體現了建設思想的中國化,B項正確;1957年完成的一五計劃為工業化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堅持自力更生是體現了建設思想的中國化,并不是在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和為抗美援朝作廣泛的動員,排除CD項;故選B項。9.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市場調節的輔助性作用不可缺少,并指出要有步驟地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這表明黨和政府()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B.積極實現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C.意在擺脫傳統經濟模式束縛 D.明確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強調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可市場作用,明確提出要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表明黨和政府意在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C項正確;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與“要有步驟地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明確中國要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排除B項;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黨和政府才明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排除D項。故選C項。10.古代雅典,公民大會是全體公民各抒己見的場合。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期,公民大會討論是否入侵西西里,盡管多數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況,公民大會還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決定。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出現危機 B.公民的執政能力缺失C.具有強烈人治色彩 D.直接民主具有隨意性【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盡管多數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況,公民大會還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決定”可知,在多數公民不知情的情況下作出決定,體現了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具有隨意性,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民主政治出現危機,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具有隨意性,“公民的執政能力缺失”未體現,排除B項;“具有強烈人治色彩”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1.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定期泛濫造就的肥沃土壤發展了農業,觀察尼羅河水定期泛濫的規律,制定了太陽歷。古希臘人因為糧食種植業的欠發達而高度依賴商貿活動,并不斷進行海外殖民擴張,創建新的城邦。這說明()A.農業經濟是文明發展的基礎 B.商業經濟具有明顯的擴張性C.地理環境影響世界文明發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定期泛濫造就的肥沃土壤發展了農業,觀察尼羅河水定期泛濫的規律,制定了太陽歷。古希臘人因為糧食種植業的欠發達而高度依賴商貿活動,并不斷進行海外殖民擴張創建新的城邦”可知,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發展了農業,制定了太陽歷,古希臘人在種植業欠發達的情況下,依賴商貿活動,進行海外殖民擴張等現象,體現了地理環境的不同其生產方式也不同,即說明地理環境影響世界文明發展,C項正確;農業經濟是文明發展的基礎與“(古希臘人)糧食種植業的欠發達而高度依賴商貿活動”等表述不符,排除A項;商業經濟具有明顯的擴張性與“(古埃及人)發展了農業”“制定了太陽歷”等表述不符,排除B項;世界文明的“一體”特點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2.12世紀,歐洲封建貴族的生活發生了明顯變化,金錢已經開始腐蝕領主與封臣的關系,貴族與國王對封臣的依賴越來越少,對商隊和領薪官員的依賴越來越大。這主要因為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體 B.歐洲城市經濟的發展C.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 D.商業革命的發生擴展【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12世紀,貴族和國王“對商隊和領薪官員的依賴越來越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的工商業逐漸復興和繁榮,商品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市民為取得城市的自治權,他們或者用金錢來贖買封建主,或者用金錢來支持王權,B項正確;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于15世紀開始解體,排除A項;地方割據勢力膨脹會導致王權的衰落,材料與“地方割據勢力膨脹”沒有關系,排除C項;商業革命出現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與材料時間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B項。13.1921年5月,蘇俄與德國簽署貿易協議,1922年4月,兩國又簽訂《拉巴洛協定》。根據協議,兩國恢復了外交關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經貿關系,相互放棄戰爭賠償。蘇俄這一舉措意在A.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封鎖 B.集中力量解決國內戰爭C.引進德國技術加快工業化建設 D.