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達標檢測 -2024-2025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7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達標檢測 -2024-2025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7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達標檢測 -2024-2025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7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達標檢測 -2024-2025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7單元 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 達標檢測 -2024-2025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達標檢測(時間:60分鐘分數: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1870—1913年,德國工業生產總值增長4.6倍,法國增長1.6倍,英國僅增長1.3倍;各國工業生產總值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英國從30%下降到14%,法國從10%下降到6%,德國從13%上升到16%;英國殖民地人口有3.9億人,法國為6235萬人,德國為1307萬人。這意味著()A.英法經濟逐漸陷入“滯脹”狀態 B.歐洲局勢可能出現重大危機C.德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D.廣闊的殖民地制約英國發展2.一戰爆發后,法國總理和參眾兩院主席號召法國人民為“拯救文明、自由的法國和歐洲”而戰。該號召()A.延緩了戰爭的進程 B.反映了人民的心聲C.闡明了參戰的目的 D.掩蓋了戰爭的性質3.法國對巴黎和會沒有徹底肢解德國感到不滿,繼續采取削弱德國的政策;英國則在政治、經濟上支持德國,以此來牽制法國;美國沒有實現稱霸世界的目的,拒絕批準《凡爾賽條約》。這反映出()A.歐洲徹底喪失其優勢地位 B.巴黎和會是一次分贓會議C.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 D.戰后的世界秩序已經確立4.威爾遜在一戰前后對美國國家身份的塑造,實際上起到了為20世紀的美國提供風向標的作用。他為崛起的美國勾畫了一個嶄新的國家身份與國際角色——“自由衛士”和“世界領袖”,實現了新形勢下美國自我認知的轉變。這表明美國()A.調節了戰后各國的矛盾 B.追求世界霸權C.維護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D.完成國家統一5.巴黎和會建立的以國際聯盟和平處理國際爭端的機制,雖確定了相關的調解程序和方式,但并沒有撼動舊有的大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結構,而是“因地制宜”地在舊國際關系結構上建立一個供各國交往的平臺,希望以此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據此可知,國際聯盟()A.致力搭建各國交往的平臺 B.希望建立合理的國際秩序C.無法真正發揮其政治職能 D.擁有相當完善的運作程序6.1917年11月5日,俄國臨時政府宣布戒嚴。對此,資產階級的《新時代報》寫道:“為什么要宣布戒嚴?臨時政府已經不再是一個權力機關了,它既沒有道義上的權威,也不具備必要的機構來使用武力?!庇纱丝梢姶藭r的俄國()A.無產階級革命條件基本成熟 B.封建專制統治面臨嚴重的危機C.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D.階級斗爭形勢處于僵持的局面7.1919年,列寧曾說:“在一個國家被戰爭弄得民窮財盡而瀕于滅亡的時候,首要的、基本的、根本的經濟條件,是拯救工人。只有工人階級得救,不致餓死,不致毀滅,被破壞的生產才能恢復?!?920年秋,列寧高興地指出:“我們的工業已經開始復活。”這里的“工業復活”得益于()A.余糧收集制 B.新經濟政策C.農業集體化 D.美國大蕭條8.1922年5月22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的《土地勞動使用法》首次明確規定,準予土地勞動出租(土地使用權的臨時轉讓)和勞動農戶中輔助性地使用雇傭勞動。這一法令()A.貫徹了新經濟政策的相關要求 B.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C.促使蘇聯經濟進入了市場軌道 D.保證了國內外戰爭的勝利9.從蘇聯建立到二戰前,美國資本家為了獲取利潤,向蘇聯進行大規模技術轉移,如通用電器公司幫助蘇聯建設大型水電站,福特公司幫助蘇聯建立拖拉機廠。這表明蘇聯工業化建設()A.注重發展對外貿易 B.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C.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 D.注意借助有利時機10.“(20世紀30年代蘇聯的)‘五年計劃’給西方國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給發展中國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標準,蘇聯公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這一評價主要是因為蘇聯的“五年計劃”()A.脫離現實,沒能促進經濟發展B.實行余糧收集制,損害了農民利益C.引進資本主義,放棄了社會主義原則D.強調國家利益,忽視民生改善11.下表反映了一戰后亞洲國家革命出現的新氣象,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內容中國1920年8月,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成員有陳獨秀、李達等,陳獨秀為書記朝鮮1920年,朝鮮勞動共濟會作為第一個革命的工會組織在漢城成立越南胡志明于1925年創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組織共產團印度尼西亞1920年5月,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成立后,加強對工農革命運動的領導A.世界大戰的直接影響 B.十月革命的示范效應C.五四運動勝利的刺激 D.亞洲國家的經濟騰飛12.1921年,甘地制定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參加者應遵守的各項具體規定,其中關于教育的條款有:“父母將我們的孩子們,從政府管理的學校中退學,在他們家里或經由民族學校,為孩子們作出一定安排。”這一規定旨在()A.保留印度教育的民族特色 B.迫使英屬印度殖民當局妥協C.促進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 D.開創民族獨立運動的新形式13.20世紀30年代,埃塞俄比亞農牧民成為軍隊的主要來源,不少婦女參加了婦女救國會,知識分子在城市和農村宣傳革命斗爭,許多封建上層統治階級和封建主積極抵抗外來侵略,英勇獻身。這說明()A.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進入了反攻的階段 B.民族矛盾成為埃塞俄比亞國內的主要矛盾C.整個非洲地區的民族獨立意識已經覺醒 D.