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古詩詞鑒賞
古詩鑒賞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句“暗飛聲”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為何人所吹、從何而來的意思,也有斷續、
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滿”字運用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聲之悠揚。
C.這首詩著重在以詩人的感情變化,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
力。
D.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發詩人聞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鄉之切。
2.歷代評論家說“折柳”是全詩的關鍵,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試著加以說明。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對這首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頭兩句敘事抒情,在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中表現了豪放灑脫的氣概。
B.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議論。
C.詩人說“落紅”實際上是自吐心曲,詩人辭官歸隱,是為了給年輕的更有才華的人提
供更多的升遷機會。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后不甘消沉,決心繼續關心國家大事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飛來山上千尋塔”一句中的“千尋”有什么表達效果?
(2)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
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了詩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出他歸隱
山野的矛盾心理。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游山西村
陸游(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是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E網的一項是()
A.詩歌首聯寫農家拿雞和魚招待客人,“足”字可見其熱情好客。
B.頸聯中的“春社”是一種慶祝活動,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
C.“拄杖”說明詩人已年邁,加之去職回鄉后的郁悶,所以詩人不愿乘月叩門叨擾人。
D.這首詩記敘村行沿途風光,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流露出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7.寫出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及該句蘊含的哲理。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8.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試賞析詩中“暗”或“滿”的表達效果。
9.詩中的“聞折柳”是什么意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暗飛聲”中的“飛”字,寫出出乎聽眾的意料,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
B.第四句運用反問的修辭,加強了思鄉的感情,有一唱三嘆的美學效果。
C.此詩著重通過詩人的感情變化,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
D.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鄉之切。
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
脫俗的隱者形象。
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就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
的心態,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
限惆悵之情。
(2)有人評價這首詩具有“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特色,你贊同這個觀點嗎?請簡述
理由。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2.這首詩主要寫出了詩人哪幾種心境?
13.從運用修辭方法的角度,品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4.全詩最后兩句借用的典故在現代漢語中成了一個成語,它是。
15.聯系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6.有些同學將“散”理解為“驅散、打散”,這種理解是不對的。請你給他們說說理由。
17.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8.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展現的畫面。
19.“憑君傳語報平安”中的“傳語”是什么意思?有何表達效果?
20.古詩詞鑒賞。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詩人游山西村時都看到了什么呢?請概括出任意的兩個方面。
(2)請從對仗的角度,賞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處。(提示:對仗一
般是指詞性的對照)
2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請賞析“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一詞的表達效果。
(2)詩人選擇登“幽州臺”而歌,有何深意?
2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問題。
【甲】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乙】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的“古人”“來者”指代的是什么人?詩歌前兩句連用兩個
“不見”,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2)甲乙兩詩都用到了典故,甲詩題中有“幽州臺”,乙詩句中有《后庭花》,請分別說出
典故的內容及其在詩中各有何深意?
(2025年)
1.C
2.贊同,“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
到《折楊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解析】
1.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
C.“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有誤。詩歌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
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想念之情,而不是“表現
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應該是悠揚的玉笛聲引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故選Co
2.
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折柳”
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描寫春宵人靜之時,作者忽然聽到了一陣悠揚的笛聲,仔
細一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
己卻還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鄉之情。本詩重在抒寫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
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3.C
4.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意思對即可。
【解析】
3.C項“是為了給年輕的更有才華的人提供更多的升遷機會”分析有誤。作者當時憤然辭官,
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那么龔自珍本人辭官的理由是什么呢?此年恰是龔自珍的從父
出任禮部堂上官,例當引避,自珍以此為由,并又申父母年邁,辭官歸里。也有人分析認為
因政見不同得罪宗室。不管哪一種理由最終促成了龔自珍的辭官,這個結局肯定是迫不得已
的。
4.考查是句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辭官歸鄉,有如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
作用。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
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
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
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所以所抒發的思想感
情為:
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護花。詩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達自己雖前途不暢也不忘
報國的情懷。
5.(1)“千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塔的高峻。
(2025年)
⑵D
【解析】
⑴
本題考查詞語的表達效果。“飛來山上千尋塔”意思是: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句中的
“尋”,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七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極言塔高,詩人
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飛來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
(2)
本題考查詩歌的賞析。
D.有誤,“表現出他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錯誤,此詩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當時詩人只有
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
的前奏。詩歌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
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故選D。
6.D
7.意思: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哲理:
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或: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敢于探索,就會出現
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
6.