沖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拉巴洛協定》的簽訂對于協約國來說卻意味著反蘇統一戰線的破產,協定既溝通了兩國的貿易,又突破了帝國主義的反蘇營壘,為蘇俄進一步發展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外交關系創造了良好的開端,A項正確;1922年蘇聯已經取得國內戰爭的勝利,排除B項;蘇聯的工業化起步于一五計劃時期,排除C項;沖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是德國,排除D項。故選A項。14.二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的飛機制造業、軍火業、造船業等軍需企業予以徹底摧毀、拆除。1952年,美國卻將戰后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這基于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敗 B.日本軍部法西斯抬頭C.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 D.遠東國際格局的變化【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初期美國徹底摧毀、拆除了日本的軍需企業,意在鏟除日本法西斯勢力,后來隨著新中國成立、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為了制衡中國,稱霸亞洲,又有意扶植日本,在1952年“將戰后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企圖將日本培養成其稱霸的助手,D項正確;日本民主化改革取得了成功,排除A項;日本軍部法西斯勢力已經被鏟除,排除B項;1955年,華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最終確立,排除C項。故選D項。15.如圖為1929—1937年間美、蘇、德、英、法等國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中所占份額的比重對比狀況(%)。由此可見,當時蘇聯()A.農業集體化程度不斷提升 B.計劃經濟優勢顯現C.重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D.率先擺脫經濟危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蘇聯。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29年—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大危機和大蕭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制造業所占比重略有起伏,總體比重沒有大的變化。而采用計劃經濟模式的蘇聯,制造業比重卻不斷上升,由此體現了計劃經濟的優勢,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制造業的比重,不是農業集體化程度,排除A項;占主導地位無法體現,除美國外,其他國家的制造業比重都比較低,排除C項;D項說法無法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6.二戰后,德法兩國對共編教科書展開了長期交流,經歷了近六十年的籌劃,在兩國政府和首腦的推動下,出版了完整的三冊歷史教科書,并被兩國中學采用,其過程和成果是跨國共編教科書的典范。德法共編教科書旨在A.逐步消解兩國政治隔閡 B.防止美國文化滲透C.推動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D.促進公民素質提升【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德法兩國共編教科書,并被兩國中學采用,這有利于逐步消解兩國政治隔閡,使得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A項正確;德法共編教科書旨在逐步消解兩國政治隔閡,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經濟一體化無關,排除C項;“促進公民素質提升”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農村,地方各級政府的苛捐雜稅,其名目之繁多,不勝枚舉。“基層小官的權力已經像通貨一樣膨脹了”,“他們的成風隨時可以叫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糧官的舞弊、中飽、浮收、苛擾,在現政治制度下更是司空見慣,無足為怪”。此外,強制性拉丁(征兵征徭),弄得雞犬不寧,遠近騷動,把“饑餓的農民,用血腥的鞭子,趕到內戰的前線”。——摘編自馮巧霞《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的農村與農民——以農民賦役與災荒為研究視角》材料二1946年底,太行山根據地平順縣西溝貧農王四則的一番話生動描述了該村土改后的生活情景:“過去俺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疙瘩衣裳(補丁落補丁),全家人伙蓋一條被子,用玉菱桿圍起來就頂房子住。現在,一個人蓋一條被子,能鋪塊氈子,冬天還有件棉襖子,今年又蓋了三間新房子。”在逐步推進土改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受到猛烈沖擊,特別是長期存在的陳規陋習得到糾正,婦女的婚姻自主意識也在日漸增強。——摘編自郝平《解放戰爭時期老區土改與鄉村社會變化——以太行解放區為中心的考察》材料三1947年,毛澤東總結革命實踐經驗,指出:“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摘編自龔云《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農民生活艱難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區農村社會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影響。【答案】(1)原因:政府賦稅沉重:基層官員貪腐成風:政府強制拉壯丁;國民黨發動內戰。(答出兩點即可)(2)變化:農民分得土地;農民生活得到改善;社會風氣發生改變。(答出兩點即可)影響:調動了農民生產和革命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有利于解放區基層政權的鞏固;推動了解放區移風易俗和婦女解放。(答出兩點即可)(評分細則:“變化”,從“農民分得土地”“農民生活”“社會風氣”角度作答,答出兩點即可“影響”,從“農民積極性”“解放戰爭勝利”“解放區基礎政權”角度作答,答出兩點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賦分)【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原因:據材料“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農村,地方各級政府的苛捐雜稅,其名目之繁多,不勝枚舉”可得出政府賦稅沉重:據材料“基層小官的權力已經像通貨一樣膨脹了’,他們的威風隨時可以叫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糧官的舞弊、中飽、浮收、苛擾,在現政治制度下更是司空見慣,無足為怪’”可得出基層官員貪腐成風;據材料“強制性拉丁(征兵征徭),弄得雞犬不寧,遠近騷動,把'饑餓的農民,用血腥的鞭子,趕到內戰的前線’”可得出政府強制性拉壯丁、國民黨挑起內戰。