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現代化技術研發與應用手冊The"Agri-Tech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Handbook"isacomprehensiveguidetailoredforprofessionalsandenthusiastsinthefield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Thismanualservesasaprimaryresourceforfarmers,researchers,andpolicymakerslookingtointegratecutting-edgetechnologiesintotheiragriculturalpractices.Itcoversawiderangeoftopics,fromprecisionfarmingandcropmanagementtosustainableagriculturalpracticesandagri-foodsystems,makingitaninvaluabletoolforanyoneseekingtoenhanceproductivityandsustainabilityintheagriculturalsector.The"Agri-Tech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Handbook"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wheretraditionalfarmingmethodsarebeingchallengedbyclimatechange,soildegradation,andincreasingdemandforfoodsecurity.Itprovidespracticalinsightsandstep-by-stepguidanceonhowtoimplementnewtechnologies,suchasdronesforcropmonitoring,precisionirrigationsystems,andbiotechnologyapplications.Byofferingadetailedoverviewofthelatestadvancements,thehandbookempowersreaderstomakeinformeddecisionsthatcanleadtomoreefficientandsustainableagriculturaloperations.Toeffectivelyutilizethe"Agri-Tech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Handbook,"readersareexpectedto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agriculturalprinciplesandpractices.Themanualisdesignedtobeaccessibletoabroadaudience,includingthosewithlimitedtechnicalexpertise.It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continuouslearningandadaptation,encouragingreaderstostayupdatedwiththelatestresearchandinnovationsinagri-tech.Byfollowingtheguidelinesandcasestudiespresentedinthehandbook,individualsandorganizationscaneffectivelyharnessthepotentialofmoderntechnologiestodriveagriculturalprogressandcontributetoglobalfoodsecurity.農業現代化技術研發與應用手冊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農業現代化概述1.1農業現代化的意義農業現代化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管理方法、現代物質裝備和現代經營理念,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農業產值的過程。農業現代化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農業現代化,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現代化有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提高農業附加值。(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可以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4)改善生態環境:農業現代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減輕農業對環境的負擔。(5)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農業現代化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農產品出口,增加外匯收入。1.2農業現代化的現狀與挑戰1.2.1現狀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高。(2)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業機械化等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3)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突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崛起,農業產業鏈不斷延長。(4)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成效: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綠色農業生產模式逐步推廣。1.2.2挑戰盡管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臨以下挑戰:(1)農業生產效率仍有待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仍有較大差距。(2)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相對較少,科技創新體系尚不完善。(3)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仍較薄弱,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4)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使用過量,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5)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業產業鏈條短,農業附加值不高,農民增收渠道有限。面對農業現代化的現狀與挑戰,我國應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為我國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章:農業生物技術2.1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是指將外源基因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導入到目標生物體的基因組中,使其獲得新的遺傳特性。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可以改善作物品質、增強抗逆性、提高產量等。轉基因技術的核心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載體構建、遺傳轉化和轉化體再生等環節。基因克隆是指將目標基因從供體生物體中分離出來,并進行擴增;基因載體構建是將目標基因插入到適當的載體中,以便將其導入到受體細胞中;遺傳轉化是將構建好的基因載體導入到受體細胞中,使其獲得新的遺傳特性;轉化體再生是將轉化后的細胞培養成完整的植株。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如轉基因抗蟲棉、轉基因抗病水稻等。但是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問題也備受關注,如基因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因此,在推廣轉基因技術的同時應加強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評估和管理。2.2細胞工程與組織培養細胞工程與組織培養技術是利用生物技術手段,對植物細胞進行操作和培養,以實現植物繁殖、遺傳改良和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產。細胞工程技術包括植物細胞融合、原生質體培養、細胞懸浮培養等。植物細胞融合是將兩個不同種類的植物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以產生新的遺傳組合;原生質體培養是將植物細胞去壁后,在特定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植株;細胞懸浮培養是將植物細胞在液體培養基中懸浮生長,用于生產次生代謝產物。組織培養技術主要包括愈傷組織培養、胚胎培養、器官培養等。愈傷組織培養是將植物損傷部位誘導產生的愈傷組織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植株;胚胎培養是將植物胚胎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以實現種苗繁殖;器官培養是將植物器官(如葉片、莖段、花器等)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以研究器官發育和遺傳改良。細胞工程與組織培養技術在農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快速繁殖優良品種、生產次生代謝產物、遺傳改良等。