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1頁
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2頁
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3頁
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4頁
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招思想道德修養(知識題庫及答案)思想道德修養一、人生觀和價值觀1.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每一個人都從屬于一定的社會群體,都同周圍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如家庭關系、地緣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道德關系等。人的社會關系的總和決定了人的本質。正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境遇,在客觀的不斷變化的社會關系中實踐人生,通過現實的生活逐漸地感悟人生,形成了相應的人生觀。2.個人與社會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最根本的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利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機統一。社會利益體現了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個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同時它也保障著個人利益的實現。(2)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只有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才能實現自我的發展。在思考人生問題時,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會的發展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在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成長進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人生觀是人們關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等問題的總觀點和總看法。(1)人生目的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關于自身行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決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決定人生態度;人生目的決定人生價值選擇。(2)人生態度是指人們通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人生問題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和精神狀態。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對人生的態度,往往又制約著他對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從而對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產生重要的影響。(3)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實踐活動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實踐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前提。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4.正確的人生觀(1)崇尚高尚的人生追求。要把為國家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收獲成長和進步(2)采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3)正確評價人生價值。評價一個人的人生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對社會是否做出貢獻及貢獻大小。既要尊重物質貢獻,也要尊重精神貢獻;既要注重社會貢獻,也要注重自身完善。(4)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不斷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和本領。5.價值觀是人們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對于人生觀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價值觀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判斷善惡、美丑、福禍、榮辱、利害提供基本準則,人們對于人生諸多問題的認識和思考都包含著價值判斷。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理想信念1.理想具有超越性、實踐性和時代性;信念具有執著性、支撐性和多樣性。2.個人理想是指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個體對于自己未來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產生的向往和追求。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變為現實。3.社會理想是指社會集體乃至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理想。社會理想歸根到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具體體現在每個社會成員為實現個人理想而進行的實踐中。當社會理想同個人理想有矛盾沖突的時候,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犧牲,使個人的理想服從于全社會的共同理想。三、中國精神1.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風光,還是主權、財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基本載體。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和統一是每個人的神圣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骨肉同胞之愛反映了對民族利益共同體的自覺認同,是檢驗一個人對祖國忠誠程度的試金石。(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愛祖國的燦爛文化體現為對祖國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認同和尊重、傳承和發揚。(4)愛自己的國家。國家是個體成長發展的基本屏障和堅實依托,個體與國家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這也是最深刻的愛國理由。3.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要樹立突破陳規、大膽探索、敢于創造的思想觀念,從不合實際、不合規律的觀念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錯誤和教條式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2)要培養不甘落后、奮勇爭先、追求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落后就會挨打”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自我警醒,以只爭朝夕的奮發精神和競爭意識自我激勵。(3)要保持堅忍不拔、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有“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闖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勁。四、道德規范1.道德的功能與作用(1)道德具有認識功能。道德往往運用善惡、榮辱、義務、良心等范疇反映人類的道德實踐活動和道德關系,從中揭示社會道德發展的趨勢,為人們的行為選擇提供指南。(2)道德具有調節功能。道德通過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之間關系而使之逐步完善和諧。道德評價是道德調節的主要形式,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是道德調節所賴以發揮作用的力量。(3)道德的認識、規范、調節、激勵、導向、教育等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2.中華傳統美德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1)中華傳統美德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在中華傳統道德的發展演化中,我們始終強調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傳統道德中的義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質是公私之辨。“公義勝私欲”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要求。(2)中華傳統美德推崇仁愛原則,注重以和為貴。在人際相處上,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在民族關系上,各民族互相交融、和衷共濟,建設團結和睦的大家庭;在對外關系上,倡導親仁善鄰、協和萬邦,與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系。(3)中華傳統美德注重人倫關系,重視道德義務。中華傳統美德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非常重視每個人在人倫關系中的地位及其價值,強調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規范的要求來盡自己應盡的義務。(4)中華傳統美德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中華傳統美德主張在物質生活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應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人生諸種需要中最高層次的需要。(5)中華傳統美德強調道德修養,注重道德踐履。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轉換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實踐,通過切磋踐履不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3.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必須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學生,要自覺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做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示范者和引領者。4.《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著力點。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推動踐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推動踐行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推動踐行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5.社會公德(1)文明禮貌。這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自覺講文明、懂禮貌、守禮儀,可以塑造真誠待人的良好形象。(2)助人為樂。這是把幫助他人視為自己應做之事、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關心和關愛他人,并從中收獲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樂。(3)愛護公物。這是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4)保護環境。這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5)遵紀守法。這是全體公民都必須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和單位的有關紀律規定。6.職業道德(1)愛崗敬業。這體現的是從業者熱愛工作崗位、對工作極端負責、敬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道德操守,是從業者對工作勤奮努力、恪盡職守的行為表現。(2)誠實守信。這要求從業者在職業生活中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信守承諾、講求信譽,體現著從業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業中扎根立足的基礎。(3)辦事公道。這要求從業人員做到公平、公正,不損公肥私,不以權謀私,不假公濟私,無論對人對己都要出于公心,遵循道德和法律規范來處事待人。(4)熱情服務。這要求每個人無論從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應該在本職崗位上通過不同形式為群眾服務、形成人人都是服務者、人人又都是服務對象的良好秩序與和諧狀態。(5)奉獻社會。這要求從業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最高層次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目標指向。7.家庭美德(1)尊老愛幼。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幼有所養,老有所終”,形成了尊老愛幼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子女要孝敬、資養父母及長輩、父母要撫育、愛護子女,這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要保護老人、兒童的合法權益,堅決反對虐待、遺棄老人和兒童的行為。(2)男女平等。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現為夫妻權利和義務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