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北京首師附蘋中分校初三(上)期中歷史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題,每題1.5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亞非文明源遠流長,古代埃及和中國都曾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文明成就。可為這一結論提供的證據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公元前8—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中國的孔子等先賢,他們的主張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孔子提出的主張是()A.“仁者愛人” B.“道法自然” C.“認識你自己” D.“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3.下表是對“哥倫布開辟到達美洲新航路”這一事件的不同評價。橫線處應填寫()A.印度人 B.西班牙人 C.菲律賓人 D.印第安人4.這部著作通過描寫詩人夢游“地獄”“煉獄”“天堂”三界遇到的各類人物,折射了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社會現象,透露出人文主義的曙光。這部著作是()A.《荷馬史詩》 B.《天方夜譚》 C.《神曲》 D.《馬可·波羅行紀》5.古希臘人往往通過神話故事表達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與渴望。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也大量選擇古希臘神話作為創作題材,這是因為他們()①推崇古希臘文化②借助希臘文化弘揚人的價值③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制度④反對教會對人的束縛和壓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1693年,英國議會成立專門的財政委員會和財政審查委員會,以編制財政預算與檢查財政收支狀況。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即便國王也不得隨意挪用資金。上述材料反映出()A.王權專制引發了英國議會不滿 B.英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英國內戰爆發造成了財政緊張 D.英王權力受到議會限制7.油畫能夠形象生動地反映歷史。依據下列三幅油畫中歷史人物的人生經歷,概括的主題應是()克倫威爾華盛頓拿破侖A.人性之光—文藝與人的解放 B.尋夢東方—艱難的探險之路C.問道政治—不同選擇的革命 D.技術創新—機器生產的時代8.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示意圖中①處應為()A.早期殖民掠奪 B.英國資產階段革命 C.美國的獨立 D.法國大革命9.“我們……鄭重宣布: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現在是,而且按公理也應該是,獨立自由的國家;我們對英國王室效忠的全部義務,我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文中的“我們”是指()A.歐洲殖民擴張策劃者 B.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者C.北美獨立戰爭的參加者 D.法國大革命的參與者10.某同學在學習法國大革命時制作了如下時間軸,其中空缺處應該填寫()A.查理一世推行專制政策 B.議會發動“光榮革命”C.薩拉托加大捷扭轉戰局 D.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11.馬克思說:“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不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上述“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的“新”體現在()A.維護天主教會神權統治 B.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C.維護資產階級民主權利 D.維護工人階級政治權利12.下列歷史圖片反映了西方近代發展進程。按其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13.有同學用“發明家”“蒸汽機之父”“企業家”“倫敦皇家學會會員”描述同一歷史人物,這位歷史人物是()A.凱伊 B.哈格里夫斯 C.杰斐遜 D.瓦特14.這場歷史性的革命最大和最明顯的成就是以大機器作為主要生產工具,它所創造出的物質財富比過去幾千年人類所創造之和還要多。對“這場歷史性的革命”的意義解釋正確的是()A.使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 B.使英國首先發展成工業化國家C.啟蒙運動作了物質準備 D.為美國贏得國家獨立奠定基礎15.如圖瑯琊刻石為秦始皇東巡到瑯琊郡(今山東膠南西北)時立,刻石頌揚了秦始皇功績。依據所學推斷其碑文中所頌揚的功績應包括()①推行分封制②統一度量衡③推行郡縣制④實行推恩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對以下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②“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A.①屬于歷史結論 B.②屬于歷史史實C.①反映了漢初休養生息,廢除賦役 D.②肯定了“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17.魏晉南北朝時期,下圖中的坐具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引入內地,為內地人民所喜愛。這說明該時期()A.政治動蕩造成了人民生活困苦 B.南北對立造成了階級矛盾激化C.南方開發縮小了南北經濟差距 D.民族交融豐富了各民族的生活18.如圖為首都博物館所藏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多穆”為藏語音譯,意為盛酥油的桶。多穆壺則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手和壺嘴而成的壺形。此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元朝時期()A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C.市民都市生活豐富多彩 D.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19.分類整理歷史知識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以下分類整理中的①處應填寫A.李世民 B.李清照 C.李時珍 D.李自成20.下側筆記所列史實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官員選拔制度的強化C.自然科學技術不斷創新 D.交涌管理制摩的完善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題,共40分。21.人口遷徙改變了歷史。材料一自西晉末年至劉宋為止,許多少數民族自西、北方徒居中原,與漢族雜居(見下圖)。中原地區陷入動蕩也造成中原人士離開故土。北來的僑民多集中在長江流域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為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摘編自曹文柱等《乾坤眾生—閱讀中國·社會卷》(1)依據材料一,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表現。