2.3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指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對目標性狀進行遺傳分析,從而輔助育種工作。分子標記技術具有遺傳穩定性好、檢測速度快、準確性高等優點,已成為現代育種的重要手段。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選擇合適的分子標記,如RAPD、SSR、SNP等;對目標性狀進行遺傳分析,確定基因座位;構建遺傳圖譜,分析基因座位與目標性狀之間的連鎖關系;根據連鎖關系,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從而獲得優良品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在作物育種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如抗病育種、抗逆育種、優質育種等。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可以大大提高育種效率,減少試驗次數,降低育種成本,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做出重要貢獻。第三章:農業信息技術3.1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是指利用先進的傳感器、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傳輸、處理和應用的一種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3.1.1傳感器技術傳感器技術是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土壤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農田環境參數,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3.1.2通信技術通信技術是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無線通信技術和有線通信技術。無線通信技術有WiFi、藍牙、ZigBee等,有線通信技術有光纖通信、電纜通信等。通過通信技術,將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3.1.3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是農業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主要包括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計算機技術能夠對采集到的農業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和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3.1.4網絡技術網絡技術是農業物聯網技術的關鍵,包括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絡等。通過網絡技術,將農業物聯網系統與外部系統連接,實現信息的共享與交換。3.2農業大數據分析農業大數據分析是指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海量農業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應用的一種方法。農業大數據分析能夠為農業科研、政策制定和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3.2.1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是農業大數據分析的基礎,包括遙感數據、氣象數據、土壤數據、作物生長數據等。通過數據采集,獲取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信息。3.2.2數據處理數據處理是對采集到的農業數據進行清洗、整理和預處理的過程。通過數據處理,提高數據的質量和可用性。3.2.3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農業大數據分析的核心,包括統計分析、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等。通過數據分析,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3.2.4應用場景農業大數據分析在農業科研、政策制定、農業生產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例如,通過分析遙感數據,了解作物種植面積和生長狀況;通過分析氣象數據,預測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等。3.3農業信息化管理農業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進行整合和優化,提高農業管理水平和效率。3.3.1農業生產管理農業生產管理包括作物種植管理、養殖管理、農業設施管理等方面。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3.3.2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經營管理包括農產品市場分析、價格監測、供需預測等方面。通過信息技術,為農業企業提供市場信息和決策支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3.3.3農業присутствие管理農業присутствие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政策、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等進行整合和發布。通過信息技術,提高農業政策執行力和農業服務水平。3.3.4農業信息服務農業信息服務包括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技術咨詢、農業天氣預報等。通過信息技術,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農業信息服務,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第四章:農業機械化技術4.1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我國開始引進和研制農業機械設備,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1)初創階段(1950s):這一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主要集中在引進國外農業機械設備,開展試驗示范和推廣。(2)發展階段(1960s1980s):這一階段,我國開始研制和生產農業機械設備,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產業。(3)快速發展階段(1990s至今):這一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設備種類日益豐富。4.2農業機械化設備農業機械化設備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耕作機械:如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用于完成農田耕作、播種等環節。(2)植保機械:如噴霧機、噴粉機、無人機等,用于防治農作物病蟲害。(3)收獲機械:如收割機、脫粒機、糧食烘干機等,用于農作物收獲和產后處理。(4)運輸機械:如農用運輸車、三輪車等,用于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運輸。(5)農田水利機械:如水泵、噴灌設備、渠道清淤機等,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6)設施農業設備:如溫室、大棚、節水灌溉設備等,用于提高農業產出和改善農產品品質。4.3農業機械化作業農業機械化作業是指利用農業機械設備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以下是農業機械化作業的幾個主要環節:(1)耕作環節:利用拖拉機、旋耕機等設備進行土壤耕作,為播種創造良好條件。(2)播種環節:利用播種機進行種子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和效率。(3)植保環節:利用噴霧機、噴粉機等設備進行病蟲害防治,保證農作物生長健康。(4)收獲環節:利用收割機、脫粒機等設備進行農作物收獲,提高收獲效率。(5)運輸環節:利用農用運輸車等設備進行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運輸,保證農產品及時上市。(6)產后處理環節:利用糧食烘干機、農產品加工設備等對農產品進行產后處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農業機械化作業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第五章:農業智能化技術5.1智能農業智能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智能農業具備自主行走、感知環境、決策執行等功能,可應用于種植、施肥、噴藥、收割等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智能農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種植:可自動完成種子播種、移栽、施肥等任務,提高種植效率。(2)施肥: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噴藥:自動識別病蟲害,精準噴藥,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4)收割:自動完成作物收割、運輸、卸載等工作,提高收割效率。5.2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智能化農業設備,其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農業無人機具備高效、靈活、智能等特點,可應用于播種、施肥、噴藥、監測等環節,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無人機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播種:無人機可攜帶種子,自動完成播種任務,提高播種效率。