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_第1頁
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_第2頁
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_第3頁
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_第4頁
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中考九年級物理專題復習力學案及典型習題

一、知識清單+方法清單

模塊一力

知識清單小

一、力

1.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用尸表示。

2.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發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物體,另一個是物體。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同時存在。

3.產生力的條件:至少要有兩個物體;物體間要有相互___。

(1)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不接觸的物體之間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空中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磁鐵吸引鐵球的力等。

4.力的單位

(1)國際單位:力的單位是(牛),用符號N表示。

(2)感知一些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用力約N;拿起物理課本用力約2N;拿起500ml瓶

裝礦泉水用力約5N;托起一個籃球所用的力約為5N;一名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力約No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____。如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o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速度大小或運動

方向發生變化。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1.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2.理解力的三要素

(1)任何一個力都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因素。

(2)力的三要素中,當其中的任何一個要素改變時,力的作用效果就會隨之改變。

(3)因為力的三要素決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們描述一個力時,就必須指明該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圖

1.力的示意圖: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的線段來表示力,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

的,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這種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圖。

2.畫力的示意圖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即受力物體;

(2)確定力的作用點,作用點一定在受力物體上,可以在受力物體的中心,也可以在與施力物體

接觸表面的中心。

(3)確定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末端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4)確定力的大小: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線段的表示力的大小,同一物體上受到

多個力時,線段的長度應與力的大小成比例。注意在箭頭旁標出力的符號,要標上和單位。

如圖表示的是人用200牛的力沿圖中所示方向拉小車時該力的示意圖。

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如,人穿上旱冰鞋推墻時,對墻施加了一個向的作用力;同

時人后退,表明墻對人也施加了一個向左的O

大量事例說明: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力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樣對它施加力的作用,這

兩個力是同時發生的,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的。

2.理解力的相互性

(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說明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而言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是同

時存在的,要確定是施力物體,還是受力物體,一般由研究對象來決定。

例如,我們研究放在桌面上的書受到的支持力,書就是物體,支持書的桌面就是物

體;要研究書對桌面的壓力,則桌面為研究對象,即是受力物體,是施力物體。

(2)相互作用力的同時性: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沒有先后之分。例

如,運動員用腳踢球的過程,球受到腳的力的作用,同時腳也受到球的力的作用;當球飛離腳時,球

腳的作用力,同時腳也____球的作用力(均選填“受”或“不受

(3)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質是相同的,但各有各的作用效果。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拓展)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彼此間的力分別叫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

小,方向,且在同一條_____上,但分別作用在物體上。該規律也叫牛頓第三定律

(高中)。

4.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釋有關現象

(1)火箭升空:火箭對噴出的燃氣有向的推力,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燃氣

會對火箭有一個向的反推力,使火箭加速向上運動(均選填“上”或"下”)。

(2)走路:人走路時,腳用力向后方蹬地,對地面有向的力的作用-同時地面對腳產生一

個反向的向的作用力一人在這個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3)游泳:人游泳時,手用力向后方劃水,對水有向的力的作用一同時水對人產生一個向

的作用力一人在這個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前行。

方法清單

考向01力的概念

【例題1-1](2024?河南?中考真題)在學習物理之前,我們頭腦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學的觀點,學習

物理后,要能運用事實證據進行質疑和修正。請參照示例,另外列舉一個常見的錯誤觀點,并通過實

例進行反駁,寫出正確觀點。

【示例】錯誤觀點:兩個物體不接觸,就沒有力的作用。

反駁的實例及正確觀點:磁鐵靠近鐵球,能將鐵球吸引過來,因此兩個物體不接觸,也能有力的

作用。

錯誤觀點:O

反駁的實例及正確觀點:O

方法技巧理解力的概念

1.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總是跟兩個物體有關,一個是施力物體,一

個是受力物體。單獨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的作用,離開物體更不會有力的作用。

2.力與物體是否接觸無關

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能有力的作

用。因此,是否接觸不是判斷是否產生力的作用的依據。

【訓練1-1】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產生力的兩個物體一定發生了作用

B.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D.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訓練1-2】如圖所示,用球拍擊打乒乓球時,是球拍與球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若以乒乓球為研