A.“足雞豚”是指備足雞肉、豬肉;“豚”,小豬,這里指豬肉。本項“寫農家拿雞和魚招待客
人”表述有誤;
B.古代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春社日”,是祭灶神(土地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并不是“表達
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
C.“加之去職回鄉后的郁悶”表述有誤;此詩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游”字,
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游興。“拄杖無時夜叩門”
意思是:我隨時會拄著拐杖來敲你的家門;本項“不愿乘月叩門叨擾人”也存在錯誤;
故選D。
7.
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及詩文中蘊涵的道理。
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西村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
忽然柳綠花明,展現出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又出現一個山村。“山重水復”在此指自然之路
曲折,象征著人生之路坎坷難行;“柳暗花明”在此指自然景致的美好,象征著經歷曲折后又
有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景物的描寫中蘊含哲理:困境中蘊含希望,在看似無路可走的時候,
我們也要堅定信心,積極求索,努力尋求新的出路,相信新的天地就在不遠處。
(2025年)
8.示例一:“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打動了許多聽眾,
引起人們無限的傷憂。示例二:“滿”字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
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之情。
9.聽到《折楊柳》的笛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10.C
【解析】
8.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煉字”藝術的能力。
重點在于通過字詞的本來意思結合原句分析其內在意義,體悟詩人情感。結合詩文內容賞析
可知,“暗”斷續、隱藏不露的意思。“誰家玉笛暗飛聲,”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
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并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
的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傷憂。
“滿”,充滿、溢滿的意思。“散入春風滿洛城”,春風徐徐,笛聲飄散在風中,風又吹送笛聲,
飄滿了洛陽城,襯出笛聲的動人、夜的安靜。惟其如此,才會在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
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滿”字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寫
出了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聽到笛聲后的孤寂心情。
9.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把握。
“此夜曲中聞折柳”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折楊柳》笛
曲,內容多寫離情別緒。曲中表達了送別時的哀怨感情。“何人不起故園情”哪個能不被引發
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
回味無窮。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10.
C.“來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有誤。詩歌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
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想念之情,而不是“表現
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應該是悠揚的玉笛聲引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故選Co
IL(1)D(2)示例:贊同。①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彈琴”“長嘯”,這是以聲響托出
靜境,即“以聲寫靜'';②以動態的景物“彈琴”“長嘯”來渲染、反襯靜態的景象,烘托出一種更
寧靜的環境,即“以動襯靜
【詳解】
(1)D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詩中沒有表達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
之情。對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誤。
(2)題干要求賞析這首詩所具有的“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特色。讀懂詩句是作答的
(2025年)
基礎。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幽篁”指的
是清幽的竹林。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
嘯聲。以彈琴長嘯的聲音,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這是“以聲寫靜”。而“彈琴”“長嘯”又屬于
“動”,渲染了一種幽靜、雅致的境界。這叫“以動襯靜”。作答時,首先要肯定題干的說法,
然后分析具體詩句,一一說明這手法的使用效果。
12.(1)因受朝廷排擠而離開京城的憂傷;(2)回歸家鄉的喜悅(愉快);(3)雖遠離官場
卻依舊對理想信念執著的追求/積極的人生態度/樂于奉獻的情懷。
13.詩人以落紅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前途和
命運。
【解析】
12.
考查賞析作者情感。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
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
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
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落
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
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
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
13.
考查詩句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為: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
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以落紅自喻,生
動形象地表現了自己雖然辭官離開京城,卻仍然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
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
14.臨淵羨魚
15.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舉薦。
【解析】
14.
