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畢業論文-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_第1頁
通信工程畢業論文-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_第2頁
通信工程畢業論文-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_第3頁
通信工程畢業論文-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_第4頁
通信工程畢業論文-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SM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應用研究摘要數字移動通信系統(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網絡在我國發展迅速。隨著國民經濟的改善,用戶對移動網絡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中國通信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通信熱點的增加以及如何實現綜合覆蓋服務,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需要要求對GSM技術及其正確的應用和推廣方法有正確的理解。隨著中國電力工業的飛速發展,舊式手動抄表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手動抄表的缺點,例如費時,費力,準確性不高,及時性差,無法抑制竊電和抄表穩定性差,使得在電網系統中獲得的線損數據很高,極大地限制了電力行業的發展與運行。因此,基于現有的GSM網絡,目前廣泛使用諸如無線遠程抄表系統之類的GSM無線通信網絡遠程抄表系統。本文通過介紹通信網絡技術及其發展歷史,進一步介紹GSM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專注于GSM無線通信網絡結構,關鍵通信技術和網絡優化過程方法。然后,以國家電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的GSM無線遠程抄表系統為例,詳細介紹了各鏈路的實現方法。該系統基于GSM網絡通信平臺,使用通信模塊和GSM網絡技術來控制電表數據的收集、實時傳輸、監視管理等問題。關鍵詞:通信網絡技術;GSM;遠程抄表系統

目錄引言 頁共21頁引言移動通信網絡及其優化技術,是指通過正式投入運營的網絡的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絡運行質量的原因,并通過調整系統參數和調整系統設備配置來實現。達到最佳運行狀態,使現有的網絡資源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同時,為網絡的未來維護和規劃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對于移動通信運營商而言,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其業務發展和推廣應用范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移動通信網絡相對成熟和穩定,大規模擴容已接近尾聲。如何充分利用其關鍵技術,擴大其應用范圍,是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由歐洲主要電信運營商和制造商組成的標準委員會設計。它是在蜂窩系統的基礎上開發的。第一個系統于1991年在歐洲開放。與此同時,諒解備忘錄(MOU)組織設計并注冊了該系統修改的商標,并將GSM重命名為“全球通信系統”。同年,移動工作隊還完成了1800MHz頻段公共電信服務規范的制定,即DCS1800系統。該系統具有與GSM900相同的基本功能。目前,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建立的GSM已覆蓋全國,其他運營商也達成共識,促進GSM技術應用和服務應用,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用戶滿意度。

