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_第1頁
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_第2頁
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_第3頁
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_第4頁
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AUA 1 7 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2018年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把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作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建言資政。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增強執法的統一性、獨立性、權威性和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一是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國務院印發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完善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實施重點區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向地方 物特別排放限值。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約8.1億千瓦,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0%。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達14.3%,北方地區冬季清等大宗物資運輸加快向鐵路轉移,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上升9.1%。進一步擴大船舶排放控制區范圍,推進岸電建設與使用。出臺《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制定發布重型柴油車國六標準,全面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積極推進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在“2+26”城市、汾渭平原和雄安新區推廣“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模式。積極推進溫室氣體與污染物協同治理,做好從發電行業率先啟動全二是著力推進碧水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對海洋出臺《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完成(試行),組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發布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攻堅戰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提高船舶污染控制水平,發布《船舶水污體中,1009個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達95%。支持300個市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完成2.5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榮獲2018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管,推進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和專項監測,開展“灣長制” 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試點。推進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1586個水源地6251個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9%。全國97.8%的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成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完成比例三是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出臺《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土壤環建設兵團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6個省份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污染耕地風險排查整治,一些地區耕地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和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建成全國土壤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持續推進6大土壤污染防治綜合先行區建設和200多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堅定不移推進禁止洋垃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存在問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完成整改,涉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顯著提升。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四是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初步劃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寧夏等15個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山西等16個省份基本形成劃定方案。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推動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問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至474處。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 工程。整體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綠化1.06億畝。恢復退化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完成2010—2015年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命名表彰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五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堅持依法依規監管,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等文件。