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積極心理學(第2版)
新編21世紀心理學系列教材
第一章積極心理學的產生
第一節從病態心理學走向積極心理學
2025/2/21現代社會強調生活質量物質極大豐富,滿足了人類生存需要生命要注重生活質量有人富有卻活得像乞丐有人是乞丐卻活得像國王兩個乞丐的生活質量也不一樣注意區分生存需要與心理需要2025/2/21當代積極心理學(1990年)完整的心理學理念:心理學自從1879年正式成為一門科學,就肩負著三項主要使命:治療心理疾病;幫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實完善;發現并培養人類的卓越才能。2025/2/21100年間的兩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心理學的取向由于世界大戰的影響,近100年的心理學對于治療心理疾病具有優先興趣。在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著名的《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人們現在也能治愈幾種疾病了。2025/2/21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面心理學院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論和米爾格萊姆的服從實驗。人性中還是美好優勢的一面,如二戰中我國人民對猶太人的接納,雷鋒。2025/2/21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病態心理學傾向1.強調癥狀2.強調病理學分析3.強調治療2025/2/21研究者和現實的文化忽視了人類的美好的一面積極心理學認為,過去心理學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完整和真實的人類形象是病態和美好并存的,積極心理品質不是杜撰的,而是真實存在的。中國的孔子、老子都是積極心理學的先驅,倡導人性善和與環境和諧相處。西方的耶穌、佛教的釋迦牟尼,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亞理斯多德、阿奎那等也都強調人類要過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生活。2025/2/21現代心理學家羅杰斯、馬斯洛等人也倡導人類的潛能與價值的實現。馬斯洛認為,要研究人類的仁慈、慷慨、友善、滿意、欣喜等積極心理品質。2025/2/21治療不能使人變得積極,要了解零點以上的心理學-5-4-3-2-10+1+2+3+4+5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生體驗2025/2/21第二節積極心理學研究什么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賽利格曼賓州大學心理學家199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倡導積極心理學。2025/2/21當代積極心理學理念在承認人類心理疾病條件下,重視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與優勢的心理學,叫做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優勢和美德的學科。任務如下:1.研究人的積極情緒體驗:幸福、滿意、關注等積極情緒的作用。2.研究積極認知過程,如樂觀、希望等。3.研究人的積極人格品質和優勢,如性格美德等。4.研究積極的關系:愛、寬容、感恩等5.研究積極的組織與積極的環境,包括積極的文化、組織機構等。2025/2/21第三節完整的人的形象積極心理品質和消極心理品質是相互獨立的,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要同時診斷和評估人類的消極和積極品質。2025/2/21積極心理學的兩維評價系統2025/2/21尤其要重視積極的心理功能積極的心理功能,包括:(1)自我接納:對于自我具有肯定的態度,接納自我的不同方面,對過去感覺積極。即“當我看待我的故事時,我為我的所作所為感到喜悅”。(2)個人成長:持續發展和潛能實現的感覺,對新經驗的開放,不斷地感覺到有知識和效率。“對于我來說,生活是不斷學習、變化和成長的過程。”2025/2/21(3)生活目標:生活中有目標和方向感,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都是有意義的,具有給生活以目的的信念。“某些人生活無目的地游蕩,而我不是。”(4)環境的掌控:感覺到有能力管理復雜的環境,選擇或創造適合的個人的環境。“我善于承擔生活中的責任。”(5)自主:自我決定,獨立的,內在地調節行為。能抵制社會壓力對思維和行動的影響,用個人的標準來評價自我。“我相信我的見解,即使是它與周圍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合。”2025/2/21社會性功能包括(1)社會接納: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盡管他人有時行為復雜、難以理解,但仍然承認他人的權利和接納他人。“我相信他人是善良的。”(2)社會實現:相信社會是積極的,關心社會,認為社會是具有積極成長的潛能,相信自我-社會具有進步的潛能。“世界對于每個人都是一個好地方。”2025/2/21(3)社會歸因:相信奉獻社會是有價值的,團體活動是有意義的。(4)社會凝聚:將社會看成理智的、合邏輯的、可預測的。“我發現預測社會事件的發生不是困難的事情。”(5)社會整合:歸屬于某一團體,與團體分享生活。“我的團體是幸福的來源。”2025/2/21第四節學習積極心理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積極心理學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有何不同?2025/2/21人本心理學VS積極心理學1.人類本性的假設不同: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心理學也研究人的高級本性,如自我實現、高峰體驗,他們認為這些美好本性是人類的本質,而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性復雜。包括美好的一面,也包括病態的一面。2.研究方法不同:人本心理學主要采用主觀經驗的研究,分析個案與事后解釋,而積極心理學倡導實證研究,檢驗假設。3.知識來源不同:應然判斷與實然判斷。2025/2/21積極心理學只是快樂心理學嗎?積極心理學不僅關注表現的快樂情緒,而且關注快樂背后的理由,更加重視有價值的和有意義的心理活動,包括好奇心、善良、感恩等本身就是美好的和有價值的心理品質。快樂有些有價值的,有些是沒有價值的,是虛偽的。2025/2/21積極心理學只是常識知識嗎一些人認為積極心理學的結論生活中都有概括,然而,經過科學檢驗的知識雖然有時也簡單,但比生活的概括更加準確,更有預測力,更少有矛盾。而且帶有原理與機制的解釋。2025/2/21積極心理學是奢侈品嗎?有人認為,積極心理學是富人的專利,只有在繁榮的社會中才會出現。是否只有富人或者中產階級的人才關心潛能的實現和生活的質量呢?積極心理學研究和倡導積極的生活方式,發揮優勢和高級潛能,有歸屬感和愛的生活方式,從逆境中恢復的能力等美好心理品質,是不同收入的人都需要的。同樣是乞丐,其中有神經質的,也有積極的和幸福的。但是,應當承認,只有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人才更加關心積極心理品質。2025/2/21積極心理學練習描述你的最佳時刻是什么?這樣的事件是什么?回憶你的過去的經歷,讓你感覺自己最有價值、最美好的和最感動的是什么時刻?不要報告成功和快樂,而是報告你的個性處于最佳的狀態。2025/2/21本章思考題1、如何理解人性的遺傳的消極性和積極性?2、什么是神經質人格?其適應意義是什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是什么?3、積極心理學與人本心理學不同是什么?4、為什么說積極心理學是完整的心理學?2025/2/21參考書