第一章GSM無線網絡通信系統簡介1.1GSM系統結構GSM主要分為交換部分和無線部分。其中,交換部分與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非常相似,而無線部分是GSM網絡所獨有的。它是由無線專用移動線路,復雜性以及不良傳播條件導致的衰落直接導致的。影響無線通信的質量,因此無線部分是優化的重點。一個完整的GSM蜂窩系統主要包括:移動站(MS),基站子系統(BSS),交換網絡子系統(NSS),操作支持子系統(OSS),這四個主要組成部分,GSM系統的結構如圖1-1所示。圖1.1GSM系統結構1.1.1移動臺MS是GSM系統中用戶可以訪問的唯一設備。它分為兩個部分:移動終端(MT)和用戶身份模塊(SIM)。SIM也稱為用戶識別卡,主要用于識別用戶的身份,賬單等功能。1.1.2基站子系統它由兩個實體組成:一個基站發送站(BTS)和一個基站控制器(BSC)。一個BSC可以控制數十個BTS。BTS可以直接連接到BSC,也可以通過遠程控制連接方法通過基站接口設備(BIE)連接到BSC。BTS屬于BSS的無線部分,主要負責接收和發送信息。它由BSC控制。BTS主要由基帶單元,載波頻率單元,控制單元和天線饋電單元組成。BSC屬于BSS的控制部分,主要負責各種借口的管理,并且負責無線資源和無線參數的管理。BSC由連接到移動交換中心(MSC)的A端口或帶有轉碼開關的Ater接口的數字中繼部分,Abis接口的BTS部分或由BTS訓練的BS接口以及公眾處理部分組成[2]。1.1.3網絡子系統NSS主要包括GSM系統的交換功能和支持數據以及移動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數據庫功能。它在GSM移動用戶之間以及GSM移動用戶與其他通信網絡用戶之間的通信中發揮作用,NSS由一系列功能實體組成。(1)移動業務交換中心移動交換中心(MSC)是網絡的核心,它提供交換功能和其他面向系統的實體:BSS,歸屬位置注冊(HLR)和身份驗證中心(AUC),設備標識注冊(EIR),運行維護中心(OMC)和面向固定網絡的接口功能將移動用戶和移動用戶,移動用戶和固定網絡用戶連接起來。(2)訪問用戶位置寄存器訪客位置寄存器(VLR)在其控制區域內為移動用戶提供服務,并存儲與進入其控制區域的注冊移動用戶有關的信息,從而為注冊移動用戶建立呼叫連接提供了必要條件。VLR從移動用戶獲得HLR并存儲必要的數據。一旦移動用戶離開VLR的控制區域,它將再次在另一個VLR中注冊,并且原始VLR將取消臨時記錄的移動用戶數據。因此,VLR可以被視為動態用戶數據庫,VLR功能始終集成在每個MSC中[3]。(3)歸屬用戶位置寄存器HLR是GSM系統的中央數據庫,并存儲由HLR控制的所有現有移動用戶的相關數據。HLR可以控制多個移動交換區域和整個移動通信網絡。移動用戶的所有重要靜態數據都存儲在HLR中,這包括諸如移動用戶標識號、訪問功能、用戶類別和補充服務之類的數據。HLR還存儲并向MSC提供有關移動用戶實際漫游的MSC區域的動態信息數據,這樣,任何來電都可以立即路由到所選路徑上的被叫用戶。(4)認證中心GSM系統采用特殊的安全措施,例如用戶身份驗證、語音、數據和無線接口上的信號信息的機密性。因此,AUC存儲身份驗證信息和加密密鑰,用于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訪問系統并確保通過無線接口進行移動用戶通信的安全性。AUC屬于HLR的功能單元部分,專門用于GSM系統的安全管理。(5)行動裝置識別碼EIR存儲移動設備的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MEI)。通過檢查白名單、黑名單或灰名單的三種形式,該表列出了準許使用的、出現故障需監視的、失竊不準使用的移動設備的IMEI識別碼[4]。