究對象,施力物體是,受力物體是

Ma

考向0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例題2】下列運動場景中,對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B.跳水運動員壓彎跳板

C.籃球碰到籃板改變運動方向D.百米短跑運動員加速沖過終點

方法技巧

1.分析過程,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

括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速度大小或方向發生改變。

(2)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要弄清物體變化的整個過程:有的過程先后包含兩種

效果,比如拉弓射箭,首先是力使弓發生形變,接著弓的力又改變了箭的運動狀

態;還有的過程同時包含兩種效果,比如踢球的過程,腳接觸球,會造成球的形

變,同時會改變球的運動狀態,兩種效果同時發生。

2.控制變量法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的應用

由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在探究力

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時,應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如在探究力的作

用效果與力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時,應注意控制力的方向與作用點相同。

【訓練2-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叫做力的三要

素。如圖(a)、(b)所示,在桌面上固定一根彈簧,分別用同樣大小的力“壓”和“拉”彈簧,彈簧

的形變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有關。

(a)(b)

【訓練2-2】如圖所示,使薄鋼條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關系、方向和作用點的力去推它,使其

發生如圖所示(a)(b)(c)(d)的形變。如果力的大小是尸1=尸3=居>92,那么,觀察薄鋼條發生的形

變: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的是兩圖;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的

【訓練2-3】如圖所示是足球運動員利用“香蕉球”破門得分。運動員的腳踢在足球的恰當位置,

足球劃過一道弧線繞過人墻鉆入球門,從力的三要素角度分析,這里“恰當的位置”是指力的()

I=1

球門\

\

\

人墻?

OOOOOOOOO;

/I

//

足球6,

A.大小B.作用點C.方向D.大小和作用點

考向03力的示意圖

【例題3】如圖小車在N點受到大小為10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請畫出這個拉力的示意圖。

方法技巧

1.畫力的示意圖的步驟:一找點:找力的作用點;二畫線:沿力的方向畫

線;三線段末端畫箭頭;四標符號:在箭頭附近標上力的符號和大小。

2.區分“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比較簡單,只要用帶箭頭

的直線表示力就行了。力的圖示要求比較嚴格,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點,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還要在圖旁邊畫上標尺,就是標清楚一格

線段表示多大的力。

【訓練3-11小車在100N拉力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如圖所示是該拉力的示意圖。以下關于這個拉

力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示意圖把拉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了

B.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該越長

C.只有力的大小、方向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D.圖中小車所受100N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

【訓練3-2】繩子對物體的拉力為15牛,用力的圖示法畫出物體所受的拉力。

考向0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題2】(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在兩輛靠得較近的小車上分別放一塊磁體甲和乙,如圖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甲對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對甲的作用力

B.甲先對乙施力,然后乙才對甲施力

C.甲對乙的作用力和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兩磁體沒有接觸,因此甲、乙之間沒有力的作用

方法技巧注意相互作用力的特點:

兩個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

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訓練2-1】在航空領域常有小鳥與飛機相撞使飛機受損的事件報道,關于小鳥和飛機相撞,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鳥受到的力大B.小鳥和飛機受到的力一樣大

C.飛機受到的力大D.主動撞擊的一方受到的力大

【訓練2-2】如圖所示,手對桌子作用一個力尸1,桌子也對手作用一個力尸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A.尸1的施力物體是桌子,受力物體是手B.凡的施力物體是手,受力物體是桌子

C.尸1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桌子D.尸2的施力物體是桌子,受力物體是手

模塊二彈力

知識清單小

一、彈力

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1)形狀的改變:指受力物體的外形發生變化,如物體發生伸長、縮短、彎曲等變化。

(2)體積的改變:指受力物體的體積發生變化,如用力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

(3)形變的普遍性:任何物體受力都能發生形變,不過有的形變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看見;有的

形變極其微小,要用特殊的方法將其微小形變放大后才能顯示出來。

2.彈性和塑性

(1)彈性: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撤去外力后,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發生的這種形變稱

為彈性形變,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做。例如彈簧、氣球、鋼尺等。

(2)塑性:物體受力時會發生形變,撤去外力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發生的這種形變

稱為塑形形變,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例如橡皮泥、鋁導線等。

(3)彈性限度: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撤去力后物體也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