賽利格曼:真實的幸福,萬卷出版公司,2010賽利格曼:學習樂觀,新華出版社,2008年沙哈爾:幸福超越完美,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柳博米爾斯基:幸福多了40%,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迪納:改變人生的快樂實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埃科爾:快樂競爭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呂肯:幸福的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Caar:積極心理學,中國輕工出版社,2008年劉翔平:當代積極心理學,中國輕工出版社,2010年弗雷德里克森:積極情緒的力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2025/2/21
積極心理學(第2版)
新編21世紀心理學系列教材北京師范大學劉翔平積極心理學新編21世紀心理學系列教材
積極心理學gratitude12345何謂主觀幸福
積極心理學一、幸福感和主觀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第三章心理流暢感POSITIVEPSYCHOLOGY47積極心理學心理流暢體驗的概念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心理流暢體驗的特點流暢體驗的生理心理機制在不同活動中的心理流暢體驗目錄目錄48積極心理學第一節
心理流暢體驗的概念49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緣起(一)與心理流暢體驗有關的概念:意識流與幸福感意識流意識是一種生命的能量,一種對客觀存在的感知能力。任何思想的產生都是建立在意識基礎之上的,意識就像是流動的生命之水,維持著人腦的各種機能。
幸福感意識可以遵循不同的“意圖”發展,每個人都有控制主觀現實的自由如果你有足夠強烈的“意圖”去享受當下的幸福,你的目標和價值觀忠實于你的主觀感受,而非固著于衡量幸福的外在標準,那么,你將獲得更大的幸福感。
50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緣起(一)與心理流暢體驗有關的概念:意識桎梏與精神能趨疲意識的桎梏人類神經系統在特定時間內能處理的信息極為有限,意識每次只能對一定數量的事件做出反應,而不斷涌入的新信息還會把舊的信息擠掉,原因在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注意力決定了哪些事物能夠進入意識。精神能趨疲當進入的信息與既定的意圖發生沖突時,可能使我們分心,無法為實現意圖而努力,成為對意識極為不利的影響,最終導致內在秩序的混亂,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精神能趨疲”(psychicentropy)
51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緣起(一)與心理流暢體驗有關的概念:高峰體驗高峰體驗(Peakexperience)當人們收到的信息與目標一致,就無需分心防衛,將注意力耗費在意識內在秩序的重新整理上。契克森米哈(Csikszentmihalyi,1988)認為,精神能量源源不斷,使我們能夠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保持內心與外在環境的平衡,全身心地實現目標。馬斯洛將藝術家完全發自內心地融入文藝活動之后所獲得的順暢與喜悅感受稱為高峰體驗(PeakExperience)。在這些高峰時刻,人們更真實地成為他自己,更完全地實現自己的潛能,更接近于自己存在的核心,更充分地具有人性。52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定義心理流暢體驗(Flow)的概念是由契克森米哈與塞利格曼共同創立,并于1975年最早提出的。他們將其定義為:當人們參與一項自己有能力解決但是又相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或者說需要投入很多已具有的資源和技能,并且是由內部動機驅使的任務時所進入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
53積極心理學三、心理流暢體驗VS膚淺的快樂快樂的情緒能讓我們覺得放松自在,心理流暢體驗卻不一樣。處于心理流暢體驗之中時,我們并不會覺得快樂,因為我們內心必須專注如一,如果要體驗快樂,難免會讓注意力脫離正在進行的任務。
心理流暢體驗包含了快樂的積極體驗,但只有快樂是不夠的。生理快感帶來的快樂,依賴于外在環境,并不由我們自身掌握,一旦外界刺激沒有了,這樣的快樂會很快消失。
心理流暢體驗帶來的快樂感受,是由我們自身塑造的,只有能力與挑戰達到平衡,才能獲得心理流暢體驗。
54積極心理學第二節
心理流暢體驗的特點55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一)技能與挑戰之間的黃金比例如果個人能力與挑戰之間平衡,才有可能產生流暢體驗。當個人能力與挑戰不平衡時,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如果感受到挑戰的難度過高——容易感到挫折,總是擔心不能完成任務,最后會懷疑自我的能力,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
●如果感受到的挑戰太過容易——完成此挑戰是輕而易舉的事,那么在完成任務的輕松之后,你只會覺得十分無趣。
●如果挑戰難度低,同時個人能力也不足——你會對此挑戰的態度趨于淡漠,對該活動不聞不問
56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二)三區間流暢體驗模型契克森米哈于1975年提出了三區間的流暢體驗理論模型。這一模型結構顯示出個體具備的能力和活動的挑戰之間的平衡會導致流暢體驗的產生,而生活中的其他經驗則是在能力和挑戰不平衡時發生的。
57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挑戰與能力的關系資源來源:趙文.(2014).心理流暢感.江蘇教育出版社
(二)三區間流暢體驗模型流暢體驗則如同介于焦慮與厭倦之間的一個通道處于這一狀態中的個體感知到的任務難度與其自身能力幾近匹配由此獲得的積極能量足以使其擺脫或焦慮或厭倦的困擾。
58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三)四通道的流暢體驗模型四通道的流暢體驗模型資源來源:趙文.(2014).心理流暢感.江蘇教育出版社
流暢體驗發生在活動的挑戰性與個體的能力達到一種平衡,并且二者都高于個體的一般體驗時,也即是個人知覺到的高挑戰和高能力的平衡。
59積極心理學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四)八區間的流暢經驗模型費夫和馬西米尼又再提出了八區間的流暢經驗模型,他將挑戰與技能的比率區分成三種程度,再相互組合而成,流暢體驗正是存在于高挑戰和高技能的水平上
60積極心理學資源來源:趙文.(2014).心理流暢感.江蘇教育出版社
(四)八區間的流暢經驗模型一、心理流暢體驗的理論模型61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點清晰的目標高度的控制感挑戰與能力平衡自成性的經驗專注當前任務62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一)挑戰與能力的平衡Challenge-skillbalance流暢經驗的產生發生在更具挑戰性的活動中,并且,你的能力與這一活動的難度大致相當。
這也是為什么“棋逢對手”總是令人樂而忘返
63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二)行為與意識的平衡Mergingofactionandawareness兒童在玩的過程中只是心無旁騖地融入到玩耍之中,對下一步要做什么毫無設計,只是在一種順乎自然的狀態下行動、行動,卻始終保持著盎然的興致與純粹的快樂,像被一股魔力推動一般。
這種知行合一的狀態促使了流暢經驗的產生,人們在行為與意識的完美融合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專注與滿足。
64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三)清晰的目標Cleargoals清晰的目標與人生的成就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那些具有清晰目標的人更可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獲得流暢的體驗
