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519-2022 稻(藕)田克氏原鰲蝦養殖技術規程_第1頁
DB37-T 4519-2022 稻(藕)田克氏原鰲蝦養殖技術規程_第2頁
DB37-T 4519-2022 稻(藕)田克氏原鰲蝦養殖技術規程_第3頁
DB37-T 4519-2022 稻(藕)田克氏原鰲蝦養殖技術規程_第4頁
DB37-T 4519-2022 稻(藕)田克氏原鰲蝦養殖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7ThetechnicalregulationsonRearingprocambarusclarkiiinrice(lotus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1稻(藕)田克氏原螯蝦養殖技術規程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T5361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4稻田、藕田環境條件4.1地理環境4.2水源及水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應符合NY5可利用稻田、藕田分散養殖,種養單元面積不宜小于6670m2;集中連片養殖的種養單元宜在25.1挖溝5.3進排水設施——體表光滑有光澤;稻蝦共作模式在9月中下旬投放親蝦,藕蝦共作模式在7月至9月親蝦投放前,應不低于15d在環形溝內移植40%~60%面積的水生植物,如菹草、伊樂藻、輪葉黑3蝦共作模式下,應根據克氏原螯蝦的存塘量選擇性投放,每667m2補充投放10kg~20kg。),每周投喂一次動物性飼料(包括螺等),用量為0.5kg/667幼蝦采用密眼蝦苗筐帶草運輸。根據距離遠近,每筐裝幼蝦1000尾~1500尾。每筐上面放一層水草,保持潮濕,不宜陽光直射。運輸時間不應超過5h,且越短越好。運輸車輛以箱式冷藏車為宜,車每年3月至4月投放。應選擇晴天早晨、傍晚或陰天進行投放,不宜陽光——藕蝦共作區蝦溝水深1.0m~1.5m。幼蝦投放前10d~15d,應在培育區施腐熟后的有機肥,每667m2用環溝內水生植物種植面積為環溝面積40%~60%。4早晚巡池,觀察水質等變化。在幼蝦培育期間水體透明度保持30cm左右為宜。水體透明度用加注當克氏原螯蝦長到20g/尾以上時,每日傍晚應投喂1次人工飼料,投喂量為存蝦重量的5%~8%??捎蔑暳习耸显r專用人工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28%~32%)、餅粕、7.2.2水體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微生態制劑7.3.24月中下旬水溫升至20℃時,從天然湖泊或溝渠內移栽一叢;或者用竹竿圍成封閉框架放置在蝦溝中,將水葫蘆放置在框架內。應防止水葫蘆5堅持“前促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可以在插秧前的7d~10d,每667m2施稻蝦專用肥100kg作為基肥,均勻撒在田面并用機器翻耕耙勻,后補氮肥10kg~15kg。不應使用對克氏原螯蝦有害的化肥。秧苗在6月上中旬開始移栽,采取淺水栽插,條栽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宜推遲10d左右。應充分發揮寬行稀植和邊坡優勢技術,移植密度以30cm×1——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水稻整田插秧期,田間維持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曬田復水后濕潤管理,孕穗期保——抽穗后兼顧克氏原螯蝦生長對田間水層的需要,不宜采用干濕交替的田間水管理方式,宜維——物理防治:按照要求安裝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鱗翅目成蟲;——生物防治:利用和保護好害蟲天敵,使用性誘劑誘殺成蟲,使用610cm,然后通過緩慢排水促使克氏原螯蝦在環形溝和田間持4cm~7cm的淺水;氣溫下降時,應將水位提高到12cm~15cm。5月中旬,應將水75%蓮藕長出1個蓮葉,進行第一次施肥。每667m2用尿素15kg;75%蓮藕長出2個蓮葉,進行第二進入9月份以后蓮藕長成進入收獲期,根據市場行情或者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扒出上市。扒藕時按照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