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此階段的人口遷徙對“社會的久遠進步”的作用。材料二1620--1770年英屬北美殖民地部分人口統計(單位:人)-一李劍鳴《美國殖民地時期的人口變動及其意義》。(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英屬北美殖民地人口的變化并說明原因。分析這種變化給英屬北美殖民地帶來了哪些影響?材料三工業革命以前,①圈地運動和農業技術革命造成農村剩余大量勞動力,農村就業困難和生活條件惡劣,對剩余人口的向外流動起著推動作用。1801-1841年間,“英國城市人口增長了一倍多,1801年42%的人口居住在城鎮,而到了1841年51%的人是城鎮居民”。②工業革命帶來產業結構巨變,工礦企業生產和服務業規模擴大急需勞動力,對農村人口的流動形成一股強大的拉力。③政府通過《濟貧法》、《定居法》等法律放松人口流動限制,為人口流動提供了條件〕④水陸交通的改善,特別是鐵路運輸的發展有利于人口的快速流動〕—摘編自馬麗敏((19世紀英國城市化與人口遷移》(3)依據材料三,補充完成下列19世紀上半期英國人口遷徙分析一覽表。(表格填寫要求:表格中A,B,C三處填寫相應文字,D,D兩處填寫相應的數字序號。)(4)人口遷徙是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一種常見現象。綜上所述,請從人口遷徙的原因、特點、影響中任選一個角度談談你對人口遷徙問題的認識。22.歷史中的蔗糖。材料一據學者考證,甘蔗的原產地是印度或東南亞,制糖術是印度人的發明。唐太宗時期曾經派人到印度學習制糖技術。在公元七、八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西亞,從東非輸入大量的黑人奴隸從事甘蔗種植,阿拉伯人還改進了制糖技術,使該地區的制糖業發展很快。此后,甘蔗種植與制糖業在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其他地區迅速擴展。—摘編自徐善偉《甘蔗種植技術及其西傳》(1)依據材料一,說明制糖技術發展和傳播的表現。材料二在英國,砂糖最初只是作為藥品在藥店里出售。只有王室、貴族才能隨時享用砂糖,食用蔗糖成了社會地位的象征。從15世紀末期開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迅速增加。英屬巴巴多斯島竟有900多個甘蔗種植園。因甘蔗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奴隸販子就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見下圖),甘蔗種植與制糖業逐漸形成規模龐大的產業。“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隸”。自從有了糖的產業化,甘與苦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糖產量的增加和世界貿易發展導致糖的價格急劇下降。隨著糖的普及,甜味咖啡、茶、巧克力在英國進入了千家萬戶。蔗糖是傳入西方的第一美食,有了蔗糖,也就有了各種不含酒精的飲料,也就有了各種糖水、糖食與糖果。—摘編自楊東曉《糖:被傳染的甜蜜與苦澀》(2)若為材料二選取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應是。(填寫字母)A.常用藥的演變—糖與糖果在醫療中的作用B.糖功能的演變—從藥品到普通美食(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自從有了糖的產業化,甘與苦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這一觀點的理解。23.建筑是凝固的史詩。材料一(1)從材料一中找出與以下歷史主題相符的建筑或建筑遺存,將其序號填寫在下劃線處。(填寫要求:只填寫建筑或建筑遺存的序號,多選、少選、錯選不得分。)A.中華文明起源:B中外文明交流:C.民族交融發展:材料二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城市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突出中心,強化中軸,面南為尊,嚴格遵循古代“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相遙、上下有序”的城市建筑規則,凸顯以“禮”為本的文化思想,建筑布局處處體現出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自唐宋以來,平遙城道教昌盛,佛寺和道觀在平遙城的分布獨具特色;平遙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在清代中晚期城里就有數不勝數的票號、錢莊、布莊、綢緞店、典當鋪、雜貨店……其布局特點、建筑設計、功能分配等都閃現著山西商業文化的影子。—摘編自程林盛《平遙古城的民族文化內涵》(2)依據材料二,概括平遙古城建筑所體現出的多元文化。分析平遙古城成為明清時期建筑杰出范例的經濟原因。材料三在英國,最初廠房規模小,多以1771年阿克萊特在德文特河邊建立的水力紡紗廠為樣板,通常是一幢3-4層的樓房。在蒸汽機使用以后,由于蒸汽機的占地面積更大,同時它的動力也大,能夠帶動機器工作,到18世紀最后十年,工廠已經是新式的多層樓房的大廈,而且一般都建在大城市或者是城鎮附近。如菲爾登公司的一家機器織布廠,有一個大得驚人的車間,里面有五百部織機,由五百人看管。—摘編自呂異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模范工廠研究》(3)依據材料三,說明18世紀英國廠房建筑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這些變化產生的影響。材料四(4)紀念性歷史建筑蘊含著豐富歷史信息,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從以上兩處歷史建筑中任選一處加以說明。24.教育隨著時代進步不斷發展。材料一唐代學校教育主要服務于科舉,是科舉賴以發展的基礎(見右圖)。學生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而成為政府的官員,學校教育往往成為科舉考試的準備。貞觀年間,唐太宗數次親臨最高學府——國子監以示重視,他還下令增蓋學社1200余間以滿足學校需求。唐朝周邊國家如朝鮮、日本等紛紛派遣子弟入學。——摘編自宋大川、王建軍《中國教育制度通史·隋唐卷》材料二中世紀的歐洲繪畫、雕塑和建筑多由畫工、雕塑工匠和建筑師承擔,行會不僅協調和管理各類技藝行業的生產和交易,還擔負著本行業技藝的傳承和藝徒的培訓職能。隨著文藝復興時代天才和藝術大師的出現,藝術家由一般手藝人轉變為文化人和思想家。傳統的行會藝徒訓練制度已不能承擔起培養偉大藝術家的使命。于是,培養藝術家和人文主義理想的新型機構——藝術學院誕生了。——摘編自張道森《美術教育學》材料三19世紀中葉在英國爆發了教育史上著名的“新大學運動”。這次運動的實質是大學要適應工業革命的發展需要,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要為工業革命和科技發展服務,高等教育要以技術科學為主體,突出高等教育的技術化。如1823年創立的倫敦機械學院,其目的在于向各行業的工人、技師提供學習物理學的經費和機會,讓他們接受職業教育。這所學院很快成為全國普及技術培訓教育的典范。——摘編自周金玲《現代分階段教育制度與政府籌資的經濟學分析》(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初學校教育的特點。結合所學,舉兩個具體事例說明唐代的文化成就對周邊國家產生的影響。(2)依據材料二,說明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教育發生的變化。依據所學,列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及其成就。(3)依據材料三,概括19世紀英國“新大學運動”的特點。
