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題班會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教學設計-高三上學期品格養成教育主題班會_第1頁
高中主題班會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教學設計-高三上學期品格養成教育主題班會_第2頁
高中主題班會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教學設計-高三上學期品格養成教育主題班會_第3頁
高中主題班會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教學設計-高三上學期品格養成教育主題班會_第4頁
高中主題班會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教學設計-高三上學期品格養成教育主題班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用高考來鍛煉自己的韌性|品格養成|做一個有韌性的高三學子[班會背景]高三學生進入10月,漸漸陷入書山題海,周測、月考、聯考等各類考試你方唱罷我登場,有考試就有排名,就有成功與失敗,就有歡喜與傷心。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如果沒有韌性,不敢面對失敗,也會被壓力壓彎腰的。[適用年級]高三上學期[班會目的]1.確定主題:做一個有韌性的高三學子。2.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班會準備]1.閱讀書籍,查閱資料,下載視頻,收集故事。2.安排學生利用周末在網上查閱“榜”“韌性”等詞條。[班會流程]班會引入師:高三這一年,我說最大的痛苦應該是高考落榜,有沒有意見?生1:沒意見!生2:準備十幾年就為了考大學。生3:雖然我現在成績不理想,但也害怕落榜的那一日。師:落榜后敢于選擇復讀的有多少人?(舉手者寥寥無幾)師:如果選擇復讀而第二次高考又失利了怎么辦?生4:直接瘋掉。生5:天塌了。師:如果第二次高考失利,有多少人敢再復讀,準備第三次高考?師:不去復讀了,那怎么辦?甘心嗎?其實落榜再復讀,再落榜再復讀,這是古人的常態。(沒人吭聲)生:啊?!(學生議論紛紛)第一環節,漫話“榜”之由來(一)科舉——古代高考師:高考是為了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算是選拔人才。那么,古代是如何選拔人才的?生1:科舉考試。師:是的,科舉考試。很多文學作品中抨擊科舉制度,其實科舉制度有利有弊,下面給大家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出示“科舉的利弊”,內容網絡可查)(二)放榜師:考試之后就是等待成績,等待放榜。就像我們現在考試結束后等待成績的心情一樣,找同學來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生1:很復雜吧,希望結果好一些,但又沒有底氣。生2:成績出來時我都不敢自己看,讓同學幫我看一下。生3:很忐忑吧,緊張。師:確實如此。當年,蒲松齡科舉失敗后,曾在《聊齋志異》一書中,將秀才入闈參加鄉試的情形歸納為“七似”,將考生盼望張榜、落第后的心態描述得淋漓盡致。寫考生焦慮癥,堪稱現代版《忐忑》。(內容略,網絡可查)“盼望捷報,但有風吹草動,都以為是報馬到來,連做夢也出現幻覺。”蒲松齡寫道。等待成績的日子,時而覺得自己高中,時而覺得考不中,“此際坐立不安,好似被拘禁的猿猴”。等到報馬傳送喜報給了別人,而沒有自己的名字,考生便“神色驟變,好似吮了毒物的蒼蠅”。師:放榜后就會有許多故事了,很多成語都與放榜有關。生4:金榜題名,榜上有名。生5:獨占鰲頭,文章魁首,連中三元。生6:蟾宮折桂,及第成名。生7:名落孫山。師:說得很好,下面給大家介紹古代科舉考試的三榜(內容網絡可查)。師:金榜題名會是什么樣的感覺?生8: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師: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登科后》。生9:像范進那樣,心花怒放,高興死了。師: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事情。明清時期,一個60歲的老童生屢應童試不中,偶爾名列前茅,喜出望外,因興奮過度倒地,為功名誤了性命;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外祖母聽說外孫子李曾麟鄉試中舉的消息,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流然長逝。(三)落榜師:“墨屋窗外風瑟瑟,寒塘四周蛙亂啼。月光已是淡無色,星辰更是悄無影。寒窗苦讀十數載,風來雨去他人知。落榜已是成定數,冷風苦雨肚里咽。”這是形容落榜后心情悲痛的詩句,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部分是落榜生。據載康熙年間廣東黃章百歲進考場;道光年間廣東陸云104歲進考場,三場不中欽賜官職;湖南于會來104歲不中,欽賜舉人。最牛的是乾隆年間的廣東謝啟祚,98歲進考場,考官準備上奏請恩賜,他拒絕,后活到120歲。上百歲了還在考試,可以想象那得落榜多少次啊。生1:古人確實辛苦,那樣的痛苦一次就夠了。生2:能考到上百歲,需要多大的韌性。師:是的,當時的情況求取功名確實是主流,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重。很多文化名人其實也都是落榜生。(介紹李白、蘇軾、李時珍、金圣嘆、蒲松齡等屢試不中的經歷。內容網絡可查)(學生唏噓不已)第二環節,高考落榜生(一)“馬云們”的落榜與選擇師:每年考生那么多,落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古人“高考”后的選擇就是“復讀”,不停地參加科舉考試,直到考試成功。其實現在復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分享幾位名人的高考落榜、復讀過程。馬云:和數學“死磕”,三次高考。