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第九章A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第九章A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第九章A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第九章A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第九章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9頁(共49頁)第九章A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南昌縣期末)科學思維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A.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所以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一定是活潑金屬 B.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就是單質 C.Al和稀鹽酸反應生成AlCl3,所以Fe和稀鹽酸反應也生成FeCl3 D.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所以均一、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2.(2024?宿豫區二模)向裝有等量水的A、B、C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10g、25g、25gNaNO3固體,充分溶解后,現象如圖1所示,如圖2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三只燒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飽和溶液 B.圖2中表示NaNO3的溶解度曲線的是乙 C.B和C燒杯中都放有25gNaNO3固體,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分別將100g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所得溶液的質量:乙>甲3.(2020?廣東模擬)侯氏制堿法中部分物質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10203040溶解度/gNaHCO38.29.611.112.7NaCl35.836.036.336.6Na2CO312.221.839.748.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侯氏制堿法的原理是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Na2CO3 B.在10~40℃之間,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最小的物質是NaCl C.將等質量的上表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40℃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NaHCO3 D.在10~20℃之間,Na2CO3和NaCl具有相同的溶解度4.(2024秋?綏棱縣校級月考)在溫度不變時,某物質的溶液甲,經過如圖變化,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乙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乙和丙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D.將丙溶液再蒸發1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是5g5.(2024秋?肇源縣月考)如圖,甲、乙試管中分別盛有硝酸鉀、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向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甲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減少 B.甲試管中溶液質量減少 C.乙試管中固體量增加 D.乙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6.(2024秋?長清區期中)溶液與人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B.碘酒、生理鹽水等是生活中常見的藥物類溶液 C.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是指在某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該物質的溶液 D.將6g蔗糖加入100g水中后充分攪拌,蔗糖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6%7.(2024秋?豐澤區期末)配制50.0g溶質質量分數16.0%的硝酸鉀溶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稱量時,先向天平左托盤的紙片上加硝酸鉀再往右托盤的紙片上加砝碼至平衡 B.量取水時,若俯視刻度會使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C.溶解時,先將42.0mL的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再加硝酸鉀固體 D.細口瓶上標簽需標注“50.0g16.0%的硝酸鉀溶液”8.(2024秋?溧陽市期末)欲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6.9%的生理鹽水溶液,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時,砝碼放在左盤 B.轉移氯化鈉時,紙上有少量殘留 C.配好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灑出 D.用量筒量取水時,讀數俯視液面9.(2024秋?岑溪市校級期中)把少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A.植物油 B.硫酸銅 C.面粉 D.氯化鈉10.(2024秋?嶗山區期末)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C.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變化 D.實驗室常將固體試劑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11.(2024秋?迎澤區校級月考)同學們用紅墨水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無水乙醇與紅墨水混合后分子數目變少 B.植物油的密度小于紅墨水的密度 C.該實驗中無水乙醇和植物油均作溶質 D.該實驗證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12.(2024?渝北區自主招生)化學學科素養體現了化學課程中學生發展的重要理念。下列示例說法中錯誤的是()A.化學觀念:金剛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兩者轉化是化學變化 B.科學思維:Al與稀鹽酸反應生成AlCl3,所以Fe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FeCl3 C.科學探究與實踐:將碘分別加入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D.科學態度與責任: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應回收利用,節約金屬資源13.(2024?哈爾濱)如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結合圖示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2℃時,b的溶解度比a小 B.t1℃時,a、b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同 C.將t2℃b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一定會有固體析出 D.將t2℃時a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a溶液的溶劑質量減少14.(2023?上杭縣模擬)NH4Cl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2030405060溶解度/gNH4Cl37.241.445.850.455.2KNO331.645.863.985.5110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20℃﹣30℃間,氯化銨的溶解度可能等于硝酸鉀溶解度 C.60℃時,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體,所得溶液的質量是210g D.將等質量的NH4Cl、KNO3飽和溶液分別由50℃降溫至20℃,NH4Cl析出比KNO3多15.(2024秋?合江縣期中)開展跨學科研究學習,才能更深入理解科學本質。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硝酸鉀的溶解性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其上漂浮一小木塊。如圖所示,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是()A.試管內溶液仍然飽和溶液 B.小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變大 C.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試管內溶液的質量變小16.(2024?武都區模擬)氯化銨(NH4Cl)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肥料。80℃時,取50gNH4Cl固體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甲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甲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B.乙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甲 C.丙溶液中不含NH4Cl D.操作X的名稱為“過濾”17.(2024?崇明區二模)以下屬于結晶水合物的是()A.氯化鈉 B.膽礬 C.硝酸鉀 D.碳酸鈣18.(2024秋?蘇州期末)關于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NaCl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溶液中主要含Na+、Cl﹣、H2O B.該溶液中含15gNaCl C.向該溶液中加100g水,溶質的質量不變 D.