1.1.4操作支持子系統OSS需要完成許多任務,包括移動用戶管理、移動設備管理以及網絡運營和維護。移動用戶管理可以包括用戶數據管理和呼叫計費,用戶數據管理通常由作為NSS功能實體之一的HLR完成,用戶識別卡SIM的管理也可以視為用戶數據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作為用戶識別卡SIM卡的相對獨立的管理,還必須根據管理部門對SIM卡管理的要求和模型,由專用的SIM卡個性化設備來完成此操作。呼叫計費可以由移動用戶訪問的每個移動業務交換中心MSC和GMSC分別處理,或者可以通過HLR或獨立的計費設備來處理集中計費數據。移動設備管理由移動設備標識寄存器(EIR)執行,EIR和NSS的功能實體通過SS7信令網絡的接口互連。因此,EIR也是NSS的一部分。網絡運維是為了完成GSM系統的BSS和NSS的運維管理任務,完成網絡運維管理的設施稱為運維中心(OMC)[5]。1.2GSM網絡接口在實際的GSM通信網絡中,由于不同的網絡規模,不同的工作環境和不同的設備制造商,上述各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配置方法。為了使各個制造商生產的設備通用,各部分的連接必須嚴格遵守規定的接口標準和相應的協議。1.2.1GSM系統主要接口GSM系統的主要接口是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A接口定義為網絡子系統(NSS)與基站子系統(BSS)之間的通信接口,該接口發送的信息包括移動臺管理、基站管理、移動性管理、連接管理等。Abis接口定義了BSS中BSC和BTS之間的通信標準,并用于遠程互連,該接口支持提供給用戶的所有服務,并支持BTS無線設備的控制和射頻分配。Um接口是空中無線接口,其實現了移動站與BTS之間的通信,它用于移動臺與GSM系統固定部分之間的通信,它的物理連接是通過無線電波實現的。這三個主要接口的定義和標準化可以確保將不同制造商生產的移動臺,基站子系統和網絡子系統設備整合到同一GSM移動通信網絡中進行操作和使用。主界面示意圖如圖1-2所示。圖1-2主要接口示意圖1.2.2網絡子系統內部接口網絡子系統的內部接口包括B、C,D和E接口。B接口被定義為拜訪VLR和MSC之間的內部接口,并且被MSC用來向拜訪VLR詢問MS的當前位置信息或向拜訪VLR通知移動臺的位置更新信息。C接口定義為HLR與MSC之間的接口,用于傳遞路由和管理信息。D接口定義為HLR和訪問VLR之間的接口,它用于交換有關移動臺位置和用戶管理的信息,提供給移動用戶的主要服務是確保移動臺可以在整個服務區域建立和接收呼叫。E接口定義為控制相鄰區域的不同MSC之間的接口,該接口用于在切換過程中交換切換信息,以啟動和完成切換。

第二章GSM無線網絡關鍵技術2.1切換技術所謂切換,是指移動臺在通話過程中從一個基站的覆蓋范圍移動到另一個基站的覆蓋范圍,或者當通話質量由于外部干擾而降低時,它必須改變原始語音通道并切換到新的空閑語音通道,以保持通話。切換是移動通信系統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它滿足了移動通信中不間斷通信,減少干擾和平衡流量的要求。但是,現有網絡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MS的正常切換過程,并對用戶呼叫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解決切換中的問題并提高切換成功率是網絡優化的關鍵點之一[6]。在移動通信中,用戶經常在通話過程中不斷移動,速度可以快也可以慢。當用戶離開當前小區的信號覆蓋區域并到達另一個小區覆蓋區域時,原始服務小區的信號電平和信號質量將會有所下降,甚至嚴重到足以影響通話質量,這會直接影響用戶的心情。為了確保服務質量和連續通信,移動臺MS不斷測試周圍的信號電平,生成測量報告,然后通過BTS將其上傳到BSC[7],以及用于無線鏈接控制的質量等級信息。這確保了新的服務小區接管原始服務小區的服務,并且每個小區形成一個無縫網絡。2.1.1切換的種類根據切換的條件和發生的次數,將切換分為緊急切換、負載切換、普通切換和快速移動切換。在緊急切換中,它分為太大的緊急切換,質量差的緊急切換(BQ切換),快速的電平下降切換和干擾切換。