(2)施肥:無人機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噴藥:無人機攜帶農藥,自動噴灑,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4)監測:無人機搭載傳感器,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況,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5.3農業物聯網與云計算農業物聯網與云計算是農業智能化技術的重要支撐。農業物聯網通過感知、傳輸、處理和分析農業信息,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管理;云計算則為農業大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分析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農業物聯網與云計算在以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環境監測: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農田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為作物生長提供適宜條件。(2)作物管理:根據作物生長狀況,自動調整灌溉、施肥等農業生產措施,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3)病蟲害防治: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損失。(4)農業大數據分析:利用云計算技術對農業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農業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有力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第六章: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6.1土壤改良技術6.1.1概述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其質量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土壤改良技術旨在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和調節土壤環境,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6.1.2物理改良方法物理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深翻、松土、鎮壓等,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的通氣性、滲透性和保水性。深翻可以打破土壤板結,增加土壤孔隙度;松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滲透性;鎮壓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保水性。6.1.3化學改良方法化學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施用石灰、石膏、磷肥等,以調節土壤酸堿度、改善土壤結構。石灰和石膏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磷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磷含量,促進作物生長。6.1.4生物改良方法生物改良方法主要包括種植綠肥、施用有機肥料等,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綠肥作物可以固氮、增加土壤有機質;有機肥料可以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6.2水資源管理6.2.1概述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合理管理水資源對于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水資源管理技術主要包括節水灌溉、雨水收集和水質保護等方面。6.2.2節水灌溉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包括滴灌、噴灌、微灌等,其目的是減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效率。滴灌可以精確控制水量,減少水分蒸發;噴灌可以降低灌溉水利用率,減少徑流損失;微灌適用于小塊農田,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等優點。6.2.3雨水收集技術雨水收集技術是指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以緩解水資源緊張問題。雨水收集系統包括收集裝置、儲存裝置和利用裝置。收集裝置可以是屋頂、地面等;儲存裝置可以是水池、水箱等;利用裝置可以是灌溉、生活用水等。6.2.4水質保護技術水質保護技術主要包括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水源保護措施包括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水資源管理;水質監測可以通過水質檢測儀器實時監測水質狀況;污染治理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以減少污染物對水資源的影響。6.3農藥殘留控制6.3.1概述農藥殘留是指在農產品中檢測出的農藥殘留量。農藥殘留控制旨在保證農產品安全,減少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6.3.2農藥使用規范農藥使用規范包括農藥選用、使用劑量、使用時機等方面。合理選用農藥可以降低農藥殘留風險;適量使用農藥可以減少農藥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適時使用農藥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減少用藥次數。6.3.3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關鍵。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氣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等。這些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準確度高等優點,可以快速檢測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6.3.4農藥殘留治理技術農藥殘留治理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如吸附、過濾等;化學方法如降解、轉化等;生物方法如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減少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保障農產品安全。第七章: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7.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7.1.1概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指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等,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和轉化,使其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資源。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對于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7.1.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1)農作物秸稈利用:包括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生物質能、秸稈工業原料等;(2)畜禽糞便利用:包括糞便發酵、糞便飼料、糞便有機肥等;(3)農產品加工副產品利用:包括農產品加工廢渣、廢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7.1.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1)生物技術: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飼料、肥料等;(2)物理技術:采用物理方法對廢棄物進行分離、破碎、干燥等處理;(3)化學技術:利用化學反應將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的化工產品;(4)能源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能,如生物質顆粒、生物質燃氣等。7.2農業廢棄物處理設備7.2.1概述農業廢棄物處理設備是指在農業廢棄物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這些設備能夠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效率,降低處理成本,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7.2.2常見農業廢棄物處理設備(1)秸稈處理設備:包括秸稈收割機、秸稈破碎機、秸稈打包機等;(2)糞便處理設備:包括糞便分離機、糞便發酵設備、糞便干燥設備等;(3)農產品加工副產品處理設備:包括廢渣處理設備、廢水處理設備等。