【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題、影響題,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變化:據材料“過去俺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疙瘩衣裳(補丁落補丁),全家人伙蓋一條被子,用玉菱桿圍起來就頂房子住。現在,一個人蓋一條被子,能鋪塊氈子,冬天還有件棉襖子,今年又蓋了三間新房子。”可得出農民分得土地、農民生活得到改善;據材料“在逐步推進土改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受到猛烈沖擊,特別是長期存在的陳規陋習得到糾正。婦女的婚姻自主意識也在日漸增強”可得出社會風氣發生改變。影響:據材料“在逐步推進土改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受到猛烈沖擊,特別是長期存在的陳規陋習得到糾正,婦女的婚姻自主意識也在日漸增強”可得出推動了解放區移風易俗和婦女解放;據材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及所學可得出調動了農民生產和革命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解放區基層政權的鞏固。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東京城內手工業作坊眾多,街道兩旁店鋪、旅舍、貨攤林立。營業時間不受限制,除了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和曉市。東京作為人煙浩鬧之地,人物湊集……流氓無賴橫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無賴等亡命之徒,組成不少團伙,使得惡性案件頻頻發生。當時,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職能就是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圍包括中央各部門。軍巡鋪是東京基層的治安機構,其職責除了夜間巡邏和處理治安事件外,還負責消防等事務。——摘編自楊瑞軍《北宋東京治安制度研究》材料二20世紀初,一批新式特殊警種如路巡(鐵路警察)、河巡(水警)、馬巡(騎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設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治安管理模式。同時治安學術界對西方、日本警察制度的介紹和研究形成了一股濃厚的“辦警政”的思想氛圍,這促進了清政府當局1901年在北京開設警務學堂,成為我國近代開設警察教育的先河。學堂從成立到1912年11月截止,6年中共招收了10期學員,畢業600多人。學員畢業后,分配到全省各地充任巡長和警士。清末新疆地區面臨著英、俄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廣泛而激烈的滲透和掠奪,新疆地方政府為了達到“重在聯絡鄉村,互相保衛”,“共保治安”的目的,于1909年8月在迪化設立了高等巡警學堂。1909年3月,清政府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門戶的江孜、亞東商埠設立巡警,使西藏出現了現代化的軍隊。——摘編自董純樸《中國近代治安歷史特點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東京治安管理制度產生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初警察制度的新變化及其影響。【答案】(1)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坊市制度被打破;人員流動大;多個機構相互制約(或答中央集權加強、機構臃腫);人身依附減弱;社會成員身份復雜;治安問題嚴重(或答犯罪頻發)。(2)新變化:職能專業化;警種多樣化(或答數量增加);治安體系近代化;受到西方、日本警察制度影響;注重警察教育;注重維護邊疆安全(或答承擔了一部分軍隊的職能)。影響:推動了中國警察制度的近代化;培養了新式警務人才;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或維護社會治安);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維護國家主權;抵御外敵入侵。【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北宋(中國)。根據材料“東京城內手工業作坊眾多,街道兩旁店鋪、旅舍、貨攤林立”可知,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根據材料“營業時間不受限制,除了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和曉市”可知,坊市制度被打破;根據材料“東京作為人煙浩鬧之地,人物湊集”可知,人員流動大;根據材料“當時,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職能就是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圍包括中央各部門。軍巡鋪是東京基層的治安機構,其職責除了夜間巡邏和處理治安事件外,還負責消防等事務”可知,多個機構相互制約(或答中央集權加強、機構臃腫);根據材料“流氓無賴橫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無賴等亡命之徒,組成不少團伙,使得惡性案件頻頻發生”可知,社會成員身份復雜;治安問題嚴重(或答犯罪頻發);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工商業繁榮,人身依附減弱。【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新變化:據材料二“一批新式特殊警種如路巡(鐵路警察)、河巡(水警)、馬巡(騎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設立”可知,職能專業化,警種多樣化(或答數量增加);據材料二“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治安管理模式”可知,治安體系近代化;據材料二“同時治安學術界對西方、日本警察制度的介紹和研究形成了一股濃厚的‘辦警政’的思想氛圍,這促進了清政府當局1901年在北京開設警務學堂”可知,受到西方、日本警察制度影響,注重警察教育;據材料二“新疆地方政府為了達到‘重在聯絡鄉村,互相保衛’,‘共保治安’的目的,于1909年8月在迪化設立了高等巡警學堂。1909年3月,清政府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門戶的江孜、亞東商埠設立巡警,使西藏出現了現代化的軍隊”可知,注重維護邊疆安全(或答承擔了一部分軍隊的職能)。