65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四)明確的回饋Unambiguousfeedback人們在確立了清晰的目標之后,總是需要即時而明確的反饋來印證目標的執行情況。對于一個不善于自我激勵的人來說,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的過程一定有些苦悶,因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的行為沒有得到強化,因此缺乏進一步行動的激情與動力。
真正自我實現的人卻更依賴于自身所建立起來的強大的內在系統,這才是他們獲得回饋的不竭之源。
66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五)專注于當前任務Concentrationonthetaskathand人們在從事簡單的活動或是無事可做的時候,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意識的閘門是打開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乘虛而入,破壞意識的內在秩序,使人們很容易受到“精神能趨疲”的干擾,導致情緒低迷、心緒不佳。
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某件事上的時候,正是他/她最幸福的時刻。但只有那些不容外在因素干擾,需要你百分之百投入的活動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全神貫注。
67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六)高度的控制感Senseofcontrol俗話說“盡人事,知天命”,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預料和掌控的。因此,人們很享受那種自主掌控、輕松自在的感覺。
68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七)自我意識的喪失Lossofself-consciousness意識是有限的,當一個人將有限的意識投注到自我太多時,自然就削弱了對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的關注。生活中有些人總是能夠保持快樂的狀態,做任何事情都顯得非常投入、充滿激情。他們的秘訣在于能像孩童般常常忘記自我,將對自我的關注統統轉移到當下,與正在進行的活動融為一體
69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八)時間意識消失Timetransformation美國明尼蘇達州圣托馬斯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人們覺得時間過得越快,那么就會感覺這段時間內越快樂。
時間感喪失,感到時間要么過快,要么過慢,甚至停滯的現象常常發生在流暢狀態里,是反映流暢性的一個重要特征。
70積極心理學二、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九)自成性的經驗Autotelicexperience又稱為“享受的體驗”。個體不計較是否能獲得外在物質性的獎勵,活動本身成為了促進活動進行的最大獎勵,在活動過程中,個體感到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生活中那些能夠時常保持快樂的人大多擁有一套強大的內在評價系統,即活動過程本身帶給他們的享受和樂趣。
71積極心理學三、心理流暢體驗的生理心理機制(一)流暢體驗的神經生理學機制迪特里希(Dietrich,2004)認為流暢體驗產生時,基底神經節活躍度增加(有利于自動的內隱認知過程),中顳葉活躍度也降低(有利于費力的、控制的外顯認知過程)。
韋伯(Weber,2009)則認為,流暢體驗與注意網絡和獎勵網絡的同步有關,在流暢體驗中,與流暢體驗有關的注意網絡與獎勵網絡同步“放電”。
72積極心理學三、心理流暢體驗的生理心理機制(二)流暢體驗的心理機制卡爾(Carr,2008),引發流暢體驗的活動一般具有內在激勵性,即活動本身就能給人激勵。內在激勵性活動能夠給人帶來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與個人目標實現進而產生的積極情緒有關在內在動機下在從事內在激勵性活動中獲得的掌控感、自主感、勝任感、滿意感是人們追求流暢體驗的內在獎勵,這樣內在、自生的獎勵激勵著人們繼續追求流暢體驗。
73積極心理學第三節
不同活動中的心理流暢體驗74積極心理學學習中的心理流暢體驗工作中的心理流暢體驗休閑中的心理流暢體驗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一二三四第三節不同活動中的心理流暢體驗75積極心理學一、如何尋求學習中的心理流暢體驗(一)拓展學習的舒適區(二)將“應該學習”轉化為“熱愛學習”(三)專注是流暢學習體驗的保證(四)學會快樂學習76積極心理學二、為何工作會更容易帶來心理流暢體驗(一)對工作價值的認可激發工作動力(二)井然有序的心智運作令人感覺良好(三)意義感讓人沉浸其中(四)將注意力放在將工作如何做好上77積極心理學三、如何在休閑中獲得心理流暢體驗(一)掌握駕馭閑暇的能力(二)增加主動閑暇,減少被動閑暇(三)從發掘自我潛能出發78積極心理學四、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人際間的流暢體驗產生于和諧關系下的愛的連接,然而,人們經常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中感到兩難:與人太親近會受傷,不親近又會孤單;結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未婚者又比離婚者更幸福,因此人們憧憬婚姻又畏懼婚姻……
79積極心理學四、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一)人際流暢體驗的基礎——互惠性互惠性是所有人際關系的“保鮮劑”,只要運用得當,對我們的人際關系就是一種不斷的強化
人們看重互惠性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每個人都喜歡與自己行為方式相似的人,我們不只會模仿喜歡的對象,也會喜歡模仿我們的那些人。模仿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給人一種“我們是一伙”的感覺。
80積極心理學四、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二)家庭關系中的流暢體驗契克森米哈在他的著作《幸福的真意》一書中描述了有助于產生流暢體驗的家庭環境所應具有的五個特點:
清晰重視選擇投入挑戰81積極心理學四、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二)家庭關系中的流暢體驗清晰重視選擇投入挑戰明確的目標明確的回饋控制感全神貫注看重事物的動機和挑戰產生心理流暢體驗的家庭環境的5個特點與心理流暢體驗的特征有相通之處82積極心理學四、人際心理流暢體驗(三)友情中的心理流暢體驗人們在選擇朋友時一般會遵循相同的興趣愛好、相同的目標、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人生經歷等等,這種同質性會自然而然地引發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朋友相處易于產生流暢體驗的一個重要原因。真正的友誼需要朋友之間擁有共同愿景和目標,在人生的一個個挑戰面前相互支持、相互激勵,這種源源不斷的精神能量的投入是維系友誼、獲得流暢體驗的關鍵。
83積極心理學思考題1.“流暢體驗”與“高峰體驗”有何區別?
2.流暢體驗與一般的體驗有什么區別?
3.流暢體驗的九要素是什么?
4.流暢體驗是如何產生的?其產生條件是什么?
5.流暢體驗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6.流暢體驗相關的生理心理機制是什么?
7.如何在學習中獲得流暢體驗?
8.如何獲取家庭流暢體驗?
9.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激發自己的流暢體驗。
84積極心理學推薦書目1.AlanCarr,(2008).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斯奈德,洛佩斯.(2013).積極心理學:探索人類優勢的科學與實踐.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3.趙文.(2014).心理流暢感.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4.Csikszentmihalyi(2011).當下的幸福:我們并非不快樂.北京:中信出版社.
