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湖南中考考前沖刺卷(二)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6.本學科為開卷考試,全卷共兩道大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是某同學為研究性學習所收集的圖片資料,據此推測其研究主題最有可能是春秋時期()A.生產工具的進步 B.經濟的發展C.冶鐵業世界領先 D.繁榮的商業2.西漢時,中原地區出現了良種馬、葡萄、苜蓿、胡桃、蠶豆、石榴等外來物產。這一時期,絲綢在西域各國受到廣泛歡迎,西域人學會了打井和煉鐵等技術。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漢朝科技的進步 B.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C.絲綢之路的開辟 D.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3.歷史史實是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C.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 D.唐朝滅亡后出現五代十國的局面4.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復習筆記。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1905年1911年1912年1924年成立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創辦黃埔軍校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機的加劇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5.“自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既開后,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沈毅之才,遍地皆是。”這說明該活動()A.推動社會思想啟蒙 B.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C.改變了近代社會習俗 D.加速民族工業發展6.“八七會議”通過的《最近農民斗爭的決議案》中指出:“共產黨現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總暴動,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中階級斗爭劇烈的關鍵。”會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領導了()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秋收起義 D.海、陸豐起義7.“我軍悉能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相抗,其視死如歸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軍閥三個月征服中國之迷夢,”材料描述的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棗宜會戰8.“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材料中的“此一戰”指的是()A甲午中日戰爭 B.抗日戰爭 C.人民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
)A.真理標準問題 B.姓"資"姓"社"C.黨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錯案10.下表《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表中信息說明了()年份1949年1959年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17年國家數量103445120136162175A.和平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B.中國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大大增強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11.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12.下列圖片是世界古代史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圖。由此可知,它們共同反映的本質是()A.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B.維護了封建領主的利益C.維護了被統治階級的利益 D.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13.“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較量。俄國只能用帆船對付英國和法國的汽船,由于缺乏鐵路,俄國只能用大車拉軍需品……1825—1855年俄國爆發了500多次農奴暴動。”導致俄國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A.農奴制的嚴重阻礙 B.沙皇政府腐敗軟弱C.俄國工業比較落后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4.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圖中①處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華夫脫運動 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印度民族大起義15.巴黎公社成立時,一位在巴黎的俄國人說:“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這段話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的()A.建立背景 B.政權性質 C.指導思想 D.運行機制16.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推動這一潮流出現的關鍵性技術是()A.計算機網絡技術 B.生物工程技術C.原子能技術 D.航天技術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文明傳承不息的根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賴西漢前期的財富積累,另一方面依賴其財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從而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創造了大一統帝國的輝煌。——據臧知非《漢武帝財政改革與中央集權的強化》材料二《步輦圖》: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材料三宋代中國不僅歡迎外商來華且鼓勵本國民眾出海貿易,與亞洲海洋各國形成了南海貿易體系。“南海Ⅰ號”發掘了瓷器、絲綢等近20萬件商品,這些商品海外諸國不能生產或質量遠遜中國。宋代海船普遍應用了水密隔艙、多層舷板及導航技術,增強了安全性。各國皆樂于與中國開展貿易。——據黃純艷《宋代中國為何展現“海洋大國”氣象?》(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財政改革的核心并概述其改革的意義。(2)材料二反映的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是什么?(3)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持續發展的因素。18.學完世界現代史后,某同學整理了20世紀歷史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民族民主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1894年開始美國工業生產總值世界第一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918年埃及華夫脫運動歐洲力量相對削弱1921年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1920年印度開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1926年蘇聯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1—1945年)1933年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4年卡德納斯改革兩極格局形成和發展(1955—1991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全球化(1945年以后)蘇聯改革(1956—1991年)1955年萬隆會議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改革(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改革開放(1978年至今)1960年“非洲年”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多極化(1992年以后)(1)這位同學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時間定為1931年,你認為合理嗎?