影響:據材料二“20世紀初,一批新式特殊警種如路巡(鐵路警察)、河巡(水警)、馬巡(騎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設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治安管理模式”可知,推動了中國警察制度的近代化;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或維護社會治安);據材料二“同時治安學術界對西方、日本警察制度的介紹和研究形成了一股濃厚的‘辦警政’的思想氛圍,這促進了清政府當局1901年在北京開設警務學堂,成為我國近代開設警察教育的先河。學堂從成立到1912年11月截止,6年中共招收了10期學員,畢業600多人。學員畢業后,分配到全省各地充任巡長和警士”可知,培養了新式警務人才;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據材料二“新疆地方政府為了達到‘重在聯絡鄉村,互相保衛’,‘共保治安’的目的,于1909年8月在迪化設立了高等巡警學堂。1909年3月,清政府駐藏大臣聯豫奏請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門戶的江孜、亞東商埠設立巡警,使西藏出現了現代化的軍隊”可知,維護國家主權,抵御外敵入侵。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的養生術最早可以追溯至堯舜禹時代。就中醫養生思想發展歷史而言,先秦時期是中醫養生學思想的萌芽期,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和道家有關生命與健康的論述為中醫養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秦漢時期《黃帝內經》的問世,首次從醫學角度論述養生問題,標志著中醫養生思想的成形。其后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時期,歷代醫學家均秉承《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逐漸豐富了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中醫養生思想進入黃金發展期。宋金元時期,由于官方對醫學的重視和不同醫學學派之間的學術爭鳴,推動中醫養生思想逐漸進入成熟期。到了明清時代,諸多醫家對養生理論和實踐不斷完善,使中醫養生思想發展進入鼎盛期。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體液平衡”學說作為健康保養的指導原則,標志著西方養生思想的成形。古羅馬時期靈氣學派創始人阿西紐斯主張使用飲食、物理療法調整體液來恢復體內靈氣的平衡狀態,由此來治療疾病及日常保健。中世紀以后,由于封建統治者愚昧的宗教統治、專制割據并且對科學技術發展毫不關心,西方醫學進入“黑暗時代”。雖然阿拉伯醫學延續了體液學說的思想,但是宗教的核心思想認為人的生老病死均由上帝掌控,這種唯心主義健康觀導致西方養生保健思想發展陷入了近1000多年的停滯期。——摘編自劉帥帥《中西方古代養生思想與實踐的對比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養生思想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西方養生思想存在差異的原因。【答案】(1)特點:長期性;傳承性(或答連續性);漸進性;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官方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中醫典籍的重視;學派眾多,彼此爭鳴。(2)古代中國: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儒家思想中生命教育和健康理念的影響(或答儒家經典中和養生有關的具體思想,如仁者壽,君子三戒等);道家對長生的推崇(或答統治者追求長生)。古代西方:政權割據、戰亂頻發;統治者的愚昧與忽視;科學技術的停滯(或答醫學理論的滯后);宗教神學的束縛(或答更關注死后的世界)。(任答三點即可。若只有中西方一個角度則酌情扣分)【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中國古代的養生術最早可以追溯至堯舜禹時代”可得出長期性;據材料“歷代醫學家均秉承《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逐漸豐富了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可得出傳承性(或答連續性);據材料“先秦時期是中醫養生學思想的萌芽期”“中醫養生思想進入黃金發展期”“中醫養生思想逐漸進入成熟期”可得出漸進性;據材料“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家和道家有關生命與健康的論述為中醫養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可得出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據材料“由于官方對醫學的重視和不同醫學學派之間的學術爭鳴”官方重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輔導員考試備考的內容與試題總結
- 花藝的多元文化影響題目及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新興問題試題及答案分析
- 護理個案精美的展示與分析
- 停車場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吉他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板胡樂器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Unit5+Poems+vocabulary詞匯【基礎深耕】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同步課
- 連鎖快餐店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家電電子工程設計行業直播電商戰略研究報告
- GB/T 4513.1-2015不定形耐火材料第1部分:介紹和分類
- GB/T 23641-2018電氣用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中醫經絡之手太陰肺經課件講義
- 裝配式建筑施工組織設計(修改)
- 廣西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慢性病申報表
- 維維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質量獎自我評價報告
- 土壤分析技術規范(第二版)
- 食品從業者工作服清洗消毒記錄
- 裝修單項項目確認單
- 華為員工準則手冊
- 分子生態學1分子標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