研究制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分兩批對河北等20個省份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推動解決7萬多件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推動解決一大批長期難以解決的流域性、區域性突出環境問題。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發布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全年壓減粗鋼加快環評審批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修改環境影響評價法,取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行政許可事項;修改噪聲污染防治法,取消噪聲環保設施驗收行政許可。制定《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 5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善綠色通道,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審批時間原則上壓縮至法定時限一半以內,全國完成22.1萬個項目環評審批,總投資約26.8萬億元。編制長江經濟帶11省份及青海省“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單七是落實生態環境改革措施。完成生態環境部組建工作,整合7部門相關職責,貫通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推動設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和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管機構,健全區域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執法機構的法律地位。印發《關于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整合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執法職責和隊伍,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推開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提前一年完成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污許可證核發。全面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至169個城市,定期發布空氣質量及改善幅度相對較好和較差城市名單。八是防范化解環境風險。規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部署開展垃圾焚燒發電、PX項目自查,依法推進項目建設。推進全國化工 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長江經濟帶1業應急預案修編及備案。全國“12369”環保舉報平臺受理群眾舉報71萬余件,基本按期辦結。全國處置突發環境事件286起,其中生態環境部直接調度處置突發環境事件50起。扎實開展核安全法實施年活動,高效運轉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依法嚴格核設施安全監管,45九是全面提高支撐保障能力。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建設,實現生態環境部系統在用生態環境信息系統接入生態環境云平臺運抽測工業源廢水排污單位11510家,污水處理廠4343家,工業源廢氣排污單位10173家。現行有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達1970項。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取得成功,達成一攬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扎實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工作。啟動“中法環境年”,推進中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啟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六五環境日慶祝活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制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鼓勵和規范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全國首批124家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地級及以上城市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以下簡稱338個城市)中,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達標●超標**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參與評價的六項污染物濃度均達標,即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PM2.5、PM10、SO2和NO2按照年均濃度進行達標評價,O3和CO按照百分位數濃度進行達標評價。按照《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HJ663—),***本公報中所有比例計算,均為某項目的數量除以總數,結果按照《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進行數值修約,故可能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別的綜合比例不等于各項類別比例加和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優良天數:空氣質量指數(AQI)在0~100之間的天數為優良天數,又稱 %40200天數*比例為20.7%。7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之間,120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338個城市發生重度污染1899天次,比2017年減少412天;嚴重污染822天次,比.良●輕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 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20400204002017年增加20天。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的60.0%,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占37.2%,以O3為首要污染物PM2.5、PM10、O3、SO2、NO2和CO濃度分mg/m3PM10PM2.5NO2 2017年相比,O3濃度和超標天數比例均上升,若不扣除沙塵影響,338個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33.7%,超標城市比例為66.3%;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41微克/立方米和78微克/立方米,分別比:9.3%:5.3%PM2.5PM10SO2NO2:0.2個百分點超標天數比例為30.0%。