質量差切換中鏈路的傳輸質量由誤碼率(BitErrorRati,BER)來衡量,BER較高的原因可能是信號功率太低或信道干擾。干擾切換是指當服務小區的接收水平仍然良好,但是接收質量已經下降到一定程度(仍然可以保持通話)時,網絡啟動切換算法,使MS能夠維持一定的通信。質量。干擾切換通??紤]小區內切換。干擾切換和質量切換差之間的區別,質量惡化尚未達到影響呼叫的水平,并且接收水平仍然很高。在路試中可以發現,當發生干擾切換時,該級別通常大于80DBm,質量高于4級,質量差時解碼成功率很低,切換時該級別低,測試手機的語音質量非常差,無法撥打普通電話。如圖2-1所示。負載切換為了允許上層小區和相鄰小區分擔部分負載并實現小區間負載均衡,需要采用業務負載切換策略。目的是將負載較重的小區的部分業務負載切換到負載較輕的小區,并使其成為負載[8]。相鄰小區的負載不應盡可能地切換到該小區,可以在不同層的小區之間執行此操作,但是只能在同一BSC內執行負載共享。當負載大于或等于服務小區的負載激活閾值并且負載大于或等于相鄰小區的負載接收閾值時,啟動該切換類型。在華為切換算法中,即使未激活負載激活開關,在滿足上述條件時仍會觸發負載切換。圖2-1質量差引起的頻繁切換普通交換包括邊緣交換、層間交換和PBGT交換。邊緣交換是基于級別的交換,屬于搶救交換的一種。當觸發邊緣切換時,要求目標小區的電平高于服務小區并且至少高于遲滯值(小區間切換遲滯)。PBGT切換,也稱為更好的小區切換,是基于路徑損耗的切換。它也是華為切換算法中唯一基于路徑損耗L準則進行決策切換的算法。PBGT切換算法實時搜索是否存在路徑損耗較小且滿足系統某些要求的小區,并確定是否需要切換。它與其他切換算法之間的最大區別在于,它使用路徑損耗而不是接收到的功率作為切換的觸發條件。當相鄰小區的路徑損耗小于服務小區路徑損耗的某個閾值,并且在一定的統計時間內滿足P/N準則時,觸發PBGT切換。PBGT切換僅在相同級別和級別的單元之間發生。在邊緣移交,PBGT和其他移交中,使用了諸如平均濾波和P/N決策之類的方法,這些方法對短期快速下降的電平不敏感,這與緊急移交不同[9]??焖僖苿拥那袚Q基于MS的相對速度,以減少切換次數和掉話率。例如火車上的通訊,高速公路上的通訊等等。MS相對于微小區快速移動,為了減少切換數量并反映呼叫的連續性,MS被迫切換到宏小區。原理如下:如果移動站相對于微小區快速移動,則將其移交到宏小區。為了防止在宏小區中注冊的快速移動臺進入微小區,對微小區施加了時間損失。同時對多個單元執行P/N統計,以確定它們是否滿足快速移動條件。2.1.2切換的算法Locating算法是確定切換的軟件算法。它在BSC中實現,以為活動的或連接的MS提供備用小區組。定位根據MS使用的載波強度,信號質量和時間提前來提供用于切換的候選小區的排隊列表。如果隊列中的第一個小區是服務小區,則不執行切換,否則觸發切換。當前實現定位功能的算法包括Ericsson1和Ericsson3。在對單元進行排名時Ericsson1算法需要同時考慮信號強度和路徑損耗,而在對單元進行排名時,Ericsson3算法僅需要考慮信號強度。Ericsson1算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目前已被廣泛使用。Ericsson3算法將接收電平用作特定BSC的對齊標準,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強信號切換,從而減少切換和切換呼叫的總數。當前,K算法基本上用于愛立信設備的現有網絡中的切換小區的隊列選擇[10]。K算法的簡要說明如下:(1)最低級別算法(M算法):最低級別算法是小區成為切換候選小區的必要的第一條件。具體算法為:SS_DOWNn≥MSRXMINn與SS_UPn≥BSRXMINn注意:通常在現有網絡中設置MSRXMINn=102和BSRXMINn=150,即滿足目標小區的下行鏈路的最小信號強度。(MSRXMINn)大于或等于-102dBm,并且目標小區的最小小區上行信號強度(BSRXMINn)大于或等于-150dBm,則該小區可以進入切換候選小區列表。(2)K算法:K算法是單元排隊的主要算法。根據信號強度,它計算出最適合候選小區的鄰居列表。