85積極心理學第四章積極情緒的價值POSITIVEPSYCHOLOGY86積極心理學積極情緒的概述積極情緒的發源積極情緒的價值目錄目錄87積極心理學第一節
積極情緒的概述88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一)積極情緒的定義積極情緒屬于愉悅度的坐標軸,它反映了主觀體驗的享樂色調積極情緒是指愉悅的、導致我們接近和喜愛行為的情緒。
89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一)積極情緒的定義生理快感:被動的,與刺激有關,生理快感讓人感到身心愉悅,并不可否認地將我們引向享樂,但這樣的生理快感并不等同于積極情緒,所有食色之欲終會因飽足而生厭。
積極情緒:既與生理快感有關,也與心理需求滿足或精神活動有關,積極情緒具有主動性,是積極活動的結果。
生理快感VS積極情緒90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逗趣振奮自豪感恩愛意91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弗雷德里克森描述喜悅的體驗是“既明亮又輕松”,而且只有當周圍的一切是熟悉而安全的,情勢按照你的預期順利發展,甚至超出你的預期,出現意料之外的積極結果時,才會心生喜悅。
1
.喜悅Joy92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當我們身處安全輕松的環境中,某些無害但又與慣常邏輯不符的事情在我們毫無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發生,這種錯位碰撞出強烈的喜劇效果,令人忍不住地捧腹大笑。逗趣情景的核心在于邏輯錯位,所謂錯位就是一種不相符、不一致,即認知失調。
2.逗趣Amusement93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寧靜與喜悅一樣,帶給個體的內心感受都是明亮而輕松的,不同的是,寧靜的體驗不像喜悅那樣熾烈、張揚,而是更加沉穩、內斂,弗雷德里克森將寧靜比喻為“夕陽余暉式的情緒”,它往往緊接著其他形式的積極情緒而來。
寧靜通常源于對“當下”的關注,對當前感覺的“品味”,這關注的焦點既可以是外界的環境,也可以是內在的自我
3.寧靜Serenity/Tranquility94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振奮,源于見證了人性的卓越。它使我們看到他人身上閃現了人性的光輝,為此感動并受到鼓舞的積極體驗。
振奮情緒能夠誘發“見賢思齊”的行為動機,激勵個體去往更高的道德境界。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2010)稱許它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自我超越情緒”(self-transcendentemotion)。
4.振奮Elevation95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振奮乃是源于耳聞目睹了他人卓越的道德表現,而在不關乎道德的情境中,我們往往也會因為他人某種超乎尋常的稟賦、才能或成就而感到驚嘆和鼓舞,這種情緒便是敬佩。
與振奮一樣,敬佩也會有提升性的體現,也被稱為自我超越的積極情緒。
5.敬佩admiration96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興趣產生的條件是,你置身于絕對安全的環境之中,但有一些陌生、新異的事物吸引了你的關注,此時你會有眼前倏地一亮、頭腦頓時清醒的感覺,心中會對新鮮事物生出無數的好奇和憧憬,進而會在這種美好期待的牽引下去接觸并接納新鮮事物。興趣作為情緒體驗具體包含兩個動力行為維度:探索(exploration)與專注(absorption)。
6.興趣interest97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自豪是一種自我意識情緒(self-consciousmotion),體驗自豪需要個體具備一定的自我反省與自我評估的能力。
當我們取得某些成就,并因此贏得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此時我們能清晰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極大提升,自豪之情便從心底油然而生。
它是唯一一種既能讓人感覺良好,同時還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情緒
7.自豪Proud98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感恩是當我們感到自己受到某種恩惠時產生的積極體驗,大多數情況下,恩惠來源于他人的施予。感恩的前提是他人施予是無私的、高尚的。
有些時候,恩惠并不源自某個具體的施予行為,而是自己的富有。在這種情形下,感恩的對象是超乎個人的無形所在,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感恩情緒,常常體驗這種感恩情緒的人,往往有著卓越的精神靈性(Spirituality)。
8.感恩Gratitude99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2010)認為,希望的核心其實是相信無論情況多糟糕,事情總能夠好轉的信念。
希望還是一種未來導向的積極情緒,它能夠引導你著眼于未來,將注意力放在為未來做規劃上,促使你在令人失望的現狀中堅持不懈地努力,激發你的潛能去主動創造轉機,改變現狀
9.希望Hope100積極心理學一、什么是積極情緒(二)積極情緒的種類愛意是最具有包容性的積極情緒,當你因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而感受到上文所提的9種積極情緒(喜悅、逗趣、寧靜、振奮、敬佩、興趣、自豪、感恩、希望)時,它們都能轉化為愛意。
任何積極情緒都能在特定時刻、特定情境轉化為愛意,從這一層面上看,愛意應該是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多的積極情緒。
10.愛意Love101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神經機制現今的研究告訴我們,伏隔核與多巴胺的調節有著密切關系,多巴胺是讓人感覺良好的重要遞質,而伏隔核是積極情緒的關鍵腦區。
我們腦袋里的多巴胺系統好似一臺大功率發動機,積極情緒為它注入燃料,讓它發揮功力,從而帶動認知中樞的高速運轉。
伏隔核&多巴胺102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神經機制美國生理心理學家證明了,對于積極/消極情緒,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表現出明顯的不對稱性,左半球更多地參與積極情緒,右半球則主要負責消極情緒。
103積極心理學第二節
積極情緒的發源104積極心理學著名積極心理學家柳博米爾斯基(Lyubomirsky,2007)指出,積極情緒體驗有三大來源———先天遺傳、外部環境和意志活動,三者所占的比重各為50%、10%和40%。
其中先天遺傳與外部環境屬于不可控制的客觀因素,而意志活動則是唯一藉由主觀努力可以操作的情緒來源。
105積極心理學一、先天遺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呂肯(Lykken,2010)與同事開展了一系列大樣本的雙生子對比研究,數據分析卻一致表明,對同卵雙胞胎而言,基因所能解釋的積極情緒變異最多可至80%,最低也能達到40%。相比之下,綜合各項環境因素僅能占據8%至15%的比重。將所有調查結果平均下來,研究者們最終得出,一個人能否在生活中享有充沛的積極情緒,50%是取決于他/她的遺傳基因。
106積極心理學二、外部環境影響積極情緒的環境因素有著諸多來源。從宏觀到微觀上來看,分別包括一個人所處的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等“大環境”、個人生活的整體境況以及個人生活中的具體事件。
年齡階段、身體狀態、婚戀關系、教育程度、經濟收入、職業成就、精神信仰等個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成為內心快樂的外部來源。盡管環境可以經由諸多途徑作用于積極情緒,所有這些環境因素的效力總和也只不過是區區的10%左右。這一比重為何會如此低?心理學家的解釋為“適應效應”(adaptationeffect)
107積極心理學三、意志活動“意志”活動包含兩層含義:首先,一個人作出將某種活動付諸實踐的決定必須完全出于自主選擇,試想如果做某件事讓你感到不情愿甚至被逼迫,那么不管它原本多么能激發正能量,你恐怕也很難從中獲得積極情緒;其次,這些活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彰顯效力,就拿鍛煉身體為例,偶爾做一兩次不是難事,可要堅持下來、形成習慣就得不小的意志力。
意志活動對積極情緒的決定力高達40%,這一比例之所以能遠遠超越包羅眾多的環境因素,奧秘在于主動制造的積極情緒更經得住適應效應的消耗考驗。108積極心理學第三節
積極情緒的價值109積極心理學積極情緒有什么功用?對生活有什么好處?如何促進心理健康功能?