取出50g溶液后,剩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7.5%19.(2024秋?滕州市校級期中)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溶液,下列儀器中需要用到的是()①②③④⑤⑥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20.(2024?云南)實驗室中存放有如圖所示的氯化鉀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溶液中的溶劑是水 B.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 C.配制100g該溶液需要6gKCl D.該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質質量分數變為3%二.實驗題(共2小題)21.(2024秋?薛城區期中)小華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的題目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碳酸鈉溶液80g。考試時,小華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1)以上操作步驟中存在錯誤的是(填序號)。(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需要量取mL的水(常溫下水的密度為1g/mL)。(3)經測量,小華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則可能造成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寫一條)22.(2024秋?萊州市校級期中)水是重要的物質,在實驗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質、配制溶液。(1)在50mL水(密度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體的操作如下圖所示。請根據如圖實驗現象和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①A、B、C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是(填字母)。②當x=時,B中恰好沒有固體剩余。③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晶體常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這是因為。(2)現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①主要的實驗步驟是:計算、、、裝瓶保存。②整個配制過程中不需要的實驗儀器是(填下圖的儀器字母)。③量取所需水的體積時應選用(填“10”“50”或“100”)mL的計量儀器。在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則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三.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23.(2022秋?代縣期末)為了探究相同條件下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兩組實驗。(提示:本實驗所用汽油與KMnO4、碘均不發生化學反應)【實驗1】KMnO4晶體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實驗(1)根據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圖示填寫相關實驗現象。步驟1步驟2實驗操作圖示實驗操作及現象振蕩后靜置:A試管中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呈色;B試管中將步驟1中A試管內的溶液倒入B試管中,振蕩后靜置;B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為【實驗2】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實驗(2)根據實驗操作圖示回答相關問題。實驗操作圖示實驗結論或解釋Ⅰ、由圖2所示現象可知:碘(填“難”“微”或“易”)溶于水;Ⅱ、圖3所示試管中液體分層。上層紫紅色溶液的名稱是。說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填“強”或“弱”)。【反思與應用】(3)碘易溶于酒精。若【實驗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蕩后靜置,最終所得液體(填“分層”或“不分層”)。

第九章A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BDCDBDDAB題號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CCBDBD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秋?南昌縣期末)科學思維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A.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所以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一定是活潑金屬 B.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就是單質 C.Al和稀鹽酸反應生成AlCl3,所以Fe和稀鹽酸反應也生成FeCl3 D.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所以均一、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考點】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金屬與酸的反應原理;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物質的分類;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A.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但并不能逆向推斷出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一定是活潑金屬,因為除了活潑金屬,碳酸鹽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如二氧化碳)。B.單質的定義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C.Al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是AlCl3,但Fe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卻是FeCl2,而不是FeCl3。D.溶液的定義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不一定是活潑金屬,例如碳酸鹽與稀鹽酸反應也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故A選項錯誤;B.單質的定義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就是單質,故B選項正確;C.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而不是氯化鐵,故C選項錯誤;D.均一、穩定的物質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穩定的,但水是純凈物,不是溶液,故D選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考察對化學性質、概念及反應規律的推理判斷,強調了科學思維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在解答此類問題時,需要準確理解相關概念和性質,并避免陷入逆向推理的誤區,同時,本題也提醒我們在化學學習中要注重培養科學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2024?宿豫區二模)向裝有等量水的A、B、C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10g、25g、25gNaNO3固體,充分溶解后,現象如圖1所示,如圖2所示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三只燒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飽和溶液 B.圖2中表示NaNO3的溶解度曲線的是乙 C.B和C燒杯中都放有25gNaNO3固體,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分別將100g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所得溶液的質量:乙>甲【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A、根據飽和溶液的定義分析判斷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是飽和溶液;B、根據硝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確定硝酸鈉的溶解度曲線;C、根據等量水中溶解的溶質的多少比較溶液的濃度;D、根據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的情況分析飽和溶液升溫時溶液狀態的變化。【解答】解:A、由于A、C燒杯中沒有未溶解的固體存在,不能確定能否再溶解硝酸鈉,所以不能確定是否是飽和溶液,故A不正確;B、由題意可知,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鈉,而20℃的水沒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鈉,說明硝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線的是甲。故B不正確;C、由題意可知,在等量的水中,C杯中溶解的硝酸鈉比B杯中溶解的硝酸鈉多。所以C杯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杯中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故C不正確;D、根據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降低溫度時甲的溶解度減小,會析出晶體,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組成不變,故所得溶液的質量:乙>甲,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了固體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3.(2020?