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5篇_第1頁
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5篇_第2頁
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5篇_第3頁
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5篇_第4頁
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數學微格教學教案模板10分鐘優秀5篇微格教案篇一初中英語微格教案篇二

微格教學教案設計表

學科:英語

年級:七年級上

日期:2023年10月20日下午課題:Unit1Thisisme

訓練技能:導入技能、組織技能、演示技能

主講人:⊙

訓練目標教學目標時間分配

2分鐘

2分鐘1.學會運用創造現實情境進行導入的技能;

2、掌握指導性組織和誘導性組織的技法;3.掌握幻燈片演示和板書演示的技法;4.學會將三種技能配合使用的方法。

1、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掌握初次見面問候,介紹自己以及他人的基本句式,常用短語,并掌握一般現在時的用法。

2、通過知識學習,口語對話,小組討論,實際操練,逐步講解,讓學生掌握知識,學會運用。

教師言行技能要學生言行教學媒體備注

Good

創設情Ss:GoodPPT展示我的近afternoon,everyone!境,導入afternoon,teacher!期照片,并板書Iamyournew技能Yes,ofcourse.解釋我的基本信Englishteacher.Do

息及基本句式。youwanttomake幻燈片并將句式結構用friendswithme?演示和下劃線標注出Ok,now,Iwouldlike板書技來。板書:Nicetotointroducemyself能

meetyou!Mytoyou!

nameisXulingli.IhaveaEnglishname,it’sHelen。Ilikesports;Iamgoodatsinging.Now,youhaveknow誘導型SS:--Oh,Ilovethis多媒體展示教材somethingabout組織技e-dog.

對話,每句話后都me,andIwantto能,導入--I'mEddie.What's有標注中文。introducetwonew新課yourname?板書詢問某人姓friendstoyou.please

--Myname's名的問句:What'sopenthetextbook.幻燈片Hobo.

yourname?youcanseetwo演示和--Areyoumy詢問某人是否dogs,theyareHobo板書技master?是。。。。andEddie.Whatdid能

--Yes,Iam

Areyou…?

theysaywhenthey--Good.Readthisfirstmeet?Nowletbooknow.mereadthedialogue.

followme,please.

2分鐘Sinceyouhaveenteredjuniorhighschool,youmusthavemetmanynewclassmates,Doyouknowthem?Whenyoumeeteachotherforthefirsttime,howdoyouintroduce誘導組織能

型技

S1:Hello,my板書:

nameis(),Iam詞組:與某人交()yearsold,Iama朋友:makehappygirl,Ilikefriendswithsb.Englishbest,andI與某人相處得amgoodat好:getalongwelldancing.withsb。

S2:Nicetomeet句式;我很高興youall,Iam(),I成為你的朋友

2分鐘

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教師評價yourself?Whocantellus?Prettygood!Ifyouwanttobeherfriend,whatshouldyousay?Ok,let’sstudysomenewphrase.Now,Iwanttoinvitetwostudents,ifyoutwojustmeeteachotherforthefirsttime,whatwillyousay?remembertousephraseswehavelearnedjustnow.Excellent!Sitdown,please.Thatistoday’sclass,Thankyouforlistening!

肯定

板書

指導型組織技

強化鞏固知識

likeplayingbasketball,Iamgoodatmath,andIwouldliketomakefriendswithyou.

S3:Nicetomeetyou。Mynameis(),whatisyourname?

S4:Nicetomeetyou,too.Iam(),Iamveryhappytobeyourfriend.S3:Metoo.Doyoulikeplaybaseball?S4:Ofcourse!Let’sgotoplayit!

Iamveryhappytobeyourfriend.