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缺乏穩定的領導核心14.1936年11月,墨西哥總統卡德納斯頒布“征收法”,宣布國家有權根據該法令將國外壟斷組織控制的鐵路、石油行業收歸國有,外國公司的財產由政府在10年內給予補償。卡德納斯此舉旨在()A.實現民族獨立 B.發展民族經濟C.應對軍人勢力 D.鏟除封建殘余15.希特勒把自己包裝成救世主,允諾會給德國社會帶來根本性的變化。受其吸引的不是特殊的階級或意識形態,而是整個德國的民眾。這表明希特勒的上臺()A.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 B.得到了壟斷階層的支持C.改善了下層民眾境況 D.受益于德國政局的動蕩16.1935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中立法案》;1938年9月,英、法、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1939年8月,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些文件反映出大國()A.修正凡爾賽體系的弊端,維護和平 B.努力構建新的國際秩序C.縱容法西斯侵略,加速大戰的爆發 D.積極推動國際貿易發展17.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的簽約國都保證用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共同反對法西斯侵略。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法西斯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 B.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協同作戰C.美、蘇等世界大國積極參戰 D.美、英、蘇、中四國的共同努力18.隨著歐洲戰場局勢的發展,美國先后取得日軍占領的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所羅門群島、菲律賓群島等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的勝利。緊接著,美軍又攻克了硫磺島和沖繩島。美國的這一系列軍事勝利()A.促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 B.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敗亡C.使太平洋戰場成為抗日主戰場 D.表明美國的實力始超日本19.雅爾塔會議中,美、蘇、英三國經過協商便決定了戰后許多涉及他國重大利益的問題。比如,遠東問題就以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后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在歐洲事務中,美、英與蘇聯私下劃定了雙方在歐洲的勢力范圍乃至一些國家的領土邊界。這表明,雅爾塔體系()A.違背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B.帶有濃厚的強權政治色彩C.推動了國際格局的根本轉變 D.消除了世界大國間的矛盾20.在聯合國的設計中,中、蘇、美、英、法五大國被賦予了“世界警察”的職責。他們可以聯合其他國家一道對他們認為將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這五國的任何一國,也可以行使其至關重要的一票否決權,否決以聯合國名義發起的任何干涉。這一設計()A.有助于大國在維護世界秩序中發揮核心作用B.不利于保護中小國家及弱小民族主權與利益C.奠定了美、蘇主導構建的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D.削弱了國際組織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作用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爾的英國經濟學家、和平主義者寫的新著《大幻想》在出版后成了暢銷書。他在這本書中,力圖證明戰爭是不可能的。他認為,在當時各國財政經濟相互依存的情況下,勝者和敗者同樣遭殃,戰爭成了無利可圖的事情。所以,沒有一個國家蠢到發動一場戰爭?!幾悦印兜谝淮问澜绱髴鹂偙P點》材料二1914年投入戰爭的是19世紀的軍隊,打的卻是20世紀的戰爭。戰爭促進了技術進步,推出了新型武器和大規模屠殺的方法,影響深遠……雖然歐洲是一戰的中心,但這場戰爭是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沖突,影響到了每一個大陸。和多數戰爭一樣,開戰容易,結束卻……大戰接近尾聲時,各國的軍費開支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都對公民開征了新的稅賦,或提高了原有的稅率。各國債臺高筑,國家就濫發鈔票,為將來埋下了隱患?!幾訹英]伊恩·克肖《企鵝歐洲史·地獄之行(1914-1949)》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棉、毛、絲等原料成為軍需用品,一時求過于供,價格暴漲,擁有傳統桑基魚塘優勢的珠三角地區的繅絲業遂乘機發展。在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下,順德掀起了辦廠的熱潮,當時廣東全省雇用千人以上的繅絲廠共4家,順德容奇便有3家,“僅大良大小絲廠有十七間”,蠶絲產銷最盛時,順德有大小工廠190家,女工80000多名。——摘編自李淑蘋、朱嬋《珠三角近代產業女工的職業形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安吉爾的觀點并加以評析。(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特點。(8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戰期間順德繅絲業發展的原因。(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20世紀20年代,桑地諾提出“自由祖國”的概念。他指出:“國家的政策不應該出自外國,而應該本著至高無上的民族精神來指定。”桑地諾主張“完全拒絕外國人對尼加拉瓜的財政干涉”,要求“組織大規模的工人農民合作社,開發自己的自然財富”。他說:“只有收回運河區主權,尼加拉瓜才有可能在運河開鑿之后,取得理應屬于自己的經濟權益?!辈牧隙诳ǖ录{斯任總統期間,將近100萬戶農民無償地獲得了1800萬公頃的土地。1935年,政府撥款并吸收私人資金創辦了村社信貸銀行,對村社和中小農戶提供生產貸款,并以該銀行為中心、以村社為基層單位建立起農業信貸體系。銀行不僅是信貸單位,而且是供產銷管理總機構。1936年秋,政府沒收了外國公司在拉古納這一最富饒地區的24萬多公頃土地。1938年,政府沒收了屬于意大利資本家的兩個60000多公頃的大種植園。卡德納斯政府還“重建了10650個村社”,村社實行集體生產、按勞分配,“村社的優勢在于它不是資本主義,不是社會主義,而是真正的墨西哥方式”。經過改革,僅棉花產量就從1934年的48000多噸增至1936年的86000多噸?!幾訹蘇聯]阿爾彼羅維奇等《墨西哥近現代史綱:1810—1945年》(1)根據材料一,概括桑地諾的“自由祖國”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桑地諾上述思想產生的主要原因。(1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卡德納斯土地改革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卡德納斯土地改革的積極作用。