廣東模擬)侯氏制堿法中部分物質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溫度/℃10203040溶解度/gNaHCO38.29.611.112.7NaCl35.836.036.336.6Na2CO312.221.839.748.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侯氏制堿法的原理是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Na2CO3 B.在10~40℃之間,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最小的物質是NaCl C.將等質量的上表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40℃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NaHCO3 D.在10~20℃之間,Na2CO3和NaCl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A、根據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的生成物分析;B、根據表中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分析;C、根據在20℃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分析;D、根據在10~20℃之間,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解:A、侯氏制堿法的原理是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生成NaHCO3,故A錯誤;B、由表中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可知,在10~40℃之間,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最小的物質是NaCl,故B正確;C、由表中的溶解度可知,在20℃氯化鈉的溶解度最大,將等質量的上表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40℃降溫至20℃,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NaCl,故C錯誤。D、在10~20℃之間,Na2CO3的溶解度在12.2g到21.8g之間,NaCl的溶解度在35.8g到36.0g之間,不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通過純堿的制取,考查了溶解度的概念,準確理解溶解度的含義是解答本題基礎知識。4.(2024秋?綏棱縣校級月考)在溫度不變時,某物質的溶液甲,經過如圖變化,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乙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乙和丙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D.將丙溶液再蒸發1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是5g【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對某溶液來說蒸發溶劑后,可能恰好達到飽和,但對飽和溶液來說,蒸發溶劑后一定會有溶質析出;當溫度不變時,相同溶質的飽和溶液中無論是否有溶質析出,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解答】解:A、溶液乙是蒸發一定量溶劑后得到的溶液,可能為恰好飽和,或者不一定是飽和溶液,故對;B、溶液丙是溶質析出后的溶液,則丙一定是飽和溶液,故對;C、溶液乙是蒸發一定量溶劑后得到的溶液,可能為恰好飽和,而溶液丙是溶質析出后的溶液,則丙一定是飽和溶液,故對;D、若溶液乙是不飽和溶液時,且溶質的溶解度較大,則溶液丙再蒸發10g水,析出的晶體可能大于5g,不一定是5g,故錯。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考查學生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判斷,學生應注意溶解的極限和恰好飽和的狀態的存在,能考慮到受物質本身性質的決定來思考溶解度的差異.5.(2024秋?肇源縣月考)如圖,甲、乙試管中分別盛有硝酸鉀、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向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后,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甲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減少 B.甲試管中溶液質量減少 C.乙試管中固體量增加 D.乙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分析。【解答】解: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A、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會繼續溶解,故甲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加,A錯誤;B、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會繼續溶解,故甲試管中溶液質量增加,B錯誤;C、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會析出氫氧化鈣,故乙試管中固體的質量增加,C正確;D、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會析出氫氧化鈣,故乙試管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4秋?長清區期中)溶液與人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B.碘酒、生理鹽水等是生活中常見的藥物類溶液 C.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是指在某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該物質的溶液 D.將6g蔗糖加入100g水中后充分攪拌,蔗糖完全溶解,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6%【考點】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A、根據溶液的特征分析;B、根據溶液的概念分析;C、根據飽和溶液的概念分析;D、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分析。【解答】解:A、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為溶液,故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生理鹽水是0.9%的氯化鈉溶液,二者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藥物類溶液,生理鹽水用于給病人注射、碘酒用于皮膚消毒,故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某物質的飽和溶液指的是在某溫度下,一定的溶劑中,不能再繼續溶解該物質的溶液,故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將6g蔗糖加入100g水中后充分攪拌溶解,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6g6g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了學生整合基本化學知識的能力。7.(2024秋?豐澤區期末)配制50.0g溶質質量分數16.0%的硝酸鉀溶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稱量時,先向天平左托盤的紙片上加硝酸鉀再往右托盤的紙片上加砝碼至平衡 B.量取水時,若俯視刻度會使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C.溶解時,先將42.0mL的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再加硝酸鉀固體 D.細口瓶上標簽需標注“50.0g16.0%的硝酸鉀溶液”【考點】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A、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溶解操作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標簽中填上相應的內容是溶液的名稱、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解:A、稱量時,先向右托盤的紙片上加砝碼,再向左托盤的紙片上加硝酸鉀,只至平衡,故選項說法錯誤。B、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選項說法正確。C、溶解時,先將稱量好的硝酸鉀固體加入燒杯中,再將42.0mL的蒸餾水倒入燒杯中,故選項說法錯誤。D、標簽中填上相應的內容是溶液的名稱、溶質的質量分數,細口瓶上標簽需標注“硝酸鉀溶液、16.0%”,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主要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8.(2024秋?溧陽市期末)欲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6.9%的生理鹽水溶液,下列操作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時,砝碼放在左盤 B.轉移氯化鈉時,紙上有少量殘留 C.配好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灑出 D.用量筒量取水時,讀數俯視液面【考點】溶液配制過程中的誤差分析.【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高,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大或溶劑質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時,砝碼放在左盤,使用了游碼,砝碼和氯化鈉的位置放反了,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選項錯誤。B、轉移氯化鈉時,紙上有少量殘留,會造成實際取用的溶質的質量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選項錯誤。C、配好溶液裝入試劑瓶時,有少量灑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選項錯誤。