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質量監測歷史卷(滿分50分,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魏征早年參加瓦崗起義,歸順唐朝后,先是輔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后,唐太宗不計前嫌,委任他為諫議大夫,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這說明唐太宗能夠A.輕徭薄賦 B.知人善任 C.戒奢從簡 D.從善如流2.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3.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以下兩首詩可用于研究A.開鑿大運河的影響 B.龍舟競渡的節日習俗C.造船技術世界領先 D.隋朝統一的根本原因4.《隋書·裴矩傳》載:“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這反映出隋朝A.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重農抑商有所松動C.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關系和諧穩定5.繪畫和雕塑作品不僅能展示藝術之美,也能真實而細致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右側兩幅作品共同反映了

《弈棋仕女圖》(局部)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A.多樣的雜劇藝術 B.豐富的醫藥寶庫C.開放的社會風氣 D.成熟的舞蹈技藝6.如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一項選官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于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7.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8.“工程”指的是京杭大運河。讀下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A.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B.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9.如下圖,材料共同說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滅亡教訓,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武則天指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唐玄宗前期,整頓吏治,精選地方官員。A.興盛的原因 B.衰落的過程 C.割據的結果 D.農業的發展10.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馬嵬行》中寫到:“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這首詠史詩評論的歷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安史之亂11.以下是中國古代不同朝代平民出身的人入仕為官的比例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是時期隋朝唐朝前期北宋南宋后期比例17%26%46%58%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C.多民族政權的并立 D.文學形式的不斷豐富12.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與詩句描繪相關的是A.貞觀之治 B.大運河開通 C.安史之亂 D.隋朝的統一13.安史之亂后,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如常州司士參軍崔千里“因逆胡之亂,流散江淮”,相州參軍李仙裔“避地江干”。據此可知,安史之亂A.擴大了國家版圖 B.形成了藩鎮割據C.導致了唐朝滅亡 D.推動了人口流動14.《唐語林》中寫道“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B.“革去弊訛”是指廢除九品中正制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盛世D.“河清海晏”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15.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與這一理念吻合的是A.進一步完善中央機構 B.嚴格考察官吏政績C.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D.減輕人民勞役負擔16.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唐玄宗統治前期,國家富裕程度已經和隋朝相差無幾,但是安史之亂后,社會狀況又和隋煬帝時期差不多。這說明安史之亂A.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B.促進唐朝社會經濟發展C.直接導致唐朝滅亡 D.與隋唐興亡沒有聯系17.唐朝時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有一種耕作工具回轉自如,只用一頭牛牽引,不僅節省了畜力,還提高了耕地效率。它是A.直轅犁 B.筒車 C.曲轅犁 D.秧馬18.“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黃巢起義A.平定了安史之亂 B.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C.沖擊了唐朝統治 D.推翻了唐朝統治19.下表中的政權出現的歷史時期是A.隋唐時期 B.五代十國C.遼宋夏金元時期 D.明清時期20.“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汴河懷古》。他認為大運河的開通A.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B.加強了對南方地區的控制C.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D.為隋朝強盛奠定基礎21.杜甫曾在詩中寫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描述的是A.隋末戰亂 B.五代十國的更迭C.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22.如圖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局部),展示了唐朝時期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說明當時A.鐵器牛耕的初現 B.棉花種植的普及C.生產技術的改進 D.玉米甘薯的推廣23.《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時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自己在死后留下無字碑,任人評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議,那么,史學家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執政時期任用酷吏,濫殺無辜24.1999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唐代沉船上打撈到近7萬件中國瓷器,包括數量不等的越窯青瓷、北方白瓷等。瓷器種類多樣,部分瓷器的形制、圖案、色彩有明顯的西亞、波斯藝術風格。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說明①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②景德鎮已成為唐代制瓷業中心③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④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唐朝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四海,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關唐朝歷史主題的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10分)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唐·杜甫《憶昔》(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當時的統治者是誰?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2分)材料二AB(2)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依據圖A和圖B分別寫出當時出現的兩種新的先進生產工具的名稱和新農具的用途。(2分)材料三上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鑒》(3)材料三體現了唐朝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這一政策有哪些表現方式?(2分)材料四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4)材料四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誰?(2分)材料五“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5)材料五反映了唐朝對哪個國家的重要影響?舉例說說有哪些重要影響。(2分)26.隋唐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制度建設、民族和睦,還是在對外交流方面都有著這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5分)材料一材料二進士科開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之際。縉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摘自王寶保《唐摭言》卷I《散序進士》(1)材料一圖示的是當時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進士科的設立標志著哪一制度的確立,材料二反映的選官制度有何影響?(2分)材料三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藩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于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舊唐書》材料三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中國歷史·第二冊》(2)材料三中的“天可汗”指的是誰,他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為推動民族交融的發展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材料四

(3)材料四中兩個人物是誰?(1分)27.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依然有著很多可借鑒的地方。根據材料,探究下列問題。(7分)【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和諧】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來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憶昔》(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個盛世局面?締造這一盛世的君主是誰?請寫出唐朝另一個盛世局面。(3分)【君主與大臣的和諧】材料二李世民認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在于是否能通過納諫防止和改正錯誤,因此他提倡和鼓勵諍諫……使君臣共商國是成為了當時的政治特色,對鞏固君臣關系和臣屬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齊康允(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朝時期著名的一對相處融洽的君臣。(2分)【國家與人才的和諧】材料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摘自高明《琵琶記》(3)材料三描述的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武則天時期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了哪一制度?(1分)【人與自然的和諧】材料四(4)材料四是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哪一重要水利工程?該工程的南北起止點分別是哪里?(1分)28.唐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盛時期,當時國家統一強盛,經濟高度繁榮,中國封建科技文化藝術走向巔峰。請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4分)材料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這是詩人杜甫《憶昔》中的詩句,詩中描繪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二十幾年里出現的興盛景象。材料二唐朝時期有位皇帝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指少數民族),朕獨愛之如一”。(1)依據材料一回答: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了興盛景象,歷史上稱為什么?(1分)(2)唐玄宗前期實行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分)(3)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被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的是誰?他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2分)參考答案1-10BDAACBCBAD11-20BBDCDACCBC21-24DCBC25.(1)統治者:唐玄宗;措施: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政績,還注意節儉等。(2)A的名稱與用途:曲轅犁,是耕地工具;B的名稱與用途:筒車,是灌溉工具。(3)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表現方式:冊封和和親。(4)吐蕃:藏族;“公主”:文成公主。(5)國家:日本;重要影響:政治上:日本效仿唐朝進行政治改革,即大化改新,廢除奴隸制,設三省六部制,現在日本的中央部級還稱作省;經濟上:唐朝時,兩國經濟交往頻繁,唐朝時的瓷器、茶、絲綢等大量運入日本;文化上:日本參照中國文字創立了日本文字。今天日文里都還有中國字的影子;社會生活上:日本和服、日本茶道、榻榻米也是傳承了唐朝風格;建筑風格上:東京都采用了洛陽宮殿風格,西京都采用了長安風格。26.(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選官制度:科舉制;影響: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