48個城市優良天數比1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例在80%~100%之間,100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21個城市優良天數.良●輕度污染●重度污染●嚴重污染5.6%2.4%%40200*在原有74個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城市基礎上擴大,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成渝地區、 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44.1%,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占43.5%,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占11.6%,以NO2為首要污染物的占1.1%,以SO2和CO為首要污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環境PM2.5、PM10、O3、SO2、NO2和CO濃度分超二級(%)PM2.5PM10NO2 d:9.6%d:8.0%d:28.6%d:5.3%*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時段內,六項污染物濃度與對應的二級標準值克/立方米、15微克/立方米、36微克/立方米和1.6毫克/立方米,超標天數比例分別為2017年相比,O3濃度和超標天數比例均上升,1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若不扣除沙塵影響,169個城市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48微克/立方米和85微克/立方米,分別比2017年下降9.4%和6.6%。PM2.5PM10SO2NO2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優良天14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以O3、PM2.5、PM10和NO2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46.0%、40.7%、12.8%和0.8%,以CO為首要污染物的不足0.1%,未出現以SO2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范 年上升2.5個百分點;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5.9%,其中輕度污染為19.5%、中度污染為11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80%~100%之間,30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超標天數中,以O3、PM2.5、PM10和NO2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49.3%、44.3%、4.5%和2.2%,未出現以SO2和CO為上海優良天數比例為81.1%,比2017(%)PM2.5PM10NO2PM2.5PM106NO2(%)PM2.5PM10NO2PM2.5PM10NO2中輕度污染為31.0%、中度污染為9.4%、重度15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天數比例在50%~80%之間,5個城市優良天PM10、NO2和SO2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分別占總超標天數的44.7%、36.4%、18.7%、0.5%和0.2%,未出現以CO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PM2.5PM10NO2秸稈焚燒2018年,衛星遙感共監測到全),個百分點;其中,較重酸雨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0.6%。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區、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東部、廣個百分點。出現酸雨的城市比例為37.6%,比2017年上升1.5個百分點;酸雨頻率在以上、50%及以上和75%及以上的城市比例分*根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汾渭平原包含山 %2050頻率≥25%頻率≥50%頻率≥75%為5.58。酸雨、較重酸雨和重酸雨城市比例分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pH<5.6pH<5.0pH<4.5%2005化學組成降水中主要陽離子為鈣離子和銨離子,當量濃度比例分別為26.6%和19.9%,硝酸根當量濃度比例為9.5%,酸雨類鎂離子當量濃度比例有所下降,硝酸根、氯離%0硫酸根硝酸根氯離子銨離子鈣離子 2018年,全國地表水監測的1935個水質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比例為71.0%,比2017年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6.7%,比2018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監測的1613個水質斷面中,Ⅰ類占5.0%,Ⅱ類占43.0%,Ⅲ類占26.3%,Ⅳ類%40200*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除水溫、總氮、糞大腸菌群外的21項指標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水質可用于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游泳區;Ⅳ類水質可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和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Ⅴ類水質可用于農業用水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珠江流域和浙閩片河流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為輕度污染,海河和遼河流域為中●Ⅲ類Ⅳ類●Ⅴ類●劣Ⅴ類4.5%%4002.8個0.7個 400浙閩片河流松花江流域西南諸河西北諸河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長江流域水質良好。監測的510個水質27.1%,Ⅳ類占9.0%,Ⅴ類占1.8%,劣Ⅴ類占1.8%。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I類V類mmII類mmV類mmIII類劣V類mn未監測湖庫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個)黃河流域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類占18.2%,Ⅳ類占17.5%,Ⅴ類占3.6%,劣ⅤI類mnV類mmII類V類III類mm劣V類ma未監測湖庫(個) 珠江流域水質良好。監測的165個水質18.2%,Ⅳ類占7.9%,Ⅴ類占1.8%,劣Ⅴ類占5.5%。