概率微格教案篇三

《隨機事件與概率》微格教案

今天我所要訓練的技能是導入技能的故事導入技能。我的教學片段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第一節——隨機事件與概率。

由于我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從知識基礎方面來看,中學生在小學學習分數時已經初步接觸過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內容比較抽象,中學生直觀能力強但抽象能力較差,所以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的導入采用故事導入技能。)

下面開始我的微格教學。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先來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狄青是北宋的一名大將,他戰功顯赫,在一次平定南方戰亂的戰役前,他呀,為了鼓舞士氣,召集了所有的將士,說:“我現在要用100枚銅板來占卜,把他們拋向上空,如果銅板落到地面上的時候都是正面朝上,那就說明上天祝我們這次戰役能夠取得成功!”左右的官員就勸他別這樣子做:“如果銅板擲得不如意,恐怕會影響士氣!”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官員的擔心有沒有必要呢?生:很有必要

師:那么,100枚銅板落到地面上所有的正面都朝上,這種可能性有沒有?

師:(有)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我們都知道,一枚銅板有正反兩個面,所以,擲100枚,全都正面朝上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同學們再思考一個問題,在這次上拋的過程當中,一定就能保證這100枚銅板都正面朝上嗎?

師:好,我聽到有同學說不一定,有的說可能。其他同學的看法呢?師:既然你們有不同的意見,那哪位同學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是對的嗎?(沒有)因此,咱們應該在回答時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可能)即有可能出現全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出現全都反面朝上,也有可能同時出現正面和反面,那么這樣的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呢?

生: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

師: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這是我們能夠事先預測的嗎?(不能)所以說它是隨機的。通過剛才的解釋,我們可以得出,全都正面朝上是可能發生的,有可能不發生。

如果不是出現全部都正面朝上,那不就糟了嗎?士兵們肯定會認為上天不能助他們一臂之力,這次戰役是輸定了!

聰明的狄青自有他的妙計。他讓官員們不要擔心。所有的將士都非常緊張。在千余人的注視下,當他把100枚銅板拋向上空,落到地上的時候,鬼使神差的可以看到,他們的正面都是朝上的,非常的神奇!將士們群情激昂,帶著必勝的信心,在狄青的帶領下,他們很快平定了南方**,這就是著名的狄青占卜平**的故事。師:聽完這個故事,大家是不是還在為狄青捏了一把汗呢?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狄青會那么的胸有成竹?為什么他那么肯定出現的肯定都會是正面朝上?生:未卜先知。.。.。.人品好師:未卜先知,料事入神!人品好,運氣好!很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猜測。那么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原來啊,狄青早就在這100枚銅板上做了手腳,這些銅板兩面都是正面的,所以不管他怎么拋,落到地面上都是(正面朝上)。很順理成章它是怎樣發生的?(必然發生的),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反面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根本就沒有反面。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為狄青的聰明感到佩服,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擲銅板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不同情境不同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狄青在使出自己的妙計后,讓可能出現全都正面朝上變成了一件“一定發生”的事情。讓可能出現反面變成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其中,一定發生和不可能發生的事是我們能事先預測得到嗎?所以我們說它具有必然性,而可能發生的事是我們不能夠預測的,具有不確定性,在生活中,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而在數學中,我們又是如何去定義具有這樣特性的事件呢?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第二十五章第一節,隨機事件與概率。

【微格課】教案篇四

水調歌頭

一、教學設想

《水調歌頭》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這首詞的特點是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本課擬著重分析《水調歌頭》的內容和情感,讓學生在理清思路、理解背誦的基礎上體會寫作心境與豁達的胸懷,引導學生通過感知詩人的情感進而感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水調歌頭》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單元第25課。蘇軾的這首詞膾炙人口,胡仔在《漁隱叢話后集》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可以說它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蘇軾通過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營造了天上人間的清冷心境,寫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終以樂觀曠達情緒做結。全詞向我們展示了詞人由憂郁、愁苦到豁達的胸襟。它道出了千古離人共同的心聲: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該詞思路清晰,語言優美,意境深刻,運用聯想與想象的寫法,以生動的文字對古今一輪月向我們作了最真、最美的詮釋。

三、學生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學習過古代詩詞,對于詞的形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對本詩的蘇軾,學生也并不陌生,他們先前在教材中學習過蘇軾的作品,同時在課外閱讀過許多有關蘇軾的小故事,對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本課是蘇軾的名篇,千古傳頌,加之有王菲的《但愿人長久》的流行,許多學生可能對這首詞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本課,學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還能在逐步感受蘇軾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的過程中,感情表現出來的曠達胸襟和表達出來的人生哲理。