弗雷德里克森是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人,她提出了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TheBroadenandBuildTheoryofPositiveEmotion),她發現積極情緒所具有巨大的潛能和力量。
110積極心理學一、“認知-行為的資源庫”消極情緒的功能窄化認知—行為資源庫的即時范圍,個體因而能夠在危險情境下迅速而高效地調動各種應激資源,用來保證自身的生存。
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相對安全,消極情緒的適應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積極情緒的功能積極情緒對“認知—行為資源庫”具有擴展功能,使得個體的認知與行為系統更為開放、靈活,并且使得個體持久的發展資源得以建構。
積極情緒的價值并不局限于一時一地或某一特定環境,而是會使我們不斷地成長,建構起長久的心理資源。
111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一)擴展與建構的“向上螺旋”在當時的特定情境下,積極情緒能夠促使人打破一定的限制而產生更多的思想,出現更多的行為傾向。同時,這種思維—行為范疇的擴展,幫助個體建立起持久的個人發展資源當個體通過這些思想行為實現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之后,也進一步深化了積極的情緒體驗。
112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弗雷德里克森的積極情緒理論包含兩大核心主張:一是積極情緒能夠擴展我們認知系統的相對范圍,幫我們沖破一些思維的定勢或限制,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更具有創造性;二是積極情緒能夠建構我們的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
113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1、積極情緒擴展注意范圍積極情緒能夠擴展我們的注意范圍,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
請看這樣一組圖形:現在請你判斷,上面三個圖形,位于下方的兩個圖形哪一個與上方的更為相似
114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1、積極情緒擴展注意范圍弗雷德里克森和她的博士生布蘭尼根(Branigan,2005)曾采用這個“整體—局部任務”來探究情緒與整體、細節知覺偏向的關系。研究發現當人們處于消極或中性情緒之下,會偏向于選擇右下圖,他們的視野邊界縮窄了,注意力全放在零散的細節上,看不到大畫面,表現出部分視覺加工傾向。
而當人們被注入積極情緒,就會作出相反的選擇,此時他們的眼界開闊了,不再糾結于細枝末節,有著更大的注意廣度,可以輕松勾繪出宏觀的畫面,表現出整體視覺加工傾向。115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2、積極情緒使思維活躍,更有創造力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2005)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用包含不同情感的影片片斷來激發被試的情緒狀態,在此基礎上,讓被試在規定時間列出一個“我想要做什么”的單子,結果發現,喜悅狀態下的被試列出“我想要做什么”的單子最多,其次是沒在任何積極、消極情緒下的對照組,憤怒情緒下被試列出來的最少。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著名情緒學家艾森(Isen,1972)還曾用測量創造力的經典任務“蠟燭任務”直接驗證積極情緒對創造力的促進作用。116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3、積極情緒促進身體健康積極情緒幫助我們建立一道抵御與預防疾病的免疫機制,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積極情緒也會使我們的身體發生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它會抑制那些壓力相關的激素分泌,平息或“還原”消極情緒引起的心血管應激反應,弗雷德里克森稱之為積極情緒的“還原效應”(undoingeffect)。積極情緒對壽命有積極的影響。積極情緒還能夠抗御疾病、促進恢復、增益健康。117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4、積極情緒增強心理韌性,構建心理資源
情緒對于個體資源的“建構效應”還體現在帶來卓越的抗壓能力,增強“心理韌性”,從而使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和不斷提升的主觀幸福水平。
118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二)積極情緒的功能:擴展思維,構建資源5、積極情緒促進人際和諧積極情緒對社會資源的建構效應也已得到科學研究反復證明。積極情緒促進友善、利他。
積極情緒還能接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消除不同群體的人際偏見,最終讓我們收獲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
我們的好心情和小善舉也會感染他人,由此使得積極情緒的建構效應好似漣漪一樣在人與人之間擴散開去,在我們生活的整個社會激起良性循環。
119積極心理學二、積極情緒的“擴展與建構”(三)豐盛人生的“積極率”沒有心理疾病不意味著心理健康,它不過是評價心理健康的最低標準,只有當一個人既免于消極病態,同時又能高度展現積極情緒、積極品質和積極機能,才可真正稱為心理健康。
弗雷德里克森調查了大量的不同心理狀態人群,計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與消極情緒的數量,通過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消極情緒=3∶1”是達到心理健康的臨界值,也就是說前者達到后者的3倍或以上,心理健康就有了最堅實的保障,實現豐盛也就順理成章。
120積極心理學拓展閱讀:如何主動制造積極情緒時常練習冥想1、找一個安靜不被打擾的時間和地點,用舒服的姿勢坐好。2、過身體接通當下,閉眼,靜下心體會身體,從頭到腳進行“身體掃描”,對身體的內觀會讓你與當下時刻融為一體。3、任思慮和雜念來去。應對思考與雜念最好的辦法是不去強行趕走它們,而是將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體驗身體與當下的融合。4、把意識身內在收攝。當雜念再次出現,試著讓意識去靜觀它們,慢慢就能覺察到雜念本身與“感知雜念的意識”是兩個獨立存在。這時把意識從雜念上收回來,轉而投向“感知雜念的那個意識”,此即向內收攝意識。121積極心理學拓展閱讀:如何主動制造積極情緒積極干預策略122積極心理學拓展閱讀:如何主動制造積極情緒運用性格優勢塞利格曼等人提出,每個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優勢,如果我們善于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優勢,將會最大限度地增進積極體驗。一般而言,相比判斷力、創造力等認知層面的“頭腦”優勢,寬恕、感恩、愛與被愛、樂觀等情感層面的“心靈”優勢對于提升積極體驗又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情感層面的積極特質更能催生個體的應激適應能力與自我保護機制
123積極心理學思考題1.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有哪些不同的機制和功能?
2.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對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的理解。
3.你認為,在生活中積極情緒都有哪些重要的影響?
4.如何激發人積極情緒?
5.十種積極情緒各自具有哪些發生條件?
6.積極情緒對應哪些重要腦區?它對認知的擴展效應又有怎樣的神經基礎?
7.關于積極情緒促進身體健康,都有哪些不同角度的研究證據?
8.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為何積極情緒必須高出消極情緒3倍以上,才算符合心理健康?
9.如何理解積極情緒與心理韌性的“向上螺旋”?
124積極心理學推薦書目1.周雅.(2014).積極的情緒.南京: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BarbaraFredrickson.(2010).積極情緒的力量.北京:.
3.AlanCarr.(2008).積極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4.塞里格曼.(2010).真實的幸福.北京:萬卷出版公司.