請說明理由。(2)有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使20世紀世界歷史的面貌發生了新變化”。請根據材料概括世界歷史的面貌發生了哪些新變化?(3)從上表中選取兩個史實,圍繞“改革與發展”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馬鈴薯見證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湖南省某校歷史社團圍繞“馬鈴薯的全球行”這一主題,進行了下面的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釋讀地圖——見證馬鈴薯的全球之旅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據[日]21世紀研究會編《食物的世界地圖》繪制任務二細讀文章——探尋馬鈴薯的歐洲之旅馬鈴薯在傳入歐洲之初,并不受人們的歡迎,絕大部分歐洲人對它持一種非常不友好的態度。他們甚至認為馬鈴薯會導致麻風病和不道德;歐洲人以前從未吃過塊莖類食物,《圣經》中也沒提到過馬鈴薯;馬鈴薯來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開化的、被征服的種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侖戰爭時期,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那時工業革命正在改變著英國的農村社會,使數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環境中,馬鈴薯成為首個現代“便利食品”。——鄭南《美洲原產作物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的社會影響》任務三解讀史料——追蹤馬鈴薯的中國之旅史料一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葉,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史料二——〔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馬鈴薯圖(1)上圖是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虛線代表1492年哥倫布探險以前,實線代表16世紀以后。識讀地圖,寫出馬鈴薯全球之旅的起點是哪里?進行了洲際傳播的物種不僅有馬鈴薯,請結合所學再舉一例。(2)文章中關于馬鈴薯歐洲之旅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請結合所學,概括歐洲人對馬鈴薯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3)同學們在追蹤馬鈴薯的中國之旅時發現了這兩則史料,請你任選其中一則,分析其史料價值。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種是戰爭中,第三種是在航海上。……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深遠的力量和影響。”(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這三種東西”對應的發明創造?(2)根據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并用具體史實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合理,條理清楚)
2025湖南中考考前沖刺卷(二)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6.本學科為開卷考試,全卷共兩道大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是某同學為研究性學習所收集的圖片資料,據此推測其研究主題最有可能是春秋時期()A.生產工具的進步 B.經濟的發展C.冶鐵業世界領先 D.繁榮的商業【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判斷可知,“鐵農具”和“穿有鼻環的牛尊”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力的進步,是農業經濟發展的表現;“晉國貨幣”反映了晉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三者都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圖中“鐵農具”反映了生產工具的進步,不包含其他兩項,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中國冶鐵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對比,無法得出冶鐵業世界領先,排除C項;“鐵農具”和“穿有鼻環的牛尊”反映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2.西漢時,中原地區出現了良種馬、葡萄、苜蓿、胡桃、蠶豆、石榴等外來物產。這一時期,絲綢在西域各國受到廣泛歡迎,西域人學會了打井和煉鐵等技術。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漢朝科技的進步 B.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C.絲綢之路的開辟 D.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答案】C【解析】【詳解】通過絲綢之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良種馬、葡萄、苜蓿、胡桃、蠶豆、石榴等外來物產傳入中原,C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與漢朝科技進步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現象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辟,不是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排除B項;題干和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3.歷史史實是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C.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 D.唐朝滅亡后出現五代十國的局面【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歷史觀點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狀態,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不是描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觀點。C項正確;ABD項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BD項。故選C項。4.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的復習筆記。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1905年1911年1912年1924年成立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創辦黃埔軍校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機的加劇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中華民國建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亦稱“黃埔軍校”,因此他學習的主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C項正確;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是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民族危機的加劇與列強的侵略相關,而圖表并未涉及列強侵略,排除B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標志是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自時務學堂、南學會等既開后,湖南民智驟開,士氣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沈毅之才,遍地皆是。”這說明該活動()A.推動社會思想啟蒙 B.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C.改變了近代社會習俗 D.加速民族工業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從材料中“時務學堂、南學會”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是維新派創辦的學術團體,“民智驟開……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其英俊沈毅之才,遍地皆是”可知該活動促進了思想啟蒙,A項正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排除B項;改變風俗的主張,首先是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斷發易服”不僅是移風易俗,還帶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排除C項;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掀起了發展事業的熱潮,加速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6.