(8分)參考答案選擇題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顯現嚴重的不平衡性,英、法相對衰落,德國快速崛起,但殖民地占有狀況卻恰好相反,這意味著歐洲可能出現列強重新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戰爭,故選B項。2.【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是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之戰,材料所述法國號召人民為“拯救文明、自由的法國和歐洲”而戰,顯然是掩蓋了帝國主義爭霸的性質,故選D項。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一戰后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法國力圖削弱德國,而英國擔心法國過分強大,則支持德國的發展以牽制法國,美國則企圖稱霸世界,但又遭到英、法的抵制,這反映出凡爾賽體系內部矛盾重重,故選C項。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一戰前后,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際上將美國的形象塑造成“自由衛士”和“世界領袖”,這反映出實力逐漸強大的美國追求世界霸權的企圖,故選B項。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沒有撼動舊有的大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結構,而是‘因地制宜’地在舊國際關系結構上建立一個供各國交往的平臺,希望以此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聯盟由英、法主導,是建立在舊的國際關系結構上,成為英、法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操縱國際事務的工具,無法有效解決國際爭端,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其政治職能,故選C項。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前夜,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已經無法控制國家局勢,無產階級革命條件基本成熟,故A項正確;二月革命已經推翻封建專制統治,排除B項;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排除C項;材料“臨時政府已經不再是一個權力機關了,它既沒有道義上的權威,也不具備必要的機構來使用武力”說明布爾什維克黨擁有明顯優勢,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蘇俄開始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通過余糧收集制將農民的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這一政策確保了城市和工業區的糧食供應,使得在困難時期,蘇俄的工業能夠繼續運轉并有所發展,故選A項。8.【答案】A【解析】允許土地勞動出租和使用雇傭勞動是新經濟政策的相關要求,故A項正確;這一法令允許發揮市場的作用,并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排除B項;蘇聯成立于1922年12月,且蘇聯成立后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排除C項;蘇俄的國內外戰爭在1920年就已結束,排除D項。9.【答案】D【解析】從蘇聯建立到二戰前這一時期,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而當時美國的資本家為了獲取利潤,向蘇聯進行技術轉移,促進了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說明蘇聯工業化建設注重利用有利時機,故選D項。10.【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的“五年計劃”雖然使國家經濟得到發展,但卻忽視了民生的改善,故選D項。1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幾個亞洲國家在1917年后都出現了工農運動高漲甚至成立了工人階級政黨的情況,這顯然是受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故B項正確;出現工人階級政黨雖然與世界大戰有關,但不是“直接影響”,排除A項;五四運動對其他國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影響有限,排除C項;雖然一戰期間亞洲各國經濟有所發展,但不能說是“騰飛”,排除D項。12.【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人甘地倡導印度的父母抵制英國的殖民政府管理的學校,讓自己的孩子在家中或民族學校學習,其意在抵制英國的殖民文化,保留印度教育的民族特色,故選A項。13.【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埃塞俄比亞各階層積極反抗外來侵略,說明民族矛盾已成為埃塞俄比亞國內的主要矛盾,故選B項。1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墨西哥卡德納斯政府宣布國家有權將國外壟斷組織控制的鐵路、石油行業收歸國有,這有利于捍衛國家主權和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故選B項。15.【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受其吸引的不是特殊的階級或意識形態,而是整個德國的民眾”可知,在希特勒的掩飾與欺騙之下,其上臺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故選A項。16.【答案】C【解析】1933年,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積極對外侵略擴張,《中立法案》《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均對法西斯的侵略行為不加干預,縱容法西斯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故選C項。17.【答案】B【解析】材料“簽約國都保證用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共同反對法西斯侵略”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協同作戰,故選B項。18.【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期,美軍已取得一系列日軍占領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的勝利,并逐漸接近日本本土,這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敗亡,故B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排除A項;中國戰場才是抗日主戰場,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