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實驗總結和科學實驗方法及科學史_第1頁
2025年廣東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實驗總結和科學實驗方法及科學史_第2頁
2025年廣東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實驗總結和科學實驗方法及科學史_第3頁
2025年廣東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實驗總結和科學實驗方法及科學史_第4頁
2025年廣東高考生物三輪沖刺實驗總結和科學實驗方法及科學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②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的作用觀察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混合配成解離液使細胞分散開來(迅速殺死細胞)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1)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對呼吸作用的干擾:給植株遮光;(2)除去葉中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酒精脫色);(3)除去葉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環境(饑餓)(4)補充動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飼喂):非蛋白質或肽類激素(也可用注射法)。例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固醇類激素)注射:蛋白質或肽類激素(不能口服,避免被消化道內的酶分解)。例如:胰島素、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其他(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的激素)。(5)細胞液濃度大小或植物細胞活性:質壁分離與復原(6)原子或分子轉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或元素示蹤法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學發展史的歸納(斜體字部分為重點)必修一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涉及幾個重要科學家(請準確配對)CDAB科學家研究成果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A、提出了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揭示了細胞結構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B、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3、19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C、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他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現由許多規則的小室組成,并把“小室”稱為cell——細胞。4、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D、他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但沒用“細胞”來描述其發現。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涉及的科學家(請準確配對)BCDA科學家研究成果1、1895年歐文頓(E.Overton)A、在“單位膜”模型的基礎上提出“流動鑲嵌模型”。強調膜的流動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對稱性。為多數人所接受。2、1959年羅伯特森(J.D.Robertsen)B、他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地上萬次的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質組成的假說。3、1970年拉里·弗萊(LarryFrye)等實驗C、他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結合其他科學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三層結構構成的靜態統一結構,即“單位膜模型”假說。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D、將人和鼠的細胞膜用不同的熒光抗體標記后,讓兩種細胞融合,雜交細胞的一半發紅色熒光、另一半發綠色熒光,放置一段時間后發現兩種熒光抗體均勻分布。提出假說:細胞膜具有流動性。三、與酶的發現有關的科學家(請準確配對)BADCFE科學家研究成果1、177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A、提出釀酒中的發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沒有活細胞的參與,糖類是不可能變成酒精。2、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B、他通過實驗證實胃液具有化學性消化作用。3、1857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C、他從酵母細胞中獲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這種提取液成功地進行了酒精發酵。4、1875年德國化學家畢希納D、認為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釋放出某種物質,引起發酵。5、1926年美國化學家薩姆納E、發現少數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6、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F、他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結晶,并用多種方法證明脲酶是蛋白質。榮獲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涉及的科學家(請準確配對)DAHBCGEF(重點)科學家研究成果1、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A、發現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體只有綠葉才能更新污濁的空氣。2、1779年,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做普里斯特利的實驗B、指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將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3、1785年,瑞士科學家森尼別C、通過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4、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D、通過實驗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5、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E、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6、1880年,美國科學家恩格爾曼F、開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經9年左右的研究,最終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的碳。7、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G、通過水綿實驗證明葉綠體釋放氧氣,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8、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科學家卡爾文及其合作者H、發現了空氣的組成,明確綠葉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是氧氣,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必修二一、遺傳方面的科學家(請準確配對)CAB(重點)科學家研究成果1、1866年奧地利生物學家孟德爾A、研究蝗蟲減數分裂,用“類比-推理”思想發現了:遺傳因子與染色體的平行關系,提出了遺傳的染色體學說。