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9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教材分析課標要求新課標對于本部分課程內容的描述是: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與此同時,周邊民族的相繼崛起又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了民族政權并立的格局。在“內容要求”部分,課程標準要求:認識北宋面臨的新形勢,了解遼、金、西夏的并立。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教材上承第8課《北宋的政治》,下啟第10課《金與南宋的對峙》。本課內部共三目,分別是“遼與西夏的建立”“遼與北宋的和戰”“西夏與北宋的關系”。第一目介紹了契丹和黨項生活的區域、與中原文化的接觸情況、各自建立政權及此后的發展情況。第二目介紹了自遼太宗以來遼與中原政權的戰與和,重點介紹了宋真宗時宋遼之間的澶州之戰與澶淵之盟。第三目介紹了元昊稱帝后西夏與北宋的戰與和。三目共同體現了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這一主題。二、學情分析知識層面: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北宋政權,知道北宋的建立背景、建立過程、宋太祖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等等基礎知識。為本課認識并立的民族政權奠定基礎。能力層面: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在總結提煉、由表及里認識問題等方面均有所發展,但在史料提取與歸納分析方面依然有所欠缺,需要老師謹慎選擇呈現材料并通過設問加以引導。思維層面: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思維仍然偏向感性化,因此需要我們借助情境學習法等幫助其代入歷史學習情境,避免過多抽象化概念的運用。三、教學目標通過閱讀圖文材料,學生知道契丹族和黨項族這兩個民族的崛起、建立政權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從而提升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能力,培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唯物史觀。通過觀察地圖,學生知道這一時期宋遼西夏三個政權并立和對峙的史實,從而培養時空觀念。了通過閱讀分析圖文材料和探究,學生理解遼宋之間、西夏與宋之間的和戰關系,從而提升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能力。通過綜合探究,學生理解這一時期民族關系與民族融合,正確理解民族交流與交融,培養家國情懷。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契丹、黨項民族政權的建立;遼、契丹與北宋的和戰關系。難點:正確理解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的和戰關系,正確理解“澶淵之盟”五、教授新課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首先,我們來看這則材料,這是宋代小說《道山清話》中的一段話,在這句話中,宋朝皇帝神宗說“北有狂虜,西有黠羌”,即北方和西方都有兇猛的敵人。雖然小說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我們不能否定的是,這些小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實的歷史背景,比如這里的“狂虜”和“黠羌”,雖然說這二者比肩漢唐有一些夸張,但確實給當時的宋朝造成了很大的外界壓力。那么,這里的狂虜和黠羌分別指的是哪兩個政權呢?結合課前的預習,我們找一位同學來回答。 預設回答:遼和西夏。 教師過渡:很好,正是遼和西夏,宋神宗還說這兩個政權之所以難以對付,是因為它們有城國、有行國,這里的“城”和“行”又意味著什么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三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環節二:狂虜黠羌——遼、西夏的興起 出示材料:教師講述:傳說,有男子乘白馬自湟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自土河而來,二者相遇,結為配偶,生八子。他們的子孫繁衍成為八個部落,逐漸發展成為以后的契丹族。唐朝末年,中原藩鎮割據,唐中央無暇顧及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于是契丹族趁此機會開始蠶食邊疆地區,其他的民族像室韋族,在契丹的崛起中逐漸歸順于契丹。并且,得益于唐末中原的紛亂局面,北方有部分漢人為了避難選擇北出長城進入契丹,這些北遷的漢人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農耕生產方式,在長期交融中,契丹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產業,比如這幅契丹墓畫上所展示的馬鞍,旁邊附帶有鐵片,可能就是契丹族當時習得冶鐵的證據。