狀。例如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3.彈力

(1)彈力:物體由于發生_____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2)彈力產生的條件:一是兩物體直接;二是物體間要發生_____o二者缺一不可。彈力

是接觸力,物體間不接觸不會產生彈力,但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生彈力。

(3)對彈力的理解

①彈力是一種常見的力,我們平時所說的推力、拉力、壓力和支持力,都屬于彈力的范圍。

②對一個彈性物體來說,在彈性限度內,物體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其產生的彈力越o

③彈力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因此彈力的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受力物體是

與它接觸使其形變的物體。

(4)彈力的方向:物體間的彈力方向都與接觸面____,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與物體恢復原

狀的方向相同,或與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力的方向相反。

實例分析:以足球放在木板上為例,分析足球和木板間發生的彈力情況。

以足球為研究對象:因為足球使木板發生了彈性形變,木板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足球產生一個

豎直向的彈力,習慣叫支持力F支。

以木板為研究對象:因為木板使足球發生了彈性形變,足球要恢復原狀,所以會對木板有一個豎

直向的彈力,習慣叫壓力/壓。

因為物體形變的方向與水平面垂直,所以足球放在水平木板上時,足球和木板間的彈力方向都與

水平面垂直。

(5)幾種常見的彈力

①壓力: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物體。

②繩的拉力:作用點在繩與被拉物體的接觸點上,方向沿著繩子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③支持力:作用點在支持物體與被支持物體的接觸面上,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A對斜面的壓力繩子的拉力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二、彈簧測力計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生活中的測力計有多種,常見的有彈簧測力計、握

力計、彈簧秤、托盤秤等。

2.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彈簧測力計的主要構造有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等。如圖所示是實驗

室常用的一些彈簧測力計。

一些彈簧測力計

3.實驗“探究彈簧測力計的測力原理”

【設計實驗】本實驗需要研究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拉力的改變通過在彈簧下每次增加兩

個鉤碼(每個鉤碼對彈簧的拉力均為0.5N)來實現;彈簧的伸長量通過利用刻度尺測量彈簧的長度得

出,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器材】彈簧、鉤碼(數個)、鐵架臺、刻度尺等。

【進行實驗】

(1)將彈簧懸掛在支架上,用刻度尺測出彈簧自然伸長狀態時的長度心,即原長,記入表格中;

(2)在彈簧下掛2個鉤碼,通過刻度尺讀出彈簧的伸長量△£,記入表格中。

(3)在彈簧下每次增加2個鉤碼,通過刻度尺讀出每次彈簧的總伸長量,記入表格中。

(4)實驗完成后,將所有鉤碼取下,觀察彈簧的形狀。

【數據處理】根據實驗數據,以拉力P為橫坐標,彈簧的伸長量AL為縱坐標,畫出彈簧伸長量

AL與彈簧受到的拉力廠的關系圖象。

【分析論證】分析圖像可知,在0?6N的范圍內,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說明彈簧的

伸長量與拉力的大小成。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

且彈簧的伸長量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這就是彈簧測力計的測力原理。

【交流與評估】當彈簧超過彈性限度時,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不再成正比關系,撤去外力,

彈簧也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

①沿彈簧的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放手后觀察指針能否回到原來指示的位置,以防止

彈簧卡殼。

②認清零點(調零):測力前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

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

③認清量程: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

④認清分度值:使用前要認清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

(2)使用時

①拉力的方向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

②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對應的刻度線。

③記錄數據要帶。讀數時,不需要估讀。

④待測的力(物體)一定要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一端,嚴禁倒掛。

5.材料的力學性能

(1)材料的力學性能

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材料受力時的變形行為及其抵抗破壞的能力,通常包括與、脆

性與韌性等。無論是何種材料,一般受力時都要發生形變。有的會發生彈性形變,有的會發生塑性形

變。不同材料發生彈性形變、塑性形變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材料當受力達到一定值時,會發生突然

斷裂,且無明顯的塑性形變,這種性質叫做脆性。例如,輕輕一掰,餅干就會變成碎片。

(2)力學性能是選擇材料的重要指標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發明了很多具有特殊力學性能的新材料。有的材料不但很輕,而且強