D、用量筒量取水時,讀數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選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題可從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入手,與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有關,分析操作中的錯誤操作,判斷錯誤操作對溶質、溶劑的影響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9.(2024秋?岑溪市校級期中)把少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A.植物油 B.硫酸銅 C.面粉 D.氯化鈉【考點】判斷物質能否形成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濁液,故不符合題意;B、無水硫酸銅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形成藍色溶液,故不符合題意;C、面粉不溶于水,面粉和水混合形成懸濁液,故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形成無色溶液,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應熟悉溶液是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不改變條件時,溶液的組成和濃度都不會發生變化,要與懸濁液和乳濁液區分。10.(2024秋?嶗山區期末)下列有關溶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C.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變化 D.實驗室常將固體試劑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考點】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A【分析】A、根據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判斷。B、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C、根據物質溶于水熱量變化,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溶液的用途,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長期放置后不會分層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D、實驗室常將固體試劑配制成溶液進行化學反應,以提高反應速率,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溶液的特征和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1.(2024秋?迎澤區校級月考)同學們用紅墨水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無水乙醇與紅墨水混合后分子數目變少 B.植物油的密度小于紅墨水的密度 C.該實驗中無水乙醇和植物油均作溶質 D.該實驗證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種類有關【考點】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A、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靜置后,植物油浮于水面,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植物油難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無水酒精易溶于水,植物油難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無水乙醇與紅墨水混合后分子數目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B、靜置后,植物油浮于水面,植物油的密度小于紅墨水的密度,故選項說法正確。C、該實驗中無水乙醇作溶質,植物油難溶于水,不是作溶質,故選項說法錯誤。D、無水酒精易溶于水,植物油難溶于水,該實驗證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種類有關,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2.(2024?渝北區自主招生)化學學科素養體現了化學課程中學生發展的重要理念。下列示例說法中錯誤的是()A.化學觀念:金剛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兩者轉化是化學變化 B.科學思維:Al與稀鹽酸反應生成AlCl3,所以Fe也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FeCl3 C.科學探究與實踐:將碘分別加入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D.科學態度與責任: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應回收利用,節約金屬資源【考點】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金屬與酸的反應原理;金屬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溶液、濁液與溶解度;金屬與金屬材料.【答案】B【分析】A、金剛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屬于兩種不同物質。B、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C、碘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不能溶于水。D、根據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應回收利用,節約金屬資源來分析。【解答】解:A、金剛石和石墨雖然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兩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屬于兩種不同物質,所以兩者轉化是化學變化,故A正確;B、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故B錯誤;C、將碘分別加入水和汽油中,碘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不能溶于水,可以用于探究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故C正確;D、廢舊電池中的重金屬會污染環境,應回收利用,節約金屬資源,減少污染,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了學生整合基本化學知識的能力。13.(2024?哈爾濱)如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結合圖示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2℃時,b的溶解度比a小 B.t1℃時,a、b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同 C.將t2℃b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一定會有固體析出 D.將t2℃時a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a溶液的溶劑質量減少【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A、t2℃時,a、b的位置關系,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是否飽和,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b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t2℃時,圖中b物質在曲線上位置最高,t2℃時,b的溶解度比a大,故選項說法錯誤。B、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是否飽和,則t1℃時,a、b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一定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C、b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將t2℃b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一定會有固體析出,故選項說法正確。D、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將t2℃時a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有固體析出,a溶液的溶劑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點、線、面和交點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4.(2023?上杭縣模擬)NH4Cl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溫度/℃2030405060溶解度/gNH4Cl37.241.445.850.455.2KNO331.645.863.985.5110A.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20℃﹣30℃間,氯化銨的溶解度可能等于硝酸鉀溶解度 C.60℃時,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體,所得溶液的質量是210g D.將等質量的NH4Cl、KNO3飽和溶液分別由50℃降溫至20℃,NH4Cl析出比KNO3多【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A、根據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據,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表中硝酸鉀的溶解度在20﹣30℃范圍是31.6g﹣45.8g,而氯化銨的溶解度在20﹣30℃是變化范圍是37.2g﹣41.4g,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圍為110g,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NH4Cl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B、根據表中硝酸鉀的溶解度在20﹣30℃范圍是31.6g﹣45.8g,而氯化銨的溶解度在20﹣30℃是變化范圍是37.2g﹣41.4g,正好在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化范圍之內,則在此溫度區間內某一溫度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C、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圍為110g,向100g水中加入120gKNO3固體,只能溶解110g硝酸鉀,所得溶液的質量是210g,故選項說法正確。