并開始建筑房屋和城邑,像我們如圖所示的正是當時契丹的房屋住宅,雖然是固定住所,但是還帶有很強的傳統游牧色彩,對于長期從事游牧的契丹民族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改變。出示材料:教師講述:契丹族在唐末雖說是頗為風光,但其內部八部落的情況實際上阻礙了契丹族的進一步強大,各部落之間的內部矛盾無益于契丹人的崛起,最終,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契丹人結束了這一局面,實現了契丹一統。916年,耶律阿保機實現了八個部落的統一,建立了統一的契丹政權,定都上京臨潢府,在今天的內蒙一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會稱這一政權為遼朝,但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多次修改國號,契丹和遼這兩個稱呼經常交替使用,為了方便我們后續稱其為遼。阿保機在建國之后,創制文字,發展生產,國力不斷增強。教師過渡:看完契丹與遼的崛起,我們往西看一下西夏的崛起。教師講述:黨項族,最開始是羌族的一支,這也正是為什么我們一開始稱其為黠羌。黨項族在唐朝時主要集中在甘肅陜西一帶,這里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大家注意,陜西,唐朝國都是長安,也處于今天陜西一帶,一個少數民族和唐朝國都相距如此之近,勢必會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隨著黨項族與中原文化的接觸變多,社會生產有所發展,但主要還是靠游牧業為主,畢竟甘肅東部、陜西北部的地理環境不太適合農業種植。這支黨項族,有時騷擾中原王朝,有時又臣服于中央王朝,總之并不是很聽話。唐末黨項首領幫助唐王朝鎮壓黃巢起義,并被賜姓“李”,也就是和唐朝皇帝一樣的姓氏,并被封為夏國公,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遠祖思恭”,隨后到了契丹占據北方的時代,李思恭的兄弟的后代歸附于遼,被封為“大夏國王”,宋也賜封為“夏國王”,只是令遼和宋都沒想到的是,一個看似老實聽話的民族政權,對內是稱帝的。這一情況最終到了李元昊時期被徹底擺在了明面上,1038年,李元昊對遼正式稱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并且,此時的李元昊舍棄了唐朝皇帝賜封的漢姓,正式更名為元昊。出示材料:教師提問:好了,現在我們講完了元昊建立西夏,同契丹政權一樣,西夏在建立以后,也進行了內政建設,這些內政建設有哪些內容呢?請大家結合課本,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來回答。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預設回答:政治方面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經濟上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文化上創制西夏文字。教師講述:很好,正如剛剛這位同學告訴我們的一樣,西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做了很多建設,效仿唐宋制度自然不必多說,黨項族本身和中原文化聯系就比較大,在制度上進行學習十分合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課本上有一張西夏文契約的圖片,通過這張圖片,同學們肯定都可以知道,這反應了西夏文字的創立,但我這里如果告訴大家這是一份“賣牛契約”,大家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嗎?沒錯,西夏在此時已經發展出了一定的商業文明,并且交易用的是金屬貨幣,而并非以物易物,這些信息都反映出西夏已經具有了相當程度的文明。所謂“城國行國”,現在其實也就很明顯了,不論是契丹還是黨項,都在崛起的過程中和建立政權后接受了中原的農耕文化,在自身游牧文明的基礎上逐步向農耕文明靠近,由此就有了所謂城國,比如興慶府、上京,這些都是游牧民族政權走向定居的有力見證,同時這些民族政權又會保留其游牧的特征,比如軍隊作戰上以騎兵為主,這就是“行國”,比如遼朝的四時捺缽,即契丹人不同季節的不同行宮,政權本身也是活動的。在城國行國的交錯之中,契丹與黨項逐漸興起,并給中原政權帶來不小的挑戰。教師過渡:現在我們講完了契丹和黨項人的崛起,我們看到了兩個游牧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強大建立政權,最終實現了和北宋的并駕齊驅,比如我們地圖上展示的這樣。但這似乎還沒有解釋為何宋真宗要稱呼這兩個政權為“狂虜”和“黠羌”,“狂”和“黠”,雖然都反映出對方十分難纏,實力強大,但似乎都不是什么正面詞匯,為何宋朝皇帝要對這兩個政權抱有如此大的敵意呢?我們一起來看下一部分,從唐末五代留下的一顆定時炸彈說起。環節三:前朝遺弊——北宋與遼、西夏的和戰出示材料:教師講述:這是我們之前在第一單元學到過的,五代十國形勢圖,這一在唐代的藩鎮割據問題基礎上形成的動亂時代,給少數民族政權提供了極為良好的發展環境,各國傾力于內斗,在外族問題上很不上心,甚至有個別政權為了自身利益出賣領土以換取少數民族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且也是最為致命的例子就是后晉皇帝石敬塘。