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I類mnV類mmII類mmV類mmIII類劣V類mn未監測湖庫(個)松花江流域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個水質斷面中,無Ⅰ類,Ⅱ類占12.1%,Ⅲ類占45.8%,Ⅳ類占27.1%,Ⅴ類占2.8%,劣Ⅴ類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I類II類mmmmIII類mn未監測V類V類劣V類湖庫(個)791淮河流域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占44.4%,Ⅳ類占30.6%,Ⅴ類占9.4%,劣Ⅴ類占2.8%。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上 水質為優,主要支流和山東半島獨流入海河流例例mnV類V類劣V類湖庫I類mmII類mmI類ma未監測圖(個)海河流域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監測的160個水質斷面中,Ⅰ類占5.6%,Ⅱ類占21.9%,Ⅲ類占18.8%,Ⅳ類占114.4%,劣Ⅴ類占20.0%。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3.7個百分點,Ⅱ類上升1.4個百分點,Ⅲ類下降0.5個百分點,Ⅳ類上升Ⅲ類,海河大閘為劣Ⅴ類;主要支流為中度污25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染,灤河水系水質良好,徒駭馬頰河水系和冀例例V類mmV類劣V類湖庫I類mmII類III類ma未監測圖(個)26遼河流域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類占16.3%,Ⅳ類占19.2%,Ⅴ類占9.6%,劣Ⅴ 升2.1個百分點,劣Ⅴ類上升3.2個百分點。干流、主要支流和大遼河水系為中度污染,大凌I類V類II類V類mmI類劣v類ma未監測湖庫(個)浙閩片河流水質良好。監測的125個水質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持平,Ⅱ類2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例V類mm例V類mmV類mm劣v類湖庫圖I類mmII類Ⅲ類ma未監測(個)2西北諸河水質為優。監測的62個水質斷面中,Ⅰ類占25.8%,Ⅱ類占62.9%,Ⅲ類占8.1%,Ⅳ類占3.2%,無Ⅴ類和劣Ⅴ類。與2017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12.9個百分(個)2 I類mnV類II類mmV類II類mm劣V類ma未監測湖庫西南諸河水質為優。監測的63個水質I類mnV類mmII類mmV類mmⅢ類劣v類ma未監測湖庫2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個)22018年,監測水質的111個重要湖泊(水庫)中,Ⅰ類水質的湖泊(水庫)7個,占6.3%;Ⅱ類34個,占30.6%;Ⅲ類33個,占29.7%;Ⅳ類19個,占17.1%;Ⅴ類9個,占8.1%;劣Ⅴ類9個,占8.1%。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監測營養狀態的107個湖泊(水庫)中,貧營養狀態的10個,占9.3%;中營養狀態的66個,占61.7%;輕度富營養狀態的25個,占23.4%;中度富營養狀態的6個,占5.6%。云蒙湖、大伙房水庫、密云水庫、昭平臺水庫、瀛湖、王瑤水庫、南灣水庫、大廣壩水庫、龍巖灘水庫、水豐湖、高州水庫、里石門水庫、大隆水庫、石門水庫、龍羊峽水庫、懷柔水庫、長潭水庫、雙塔水庫、丹江口水庫、解放村水庫、黃龍灘水庫、鲇魚山水庫、隔河巖水庫、千島湖、太平湖、松濤水庫、黨河水庫、東江水庫、湖南鎮水庫、漳河水于橋水庫、察爾森水庫、三門峽水庫、嶗山水庫、鶴地水庫、磨盤山水庫、鴨子蕩水庫、紅崖山水庫、山美水庫、小浪底水庫、魯班水庫、爾王莊水庫、董鋪水庫、白龜山水庫、白蓮河水庫、富水水白洋淀、白馬湖、沙湖、陽澄湖、鏡泊湖、烏梁素海、小興凱湖、 400艾呼星杞異龍仙白滇淀高白太沙洪陽焦巢洪菜南大鄱駱衡鏡東烏斧瓦小東興西梁南洞黃百程武紅陽洱香萬烏高邛花博賽柘撫瀘比倫云麓龍感女洋池山郵馬湖湖澤澄崗湖湖子漪通陽馬水泊平梁頭埠興錢凱湖子四庭大花海昌楓宗海山峰倫唐海亭斯里林仙沽湖湖湖湖湖湖湖淀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素湖湖凱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湖海湖湖古湖湖騰木湖湖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江水庫江水庫水庫鎮水庫水庫水庫水庫湖湖巖水庫山水庫灘水庫村水庫口水庫水庫水庫水庫峽水庫源水庫水庫水庫門水庫水庫水庫湖灘水庫壩水庫河水庫水庫水庫山水庫水庫臺水庫水庫房水庫莊水庫水庫底水庫水庫山水庫蕩水庫山水庫湖水庫水庫峽水庫水庫水庫水庫森水庫水庫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松于察玉蓮峽三嶗鶴云磨鴨紅山小魯爾大密昭董白瀛王南白大龍水高富里大石銅龍懷長雙丹解黃鲇隔千太松黨東湖漳新花橋爾灘花山門山地蒙盤子崖美浪班王伙云平鋪龜湖瑤灣蓮廣巖豐州水石隆門山羊柔潭塔江放龍魚河島平濤河江南河豐400太湖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監測的17個水質點位中,Ⅲ類占5.9%,Ⅳ類占64.7%,Ⅴ類占29.4%,無Ⅰ類、Ⅱ類和劣Ⅴ個百分點,Ⅳ類上升11.8個百分點,Ⅴ類下降環湖河流水質良好。監測的55個水質斷面中,Ⅱ類占32.7%,Ⅲ類占47.3%,Ⅳ類占20.0%,無Ⅰ類、Ⅴ類和劣Ⅴ類。與2017年相比,Ⅱ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16.3個百分點,Ⅲ3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例例V類mmV類劣V類湖庫I類mmII類mmIII類ma未監測圖I類V類II類V類III類劣V類未監測湖庫 巢湖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監測的8個水質點位中,Ⅳ類占50.0%,Ⅴ類占年相比,Ⅳ類水質點位比例上升12.5個百分點,Ⅴ類下降12.5個百分點,其他類均持平。環湖河流水質良好。監測的14個水質斷面中,Ⅱ類占21.4%,Ⅲ類占57.1%,Ⅴ類占年相比,Ⅰ類水質斷面比例持平,Ⅱ類上升滇池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和總磷。監測的10個水質點位中,Ⅳ類占60.0%,Ⅴ類占40.0%,無Ⅰ類、Ⅱ類、Ⅲ類和劣Ⅴ類。與2017年相比,Ⅳ類水質點位比例上環湖河流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監測的12個水質斷面中,Ⅲ類占66.7%,Ⅳ類占Ⅱ類。與2017年相比,Ⅱ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圖例圖例I類V類II類mmV類I類劣V類未監測湖庫2018年,544個重要省界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9.9%、21.1%和9.0%。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與2017年相比(543個可比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2.6個百分點,劣Ⅴ類下降3.9個百分要支流77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占96.1%,Ⅳ類占3.9%,無Ⅴ類和劣Ⅴ類。總磷、化學需南水北調(東線)長江取水口夾江三江營斷面為Ⅱ類水質。輸水干線京杭運河里運河段、宿遷運河段和韓莊運河段水質為優,寶應運河段、不牢河段和梁濟運河段水質良好。洪澤湖和駱馬湖為輕度富營養狀態,南四湖和東3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南水北調(中線)取水口陶岔斷面為Ⅱ類水質。