125一門讓人幸福的課程樂觀第五章optimism目錄樂觀概述樂觀的功用樂觀的提升復習與小結第一節
樂觀概述(一)樂觀的定義1早期的樂觀定義:不夠清晰2氣質樂觀理論:基于期望-價值理論提出,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3歸因樂觀理論:基于習得無助和歸因理論提出,認為是一種解釋風格樂觀歸因氣質
一、氣質樂觀是人們在相似的行為情境中發展出的類化的期望。這些積極或消極結果的期望具有跨時間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促使個體形成積極或消極的情感狀態,并最終導致積極或消極的行為結果。習得性無助:在長期的定向刺激或訓練作用下形成的對事件的消極應對(如放棄反抗,停止尋求幫助,消極認知固著)。A不可控環境B伴隨性認知C放棄反應歸因理論:人們不斷的在試圖確定事件的原因。A區別性B一貫性C一致性二、歸因樂觀,塞利格曼提出:樂觀是一種解釋風格。解釋風格分為兩種:樂觀解釋風格和悲觀解釋風格樂觀解釋風格:將壞事件歸因于外部的、不穩定的、具體的原因,將好事件歸因于內部的、穩定的、普遍的原因;悲觀解釋風格:將好事件歸因于外部的、不穩定的、具體的原因,將壞事件歸因于內部的、穩定的、普遍的原因等。A內在化外在化B持久暫時C普遍特定(二)樂觀的測量1生活傾向問卷2歸因風格問卷3言語解釋的內容分析樂觀LOTCAVEASQ1生活傾向問卷(LifeOrientationTest,LOT)2歸因風格問卷(theAttributionalStyleQuestionnaire,ASQ)3言語解釋的內容分析(ContentAnalysisofVerbatimExplanations,CAVE)A選取事件B選取在事件中有因果成分的解釋的單位C評分者對上述事件的認定D評分者對解釋的歸因維度評分(三)樂觀的心理機制1進化出的適應性機制2社會認知: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的融合3積極錯覺樂觀錯覺認知進化1進化出的適應性機制
在對未知未來的思考過程中,人類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不可控的,畏懼的事物,比如自然災害和死亡。這些會帶給人們強烈的焦慮和不安。為了對抗這些消極的感受,人們、便發展出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即樂觀。2社會認知:自我效能與社會支持的融合自我效能感通常在動機激發和行為塑造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屬于個人特質的同時,也受到環境的明顯作用。他人積極的評價、可獲取的社會資源等積極的社會支持會使個體產生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帶來對未來事件積極的預期,這便是樂觀。3積極錯覺大多時候,人們的思維是以積極的方式,而不是消極或者真實的方式來建構世界,這便是樂觀。(四)樂觀的影響因素1先天:遺傳與基因2后天:家庭環境樂觀遺傳環境第二節
樂觀的功用(一)樂觀與心理健康樂觀與積極情緒:更高的幸福感,更低的苦惱水平。樂觀與積極認知:更少的壓力,積極的評價樂觀與積極行為:積極的應對方式(二)樂觀與生理健康1樂觀與疾病:樂觀的個體不容易生病,且在生病后更容易康復(二)樂觀與生理健康2樂觀與免疫力:樂觀個體的免疫反應、激素水平和腦神經遞質的分泌等均好于悲觀的個體。3樂觀與長壽:樂觀的個體更加長壽。(二)樂觀與生理健康4樂觀影響生理健康的機制A樂觀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和反饋B樂觀帶來健康的行為模式(三)樂觀與人際關系1樂觀者擁有更好的夫妻關系2樂觀者擁有更好的親子關系3樂觀者感受到更高水平的社會支持4樂觀者有更強的關系恢復和適應能力【樂觀的微笑】(四)樂觀與自我管理1樂觀的個體更容易在任務中堅持下去,付出更多(四)樂觀與自我管理2樂觀的個體更善于多目標管理3樂觀的個體更善于努力資源的分配
第三節
樂觀的提升(一)賓州樂觀訓練方案(PennOptimismProgram,POP)1基于情緒ABC理論2分為分析和解釋、轉移注意力和辯論三個技術步驟2.1分析和解釋A:指發生的事件(朋友不再和我一起逛街)。B:指人們對事件所持的觀念或信念(他不在乎我了,因為我總是很無聊)。C:指觀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后果(我的心情變得更加糟糕了,1分=非常快樂,10=非常抑郁,分數為8)2.2轉移注意力在情緒不好時,應該怎樣做才能最快的平復心情呢?轉移注意力就是讓參與者從不斷的悲觀解釋以及由此引發的消極情緒中盡快脫離出來。主要的方法包括“停想做”。在心中對自己大喊“停”,把注意力集中到外界的事物上;過會兒再思考這個問題;不幸的事情發生時,立即寫下對它的悲觀解釋。2.3辯論A:事件:朋友不再和我一起逛街B:信念:他不在乎我了,因為我總是很無聊C:結果:我的心情很糟糕,本來是3分,現在是8分D:辯論:證據:去年至少每個月她和我逛一次街,但是今年以來次數越來越少了。其他可能:或許是公司臨時有事,加班去了。影響:雖然失去了這個朋友,但我還能找到別的朋友一起玩。功能:覺得她是臨時有事讓我覺得更高興。E:效果:現在感到好一些了,從8分降到了5分。(一)基于優勢的目標行動訓練(StrengthsTargetActionProgram,STAP)1注意:注意到積極方面2認知:理解樂觀3情感:積極情緒與預期4行為:行為塑造與強化STAP的實施步驟:STAP與POP的比較:第四節
復習與小結END第五章樂觀一門讓人幸福的課程希望第六章HOPE目錄希望概述希望的功用希望的提升復習與小結第一節
希望概述(一)希望的定義1早期的樂觀定義:定義為情緒或者認知2綜合定義:認知與情緒的結合查爾斯·斯奈德:在成功的動因與途徑交叉所產生體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積極的動機狀態3希望的三成分:A目標B動力思維C路徑思維希望目標路徑動力A目標:你是否擁有有意義的目標呢?■無論目標是長期或者是短期,高希望特質的人總是擁有有意義的目標。三個層次:普遍目標,特定目標,領域目標兩個方面:趨近目標和回避目標是否參照:參照目標和非參照目標是否清晰:具體目標和模糊目標B路徑思維(達到目標的途徑):你是否知道如何才能達到你自己的目標?■想要達到目標,行動的計劃也是必不可少的。高希望特質的人總會制定相關的計劃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當一個方法無法成功時,他們也總能夠尋找到適宜的其他方法來繼續向目標前進。解決問題的路徑+可以發現路徑的信心C動力思維(積極的自我暗示):你是否有足夠的動機?■高希望特質的人能夠給自己源源不斷的動力實現目標,他會告訴自己“我能行”!這個動力能夠促使自己不斷的行動,遇到阻力時為他提供靈感,并且一直激勵著他不斷尋求突破直至達成目標。啟動+堅持(環境)(二)希望三成分的關系(三)希望的測量一、成人希望量表(AdultHopeScale,AHS)
成人希望量表由斯奈德等(Snyderetal.,1991)提出,一共包含12道題目,其中四道測量動力意識,四道測量路徑意識,其余四道為干擾題。被試按照Likert八點計分來評估題目描述內容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符的程度。(三)希望的測量二、兒童希望量表(ChildrenHopeScale,CHS)兒童希望量表由斯奈德等(Snyderetal.,1997)提出,適用于8~16歲兒童希望水平的測量。該量表總共包含六道題目,采用Likert六點評分,奇數項測量動力意識,偶數項測量路徑意識。(三)希望的測量三、Herth希望量表(HerthHopeScale,HHS)Herth希望量表由荷斯(Herth,1992)編制。HHS共包含12道題目,分為預期認知,積極準備和人際支持三個維度。因素分析的結果也支持了HHS的三因素模型。(四)希望與相近成分的比較一、希望與樂觀1樂觀可由歸因和解釋訓練而變,是動機性的,回避消極,而希望是對未來的主動積極預期。2希望強調路徑意識,有著更加寬闊的理論和實踐范疇。3希望融合了情緒與認知,樂觀偏向認知4希望與樂觀亦有較高的相關。(四)希望與相近成分的比較二、希望與自信1自信(Self-confidence)是指個體對自身是否具備成功應對事件或完成任務的能力的主觀評價。在心理學領域,與自信較為較近的概念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2自信是“我能”,希望是“我想”3自信缺少路徑意識(四)希望與相近成分的比較三、希望與未來取向未來取向的范疇更加廣闊:劉霞將未來取向分為未來認知(廣度和密度)、未來情感(樂觀性和思慮性)和未來意志行動(計劃性和執行性)三個維度。魯米則認為未來取向是指個體對未來活動的主觀建構,包括預期,規劃和評價。赫萊爾對未來取向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他認為未來取向包含了具體性、廣度、突出性、計劃、樂觀性和控制信念六個主要維度。第二節