936年,后唐皇帝李從珂進攻石敬塘,當時還不是皇帝的石敬塘自然無力招架,石敬塘見兵臨城下,十萬火急地情況下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做出許諾:割讓幽云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并以兒國自稱。當時的耶律德光正愁沒有機會南下,此時得知石敬塘的條件,立馬率兵營救石敬塘,在契丹騎兵的進攻下,后唐終究不是大唐,敗下陣來,石敬塘大勝,同年,因為“兒國”的約定,耶律德光親自冊封石敬塘為皇帝,即后晉,石敬塘為表感激同時也是因為寄人籬下,真就將幽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而石敬塘本人也被后世稱為“兒皇帝”。教師講述:石敬塘獻祭幽云十六州,雖然留的千古罵名,但好歹換來了自己的平安和皇帝寶座。然而,對于其他中原政權,尤其是后來的北宋而言,這一幽云十六州的拱手相讓極其致命,我們可以看地圖,幽云十六州處于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帶,并且直接囊括長城,如今幽云十六州處于契丹控制之下,使得契丹可以直接通過華北平原與北宋接壤,北方廣大領土直接暴露在契丹的勢力范圍之下。早在趙匡胤還是后周大將時就試圖收復幽云十六州,由此,宋遼圍繞幽云十六州的恩怨也就此展開。出示材料:教師提問:宋遼之間圍繞幽云十六州發生了很多故事,宋遼之間的關系也因此頗為復雜,雙方在百年間也都換了幾個君主,我們以宋朝三任皇帝太祖、太宗和真宗為時間線,來看一看宋遼關系是如何發展的。首先請大家結合課本,概括三任皇帝在位期間對遼的不同態度變化。預設回答:太祖友好、太宗失敗后防御、真宗打退之后議和。教師講述:很好,感謝這位同學的提取概括。我們可以看到,僅僅三位皇帝,圍繞對遼問題就有多種不同做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首先是宋太祖,肯定有同學要問了,“老師,你剛剛不是講趙匡胤有收復幽云十六州的打算嗎”,沒錯,宋太祖確實有這樣的打算,但是我們注意看時間,宋太祖晚期,實際上,宋太祖在沒當上皇帝之前是對幽云地區有想法的,但是宋太祖畢竟是陳橋黃袍上身,武將出身,能不能打得過他心里十分清楚,選擇友好相處終究只是下策。而宋太宗就和他的哥哥不一樣,為了收回幽云地區以給自己建立功績,宋太宗率兵親征,被打的大敗而歸,高粱河之戰中,宋高宗敗退汴京。經此一役,宋朝軍事實力暴露無遺,宋太宗也對遼朝產生深深恐懼,從此宋朝采取防御姿態,攻守之勢異也。教師講述:到了宋真宗時期,得益于父親宋太宗的建功立業之心,宋真宗被迫迎接遼朝氣勢洶洶的進攻,期間雖有楊家將等主戰將士,但防御政策的大方針是沒有變的,加之我們之前在北宋的政治中講到的,宋朝地方軍隊孱弱,面對擅于作戰的遼朝軍隊,節節敗退,遼朝軍隊一路打到黃河岸邊的澶州城,汴梁近在咫尺,北宋朝廷內恐慌至極,宋真宗已經開始擔心自己要葬送祖宗江山了。此時宋朝宰相寇準坐不住了,課本上說其力勸皇帝親征,但實際上寇準是用一種頗為冒犯的方式強迫宋真宗前往前線給將士打氣,在寇準的好說歹說和一些推搡中,宋真宗站上澶州城樓,城下的將士們看到皇帝來了,士氣大振,終于打退遼軍,甚至收復了失地。按理說,乘勝追擊,收復幽云十六州,這不是大好機會嗎?但是,宋朝并沒有這樣做。1005年,宋真宗最終決定同遼朝議和,史稱澶淵之盟。教師講述:宋遼議和,這一決定,不僅僅在當時,哪怕是在后世也是產生了相當大的爭議:形勢一片大好,結果你皇帝直接議和了?還每年給錢,別人占你領土,打你百姓,你還跟人家稱兄道弟。可以說,澶淵之盟從這一層意義上來看,無疑是屈辱的。但是,當大家冷靜下來看這件事時,其實可以用更全面的視角來看這一盟約。教師提問:首先我們來看看宋遼為何能夠議和,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閱讀兩則材料,讀完之后,分析一下,為何宋遼雙方都選擇了議和呢?預設回答:宋朝雖然取得一時勝利,但其重文抑武又不允許宋朝取得很大的軍事勝利;遼朝方面實際形勢也不樂觀,繼續進軍風險很大。教師講述:很好,非常全面,兩則材料呢,分別從遼宋兩朝角度為我們講解了澶淵之盟的原因,宋朝方面我們在上一課已經了解了,其祖宗之法限制著宋朝的軍事行動,而遼朝方面更是值得注意,雖說宋真宗親臨前線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但也只是一時之策,遼軍敗北的很大原因確實是遼朝內部存在隱患。總之,在澶淵之盟之后,宋遼之間出現了較為長久的和平局面,偶有沖突但已不再是主流。教師講述:講完了遼與北宋的和戰,我們來看看西夏,其實大致上是相似的。我們剛剛講到西夏時,說到了1038年元昊正式對遼稱帝,對遼稱帝實際上也就是對宋稱帝了,為什么?因為1005年澶淵之盟,遼與宋此時是兄弟之國,稱帝的效益是共享的。于是,元昊舍棄了兩國給予自己的“西夏國王”的稱號,選擇與二者平起平坐,這一舉動,同時惹怒了北宋與遼朝。雖然西夏一直與二朝有著諸多糾紛,但到此時這些糾紛變得更加官方化并且擴大化。我們可以看到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中的記載,在西夏同宋朝的作戰中,占盡優勢,宋朝一如既往地不堪一擊,屢戰屢敗。但是,我們剛剛說了,西夏同時也在和遼朝有所爭端,一個剛立國不久的政權,搞兩個拳頭出擊,形勢頗為不利,加之西夏自身以游牧業為主,人力物力有限,經不住長期的戰爭,人民苦不堪言。最終,北宋與西夏和談,甚至元昊在臨終前都一再強調歸附宋朝。不同于宋遼澶淵之盟,西夏向宋稱臣,但是還是宋給西夏歲幣,畢竟我們說過了嘛,花錢買和平對于北宋而言是筆劃算的買賣。同宋遼議和一樣,議和之后,邊境和平,貿易興旺。