具體算法如下:服務單元格K算法:K_DOWNS=SS_DOWNS-MSRXSUFFSK_UPS=SS_UPS-BSRXSUFFS①候選單元格K算法:K_DOWNn=p_SS_DOWNn-MSRXSUFFnK_UPn=p_SS_UPn—BSRXSUFFn②最終的K細胞排隊算法為:服務單元格K_RANKS=分鐘(K_DOWNS,K_UPS)相鄰單元格K_RANKn=min(K_DOWNn,K_UPn)-KOFFSETS,n-KHYSTSn注意:MSRXSUFFS是切換算法的下行鏈路信號閾值。通常,當前網絡設置為0;否則,設置為0。BSRXSUFFn是切換算法的上行鏈路信號閾值。通常,當前網絡設置為150。p_SS_DOWNn和p_SS_UPn分別為SS_DOWNn和SS_UPn,減去相應的位置損失和層間損失。K_RANK值越大,單元隊列越靠前。2.2跳頻技術跳頻技術實際上起著干擾平均和頻率分集的作用。相對而言,它提高了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最后,它可以達到提及頻率復用和增加系統容量的目的。根據實際經驗,當Rxqual為5或更高時,沒有跳頻的系統的通話效果較差,通話可能會掉線,但仍然可以在跳頻網中進行通話。GSM系統提供兩種跳頻方法,一種是基帶跳頻(BBH),另一種是合成器FH(SFH)。2.2.1基帶跳頻這種跳頻方法的最重要特征是每個載頻單元具有固定的頻率。跳頻是通過在不同載波頻率的相同突發序列(時隙)之間跳頻來實現的。在某個載波頻率的某個時隙中建立呼叫后,一個脈沖串的間隔(約577ms)將跳至另一載波頻率的相同時隙。因為每個載波頻率都不同,所以不同載波頻率之間的跳躍意味著頻率跳躍。這樣,多少個頻率參與跳頻將具有相同數量的載波頻率。應該注意的是,盡管信息是在不同的載波頻率上傳輸的,但是它的控制功能是由建立呼叫的載波頻率的數字部分來執行的[11]。BCCH載波頻率中的BCCH時隙不能參與跳頻,其余時隙可以參與跳頻。BBH具有以下特征:(1)載波頻率單元的數量等于跳頻序列的頻率的數量;(2)每個載頻單元具有固定頻率;(3)在相同的基礎幀上以不同的載波頻率發送呼叫。2.2.2合成器跳頻合成器跳頻的最大優點是,頻率的數量和載波頻率的數量不再相互限制以確定載波頻率的數量,載波頻率最多可以跳到64個頻率。在可以基于服務的頻率模式下,載波頻率每隔一個突發時間更改一次頻率,但是每個呼叫始終以載波頻率為單位。在該跳頻模式下,跳頻頻率的數量可以大于載波頻率的數量。同時,如果廣播信道(BroadcastingChannel,BCCH)的載波頻率參與跳頻,并且BCCH頻率也包含在跳頻中,那么在空中瞬間不會有BCCH頻率信號,直到BCCH頻率再次回到BCCH載波頻率傳輸,此處包含以下兩個含義:(1)如果BCCH載波頻率參與跳頻,則BCCH頻率包含在跳頻序列中,則載波頻率中的其余時隙將不再能夠發送語音信息,而成為向BCCH信息發送的空閑突發。空氣中的順序。(2)如果BCCH載頻不參與跳頻,則BCCH載頻中除BCCH時隙外的其他時隙可以發送語音信息。一般來說,在此模式下,不允許BCCH參與跳頻。SFH具有以下特征:(1)載波頻率連續跳到新頻率;(2)參與跳頻的頻率數目不受載波頻率數目的限制;(3)呼叫只能在一個載波頻率上完成。下面解釋該模式下相關參數的含義:(1)跳頻序列(移動分配MA)定義了用于跳頻的頻率序列。(2)跳變序列號HSN也稱為跳頻算法。它定義了64種類型的跳躍方法。當HSN=0時,為循環跳,HSN=1?63為隨機跳[12]。(3)移動分配索引偏移MAIO是起飛頻率編號,它定義跳頻首先開始的頻率編號。(4)跳頻指示(FHI)用于定義跳頻系統,它基于MAGSM和HSN,范圍是0到3。

第三章GSM網絡在遠程電費抄表系統中的應用電能表遠程抄表系統是一個集成系統,結合了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來監視和調節電網中的電能表。本文中的示例是基于GSM網絡的國家電網河北省電力公司電能表的遠程抄表系統,它可以將河北省電力公司公司轄區的小區、工廠、農排等主要電力負荷的電能測量實時的傳輸到公司總部的計量中心室,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測量數據的準確性[13]。圖3-1遠程抄表系統圖3.1系統概述遠程抄表系統是指一種新興的管理系統,它使用現代通信網絡來實現遠程抄表數據管理。