四、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和背誦詞作,理解詞中的情感。

2、知人論世,了解的相關情況,深入理解復雜微妙的心境。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

啟發式教學(提問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胡仔在《漁隱叢話后集》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

【朗讀詞作】

同學們,詩詞學習重在朗讀,老師首先為大家范讀《水調歌頭》,在老師范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注意字詞的讀音和朗讀的節奏。(范讀)同學們,這首詞中的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呢?(宮闕(què)、綺戶(qǐ)、不勝寒(hán))好,接下來同學們齊聲朗讀《水調歌頭》,讀的過程中注意字音和節奏,有感情地朗讀。“丙辰中秋”起??(全班齊讀)同學們讀得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解釋,默讀全詞。(2-3分鐘)

【賞析詞作】

1、分析小序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詞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教師朗讀,重讀“兼”字)同學們看,小序交代了什么內容?(提示:時間,寫作目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交代了時間丙辰年中秋節晚上;作此篇,兼懷子由——交代了寫作目的懷念其胞弟子由(提示:同學們看課下解釋3,子由是蘇轍的字,蘇軾字子瞻)。

那么大家覺得為什么蘇軾會在丙辰中秋懷念蘇轍?他寫這首詞僅僅是為了懷念親人嗎?

提示:

當時蘇軾和蘇轍已經七年未見。不是。(哪個字可以看出不是——兼)

兼:副詞,同時,一齊。說明蘇軾的寫作目的不只是思念親人,還有其他目的。(為什么兩兄弟七年未見,蘇軾的寫作目的還有什么?)

結合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與蘇轍從小感情極深,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密州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誰料,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中秋,詞人與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思念日深,再加之聯想到自己的政治處境。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思緒滿懷,乘酒興正酣,寫下了這首曠世名篇。

所以,除了思念親人,還有什么目的?(提示:仕途失意)

2、分析上片

(1)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青天當做朋友,把酒相問。“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追問明月的起源,進而可以說是宇宙的起源;另一方面又是在感嘆造化的巧妙,這樣的明月何時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向往明月,于是又有了這樣的發問——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追月——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有了疑問,詞人便要追上明月,探個究竟。然而蘇軾又心生恐懼——怕月宮的瓊樓玉宇太高,太冷。兩相對比,詞人的情感發生了轉折——不如在人間起舞弄清影。

詞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寫天上人間,深層上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再一次,我們需要回顧寫作背景,知人論世。此時的蘇軾政治上不得志,被貶地方。“宮闕”表面上是指天宮,實際上是指京城的朝堂,密州即使對應的“人間”,蘇軾生性樂觀曠達,雖然抱負不得施展,但在體驗到政治仕途的艱險之后,最終能夠接受現實。

3、分析下片

承接上片最后兩句,由天上轉入人間,由追月轉為懷人。(1)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月色清朗,從紅色的閣樓到雕花的窗戶,隨著月光的照射與移動,詩人由于對于弟弟蘇轍的思念,輾轉難眠。

(2)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詞人無理地埋怨明月說:“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豁達,對人間的生離死別的曠達,對人生苦難的超越,富含哲理。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明確: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但愿人長久”——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打通空間的阻隔。蘇軾把透徹的人生感悟化作美好的祝愿,個體的生活感受升華凝結為某種普遍的人生領悟。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與世間苦難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與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磨難干杯。

【總結】

蘇軾的作品能夠流傳千古,不僅僅在于其深厚的文學功底,高超的文學能力,他留給后人的還有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他的這種精神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是否能像蘇軾那樣在遭遇挫折時,能夠樂觀曠達,隨遇而安呢?