D、將等質量的NH4Cl、KNO3飽和溶液分別由50℃降溫至20℃,硝酸鉀溶解度變化程度更大,則NH4Cl析出比KNO3少,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趨勢、溶解度的含義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5.(2024秋?合江縣期中)開展跨學科研究學習,才能更深入理解科學本質。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硝酸鉀的溶解性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其上漂浮一小木塊。如圖所示,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時間后,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是()A.試管內溶液仍然飽和溶液 B.小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變大 C.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試管內溶液的質量變小【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根據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試管內溶液仍然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試管內盛有20℃的飽和硝酸鉀溶液,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溶液的密度減小,則小木塊浸入溶液內的體積變大,故選項說法正確。C、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試管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D、將試管插入燒杯內的冰水混合物中,溫度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則試管內溶液的質量變小,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溫度降低后溶液組成的變化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6.(2024?武都區模擬)氯化銨(NH4Cl)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肥料。80℃時,取50gNH4Cl固體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甲溶液按如圖所示進行操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甲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 B.乙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甲 C.丙溶液中不含NH4Cl D.操作X的名稱為“過濾”【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根據題意,80℃時,取50gNH4Cl固體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降溫至20℃時,有氯化銨晶體析出,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甲燒杯中氯化銨完全溶解,則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形成了氯化銨的不飽和溶液,故A分析正確;B、甲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形成了溶液乙,溶劑質量不變,溶質減少,故乙燒杯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甲,故B分析正確;C、由圖可以知道,20℃時,燒杯底部有NH4Cl晶體析出,所以乙中溶液為NH4Cl的飽和溶液,經過X可以得到NH4Cl固體和丙溶液,可以推知經過“操作X”時進行固液分離,因此丙溶液應為NH4Cl的飽和溶液,故C分析錯誤;D、經“操作X”后可以得到NH4Cl固體和丙溶液,因此“操作X”進行的是固液分離,名稱為過濾,故D分析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明確甲溶液降溫后有晶體析出、飽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7.(2024?崇明區二模)以下屬于結晶水合物的是()A.氯化鈉 B.膽礬 C.硝酸鉀 D.碳酸鈣【考點】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屬于結晶水合物,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氯化鈉不含結晶水,不屬于結晶水合物,故選項錯誤。B、膽礬是五水合硫酸銅的俗稱,屬于結晶水合物,故選項正確。C、硝酸鉀不含結晶水,不屬于結晶水合物,故選項錯誤。D、碳酸鈣不含結晶水,不屬于結晶水合物,故選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屬于結晶水合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8.(2024秋?蘇州期末)關于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NaCl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溶液中主要含Na+、Cl﹣、H2O B.該溶液中含15gNaCl C.向該溶液中加100g水,溶質的質量不變 D.取出50g溶液后,剩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7.5%【考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具有均一性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NaCl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溶劑是水,該溶液中主要含Na+、Cl﹣、H2O,故選項說法正確。B、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NaCl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100g×15%=15g,故選項說法正確。C、向該溶液中加100g水,溶質的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D、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溶液后,剩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仍為15%,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具有均一性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9.(2024秋?滕州市校級期中)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溶液,下列儀器中需要用到的是()①②③④⑤⑥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考點】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儀器.【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實驗室配制50g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溶液操作步驟分別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由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實驗室配制50g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溶液操作步驟分別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托盤天平用于稱取固體氯化鈉,量筒與膠頭滴管用于準確量取水,燒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時的攪拌,需要圖中的①④⑤⑥。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實驗步驟、所需的儀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0.(2024?云南)實驗室中存放有如圖所示的氯化鉀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溶液中的溶劑是水 B.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 C.配制100g該溶液需要6gKCl D.該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質質量分數變為3%【考點】溶質的質量分數;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A、根據溶液的組成來分析;B、根據標簽信息來分析;C、根據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來分析;D、根據溶液的均一性來分析。【解答】解:A、氯化鉀溶液是氯化鉀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質是氯化鉀,溶劑是水,選項說法正確;B、由試劑瓶標簽信息可知,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選項說法正確;C、配制100g該溶液需要KCl的質量為100g×6%=6g,選項說法正確;D、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該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質質量分數仍為6%,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組成、溶質質量分數的相關計算、溶液的特征是解題的關鍵。二.實驗題(共2小題)21.(2024秋?薛城區期中)小華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的題目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碳酸鈉溶液80g。考試時,小華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1)以上操作步驟中存在錯誤的是C(填序號)。(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需要量取68mL的水(常溫下水的密度為1g/mL)。(3)經測量,小華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則可能造成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在量取水時,仰視量筒的刻度。