本題考查詩句的典故。
尾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詩人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西漢劉安《淮
南子?說林訓》)的典故。“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
去結網。詩人借了這句古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希望得
到對方幫助。“臨淵羨魚”在現代漢語中就成了一個成語,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無實際行動,
(2025年)
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15.
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
“欲濟無舟楫”中“濟”是“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里借指船。結合“端居恥圣明”分析,
“端居”指閑居;“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詩人意欲橫渡,
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
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結合最后兩句“坐觀垂釣者,
徒有美魚情”,說詩人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美慕之情。古代
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愿望,
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將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16.“散”是“飄散、飛散”的意思。“散”字讓笛聲有了可視可觸的形象,使笛聲隨著春風悄悄
地在洛城的夜空飄蕩而無所不在。
17.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6.
本題考查詩句詞義的把握。
“散入春風滿洛城”句意: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散”是“飄散,飛散”的意思。第二
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
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
西,無南無北。營造了整個洛陽城思鄉的氛圍,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17.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詩屬于思鄉詩,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
城”表明是客居,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
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尾聯“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是: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
思鄉之情呢?“故園情'’直接了當地點明作者對家鄉故園的思念之情,“何人”一詞實則是突出
詩人思鄉之情尤重。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18.示例: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日,我又思念起家鄉
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19.“傳語”的意思是“捎口信”,生動形象地寫出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
信,以安慰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
【解析】
18.
考查描繪詩歌的畫面。解答時,首先理解詩句大意,然后抓住主要對象或景物,運用生動形
(2025年)
象的語言進行描繪。“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
遠,思鄉的淚沾濕雙袖模糊面容。故園,指長安和長安的家;路漫漫,路途十分遙遠。龍鐘:
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樣子。
畫面示例:離開長安很久了,碰到入京使以后,詩人久久不語,只是默默凝視著東方。步步
西去,家鄉越來越遠,只覺得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
泣,揩眼淚已經揩濕了雙袖,可是臉上的淚水仍舊不干。
19.
考查詩句的賞析。
“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意思是:只托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結合上一句“馬上相逢無紙筆”
可知此處寫詩人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只能通過“傳語”的方式
報平安。由此可知“傳語”的意思是捎口信。這一句寫的是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
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俊健,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
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
帶個口信向家人報平安,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思念家人、不愿讓親人掛念的情感。
20.(1)①熱情好客的村民;②優美的景色;③淳樸的風土人情。
(2)這兩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寫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情景,表達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
望,蘊含生活哲理(或:寫山間水畔的景色,表現詩人對農村風光的喜愛)。
【解析】
⑴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詩人描寫的是看到的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是農家生活的
描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村外的風景描寫,“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
樸古風存”又回到了農村的生活描寫,主要是那里的民情,最后“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
夜叩門”寫頻來夜游。
(2)
本題考查賞析詩句。
“山重水復’與“柳暗花明”相對,“疑無路”與“又一村”相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讓人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
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
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
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詩句形式工整、勻稱并節奏鮮明,音
調和諧,前后呼應,互相映襯,對比鮮明,語言凝煉,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讀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21.(1)“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把個人放置到無邊宇宙的背景中,使人顯得
(2025年)
渺小,從而產生一種蒼茫的孤獨感。
(2)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遺棄小貓領養協議書
- 清運醫療垃圾協議書
- 現場消防保衛協議書
- 小狀元直播測試題及答案
- 汽車英文縮寫考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野黃花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配件輸送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裝訂膠條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草木相框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自動送蓋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GB/T 33136-2024信息技術服務數據中心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
- 《阿爾茨海默病康復》課件
- 北京理工大學《操作系統課程設計》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精神病學第九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
- DB11-T 2324-2024腳手架鋼板立網防護應用技術規程
- JJF(京) 124-2024 智能電表電動自行車充電辨識模組校準規范
- 2024年河南水利廳廳屬事業單位招考(第二批)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2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組織設計
- 一例下肢靜脈血栓疑難病例護理討論1
- 護士中級職稱競聘述職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