“八七會議”通過的《最近農民斗爭的決議案》中指出:“共產黨現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總暴動,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中階級斗爭劇烈的關鍵。”會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領導了()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秋收起義 D.海、陸豐起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中階級斗爭劇烈的關鍵”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C項正確;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武裝發抗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槍,排除A項;1895年10月,陸皓東在廣州發動起義,排除B項;1927年10月9日,董朗發動海、陸豐起義起義,排除D項。故選C項。7.“我軍悉能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相抗,其視死如歸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軍閥三個月征服中國之迷夢,”材料描述的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棗宜會戰【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打破日軍閥三個月征服中國之迷夢”結合所學知識,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中國軍人頑強抵抗鼓舞全國抗戰,A項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排除C項;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會戰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日軍雖占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2.5萬人,排除D項。故選A項。8.“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材料中的“此一戰”指的是()A.甲午中日戰爭 B.抗日戰爭 C.人民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新中國”“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和結合所學知識,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D項正確;甲午中日戰爭發生于1894年,排除A項;抗日戰爭發生于1931年,排除B項;解放戰爭是國共之間的內戰,排除C項。故選D項。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這場"辯論"的主題是(
)A.真理標準問題 B.姓"資"姓"社"C.黨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錯案【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篇特約評論員文章,12日《人民日報》便轉載了這篇文章,隨即點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國性辯論的火花。”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有人贊譽它是“東風第一枝”,因為這篇文章開始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978年11月10日開始的中央工作會議,真理標準問題成為一個熱點。與會者結合實際,闡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觀點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A項正確;姓“資”姓“社”問題是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時提出的,排除B項;黨的工作中心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排除C項;平反冤假錯案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排除D項。故選A項。10.下表《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表中信息說明了()年份1949年1959年1969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17年國家數量103445120136162175A.和平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B.中國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大大增強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由于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外交活動。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據“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及所學知識可知,表中的信息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D符合題意,故選D;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和發展,但并不能導致與中國建交數量的增加,A錯誤;綜合國力增強可以導致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但是不能導致與中國建交的增加,B錯誤;中國也是第三世界的,并且建交與第三世界力量大小無關,C錯誤。11.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晚期,西歐分散的手工工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的出現使少數富裕的手工業者演變為手工工場主,他們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傭關系的形成,是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A項正確;綜上所述,BCD三項都不是生產關系的本質表現,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12.下列圖片是世界古代史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圖。由此可知,它們共同反映的本質是()A.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B.維護了封建領主的利益C.維護了被統治階級的利益 D.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圖片“種姓制度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首陀羅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各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根據圖片“封君封臣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體現了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逐級封賜的封建等級制度,封君有責任保護封臣,封臣也有義務效忠封君,隨同封君作戰,國王、大封建主和小封建主通過層層分封,建立起依次互為主從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級制度,由此可知,它們共同反映的本質是都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D項正確;封君封臣制度屬于封建制度,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與封君封臣的封建關系不符,排除A項;種姓制度維護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特別是婆羅門階層的利益,維護了封建領主的利益與種姓制度無關,排除B項;維護了封建領主的利益兩種政治制度都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排除C項。故選D項。13.“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較量。俄國只能用帆船對付英國和法國的汽船,由于缺乏鐵路,俄國只能用大車拉軍需品……1825—1855年俄國爆發了500多次農奴暴動。”