入丹江口水庫的9條支流中,漢江、丹江、淇河、金錢河、天河、堵河、浪河和老灌河水質為優,官山河水質良好。丹江口水庫監測的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906個在用集個全年均達標,占89.8%。其中地表水水源監均達標,占85.1%,主要超標指標為錳、鐵和按照水源地數量統計,871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比例為2018年,全國10168個國家級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Ⅰ類水質監測點占1.9%,Ⅱ類占9.0%,Ⅲ類占2.9%,Ⅳ類占70.7%,Ⅴ類占 15.5%。超標指標為錳、鐵、濁度、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碘化物、氯化物、“三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和氨氮)和硫酸鹽,個別監測點鉛、鋅、砷、汞、六價鉻和鎘等重全國2833處淺層地下水監測井水質總體較差。Ⅰ~Ⅲ類水質監測井占23.9%,Ⅳ類占29.2%,Ⅴ類占46.9%。超標指標為錳、鐵、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氨氮、氟化物、鋁、碘化物、硫酸鹽和硝酸鹽氮,錳、鐵、鋁等重金屬指標和氟化物、硫酸鹽等無機陰離子指標可能受到水文地質化學背景影2018年,江河重要漁業水域主要超標指標為總氮。與2017年相比,非離子氨和石油類超標范圍有所增加,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揮發性酚和銅超標范圍有所減少,總氮超標范圍持平。湖泊(水庫)重要漁業水域主要超標指標為總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與2017年相比,總氮、總磷和銅超標范圍有所增加,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和揮發性酚超標范圍有所減少。41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陸)35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2018年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6.3%,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1.1%。渤海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平方千米;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3330平方千黃海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平方千米;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1980平方千東海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44360平方千米,比2017年同期減少16120平方千米;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22110南海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平方千米;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為5850平方千海域面積(平方千米) 2018年,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水質級別為一般,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類、二類)海水比例**為74.6%,三類為6.7%,3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東海近岸海域水質差,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40200*近岸海域:指《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確定的海域范圍。 沿海省份海南、河北和廣西近岸海域水質優,山東、遼寧和福建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江蘇和廣東近岸海域水質一般,天津近岸海域重要河口海灣9個重要河口海灣中,北部灣近岸海域水質優,膠州灣近岸海域水質良好,遼東灣、渤海灣和閩江口近岸海域水質差,黃河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近岸海域水質極差。與2017年相比,北部灣水質好轉,黃河口和遼東灣水質變差,其他重要河口入海河流監測的194個入海河流水質斷面40200%杭州灣渤海灣黃河口膠州灣遼東灣北部灣長江口閩江口珠江口%400Ⅳ類直排海污染源453個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監測結果顯示,污水排3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放總量約866424萬噸,化學需氧量147625噸,石油類457.6噸,氨氮6217噸,總氮50873噸,總磷1280噸,部分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汞、六價400總氮氨氮化學需氧量%六價鉻污水量石油類總磷鎘鉛汞2018年,海洋重要魚、蝦、貝類的產卵場、索餌場、洄游通道及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體中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與2017年相比,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超標范圍有所減少。海水重點增養殖區水體中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與2017年相比,無機氮和化學需氧量超標范圍有所減少,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超標范圍有所增體中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33個海洋重要漁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全國土的31.1%。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29.3萬平方千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全國土的31.1%。其中,水力侵蝕面積129.3萬平方千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千米。根據巖溶地區第三次石漠化監測結果,全國巖溶地區現有石漠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農用地64486.4公頃;建設用地3957.4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2017年**,農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62.4%,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36。水稻、玉米和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比2015年上升2.6個百分點;農藥利用*截至本公報發布時,2018年數據尚在審核中,故采用2017年數據。