該系統使用現有的GSM網絡,可以快速建立廣泛的遠程抄表系統,用戶的電表或其他電表使用信息將傳輸到管理公司,以進行綜合處理,這是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之一。在城鎮,可以完全保證工廠和物業社區基于GSM網絡的抄表工作。無線抄表系統是在有線抄表系統的基礎上開發的。但是,由于使用了無線通信技術,可以解決有線抄表系統距離有限、組網困難、建設維護成本高、功耗大的問題。其基本原理如圖3-1所示。GSM網絡遠程抄表系統主要包括三部分:業務控制中心、數據傳輸部分和用戶終端、抄表系統圖。服務控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監視、控制、發送和接收等,以分析、存儲、處理和設置數據并將其發送到抄表終端。數據傳輸部分采用GSM無線傳輸協議來實現數據傳輸,主要包括集中器和收集器。集中器可以連接到多個收集器進行數據通信,并且其收集器通過其地址來區分。用戶收集的諸如電流、電壓、電功率和無功功率之類的數據隨時以短消息的形式通過移動基站發送到集中器,并且集中器正在轉發到服務控制中心。用戶終端主要收集用戶的功耗,并通過RS485串行通訊將電流、電壓、電功率,無功功率等數據傳輸到集電極,以實現對功率的及時采集、分析和處理,如圖3-2所示。圖3-2GSM網絡的遠程抄表系統結構圖數據采集??模塊和數據集中器均使用STM32F103VCT6作為核心處理器,二者均使用CC2500射頻收發器芯片在Zigbee無線通信模式下進行數據交換。數據采集??模塊通過RS485串行端口直接連接到智能電表。對于數據采集模塊,智能電表的RS485通訊是下游通訊。RS485接口是一種半雙工通信方法,可以在兩端進行發送并在兩端進行接收。該信號采用差動平衡傳輸,抗干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傳輸距離長,非常適合電磁環境復雜的工作環境。整個系統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系統使用外部5V穩壓電源,并通過內部電路將其轉換為3.3V,以為模塊的每個部分供電。數據集中器收到主機發送的采集命令后,通過Zigbee無線傳輸方式將配置參數發送給數據采集器。數據收集器接收到配置參數后,將根據標準的Modbus通信協議數據幀格式控制軟件,并生成相應的命令幀并將其發送到智能電表。接收到智能電表發回的響應幀后,收集的數據將返回到上級集中器,將收集的數據收集到上位機進行顯示和存儲[14]。在硬件實現方面,SP3485芯片的RS485收發器用于數據收集器與智能電表之間的硬件連接。SP3485芯片的RO和DI端是接收器的輸出和驅動器的輸入,連接到主控制芯片STMSTM32F103VC時,USART3引腳用作RS485數據接口。RE和DE端子分別用作使能和接收端子,當RE為低電平時,芯片處于接收狀態;當DE為高電平時,芯片處于發送狀態,這兩個接口分別由PC6和PC7引腳控制。硬件連接如圖3-3所示。圖3-3RS485硬件接口設計在軟件實現方面,數據采集模塊接收到數據采集模塊發送的采集命令后,必須首先初始化命令幀,并將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協議參數重新封裝為標準的Modbus數據幀,以便與智能電表進行數據傳輸。根據Modbus協議的幀格式,地址位也是此處要收集的儀器地址,并且功能代碼為寄存器03的讀取。數據位是不同的寄存器地址,并且要存儲的數據所占的寄存器數量根據不同的采集參數收集。RTU模式下的Modbus協議使用CRC校驗,無論郵件是否具有奇偶校驗,都將執行此檢查。初始化命令幀時將計算CRC值,并遵循低字節然后高字節的順序附加在郵件末尾。當儀表收到準確的命令幀時,它將立即返回相應的響應幀,并且采集模塊開始接收數據幀。定時器Time1的切換狀態用于控制接收過程,以確保接收的實時性能。數據采集??模塊成功接收到響應幀后,它將分析協議。它首先從接收緩沖區讀取響應幀,從中提取地址位,功能碼和CRC校驗碼,然后進行判斷。當地址位,功能碼和校驗碼都正確時,表明接收到正確的數據幀,并且可以從數據幀的數據位中讀取要收集的數據。