導致俄國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A.農奴制的嚴重阻礙 B.沙皇政府腐敗軟弱C.俄國工業比較落后 D.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答案】A【解析】【詳解】19世紀中期,英、法等國先后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根據材料“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較量。俄國只能用帆船對付英國和法國的汽船,由于缺乏鐵路,俄國又能用大車拉軍需品……1825—1855年俄國爆發了500多次農奴暴動。”,充分暴露了農奴制下俄國經濟和軍事的落后,同時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社會矛盾,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故導致俄國出現以上情況的根本原因是農奴制的嚴重阻礙,A項正確;沙皇政府腐敗軟弱、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在材料中均沒有涉及,排除BD項;俄國工業比較落后,不是材料表述的主旨,排除C項。故選A項。14.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圖中①處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華夫脫運動 B.拉丁美洲獨立運動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D.印度民族大起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20年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項正確;華夫脫運動是埃及的,排除A項;印度屬于亞洲,不屬于拉丁美洲,排除B項;印度民族大起義是章西女王領導的,排除D項。故選C項。15.巴黎公社成立時,一位在巴黎的俄國人說:“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這段話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的()A.建立背景 B.政權性質 C.指導思想 D.運行機制【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中巴黎公社“第一次登上政治舞臺的不是沽名釣譽者,不是空談者,而是勞動的人,真正來自人民的人”和所學知識,可知此處“勞動的人”指的是無產階級,意思是無產階級成為巴黎公社政權的領導者,因此主要闡述了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B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說明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沒有體現建立背景或指導思想或運行機制,排除ACD項。故選B項。16.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推動這一潮流出現的關鍵性技術是()A.計算機網絡技術 B.生物工程技術C.原子能技術 D.航天技術【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計算機網絡將世界各地聯結成一個整體,創造了人類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觀念。題干信息,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推動這一潮流出現的關鍵性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技術,A項正確;生物工程技術、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都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不是推動社會信息化成為時代潮流的關鍵技術,排除BC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文明傳承不息的根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賴西漢前期的財富積累,另一方面依賴其財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從而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創造了大一統帝國的輝煌。——據臧知非《漢武帝財政改革與中央集權的強化》材料二《步輦圖》: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材料三宋代中國不僅歡迎外商來華且鼓勵本國民眾出海貿易,與亞洲海洋各國形成了南海貿易體系。“南海Ⅰ號”發掘了瓷器、絲綢等近20萬件商品,這些商品海外諸國不能生產或質量遠遜中國。宋代海船普遍應用了水密隔艙、多層舷板及導航技術,增強了安全性。各國皆樂于與中國開展貿易。——據黃純艷《宋代中國為何展現“海洋大國”氣象?》(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漢武帝財政改革的核心并概述其改革的意義。(2)材料二反映的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是什么?(3)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持續發展的因素。【答案】(1)核心: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意義:有利于穩定物價,促進經濟的發展;為大一統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方式:和親。(3)因素:國家采取的積極經濟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重視經濟發展等。【解析】【小問1詳解】核心:根據材料一“其改革核心即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可知,漢武帝財政改革的核心為以國家力量調控經濟運行。意義:根據材料一“保障‘外攘夷狄’的軍需費用,打擊豪強地主、工商業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兼并農民土地的行為”可得出,有利于穩定物價,促進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一“從而穩定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創造了大一統帝國的輝煌”可得出,為大一統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小問2詳解】方式:根據材料二“《步輦圖》: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和所學可知,《步輦圖》反映了松贊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他,故材料二反映的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是和親。【小問3詳解】因素:本題為開放性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可知,可以從材料一漢武帝的經濟措施;材料二唐蕃和親;材料三宋朝的對外貿易等角度進行分析,所以,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國家采取的積極經濟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重視經濟發展等。18.學完世界現代史后,某同學整理了20世紀歷史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民族民主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1894年開始美國工業生產總值世界第一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1918年埃及華夫脫運動歐洲力量相對削弱1921年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1920年印度開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1926年蘇聯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1—1945年)1933年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4年卡德納斯改革兩極格局形成和發展(1955—1991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全球化(1945年以后)蘇聯改革(1956—1991年)1955年萬隆會議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改革(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改革開放(1978年至今)1960年“非洲年”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多極化(1992年以后)(1)這位同學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時間定為1931年,你認為合理嗎?請說明理由。(2)有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使20世紀世界歷史的面貌發生了新變化”。請根據材料概括世界歷史的面貌發生了哪些新變化?(3)從上表中選取兩個史實,圍繞“改革與發展”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1)認為:合理;理由: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新變化: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歐洲力量削弱,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3)示例:
觀點:改革促進社會發展。
論述:經歷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經濟困難,社會矛盾加劇。1921年列寧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進國民經濟穩步發展。1933年為應付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深遠影響。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促進了經濟飛速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總之,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解析】【小問1詳解】認為: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因此,我認為是:合理。理由: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于次日清晨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小問2詳解】新變化:根據材料表格中20世紀歷史事件“1894年開始美國工業生產總值世界第一;歐洲力量相對削弱;1917年使國十月革命;1918年埃及華夫脫運動;1920年印度開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可知,20世紀世界歷史的面貌發生的新變化有: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歐洲力量削弱,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小問3詳解】根據題干表格中的歷史事件,圍繞“改革與發展”主題,可以選取“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再結合兩個事件的史實和影響可以提取觀點:改革促進社會發展,再運用“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相關知識對觀點進行論述,論述時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言之有理,如:示例:觀點:改革促進社會發展。論述:經歷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經濟困難,社會矛盾加劇。1921年列寧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進國民經濟穩步發展。1933年為應付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深遠影響。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促進了經濟飛速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總之,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9.馬鈴薯見證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湖南省某校歷史社團圍繞“馬鈴薯的全球行”這一主題,進行了下面的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任務一釋讀地圖——見證馬鈴薯的全球之旅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據[日]21世紀研究會編《食物的世界地圖》繪制任務二細讀文章——探尋馬鈴薯的歐洲之旅馬鈴薯在傳入歐洲之初,并不受人們的歡迎,絕大部分歐洲人對它持一種非常不友好的態度。他們甚至認為馬鈴薯會導致麻風病和不道德;歐洲人以前從未吃過塊莖類食物,《圣經》中也沒提到過馬鈴薯;馬鈴薯來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開化的、被征服的種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侖戰爭時期,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那時工業革命正在改變著英國的農村社會,使數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環境中,馬鈴薯成為首個現代“便利食品”。——鄭南《美洲原產作物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的社會影響》任務三解讀史料——追蹤馬鈴薯的中國之旅史料一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葉,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白如玉。——〔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史料二——〔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馬鈴薯圖(1)上圖是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虛線代表1492年哥倫布探險以前,實線代表16世紀以后。識讀地圖,寫出馬鈴薯全球之旅的起點是哪里?進行了洲際傳播的物種不僅有馬鈴薯,請結合所學再舉一例。(2)文章中關于馬鈴薯的歐洲之旅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請結合所學,概括歐洲人對馬鈴薯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3)同學們在追蹤馬鈴薯的中國之旅時發現了這兩則史料,請你任選其中一則,分析其史料價值。【答案】(1)起點:美洲;舉例:玉米。(2)變化:從不友好到接受;原因:思想觀念變化;科學進步;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戰爭影響。(3)史料價值:選史料一;可食用,也可洗衣。【解析】【小問1詳解】起點:根據材料“馬鈴薯主要傳播路徑示意圖”可知,馬鈴薯全球之旅的起點是美洲;舉例:根據所學可知,進行了洲際傳播的物種還有玉米、花生等。【小問2詳解】變化:根據材料“馬鈴薯在傳入歐洲之初,并不受人們的歡迎”“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可知,材料反映出歐洲人對馬鈴薯態度從不友好到接受;原因:根據材料“在那里它是不開化的、被征服的種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侖戰爭時期,馬鈴薯成為歐洲的糧食儲備,到1815年它已成為整個北歐地區的主糧作物。那時工業革命正在改變著英國的農村社會,使數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可知,歐洲人對馬鈴薯態度變化的原因有:思想觀念變化;科學進步;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戰爭影響。小問3詳解】史料價值: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選史料一:根據材料“史料一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葉,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留守兒童感恩教育主題班會
- 肺癌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 速遞網點裝修人工協議
- 銀行裝修環保驗收報告
- 珠寶玉石運輸保險協議
- 營銷團隊入職培訓
- 美術興趣課程課件
- 腸外營養配置規范
- 鋼材采購合同模板范本
- 2024泰州市姜堰區江淮職業高級中學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數據庫開發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朝陽區區高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大規模住區的物業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 2024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遼寧省公司人員招聘筆試真題
-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2024年貴州貴州烏江煤層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智慧樹知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哈爾濱工程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教學課件-積極心理學(第2版)劉翔平
- 礦山應急管理培訓
- 煤礦頂板管理培訓
- 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