度很高,例如鋁合金、碳纖維等。有的合金材料還具有記憶功能,用這種材料制作的產品,經過

冷卻,可以揉做一團,等到受熱后,形狀會自動恢復。

方法清單

考向01彈力的概念

【例題1】如圖所示是用手壓彈簧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是由于彈簧形變產生的力是()

A.彈簧對手的作用力B.手對彈簧的壓力

C.地面對彈簧的支持力D.彈簧的重力

方法技巧注意相互作用力的特點:

1.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且“產生彈簧形變”;

2.常見的壓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彈力;

3.受力物體受到的彈力是由施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產生的。

【訓練1-1】一個足球放在一塊長木板上,如圖所示,木板和足球均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它們彈

力的情況,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木板形變是由于木板產生彈力造成的

B.足球產生的彈力是由于足球的形變造成的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產生的彈力

D.足球產生的彈力就是足球對木板的壓力

【訓練1-2]北京時間2021年7月25日,中國跳水夢之隊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就出手不凡,

施廷懋和王涵憑借絕對優勢奪得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摘下了本屆奧運會的第四枚

金牌。如圖所示,當兩名運動員站在三米跳板上時,產生的現象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跳板被跳水運動員壓彎,發生了彈性形變

B.運動員所受的彈力方向向下

C.跳板對跳水運動員有彈力作用,跳水運動員對跳板沒有彈力作用

D.只要跳板發生形變,就能產生彈力

考向02彈簧測力計的認識和使用

【例題2】(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

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A.把掛鉤向下拉B.把掛鉤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D.把面板向下移

方法技巧

1.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口訣

認分度、看量程、先校零;要順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對看、記數值、帶單位。

2.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彈簧測力計倒掛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拉力=彈簧測力計外殼對彈簧的拉力+重物對彈簧的

拉力。

(3)彈簧測力計兩端受到兩個力時的示數

當一個彈簧測力計兩端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假設作用在掛鉤上的力是尸1,作用在吊環

上的力是尸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等于*或同,還是等于尸1+尸2呢?實際上,彈簧測力計無論

怎樣使用,其示數都等于作用在掛鉤上的拉力的大小與施加在吊環上的力無關,即彈簧測力計

示數等于西的大小,而不是兩個力的和。出錯原因是對彈簧測力計的原理理解不透。

【訓練2-1】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使用前必須都要校零

B.使用時,必須注意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不得傾斜

D.使用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訓練2-2】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越—;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彈簧

的這個特性制成的。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N;右手對彈簧測力計掛鉤的拉力大小為—No

c:■If7十

一八一—

【訓練2-3】小歡同學在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時,根據實驗數據繪出了如圖所示圖

像,圖中乙是彈簧的長度,尸是彈簧受拉力的大小。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像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大小成(選填“正比”或“反

比”);當彈簧受到的拉力為5N時,彈簧發生的(選填“是”或“不是")彈性形變;

(2)彈簧不受力的時候,彈簧的長度是cm,當這根彈簧的長度為4cm時,此時彈簧受到

的拉力為N?

模塊三重力

知識清單/

一、重力

1.定義:由于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常用字母G表示,重力的單位為N。

2.重力的特點

(1)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受力物體是地球附近的物體。

(2)普遍性: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論它是運動還是靜止,不論它是固態、

液態還是氣態,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非接觸性:重力是非接觸力,空中的飛機、樹上的蘋果都受到重力。

(4)不等性: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

一個分力。

二、重力的大小

1.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通常我們感覺到物體的質量越大,就越重。因此可作出猜想:物體所受的重力與

質量存在一定的關系,物體的質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設計實驗】本實驗需要測量的兩個量分別是物體的和物體受到的,故我們需要用天

平測出質量(或選用質量已知的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多個(質量已知)。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把1個50g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當鉤碼靜止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

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序號123456

鉤碼的質量m/kg0.050.10.150.20.250.3

鉤碼的重力GZN0.51.01.52.02.53.0

重力跟質量的比值N/kg

(2)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測出2個、3個、4個、5個、6個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在表格中。

【分析論證】

(1)數據處理: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建立坐標系。描點連線,畫出G-"?圖象。