**截至本公報發布時,2018年數據尚在審核中4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和良的縣域以東、秦嶺—淮河以南及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地區和長白山地區;一般的縣域面積占23.8%,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中西部和內蒙古中部;較差和差的縣域面積占818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中,2018年與2016年相比,生態環境質量變好的縣域占植被覆蓋度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穩定;55~75為良,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適合人類生活;35~55為一般,植被覆蓋度中等,生物多樣性一般水平,較適合人類生活,但有不適合人類生活的制約性因子出現; 生態系統多樣性中國具有地球陸地生態自然濕地30類;有黃海、東海、南海和黑潮流物種多樣性中國已知物種及種下單元數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揚子鱷等數百種動物為中國所特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珍貴瀕危植物246種8遺傳資源多樣性中國有栽培作物528類1339個栽培種,經濟樹種達1000種以上,原產全國34450種已知高等植物的評估結果顯占評估物種總數的29.3%,其中受威脅的3767種、近危等級(NT)的2723種、數據缺乏等級(DD)的3612種。4357種已知脊椎動物(除海洋魚類)的評估結果顯示,需要重點關注和保護的脊椎動物的932種、近危等級的598種、數據缺乏等級的9302種已知大型真菌的評估結果顯示,需要重點關注和保護的大型真菌6538種,占評估全國已發現5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且呈護區。71種危害性較高的外來入侵物種先后被侵物種被列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750個,總面積147.17萬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護區陸域面積142.70*截至本公報發布時,除2018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個數外,其他數萬平方千米,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4.86%。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3個,總面積約97.45萬平方千4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 2018年,32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區域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54.4分貝。13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占4.0%;205個城市為二級,占63.5%;99個城市31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夜間區域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46.0分貝。4個城城市為二級,占37.9%;172個城市為三級,占53.9%;17個城市為四級,占5.3%;5個城市為40200%),),);貝為好(一級40.1~45.0分貝為較好(二級4**根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640—2012),晝間區域聲環境監測每年開展12018年,32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67.0分貝。215個城市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占66.4%;93個城市為二級,占28.7%;13個城市為三級,占4.0%;3個城市45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為四級,占0.9%*。3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夜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平均等效聲級為58.1分貝。151個城市夜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占47.0%;56個城市為二級,占17.4%;37個城市為三級,占11.5%;44個城市為四級,占13.7%;33個城市為五級,占10.3%。%40200),**根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640—2012),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每年開 2018年,31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監測,共監測21904點次,晝間、夜間各10952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點次為10140個,達標率為92.6%;夜間達標點次為晝夜晝夜晝夜晝夜晝夜晝夜*0類功能區指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1類功能區指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2類功能區指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3類功能區指以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4a類功能區指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地4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2018年,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和累積劑量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空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及重要湖泊(水庫)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及地下飲用水中總α和總β活度濃度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指導值。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其中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遠低于《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規定的限值。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 2018年全國近岸海域海水中鍶-90和銫-137活度濃度分布示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運行核電基地周圍環境電離輻射運行核電基地周圍未監測到因核電廠運行引起的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異常。