出示材料:教師提問:好了,現在我們講完了宋遼、宋夏都選擇了議和,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曾經戰火不斷的三個政權最終都選擇了議和呢?剛剛我們在分析宋遼澶淵之盟時其實已經講過一些了,下面我們來總體概括一下,給大家一分鐘的討論時間。預設回答:宋朝重文抑武,游牧民族政權內部不穩定。教師講述:不錯,是這樣的。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點原因,我們來看兩組對比圖,第一組是契丹雞冠壺對比宋的雞頭壺,契丹傳統的雞冠壺是皮做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很明顯是陶瓷做的,制瓷業并非契丹傳統,這一雞冠壺反倒與宋代的瓷制品有幾分相似;第二組是西夏的符牌與中原傳統的虎符作為對比,課本上有講解西夏符牌的作用,二者合一,即可調兵,這一用法與中原傳統的虎符一模一樣。這兩組對比圖雖然都是很小的細節,但折射出的確實契丹、黨項對中原文明的學習和融合,正所謂“同一個師傅教的沒辦法破招”,三方的相互學習,使得彼此實力相近,一時間都不可能攻下對方。環節四:以和為主——民族交融的趨勢教師講述:這是宋真宗的北征回鑾詩,其中一句“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充分體現了宋真宗本人對于議和之后的自信,并且,澶淵之盟也確實如宋真宗所愿,給邊境帶來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雙方民族互相交流,比如著名的遼大明塔,這一塔式建筑,完全不符合契丹族傳統的游牧習俗,并且在建筑風格上也是相當的中原化。此外,還有在澶淵之盟中承諾的開放榷場,邊境貿易也是十分興旺,兩地老百姓相互貿易,友好往來。雙方都在榷場交易中收獲了自己的所需,互相補充,和西夏之間的榷場亦是如此。教師講述:剛剛我們分別講了宋遼議和與宋夏議和,其中都提到了歲幣問題,并且也都說了,這些議和帶來了和平。但同時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這些議和的作用,首先,要明確一點,雖有議和條約在,但事實上北宋與這兩個政權之間仍會時不時爆發小規模的沖突甚至是戰爭,和平不是絕對的。歲幣問題,是一種花錢買和平,雖然北宋買的起,但是根據統計,遼與西夏也時不時獅子大開口,對于北宋而言,壓力與日俱增。因此,我們也不可以一味謳歌和平,尤其是這種并不牢靠的和平。對待北宋的四處議和,大家還是要辯證看待。當然,總的來看,遼宋西夏之間的關系還是以和為主的。教師提問:接下來,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遼宋西夏這樣的和平有怎樣的影響?請大家結合本課所學,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省考試院2025年4月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化學試題及答案
-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第二外語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2024-2025學年五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玉林師范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名作與中學語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生物醫藥倫理與藥事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現代舞基礎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預防醫學進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藝術雕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程學院《世界新能源戰略與政策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初級韓國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藥理學考研歷年真題匯總(重點題)
- DB32T 3904-2020 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消防技術規范
-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各縣區鄉鎮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施工組織設計-擬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
- 質量目標管理表
- DBJ41T 074-2013 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
- Q∕SY 05262-2019 機械清管器技術條件
- 《出納員登記日記賬》 課件
- DB32∕T 2518-2013 農田徑流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塘構建技術規范
- 拳擊單招考試評分標準
- DBJ51 014-2021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