2、1903年美國細胞學家薩頓B、通過果蠅眼色遺傳,用“假說-演繹”思想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及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創立了現代遺傳學的基因學說。3、1915年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C、用豌豆做實驗材料,發表論文“植物雜交試驗”,用“假說-演繹”思想提出了遺傳學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和遺傳因子學說。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請準確配對)BCA(重點)科學家研究成果1、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A、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同位素標記實驗32P、35S)2、1944年,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B、通過實驗推想,已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體內轉化實驗)3、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C、通過實驗證明上述“轉化因子”為DNA,也就是說DNA才是遺傳物質。(體外轉化實驗)三、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請準確配對)BAC科學家研究成果1、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A、提出中心法則.提出DNA半保留復制的假說。(同位素標記法密度梯度離心)2、1957年沃森和克里克B、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3、1961年,尼倫伯格和馬太C、成功破譯了第一個遺傳密碼。四、生物進化(請準確配對)BA科學家研究成果1、拉馬克:法國人,博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先驅A、1859年,他出版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明確提出自然選擇學說來說明進化機理。“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2、達爾文:英國人,博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B、最先提出了生物進化的學說,認為生物是不斷進化的,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必修三一、內環境與穩態(請準確配對)BA科學家研究成果1、1857年,法國科學家貝爾納A、他提出了“穩態”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穩態維持機制的經典解釋: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2、1926年,美國生理學家坎農B、他提出“內環境”的概念,并推測內環境的恒定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的調節。3、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二、促胰液素的發現:(最先發現的激素)(請準確配對)ACB科學家研究成果1、法國生理學家沃泰默A、研究狗胰液分泌:研究思路正確,但理解錯誤,堅持促進胰液分泌是一個神經調節過程。2、英國生理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B、曾認為鹽酸導致胰液分泌屬于神經反射,后來認同以上兩科學家的結論。3、俄國人生理學家巴浦洛夫C、1902年,他們從小腸黏膜提出液中發現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質——促胰液素。1905年,他們提出“激素”這一名稱,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學信使作用。三、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請準確配對)BADCE科學家研究成果1、1880年,達爾文A、他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頂尖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2、1910年,詹森,丹麥人,植物生理學家B、通過實驗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3、1914年,拜爾,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學家C、他用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是一種化學物質,他認為這可能是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4、1928年,溫特,美籍荷蘭人,植物生理學家D、他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頂尖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5、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E、從人尿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長素。四、種群與生態系統(請準確配對)BA科學家研究成果1、高斯,生態學家A、他通過對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天然湖泊——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的定量分析,發現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兩個特點,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2、林德曼,美國人,生態學家B、他通過實驗發現草履蟲種群數量增長的S型曲線。高中教材各類實驗比較1.高中教材觀察類實驗比較實驗名稱細胞的狀態染色劑和器材是否需要顯微鏡生物材料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死細胞甲基綠、吡羅紅需要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內表皮細胞(選材原因:無色,防止其他顏色的干擾,因此不能選洋蔥外表皮細胞(紫色),葉肉細胞(綠色,因為含葉綠體))觀察線粒體活細胞健那綠需要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死細胞無(為固定裝片)需要蝗蟲精母細胞或植物的雄蕊(不宜選用動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原因:雄配子的產生數量遠遠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觀察到減數分裂的細胞。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死細胞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需要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有分裂能力,不能用無分裂能力的洋蔥表皮細胞替代)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死細胞龍膽紫(或醋酸洋紅)需要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活或死細胞無需染色需要酵母菌細胞、水綿細胞、葉的保衛細胞、魚的紅細胞等觀察葉綠體活細胞需要蘚類的葉(或菠菜葉、黑藻葉)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活細胞需要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有大液泡,不能用根尖分生區細胞代替,因為無大液泡)注:上述實驗除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可用低倍鏡外,其余實驗均需要用到高倍鏡(光學顯微鏡)2.高中教材鑒定類實驗比較實驗名稱鑒定對象試劑顏色生物材料備注淀粉的鑒定淀粉碘液藍色脫色的葉片無還原糖的鑒定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蘋果或梨的勻漿等甲乙液現配現用、水浴加熱脂肪的鑒定脂肪蘇丹Ⅲ(或Ⅳ)染液橘黃(或紅)色花生種子切片需用高倍鏡觀察蛋白質的鑒定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豆漿、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加B液,搖勻使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四種色素提取液:無水乙醇;分離液:層析液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