(寫一條)【考點】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C;(2)68;(3)在量取水時,仰視量筒的刻度。【分析】(1)根據使用天平稱量碳酸鈉固體質量時,砝碼應放在左盤,碳酸鈉固體放在右盤來分析解答;(2)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來分析解答;(3)根據溶質質量偏小或溶質質量偏大會使配制的溶液中質量分數值會偏小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使用天平稱量碳酸鈉固體質量時,砝碼應放在左盤,碳酸鈉固體放在右盤,則以上操作步驟中存在錯誤的是C;(2)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碳酸鈉溶液80g,需要碳酸鈉的質量為80g×15%=12g,需要水的質量為80g﹣12g=68g,常溫下水的密度為1g/mL,則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需要量取68mL的水;(3)經測量,小華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小于15%,則可能造成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有在量取水時,仰視量筒的刻度,水體積偏大,則配制的溶液中質量分數值會偏小,碳酸鈉中混有雜質,導致碳酸鈉的質量偏小,配制的溶液中質量分數值會偏小等。故答案為:(1)C;(2)68;(3)在量取水時,仰視量筒的刻度。【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2.(2024秋?萊州市校級期中)水是重要的物質,在實驗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質、配制溶液。(1)在50mL水(密度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體的操作如下圖所示。請根據如圖實驗現象和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①A、B、C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是A(填字母)。②當x=5.8時,B中恰好沒有固體剩余。③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晶體常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這是因為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2)現用氯化鈉固體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①主要的實驗步驟是:計算、稱量、溶解、裝瓶保存。②整個配制過程中不需要的實驗儀器是C、F、H(填下圖的儀器字母)。③量取所需水的體積時應選用50(填“10”“50”或“100”)mL的計量儀器。在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則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考點】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利用溶解度曲線判斷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方法.【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①B;A;②5.8;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2)①稱量;溶解;②C、F、H;③50;偏大。【分析】(1)根據20℃時硝酸鉀溶解度的變化規律及飽和溶液的特點進行分析;(2)根據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誤差分析進行分析。【解答】解:(1)①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31.6g,故該溫度下50mL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8g,A中加入10g硝酸鉀,故A一定為不飽和溶液;B燒杯中加入硝酸鉀的質量未知,C燒杯中溶液溫度未知,無法判斷溶液是否飽和,B燒杯中有固體剩余,一定是飽和溶液;因此A、B、C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B,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的是A;②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31.6g,故該溫度下50mL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8g,A中加入10g硝酸鉀,若B中x=15.8﹣10=5.8時,B中恰好沒有固體剩余;③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故硝酸鉀從溶液中析出晶體常用降溫結晶的方法;(2)①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裝瓶、保存;②整個過程需要使用的儀器為A藥匙、G天平、B燒杯、E玻璃棒、D量筒、I膠頭滴管,故整個配制過程中不需要的實驗儀器是C酒精燈、F漏斗、H蒸發皿,故選CFH;③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50g×10%=5g,需水的體積是:50g-5g1故答案為:(1)①B;A;②5.8;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2)①稱量;溶解;②C、F、H;③50;偏大。【點評】掌握固體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固體溶解度曲線變化規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式、混合物的分離提純等相關知識即可即可解答本題。三.科學探究題(共1小題)23.(2022秋?代縣期末)為了探究相同條件下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兩組實驗。(提示:本實驗所用汽油與KMnO4、碘均不發生化學反應)【實驗1】KMnO4晶體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實驗(1)根據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圖示填寫相關實驗現象。步驟1步驟2實驗操作圖示實驗操作及現象振蕩后靜置:A試管中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紅色;B試管中晶體不溶解,汽油不變色將步驟1中A試管內的溶液倒入B試管中,振蕩后靜置;B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為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為紫紅色【實驗2】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實驗(2)根據實驗操作圖示回答相關問題。實驗操作圖示實驗結論或解釋Ⅰ、由圖2所示現象可知:碘微(填“難”“微”或“易”)溶于水;Ⅱ、圖3所示試管中液體分層。上層紫紅色溶液的名稱是碘的汽油溶液。說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強(填“強”或“弱”)。【反思與應用】(3)碘易溶于酒精。若【實驗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蕩后靜置,最終所得液體不分層(填“分層”或“不分層”)。【考點】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紫紅;晶體不溶解,汽油不變色;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為紫紅色;(2)微;碘的汽油溶液;強;(3)不分層。【分析】(1)步驟1:根據高錳酸鉀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來分析解答;步驟2:根據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再結合步驟1來分析解答;(2)Ⅰ、根據實驗現象倆分析解答;Ⅱ、根據溶液的命名方法及實驗對比來分析解答;(3)根據酒精和水可以互溶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步驟1:A試管中晶體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紅色,B試管中晶體不溶解,汽油不變色;步驟2:B試管中高錳酸鉀溶解,由于汽油和高錳酸鉀溶液不能互溶,觀察到的現象為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為紫紅色;(2)由圖2所示現象可知,液體顯淡黃色,是因為少量碘溶解在水中,說明碘微溶于水,圖3所示試管中液體分層,上層紫紅色溶液的名稱是碘的汽油溶液,說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強;(3)碘易溶于酒精,若【實驗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蕩后靜置,最終所得液體不分層,這是因為酒精和水能夠互溶。故答案為:(1)紫紅;晶體不溶解,汽油不變色;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為紫紅色;(2)微;碘的汽油溶液;強;(3)不分層。【點評】對于探究型實驗探究,要熟悉實驗探究的環節和方法,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將所學過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的技巧遷移至此,進行細心地探究實驗和觀察現象,再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推斷、總結出該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等。

