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課程標準:1.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2.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時空坐標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1.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起源(1)時間:(2)條件:(3)目的:原始社會后期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交換的出現。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社會大分工(1)原始社會后期發生的畜牧業同農業的分離,為私有制的產生創造了物質前提。(2)原始社會末期,因生產工具的使用和改良引起的手工業同農業的分離。(3)奴隸社會初期出現專門經營商品買賣的商人,商業資本開始積累。名詞解釋

思考:中國古代的商業什么時候出現?又是如何發展的?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歷程時期概況商朝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到兩宋元、明、清①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②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地區③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①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③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工商食官工商食官:商周時期官府對工商業進行壟斷性經營的制度,手工業者和商人由官府供養,為官府服務。

材料:《國語·晉語》:“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p>

《周禮》“府藏皆有賈人,以知物價”。本質:政府對工商業壟斷性經營的制度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的主體;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歷程——坊市制度被打破唐都長安城唐朝:存在嚴格的坊市界限宋代:突破坊市空間限制周秦至唐代唐末及宋后時間空間管理城市職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打破時間限制(夜市、曉市)縣治以上才設市;嚴格的坊市制度打破坊市界限,形成街市設市令等官員直接管理,嚴格控制不受政府直接監控主要是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歷程——坊市制度被打破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歷程——商幫晉商、徽商商幫是以鄉土親緣為紐帶,以地域為中心,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志性建筑的商業集團。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一)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2.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歷程——明清商業發達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①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②賦役制度的變革,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③海外貿易使美洲白銀大量流入,白銀貨幣化;對外貿易發達;④商業市鎮興起;形成區域性大商幫;⑤錢莊、票號等金融機構出現;思考:古代商業發展的變化都有哪些?趨勢是怎樣的?趨勢:由北方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逐漸向南方、向沿海和運河地區發展變化:一、商業政策的變化。商周時期:“工商食官”。春秋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二、唐宋之際坊市結構的突破。宋以前,城市的布局嚴格遵循坊市界限,有嚴格的時間管理,且市的交易有專人監管;

宋以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坊市界限、時間限制逐漸被打破,出現了早市和夜市。三、商品種類數量的逐漸增多。商周時期,商品的種類主要是以奢侈品為主,到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逐漸商品化,甚至形成了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尤以徽商和晉商聞名。國家或(地區)概況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商業歷史悠久,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形成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商貿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一度壟斷中國絲綢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商人在亞、歐、非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二)古代世界的商業貿易

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三)古代中國的對外貿易1.中外貿易通道——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陸路(主):長安—河西走廊—中亞、西亞—歐洲海路:東南沿海港口(廣州、泉州、明州)出發—南洋—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沿岸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三)古代中國的對外貿易1.中外貿易通道——絲綢之路時期中國對外貿易漢代唐代宋元明清漢以陸路為主海陸并舉陸路中斷以海路為主,海上絲路日益繁榮,設市舶司進行管理中國出口商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中國進口商品:歐洲、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1757年,限廣州一口通商,由“十三行”代理;閉關鎖國;海禁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三)古代中國的對外貿易2.中外貿易方式——朝貢貿易朝貢貿易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方式(1)含義:(2)特點:(3)目的:(4)影響:(5)瓦解: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也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明清是朝貢貿易發展的頂峰)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政治上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珍寶特產,滿足統治者對于奢侈品的需求①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擴大了中國的影響;②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③東亞逐漸形成了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國力下降;厚往薄來,不顧經濟利益;西方殖民勢力沖擊;鄭和下西洋羅馬:1世紀前后,穿中國絲綢成為時尚。拜占庭:6世紀中國絲織技術傳入。博物館首場大量中國元明瓷器。13世紀,阿拉伯人用羅盤針導航,并傳到歐洲。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編鐘、波斯銀盒、非洲象牙。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紀的佛教寶庫。長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歷法知識傳到唐朝。

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

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四)商業貿易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票號匯兌銀行錢莊晉商:協同慶票號徽商:土生金錢莊思考:票號和錢莊主營什么業務?金融機構,存放款、匯兌業務等貨幣二里頭遺址海貝銅鑄幣半兩五銖錢寶鈔白銀幣制改革開元通寶寶交子