7.2.3農業廢棄物處理設備選型與使用在選型時,應根據農業廢棄物種類、處理規模、處理工藝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合理使用和維護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7.3農業廢棄物處理政策與法規7.3.1概述農業廢棄物處理政策與法規是指國家為了促進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這些政策與法規對于規范農業廢棄物處理行為、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7.3.2我國農業廢棄物處理政策與法規體系(1)政策層面:包括國家政策、地方政策、部門政策等;(2)法規層面: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等。7.3.3農業廢棄物處理政策與法規實施各級應加強農業廢棄物處理政策與法規的宣傳和實施,保證政策與法規的有效性。同時加強監管,對違反政策與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推動農業廢棄物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第八章: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8.1循環農業技術循環農業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運用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原理,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以下是循環農業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8.1.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包括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等。通過技術手段,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肥料、飼料、生物能源等資源,實現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8.1.2節能減排技術循環農業技術注重節能減排,如改進農業生產方式,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廣節能型農業機械等。8.1.3農業水資源循環利用農業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包括雨水收集、節水灌溉、水資源重復利用等,以降低農業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8.2生態農業技術生態農業技術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協調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以下是生態農業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8.2.1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生態農業技術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如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等,以維護生態平衡。8.2.2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農業技術提倡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種植多樣性作物、保護珍稀物種、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措施,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穩定。8.2.3農業生態工程技術農業生態工程技術包括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生態農業模式推廣、農業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等,以實現農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8.3農業綠色生產技術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遵循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原則,降低農業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農產品質量。以下是農業綠色生產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8.3.1綠色種植技術綠色種植技術包括優化作物布局、推廣抗病蟲害品種、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等,以提高作物產量,保障農產品質量。8.3.2綠色養殖技術綠色養殖技術注重提高畜禽生產功能,減少飼料添加劑使用,推廣生態養殖模式,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8.3.3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包括農作物秸稈還田、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以實現農業廢棄物的減量和資源化利用。8.3.4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監測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監測技術包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等,以保障農業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第九章:農業國際合作與交流9.1農業國際合作政策9.1.1政策背景全球化的推進,農業國際合作逐漸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高度重視農業國際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進農業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9.1.2政策內容(1)推動農業“走出去”戰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開展農業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2)加強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通過間協議、國際會議等方式,促進我國與各國在農業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享農業技術成果。(3)實施農業援助項目。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農業技術援助,幫助其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共同發展。(4)積極參與國際農業組織。加入國際農業組織,參與國際農業事務的決策,提高我國在國際農業領域的話語權。9.2農業國際合作項目9.2.1項目類型農業國際合作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間合作項目。間簽訂農業合作協議,開展農業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合作。(2)企業間合作項目。企業間簽訂合作協議,開展農業投資、技術合作等業務。(3)國際組織合作項目。與國際農業組織合作,共同開展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9.2.2項目實施農業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需遵循以下原則:(1)互利共贏。保證項目對雙方都有實質性利益,實現共同發展。(2)優勢互補。發揮各方在農業領域的優勢,實現資源整合。(3)注重實效。保證項目實施取得明顯成效,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9.3農業國際合作成果9.3.1技術成果通過農業國際合作,我國在以下領域取得了顯著技術成果:(1)農作物育種。引進國外優良品種,提高我國農作物產量和品質。(2)農業機械化。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設備,提升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3)農業信息化。引進國外農業信息技術,提高我國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人合資建房合同協議書
- 車輛轉讓合同協議書版本
- 2024四川省古藺郎酒廠有限公司釀酒工招聘近千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1-22課54份)
- 七年級生物上冊 1.2.1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教學設計 (新版)北師大版
- 顧客滿意度調查表
- 內蒙古烏海市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章 第二節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高空墜落安全培訓課件
- 哥弟培訓店員課程
- 人教部編版丁香結教學設計
- 電商用戶畫像構建與精準營銷報告
- 2023-2024學年七年級生物冀少版下冊期末測試卷(一)
- TL-PMM180超低煙塵使用及維護培訓
- 能源托管項目解決方案
- 夏季換季護膚知識培訓課件
- 大學美育(第二版) 課件 第九單元:雕塑藝術 課件
- 混合動力汽車動力傳動系統方案設計
- 冰雪運動場所的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估
- 消化道腫瘤防治知識講座
- 頭療項目規劃設計方案
-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臨床路徑方案(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