考點卡片1.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知識點的認識】單質是指由同種元素構成的純凈物(如鐵、氧氣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水、二氧化硫等).由此可見,它們的相同點是:它們都是純凈物,都是元素的存在狀態;不同點是: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化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由此可見,它們的概念是建立在純凈物的基礎上的,是從元素角度引出的兩個概念.【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創設相關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閱讀、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且,經常將其與物質的元素組成、物質的分類和類別辨析等相關知識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分析、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有時還會根據所給的有關的表達,進行科學地評價、判斷正誤等.特別是,對物質的分類、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的辨析(或判斷)等相關問題的考查,以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并且還是中考考查這塊知識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記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產或生活經驗所得,細致地分析題意(或圖表信息)等各種信息資源,并細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認真地選擇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從概念上看,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但是不能反過來說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是單質;例如,白磷和紅磷,雖然都由磷元素組成,但它們不屬于一種物質,因此,它們混合后屬于混合物,不屬于純凈物;更談不上單質了.同理,化合物中含有多種元素,但是也不能反過來說含有多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化合物;例如,空氣由氧元素、氫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等多種元素組成,但是由于它屬于混合物,不屬于純凈物,更不是化合物了.2.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知識點的認識】溶液的概念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見,溶液是由一種或幾種物質(即溶質)和另一種物質(即溶劑)兩部分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兩種物質組成的,應該說是至少由兩種物質組成;因為其中的溶劑雖然是一種,而溶質可以是多種的.溶液的特點是均一性和穩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質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樣的);穩定性是指在條件不變(即溫度、壓強等不改變,溶劑不蒸發等)的情況下,溶液中的溶質永遠不會析出(即溶質與溶劑永不分離).【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判定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判定”、“常見的溶劑”、“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判定,以及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的區分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以及常見的溶劑,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對于溶液組成(即溶質、溶劑)的判定可以參考下面的口訣:“氣固溶液液為劑,液液相溶多為劑.水多水少總為劑,不指溶劑水為劑”.其含義為:“氣體、固體溶于液體中,液體是溶劑,氣體、固體為溶質;液體和液體相溶時,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有水時,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劑;沒有指明溶劑時,常把水記作溶劑.”3.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知識點的認識】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是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溶液質量是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和.類推之得:溶質質量是溶液質量與溶劑質量之差,而溶劑質量是溶液質量與溶質質量之差.但是,溶液的體積等于溶液的質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卻不等于溶質的體積與溶劑的體積之和.對于溶液的判斷,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對于溶液組成(即溶質、溶劑)的判斷,可以參考下面的口訣:“氣固溶液液為劑,液液相溶多為劑.水多水少總為劑,不指溶劑水為劑”.其含義為:“氣體、固體溶于液體中,液體是溶劑,氣體、固體為溶質;液體和液體相溶時,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有水時,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劑;沒有指明溶劑時,常把水記作溶劑.”【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常見的溶劑”、“乳化現象與乳化作用”、“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判定,以及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的區分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溶液、溶質和溶劑的相互關系與判斷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常見的溶劑,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溶液、懸濁液或乳濁液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另外,對于溶質、溶劑的判斷來說,還可以根據溶液的名稱來判定其中的溶質、溶劑.如果表達溶液的名稱里含有兩種物質的名稱時,前者就是溶質,后者則為溶劑;如果表達溶液的名稱里只含有一種物質的名稱(即某某溶液)時,某某就是溶質,溶劑默認為是水(因為大多數溶液里溶劑一般都是水沒有什么區別,但是溶質是不同的,所以為了區分開溶液,就把用溶質的名稱來稱呼溶液了).4.判斷物質能否形成溶液【知識點的認識】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早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是溶液。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能否形成溶液與這種物質的溶解性有關。溶質可以是固體、氣體或液體,溶劑通常是液體。通常是指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溶于水則能形成溶液。比如氯化鈉、蔗糖、氫氧化鈉、硫酸等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碳酸鈣、食用油、面粉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物質溶于水能否形成溶液,考查學生對物質溶解能量的掌握,一般出現在選擇題或是填空題中出現,難度不是太大,常考的是廚房中的物質能否溶于水。例如:下列物質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B、蔗糖C、菜籽油D、面粉本題中泥土、菜籽油、面粉都是不能溶于水的物質,蔗糖能溶于水,故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解題方法點撥】解答此類題目,要掌握常見物質能否在水中溶解,廚房中常見的不能溶于水的物質是面粉、油,能溶于水的物質是氯化鈉、味精、白糖等。5.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知識點的認識】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是指物質在溶解時,所發生的兩個過程的吸熱和放熱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溫度變化的現象.具體來說,是這樣的.物質溶解的過程包含有以下兩個過程:一個過程是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該過程吸收熱量;另一個過程是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該過程放出熱量.并且,不同的溶質,在這兩個過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熱量也不同;這就導致在物質的溶解過程中,伴隨著溫度的變化,同時表現為吸熱或放熱現象.其具體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共有如下三種:1.當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會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另外,氧化鈣放在水中發生反應放熱,也會使溫度升高),表現為放熱現象.2.當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不變(如氯化鈉等),表現為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現象.3.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時,溶液溫度會降低(如硝酸銨等),表現為吸熱現象.【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物質的溶解現象、溶解所導致的溫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吸熱或放熱現象;還考查學生對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常見的溶劑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溶解時所導致的溫度的變化,進行科學地探究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溶解,溶解過程又包含哪兩個過程;并且,還要弄清哪一個過程吸收熱量,哪一個過程放出熱量;吸收的熱量多,還是放出的熱量多.特別是記住哪些典型的物質,例如:氫氧化鈉、濃硫酸溶解放熱多,溫度升高(另外,氧化鈣放在水中發生反應放熱,也會使溫度升高),溶解時表現為放熱現象;硝酸銨溶解吸熱多,溫度降低,溶解時表現為吸熱現象;其它的物質則可以認為吸熱和放熱相等,溫度不變,表現為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現象.然后,根據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6.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知識點的認識】物質的溶解性是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溶液的能力。