在讀取數據時,還需要根據上位機配置的數據存儲方式,即big-endian方式,確定數據的具體存儲方式。整個采集數據通信協議傳輸過程的流程圖如圖3-4所示。3.2GSM網絡抄表系統結構基于GSM網絡的電能表遠程抄表系統包括用戶端、管理端和GSM網絡。電能表、數據收集器、數據集中器、通信控制模塊和用戶側GSM收發器組成用戶側,如圖3-2所示。儀表數據收集點位于居民區,采集器將用戶的電數據轉換為電脈沖進行累加,或直接讀取智能電表數據,并將累加的電和數據傳輸到集中器,集中器負責收集、存儲和管理。電表數據連接到通信控制模塊,在將電表數據發送到GSM收發器之后,它通過GSM網絡發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通過GSM收發器向通信控制模塊發送相應的控制指令,并接收通信控制模塊上傳的電表數據。管理計算機應用程序管理軟件對儀表數據進行分類、存儲、檢索、分析和處理。GSM網絡是中國目前的無線通信網絡,其特點是覆蓋范圍廣,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無需投入額外的維護費用,節省了成本。圖3-4智能電表與數據采集器之間數據通信協議傳輸過程3.3GSM網絡抄表系統工作原理在遠程抄表系統中,通信控制模塊是整個抄表系統中最關鍵的模塊之一。具有存儲量大,集成度高的特點,它可以在GSM數字網絡中完成數據、語音和短信發送。由通訊控制模塊組成的遠程抄表系統由管理端和用戶端兩部分組成。管理端由GSM收發器、通信控制模塊和管理計算機組成,用戶端由電表、數據采集模塊、集中式模塊、通信控制模塊和GSM收發器由5部分組成。管理計算機用于監視和控制系統,其主控制程序通過通信控制模塊將短消息發送到受控設備。在接收到該短消息之后,用戶的通信控制模塊經由串行端口RS232經由串行端口RS232將信息發送到數據收集器。收集器處理收到的短信,從中提取控制命令,然后通過串口RS485對用戶側電表進行相應的操作控制。電能表的月度用電量信息也通過用戶通信控制模塊,通過短消息形式通過GSM數字網絡發送到短消息服務中心,然后由短消息服務中心發送到管理終端通信控制模塊,最后通過字符串將串行端口RS232發送到管理計算機。計算機收到短信后,可以根據短信內容發回短信進行控制或處理短消息并將相應的抄表數據存儲到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3.4抄表系統模塊分析3.4.1智能電表電能計量是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能表讀取系統的基本環節。智能電表開發的技術水平反映了抄表系統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其準確可靠的計量關系到供電公司和廣大公眾的利益。對于GSM無線網絡傳輸系統,儀表的最低要求是具有通信接口以實現后續數據傳輸,這也是區分智能電表與普通電表的最重要功能。通常,國家網格系統使用的通信協議是串行485通信。3.4.2數據采集器和集中器電能表數據收集器參與自動聯網,并提供載波/無線通道,并通過其自己的RS485接口與電能表RS485接口進行通信。收集相關數據后,數據通過其自己的運營商/無線通道傳輸到集中器,最后傳輸到管理中心的抄表系統。根據抄表系統,可以將管理中心的系統指令或參數下載到電表。根據收集形式,電能收集器分為單表收集器和多表收集器。除了收集和處理用戶電表的能量信息外,能量收集器還可以通過電表的接口與集中器進行數據通信,并將電表數據發送到集中器[15]。數據集中器是使用微處理技術和通信技術開發和設計的工業測控儀器。它具有大存儲容量和高集成度,是集中式抄表系統中的關鍵設備。通過下行鏈路,它可以自動復制和存儲各種功率數據,例如電表,采集終端和具有載波通信功能的采集模塊。同時,您還可以通過悲傷的渠道與管理中心或手持移動設備交換數據。在功能上,除了以固定間隔從收集器接收電表數據外,它還可以與通信控制模塊進行通信,并將多個電能表數據共同發送到通信控制模塊,以實現多個電表數據的收集。集中器根據地址解析來收集終端,并將其存儲在集中器內部的工作芯片中。芯片的ROM和RAM分別用于存儲程序和數據。采集設備應配備免維護電源,以確保其在斷電后可以正常工作,保護數據以及從主機接收并執行命令。