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智慧的結晶;司母戊鼎是中國商朝青銅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終青銅器,①③說法符合題意,B項正確;②《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文明成果,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④雅典帕特農神廟遺址是古希臘的文明成果,②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②、④的ACD項。故選B項。2.【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仁者愛人”,A項正確;“道法自然”是道家學派的主張,排除B項;“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的主張,排除C項;“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點睛】3.【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破壞了我們的文化,掠奪我們的財富,他是一個惡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印第安人對哥倫布的評價。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成為“印第安人”,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來美洲,給當地的印第安人帶來破壞和掠奪,D項正確;哥倫布發現美洲,不是印度人,排除A項;西班牙人支持哥倫布航海,排除B項;菲律賓人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描寫詩人夢游‘地獄’‘煉獄’‘天堂’三界遇到的各類人物,折射了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社會現象”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是對《神曲》內容的描述,C項正確;材料內容中描述的是《神曲》,不是《荷馬史詩》、《天方夜譚》和《馬可·波羅行紀》,排除ABD項。故選C項。5.【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古希臘人往往通過神話故事表達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與渴望”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之所以選擇古希臘神話作為創作題材,主要是因為推崇希臘文化,希望借助希臘文化弘揚人的價值和反對教會對人的束縛與壓制,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此時的意大利畫家并不是主要推翻君主專制制度,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6.【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從材料中“預算案實行專款專用,即便國王也不得挪用”可以看出議會進一步限制國王的職權,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王權專制,排除A項;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英國內戰爆發造成了財政緊張,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7.【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克倫威爾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主持制定1787年憲法,是美國首位總統,拿破侖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侖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他們都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做出貢獻,C項正確;克倫威爾、華盛頓與拿破侖三位人物與文藝復興無關,排除A項;克倫威爾、華盛頓與拿破侖三位人物與新航路開辟無關,排除B項;克倫威爾、華盛頓與拿破侖三位人物與工業革命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8.【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權利法案》的頒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項正確;ACD項與“《權利法案》”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睛】9.【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我們……鄭重宣布: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現在是,而且按公理也應該是,獨立自由的國家;我們對英國王室效忠的全部義務,我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可得出,英國殖民地聯合起來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符合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參加者的述求,C項正確;歐洲殖民擴張的策劃者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者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的參與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10.【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D項正確;英王查理一世推行專制政策與法國大革命無關,排除A項;英國議會發動“光榮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無關,排除B項;獨立戰爭中薩拉托加大捷扭轉戰局,與法國大革命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1.【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制度,建立起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資本主義制度,維護資產階級民主權利,C項正確;維護天主教會神權統治,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維護工人階級政治權利,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12.【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是在1492年;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是在1789年;威廉和瑪麗在英國加冕是在1688年;斯蒂芬森試驗蒸汽機車是在1825年;因此按時間先后排列應是①③②④,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3.【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發明家瓦特將蒸汽機變為主要動力,他還是一名企業家,成為了倫敦皇家學會會員,D項正確;凱伊是飛梭的發用者,提高了織布速度,排除A項;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是工業革命開始標志,排除B項;杰斐遜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4.