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溶質和溶劑的本性是決定溶解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食鹽易溶于水而難溶于汽油,油脂難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這符合“相似者相溶”的規律。溫度:溫度是影響溶解度的重要外界條件。一般來說,溫度升高會使溶解度增大,反之則會減小。這是因為高溫下分子的熱運動加快,分子間引力減小,從而促進了溶解過程。【命題方向】該知識點主要是通過物質間能否形成溶液,考查學生對物質溶解性的掌握。【解題方法點撥】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以及常見的酸、堿、鹽在水中溶解的規律;其次要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外因是溫度;影響氣體溶解性的因素是溫度也壓強,通常情況下,壓強一定時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大,溫度一定時,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小。7.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知識點的認識】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它們區別就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能否繼續溶解某種溶質.其特點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穩定性)外,還具有針對性(即它們只有針對某種溶質來說,才有意義;否則,就說不準是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是針對硝酸鉀來說,它是飽和溶液,而針對氯化鈉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質來說,它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就是說,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鈉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質是能夠繼續溶解的.【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液的概念、組成和特點”、“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并且,常在選擇題中以判斷對錯的形式出現.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針對性、區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以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針對性,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說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并且,要針對某種溶質來說才可;否則,談論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是沒有意義的.8.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知識點的認識】所謂溶液的濃和稀、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認識溶液的性質.要想弄清濃溶液和稀溶液跟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關系,首先要明確它們各自含義或概念等.其中,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質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多少,多的則濃,少的則稀;而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是指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能否再溶解某種溶質,能溶的為其不飽和溶液,不能溶的為其飽和溶液.例如,20℃時,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鉀,所得溶液既是飽和溶液,又是較濃溶液;若將30g硝酸鉀在此溫度下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但仍為較濃溶液.再如,在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0024gBaSO4,此時所得溶液顯然很稀,但它卻是飽和溶液;若取0.0002gBaSO4在此溫度下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飽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另外,對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體物質來說,其高溫時的不飽和溶液有可能比其低溫時的飽和溶液的濃度要高;而對特殊溶質氫氧化鈣等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固體物質來說,其低溫的不飽和溶液有可能比其高溫時的飽和溶液的濃度要高.由此可見,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當然,若同一溫度下,同一種溶質溶解在同一種溶劑中,其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的濃度要高.【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從兩個不同角度來認識溶液性質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并且,常在選擇題中以判斷對錯的形式出現,還經常常在填空題的里出現.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溶液的濃和稀、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辨析、判斷和相互關系,以及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以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愛心提示:如果能根據具體的實例(如“知識點的認識”中所舉的)來理解濃溶液、稀溶液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以及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特別是,經常會考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那么就會事半功倍了.9.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知識點的認識】晶體是指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的固體.結晶是指把固態溶質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或慢慢揮發),溶液達到飽和后,如果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以晶體的形式而析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就稱為結晶現象.【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相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關聯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結晶的概念、現象、方法及其選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結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聯系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根據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10.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知識點的認識】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克(符號為g).在未注明溶劑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時,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鈉(這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我們就說在20℃時,氯化鈉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大.對于溶解度的意義的表達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某溫度時,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質;另一種是在某溫度時,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質,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固體溶解度的意義、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及其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并且,常在選擇題中以判斷對錯的形式出現,還經常常在填空題的里出現.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固體溶解度的概念,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及其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和有關計算,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及其隨溫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意義和有關計算方法,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物質的溶解和結晶,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及其隨溫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愛心提示:所謂固體的溶解度,實際上就是該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