最后,通過RS-232串口與GSM模塊連接,實現與管理中心的無線通訊。3.4.3通信控制單元通信控制模塊單元位于獲取子系統的關鍵部分,并通過AT命令控制GSM收發器的發送和接收。因此,電能數據以短消息的形式發送給管理端,并通過接收到的控制字符采取相應的控制動作。AT是Attention,并且AT指令集是從終端設備(TE)或數據終端設備(DTE)到終端適配器(TA)或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發送的。通過TA和TE,發送AT命令以控制移動站(MobileStation,MS)的功能并與GSM網絡服務進行交互。手機制造商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和惠普聯合開發了一套用于GSM的AT命令,包括短信控制。AT命令是一個以“AT”開頭并以字符<CR>結尾的字符串。AT后面的字母和數字表示相應的功能。每條指令是否成功執行都會有相應的返回值。GSM模塊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協議是一些AT字符串的指令集,而GSM收發器通過接收到的AT指令采取相應的控制動作。對于其他特殊信息,模塊將具有相應的信息提示,以便接收端可以進行相應的處理。3.4.4GSM收發器GSM收發器是一種基于GSM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具有調制解調功能的數據終端設備,它的主要作用是完成以短消息形式發送和接收電源數據和控制字符。河北省電力公司遠程復制系統中使用的GSM收發器是WAVCOME開發的四頻GSM收發器,其核心模塊是Q24PLUS,如圖3-5所示。Q24PLUS模塊是WAVCOME新推出的具有GPRS功能的新一代GSM/DCS四頻模塊,它可以提供標準的AT命令接口,以實現語音和短信等數據信息的高速,可靠傳輸。該模塊是雙列直插式結構,通過60針引腳連接到外圍電路。GSM模塊的電源由VBATT提供,輸入電壓范圍為3.2-4.5V,電壓穩定后,由GSM基帶處理器和GSM射頻使用。圖3-5GSM收發器模塊該模塊為PCB焊接引出墊和RF測試插座提供了兩個外部RF接口,提供兩個獨立的通用異步收發器UART,兩個UART串行口用作串行數據接口,用于傳輸用戶業務數據,提供測試和調試通道以及下載升級模塊軟件;提供音頻輸入和輸出接口,提供兩個接收器和兩個麥克風接口,但只有一對可以同時執行輸入和輸出工作;支持1.8V/3VSIM卡,在卡的端口部分有4個引腳;同時還提供網絡狀態指示燈輸出信號。3.5電表數據傳輸遠程抄表系統的整個數據傳輸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過程。首先是數據采集/顯示模塊和數據集中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鏈接。數據采集??器是電表讀取系統的主要設備之一,其功能是收集多個電表的信息并進行記錄。它通過RS-485接口與電表通信,并可以與集中器發送和接收各種命令,并將記錄的用戶表數據和狀態發送到集中器。第二是數據集中模塊和通信控制模塊之間的數據傳輸鏈接。當在數據集中模塊和通信控制模塊之間傳輸數據時,根據以下流程執行集中模塊程序:(1)執行數據傳輸中斷請求。(2)檢測是否有發送數據地址的請求,如果沒有請求,則進行循環檢測;如果有請求,請發送數據地址信息。(3)檢測是否存在發送數據信息的請求。如果沒有請求,則循環執行該測試;如果有請求,則發送數據位。(4)發送數據后,檢查是否已發送六位數據。如果尚未發送數據,請轉到下一個數據傳輸。如果已發送六位數據,請在數據集中模塊中結束數據傳輸過程。第三,通信控制模塊和GSM收發器之間的數據傳輸鏈接。通信控制模塊通過RS-232接口將AT指令發送到GSM收發器以進行數據傳輸。當響應中斷請求發送短消息時,首先保護場景并檢測每個標志位,然后根據檢測到的標志位調用相應的子程序,最后恢復場景中斷返回,如圖3-6所示。在接收數據中斷服務例程中,首先根據中斷服務例程流程對站點進行保護,檢測接收到的字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