希望的功用第二節
希望的功用(一)希望與心理健康吉爾曼等研究發現,希望水平越高的個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而希望水平低的個體,則與抑郁、敵意等負面心理狀態關系密切。在具體的考察希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時,研究者們多以生活滿意度、生活質量、自尊、積極情緒和主觀幸福感等為指標(二)希望與生理健康
希望水平高的個體免疫力更強,身體健康水平更高。希望水平高的肺癌患者報告了更低水平的咳嗽、疼痛、疲勞感和抑郁。里奇曼以及比林頓等研究發現,希望水平高的個體更不容易罹患高血壓、呼吸道感染和腎衰竭等疾病。(三)希望與成就1希望帶來高水平學業成就2希望帶來高水平工作成就3沙瑞亞等研究則者認為,高希望水平的個體相信他們可以創造有效的途徑來達成目標,即目標、動力意識和路徑意識都是完備的,這使得他們在獲得積極反饋之后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從而努力獲取成就第三節
希望的提升(一)希望的干預敘述療法,問題解決模型也可以用于提升個體的希望水平(二)提升孩子的希望1確立合適的目標2鍛煉堅持奮斗,克服困難的意志力3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三)希望的局限1希望必須是現實的,虛假的希望很危險2與成功是倒U型曲線的關系3因目的強烈而忽略了過程的合理性4可能忽略自我成長的體驗第四節
復習與小結END第六章希望第七章復原力第一節什么是復原力?Resilience,港臺學者譯為“復原力”,大陸學者有時將之譯為“心理韌性”或者“心理彈性“,也人譯為“壓彈”。復原力是個體身上的一種能力,或者特質,能夠使人在處于壓力的情景時,能夠發展出健康的應對策略。這種看法也就是說,高復原力的個體傾向于在各種壓力情境中都能夠靈活健康的應對。有復原力特質的個體,在遇到重大的創傷時,通過與環境的復雜互動,最終獲得了積極的適應性結果。詞義源自于拉丁語resilie,本意為“跳回”。在英語中,resilience一次有較豐富的含義,它的本意為“跳回、彈回、彈能”之義。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四版)的解釋,resilience一詞有兩個主要的解釋:1.在困難情境或經歷痛苦之后能夠重新變得強壯、幸福或者成功的能力;2.某物被壓或彎折之后能夠像橡膠一樣恢復原形的能力。復原力特點第一,當事者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壓力、逆境或創傷,這些壓力、逆境或創傷被證明與心理問題有高程度的關聯;第二,盡管如此,這些當事人發展的不錯,至少沒有出現嚴重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第二節復原力研究的發展維爾納和史密斯(EmmyE.Werner,RuthS.Smith)研究開啟了心理彈性的研究之門,1955年兩位研究者走進了夏威夷考艾島(Kauai)的一個村莊,從700名兒童中選出將近200名兒童,他們被認為是處于高危(athighrisk)情境中,這里所說的高危情境是指在2歲之前經歷了4種或以上的下列情境:包括父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極度貧窮、生活不穩定、圍產期風險、組織渙散的家庭環境、父母酗酒或精神疾病等問題。作為現象學的縱向研究,研究者在18年后對這些兒童重新進行評定并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在200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非常的脆弱,發展到兒童中期和青少年期時,這些人有更高的心理社會問題比率;但另外三分之二的兒童發展狀況良好,其中有72人長大后不僅在學校成績、人際關系和生活適應上表現良好,而且他們為自己提出了現實可行的目標和期望。第三節復原力的兩個因素1、危險因素
危險性因素這一概念是由流行病學的研究中引入的,最初用來考察影響某種疾病的因素,這些因素會增加人們不期望的消極結果的可能性,如張三有家族糖尿病遺傳歷史,則家族遺傳這一點會大大增加張三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則家族遺傳對張三而言是一項危險性因素。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從父母有心理疾病、受虐待的兒童和患慢性疾病(如,癌癥)的人群,擴展到處于社會經濟不利地位的人群、生活在暴力環境的個體、自然災害的受災群體、離異人士及其子女、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艾滋孤兒等。比出身、比挫折是積極心理學的社會比較法。個體內部危險性因素智力低下精神病基因神經質素質逆反素質2、保護性因素保護性因素可分為內在保護因素及外在保護因素兩部份。內在保護因子是指個體本身所具有的心理能力、人格特質和生活態度。外在保護因子則是指在家庭、學校和小區或同輩的環境中能擁有促進個體適應的因素,以緩和危險因子的影響。當個人的內在保護因子與外在保護因子能產生交互作用時,就能使個體發生適應的效果。個體面對內外壓力困境時,激發內在潛在認知、能力或心理特質,運用內外資源積極修補、調適機制的過程,以獲取朝向目標的能力。內外合力。個沃瑪(Wemer)及其同事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在夏威夷考愛島進行歷時30多年研究追蹤研究,考察了能使兒童從高危環境發展到技能完好的青少年和成人的特征。他們研究對象是2歲以前經歷4種或更多的危險因素的個體,這些問題包括長期貧困、父母很少受到正規教育、父母酗酒或精神疾病等。發現被研究的群體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非常脆弱,當他們成長到兒童中期和青少年期時,有著比一般個體更高的心理社會問題比率。但是同時,另外三分之二的兒童發展狀況良好,表現出較高的復原力。研究者從發展良好的兒童身上發現了一些共性,包括:女性、精力充沛、具有社會責任感、適應能力強、寬容、成績導向、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較高的自尊等等。保護性因素文化或社會特征社區特征家庭特征兒童特征兒童特征嬰兒期展現出樂群及適應性的氣質良好的認知能力和問題解決技能有效的控制情緒和行為的策略自我悅納,高自尊高氣質樂觀具備社會和自我推崇的特征,有才華、魅力、…………家庭特征家庭環境穩定,有支持性父母沖突少民主的教養方式兄弟姐妹關系融洽獲得了其余家庭成員的支持父母參與兒童教育較好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父母有信仰社區特征社區質量高社區安全,暴力事件少支付得起的住宅社區有娛樂中心社區環境好,空氣清新、水質良好學校條件好教師受過良好訓練,有豐富的報酬放學后還有課外小組等安排學校有娛樂資源(運動、音樂、藝術)良好的公共醫療保健有應急服務(匪警、火苦和醫療急救)有良師益友……文化或社會特征有兒童保護政策,例如童工、兒童健康和兒童福利等相關行政法規社會普遍重視教育,兒童享有受教育機會有效預防政治沖突事件,保護兒童免受影響免受身體暴力傷害第四節創傷后成長:吃一塹,長一智打不倒我的必使我更加強大。Tedeschi等人在1996年第一次使用“創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Growth,PTG)”的概念來闡述個體從創傷事件中獲得成長的現象。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創傷事件幸存者不僅體驗了創傷帶來的情緒低落、精神緊張、PTSD等問題,同樣也可以體驗到創傷帶來的積極的心理變化,如:更加懂得欣賞和感激生活、體驗到個人力量的增加、發現新的可能性、建立更加親密的人際關系以及個人在靈性方面的變化;創傷后成長的意味著個體不僅從創傷后恢復到創傷事件之前的心理功能,而且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的機會,某些特殊方面的心理功能得到了提高。地震與消費觀的變化人口統計學發現女性比男性PTG得分高年齡小的比年齡大的人比更易具有PTG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尤其是在創傷發生的開始階段尋求的社會支持可以促進個體獲得更多的創傷后成長,社會支持通過讓個體用敘述的方式來表達變化去重新梳理創傷經歷,從而提供不同的角度去整合個體認知圖式的轉變,對個人成長提供幫助。在對癌癥患者的研究中也發現,僅感知到丈夫的支持,患病妻子也會報告出更多的PTG。應對策略積極再評價:積極再評價是一種以尋求意義為基礎的應對,將原來被評定為危險的、挑戰性的創傷事件評價為有價值的和有益處的一種適應過程。樂觀也是一種有效的應對策略,樂觀的人在面對創傷和壓力時會更多的使用重構、接納、積極再評價等策略去努力發現情境中積極地一面。高自尊:自尊在個體感知到抑郁癥狀和成長之間起著調節作用,它直接影響了個體的心理靈活性,進而影響了我們對與抑郁和成長的積極和消極的看法。