【布置作業】

針對這首詞中反映的哲理,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寫一篇小隨筆。

七、板書設計

微格教學教案篇五

李偉

微格教學

一.微格教學產生的背景及定義:

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又稱微型教學,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形成于美國60年代的教育改變運動。最早由美國斯坦福大學阿倫及其同行提出,后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師資培訓的方法和課程。是一種運用教育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什么是教學技能?一般認為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特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活動方式。它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教學理論,依據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研究、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的一種基本能力。教學技能就是教師如何將學生未知的知識高效準確地展示給學生的過程。此過程中教師可依據教學環境采取適當的方法來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教學技能是影響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和可操作性,關于教學技能的研究、培訓一直被教育界所關注。一般來說,教學技能包括教學中的語言、板書、變化和強化;導入、講解、提問、演示、結束等環節,同時每一種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構成要素的特點。通過這些技能的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導學生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智力,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創造條件。所以說教學技能是教師傳輸教學信息、完成教學任務的最基本保證。

作為一種培訓教學技能的方法,它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分解成許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單一技能,分別進行教學活動。首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始運用,以后傳到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各國。開始的時候比較簡單,只是運用教育技術手段把師范生實習講課時的行為錄下來,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和同學來評價分析他的教學行為,從而正確地掌握教學技能。由于不是大班講課,只是少數幾個人的研討,因而稱之為微型教學。微格教學自從提出以后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微格教學的主要特征是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將復雜的教學活動分解為各種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學技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起初是錄像機,以后是計算機、多媒體電腦等可以反饋的系統進行教學訓練。自從微格教學提出后的幾十年以來,它的訓練過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統模式(如下圖):微格教學興起后,很快被推廣到世界各地,成為師資培訓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國在80年代初開始引進這種教學方法。廣州師院、華南師大等院所較早開始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間,北京地區一些師范院校在與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進一步開發了這一課程。實踐證明,微格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二.微格教學的基本特征:

1、微型性。微格教學課堂規模小,它由扮演教師的角色、扮演學生的角色、指導教師和攝影師組成(人數5-8人,時間5-10分鐘);

2、學習性。受訓者通過聽課、溫習、討論會、技能辨別學習掌握技能及其理論;

3、矯正性。受訓者通過自身反饋、學員評價、導師指點,認識自身的不足,在訓練中加以克服;

4、研討性。微格訓練小組全體參與,對“角色”的技能及其運用進行研究、討論,增加小組成員的經驗交流。

三.微格教學應用設計

微格教學的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范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微格課的系統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訓練前的學習和研究,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微格教學的訓練方法,各項教學技能和教育理論基礎、教學技能的功能和行為模式。

2、提供示范,即在訓練前結合理論的學習,向受訓人員提供教學技能的音像示范,讓受訓人員對教學技能有一個正確的感知、理解和認識。

3、確定培訓技能和編寫教案,即每次培訓都有一個小專題,一般只集中培訓一至二項教學技能,促使受訓人員循序漸進地掌握每一項教學的基本規范,而微格教學法中的教案不同于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教案,這不僅是教學活動過程的詳盡描述,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求說明所應用教學技能訓練的目標,并詳盡地說出教學行為的來龍去脈

4、角色扮演。就是讓受訓人員輪流扮演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和評價者角色,并由攝像機進行教學實錄。

5、反饋和評價,即重放錄像,教師進行自我分析,指導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教學展開的技巧以及教師的非言語行為,如目光的接觸、教師的手勢、教室3里學生的活動等進行評說,以幫助教師找到一種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規范的教學技能或教學行為,不斷使教師形成新的教學經驗。

6、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即在反饋和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按照指導教師或經學員集體討論的意見修改教案進行重教,以審視受訓人員經過反饋評價后其教學行為的改善情況。

正如布朗所指出的:“微格教學將幫助教師加強、改進教學技能和方法,減少失誤,并使教師飛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個晚上改變教師的個人素質和習慣,它不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它不一定能把一個普通的教師變成一個天才的完美無缺的教師,但它可以把他變成一個好一點的教師。”

根據微格教學的系統模式,在被培訓教師的實踐應用中,一般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組織理論學習:

確定微格教學培訓對象,對被確定的培訓教師開設有關微格教學理論課程,指導培訓教師學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分類、教材分析、教學技能分類、觀察課堂方法、教學評價方法等教育教學理論。

第二步,確定培訓技能:

微格教學主要是培訓教師的教學技能。所以在訓練之前必須讓培訓教師明確訓練何種教學技能。每次訓練只能集中培訓一兩個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再由指導教師分析這一教學技能的功能、構成要素和應用要點,使培訓教師明確這一教學技能的概念和學習要求。課堂教學技能按類型分為若干不同單獨技能,一般包括:

(一)語言技能

1、基本語言技能要求

語言規范(要有教師語言),使用普通話。

吐字要清楚,聽不清楚就使語言失去了交際的功能。

音量適度。吶喊型和悄悄話型的教學語言都是不可取的,吶喊型式與悄悄話型的課堂教學都易使學生產生疲勞,音量的控制一般應在教室安靜的情況下,以坐在最后一排學生能聽清楚為宜。

語速適宜。一般以200-250字/分鐘為宜,比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的每分鐘350個字稍慢些。節奏和諧。它與語速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一般指每個字音的長短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和諧的節奏,可加強教學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匯豐富,具有感染力。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所編寫的一些“順口溜”就是一種語言技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由厭學到樂學。此技能要注意教師本身不能有太多的表演。否則就失去了學生的主體性。

2、特殊語言技能

特殊語言技能是在課堂特殊的環境下形成的。如:

(1)引入。比方說,我們在向一個陌生人介紹一種產品或說明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在一定的環境和背景下發生的,同樣道理,上課也不例外,教師在應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學習作好心理準備同時,更應明確所學新內容的目的和要求。比如說有的老師一上課便明確,這節課很重要,本節我們重點要學會哪些內容等等,應該說中考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在這種刺激下學生的注意力會馬上集中起來。實質上“引入”應是一種適當的刺激,雖然這種刺激無長效性但它具有適時性。

(2)介入。其實是教師的一個參與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用不同方式鼓勵、誘導、提示學生作出正確答案。往往還會涉及到一些教師的體態語言,如眼神,手勢,點頭,搖頭,行走等等。(3)評核。指教師要以不同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通常教師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對學

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論證、肯定或否定等,即評價;二是對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分析,并給出正確答案,即更正。同時,可以在給出答案的基礎上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擴展和延伸。

(二)提問技能:要求通過提出問題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

1、回憶性提問

目的是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容易限制學生的思考,不宜多用。其類型大致可分如下幾種:(1)選擇型提問:即回答“是”或“不是”。而且也易使教師將問題拓展開來,進而引出物質的構成、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找到知識的生長點而且要找到知識的延伸點,也就是說“這個知識”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2)溫故型提問:即指要求學生背書上的公式、定理或概念,雖然這是一種低層次的提問,但對督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不可少的。(3)開放型提問:此類提問是讓學生憑自己的感覺來回答。因此往往不會因答案的不同而引起爭論。

2、理解性提問

(1)一般理解性提問。其實是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把某一個問題描述出來的過程。(2)深入理解提問。要求學生對問題深入理解,抓住問題的實質。(3)對比理解提問:要求學生對事實進行對比區別進而達到更深的理解,抓住要點。

3、應用性提問

這是高層次的提問,需要學生運用新知識和回憶過去的舊知識來回答,能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種提問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并對所提問題作出恰當的評價。

提問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要。

(三)板書技能:板書可以體現教學意圖,概括教學內容,引導和控制學生思路,可彌補口頭語言的不足。板書的基本類型有四種:

1、提綱式:

2、圖標式:圖標式就是利用線條、箭頭、符號、數字及關系圖等組成圖形的方式來展示教學內容的一種板書形式。其優點是能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思維,便于記憶和聯想。、綜合式:

綜合式板書是上述幾種板書類型結合在一起使用,以達到全面、系統地傳遞教學信息的目的。其可以將散亂的知識系統化、簡約化,因此,不僅便于理解和記憶,而且便于知識遷移,在教學過程中,更多時候是使用這類板書。導課技能:

1、設問導課:“故意設置障礙,激起疑問

2、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導課:

3、實驗導課:實驗導課是生物學科導課的一個基本特征,學生的好奇心是

4、故事性導課:可以通過生物發現導入如:維生素的發現

(五)講解技能

其實質就是如何通過語言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剖析和揭示。講解的兩個最基本的特點:一是知識在主客體傳輸的過程中,語言是唯一的媒體;二是知識的傳輸過程具有單向性。在這一過程中又體現出來了語言技能的重要性。