人民幣商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一)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探究:貨幣的作用有哪些?(錢)可謂神物……錢之所在,??墒拱?,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又曰:‘有錢可使鬼?!鴽r于人乎?……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疚鲿x】魯褒《錢神論》②成為財富的象征,催生拜金思潮①是商品經濟發達的表現,便利商品交換和流通,擴大商業領域③促使商業功能轉化,從互補余缺到逐利增財④產生貧富分化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二)古代世界其他地區的貨幣(1)公元前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2)公元前8—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金屬鑄幣。公元前8—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金屬鑄幣。古埃及貨幣地區時間信貸史實兩河流域前22—前21世紀古埃及前16—前11世紀古希臘前4世紀中國西周春秋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出現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出現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借貸行為必須有證人,還要履行擔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護。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專業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周記》中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出現了貨幣信貸信貸業務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飛錢;當鋪取得合法地位,成為獨立金融機構開始使用交子、會子,并取代不少匯兌業務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資本性借貸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三)古代中國和世界的信貸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四)古代中國和世界的契約地區時間商業契約史實古埃及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前2600年左右古巴比倫約前1894年-約前1595年中國商周漢朝唐宋以后契約廣泛使用,達成書面契約,登記、備案已經使用契約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出現契約凡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幾乎都要訂立契約契約應用更加廣泛有利于維護契約關系雙方的利益;有利于促進商品交換活動的有序進行;有利于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訂立契約有哪些作用?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四)古代中國和世界的契約課堂小結當堂訓練1.(2021.1·浙江高考·4)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占定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冠子、條線之類”。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

B.商業活動脫離了官吏監管C.“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D.商人地位遠比一般平民優越A【考點】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宋代商業的發展【解析】材料“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說明北宋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故選A項;“脫離了”說法錯誤,宋代商業活動不受官吏的直接監管,且材料不涉及,排除B項;“草市”指在離城鎮稍遠、交通便利的一些地點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只是提及汴京相國寺的廟會盛況,不涉及商人地位如何,排除D項。【答案】A2.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資本一般為白銀數十萬兩,多者上百萬兩。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資本一般在一百萬兩以上,甚至多達千萬兩。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發生根本性改變B.重農抑商政策明顯松弛C.商業活動的規模進一步擴大D.白銀開始成為流通貨幣【考點】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清代商業規模的擴大【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資本一般為白銀數十萬兩,多者上百萬兩。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資本一般在一百萬兩以上,甚至多達千萬兩”可知明清時期商業規模的擴大促使資本的集中,故選C項;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地位較低,且“根本性改變”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A項;封建社會統治者一直固守重農抑商的政策,且“明顯松弛”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B項;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排除D項。【答案】C3.下圖為唐代長安城商業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為“市”以外的商業區域。與“安史之亂”前相比,“安史之亂”后的長安城內A.市以外經營行業的種類大大增加 B.商業活動日趨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對交易場所的限制更加嚴格 D.官府設市數量增加,坊的數量減少【考點】古代中國商業的發展——唐代長安城商業的發展【解析】通過對比題干中兩幅示意圖,“安史之亂”后的長安城內“市”以外的商業區域明顯增多,說明商業活動日趨突破“市”的限制,坊市功能界限日趨被打破,故選B項;對比題干中提供的“安史之亂”前和“安史之亂”后的示意圖上的經營行業種類,并未顯示“安史之亂”后市以外經營行業的種類大大增加,排除A項;根據“安史之亂”后的示意圖可知,“安史之亂”后“市”以外的商業活動區域明顯增加,交易活動沒有完全限制在“市”內,說明官府對交易場所的限制有所放松,排除C項;題干中的示意圖僅顯示“安史之亂”后“市”以外的商業區域增多,并未顯示“安史之亂”后官府設坊和市數量的變化,排除D項。【答案】B4.圖5為春秋戰國之際局部示意圖。當時,范蠡在陶、子貢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