(2)分析表格中數據,觀察畫出的G-相圖像,歸納結論。

①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質量成倍增加時,重力也成倍增加,重力與質量的比值_____o

②由G-m圖像可知,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這是正比例函數圖像,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

跟它的質量成。

GN

【實驗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其比值約為9.8Nkg。

如果用G表示重力,機表示質量,g表示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

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寫成g=G%〃。

2.重力的計算

(1)公式:G=

G表示重力,單位是牛頓(N);機表示,單位是千克(kg);

g=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0

(2)關于g的說明

①g=9.8N/kg是通常的取值,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其值略有不同,但一般不考慮其變化,精確度

要求不高時,也可以取g=10N/kg。

②在其他星球上,物體也會受到重力作用,g值與在地球上不同,比如在月球上g月球=g地球/6

(3)使用公式G=mg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須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②會將公式正確變形,并能靈活運用。如已知物體的重力求質量時,可將G=/ng變形為M=G4。

3.重力和質量比較

物理量重力G質量m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使物體受到的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質量是物體的屬性,與形

影響因素

與質量成正比狀、狀態、位置無關

單位Nkg

方向豎直向下無方向

測量工具天平、秤彈簧測力計

聯系G=mg

4.一些物體的重力大小:一瓶500ml可樂的重力約N;物理課本的重力約2N;一個籃球重

力約5N;一個中學生的重力約500o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總是o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理解為與水平面垂直指向地心,不能說

成“垂直向下”。

2.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應用

(1)檢查是否豎直:例如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利用懸掛重物的細線來確定豎直方向,這是因為懸

線的方向與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用這種原理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或檢查裝飾畫是否豎直,這種

懸掛重物的細線叫做線,如圖甲所示。

(2)檢查是否水平:用如圖乙所示自制水平儀(由倒T形平板與鉛垂線組成),檢查時將水平儀

放在物體表面上,若鉛垂線與水平板上的中心刻線(圖中紅色標記)重合,則說明物體表面是水平

的,若鉛垂線偏向刻線的右側,則表明物體表面左右0(選填“高”或“低”)

四、重心

1.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

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是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點。

2.重心的位置

(1)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上。

G

G

”G

方形薄板的重心在粗細均勻的棒

球的重心在球心

對角線的交點上的重心在中點

(2)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其重心的位置除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的分布有

關。如圖所示是小半杯水、大半杯水時杯子和水總重力的重心的大致位置。

(3)物體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體上。如圖所示,鐵環的重心不在環上,而在處。

(4)有時為了研究問題方便,在受力物體上畫力的示意圖時,常把力的作用點畫在____上。同

一物體受到幾個力時,作用點也都畫在_____±o

3.確定重心的方法

(1)懸掛法確定重心

如圖甲所示,先在A點把薄板懸掛起來,薄板靜止時,所受的重力方向與懸繩的拉力方向在同一

豎直線上,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過A點的豎直線—上。然后在B點把薄板懸掛起來(圖乙),同

理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通過B點的豎直線____上,和/2的交點就是薄板的位置。

(2)支撐法確定重心:如圖丙所示,把物體放在手指上,仔細調節物體,使其在手指上達到一個

平衡狀態,物體的重心與支點在同一條豎直線上,在支點的上方。

4.提高物體的穩定程度:增大支撐面或降低可以提高物體的穩定程度。在生活中人們常常

要用到這些知識。

五、重力的由來

1.重力的由來

(1)牛頓的觀點: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的力,這

就是“萬有引力”。

(2)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o

2.重力與萬有引力的大小關系:重力是由于地球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重力的

大小并不一定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除在兩極處物體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處物

體的重力都略小于萬有引力。

方法清單

考向01重力的概念

【例題1】關于物體的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B.因為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C.物體的重心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所以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D.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所含物質的多少成正比

【訓練1-1】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

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嘴里

【訓練1-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嘴里

考向02重力的大小

【例題2】(2023?湖南長沙?中考真題)小明用家里的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如圖

甲、乙所示,小明用布袋裝著質量不同的米,用電子秤測其質量,用液晶屏拉力器測其重力,實驗數

據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12345

電子秤的示數/g100.0200.0300.0400.0500.0

拉力器的示數/N0.981.962.943.924.90

(1)在圖乙中,當米袋靜止時,拉力器的示數與這袋米所受重力的大小;