(六)變化技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利用表情、動作等身態語言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理或作出反應。這是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態變化:如:

(1)聲音的變化,語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可以調整學生的注意力和突出重點的作用。尤其是停頓的變化會使學生感到教學節奏歡快而不呆板

(2)眼光接觸的變化,要使學生真正的感覺到眼睛確實是“心靈的窗口”教師的眼睛要起到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的功能。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雙眼睛,她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讓我的靈感一下子全都迸發出來了。”在課堂上教師的眼光與學生的眼光都不應是散漫式的,而應是一種有心靈感應式的交流。(3)頭部的變化,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學生可以從教師點頭動作中獲得回答問題或調整回答的鼓勵,這種氣氛,使得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意見,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當教師不滿意學生的回答而搖頭、皺眉時,這就委婉地表達了教師的看法,這比用語言直接表達更易于為學生接受。其它的變化技能還有諸如手勢的變化、身體位置的變化等等。如:教師可經常在上課“溜號”學生座位旁來回走動以引起該生的注意。

2、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變化,經科學測驗得知單純聽,獲得信息的效果是30%;而聽看結合,可獲得50%;若是聽、看加動手實踐可獲得90%。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變換教學媒體,有條件的學校最好能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在課堂和實驗室還不能比較理想地完成的有關教學內容。

3、師生相互作用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變換與學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個別學習、小組講座或全班辯論,或利用游戲的形式,寓教于樂,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七)強化技能

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反應,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和增強學生某一行為變化的教學行為方式。強化分為積極強化(如:教師給出刺激能使學生心情愉快而樂于學習)和消極強化(如:教師讓學生站著聽課,甚至逐出課堂)。實際上,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無興趣,甚至厭惡學習,多半是教師采取消極強化造成的。那么強化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語言強化,如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而并不完全正確的情況下,教師可說:“你剛才緊張了,有的地方沒說清楚,但可能你心里明白,只是表達上還存在問題。希望你今后能在語言表達上多下些功夫”這樣可以使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有價值的。回答問題有一種輕松感,下次回答不僅會“踴躍”而且還會動腦。

2、體態語強化,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的座位附近走動,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用點頭或搖頭來表示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肯定或否定,側耳傾聽以給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豎起拇指表示贊許,擺擺手表示不同意。

3、標志強化,指教師運用一些醒目的符號、線條,彩色對比等各種標志進行強化教學的行為方式。如作業的批改可加上一些必要的評語,用紅粉筆板書重點或劃線等。

4、活動強化,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參與討論請學生幫助教師進行實驗,組織競賽等,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而達到強化的目的。

(八)演示技能

實質是直觀教具使用的一種能力。如:

1、實物標本、模型教具、掛圖的演示。

2、具有生物學科特點的實驗演示。

3、多媒體課件演示。可向學生展示豐富生動真實的感性材料,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選擇影視片進行演示時要注意影視片內容與教學內容的聯系是否密切;哪些內容是要求學生特別注意的需要教師特別強調的,是否需要教師的補充,影視片的長度是否合適等。

(九)結束技能:

指在完成一段教學內容或活動時,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形成系統,進而結束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結束應與導入相呼應,它是導入的延續和補充。其類型如下:1.歸納式:目的是使本課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2、比較式:可以列表進行比較。如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實驗式:教師演示實驗后,讓學生觀察思考,也可以將實驗內容布置為作業繼續探究。

4、練習式,通過組織練習,結束一節課教學。

5、問答式,以回答問題的形式結束一節課。

文科教學課堂主要教學技能

1.導入技能。要求運用建立情境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和建立知識間聯系。2.講解技能。要求利用語言及各種直觀教具來創設情境,呈現出新語言知識,使學生初步理解新語言的語音、語調及語意。

3.操練技能。要求根據課堂上所介紹的新語言知識,組織學生用多種方法,對新語言結構進行機械性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能夠初步準確地掌握新語言的語音、語調及其結構。