(內容網絡可查)俞敏洪:英語33分的落榜生,三次高考。(內容網絡可查)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內容網絡可查)鞏俐:三次落榜。(內容網絡可查)師:如果上面講到的人參加一次高考失敗就放棄了,還會有現在的成就嗎?生1:如果放棄了也許會有另外一種活法,但是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了。生2:堅持也許沒有希望,但放棄了一定沒有希望。師:是啊,放棄了,就等于脆弱,就如材料面對壓力失去彈性斷裂一般。生3:想想自己每一次失敗都會沉浸其中很長時間,真的是太懦弱了。生4:參加三次高考,想象一下就感覺到可怕,連續兩年落榜換來了上榜。師: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面對失利,他們勇敢選擇面對,挑戰自我,實現夢想。(二)“落榜”不“落志”師:高考落榜確實可怕,但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榜”,我們每次成績都要張貼在外面,那就是榜;我們平時的優秀評比,也是另一種榜;網絡上各種排行榜,也是榜。可以說人生處處都存在著“榜”,上榜與落榜無處不在。你對落榜有什么新的理解?生1:平時的上線不上線(本科線),也算是榜。生2:我的目標是一本,如果最后只考個二本,也算是落榜了。生3:考試退步也是落榜。生4:競選失敗、沒有評上優秀也是落榜。師:“馬云們”面對高考落榜后選擇繼續復讀,屢敗屢戰。面對平時的失意,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生5:正確對待每一次失敗,越挫越勇,成功與失敗乃正常之事。生6:勇敢面對才有勇氣戰勝一切,落榜是上榜之母。生7:把落榜當作上榜的墊腳石。生8:每次失敗都會讓我很長時間走不出來,我不應該過于看重一次的“落榜”。師:最后要樹立立志成才的信心。“落榜生”也能成為人才,這是當今社會不爭的事實。落榜并不會把人壓倒,只會讓人更加堅強,更有韌性。第三環節,“落榜生”的韌性師:不追求上榜也就不會有落榜之說,所以落榜是中國古今知識分子都會經歷的,“落榜”了再來一次,這是中國“落榜生”特有的品質,也是中國人特有的品質。但有人說這是任性,大家怎么看?生1:能考到100多歲,確實是夠任性的。生2:古人參加科舉考試能考到上百歲,這真讓人感嘆。那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啊!生3:應該是韌性,愛迪生發明電燈,不是試了很多次嗎?如果他試了幾次就不再試了,電燈什么時候能發明出來還是未知。生4:那是愛迪生明白一定會有可以用的材料,才那樣做的。生5:不試下去,怎么知道自己一定考不上呢?師:大家爭論了以后也許應該明白了,韌性是指當承受壓力時對折斷的抵抗,體現了一種能力。有韌性的人是有彈性的,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生6:是的,剛才老師提到的歷史名人,他們是徹底的“落榜生”,他們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比如李時珍選擇了行醫,蒲松齡選擇了教學與著書。師:說得非常好,韌性是需要有彈性的,嘗試了幾次以后,感覺這不是最好的辦法那就毅然尋找新的奮斗方向,這也是韌性的體現。生7:有彈性但也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有問題就逃避。如果馬云不堅持三次高考,相信他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師:中國文化人就是這么做的。這是一種在任何條件之下都默然受之的生活態度,一種在任何環境之中都挺然為之的生命理念,一種在任何困難面前都秋風吹不盡的生存能力,一種在任何災難之后都春風吹又生的生理基因。第四環節,培養韌性品質師:我們這些學子,為什么如此韌性地堅持著?因為我們平時都在經歷著這樣或那樣的磨難與“落榜”,說一說我們自己的痛苦與“落榜”吧。生1:吃不好,睡不好。生2:想家,好久沒有回家了。生3:經常考試“落榜”,一本線成了一道坎。生4:成績退步了,由“上榜”變成了“落榜”。師:大家確實挺苦的,不過我看大家每天都樂呵呵的。這就是大家的韌性,痛并快樂著。不過有時候,我們面對失敗,還是感覺手足無措。看來我們還得培養韌性的品質,讓我們擁有強大的心臟。怎么培養強大的韌性品質?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生5:不斷地受到打擊,不斷地磨煉。師:就是在一次次打擊中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生6:成績不好的同學,承受力是相當強的,因為打擊是經常的。師:挫折使人強大。生7:成績一直很好的同學比較容易被成績所困。生8:成績一直很好的同學才不怕一兩次成績考差,因為他們有信心,永遠不懷疑自己。師:嗯,建立自信心也可以獲得韌性品質。生9: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想到親人的期盼,我就會咬牙堅持。師:親情喚醒韌性,這是有責任心的表現。......班會小結師:我也給大家提供一些小的建議,供大家參考。第一,必須經過挫折的錘煉,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從內心歡迎失敗。第二,要有自信。永遠不懷疑自己,這就是強大的心臟。第三,要有目標。制訂一個需要付出、需要吃苦才能實現的合理的目標。第四,嚴格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則。堅持的過程也是養成韌性的過程。第五,養成良好習慣,并堅持下去。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反復地隱忍和重復,如此方可積累到堅韌的力量。第六,去閱讀吧。強大的心靈從哪里來?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冰塊烤在火上一樣,漸漸融化。[班會延伸]1.有機會分別采訪一位身邊的高考落榜生和考上好大學的朋友,問一下他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