(2)分析上表數據可得: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下列數據處理方法可以得到

此結論的是=

A.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比值

B.計算每一次實驗中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乘積

方法技巧

1.重力計算中g的取值

重力計算中最需要注意的是g的取值,一般情況下為9.8N/kg,也就是說,如果

題中沒有給出說明,則默認為g=9.8N/kg。書中提到在精確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

取g=10N/kg,有的同學下意識地認為這就是g的值這是錯誤的。在月球上的g值也是

考試中常遇到的,一般為地球上g值的六分之一。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時,是利用機-G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把重力與物

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圖象法處理問題具有直觀、形象、簡潔和概括力強的

特點,能夠將實驗結論以圖象的形式直觀地得以表現。

(1)圖象的繪制:①明確坐標系中橫坐標和縱坐標各表示什么物理量;②根據實

驗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③用平滑的曲線將各點連接起來,即為所要繪制的圖象。

(2)圖象的分析:①明確圖象中橫坐標、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②明確圖象所

表示的物理意義,即圖象是關于哪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③看清坐標上的數值;④

根據圖象對題目中的問題進行計算或得出判斷性結論。

【訓練2-1】下列關于力的大小的估計,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學生的體重約500N

B.拿起兩只雞蛋所用的力約1N

C.物理課本重的2N

D.一只普通的蘋果受的重力的0.1N

【訓除2-2】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月球車(如圖所示)乘坐“嫦娥”三號探月衛星“親近”月

球,實施無人登月探測。已知月球車在月球上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1/6,若將一個在

地球上重為1200N的月球車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N,質量是kgo

【訓練2-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得到如表數據:

m/kg0.10.20.30.40.50.60.7

G/N123456

(1)本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器材有天平和

(2)分析如表數據可知:物體的質量為0.7kg時,它受到的重力是N;

(3)以下四個圖像中,關于物體重力的大小與其質量的關系,正確的是—

板M與桌面的夾角a,會觀察到懸線。4的方向(選填“變化”或“不變”),以上實驗現象分

析得出:重力的方向總是;

(5)小明同學取了質量不同的蘋果、小木塊、小鐵球各一個,并分別測出它們的質量和重力,來

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你認為小明同學的做法—o(填序號)

A.不合理,因為他沒有用同種物質的物體做實驗

B.不合理,因為他沒有使物體的質量成整數倍變化

C.合理,因為他同樣可以得到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考向03重力的方向及應用重心

【例題3】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物體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重心通常是均勻的規則物體的幾何中

心,例如圓心、長方形對角線的交點。那么如圖所示中的不規則物體的重心是點QAIBICIDIE),

此物體上的尸(未畫出)點(選填“受”或“不受”)重力。重垂線可以幫助我們確定重力的方

向是o

////////

【訓練3-1】圖所示的是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中運動員在空中運動時的情境,此時他所

受重力的方向是沿圖中向下的方向。(選填“04”、“OB”或“OC”。其中,0/垂直于滑雪板,

沿豎直方向,OC平行于滑雪板。)

方法技巧

1.“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豎直向下”是指和水平面垂直并且向下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垂

直于某個平面向下的方向。如圖所示,①②③均是垂直向下,只有①所示的方

向才是豎直向下。因此,堅直向下只是垂直向下的一個特例。

2.確定重心的方法:“支撐法"和''懸掛法”確定重心。

【訓練3-2】(2023?天津?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用鉛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

直。這是利用了()

A.重力的方向B.重力的大小

C.重力的作用點D.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三、易混易錯分析

易混易錯點1不能正確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辨析】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與物體的大小、運動狀