【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這場歷史性的革命最大和最明顯的成就是以大機器作為主要生產工具,它所創造出的物質財富比過去幾千年人類所創造之和還要多。”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中現代工廠制度確立,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也成為第一個工業國家,B項正確;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排除A項;啟蒙運動先于工業革命,排除C項;美國獨立戰爭先于工業革命,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15.【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以促進經濟發展,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②統一度量衡③推行郡縣制符合題意,B項正確;秦始皇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統一度量衡以促進經濟發展,①推行分封制②統一度量衡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秦始皇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①推行分封制④實行推恩令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③推行郡縣制④實行推恩令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16.【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肯定了“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D項正確;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是歷史史實,①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文景之治”為漢朝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歷史解釋,②屬于歷史結論,排除B項;漢文帝和漢景帝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反映了漢初休養生息,減輕賦稅,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7.【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依據“圖中的坐具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引入內地,為內地人民所喜愛”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坐具從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引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生活,改變了漢族席地而坐的生活習俗,反映了民族交融豐富了各民族的生活,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政治動蕩,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南方開發,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8.【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的描述說明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B項正確;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不能體現農業生產,市民都市生活,邊疆地區的治理,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睛】19.【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戲”,因此第三類人物應屬于中醫代表人物,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編寫了《本草綱目》,C項正確;李世民是唐太宗,應屬于古代帝王,排除A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應屬于文學家,排除B項;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排除D項。故選C項。20.【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關鍵信息“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元朝設置宣政院、清朝設置臺灣府”可知,不同朝代對少數民族,邊疆地區設置機構,加強管理,反映中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A項正確;材料信息沒體現官員選拔制度的強化,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體現自然科學技術不斷創新,排除C項;材料信息沒體現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排除D項。故選A項。21.【答案】(1)表現: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中原地區民眾南遷;作用:促進民族交融,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基礎;推動江南地區的開發,縮小了南北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2)變化:英屬北美殖民地白人、黑人及總人口增加;原因:早期殖民擴張使歐洲人移民美洲;三角貿易將黑人奴隸販賣到北美大陸;歐洲列強對北美的殖民擴張;北美開發需要等;影響:推動了北美殖民地的開發;促進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豐富了北美地區的文化;加劇了種族沖突。(3)A:鄉村;B:城市;C:交通;D:②;E:③。(4)人口遷徒促進交流;城市化進程加快是必然的;人口遷徙也帶來許多社會和環境問題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詳解】(1)由材料一“自西晉末年至劉宋為止,許多少數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與漢族雜居(見圖)。中原地區陷入動蕩也造成中原人士離開故土。北來的僑民多集中在長江流域。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為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并結合所學知,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表現有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中原地區民眾南遷。人口遷徙促進民族交融,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基礎;推動江南地區的開發,縮小了南北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2)依據材料二“1620-1770年英屬北美殖民地部分人口統計”并結合所學知,英屬北美殖民地白人、黑人及總人口增加,其原因有早期殖民擴張使歐洲人移民美洲;三角貿易將黑人奴隸販賣到北美大陸;歐洲列強對北美的殖民擴張;北美開發需要等。