4.練習技能。要求根據課堂上所教的新語言,設計不同的意義練習,組織學生在有實際意義的情境中,學習運用新語言。

5.提問技能。要求通過提出問題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

6.變化技能。是教學技能中信息傳遞,師生相互作用和各種教學媒體、資料的轉換方式。所謂變化是變化對學生的刺激,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把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使教學充滿生氣,喚起熱情,豐富學習環境,在不同的認知水平上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利用各種感官信息傳輸通道傳遞信息。其方式有:教態的變化、師生相互作用的變化等。7.設計、組織課堂活動技能。要求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語言交際場合及情境,設計課堂活動,組織并引導學生參加語言交流。在活動中學會使用課堂上所教的語言,并會用英語進行交流。

8.板書板畫技能。板書和板畫都屬于直觀教具的形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它們是教師應該具備和掌握的重要教學技能。它要求講究藝術性,還要注意啟發性、條理性、簡潔性。

9.強化技能。教師在教學中為鼓勵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某種行為而作出的積極反應,即獎勵性、鼓勵性的反應。

10.結束技能。是教師結束教學任務的方式,是通過歸納總結、實踐活動、轉化升華等教學活動,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及時的系統化、鞏固和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結束技能不僅廣泛地應用于一節新課講完、一單元學習完、一節課結束時,也經常應用于講授新的語法、功能等的結尾。

第三步,提供示范輔導

在正式訓練前,為了使被培訓者明確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利用錄像對所要訓練的技能進行示范。示范的內容有時是一節課的全過程,有時是課堂教學的片段。所放錄像有時是正面的典型,有時用反面典型,二者往往對照使用。所放錄像片須在事前編輯好,做好文字說明,并在放像時,隨著示范的進行做指導說明。

第四步,組織微格實踐

確定培訓何種教學技能后,培訓教師就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編寫出較為詳細的微格教案。微格教學的教案(如下表以提問教學技能培訓為例)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點,它要求詳細說明教師的教學行為(即所應用的技能)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包括預想的反應)。同時,培訓教師根據這一教學技能的要求,以及某一教學片段的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段運用這一教學技能的微型課的教學過程(5—10分鐘),撰寫這一片段的教學教案。然而,向微型班級(3—10人,可以由參加培訓的教師扮演“學生”這一角色)進行教學。其他培訓教師和指導教師隨堂聽課,進行錄音或錄像。此外,在學習和研究各項教學技能過程中,被培訓的教師還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入探討各項教學技能的評價標準,而評價標準的建立,就意味著各項教學技能的培訓目標的確立,從而使評價和培訓都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

第五步,進行反饋評價

1.重放錄像。目的是使受培訓的教師在角色扮演完成后,能夠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觀看錄像須教師角色、學生角色、評價人員及指導教師一起觀看,以進一步觀察被培訓教師達到培訓目標的程度。

2.自我分析。看過錄像后,教師角色要進行自我分析,檢查實踐過程是否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所培訓的教學技能是否掌握。

3.討論評價。作為學生角色、評價人員和指導教師,通過有重點的重放錄像,觀察到教師角色的教學行為,再從各自的立場幫助其找出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最后,根據評價標準給其打分,使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給合。第六步,修改微格教學教案

培訓教師根據分析的結果和建議,加上自己上課后的體會,修改的教學教案,進行第二次微格教學實踐,訓練同一教學技能,但要更換另一批學生,課后再進行分析評價,直至掌握這一教學技能。

四.微格教學的優點

1、目標明確。微格教學把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格化為單一的技能,使之形象鮮明,易于學習與掌握,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技能。課堂教學中,各種教學技能是以教學能力綜合地表現出來的,微格教學把復雜的教學行為簡化、格化為單一的教學技能,使之形象鮮明、目標明確,可以細致地、反復地觀察,易于操作和掌握。

2、微型課堂的設計是真實的教學情境,受培訓的教師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容易進入角色。特別是微格教學的反饋控制系統,更能使培訓者站在“旁觀者”的位置上,直接地、清晰地觀察自己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瑕疵”一目了然。這種帶有針對性的形象的反饋評價,其教育意義遠比簡單地批評指教效果好得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