態等無關。如大人與小孩發生碰撞(大小不同)、雞蛋碰石頭(硬度不同)、輪滑女

孩推墻(運動狀態不同)等,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

如圖所示,雞蛋與石頭所受兩個力的大小相等尸1=尸2

【例題1】小明和弟弟掰手腕,小明獲勝。小明對弟弟的力記為尸1,弟弟對小明的力記為尸2,則

A.a大于尸2B.a和尸2大小相等c.a先于尸2產生D.尸2先于尸I產生

易混易錯點2對彈力概念的理解。

【辨析】

錯誤說法解釋

物體由于發生形變而只有發生了彈性形變

產生的力叫做彈力的物體才會產生彈力

彈簧在自然狀態下,沒有

彈簧具有彈力

發生彈性形變時也不具有彈力

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

缺少“在彈性限度內”這一條件

的拉力成正比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長度與拉力成正比的是彈簧

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伸長量,而不是彈簧的長度

同一物體發生的形變越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彈力就越大若是塑性形變,則不會產生彈力

【例題2】一個足球放在一塊長木板上,如圖所示,木板和足球均發生了彈性形變,關于它們彈力

的情況,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木板形變是由于木板產生彈力造成的B.足球產生的彈力作用在木板上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產生的彈力D.木板的支持力使足球發生了彈性形變

易混易錯點3混淆質量與重量。

【辨析】

質量重量

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重力的大小

單位g、kg、mg、tN

測量工具天平、各種秤測力計

與位置、溫度、與位置有關,同一物體

性質

形狀、物態無關所在緯度不同,重量不同

【例題3】小明在天目湖學校的實驗室里“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得到下表所示的數據:

實驗次數1234567

質量m/kg0.10.20.30.40.50.60.7

重力G/N0.981.962.943.924.905.88

(1)本實驗中用到的主要測量工具有彈簧測力計和,在使用之前應將彈簧測力計在

方向進行調零;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當物體的質量為0.7kg時,它受

到的重力大小為N;

(3)根據表中數據可以作出物體重力G與質量機的關系圖像,下列四個圖像中能表示這種關系

的是;

(4)本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5)小明查閱資料,發現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并不相同,且在赤道處最

小,設想在赤道處做該實驗,在不改變其它條件的情況下,表格中第3次實驗的數據“0.3”將、

“2.94”將(變大/不變/變小);

(6)小明發現,一些生活用語與物理概念并不相符。如:國際貿易往來的貨物運輸中,發貨單上

所標示的“貨物重量”實質上應該是貨物的;人們常說鐵比棉花“重”,這里的“重”是指

大。(均填寫字母)

A.質量B.重力C.體積D.密度

四、中考熱點掃描

考點一力的含義

考點突破:

本考點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主要考查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力的示

意圖的作法。在正確理解力的知識時,注意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1,正確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1)力是一種作用。具體表現為推、拉、提、壓、吸引、排斥等多種不同的形式。

(2)力的物體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有施力物體必然有受力物體。

(3)力的相互性。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兩個力稱為相互作用力。

(4)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

(1)大小:線段的長度;(2)方向:箭頭的方向;(3)作用點:線段的起點或終點。

3.力的示意圖的畫法

(1)在受力物體上確定力的作用點,用“表示;

(2)以“作用點”為起點(或終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

(3)在線段的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4)在示意圖附近標出力的大小或力的符號。

【例題1】今年春節上映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劇情設定為太陽將要衰老膨脹,人類為

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安裝了一萬多臺超大的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飛向離地球4.22

光年的比鄰星。劇中這些行星發動機是運用原理推動地球前進的。當地球運動到木星附近時,

由于木星的引力大,導致地球偏離航線,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改變,同時,地球的不少地殼

發生了斷裂,這說明力還可以使物體—改變。這其中,木星對地球的引力肯定(填

或“=”)地球對木星的引力。為了防止地球墜入木星,需要將轉向發動機的噴口(填“朝向”

或“背離”)木星。

考點二彈簧測力計及測力原理

考點突破:

本考點主要考查探究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拉力的關系、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注意事項

(1)使用前: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來回拉動掛鉤幾次;觀察指針是否指零。

(2)使用時:所測力的方向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讀數時視線與刻度盤垂直。

【例題2】如圖所示測力計的分度值為N,彈簧測力計測量的物體的重力為No在彈性

限度內,一根長10cm的彈簧,受到0.5N的拉力時,伸長到12cm,當它受到L5N的拉力時,彈簧的

長度是cm。

oo

-

1-1

-

-

2-2

-

-

3-3

-

4-4

-

-

5-5

__

考點三重力

考點突破:

本考點主要考查重力的計算、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