這種變化推動了北美殖民地的開發;促進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豐富了北美地區的文化;加劇了種族沖突。(3)由材料三可知,19世紀上半期英國人口遷徙的特點是從鄉村流動到城市。其社會經濟因素是①圈地運動和農業技術革命造成農村剩余大量勞動力,農村就業困難和生活條件惡劣,對剩余人口的向外流動起著推動作用。②工業革命帶來產業結構巨變,工礦企業生產和服務業規模擴大急需勞動力,對農村人口的流動形成一股強大的拉力。交通因素是④水陸交通的改善,特別是鐵路運輸的發展有利于人口的快速流動。法制因素是③政府通過《濟貧法》、《定居法》等法律放松人口流動限制,為人口流動提供了條件。(4)本題是開放性題目,任選一個角度作答即可,如人口遷徒促進交流;城市化進程加快是必然的;人口遷徙也帶來許多社會和環境問題等。22.【答案】(1)表現: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學習制糖技術;阿拉伯人改進并傳播了制糖技術。(2)B(3)理解:糖的產業化,改變了歐洲人的生活習慣,使糖在歐洲成為普通食物,同時糖的甘甜與奴隸的辛苦勞作密切相關,英國糖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與對殖民地的殘酷剝削基礎上的。【解析】【小問1詳解】表現:根據材料“……唐太宗時期曾經派人到印度學習制糖技術……”可知,唐太宗派人到印度學習制糖技術;根據材料“……阿拉伯人還改進了制糖技術……此后,甘蔗種植與制糖業在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其他地區迅速擴展”可知,阿拉伯人改進并傳播了制糖技術。【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在英國,砂糖最初只是作為藥品在藥店里出售……隨著糖的普及……蔗糖是傳入西方的第一美食……”可知,糖功能從藥品轉變為普通美食,B項正確。【小問3詳解】理解:根據材料“……因甘蔗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奴隸販子就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蔗糖是傳入西方的第一美食,有了蔗糖,也就有了各種不含酒精的飲料,也就有了各種糖水、糖食與糖果”及所學可知,可以從糖的產業化,改變了歐洲人的生活習慣,使糖在歐洲成為普通食物,同時糖的甘甜與奴隸的辛苦勞作密切相關;英國糖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與對殖民地的殘酷剝削基礎上的等角度作答。23.【答案】(1)A:①②;B:③⑤;C:④⑥。(2)文化內涵:注重體現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濃厚。
原因:商業繁榮為城市建筑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3)變化:從河邊轉移到城鎮;廠房規模由小變大。
影響: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發展。(4)例1:巴黎公社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雖然失敗,但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上寫下了光輝、偉大而悲壯的一頁,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它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通過了解巴黎公社社員紀念墻,公社戰士在同強大敵人戰斗時表現出來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發展歷程,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
例2: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在簡陋的環境中堅定的對馬克思主義書寫、闡述,通過了解馬克思故居,能夠豐富我們對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光輝革命歷程的認識,加深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任選一處加以說明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中華文明起源:根據材料“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陶寺遺址距今約4300-4000年”可知,良渚古城與陶寺遺址均和中華文明起源有關,故A處是①②。中外文明交流:根據材料“洛陽白馬寺……是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原后營建的第一座寺院……廣州懷圣寺……是唐宋時期阿拉伯富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修建的清真寺,寺內的光塔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可知,洛陽白馬寺與廣州懷圣寺均體現了中外文明交流,故B處是③⑤。民族交融發展:根據材料“布達拉宮……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遼大明塔……修建于澶淵之盟后,借鑒了中原建筑風格”可知,布達拉宮和遼大明塔均體現了民族交融發展,故C處是④⑥。【小問2詳解】文化內涵:根據材料“……凸顯以‘禮’為本的文化思想,建筑布局處處體現出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可知,注重體現傳統文化;根據材料“……平遙城道教昌盛,佛寺和道觀在平遙城的分布獨具特色……”可知,宗教文化;根據材料“平遙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其布局特點、建筑設計、功能分配等都閃現著山西商業文化的影子”可知,商業文化濃厚。原因:根據材料“平遙是晉商的發祥地之一,在清代中晚期城里就有數不勝數的票號、錢莊、布莊、綢緞店、典當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考生的市場適應能力與試題及答案
- 地鐵聚脲防水施工方案
- 證券市場運作機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技術的前瞻性發展試題及答案
- 理財知識補充要點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效備考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紅外線保健護理設備研發進展考核試卷
- 2025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中考察的核心能力與素質試題及答案
- 項目團隊溝通與協調題目及答案
- GB/T 19466.4-2016塑料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第4部分:比熱容的測定
- 2023年漳州龍海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最新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課件
- 地基基礎規范8章
- 從敦煌壁畫看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發展演變
- DB12-537-2014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規范
- 建筑工地項目部人員職責劃分表
- 工程量確認單表樣
-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解析
- 海因環氧樹脂的制備及其應用
- 數字化語音存儲與回放系統(畢業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