紅沿河核電基地、寧德核電基地、福清核電基地、臺山核電基地和昌江核電基地周圍空氣、水、土壤和生物等環境介質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田灣核電基地、秦山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陽江核電基地和防城港核電基地周圍部分環境介質中氚活度濃度與核電廠運行前本底相比有所升高。評估結果顯示,上述核電廠運行對公眾造成的輻射劑量均遠低于國家規定民用研究堆周圍環境電離輻射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和深圳大學微堆等設施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氣溶膠、沉降物、水和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生產科研場區周圍部分環境介質中檢出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鈷-60和碘-131。評估結果顯示,上述民用研究堆對公核燃料循環設施和廢物處置設施周圍環境電離輻射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和中核4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四〇四有限公司等核燃料循環設施,以及西北低中放固體廢物處置場和廣東低中放固體廢物北龍處置場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環境介質中與上述企業活動相關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鈾礦冶周圍環境電離輻射鈾礦冶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空氣中氡活度濃度、氣溶膠中總鈾和總α濃度、地表水及土壤中總鈾和鐳-226濃度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周邊飲用水中總鈾、鉛-210、釙-210和鐳-226濃度低于《鈾礦冶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規定》(GB2018年,31個省份電磁輻射監測國控點的電磁輻射水平遠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監測的廣播電視發射設施、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周圍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處的電磁輻射水平、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周圍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公 氣溫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10.09℃,比常年偏高0.54℃。1月、2月、10月和12月氣溫偏低;其他各月均偏高,其中3月偏高2.8℃,全國六大區域平均氣溫均比常年偏高,其中華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分別偏高0.7℃和區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黃淮中部、江南東部、內蒙古中部、青海西南部和東南部、西氣溫℃比常年偏多7.0%,比2017年偏多3.9%。1月、7月、8月、9月、11月和12月降水量偏多,其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次多的是廣東恩平),與常年相比,北方大部降水量偏多,南方大部降水量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地區中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中西部、山東5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8中部、安徽東北部、四川中東部、新疆西南部、西藏中西部、海南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0%~100%,局地偏多1~2倍;遼寧中部、新疆東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0%~50%;其他地區70060050019511956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年份(毫米)江南大部、華南、重慶東南部、貴州南部、云南南部東北大部、華北大部、西北地區東南部、黃淮、江淮碳強度初步核算,2018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約4.0%,超過年度預期目標0.1個百分點;比2005年下降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標。海平面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 趨勢。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48毫米,比2017年略低,為1980年以來第六高。近七年海平面均處于近四十年來的高氣象災害2018年,全國未發生大范圍流域性暴雨洪澇災害,總體上比常年偏輕。24個旱情比常年偏輕,25個省份發生干旱災害,區域性和階段性干旱明顯。內蒙古東部、東北中部和南部出現春夏連旱,江漢、江南、江淮等地出現階段性干旱,北京發生秋冬春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個臺風(中心附大風、冰雹、龍卷風和雷電等局地強對流天氣過程出現43次,比過去5年平均值(54平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為同期第三多。華北東南部、黃淮中部、江淮中西部、江漢大部、江南大部、華南北部、貴州東北部、重慶、四川東部、陜西東南部、新疆東部和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高溫日數有20~40天,浙江、江西、湖南、重慶和新疆等低溫冷凍害及雪災偏重。1月,大范圍低溫雨雪天氣造成14個省份受災;4月3—7日,西北和華北等地出現階段性春寒;10月17—18日,新疆經歷暴雪和寒潮天氣;12月,出現兩北方地區共出現10次沙塵天氣過程,比常氣過程發生在2月8日,比2000—201月14日)偏早6天,比2017年(1月25日)偏晚次最大地震為2月6日發生在臺灣花蓮縣的陸地區共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1次,主要涉及云地質災害2018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2966起。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21起,大型地海洋災害2018年,全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為主,其中風暴潮過程發生16次,海冰災害影響范圍為渤海和黃森林災害2018年,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18190.1萬畝,比2017年下降3.23%。其中,蟲害發生面積1.25億畝,林業鼠(兔)害發生面積2765.97萬畝,有害植物發生面積入侵并能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要外來林業有害生共發生森林火災2478起,受害森林面積16309公頃。其中,一般森林火災1579起,較大森林火災894起,重大森林火災3起,特別重大森林火災2起。與2017年相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