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學設計_第1頁
太空一日教學設計_第2頁
太空一日教學設計_第3頁
太空一日教學設計_第4頁
太空一日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22248楊利偉簡介 215239生平簡介 225855所獲榮譽 326970關于課文 31011內容簡介 332601“神舟五號” 49479《天地九重》 416393載人航天 44046世界航天 412111中國航天 6 楊利偉簡介生平簡介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198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分配至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做飛行員。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9月,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獲中央軍委批復,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預備航天員。1997年4月中旬,他在臨床醫學、航天生理功能指標、心理素質的測試中都達到了優秀,成為其中的一員。1998年1月,他和其它13位空軍優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由于航天員大隊隸屬總裝備部,在當時改為陸軍,由空軍少校軍銜改為陸軍少校。2000年晉升中校軍銜,認真努力,孜孜不倦。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2004年春節前后,晉升大校軍銜。12月09日,楊利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楊利偉出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2008年07月22日,晉升少將軍銜。11月17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學的百年慶典上擔任文昌中學榮譽校長。2010年2月3日,宿州學院聘請他為名譽教授,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5月15日,他被吉林大學聘請為大學生人生導師。2011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13年3月24日,楊利偉獲澳門科技大學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所獲榮譽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國有四位華裔航天員曾進入太空。2003年11月07日,楊利偉從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稱號,在人民大會堂獲得了獎章和證書。2004年02月12日,榮獲200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楊利偉命名。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將軍銜。2008年08月06日,奧運火炬開始北京市傳遞航天英雄楊利偉跑首棒。2008年11月第四屆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月桂獎特別獎。2009年9月14日,他作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體常委領導同志接見。2010年10月31日,入選《2010首屆王順利百年中國人物榜》。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被授予列昂諾夫獎。關于課文內容簡介這篇課文選自楊利偉的《天地九重》,講述了作者對于進入太空的所經、所歷、所見、所感,楊利偉不遺余力地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和詳盡的描述。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他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感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經歷了地球上14個晝夜看見了怎樣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危險與痛苦,經歷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時刻。“神舟五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于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著陸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天地九重》當代中國與民族精神的一個標志性英雄人物,這是第一本偶像親筆寫作出版的書,由20萬字和150幅珍貴圖片組成。楊利偉以坦率而真摯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回顧了一個小城少年如何成為軍人、成為一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如何通過艱難的、接近完美的訓練,終于成就了自己見證和創造奇跡的人生。 載人航天世界航天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飛船升空,歷時108分鐘,代表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3年6月16日,前蘇聯捷列什科娃乘東方6號飛船上天,歷時2天又22小時50分,成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員。1965年3月18日,前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走出上升2號飛船,離船5米,停留12分鐘,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前蘇聯宇航員科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聯盟1號飛船返回地面時,因降落傘未打開,成為第一位為航天殉難的宇航員。1969年1月14―17日,前蘇聯的聯盟4號和5號飛船在太空首次實現交會對接,并交換了宇航員。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月艙,在月面停留21小時又18分鐘,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艘長期停留在太空的禮炮1號空間站。1975年7月15―21日,美國的阿波羅號飛船和前蘇聯的聯盟19號飛船在太空聯合飛行,成為載人航天的首次國際合作。1981年4月21日,美國成功發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使可重復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統夢想成真。1984年2月7日,美國宇航員麥坎德列斯和斯圖爾特不拴系繩離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成為第一批“人體地球衛星”。1984年7月25日,前蘇聯薩維茨卡婭離開禮炮7號空間站,成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員。1985年7月25日,王贛駿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成為第一位華裔宇航員。俄羅斯的波利亞科夫,于1994―1995年間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停留438天,成為在太空時間呆得最長的男宇航員;而美國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號上停留了188天,成為在太空時間呆得最長的女宇航員。1986年2月20日進入軌道的前蘇聯和平號空間站,至今已在太空中運行了13年,成為壽命最長的空間站。1995年3月2―18日,奮進號航天飛機在太空中飛行,其上的7位宇航員加上和平號上的6位宇航員,共有13位宇航員同時在太空,成為同時在太空中人數最多的一次。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起飛時發生爆炸,7位宇航員全部遇難,成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災難。在1995年2月的發現號航天飛機上,美國宇航員科林斯成為第一位航天飛機的女駕駛員。生于1935年的美國宇航員馬斯洛雷夫,具有2個學士、3個碩士和1個博士學位,是學位最多的宇航員。航天飛機最長的一次太空飛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飛、12月7日降落的哥倫比亞號,歷時17天15小時53分鐘。1995年6月29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次對接,開始了總計9次的航天飛機與空間站的對接,為建造國際空間站拉開序幕。中國航天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后,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然而,中國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后,認為無論是在研制隊伍、經驗方面,還是在綜合國力、工業基礎方面搞載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項目就擱到了一邊。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后,開始了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等多顆通信衛星的研制工作。進入80年代后,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應用衛星的研制和發射能力。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并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準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并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斗目標,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后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這次飛行成功為中國載人飛船上天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2001年1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飛船。2002年3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2002年12月3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他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后,他于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10月12日9時零分零秒,發射神六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火箭在點火4秒鐘后升空,轟鳴聲回蕩在戈壁灘上空。這是長征火箭第88次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翟志剛身著我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后,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后續任務將要突破空間交會對接關鍵技術,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準備。主要目標就是要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研制和發射8噸級規模的空間實驗室,逐步掌握空間站技術。因此,要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還有許多關鍵技術需要突破,包括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研制和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神舟八號發射升空后,與神舟九號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于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具備了20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有資格發射核心艙。為此,中國在海南文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同時,中國還將在天津新建總裝場。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乘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二者攜手在太空飛行6天之后短暫分開,再進行由航天員手動控制的交會對接。"天宮一號"實際上就是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號一樣,用它來完成和飛船的交會對接。"天宮一號"主體為短粗的圓柱型,直徑比神舟飛船更大,前后各有一個對接口。采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后錐段組成,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于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