認知靈活性認知靈活性是指個體能夠根據情境的變化而轉換到另一種思維模式和行為,人們可以更加靈活的選擇認知評價,使行為符合當前情境的能力(Hill,2004);具有高認知靈活性的個體能夠更快的將注意力從創傷的感知中轉移到另外的感知單元中去,對創傷事件做出新的評價并尋找意義,最終幫助個體體驗更多的成長。本章思考題:1.什么是復元力?2.復原力的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有哪些?3.不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它們是怎樣影響個體的復原力的?4.復原力的遠行機制是怎樣的?5.如何對個體的復原力進行干預?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八章性格優勢與美德POSITIVEPSYCHOLOGY222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喬治·范倫特(GeorgeVaillant)在2000年曾進行過一項堪稱心理學史上最為完整的追蹤調查,跨越70余年,調查了268名哈佛學生和456名波士頓當地的同齡人。結果發現,那些在各個生命階段中經常表現出利他、樂觀、幽默、延遲滿足等特質的人,年老時生活更幸福,身體更健康,壽命也更長久。范倫特將這些具有積極適應功能的特質叫做“成熟的防御機制”,而積極心理學家則賦予其另外一個名稱——“性格優勢”。
223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性格優勢概述六大美德與24種性格優勢性格優勢的測量目錄目錄224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節
性格優勢概述225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什么是性格優勢(一)性格優勢的定義“性格優勢”(characterstrength)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研究領域之一,它被定義為反映在個體的認知、情緒以及行為等各個心理層面的積極特質。
積極心理學創造出“性格優勢”這樣一個整合概念,使得心理學家得以在一個系統框架下重新理解這些優秀的人格特質。
226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什么是性格優勢(二)美德、性格優勢和情境因素美德Virtue美德是從更加概括和宏觀的角度,從文化、宗教及進化的角度,對于人類的美好的性格特質進行的概括。性格優勢CharacterStrength性格優勢這個概念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定義美德,是有關美德的具體心理內容,是定義美德的過程或機制,是區分一種美德與另一種美德的途徑。情境主題SituationalThemes情境主題是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現出某種性格優勢的行為習慣。它比性格優勢更加具體,是受環境影響的行為表現。227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1.性格優勢有利于自我實現優勢不僅幫助個人克服逆境和修正心理功能紊亂,還促進個人朝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追求有品質的生活。積極心理學家們認為,運用優勢的過程本身就是自我實現的過程。
228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2.性格優勢由其道德價值所決定盡管優勢常常給個人帶來滿意的結果,但并不是說必須要帶來這些滿意結果的才是優勢。僅僅是由外部因素決定的行為不能稱之為德行。德行和優勢必須是有道德價值的,這是判斷優勢的一個重要標準。
229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3.一個人發揮性格優勢不影響他人發揮同樣優勢優勢并非零和博弈,每個人都可以表現出與優勢和美德一致的行為,所有人都可以是贏家。人們感到羞愧之后的行為表現到底是畏縮于實施好的行為還是被激發出好的行為呢?積極心理學家更傾向于認為人們會因為對道德行為的所見所聞而提升自我。230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4.檢驗優勢的反義詞幾乎所有的性格優勢都能在詞典里找到其褒義的反義詞,但是通常人們從大腦中提取出其褒義反義詞的難易程度,決定其是否是符合要求的優勢。即使說,對某種品質,考慮其反面時,人們通常只能想到貶義詞,那么這就是符合要求的優勢。
231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5.性格優勢是類特質的性格優勢在一系列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中表現出來,并且可測量。因此,它必須是類特質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時間的穩定性。類特質是指,優勢既可能是恒定的,也可能根據需要和用處而增加或減弱。232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6.每種優勢各不相同,不可拆分組合每種性格優勢都是與其他優勢不同的,并且不能被拆分為其他幾種優勢,即是說它不能由其他幾種優勢組合形成。以“寬容”為例,它并沒有被納入本章的24種性格優勢之中,因為它雖然符合判斷優勢的大多數標準,但是它其實是“開放性思維”和“公平”這兩個優勢混合的產物。
233積極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二、性格優勢和篩選與培養篩選性格優勢的十個標準:7.具有某性格優勢的典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優勢每種文化都有其重視的優勢和美德,它們通過故事、傳說、寓言、教義、格言、詩詞、歌曲等形式來傳播和傳承。塑造典型的具有某種性格優勢和美德的人物,使得優勢和美德更加充實、生動具體、便于理解和模仿。文化有自己的偏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單元分析新人教版
-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2025屆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消費品零售渠道變革-全面剖析
- 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別中的應用-第11篇-全面剖析
- 智能電網控制技術-全面剖析
- 研究iOS9下AR交互方式的創新-全面剖析
- 麗水龍泉市屬國有企業招聘真題2024
- 智能調試算法研究-全面剖析
- 數據隱私與隱私保護的社會影響-全面剖析
- 多源數據融合在監控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湖南省常德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考試(二模)物理試卷(含答案)
- 甘肅省招聘衛生健康人才筆試真題2024
- 數據庫開發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朝陽區區高三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大規模住區的物業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 2024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遼寧省公司人員招聘筆試真題
-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2024年貴州貴州烏江煤層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智慧樹知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哈爾濱工程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礦山應急管理培訓
- 煤礦頂板管理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